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一百三十五节:治大国如烹小鲜
推荐阅读:宇宙职业选手、斗罗大陆V重生唐三、万相之王、星门、剑道第一仙、雪中悍刀行、剑来、一剑独尊、全职艺术家、牧龙师
顶点小说网 www.23wx.info,最快更新儒武争锋最新章节!
不过让秦枫略感吃惊的是,以前天道试出题,一般给的都是少数几个字,或是儒家的名言,这等关键的天道亚圣试,给的题目居然是——“治大国如烹小鲜”。
青烟袅袅,不断消散。
显然,从看到这题目开始,秦枫的天道半圣试就已正式开始了。
如果青烟散尽,还没有写出文章,肯定就要判定他这一次应试失败了。
秦枫前世修成儒道至圣,成为儒君,每每突破也是一鼓作气,所以才能很快后来居上,成为儒家第一人。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若是一次冲关失败,往往士气大挫,文路也不再通顺。
少则蹉跎一年,多则十年,百年都无法突破。
儒道大盛之时,困在半圣文位的儒生,可一点都不比终生止步圣武境的武者少。
虽然也可以傲啸天下,但区区半圣文位,又怎么可能让秦枫就此止步。
机会只有一次,不能成功,就是万劫不复!
他当即全神贯注,谋篇布局起来。
“治大国如烹小鲜……”
“这句话语出的是老子的《道德经》,也就是道家小世界的道典啊……”
秦枫微微一愣,搜索前世今生所看的诸多典籍,思索道。
“虽然《诗经·桧·匪风》也有记载过:“烹鱼烦则碎,治民烦则散,知烹鱼则知治民……”
“但并不如《道德经》中的论述出名啊……”
“而且法家的韩非子,也为这句话做出注释……”
秦枫记得韩非子的注释是:“事大众而数摇之,则少成功;藏大器而数徙之,则多败伤;烹小鲜而数挠之,则贼其泽;治大国而数变法,则人民苦之。”
“是以有道之君贵静,不重变法。故曰:‘治大国者若烹小鲜。’。”
大概意思就是,做大事而动摇的人,绝少可以成功;大器藏于身,又老是移动的人,则多会弄伤自己;烹饪小鱼却老是翻来覆去,那么就会失去它的美味;治理大国,如果政策翻来覆去,则百姓会不堪其苦。 所以说有道的君贵在养静以生息,而不在变革法律。
秦枫想到这里,将这三段话分别在面前的纸上写了下来。
从字面上理解这句话并不难。
秦枫也可以根据这句话,结合自己三世的经验经历,做出一篇很精妙的注释来。
每次天道试的试题也都不难。
字数越多的题目,越难。
比起之前的“格物致知”和“君子”,这次的题目这么长,已经算比较简单的了。
而且从题目上来看,秉承正心、诚意、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一贯思路。
天道亚圣试,考的就是“治国”!
但问题就在于,天道究竟想要秦枫写什么……
“治大国如烹小鲜,这是道家的思想……实际上是消极无为,而治天下的思想。”
“韩非是荀况的学生,荀子虽然还算是儒家,但韩非已是法家的奠基人了……他注释道家思想,是为法家的思想背书,希望执政者可以坚持延续性的政策,一以贯之……”
“儒家与道家、法家之间互有矛盾对立,但也有借鉴融合……”
“但儒道乃是天下文章大道,暗合此方天道,为的是世界福祉和民生幸福……”
秦枫琢磨着分析道: “从我在诸圣殿堂辩倒独尊儒术的董仲舒可以看出,此方天道对于百家归儒,经世致用是没有异议,甚至是极力推动的……”
“那天道究竟想要我写出怎么样的亚圣文章来呢?”
眼见着青烟消散的速度越来越快,留给秦枫的时间已经不多了。
一段意思大致相同的话,出自儒家的《诗经》,出自道家的《道德经》,也出自法家的《韩非子》……
秦枫盯着面前的三段话,想要从中发现内在的联系与异同。
一句差不多意思的话,儒家、道家、法家,主张近乎迥异的三家,居然都说……
要从中提炼出一篇属于秦枫自己的策论来。
这道天道亚圣题,还真不是看起来这么简单,甚至仔细分析一下,可能难度还在之前所有的试题之上! 要说共同点……
秦枫在纸上将三句话连了起来,分析了好久,却得出了一个自己都觉得好笑的结论来了。
“这句话虽然由儒、道、法三家分别说了一遍,但唯一共同含有的意思……好像是——不折腾啊!”
仿若是灵光一闪那般,秦枫蓦地就提起笔来。
“治国之道的核心,就是这个——不折腾!”
仿佛是开玩笑,但秦枫却是认真地写了策论来。
题目当然不可能是“不折腾论”,这不用别人看,就足够把秦枫自己活活笑死了。
秦枫用的标题就是在道家小世界时写的《天下策》,只不过现在更加完善叫做《治国平天下策》。
但其中内容却已有了极大的差别,应该说,更加全面和完善了。
秦枫提笔写的第一段,就是引用了“治大国如烹小鲜”相关的各家论述,并陈述了各家观点的异同,得出了“浊以静之徐清,安以动之徐生”的结论,其实说通俗一点,就是“不折腾”。
但秦枫又结合儒家与法家的提出了自己的观点,不折腾并非是真正老子所说的什么都不做的“无为而治”,而是用了儒家的“君子有所为有所不为”作为自己的观点。
“有所为”,就是国家应通过精简机构、厉行节俭,切实减轻人民负担,完成向服务型政府的转变。
“有所不为”,即为政者,应顺应自然规律,也就是“知天命”而有所不为,减少对各行各业的干预、束缚,使其自由发展,不受阻碍。
但并非是任何行业都可以自由发展,这里就又引入了法家对于“治大国如烹小鲜”的观点,应当为治国立法度,然后一以贯之,不可朝令夕改。
写到这里,以儒家思想为骨,以道家,法家思想为用的一篇策论,通篇皆是围绕“治大国如烹小鲜”所申发的议论,已几乎达到极致了。
将儒、道、法三家观点熔于一炉,几乎把问题都给说透了,至此这篇策论应算是大成了……
但秦枫却是笔触不停,丝毫没有停下的意思。
如果此时姜雨柔或是其他儒家人在旁边,一定会惊讶得合不拢嘴。
因为这么精妙的策论,居然才是秦枫这篇文章的第一部分!
不过让秦枫略感吃惊的是,以前天道试出题,一般给的都是少数几个字,或是儒家的名言,这等关键的天道亚圣试,给的题目居然是——“治大国如烹小鲜”。
青烟袅袅,不断消散。
显然,从看到这题目开始,秦枫的天道半圣试就已正式开始了。
如果青烟散尽,还没有写出文章,肯定就要判定他这一次应试失败了。
秦枫前世修成儒道至圣,成为儒君,每每突破也是一鼓作气,所以才能很快后来居上,成为儒家第一人。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若是一次冲关失败,往往士气大挫,文路也不再通顺。
少则蹉跎一年,多则十年,百年都无法突破。
儒道大盛之时,困在半圣文位的儒生,可一点都不比终生止步圣武境的武者少。
虽然也可以傲啸天下,但区区半圣文位,又怎么可能让秦枫就此止步。
机会只有一次,不能成功,就是万劫不复!
他当即全神贯注,谋篇布局起来。
“治大国如烹小鲜……”
“这句话语出的是老子的《道德经》,也就是道家小世界的道典啊……”
秦枫微微一愣,搜索前世今生所看的诸多典籍,思索道。
“虽然《诗经·桧·匪风》也有记载过:“烹鱼烦则碎,治民烦则散,知烹鱼则知治民……”
“但并不如《道德经》中的论述出名啊……”
“而且法家的韩非子,也为这句话做出注释……”
秦枫记得韩非子的注释是:“事大众而数摇之,则少成功;藏大器而数徙之,则多败伤;烹小鲜而数挠之,则贼其泽;治大国而数变法,则人民苦之。”
“是以有道之君贵静,不重变法。故曰:‘治大国者若烹小鲜。’。”
大概意思就是,做大事而动摇的人,绝少可以成功;大器藏于身,又老是移动的人,则多会弄伤自己;烹饪小鱼却老是翻来覆去,那么就会失去它的美味;治理大国,如果政策翻来覆去,则百姓会不堪其苦。 所以说有道的君贵在养静以生息,而不在变革法律。
秦枫想到这里,将这三段话分别在面前的纸上写了下来。
从字面上理解这句话并不难。
秦枫也可以根据这句话,结合自己三世的经验经历,做出一篇很精妙的注释来。
每次天道试的试题也都不难。
字数越多的题目,越难。
比起之前的“格物致知”和“君子”,这次的题目这么长,已经算比较简单的了。
而且从题目上来看,秉承正心、诚意、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一贯思路。
天道亚圣试,考的就是“治国”!
但问题就在于,天道究竟想要秦枫写什么……
“治大国如烹小鲜,这是道家的思想……实际上是消极无为,而治天下的思想。”
“韩非是荀况的学生,荀子虽然还算是儒家,但韩非已是法家的奠基人了……他注释道家思想,是为法家的思想背书,希望执政者可以坚持延续性的政策,一以贯之……”
“儒家与道家、法家之间互有矛盾对立,但也有借鉴融合……”
“但儒道乃是天下文章大道,暗合此方天道,为的是世界福祉和民生幸福……”
秦枫琢磨着分析道: “从我在诸圣殿堂辩倒独尊儒术的董仲舒可以看出,此方天道对于百家归儒,经世致用是没有异议,甚至是极力推动的……”
“那天道究竟想要我写出怎么样的亚圣文章来呢?”
眼见着青烟消散的速度越来越快,留给秦枫的时间已经不多了。
一段意思大致相同的话,出自儒家的《诗经》,出自道家的《道德经》,也出自法家的《韩非子》……
秦枫盯着面前的三段话,想要从中发现内在的联系与异同。
一句差不多意思的话,儒家、道家、法家,主张近乎迥异的三家,居然都说……
要从中提炼出一篇属于秦枫自己的策论来。
这道天道亚圣题,还真不是看起来这么简单,甚至仔细分析一下,可能难度还在之前所有的试题之上! 要说共同点……
秦枫在纸上将三句话连了起来,分析了好久,却得出了一个自己都觉得好笑的结论来了。
“这句话虽然由儒、道、法三家分别说了一遍,但唯一共同含有的意思……好像是——不折腾啊!”
仿若是灵光一闪那般,秦枫蓦地就提起笔来。
“治国之道的核心,就是这个——不折腾!”
仿佛是开玩笑,但秦枫却是认真地写了策论来。
题目当然不可能是“不折腾论”,这不用别人看,就足够把秦枫自己活活笑死了。
秦枫用的标题就是在道家小世界时写的《天下策》,只不过现在更加完善叫做《治国平天下策》。
但其中内容却已有了极大的差别,应该说,更加全面和完善了。
秦枫提笔写的第一段,就是引用了“治大国如烹小鲜”相关的各家论述,并陈述了各家观点的异同,得出了“浊以静之徐清,安以动之徐生”的结论,其实说通俗一点,就是“不折腾”。
但秦枫又结合儒家与法家的提出了自己的观点,不折腾并非是真正老子所说的什么都不做的“无为而治”,而是用了儒家的“君子有所为有所不为”作为自己的观点。
“有所为”,就是国家应通过精简机构、厉行节俭,切实减轻人民负担,完成向服务型政府的转变。
“有所不为”,即为政者,应顺应自然规律,也就是“知天命”而有所不为,减少对各行各业的干预、束缚,使其自由发展,不受阻碍。
但并非是任何行业都可以自由发展,这里就又引入了法家对于“治大国如烹小鲜”的观点,应当为治国立法度,然后一以贯之,不可朝令夕改。
写到这里,以儒家思想为骨,以道家,法家思想为用的一篇策论,通篇皆是围绕“治大国如烹小鲜”所申发的议论,已几乎达到极致了。
将儒、道、法三家观点熔于一炉,几乎把问题都给说透了,至此这篇策论应算是大成了……
但秦枫却是笔触不停,丝毫没有停下的意思。
如果此时姜雨柔或是其他儒家人在旁边,一定会惊讶得合不拢嘴。
因为这么精妙的策论,居然才是秦枫这篇文章的第一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