第306章 少杰基金
推荐阅读:神印王座II皓月当空、夜的命名术、天机之神局、梦醒细无声、神级幸运星、我的大明星家族、大国重工、孤岛求生之重生狂蟒、位面因果系统、都市狐仙养成记
顶点小说网 www.23wx.info,最快更新香港小亨最新章节!
新鸿基证券办公室。
张少杰现在已经获得副董事长的身份,对于公司的权柄仅仅次于冯景禧。
这时候,新鸿基公司正在疯狂的业务扩张阶段。
张少杰也是三天两头去来公司,与冯景禧共商大事。
新鸿基证券公司,获得了张少杰5亿港元的注资之后,除了用于补充新鸿基公司的流动资金,大大缓解的财务上的压力。
并且,乘着这段时间,在香港展开了对一些小型金融机构的兼并活动。这些兼并一旦达成,必然将巩固新鸿基证券在香港证券业的霸主地位。
处于对于证券业的合纵连横的兼并之外,新鸿基公司更是斥资1亿港元成立了一家“新鸿基保险有限公司”,主要接受养老保险业务。
因为养老保险周期比较长,一个成年人从30岁开始缴纳养老保险,55岁退休的话,则是25年周期上缴保险金、保险公司,等于在25年源源不断缴纳保费,直到25年之后,才逐步的返回用户本息。这一时间段,可以充分利用用户的保费,进行投资获益。
事实上,全世界的保险公司,都是以投资为主。不过,各大保险公司固定资产、股票投资的水平参差不齐。有巴菲特那种,那样能够50年让资产增值十万倍的保险公司老板。也有一些保险公司,由于投资失利,让客户的资金打水漂,最终导致无法偿还客户的保险金,而陷入破产。
张少杰建议新鸿基以保险公司吸纳保险金额,自然不会让用户的保费打水漂。事实上,至少一直到2011年,张少杰还是看得清局势的。
对于新鸿基公司的保险资金的投资,张少杰建议几个部分为主——30%的资金,用以精选香港的一些位置较好、适宜出租的楼宇,以租金赚钱。按照4%的年租金收益率,以及香港楼宇15%年均涨幅来计算,25年可以获得50倍以上的收益。
30%的资金,分散投资一些优秀的上市公司,长期的持有汇丰银行、长江实业、新鸿基地产、恒基兆业、和记黄埔等等企业为主。必要时候,也可以在海外市场,投资一些可口可乐、宝洁之类的大蓝筹。当然,等到中国股市成立之后,开设b股吸纳外资的时候,可以选择一些万科b、深发展b之类b股。
最后,40%的保险资金,则是可以适量进行风险投资。投资一些,未上市但是拥有前途的优秀企业,对于这些企业进行上市培育。最终,扶持更多的优秀,进行上市融资
冯景禧阅完之后,也颇为兴奋,说道:“长江后浪推前浪,将来香港证券市场,你必是屈指可数的风云人物!”
张少杰摇头道:“金融市场的风云人物一般最终都没有好下场,我只愿意做低调人物!像美国的摩根财团,香港的汇丰银行,在金融灾难之后,对于许多公司进行雪中送炭,或者是廉价兼并,才是最能够获得巨额利益。将来如果有机会,我会乐意成为香港金融业的救世主!”
冯景禧不由一愣,没有想到,张少杰这么不要脸。号称要做香港金融业的救世主,与汇丰银行抢这个头衔?
“让您老见笑了!”张少杰不好意思道。
“呵呵,如果是其他人,说出这般的话,我当他是神经病。但是,你张少杰说出这番话,我信!”冯景禧认真说道,“也许再过几十年,你能拥有超过汇丰的实力!
“爹、张老板,新鸿基证券公司的更名已经完成了!从现在开始,已经是新鸿基银行,拥有了综合金融集团的资质,证券、银行、保险、投资基金,一应俱全!香港所有的证券公司,都已经目瞪口呆,看着新鸿基逆市发展呢!”冯永祥兴奋的说道。
冯永祥是冯景禧的二儿子,不像他的兄长对证券公司毫无兴趣。相反,他对于新鸿基证券公司的经营非常有想法。
“太好了!”冯景禧得意的拍掌,“成为综合的金融机构,证券、银行、保险、投资基金具备。这才是金融巨头的应该有的事业版图!”
新鸿基地产三剑客分家之后,郭德胜、李兆基、冯景禧三人中。也只有冯景禧发展最过于缓慢。
而郭德胜的新鸿基地产、李兆基的恒基兆业,均处于香港地产十强之一。所以,这两大家族总计用户的财富,怕是有十亿美元以上了。
而冯景禧的财富,至多只有2亿美元。在三剑客中冯景禧的事业,属于垫底的存在,老冯心中没有疙瘩是不存在的。
张少杰也是微笑,举着酒杯道:“干一杯,为我们的事业发展,庆祝一下!”
“干杯!”冯景禧、冯永祥也是非常的振奋。
张少杰在入股的时候,已经对冯氏父子表示,并无意拿走新鸿基公司的控股权和管理权。只希望,新鸿基公司能成为自己的金融投资的工具。
除非有朝一曰,冯氏父子,不想经营新鸿基公司,可以将股票卖给他。否则的话,张少杰是不会成为这家公司的大股东的。
别人说这话,冯氏父子多半会将信将疑。
但是,张少杰在很多大有前途的公司——宝龙电影、明报报业、都仅仅是占有一定的股份,并不追求控制权。
这样的人做出的保证,可行度很高。
——————————在1983年1月,大熊市中。
大量的优秀企业,股票普遍的暴跌至合理价格以下。
比如,已经开始扭亏的“和记黄埔”每股的股价仅仅1.6港元,总股本才5亿多股。这也意味着,和记黄埔基本上仅仅值8亿港元。
但是,张少杰知道,到84年的时候,和记黄埔的业绩忽然三级跳一般的年年大增。
光是84年李嘉诚旗下的和记黄埔宣布每股派息4港元,给股东派发是总红利规模达到了20亿。
长期、稳定的增持和记黄埔,对于张少杰来说,则是一个非常具有诱惑力的选择。不过,张少杰本人也不可能天天艹心股票这点事。所以,他有意准备成立一个专门的机构,帮助他处理股票艹作事务。
在1983月1月份,张少杰有陆续转账1亿美元的资金,成立一家“少杰股权投资资金”,并将这家基金的曰常管理一并委托给新鸿基公司进行管理。
这家股权投资资金,纯粹按照张少杰的指示艹作,艹作手则是新鸿基证券公司的资深证券经理人。
而每年“少杰基金”需要向新鸿基公司缴纳1000万港元的管理费。
这样的管理费,已经包括了交易手续费,以及管理人员的薪水。
“张先生,已经按照你吩咐,逐步增持和记黄埔股票。今天已经增持了70万股,小幅度的刺激了股价的上升。”陈少河汇报说道。
张少杰点头,说道:“这样很好,只要是股价低于5元的,闭着眼睛买!和记黄埔公司的市值现在才8亿。但是,和黄的一些楼盘,土地,加起来至少值50亿港元以上。这是地产低迷的时候价格,等到地产复苏,和黄合理的估值至少是200亿港元!”
陈少河道:“这是建立在地产复苏的前提下,以现在的和黄固定资产估值仅仅50亿,负债45亿,房地产市场再跌的话,和黄就要资不抵债了!”
张少杰笑道:“你还是这个老样子。从来不相信奇迹!”
“最大的奇迹,佳宁置业已经近乎破产了!”陈少河耸肩。
张少杰忍俊不禁,笑道:“你的这个答案,使得我很放心让你长期做这个少杰基金的经理呢!”
接下来一段时间,“少杰基金”稳定的增持和记黄埔公司的股票。
当然,新鸿基地产、长江实业、太古股份、汇丰银行这样估值很低的蓝筹股,也是“少杰基金”的增持目标。
张少杰认为,只有在大熊市中,才能够廉价购买到好公司的股票。至于牛市上,哪怕是再好的公司股票,估值也很高了,只能短线炒作,不值得长期持有。
大熊市,股票泥石俱下,无论是好公司、烂公司的股票,都是连绵不断的陷入了常年阴跌中。
这种世道,总是拥有长远眼光的投资者,大幅吸纳廉价股票的时机。
看着自己持有的“和记黄埔”等等未来的潜力牛股的股权比例不断的上升,张少杰心中得意道:“和记黄埔有李嘉诚这种顶级的管理高手经营,何愁不能稳健大赚。不过,和记黄埔最主要竞争力来自于李嘉诚的稳健经营。如果李嘉诚不能控制和黄,自然不会用心经营。所以,收购个10%和黄股权便足够,要是持有太多和黄股权,会被李嘉诚忌惮。到时候,李嘉诚消极怠工,甚至放弃和黄,就得不偿失了”
没有人比张少杰更加深信和记黄埔未来的前途,甚至连李嘉诚自己,未必有张少杰那么坚信。
(未完待续)
新鸿基证券办公室。
张少杰现在已经获得副董事长的身份,对于公司的权柄仅仅次于冯景禧。
这时候,新鸿基公司正在疯狂的业务扩张阶段。
张少杰也是三天两头去来公司,与冯景禧共商大事。
新鸿基证券公司,获得了张少杰5亿港元的注资之后,除了用于补充新鸿基公司的流动资金,大大缓解的财务上的压力。
并且,乘着这段时间,在香港展开了对一些小型金融机构的兼并活动。这些兼并一旦达成,必然将巩固新鸿基证券在香港证券业的霸主地位。
处于对于证券业的合纵连横的兼并之外,新鸿基公司更是斥资1亿港元成立了一家“新鸿基保险有限公司”,主要接受养老保险业务。
因为养老保险周期比较长,一个成年人从30岁开始缴纳养老保险,55岁退休的话,则是25年周期上缴保险金、保险公司,等于在25年源源不断缴纳保费,直到25年之后,才逐步的返回用户本息。这一时间段,可以充分利用用户的保费,进行投资获益。
事实上,全世界的保险公司,都是以投资为主。不过,各大保险公司固定资产、股票投资的水平参差不齐。有巴菲特那种,那样能够50年让资产增值十万倍的保险公司老板。也有一些保险公司,由于投资失利,让客户的资金打水漂,最终导致无法偿还客户的保险金,而陷入破产。
张少杰建议新鸿基以保险公司吸纳保险金额,自然不会让用户的保费打水漂。事实上,至少一直到2011年,张少杰还是看得清局势的。
对于新鸿基公司的保险资金的投资,张少杰建议几个部分为主——30%的资金,用以精选香港的一些位置较好、适宜出租的楼宇,以租金赚钱。按照4%的年租金收益率,以及香港楼宇15%年均涨幅来计算,25年可以获得50倍以上的收益。
30%的资金,分散投资一些优秀的上市公司,长期的持有汇丰银行、长江实业、新鸿基地产、恒基兆业、和记黄埔等等企业为主。必要时候,也可以在海外市场,投资一些可口可乐、宝洁之类的大蓝筹。当然,等到中国股市成立之后,开设b股吸纳外资的时候,可以选择一些万科b、深发展b之类b股。
最后,40%的保险资金,则是可以适量进行风险投资。投资一些,未上市但是拥有前途的优秀企业,对于这些企业进行上市培育。最终,扶持更多的优秀,进行上市融资
冯景禧阅完之后,也颇为兴奋,说道:“长江后浪推前浪,将来香港证券市场,你必是屈指可数的风云人物!”
张少杰摇头道:“金融市场的风云人物一般最终都没有好下场,我只愿意做低调人物!像美国的摩根财团,香港的汇丰银行,在金融灾难之后,对于许多公司进行雪中送炭,或者是廉价兼并,才是最能够获得巨额利益。将来如果有机会,我会乐意成为香港金融业的救世主!”
冯景禧不由一愣,没有想到,张少杰这么不要脸。号称要做香港金融业的救世主,与汇丰银行抢这个头衔?
“让您老见笑了!”张少杰不好意思道。
“呵呵,如果是其他人,说出这般的话,我当他是神经病。但是,你张少杰说出这番话,我信!”冯景禧认真说道,“也许再过几十年,你能拥有超过汇丰的实力!
“爹、张老板,新鸿基证券公司的更名已经完成了!从现在开始,已经是新鸿基银行,拥有了综合金融集团的资质,证券、银行、保险、投资基金,一应俱全!香港所有的证券公司,都已经目瞪口呆,看着新鸿基逆市发展呢!”冯永祥兴奋的说道。
冯永祥是冯景禧的二儿子,不像他的兄长对证券公司毫无兴趣。相反,他对于新鸿基证券公司的经营非常有想法。
“太好了!”冯景禧得意的拍掌,“成为综合的金融机构,证券、银行、保险、投资基金具备。这才是金融巨头的应该有的事业版图!”
新鸿基地产三剑客分家之后,郭德胜、李兆基、冯景禧三人中。也只有冯景禧发展最过于缓慢。
而郭德胜的新鸿基地产、李兆基的恒基兆业,均处于香港地产十强之一。所以,这两大家族总计用户的财富,怕是有十亿美元以上了。
而冯景禧的财富,至多只有2亿美元。在三剑客中冯景禧的事业,属于垫底的存在,老冯心中没有疙瘩是不存在的。
张少杰也是微笑,举着酒杯道:“干一杯,为我们的事业发展,庆祝一下!”
“干杯!”冯景禧、冯永祥也是非常的振奋。
张少杰在入股的时候,已经对冯氏父子表示,并无意拿走新鸿基公司的控股权和管理权。只希望,新鸿基公司能成为自己的金融投资的工具。
除非有朝一曰,冯氏父子,不想经营新鸿基公司,可以将股票卖给他。否则的话,张少杰是不会成为这家公司的大股东的。
别人说这话,冯氏父子多半会将信将疑。
但是,张少杰在很多大有前途的公司——宝龙电影、明报报业、都仅仅是占有一定的股份,并不追求控制权。
这样的人做出的保证,可行度很高。
——————————在1983年1月,大熊市中。
大量的优秀企业,股票普遍的暴跌至合理价格以下。
比如,已经开始扭亏的“和记黄埔”每股的股价仅仅1.6港元,总股本才5亿多股。这也意味着,和记黄埔基本上仅仅值8亿港元。
但是,张少杰知道,到84年的时候,和记黄埔的业绩忽然三级跳一般的年年大增。
光是84年李嘉诚旗下的和记黄埔宣布每股派息4港元,给股东派发是总红利规模达到了20亿。
长期、稳定的增持和记黄埔,对于张少杰来说,则是一个非常具有诱惑力的选择。不过,张少杰本人也不可能天天艹心股票这点事。所以,他有意准备成立一个专门的机构,帮助他处理股票艹作事务。
在1983月1月份,张少杰有陆续转账1亿美元的资金,成立一家“少杰股权投资资金”,并将这家基金的曰常管理一并委托给新鸿基公司进行管理。
这家股权投资资金,纯粹按照张少杰的指示艹作,艹作手则是新鸿基证券公司的资深证券经理人。
而每年“少杰基金”需要向新鸿基公司缴纳1000万港元的管理费。
这样的管理费,已经包括了交易手续费,以及管理人员的薪水。
“张先生,已经按照你吩咐,逐步增持和记黄埔股票。今天已经增持了70万股,小幅度的刺激了股价的上升。”陈少河汇报说道。
张少杰点头,说道:“这样很好,只要是股价低于5元的,闭着眼睛买!和记黄埔公司的市值现在才8亿。但是,和黄的一些楼盘,土地,加起来至少值50亿港元以上。这是地产低迷的时候价格,等到地产复苏,和黄合理的估值至少是200亿港元!”
陈少河道:“这是建立在地产复苏的前提下,以现在的和黄固定资产估值仅仅50亿,负债45亿,房地产市场再跌的话,和黄就要资不抵债了!”
张少杰笑道:“你还是这个老样子。从来不相信奇迹!”
“最大的奇迹,佳宁置业已经近乎破产了!”陈少河耸肩。
张少杰忍俊不禁,笑道:“你的这个答案,使得我很放心让你长期做这个少杰基金的经理呢!”
接下来一段时间,“少杰基金”稳定的增持和记黄埔公司的股票。
当然,新鸿基地产、长江实业、太古股份、汇丰银行这样估值很低的蓝筹股,也是“少杰基金”的增持目标。
张少杰认为,只有在大熊市中,才能够廉价购买到好公司的股票。至于牛市上,哪怕是再好的公司股票,估值也很高了,只能短线炒作,不值得长期持有。
大熊市,股票泥石俱下,无论是好公司、烂公司的股票,都是连绵不断的陷入了常年阴跌中。
这种世道,总是拥有长远眼光的投资者,大幅吸纳廉价股票的时机。
看着自己持有的“和记黄埔”等等未来的潜力牛股的股权比例不断的上升,张少杰心中得意道:“和记黄埔有李嘉诚这种顶级的管理高手经营,何愁不能稳健大赚。不过,和记黄埔最主要竞争力来自于李嘉诚的稳健经营。如果李嘉诚不能控制和黄,自然不会用心经营。所以,收购个10%和黄股权便足够,要是持有太多和黄股权,会被李嘉诚忌惮。到时候,李嘉诚消极怠工,甚至放弃和黄,就得不偿失了”
没有人比张少杰更加深信和记黄埔未来的前途,甚至连李嘉诚自己,未必有张少杰那么坚信。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