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四章 公州之战
推荐阅读: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唐枭、乘龙佳婿、长宁帝军、医妃惊世、逆鳞、银狐、续南明、盛唐风华
顶点小说网 www.23wx.info,最快更新甲午之军工霸世最新章节!
要知道,白刃战的死亡率要远高于枪战,死者经常会比伤员还多,尤其现在还是医疗条件远不如后世的十九世纪末,那就更不用说了。
而且必须说明的是,虽然近代军队的刺刀冲锋在很多时候要比步枪的射击更容易将旧式军队击溃,但这却有两个前提,要么是对方士气不高、作战意志不强,要么是近代军队已经通过排枪射击打散了对方的阵型。
可是东学党起义军的士气极高,就算伤亡惨重也能死战不退,同时他们又有压倒性的兵力优势,弹药匮乏的在朝日军很难将其阵型打乱。
在这种情况下,正所谓“一寸长,一寸强。”,明显短一截的刺刀还真的很难拼得过起义军那些早就落后于时代的长柄冷兵器。
虽然依靠着人员素质的优势,日军“剿匪”的交换比仍然明显占优,但是面对总兵力已经暴增至10万人以上、而且还在继续高速增长的东学党起义军,别说是1:3的交换比,就算是1:10,在朝日军也拼不起啊!
再加上陆上补给线实在太长,在朝日军被迫分兵保卫,各处又由于交通的不便难以快速驰援,结果反倒被全琫准利用本土作战的优势、集中兵力各个击破。
结果,不到一个月的时间里,在朝日军就伤亡了超过3000人,而东学党起义军却越打越多、越打越强,最终就连号称“日本近代陆军之父”的山县有朋也不得下令收缩兵力以避免更大的损失。
但这样一来,在朝日军的陆上补给线就完全中断了,别说弹药,甚至就连军粮都开始吃紧。
而日军因此加大力度的下乡征粮则又激起了朝鲜民众、甚至于不少地主和士人的强烈不满,导致东学道中主张妥协投降的北接派也开始倾向于武装反日,以致于此前一直都没有多少东学道信徒的京畿道也开始有人起来响应全琫准抗日救国的号召。
如果这个趋势得不到遏制的话,东学党起义军必将势大难治。
面对这样的困境,山县有朋在坚持了个把月之后终于再也撑不下去了,被迫抛掉脸面不要、率军撤往釜山以就近获得补给,但因为不得不带上朝鲜王室、铁杆亲日派、以及从京畿道掠夺来的大量财货物资,行军极为拖沓,结果一路上不断遭到东学党起义军的骚扰,经常一夜数惊。
而在将南撤日军折磨得心力交瘁之后,东学党起义军的首领全琫准在公州附近集中了麾下最为精锐的近十万人,想要将如今可战之兵已经不足2万的南下日军全歼......
本来这一战是很有希望获胜的,日军虽然精锐,但此时子弹已经几乎全部用尽,炮弹也仅余一百多发可用,同时由于连续多日没睡好觉,从上到下都极为疲惫;而起义军以逸待劳、士气高昂,兵力也有超过5倍的绝对优势,局面十分有利。
在第一天的战斗中,日军就伤亡了四千余人,并且还被起义军分割成了三部分,照这个速度,顶多三天之后,日军就将彻底崩溃。
但在这一大好的局面下,缺乏大兵团作战经验的全琫准却连续犯下了两个致命的失误......
虽然电报线被切断而无法接到第一军的求援,但是不久前冒险率领部分人马渡海来到釜山的日本第二军司令官大山岩还是凭借其丰富的战争经验估算出了第一军当前的困境,并特地派出随自己先期抵达釜山的骑兵第一大队北上接应。
而全琫准却根本没想到釜山的日本援军会及时赶来,登时就被打了个措手不及。
本来就算如此,如果全琫准能够及时调动大部队予以拦截,由于晕船、脚气病等原因造成的减员、此时兵力仅剩不足500人的骑兵第一大队根本无力扭转这场大会战的局面。
可是从未体验过日军真正战力的全琫准却只是按第一军的平均战斗力乘三倍来估算骑兵第一大队的实力,而不知道补给状况对近代军队的影响到底大到什么程度,更不知道机枪、哪怕是格林炮这种老式手摇机枪对密集阵型的部队有多么可怕的杀伤力,因此仅仅派了两千多人的部队去阻截。
结果这支部队被临时加强了多门格林炮的骑兵第一大队轻易击溃,后者乘势撕开起义军的包围圈救出了一部分第一军的官兵,而起义军缺乏正规军事训练的缺陷则完全暴露了出来......
东学党起义军虽然在此前的历次战斗中表现出了很强的伤亡承受能力,但他们依靠的是高昂的士气而非严密的组织纪律,在正常的战斗中他们可以承受能让很多近代军队都无法坚持下去的惨重伤亡,但是战场上一旦出现了预料之外的变数,他们就很容易陷入混乱、甚至突然崩盘。
而全琫准为了全歼日本第一军特地集中起来的远超其指挥能力的庞大部队规模,则进一步放大了这一隐患,最终在日军的内外夹击下迅速崩溃,然后兵败如山倒。
战后经初步统计,东学党起义军的死亡人数不下八万(日军基本没要俘虏),而且大部分都是其中的“精兵强将”,一度轰轰烈烈的东学党起义军由此元气大伤,而日本陆军第一师团第一骑兵大队年轻的大队长秋山好古则踩着朝鲜人的累累尸骨一战成名......
不过日军也付出了相当惨重的代价,总的伤亡人数超过七千,其中永久性减员就有五千以上(因为主要是白刃战),第一军可以说是完全被打残了,不好好修整一下别想再上战场。
事实上,如果不是第一军上下都知道自己投降了也免不了一死而死战到底、决不投降,只怕他们根本就撑不到援军抵达......
借着日军大胜之势,朝鲜各地敌视东学党起义军的官僚地主们纷纷拉起队伍,与日军和朝鲜“官军”合力剿灭起义军,令东学党起义军的处境雪上加霜。
不过,由于入朝日军后勤补给的问题并未得到解决,活动范围、作战时间与可投入的兵力都受到了很大限制,那些伪军光靠自己又很难打赢起义军,因此后者并未像历史上那样、仅仅一次大败之后就被迅速扑灭。
而只要东学党起义军还在活动,在朝日军就根本不可能返回汉城,更不要说是北上再攻平壤了......
要知道,白刃战的死亡率要远高于枪战,死者经常会比伤员还多,尤其现在还是医疗条件远不如后世的十九世纪末,那就更不用说了。
而且必须说明的是,虽然近代军队的刺刀冲锋在很多时候要比步枪的射击更容易将旧式军队击溃,但这却有两个前提,要么是对方士气不高、作战意志不强,要么是近代军队已经通过排枪射击打散了对方的阵型。
可是东学党起义军的士气极高,就算伤亡惨重也能死战不退,同时他们又有压倒性的兵力优势,弹药匮乏的在朝日军很难将其阵型打乱。
在这种情况下,正所谓“一寸长,一寸强。”,明显短一截的刺刀还真的很难拼得过起义军那些早就落后于时代的长柄冷兵器。
虽然依靠着人员素质的优势,日军“剿匪”的交换比仍然明显占优,但是面对总兵力已经暴增至10万人以上、而且还在继续高速增长的东学党起义军,别说是1:3的交换比,就算是1:10,在朝日军也拼不起啊!
再加上陆上补给线实在太长,在朝日军被迫分兵保卫,各处又由于交通的不便难以快速驰援,结果反倒被全琫准利用本土作战的优势、集中兵力各个击破。
结果,不到一个月的时间里,在朝日军就伤亡了超过3000人,而东学党起义军却越打越多、越打越强,最终就连号称“日本近代陆军之父”的山县有朋也不得下令收缩兵力以避免更大的损失。
但这样一来,在朝日军的陆上补给线就完全中断了,别说弹药,甚至就连军粮都开始吃紧。
而日军因此加大力度的下乡征粮则又激起了朝鲜民众、甚至于不少地主和士人的强烈不满,导致东学道中主张妥协投降的北接派也开始倾向于武装反日,以致于此前一直都没有多少东学道信徒的京畿道也开始有人起来响应全琫准抗日救国的号召。
如果这个趋势得不到遏制的话,东学党起义军必将势大难治。
面对这样的困境,山县有朋在坚持了个把月之后终于再也撑不下去了,被迫抛掉脸面不要、率军撤往釜山以就近获得补给,但因为不得不带上朝鲜王室、铁杆亲日派、以及从京畿道掠夺来的大量财货物资,行军极为拖沓,结果一路上不断遭到东学党起义军的骚扰,经常一夜数惊。
而在将南撤日军折磨得心力交瘁之后,东学党起义军的首领全琫准在公州附近集中了麾下最为精锐的近十万人,想要将如今可战之兵已经不足2万的南下日军全歼......
本来这一战是很有希望获胜的,日军虽然精锐,但此时子弹已经几乎全部用尽,炮弹也仅余一百多发可用,同时由于连续多日没睡好觉,从上到下都极为疲惫;而起义军以逸待劳、士气高昂,兵力也有超过5倍的绝对优势,局面十分有利。
在第一天的战斗中,日军就伤亡了四千余人,并且还被起义军分割成了三部分,照这个速度,顶多三天之后,日军就将彻底崩溃。
但在这一大好的局面下,缺乏大兵团作战经验的全琫准却连续犯下了两个致命的失误......
虽然电报线被切断而无法接到第一军的求援,但是不久前冒险率领部分人马渡海来到釜山的日本第二军司令官大山岩还是凭借其丰富的战争经验估算出了第一军当前的困境,并特地派出随自己先期抵达釜山的骑兵第一大队北上接应。
而全琫准却根本没想到釜山的日本援军会及时赶来,登时就被打了个措手不及。
本来就算如此,如果全琫准能够及时调动大部队予以拦截,由于晕船、脚气病等原因造成的减员、此时兵力仅剩不足500人的骑兵第一大队根本无力扭转这场大会战的局面。
可是从未体验过日军真正战力的全琫准却只是按第一军的平均战斗力乘三倍来估算骑兵第一大队的实力,而不知道补给状况对近代军队的影响到底大到什么程度,更不知道机枪、哪怕是格林炮这种老式手摇机枪对密集阵型的部队有多么可怕的杀伤力,因此仅仅派了两千多人的部队去阻截。
结果这支部队被临时加强了多门格林炮的骑兵第一大队轻易击溃,后者乘势撕开起义军的包围圈救出了一部分第一军的官兵,而起义军缺乏正规军事训练的缺陷则完全暴露了出来......
东学党起义军虽然在此前的历次战斗中表现出了很强的伤亡承受能力,但他们依靠的是高昂的士气而非严密的组织纪律,在正常的战斗中他们可以承受能让很多近代军队都无法坚持下去的惨重伤亡,但是战场上一旦出现了预料之外的变数,他们就很容易陷入混乱、甚至突然崩盘。
而全琫准为了全歼日本第一军特地集中起来的远超其指挥能力的庞大部队规模,则进一步放大了这一隐患,最终在日军的内外夹击下迅速崩溃,然后兵败如山倒。
战后经初步统计,东学党起义军的死亡人数不下八万(日军基本没要俘虏),而且大部分都是其中的“精兵强将”,一度轰轰烈烈的东学党起义军由此元气大伤,而日本陆军第一师团第一骑兵大队年轻的大队长秋山好古则踩着朝鲜人的累累尸骨一战成名......
不过日军也付出了相当惨重的代价,总的伤亡人数超过七千,其中永久性减员就有五千以上(因为主要是白刃战),第一军可以说是完全被打残了,不好好修整一下别想再上战场。
事实上,如果不是第一军上下都知道自己投降了也免不了一死而死战到底、决不投降,只怕他们根本就撑不到援军抵达......
借着日军大胜之势,朝鲜各地敌视东学党起义军的官僚地主们纷纷拉起队伍,与日军和朝鲜“官军”合力剿灭起义军,令东学党起义军的处境雪上加霜。
不过,由于入朝日军后勤补给的问题并未得到解决,活动范围、作战时间与可投入的兵力都受到了很大限制,那些伪军光靠自己又很难打赢起义军,因此后者并未像历史上那样、仅仅一次大败之后就被迅速扑灭。
而只要东学党起义军还在活动,在朝日军就根本不可能返回汉城,更不要说是北上再攻平壤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