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6 邪典狂欢
推荐阅读:
顶点小说网 www.23wx.info,最快更新电影巨匠最新章节!
所谓的邪典电影,其定义就是指在特定小圈子里受到支持者喜爱以及推崇的作品,拍摄手法独特、题材诡异、剑走偏锋、风格异常、带有强烈的个人观点、富有争议性,通常都是低成本制作,不以市场为导向的影片。简而言之,就是属于非主流区域却能够在特定的族群之中大受欢迎的电影作品。
虽然说,很难从一个清晰准确的概念去准确圈定邪典电影,但大部分此类作品都是源自于亚文化,主创人员在制作阶段就没有指望能够得到大众的赞赏,尤其以恐怖电影和科幻电影为主。
一般人们将1975年的“洛基恐怖秀”认为是第一部邪典作品,在这之后的三十年之中,不乏有“耶稣受难记”、“星球大战”这样票房横扫市场的作品,也不乏有“2001:太空漫游”、“奇爱博士”、“穆赫兰道”、“搏击俱乐部”、“银翼杀手”这样引得大众广泛讨论的作品,但整体而言,邪典电影之所以被称为“邪典”,就是因为它与主流市场、主流审美、主流观点格格不入。
这就直接导致了两个结果,第一,大部分邪典电影在票房方面都难有作为,有的作品仅仅只是放映了不到一个月就匆匆下线,有的作品就连小范围点映的资格都没有,更多是通过录像带租赁市场以及HBO点播、在线点播的方式进行传播,而后赢得特定人群的追捧。
第二,几乎所有邪典电影在影评人的眼中都饱受争议,“争议”,这本身就是邪典电影的制作核心,去年“罪恶之城”和“水果硬糖”面对的冰火两重天就是最典型的代表,当初“银翼杀手”问世时,更是被骂得狗血淋头,包括了罗杰-埃伯特,一直到十年以后,影评人们重新评分,才给予了这部作品其应有的影史地位。作为参考,“搏击俱乐部”的媒体综评仅为六十六分。
这也是人们对“狂暴之路”前景普遍不看好的原因,电影风格太过独特,大众似乎根本无法消化,更不要说接受了,这将会成为制约他们走进电影院的主要因素,即使“罪恶之城”曾经创造了票房奇迹,但复制这一奇迹却绝非易事——“水果硬糖”赚得盆满钵盈,但那是参考低廉成本的原因。
所以,当“狂暴之路”首批评论姗姗来迟时,业内人士或多或少都流露出了“你知我知”的眼神,他们都在期待着一场极端与极端碰撞的影评对决,也许比“罪恶之城”还要更加夸张,这着实让人亢奋,只是,这一次到底是赞美多一些呢?还是批评多一些呢?
不过,翻开首批影评之后,所有人都跌破了眼镜,甚至可以清晰听到下巴脱臼的声音。
“芝加哥论坛报”,一百分,“评价兰斯洛特-施特雷洛的‘狂暴之路’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这是一部冷酷无情、铁血硬朗的大师级动作电影,精致瑰丽、智慧超群、闪耀夺目的演绎方式,令人瞠目结舌地彻底推翻了当前商业大片的所有定义。”
“纽约邮报”,一百分,“‘狂暴之路’的世界由一系列看似不经意的琐碎细节焊接起来,但它焊接的方式却是如此绝妙——就好像他们用废旧金属零件组合成为酷炫帅气的汽车一般,以一些无法想象、喧闹震天、残暴血腥的画面来完成焊接,但更多时候,是三种兼具!”
……
这个打开方式似乎有些不对,先是“好莱坞报道者”,然后是“芝加哥太阳报”,现在又是“芝加哥论坛报”、“纽约邮报”……如果没有记错的话,此前率先问世的五篇影评清一色全部都是满分一百分,所以,目前为止所有影评都是满分一百分?这已经是刷屏水准了,着实有些诡异了,那么那些零分又到哪里去了?
随即,人们就反应过来了,虽然东岸和西岸之间的对立没有闹上台面,但业内人士都心照不宣,目前为止,除了“好莱坞报道者”之外,全部满分都来自于东岸势力。所以,人们就跳过了分数,开始寻找西岸媒体的评论。但……情况似乎更加诡异了!
“西雅图邮报”,一百分,“汹涌磅礴的能量扑面而至,当然,还有难以置信的疯狂。施特雷洛再次奉献了惊人的水平——从导演到演员,还有剧本。在这部作品之后,无法想象,还有哪一部作品敢自称为‘大片’。”
“休斯顿纪事报”,一百分,“结合了特里-吉列姆的疯狂,还有詹姆斯-卡梅隆的壮观,施特雷洛呈现出了一部全程高能的作品。但这首扭曲金属狂想曲最奇妙的地方就在于,施特雷洛永远都不会忘记,暴力也是一种疯狂。”
诡异,这着实太过诡异了,再次出现了两个满分,而且还是来自于西岸的代表势力,就连“旧金山纪事报”都不例外——这份报纸对兰斯一向不假辞色,他们从来不吝啬于用最犀利的言辞展开批判,俨然已经成为了全美对兰斯最为苛刻的媒体,几乎每一次都可以期待着“旧金山纪事报”再次冲锋陷阵。可是,可是现在?
“‘狂暴之路’与现在大部分商业动作电影最大的不同就在于,人类元素之中被放在了首位,被放在了中心。隐藏在连环爆炸和激烈对峙场面背后的是人性的探索和挖掘,鲜明立体的角色在简洁有力的笔触之中展现出了惊人的深度,一众演员奉献了2006年以来最出色的表演,包括那群维多利亚的秘密的模特们。吉赛尔-邦辰堪称今年大屏幕上最耀眼的一抹鲜红!”
什么?这个评论又是怎么回事?“旧金山纪事报”到底怎么了?难道布莱恩-巴洛被禁言了?难道报纸主编被收买了?难道影评人集体失声了?难道现在又回到了麦卡锡时代了?
标注在评论正上方的一百分,格外刺眼,“旧金山纪事报”不仅仅奉上了赞誉,而且还给予了满分的评价,立场无比坚定。值得注意的是,这篇影评来自报纸的首席影评人史蒂文-莱亚,权威性绝对有所保障。
众所周知,影评人是以“批判”为生的,他们必须刁钻刻薄,他们必须难以伺候,他们必须足够专业,这是他们赖以为生的法则。但是,影评人不能像丧失理智的疯狗一般,胡乱评论,“我不喜欢这部电影,我就是不喜欢”,这样的评论可以出现在观众评论,但却不能出现在专业影评人身上,即使批评,也要说出一个理由来。不要说Metascore了,就连烂番茄的大众媒体也是如此。
换而言之,好,他们就必须说好,否则鸡蛋里挑骨头,这只会损失他们的威信。
那么,这也意味着……“狂暴之路”真的是如此优秀?优秀到所有媒体都送上了满分赞誉?这着实太过不可思议了。虽然说,奥斯卡落幕之后,好莱坞内部潮起潮涌,可以明显感觉到行业的心态发生了微妙的变化,甚至不少人都愿意主动向兰斯伸出橄榄枝“示好”,比如说群星云集的首映式就是典型证明;但这还是无法解释“狂暴之路”那清一色的满分,即使新闻媒体也需要展现出自己的善意,也不用表现在电影评论上——媒体对首映式的火热报道就已经足够了,更何况,这些评论全部都是满分一百分,这已经不是补偿心理可以解释的了。所以,“狂暴之路”真的那么出色?
这,简直就是今年暑期档的最大奇迹。
“狂暴之路”毋庸置疑是一部邪典电影,首映式结束之后,重低音马车上的红衣吉他手成为了热议焦点,谁能够想象在追逐战之中配备了一名摇滚吉他手现场伴奏,谁能够想象在血与火燃烧迸发的战场之上还有人在享受音乐的狂欢,谁能够想象生命在钢丝上狂舞时吉他手依旧在全情投入地演奏,这简直是惊世骇俗的邪典,让人不由就联想起了“洛基恐怖秀”里的癫狂和张扬;更不要说身为三位主角之一的纳克斯,浑身上下都散发着狂热的邪典气质,真正地将蒸汽朋克与华丽哥特完美呈现了出来。
但,现在这部邪典电影,却冲破了非主流框架的束缚,在主流影评人之中得到了肯定,还是众口一致的疯狂赞誉,就好像纳克斯对不死老乔的崇拜一般,一家家媒体都失心疯一般,绞尽脑汁地用尽一切语言来表达内心的狂热。震惊,除了震惊还是震惊,当媒体综评在万众期待之中终于闪亮登场之后,却让所有人都失去了语言能力,陷入了一片错愕之中。
想想“水果硬糖”和“罪恶之城”,再想想“借刀杀人”和“上帝之城”,兰斯的作品之中似乎都带着一丝邪典的阴暗和癫狂,彷佛地狱莲火一般,横扫眼前一切荆棘,硬生生杀出一条血路。这一次,“狂暴之路”似乎更近一步,在媒体评论阶段就已经展现出了难以置信的统治力。
难道,“狂暴之路”的票房也要大爆发?
这似乎已经不再是一个简单的猜测而已了,因为人们在一片下巴碎裂的声音之中浏览完首批四十七篇影评,猛然发现,就连“洛杉矶时报”也没有例外。(未完待续。)
所谓的邪典电影,其定义就是指在特定小圈子里受到支持者喜爱以及推崇的作品,拍摄手法独特、题材诡异、剑走偏锋、风格异常、带有强烈的个人观点、富有争议性,通常都是低成本制作,不以市场为导向的影片。简而言之,就是属于非主流区域却能够在特定的族群之中大受欢迎的电影作品。
虽然说,很难从一个清晰准确的概念去准确圈定邪典电影,但大部分此类作品都是源自于亚文化,主创人员在制作阶段就没有指望能够得到大众的赞赏,尤其以恐怖电影和科幻电影为主。
一般人们将1975年的“洛基恐怖秀”认为是第一部邪典作品,在这之后的三十年之中,不乏有“耶稣受难记”、“星球大战”这样票房横扫市场的作品,也不乏有“2001:太空漫游”、“奇爱博士”、“穆赫兰道”、“搏击俱乐部”、“银翼杀手”这样引得大众广泛讨论的作品,但整体而言,邪典电影之所以被称为“邪典”,就是因为它与主流市场、主流审美、主流观点格格不入。
这就直接导致了两个结果,第一,大部分邪典电影在票房方面都难有作为,有的作品仅仅只是放映了不到一个月就匆匆下线,有的作品就连小范围点映的资格都没有,更多是通过录像带租赁市场以及HBO点播、在线点播的方式进行传播,而后赢得特定人群的追捧。
第二,几乎所有邪典电影在影评人的眼中都饱受争议,“争议”,这本身就是邪典电影的制作核心,去年“罪恶之城”和“水果硬糖”面对的冰火两重天就是最典型的代表,当初“银翼杀手”问世时,更是被骂得狗血淋头,包括了罗杰-埃伯特,一直到十年以后,影评人们重新评分,才给予了这部作品其应有的影史地位。作为参考,“搏击俱乐部”的媒体综评仅为六十六分。
这也是人们对“狂暴之路”前景普遍不看好的原因,电影风格太过独特,大众似乎根本无法消化,更不要说接受了,这将会成为制约他们走进电影院的主要因素,即使“罪恶之城”曾经创造了票房奇迹,但复制这一奇迹却绝非易事——“水果硬糖”赚得盆满钵盈,但那是参考低廉成本的原因。
所以,当“狂暴之路”首批评论姗姗来迟时,业内人士或多或少都流露出了“你知我知”的眼神,他们都在期待着一场极端与极端碰撞的影评对决,也许比“罪恶之城”还要更加夸张,这着实让人亢奋,只是,这一次到底是赞美多一些呢?还是批评多一些呢?
不过,翻开首批影评之后,所有人都跌破了眼镜,甚至可以清晰听到下巴脱臼的声音。
“芝加哥论坛报”,一百分,“评价兰斯洛特-施特雷洛的‘狂暴之路’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这是一部冷酷无情、铁血硬朗的大师级动作电影,精致瑰丽、智慧超群、闪耀夺目的演绎方式,令人瞠目结舌地彻底推翻了当前商业大片的所有定义。”
“纽约邮报”,一百分,“‘狂暴之路’的世界由一系列看似不经意的琐碎细节焊接起来,但它焊接的方式却是如此绝妙——就好像他们用废旧金属零件组合成为酷炫帅气的汽车一般,以一些无法想象、喧闹震天、残暴血腥的画面来完成焊接,但更多时候,是三种兼具!”
……
这个打开方式似乎有些不对,先是“好莱坞报道者”,然后是“芝加哥太阳报”,现在又是“芝加哥论坛报”、“纽约邮报”……如果没有记错的话,此前率先问世的五篇影评清一色全部都是满分一百分,所以,目前为止所有影评都是满分一百分?这已经是刷屏水准了,着实有些诡异了,那么那些零分又到哪里去了?
随即,人们就反应过来了,虽然东岸和西岸之间的对立没有闹上台面,但业内人士都心照不宣,目前为止,除了“好莱坞报道者”之外,全部满分都来自于东岸势力。所以,人们就跳过了分数,开始寻找西岸媒体的评论。但……情况似乎更加诡异了!
“西雅图邮报”,一百分,“汹涌磅礴的能量扑面而至,当然,还有难以置信的疯狂。施特雷洛再次奉献了惊人的水平——从导演到演员,还有剧本。在这部作品之后,无法想象,还有哪一部作品敢自称为‘大片’。”
“休斯顿纪事报”,一百分,“结合了特里-吉列姆的疯狂,还有詹姆斯-卡梅隆的壮观,施特雷洛呈现出了一部全程高能的作品。但这首扭曲金属狂想曲最奇妙的地方就在于,施特雷洛永远都不会忘记,暴力也是一种疯狂。”
诡异,这着实太过诡异了,再次出现了两个满分,而且还是来自于西岸的代表势力,就连“旧金山纪事报”都不例外——这份报纸对兰斯一向不假辞色,他们从来不吝啬于用最犀利的言辞展开批判,俨然已经成为了全美对兰斯最为苛刻的媒体,几乎每一次都可以期待着“旧金山纪事报”再次冲锋陷阵。可是,可是现在?
“‘狂暴之路’与现在大部分商业动作电影最大的不同就在于,人类元素之中被放在了首位,被放在了中心。隐藏在连环爆炸和激烈对峙场面背后的是人性的探索和挖掘,鲜明立体的角色在简洁有力的笔触之中展现出了惊人的深度,一众演员奉献了2006年以来最出色的表演,包括那群维多利亚的秘密的模特们。吉赛尔-邦辰堪称今年大屏幕上最耀眼的一抹鲜红!”
什么?这个评论又是怎么回事?“旧金山纪事报”到底怎么了?难道布莱恩-巴洛被禁言了?难道报纸主编被收买了?难道影评人集体失声了?难道现在又回到了麦卡锡时代了?
标注在评论正上方的一百分,格外刺眼,“旧金山纪事报”不仅仅奉上了赞誉,而且还给予了满分的评价,立场无比坚定。值得注意的是,这篇影评来自报纸的首席影评人史蒂文-莱亚,权威性绝对有所保障。
众所周知,影评人是以“批判”为生的,他们必须刁钻刻薄,他们必须难以伺候,他们必须足够专业,这是他们赖以为生的法则。但是,影评人不能像丧失理智的疯狗一般,胡乱评论,“我不喜欢这部电影,我就是不喜欢”,这样的评论可以出现在观众评论,但却不能出现在专业影评人身上,即使批评,也要说出一个理由来。不要说Metascore了,就连烂番茄的大众媒体也是如此。
换而言之,好,他们就必须说好,否则鸡蛋里挑骨头,这只会损失他们的威信。
那么,这也意味着……“狂暴之路”真的是如此优秀?优秀到所有媒体都送上了满分赞誉?这着实太过不可思议了。虽然说,奥斯卡落幕之后,好莱坞内部潮起潮涌,可以明显感觉到行业的心态发生了微妙的变化,甚至不少人都愿意主动向兰斯伸出橄榄枝“示好”,比如说群星云集的首映式就是典型证明;但这还是无法解释“狂暴之路”那清一色的满分,即使新闻媒体也需要展现出自己的善意,也不用表现在电影评论上——媒体对首映式的火热报道就已经足够了,更何况,这些评论全部都是满分一百分,这已经不是补偿心理可以解释的了。所以,“狂暴之路”真的那么出色?
这,简直就是今年暑期档的最大奇迹。
“狂暴之路”毋庸置疑是一部邪典电影,首映式结束之后,重低音马车上的红衣吉他手成为了热议焦点,谁能够想象在追逐战之中配备了一名摇滚吉他手现场伴奏,谁能够想象在血与火燃烧迸发的战场之上还有人在享受音乐的狂欢,谁能够想象生命在钢丝上狂舞时吉他手依旧在全情投入地演奏,这简直是惊世骇俗的邪典,让人不由就联想起了“洛基恐怖秀”里的癫狂和张扬;更不要说身为三位主角之一的纳克斯,浑身上下都散发着狂热的邪典气质,真正地将蒸汽朋克与华丽哥特完美呈现了出来。
但,现在这部邪典电影,却冲破了非主流框架的束缚,在主流影评人之中得到了肯定,还是众口一致的疯狂赞誉,就好像纳克斯对不死老乔的崇拜一般,一家家媒体都失心疯一般,绞尽脑汁地用尽一切语言来表达内心的狂热。震惊,除了震惊还是震惊,当媒体综评在万众期待之中终于闪亮登场之后,却让所有人都失去了语言能力,陷入了一片错愕之中。
想想“水果硬糖”和“罪恶之城”,再想想“借刀杀人”和“上帝之城”,兰斯的作品之中似乎都带着一丝邪典的阴暗和癫狂,彷佛地狱莲火一般,横扫眼前一切荆棘,硬生生杀出一条血路。这一次,“狂暴之路”似乎更近一步,在媒体评论阶段就已经展现出了难以置信的统治力。
难道,“狂暴之路”的票房也要大爆发?
这似乎已经不再是一个简单的猜测而已了,因为人们在一片下巴碎裂的声音之中浏览完首批四十七篇影评,猛然发现,就连“洛杉矶时报”也没有例外。(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