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9章 扶桑人肯定不懂怎么防官渡之战
推荐阅读:宇宙职业选手、斗罗大陆V重生唐三、万相之王、星门、剑道第一仙、雪中悍刀行、剑来、一剑独尊、全职艺术家、牧龙师
顶点小说网 www.23wx.info,最快更新国姓窃明最新章节!
张名振追求快速歼灭更多的扶桑联军有生力量,甚至为此不顾自己的海军优势,宁愿在虾夷岛对岸的陆奥半岛登陆,这并不是没有道理的。
因为明军虽然战斗力绝对碾压,但终究是跨海作战,后勤难度很大。随船带来的粮食,就只够大军吃一个半月,这是一千五百里跨海航渡的极限。
而事实上,考虑到往返途中还要各留十天口粮,所以给陆战窗口期的作战粮食,只有二十五天,最多一个月。
张名振必须在最初的这段时间,快速解决就地筹粮的问题。否则一直跨海补给,纵然暂时不被拖垮,可一旦到了农历六月份,夏末随时有可能出现台风,海路航运就有可能被威胁。
此前拿下松前港城等地,以及围困函馆,已经花费了数日。迎击戒备奥羽联军三藩,又花了四五天机动拉扯。所以,给他筹粮的时间,也就剩十五天了。
所以,为了防止出现意外,张名振在部队卸载后不到五天,在第一次重创了会津藩的保科正经试图偷航津轻海峡南逃之后。
确认了扶桑人在东北的战船质量很差、没有海战经验,他就果断把大部分富余船只都分兵驶回海参崴,以备再拉一次军粮和弹药来,防止大军万一断粮。回去的船水手都是按最低要求配的,人员尽量留下,减轻负载,下次再来的时候,就能多装点物资。
在张名振的计划里,这应该是他最后一次从本土方向筹集粮草,只是一个保险的后手。如果这批粮食都吃完了他还没取得在扶桑东北地区的决定性胜利,那他都无颜见江东父老了。
另外,按照战前朱树人的计划,张名振在遣返运粮船队的同时,还让负责押运的将领带回去一条消息,确认扶桑人在虾夷和陆奥选择了负隅顽抗、冥顽不灵不理会大明的照会,好让郑成功那一路也按时出发。
战前朱树人是吩咐过的,大明要先礼后兵,如果扶桑人在虾夷吃了败仗后立刻认怂服软、割地赔款,那大明倒没有借口再对琉球和九州动手了,否则显得大明没有信用、开出的外交条件随时会反悔,也不利于瓦解敌人的意志。
现在这种情况并未发生,扶桑人还是坚决抵抗了,那郑成功那一路也算实打实地师出有名。
考虑到海上绕路通讯需要大量时间,张名振这边打到三月中旬,就必须往回报信,三月下旬能送到海参崴,然后经过朝鲜陆路传递,郑成功的舰队四月中就可以从釜山进攻对马岛、随后进攻九州了。
张名振必须为郑成功留出时间,因为郑成功起兵的时机,至少会比张名振还晚一个半月,多的话可能是两个月。
扶桑地区农历六月台风风险就会升高,郑成功只有四月中旬到五月下旬短短四十天,在九州站稳脚跟,后续也可能随时面临本土海运的断绝。
……
计划已经环环相扣,剩下的就是严格执行,张名振知道自己拖不起,所以执行力非常高。
三月初十这天,就渡过津轻海峡,在扶桑奥羽联军意想不到的情况下,主动登陆,并且对海峡南侧陆奥半岛上的大浦城发动了进攻。
大浦城是弘前藩的领土,也是津轻海峡南岸的主要港口,也是《太阁立志传》和《信长野望》上津轻为信的地盘,如今已传到第三代,现任藩主津轻信义。
弘前藩并不算什么强藩,也不在被幕府调遣的奥羽联军三大藩之内,半个世纪前德川家康初次册封的时候,弘前藩一共才十万石领地,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开荒种田、休养生息,现在也才不过二十三万石。
这次弘前藩之所以遭殃,无非是因为他们命不好,生长的位置恰好堵了张名振的路。张名振觉得在这儿诱敌奥羽联军最合适,就顺手把大浦城搂了。
扶桑军队毫无提防,所以东北三藩也就根本没来得及救援,张名振便已经完成了对大浦城的合围,从渡海到上岸行军、完成围城,前后只花了一天半。
围住之后,张名振的部将劝他立刻用随军的骑兵轻炮轰城,争取尽快把城池攻破。这样等东北三藩的联军赶到时,明军就可以据城而守,依托地利作战了。
但张名振直接否决了属下的这个提议,他严令吩咐,让部队保持围城,宁可多等一天,等重型红夷大炮慢慢从码头卸货、拉到前线、再展开部署。
反正大浦城的要塞部分距离海边港口区也不算多远,全加起来一天足够了。
属下部将见状纷纷焦急劝说:“将军!这些扶桑人的破烂城池,随军的骑兵炮已经够轰烂城门了!割鸡焉用牛刀?多一天时间入城部署防务、应对敌军援军不好么?”
张名振厉声解释:“用骑兵炮才叫割鸡用牛刀!经过过去十日的交战,某已经发现了扶桑人作战的一个盲区——他们至今没见过骑兵炮,也不知道这种兵器的机动性,隐藏住这一点,就能给我军留下一个埋伏的后手杀招!岂能轻易暴露?
我们就是要用行动笨拙迟缓的红夷大炮,慢慢破城,这样敌军将来就会低估我们的奔袭能力!”
属下们脑子稍微琢磨了一下,倒也很快承认了这个想法不错,反正要攻下大浦城是绰绰有余的,先假装行动迟缓也误不了大事。
……
相比之下,大浦城内的津轻信义一族,在最初看到明军围城时,还是非常紧张的。二十几万石的领地,让他只能招募最多四千人的常备军,哪怕临时征集农兵,也谈不上什么战斗力。弘前藩的实力,只有对岸松前藩的一半都不到。
不过随着明军围城后,没法第一时间展开炮击攻城,只是拿着新式步枪对着城头楼橹、天守阁胡乱放枪压制,津轻信义的紧张倒也渐渐平复下来。
他自以为明军这是缺乏重型攻城武器,或者至少也是攻城武器行动迟缓,只能远程压制。于是他就只是让武士们和弓箭手、铁炮手全部躲到楼橹内部不要露头,除非明军冲锋才能露头放箭放枪。
津轻信义内心,就只指望着东北三藩的联军,能赶快来救他。
可惜他当然等不到这一天了。明军只是让他多活了一天,第二天东北三藩联军依然没有赶到,明军从港口拉来的迟钝重炮却先到了。
明军最大号的陆战炮比舰炮还是要小一两个档次,毕竟要考虑机动性。
如今最终的舰炮铁弹是六十明斤,陆战炮最重就是四十斤。用开花弹的话,因为装药比实心铁要轻不少,最重只有二十五斤。
但哪怕是二十五斤的开花弹和四十斤铁弹,也远远不是扶桑人见识过的。半个世纪前德川家康轰开大坂城的“国崩”,其实也不过是18磅荷兰炮,折十五明斤不到。
而大坂城已经是当时扶桑第一的巨城坚城,眼前的大浦城简直就是小鱼小虾。
明军第一轮炮击就把津轻信义惊得目瞪口呆,简单校射后,第三轮就开始命中土垣和围墙,直接把大门和土垣轰烂了几个口子。
到第五轮炮击时,一枚开花弹和一枚四十斤铁弹直接命中了只有区区三层高的天守阁。天守阁就被直接炸得倒塌下来,藩主津轻信义直接因为塌房被活埋砸死。
而明军居然到了这一刻还没发起冲锋,依然按照操典等十轮炮击火力准备打完,然后试探性冲锋,确认没有像样的抵抗,才一拥而入——如果抵抗依然坚挺,第一道防线上的守军依然不退,那么明军就会按操典再炮击十轮。只不过这种情况在此没机会发生了。
第一波十轮打完,明军蜂拥往里冲,弘前藩的几百个武士、几千个普通士卒乱糟糟各自为战,很快被列阵推进的明军摧垮。
明军已经有了新式步枪的排队枪毙加持,扶桑人敢用长枪或者弓箭铁炮列阵对战的,那就是送菜,根本进不了明军射程。唯独少量武士直接拿着武士刀冲锋,才有机会接近明军,
但很快他们就发现,哪怕当了躲过火枪弹雨的漏网之鱼,光凭着武士刀也没法在刺刀阵面前讨到便宜。
整个弘前藩武艺最精湛的武士,也就是奔着以命换命的凶悍打法,换死最多两三个明军小兵,然后就被乱刃扎成马蜂窝,而更多的是只能换死一个明军小兵,或者半路就被白白击毙。
那场面虽不比那部描绘幕末的电影《最后的武士》,却也差不多悲壮了,很有艺术价值。
……
弘前藩四千武士和更多农兵,一天之内被明军团灭,武器代差的碾压,已经不是勇武和人数可以弥合的了。
要怪只能怪扶桑人掉线太久,都不知道东亚怪物房在明清互卷的大背景下,这几十年科技进步和军备竞赛对抗升级到了什么程度。
津轻家族也在乱战中被明军全部杀光,算是立威了。
又过了大半天,东北三藩的联军前锋才赶到。但看到明军如此凶悍,他们的少数骑兵部队也不敢再轻易上前,而是打算先集结兵力、相持拖延。
张名振让人稍稍追击了一下,用步枪队射杀数百扶桑骑兵,最后因为机动性不足追不上,见好就收回城。
明军毕竟是渡海而来,要在海上连续航行十日,所以第一批骑兵很少,战马渡海运输很难。
扶桑人连续两三场大败,东北三藩只好进一步加大动员强度,并且向江户的幕府求援,试图用人海战术把少得多的明军淹没。
扶桑各方商议了一下之后,觉得也只有这一条路了。因为这个时代扶桑的人力资源还是很充分的,唯一能用的就是人命——
后世很多华夏之人,对明清之际中日的历史解读有个误区,认为扶桑人一直人口只有大明的百分之几,但这其实是要分时段的。
如果是万历时期、壬辰倭乱那阵子,扶桑因为连续战乱,战国时期总人口始终在六百到八百万之间浮动,而那时大明有一亿多人,换算下来确实至少是扶桑的十五倍。
但是到了明清战争,叠加了历史上明末连续二三十年的天灾,大明人口最低谷时跌到过四千万,如今虽有朱树人的蝴蝶效应,最低谷时也只剩五千多万,现在回复和平数年,才爬回六千万。
而扶桑这边,战国结束后的第一个五十年,人口恢复是最快的。战国末七八百万人,到幕末四千万、一战时七千万。
江户时代两百六十年,至少一大半的人口增长,就是刚刚回复和平后的最初半个世纪完成的。第三代将军德川家光死的时候,人口统计大约是两千两百万,现在德川家纲没统计过,估计在两千四百万左右,已经是战国末的三倍了。
大明六千万,扶桑两千四,扶桑的人口,如今实打实是大明的四成!所以光拼人口,确实是不该小觑扶桑的。
这也是为什么朱树人没想一口气吃成一个胖子。要对一个相当于大明四成人口的民族直接发动总体战,这是非常不明智的。
现在扶桑人连败,却还不想认怂,又意识到武器代差太严重,那就只能堆人命爆兵了。不试一把他们是不会心服口服的。
只有真正全方位碾压打疼,才能让他们跟后世臣服米国爸爸那样乖乖认怂。
东北三藩加上周边被裹挟的仆从,还是有四百万石以上石高的,主要是仙台藩比较大,再加一部分江户幕府的直接支援。
扶桑人很快组织起了一支规模十倍于虾夷守军、二十倍于弘前藩守军的战力,也就是大约七八万人,还有无数可以随时扩大抓壮丁的后备农兵,来跟张名振的区区一万多明军水陆兵交战。
而张名振此前一直留着虾夷岛上的函馆城没有攻破,只是围而不打,为的就是勾引扶桑人增援。现在增援已经陆续抵达、箭在弦上不得不发了,那么诱饵也就没必要留着了。
三月二十二日,张名振登陆作战后第二十天,明军突然发动强攻,把函馆城彻底攻破,城内一万三千日军全部被击溃,数千人直接阵亡,其余不是被俘就是逃散。
突围的函馆残兵惧怕明军,只好往北烧杀掳掠,进入虾夷人的地盘求生。这有惹起了虾夷人的仇恨,跟那些扶桑残兵互相绞肉残杀,战火进一步蔓延到了虾夷岛南部津轻半岛的扶桑族人、和北部广大地区虾夷族人的大规模仇杀,人口消耗何止数万。
而事实上,哪怕没有明军来吊民伐罪,历史上虾夷人到1669年的时候,也会在族长相库相郢的带领下,发动一场持续数年的起义,扶桑史书称之为“宽文虾夷蜂起”。
现在不过是让虾夷人对扶桑人的不满提前数年爆发起来。明军只要隔断扶桑本州岛的援军来虾夷平叛,那么光任由松前藩的扶桑族和海量虾夷人自相仇杀,松前藩的平民就抵抗不住。
整个虾夷岛当时大约有不到二十万扶桑族人口,虾夷人却多达五六十万,人口比例至少是三倍以上。
张名振把扶桑人在虾夷岛的统治彻底摧毁后,就任由虾夷平民和扶桑平民自行吃鸡自己卷,他则能集中全部明军,总计一万两千多人,到大浦城周边跟扶桑三藩联军相持。
扶桑三藩联军在集结完兵力后,就对大浦城发动了几次强攻。
张名振没有一开始就暴露全部火力,而是藏着掖着,好多勾引扶桑人投入,多杀点人消耗点人命。
扶桑人果然如惊涛骇浪一样撞死在筑垒地带,被射杀达数千上万。
两次惨败后,扶桑联军终于吸取教训,只能改为围而不攻,指望靠明军渡海作战、军粮补给不上,最后自行被围困饿得削弱。
与此同时,随着战事相持进入四月份,东北三藩还一再恳求江户的幕府嫡系部队再派更多援军来,尤其是要运粮到东北前线。
毕竟拉起七八万作战部队和更多预备壮丁,需要的粮食实在是天文海量。此前扶桑历史上只有关原合战、大坂之战、渡海征韩有过这种规模的后勤粮草调度。
江户幕府对于前线要求的粮草,只能是竭尽所能提供,但同时表示援军是真没有了,只能让他们就地抓壮丁解决。
东北三藩莫名其妙,最后才知道是因为扶桑幕府敢于反抗大明的合理要求,导致九州那边郑成功也打进来了。幕府要派遣援军去九州方向,东北这儿只好让当地大名自行解决,幕府只能给钱粮弹药不能给兵。
……
确认战役进入了相持阶段,扶桑联军想靠前线屯粮、持久围困耗死渡海而来的明军。张名振当然有办法破局。
他此前一直藏着掖着,不暴露明军的骑兵炮战力,不就是等的这一刻么?
所以,他一边不动声色继续收城,一边却派出细作徐徐图之打探敌情,摸清扶桑联军的屯粮地。
功夫不负有心人,明军哨船和细作水陆并用,很快就找到了扶桑联军的屯粮地。
——
PS:争取两三天之内就结束掉扶桑这边的剧情,不会拖的。
张名振追求快速歼灭更多的扶桑联军有生力量,甚至为此不顾自己的海军优势,宁愿在虾夷岛对岸的陆奥半岛登陆,这并不是没有道理的。
因为明军虽然战斗力绝对碾压,但终究是跨海作战,后勤难度很大。随船带来的粮食,就只够大军吃一个半月,这是一千五百里跨海航渡的极限。
而事实上,考虑到往返途中还要各留十天口粮,所以给陆战窗口期的作战粮食,只有二十五天,最多一个月。
张名振必须在最初的这段时间,快速解决就地筹粮的问题。否则一直跨海补给,纵然暂时不被拖垮,可一旦到了农历六月份,夏末随时有可能出现台风,海路航运就有可能被威胁。
此前拿下松前港城等地,以及围困函馆,已经花费了数日。迎击戒备奥羽联军三藩,又花了四五天机动拉扯。所以,给他筹粮的时间,也就剩十五天了。
所以,为了防止出现意外,张名振在部队卸载后不到五天,在第一次重创了会津藩的保科正经试图偷航津轻海峡南逃之后。
确认了扶桑人在东北的战船质量很差、没有海战经验,他就果断把大部分富余船只都分兵驶回海参崴,以备再拉一次军粮和弹药来,防止大军万一断粮。回去的船水手都是按最低要求配的,人员尽量留下,减轻负载,下次再来的时候,就能多装点物资。
在张名振的计划里,这应该是他最后一次从本土方向筹集粮草,只是一个保险的后手。如果这批粮食都吃完了他还没取得在扶桑东北地区的决定性胜利,那他都无颜见江东父老了。
另外,按照战前朱树人的计划,张名振在遣返运粮船队的同时,还让负责押运的将领带回去一条消息,确认扶桑人在虾夷和陆奥选择了负隅顽抗、冥顽不灵不理会大明的照会,好让郑成功那一路也按时出发。
战前朱树人是吩咐过的,大明要先礼后兵,如果扶桑人在虾夷吃了败仗后立刻认怂服软、割地赔款,那大明倒没有借口再对琉球和九州动手了,否则显得大明没有信用、开出的外交条件随时会反悔,也不利于瓦解敌人的意志。
现在这种情况并未发生,扶桑人还是坚决抵抗了,那郑成功那一路也算实打实地师出有名。
考虑到海上绕路通讯需要大量时间,张名振这边打到三月中旬,就必须往回报信,三月下旬能送到海参崴,然后经过朝鲜陆路传递,郑成功的舰队四月中就可以从釜山进攻对马岛、随后进攻九州了。
张名振必须为郑成功留出时间,因为郑成功起兵的时机,至少会比张名振还晚一个半月,多的话可能是两个月。
扶桑地区农历六月台风风险就会升高,郑成功只有四月中旬到五月下旬短短四十天,在九州站稳脚跟,后续也可能随时面临本土海运的断绝。
……
计划已经环环相扣,剩下的就是严格执行,张名振知道自己拖不起,所以执行力非常高。
三月初十这天,就渡过津轻海峡,在扶桑奥羽联军意想不到的情况下,主动登陆,并且对海峡南侧陆奥半岛上的大浦城发动了进攻。
大浦城是弘前藩的领土,也是津轻海峡南岸的主要港口,也是《太阁立志传》和《信长野望》上津轻为信的地盘,如今已传到第三代,现任藩主津轻信义。
弘前藩并不算什么强藩,也不在被幕府调遣的奥羽联军三大藩之内,半个世纪前德川家康初次册封的时候,弘前藩一共才十万石领地,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开荒种田、休养生息,现在也才不过二十三万石。
这次弘前藩之所以遭殃,无非是因为他们命不好,生长的位置恰好堵了张名振的路。张名振觉得在这儿诱敌奥羽联军最合适,就顺手把大浦城搂了。
扶桑军队毫无提防,所以东北三藩也就根本没来得及救援,张名振便已经完成了对大浦城的合围,从渡海到上岸行军、完成围城,前后只花了一天半。
围住之后,张名振的部将劝他立刻用随军的骑兵轻炮轰城,争取尽快把城池攻破。这样等东北三藩的联军赶到时,明军就可以据城而守,依托地利作战了。
但张名振直接否决了属下的这个提议,他严令吩咐,让部队保持围城,宁可多等一天,等重型红夷大炮慢慢从码头卸货、拉到前线、再展开部署。
反正大浦城的要塞部分距离海边港口区也不算多远,全加起来一天足够了。
属下部将见状纷纷焦急劝说:“将军!这些扶桑人的破烂城池,随军的骑兵炮已经够轰烂城门了!割鸡焉用牛刀?多一天时间入城部署防务、应对敌军援军不好么?”
张名振厉声解释:“用骑兵炮才叫割鸡用牛刀!经过过去十日的交战,某已经发现了扶桑人作战的一个盲区——他们至今没见过骑兵炮,也不知道这种兵器的机动性,隐藏住这一点,就能给我军留下一个埋伏的后手杀招!岂能轻易暴露?
我们就是要用行动笨拙迟缓的红夷大炮,慢慢破城,这样敌军将来就会低估我们的奔袭能力!”
属下们脑子稍微琢磨了一下,倒也很快承认了这个想法不错,反正要攻下大浦城是绰绰有余的,先假装行动迟缓也误不了大事。
……
相比之下,大浦城内的津轻信义一族,在最初看到明军围城时,还是非常紧张的。二十几万石的领地,让他只能招募最多四千人的常备军,哪怕临时征集农兵,也谈不上什么战斗力。弘前藩的实力,只有对岸松前藩的一半都不到。
不过随着明军围城后,没法第一时间展开炮击攻城,只是拿着新式步枪对着城头楼橹、天守阁胡乱放枪压制,津轻信义的紧张倒也渐渐平复下来。
他自以为明军这是缺乏重型攻城武器,或者至少也是攻城武器行动迟缓,只能远程压制。于是他就只是让武士们和弓箭手、铁炮手全部躲到楼橹内部不要露头,除非明军冲锋才能露头放箭放枪。
津轻信义内心,就只指望着东北三藩的联军,能赶快来救他。
可惜他当然等不到这一天了。明军只是让他多活了一天,第二天东北三藩联军依然没有赶到,明军从港口拉来的迟钝重炮却先到了。
明军最大号的陆战炮比舰炮还是要小一两个档次,毕竟要考虑机动性。
如今最终的舰炮铁弹是六十明斤,陆战炮最重就是四十斤。用开花弹的话,因为装药比实心铁要轻不少,最重只有二十五斤。
但哪怕是二十五斤的开花弹和四十斤铁弹,也远远不是扶桑人见识过的。半个世纪前德川家康轰开大坂城的“国崩”,其实也不过是18磅荷兰炮,折十五明斤不到。
而大坂城已经是当时扶桑第一的巨城坚城,眼前的大浦城简直就是小鱼小虾。
明军第一轮炮击就把津轻信义惊得目瞪口呆,简单校射后,第三轮就开始命中土垣和围墙,直接把大门和土垣轰烂了几个口子。
到第五轮炮击时,一枚开花弹和一枚四十斤铁弹直接命中了只有区区三层高的天守阁。天守阁就被直接炸得倒塌下来,藩主津轻信义直接因为塌房被活埋砸死。
而明军居然到了这一刻还没发起冲锋,依然按照操典等十轮炮击火力准备打完,然后试探性冲锋,确认没有像样的抵抗,才一拥而入——如果抵抗依然坚挺,第一道防线上的守军依然不退,那么明军就会按操典再炮击十轮。只不过这种情况在此没机会发生了。
第一波十轮打完,明军蜂拥往里冲,弘前藩的几百个武士、几千个普通士卒乱糟糟各自为战,很快被列阵推进的明军摧垮。
明军已经有了新式步枪的排队枪毙加持,扶桑人敢用长枪或者弓箭铁炮列阵对战的,那就是送菜,根本进不了明军射程。唯独少量武士直接拿着武士刀冲锋,才有机会接近明军,
但很快他们就发现,哪怕当了躲过火枪弹雨的漏网之鱼,光凭着武士刀也没法在刺刀阵面前讨到便宜。
整个弘前藩武艺最精湛的武士,也就是奔着以命换命的凶悍打法,换死最多两三个明军小兵,然后就被乱刃扎成马蜂窝,而更多的是只能换死一个明军小兵,或者半路就被白白击毙。
那场面虽不比那部描绘幕末的电影《最后的武士》,却也差不多悲壮了,很有艺术价值。
……
弘前藩四千武士和更多农兵,一天之内被明军团灭,武器代差的碾压,已经不是勇武和人数可以弥合的了。
要怪只能怪扶桑人掉线太久,都不知道东亚怪物房在明清互卷的大背景下,这几十年科技进步和军备竞赛对抗升级到了什么程度。
津轻家族也在乱战中被明军全部杀光,算是立威了。
又过了大半天,东北三藩的联军前锋才赶到。但看到明军如此凶悍,他们的少数骑兵部队也不敢再轻易上前,而是打算先集结兵力、相持拖延。
张名振让人稍稍追击了一下,用步枪队射杀数百扶桑骑兵,最后因为机动性不足追不上,见好就收回城。
明军毕竟是渡海而来,要在海上连续航行十日,所以第一批骑兵很少,战马渡海运输很难。
扶桑人连续两三场大败,东北三藩只好进一步加大动员强度,并且向江户的幕府求援,试图用人海战术把少得多的明军淹没。
扶桑各方商议了一下之后,觉得也只有这一条路了。因为这个时代扶桑的人力资源还是很充分的,唯一能用的就是人命——
后世很多华夏之人,对明清之际中日的历史解读有个误区,认为扶桑人一直人口只有大明的百分之几,但这其实是要分时段的。
如果是万历时期、壬辰倭乱那阵子,扶桑因为连续战乱,战国时期总人口始终在六百到八百万之间浮动,而那时大明有一亿多人,换算下来确实至少是扶桑的十五倍。
但是到了明清战争,叠加了历史上明末连续二三十年的天灾,大明人口最低谷时跌到过四千万,如今虽有朱树人的蝴蝶效应,最低谷时也只剩五千多万,现在回复和平数年,才爬回六千万。
而扶桑这边,战国结束后的第一个五十年,人口恢复是最快的。战国末七八百万人,到幕末四千万、一战时七千万。
江户时代两百六十年,至少一大半的人口增长,就是刚刚回复和平后的最初半个世纪完成的。第三代将军德川家光死的时候,人口统计大约是两千两百万,现在德川家纲没统计过,估计在两千四百万左右,已经是战国末的三倍了。
大明六千万,扶桑两千四,扶桑的人口,如今实打实是大明的四成!所以光拼人口,确实是不该小觑扶桑的。
这也是为什么朱树人没想一口气吃成一个胖子。要对一个相当于大明四成人口的民族直接发动总体战,这是非常不明智的。
现在扶桑人连败,却还不想认怂,又意识到武器代差太严重,那就只能堆人命爆兵了。不试一把他们是不会心服口服的。
只有真正全方位碾压打疼,才能让他们跟后世臣服米国爸爸那样乖乖认怂。
东北三藩加上周边被裹挟的仆从,还是有四百万石以上石高的,主要是仙台藩比较大,再加一部分江户幕府的直接支援。
扶桑人很快组织起了一支规模十倍于虾夷守军、二十倍于弘前藩守军的战力,也就是大约七八万人,还有无数可以随时扩大抓壮丁的后备农兵,来跟张名振的区区一万多明军水陆兵交战。
而张名振此前一直留着虾夷岛上的函馆城没有攻破,只是围而不打,为的就是勾引扶桑人增援。现在增援已经陆续抵达、箭在弦上不得不发了,那么诱饵也就没必要留着了。
三月二十二日,张名振登陆作战后第二十天,明军突然发动强攻,把函馆城彻底攻破,城内一万三千日军全部被击溃,数千人直接阵亡,其余不是被俘就是逃散。
突围的函馆残兵惧怕明军,只好往北烧杀掳掠,进入虾夷人的地盘求生。这有惹起了虾夷人的仇恨,跟那些扶桑残兵互相绞肉残杀,战火进一步蔓延到了虾夷岛南部津轻半岛的扶桑族人、和北部广大地区虾夷族人的大规模仇杀,人口消耗何止数万。
而事实上,哪怕没有明军来吊民伐罪,历史上虾夷人到1669年的时候,也会在族长相库相郢的带领下,发动一场持续数年的起义,扶桑史书称之为“宽文虾夷蜂起”。
现在不过是让虾夷人对扶桑人的不满提前数年爆发起来。明军只要隔断扶桑本州岛的援军来虾夷平叛,那么光任由松前藩的扶桑族和海量虾夷人自相仇杀,松前藩的平民就抵抗不住。
整个虾夷岛当时大约有不到二十万扶桑族人口,虾夷人却多达五六十万,人口比例至少是三倍以上。
张名振把扶桑人在虾夷岛的统治彻底摧毁后,就任由虾夷平民和扶桑平民自行吃鸡自己卷,他则能集中全部明军,总计一万两千多人,到大浦城周边跟扶桑三藩联军相持。
扶桑三藩联军在集结完兵力后,就对大浦城发动了几次强攻。
张名振没有一开始就暴露全部火力,而是藏着掖着,好多勾引扶桑人投入,多杀点人消耗点人命。
扶桑人果然如惊涛骇浪一样撞死在筑垒地带,被射杀达数千上万。
两次惨败后,扶桑联军终于吸取教训,只能改为围而不攻,指望靠明军渡海作战、军粮补给不上,最后自行被围困饿得削弱。
与此同时,随着战事相持进入四月份,东北三藩还一再恳求江户的幕府嫡系部队再派更多援军来,尤其是要运粮到东北前线。
毕竟拉起七八万作战部队和更多预备壮丁,需要的粮食实在是天文海量。此前扶桑历史上只有关原合战、大坂之战、渡海征韩有过这种规模的后勤粮草调度。
江户幕府对于前线要求的粮草,只能是竭尽所能提供,但同时表示援军是真没有了,只能让他们就地抓壮丁解决。
东北三藩莫名其妙,最后才知道是因为扶桑幕府敢于反抗大明的合理要求,导致九州那边郑成功也打进来了。幕府要派遣援军去九州方向,东北这儿只好让当地大名自行解决,幕府只能给钱粮弹药不能给兵。
……
确认战役进入了相持阶段,扶桑联军想靠前线屯粮、持久围困耗死渡海而来的明军。张名振当然有办法破局。
他此前一直藏着掖着,不暴露明军的骑兵炮战力,不就是等的这一刻么?
所以,他一边不动声色继续收城,一边却派出细作徐徐图之打探敌情,摸清扶桑联军的屯粮地。
功夫不负有心人,明军哨船和细作水陆并用,很快就找到了扶桑联军的屯粮地。
——
PS:争取两三天之内就结束掉扶桑这边的剧情,不会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