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九十一章 打基础
推荐阅读:神印王座II皓月当空、夜的命名术、天机之神局、梦醒细无声、神级幸运星、我的大明星家族、大国重工、孤岛求生之重生狂蟒、位面因果系统、都市狐仙养成记
顶点小说网 www.23wx.info,最快更新大国重工最新章节!
所谓规划,都是依据对未来的预测而做出的。冯啸辰说的这些内容,岂止是预测,简直可以称为是“剧透”了。他站在一个穿越者的角度,回顾了中国在20世纪后20年到21世纪初的历程,从国内经济发展、国际产业结构变迁、技术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等方面进行阐述,分析了到21世纪前期中国装备工业发展的目标。
他所提出的目标,要比后世实际的发展要强高一些,因为在他看来,这个世界与他经历过的世界应当是不同的,这个不同之处,就在于有了他冯啸辰这样一个变数。
“中国奇迹”这种说法,在20世纪几乎没有人相信,即便是有人说起,也会被斥为一种政治鼓动,不会有人当真。但到了21世纪初,这个词就开始不断地出现在西方媒体上,包括联合国官员、著名学者、各国政治家都以不同的心态使用这个词。的确,一个在30年前还被认为是穷国、弱国的发展中国家,仅仅用了30年时间就实现了工业产值世界排名第一位的目标,几千种工业产品的产量稳居世界第一,有些甚至超过其他所有国家的总和,这样的发展不叫作奇迹的话,这个世界上还有什么能叫奇迹呢?
冯啸辰的预言,则是在这个奇迹基础上又加了一个加速度,听到规划处众人的耳朵里,那就完全成了神话了。不过,即便是对冯啸辰的话只相信了一半,大家还是觉得热血沸腾,眼睛里都闪出了光芒。
“如果真的能够达到这样的水平,咱们也不枉此生了。”一位名叫胡月鸿的工作人员喃喃地说道。
“这里头可没咱们什么事。”张翰匀笑着打击了他一句。
胡月鸿正色道:“怎么就咱们的事了?咱们是重大装备办,国家的发展,离不开重大装备。而重大装备要发展,则离不开咱们,所以,如果真的能够达到冯处长说的那种情况,咱们这些人都是有功之臣呢。”
“我赞成老胡的话!”小胖子黄明说道,“我觉得,冯处长说的情况是完全可能发生的,只要我们付出足够的努力。就说核电吧,咱们现在搞的是30万千瓦的核电,未来30年,搞到百万千瓦,不是什么达不到的目标。核电的关键技术,不外乎核岛蒸发器、稳压器、循环水泵、燃料棒、驱动机构、回路主管道,常规岛汽轮机、发电机,咱们一项一项地落实,一项一项地突破,总有完成的那一天。”
“时间,关键是时间。”钟启帆提醒道,“30年时间,看起来很长,但相对于装备研制来说,是短暂的一瞬间。就比如说半导体材料技术,一种材料的研制,动辄就是十年八年的,30年时间干不了多少事情。”
吴仕灿道:“小钟说的有道理,30年的时间,对于装备研制来说,并不是一个很长的周期。不过,小冯给咱们说的这些目标,对我们也有很大的启发。我们原来的设想,还是稍微保守了一点。当然,并不是说我认为小冯说的这些目标都能够实现。我是这样想的,战略上要藐视敌人,战术上要重视敌人。在制定战略的时候,我们应当有一些好高骛远的精神,唯有如此,才能有更高的目标指引下达到最好的结果。
比如说,小冯提到的新能源汽车的问题,我们的确是忽略了。根据小冯的分析,我认为这个方向是有一定价值的。我们应当从现在就开始着手准备,涉及到新能源材料,比如储氢材料、燃料电池、新型蓄电池等,都可以立一个项,进行一些预研。这样未来等新能源汽车的前景变得明朗的时候,我们也就不至于手忙脚乱,或者落到别人后面去了。”
“吴处长说的,也正是我的想法。”冯啸辰接过话头,说道,“我给大家描述这样一个前景,当然不是说这些目标我们都能够实现。但我觉得,我们应当有未雨绸缪的精神,针对未来可能出现的新方向,预先地做一些准备。比如说,我们可以把国家的工业力量分成几个梯队,第一梯队着重解决人民生活必须的产品,第二梯队瞄准当今世界工业水平,以赶上西方国家工业水平为目标。至于第三梯队,那就是预先布局,等到时机成熟的时候,异军突起,抢占世界工业的塔尖,使中国工业达到世界领先水平。”
中国自1978年改革开放之后的几十年工业史,有辉煌的成就,也有不少的遗憾。遗憾之处,就在于没有人能够预见到几十年后的发展,出现了一些短视的现象。有一些产业,在当年的确没有发展的能力,暂时放弃也是可以理解的。但如果能够做一些预先的布局,哪怕只是培养一些人才、积累一些经验,在未来有能力发展的时候也会有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不至于因缺乏基础而步履维艰。
还有人力资源方面的问题,也是非常可惜的。80年代中期至90年代中期,因为科研人员的待遇低,许多科技人才或者出国,或者下海,造成了大量的人才流失。到了国企大下岗的年代,对于没有技术的工人和优秀技工,国家采取了相同的政策,导致一些身怀绝技的优秀工人沦落到靠摆摊、扛麻袋维持生计的境地。而等到经济形势好转,中国成为世界工厂,急需大量技术工人的时候,这些优秀的技工早已丰华不再,难有建树了。
冯啸辰此时把未来几十年中国的经济发展脉络向大家铺陈出来,也是为了提醒大家不要犯这种鼠目寸光的错误。
张鹤拍案道:“说得好,三个梯队的这个提法,我赞成。我觉得,咱们处也可以做一个分工,钟处长负责第一梯队,吴处长坐镇中军,带领第二梯队,至于我嘛,就去管第三梯队好了。”
“哈哈哈哈!”
众人一齐笑了起来,刚才吴仕灿还说钟启帆偏于保守,张鹤过于激进,现在张鹤就是按照吴仕灿画出来的图谱,给众人分了工。钟启帆一天到晚觉得中国不行,比不上外国,那就麻烦他去管管满足人民生活需求的柴米油盐好了,前瞻性的这种事情,就不劳他的大驾了。
“小张的话是开玩笑了。”吴仕灿打了个圆场,说道,“我觉得,小冯说的三个梯队这个提法,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就以咱们重装办的任务来说,当前考虑的重点是为一些重要部门提供急需的装备,质量差一点、水平低一点,都还可以接受。但国家对我们的要求,是使装备制造水平跃上一个台阶,达到或者接近国际先进水平。而在更远的将来,我们是一定要和国外企业一争高低的,那时候我们的目的就不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而是超过国际先进水平。按照小冯的提法,这就是一、二、三这三个梯队的任务了。
咱们重装办目前做的工作,是属于第一梯队的事情。而咱们规划处现在做出来的方案,则反映的是第二梯队。仔细想一下,咱们缺乏的,就是小冯说的第三梯队的东西。换句话说,咱们缺乏赶超国际先进水平的眼界和勇气,同时也缺乏这方面的准备。”
听到吴仕灿这样说,钟启帆虽然心中还有许多不屑,也不便直接说出来了。他觉得,以中国的现状,未来50年能够追上世界先进水平就已经不错了,提什么赶超战略,纯粹就是拍脑袋,是大跃进的思维方式。
众人又发表了一些意见之后,吴仕灿宣布这次讨论会结束,要求大家再去查阅一些资料,走访一些专家,看看冯啸辰提出来的那些目标是否具有可行性,以及应当如何实现。出了会议室,他叫住正打算回综合处去的冯啸辰,说道:“小冯,如果不忙的话,到我办公室去坐坐吧?”
“好啊,我正想向吴处长请教呢。”冯啸辰笑着应道。
两个人来到吴仕灿的办公室,吴仕灿招呼冯啸辰坐下,自己先去关了门,然后坐到冯啸辰的对面,说道:“小冯,你今天说的那些东西,对我的启发很大啊。我突然觉得,我们规划处除了做长期规划之外,还有一些面向当前的事情也该做起来。”
“什么事情?”冯啸辰问道。
“打基础。”吴仕灿认真地说道:
“如果照你预测的那样,受到全球产业转移的影响,全球的制造业有一半转移到中国,那咱们需要多少产业工人?为了能够支撑起这样大的制造业,我们需要多少装备?而生产这些装备,又需要多少熟练的车工、铣工、钳工、电焊工以及各种专业型的工人。没有工人,什么都是空的,就算我们能够买到机器设备,总不能连工人都从国外请进来吧?”
冯啸辰有些惊讶,其实他在会上想说这个问题,却又觉得与规划处的工作内容没有太大关系,正琢磨着要不要找时间去和罗翔飞谈一谈。没想到,吴仕灿倒想到了这一点,还专门拉着他来讨论这个问题。冯啸辰没有表态,而是问道:“那么,吴处长有什么想法呢?”
吴仕灿道:“我打算再做一个规划,有关技术工人培养的规划。到2000年之前,我们要培养出不少于5000万合格的技术工人,唯有如此,才能保证你在会上提出的那些目标变成现实。”(未完待续。)
所谓规划,都是依据对未来的预测而做出的。冯啸辰说的这些内容,岂止是预测,简直可以称为是“剧透”了。他站在一个穿越者的角度,回顾了中国在20世纪后20年到21世纪初的历程,从国内经济发展、国际产业结构变迁、技术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等方面进行阐述,分析了到21世纪前期中国装备工业发展的目标。
他所提出的目标,要比后世实际的发展要强高一些,因为在他看来,这个世界与他经历过的世界应当是不同的,这个不同之处,就在于有了他冯啸辰这样一个变数。
“中国奇迹”这种说法,在20世纪几乎没有人相信,即便是有人说起,也会被斥为一种政治鼓动,不会有人当真。但到了21世纪初,这个词就开始不断地出现在西方媒体上,包括联合国官员、著名学者、各国政治家都以不同的心态使用这个词。的确,一个在30年前还被认为是穷国、弱国的发展中国家,仅仅用了30年时间就实现了工业产值世界排名第一位的目标,几千种工业产品的产量稳居世界第一,有些甚至超过其他所有国家的总和,这样的发展不叫作奇迹的话,这个世界上还有什么能叫奇迹呢?
冯啸辰的预言,则是在这个奇迹基础上又加了一个加速度,听到规划处众人的耳朵里,那就完全成了神话了。不过,即便是对冯啸辰的话只相信了一半,大家还是觉得热血沸腾,眼睛里都闪出了光芒。
“如果真的能够达到这样的水平,咱们也不枉此生了。”一位名叫胡月鸿的工作人员喃喃地说道。
“这里头可没咱们什么事。”张翰匀笑着打击了他一句。
胡月鸿正色道:“怎么就咱们的事了?咱们是重大装备办,国家的发展,离不开重大装备。而重大装备要发展,则离不开咱们,所以,如果真的能够达到冯处长说的那种情况,咱们这些人都是有功之臣呢。”
“我赞成老胡的话!”小胖子黄明说道,“我觉得,冯处长说的情况是完全可能发生的,只要我们付出足够的努力。就说核电吧,咱们现在搞的是30万千瓦的核电,未来30年,搞到百万千瓦,不是什么达不到的目标。核电的关键技术,不外乎核岛蒸发器、稳压器、循环水泵、燃料棒、驱动机构、回路主管道,常规岛汽轮机、发电机,咱们一项一项地落实,一项一项地突破,总有完成的那一天。”
“时间,关键是时间。”钟启帆提醒道,“30年时间,看起来很长,但相对于装备研制来说,是短暂的一瞬间。就比如说半导体材料技术,一种材料的研制,动辄就是十年八年的,30年时间干不了多少事情。”
吴仕灿道:“小钟说的有道理,30年的时间,对于装备研制来说,并不是一个很长的周期。不过,小冯给咱们说的这些目标,对我们也有很大的启发。我们原来的设想,还是稍微保守了一点。当然,并不是说我认为小冯说的这些目标都能够实现。我是这样想的,战略上要藐视敌人,战术上要重视敌人。在制定战略的时候,我们应当有一些好高骛远的精神,唯有如此,才能有更高的目标指引下达到最好的结果。
比如说,小冯提到的新能源汽车的问题,我们的确是忽略了。根据小冯的分析,我认为这个方向是有一定价值的。我们应当从现在就开始着手准备,涉及到新能源材料,比如储氢材料、燃料电池、新型蓄电池等,都可以立一个项,进行一些预研。这样未来等新能源汽车的前景变得明朗的时候,我们也就不至于手忙脚乱,或者落到别人后面去了。”
“吴处长说的,也正是我的想法。”冯啸辰接过话头,说道,“我给大家描述这样一个前景,当然不是说这些目标我们都能够实现。但我觉得,我们应当有未雨绸缪的精神,针对未来可能出现的新方向,预先地做一些准备。比如说,我们可以把国家的工业力量分成几个梯队,第一梯队着重解决人民生活必须的产品,第二梯队瞄准当今世界工业水平,以赶上西方国家工业水平为目标。至于第三梯队,那就是预先布局,等到时机成熟的时候,异军突起,抢占世界工业的塔尖,使中国工业达到世界领先水平。”
中国自1978年改革开放之后的几十年工业史,有辉煌的成就,也有不少的遗憾。遗憾之处,就在于没有人能够预见到几十年后的发展,出现了一些短视的现象。有一些产业,在当年的确没有发展的能力,暂时放弃也是可以理解的。但如果能够做一些预先的布局,哪怕只是培养一些人才、积累一些经验,在未来有能力发展的时候也会有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不至于因缺乏基础而步履维艰。
还有人力资源方面的问题,也是非常可惜的。80年代中期至90年代中期,因为科研人员的待遇低,许多科技人才或者出国,或者下海,造成了大量的人才流失。到了国企大下岗的年代,对于没有技术的工人和优秀技工,国家采取了相同的政策,导致一些身怀绝技的优秀工人沦落到靠摆摊、扛麻袋维持生计的境地。而等到经济形势好转,中国成为世界工厂,急需大量技术工人的时候,这些优秀的技工早已丰华不再,难有建树了。
冯啸辰此时把未来几十年中国的经济发展脉络向大家铺陈出来,也是为了提醒大家不要犯这种鼠目寸光的错误。
张鹤拍案道:“说得好,三个梯队的这个提法,我赞成。我觉得,咱们处也可以做一个分工,钟处长负责第一梯队,吴处长坐镇中军,带领第二梯队,至于我嘛,就去管第三梯队好了。”
“哈哈哈哈!”
众人一齐笑了起来,刚才吴仕灿还说钟启帆偏于保守,张鹤过于激进,现在张鹤就是按照吴仕灿画出来的图谱,给众人分了工。钟启帆一天到晚觉得中国不行,比不上外国,那就麻烦他去管管满足人民生活需求的柴米油盐好了,前瞻性的这种事情,就不劳他的大驾了。
“小张的话是开玩笑了。”吴仕灿打了个圆场,说道,“我觉得,小冯说的三个梯队这个提法,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就以咱们重装办的任务来说,当前考虑的重点是为一些重要部门提供急需的装备,质量差一点、水平低一点,都还可以接受。但国家对我们的要求,是使装备制造水平跃上一个台阶,达到或者接近国际先进水平。而在更远的将来,我们是一定要和国外企业一争高低的,那时候我们的目的就不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而是超过国际先进水平。按照小冯的提法,这就是一、二、三这三个梯队的任务了。
咱们重装办目前做的工作,是属于第一梯队的事情。而咱们规划处现在做出来的方案,则反映的是第二梯队。仔细想一下,咱们缺乏的,就是小冯说的第三梯队的东西。换句话说,咱们缺乏赶超国际先进水平的眼界和勇气,同时也缺乏这方面的准备。”
听到吴仕灿这样说,钟启帆虽然心中还有许多不屑,也不便直接说出来了。他觉得,以中国的现状,未来50年能够追上世界先进水平就已经不错了,提什么赶超战略,纯粹就是拍脑袋,是大跃进的思维方式。
众人又发表了一些意见之后,吴仕灿宣布这次讨论会结束,要求大家再去查阅一些资料,走访一些专家,看看冯啸辰提出来的那些目标是否具有可行性,以及应当如何实现。出了会议室,他叫住正打算回综合处去的冯啸辰,说道:“小冯,如果不忙的话,到我办公室去坐坐吧?”
“好啊,我正想向吴处长请教呢。”冯啸辰笑着应道。
两个人来到吴仕灿的办公室,吴仕灿招呼冯啸辰坐下,自己先去关了门,然后坐到冯啸辰的对面,说道:“小冯,你今天说的那些东西,对我的启发很大啊。我突然觉得,我们规划处除了做长期规划之外,还有一些面向当前的事情也该做起来。”
“什么事情?”冯啸辰问道。
“打基础。”吴仕灿认真地说道:
“如果照你预测的那样,受到全球产业转移的影响,全球的制造业有一半转移到中国,那咱们需要多少产业工人?为了能够支撑起这样大的制造业,我们需要多少装备?而生产这些装备,又需要多少熟练的车工、铣工、钳工、电焊工以及各种专业型的工人。没有工人,什么都是空的,就算我们能够买到机器设备,总不能连工人都从国外请进来吧?”
冯啸辰有些惊讶,其实他在会上想说这个问题,却又觉得与规划处的工作内容没有太大关系,正琢磨着要不要找时间去和罗翔飞谈一谈。没想到,吴仕灿倒想到了这一点,还专门拉着他来讨论这个问题。冯啸辰没有表态,而是问道:“那么,吴处长有什么想法呢?”
吴仕灿道:“我打算再做一个规划,有关技术工人培养的规划。到2000年之前,我们要培养出不少于5000万合格的技术工人,唯有如此,才能保证你在会上提出的那些目标变成现实。”(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