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4 拳谱
推荐阅读:深空彼岸、最强战神、龙王殿、天下第九、重生之都市仙尊、财运天降、花娇、好想住你隔壁、特种奶爸俏老婆、妖夏
顶点小说网 www.23wx.info,最快更新国术大侠的幸福生活最新章节!
安羊很喜欢研究拳谱,这会带来很多的武术理论体系,增强着安羊的武道之路。【ㄨ】
哪怕很是枯燥,安羊也是会一直进行下去的,这可不只是看起来繁琐,还需要很多的思考。真正的认真,从来都不是简单地,而是非常的困难。
故此三体式内之一点生候发动,而能至于无穷,所以谓之道艺也。三静坐功夫以呼吸调息,练拳术以手足动作为调息。起落进退,皆合规矩;手足动作,亦俱和顺。内外神形相合,谓之息调。以身体动作旋转,纵横往来无有停滞,一气流行。
循环无端,谓之停息,亦谓之脱胎神化也。虽然一是动中求静,一是静中求动,二者似乎不同,其实内中之道理则一也。形意拳之道,合于中庸之道也。其道中正广大,至易至简,不偏不倚,和而不流,包罗万象,体物不遗,放之则弥六合。
卷之则退藏于密,其味无穷,皆实学也。惟是起初所学,先要学一派,一派之中亦得专一形而学之,学而时习之,习之已熟,然后再学他形。各形纯熟,再贯串统一而习之。习之极熟,全体各形之式,一形如一手之式,一手如一意之动。
一意如同自虚空发出。所以练拳学者,自虚无而起,自虚无而还也。到此时,形意也,八卦也,太极也,诸形皆无,万象皆空,混混沦沦,一浑气然,何有太极,何有形意,何有八卦也。所以练拳术不在形式,只在神气圆满无亏而已。
神气圆满,形式虽方,而亦能活动无滞。神气不足,就是形式虽圆,动作亦不能灵通也。拳经云:“尚德不尚力”,意在蓄神耳。用神意合丹田,先天真阳之气,运化于周身,无微不至,以至于应用,无处不有,无时不然,所谓物物一太极。
物物一阴阳也。中庸云:“鬼神之为德,其盛矣乎。视之而弗见,听之而弗闻,体物而不可遗”,亦是此拳之意义也。所以练拳术者,不可守定成法而应用之。成法者,是初入门教人之规则,可以变化人之气质,开人之智识,明人之心性。
是化除后天之气质,以复其先天之气也。以至虚无之时,无所谓体,无所谓用,拳经云:“静为本体,动为作用”,是体用一源也。【ㄨ】体用分言之:以体言,行止坐卧,一言一默,无往而不得其道也;以用言之,无可无不可也。余幼年间,血气盛足。
力量正大,法术记的颇多,用的亦熟、亦快。每逢与人相比较之时,观彼之形式。
可以用某种手法正合宜,技术浅者,占人一气之先,往往胜人;遇着技术深者,观其身式,用某种手法亦正合宜,一至彼之身边,彼即随式而变矣。自己的旧力未完,新力未生,往往再想变换手法,有来不及处,一时要进退不灵活,就败于彼矣。以后用力之久,而一旦豁然贯通,将体式法身全都脱去,始悟前者所练体式,皆是血气。
所用之法术,乃是成规。先前用法,中间皆有间断,不能连手变化,皆因是后天用事,不得中和之故也。昔年有一某先生,亦是练拳之人,在余处闲谈。彼凭着血气力足,不明此拳之道理,暗中有不服之意,余此时正洗面,且吾洗面之姿势。
皆用骑马式,并未注意于彼,不料彼要取玩笑,起身用脚望着余之后腰用脚踢去。彼足方到予之身边,似挨未挨之时,予并未预料,譬如静坐功夫,丹田之气始动,心中之神意知觉,即速又望北接渡也。此时物到神知,予神形合一,身子一起。
觉腰下有物碰出。回观,则彼跌出一丈有余,平身躺在下。予先何从知彼之来,又无从知以何法应之,此乃拳术无意中抖擞之神力也。至哉信乎。拳经云:“拳无拳,意无意,无意之中是真意”也。至此拳术无形无相,无我无他,只有一神之灵光。
奥妙不测耳。拳经云:“混元一气吾道成,道成莫外五真形,真形内藏真精神,神藏气内丹道成。如问真形须求真,要知真形合真相,真相合来有真诀,真诀合道得彻灵。养灵根而动心者,敌将也;养灵根而静心者,修道也。武艺虽真窍不真。
费尽心机枉劳神,祖师留下真妙诀,知者传授要择人。”一则形意拳术有三层道理,有三步功夫,有三种练法。一、三层道理1、练精化气;2、练气化神;3、练神还虚(练之以变化人之气质,复其本然之真也)。二、三步功夫1、易骨:练之以筑其基,以壮其体,骨体坚如铁石,而形式气质,威严状似泰山。
2、易筋:练之以腾其膜,以长其筋(俗云:筋长力大),其劲纵横联络,生长而无穷也。3、洗髓:练之以清虚其内,以轻松其体,内中清虚之象:神气运用,圆活无滞身体动转,其轻如羽(拳经云:三回九转是一式,即此意义也)。
三、三种练法1、明劲:练之总以规矩不可易,身体动转要和顺而不可乖戾,手足起落要整齐而不可散乱。拳经云:“方者以正其中”即此意也。2、暗劲:练之神气要舒展而不可拘,运用要圆通活泼而不可滞。拳经云:“圆者以应其外”即此意也。
3、化劲:练之周身四肢动转,起落、进退皆不可着力,专以神意运用之。虽是神意运用,惟形式规矩仍如前二种不可改移。虽然周身动转不着力,亦不能全不着力,总在神意之贯通耳。拳经云:“三回九转是一式”即此意义也。
四、详论明劲、暗劲、化劲1、明劲明劲者,即拳之刚劲也。易骨者,即练精化气,易骨之道也。因人身中先天之气与后天之气不合,体质不坚,故发明其道。大凡人之初生,性无不善,体无不健,根无不固,纯是先天。
以后,知识一开,灵窍一闭,先后不合,阴阳不交,皆是后天血气用事,故血气盛行,正气衰弱,以致身体筋骨不能健壮。故昔达摩大师传下易筋洗髓二经,习之以强壮人之身体,还其人之初生本来面目。后宋岳武穆王扩充二经之义。
作为三经:易骨、易筋、洗髓也。将三经又制成拳术,发明此经道理之用。拳经云:“静为本体,动为作用”,与古之五禽、八段练法有体而无用者不同矣。因拳术有无穷之妙用,故先有易骨、易筋、洗髓,阴阳混成,刚柔悉化,无声无臭。
虚空灵通之全体。所以有其虚空灵通之全体,方有神化不测之妙用。故因此拳是内外一气,动静一源,体用一道,所以静为本体,动为作用也。因人为一小天,无不与天之理相合,惟是天之阴阳变化皆有更易。人之一身既与天道理相合。
身体虚弱,刚戾之气,岂不能易乎?故更易之道,弱者易之强,柔者易之刚,悖者易之和。所以三经者,皆是变化人之气质,以复其初也。易骨者,是拳中之明劲,练精化气之道也。将人身中散乱之气,收纳于丹田之内,不偏不倚,和而不流。
用九要之规模锻炼,练至于六阳纯全,刚健之至,即拳中上下相连,手足相顾,内外如一。至此,拳中明劲之功尽,易骨之劲全,练精化气之功亦毕矣。2、暗劲暗劲者,拳中之柔劲也(柔劲与软不同:软中无力,柔非无力也),即练气化神。
易筋之道也。先练明劲,而后练暗劲,即丹道小周天止火再用大周天功夫之意。明劲停手,即小周天之沐浴也。暗劲手足停而未停,即大周天四正之沐浴也。拳中所用之劲,是将形气神(神即意也)合住,两手往后用力拉回(内中有缩力)。
其意如拔钢丝。两手前后用劲:左手往前推,右手往回拉;或右手往前推,左手往回拉,其意如撕丝绵;又如两手拉硬弓。要用力徐徐拉开之意。两手或右手往外翻横,左手往里裹劲。或左手往外翻横,右手往里裹劲,如同练鼍形之两手,或是练连环拳之包裹拳。
拳经云:“裹者如包裹之不露”。两手往前推劲,如同推有轮之重物,往前推不动之意,又似推动而不动之意。两足用力,前足落时,足根先着,不可有声。然后再满足着,所用之劲,如同手往前往下按物一般。后足用力蹬劲,如同迈大步过水沟之意。
拳经云:“脚打采意不落空”,是前足;“消息全凭后脚蹬”,是后足;“马有迹蹄之功”。皆是言两足之意也。两足进退,明劲暗劲,两段之步法相同。惟是明劲则有声,暗劲则无声耳。3、化劲化劲者,即练神还虚,亦谓之洗髓之功夫也。
是将暗劲练到至柔至顺,谓之柔顺之极处,暗劲之终也。丹经云:“阴阳混成,刚柔悉化,谓之丹熟”。柔劲之终,是化劲之始也。所以再加上功夫,用练神还虚,至形神俱杳,与道合真,以至于无声无臭,谓之脱丹矣。拳经谓之“拳无拳,意无意。
无意之中是真意”,是谓化劲。练神还虚,洗髓之工毕矣。化劲者,与练划劲不同。明劲暗劲,亦皆有划劲。划劲是两手出入起落俱短,亦谓之短劲。如同手往着墙抓去,往下一划,手仍回在自己身上来,故谓之划劲。练化劲者。
与前两步功夫之形式无异,所用之劲不同耳。拳经云:“三回九转是一式”,是此意也。三回者,练精化气、练气化神、练神还虚,即明劲、暗劲、化劲是也。三回者,明、暗、化劲是一式;九转者,九转纯阳也。化至虚无而还于纯阳,是此理也。
所练之时,将手足动作,顺其前两步之形式,皆不要用力,并非顽空不用力,周身内外,全用真意运用耳。手足动作所用之力,有而若无,实而若虚。腹内之气所用亦不着意,亦非不着意,意在积蓄虚灵之神耳。呼吸似有似无,与丹道功夫,阳生至足、采取归炉。
封固停息、沐浴之时呼吸相同。因此,似有而无,皆是真息,是一神之妙用也。庄子云:“真人之呼吸以踵”,即是此意,非闭气也。用工练去,不要间断,练到至虚,身无其身,心无其心,方是形神俱妙,与道合真之境。此时能与太虚同体矣。
以后练虚合道,能至寂然不动,感而遂通,无入而不自得,无往而不得其道,无可无不可也。拳经云:“固灵根而动心者,武艺也;养灵根而静心者,修道也”。所以形意拳术与丹道合而为一者也。形意拳,不管是五行拳还是十二形拳,每个形都有三种练法。
第一步是练定步,以调息、摸劲(练气);第二步是练跟步,练意、气、力相合,练发力,以内催外,练丹田抖决,整体爆发;第三步是练行步,练意、练形。这步功夫是身形、步法、手法、气法的高度协调统一。行步拳也有两种练法。
一是在行进中练绞力,以内催外,丹田抖动,整体爆发。二是练暗劲、化劲,步如犁行,身似龙形,以身化手,形神合一,混元一气,行云流水。过去有人说形意拳邪性,不敢练形意拳,有人练了,反倒越下功夫毛病越重。
很多老拳师不愿意教小孩子练形意拳,认为成年人会更容易接受形意拳(这和少林拳正好相反)。这是因为形意拳更侧重于内气的修炼,对于身体还没有发育成熟的青少年更要慎重的缘故。总之,习练形意拳,不管是青少年还是成年人,都要练之得法。
过去有不少地区的拳师在习练形意拳时都偏重于刚劲爆发,不少人热衷于震脚发力,这样练之日久,结果使不少练家腿伤脑损。有些拳师到老年时落下严重腿疾,不要说不能练拳了,甚至连走路、蹲厕都困难。我的恩师张兰普先生对此深有体会。(未完待续。)
安羊很喜欢研究拳谱,这会带来很多的武术理论体系,增强着安羊的武道之路。【ㄨ】
哪怕很是枯燥,安羊也是会一直进行下去的,这可不只是看起来繁琐,还需要很多的思考。真正的认真,从来都不是简单地,而是非常的困难。
故此三体式内之一点生候发动,而能至于无穷,所以谓之道艺也。三静坐功夫以呼吸调息,练拳术以手足动作为调息。起落进退,皆合规矩;手足动作,亦俱和顺。内外神形相合,谓之息调。以身体动作旋转,纵横往来无有停滞,一气流行。
循环无端,谓之停息,亦谓之脱胎神化也。虽然一是动中求静,一是静中求动,二者似乎不同,其实内中之道理则一也。形意拳之道,合于中庸之道也。其道中正广大,至易至简,不偏不倚,和而不流,包罗万象,体物不遗,放之则弥六合。
卷之则退藏于密,其味无穷,皆实学也。惟是起初所学,先要学一派,一派之中亦得专一形而学之,学而时习之,习之已熟,然后再学他形。各形纯熟,再贯串统一而习之。习之极熟,全体各形之式,一形如一手之式,一手如一意之动。
一意如同自虚空发出。所以练拳学者,自虚无而起,自虚无而还也。到此时,形意也,八卦也,太极也,诸形皆无,万象皆空,混混沦沦,一浑气然,何有太极,何有形意,何有八卦也。所以练拳术不在形式,只在神气圆满无亏而已。
神气圆满,形式虽方,而亦能活动无滞。神气不足,就是形式虽圆,动作亦不能灵通也。拳经云:“尚德不尚力”,意在蓄神耳。用神意合丹田,先天真阳之气,运化于周身,无微不至,以至于应用,无处不有,无时不然,所谓物物一太极。
物物一阴阳也。中庸云:“鬼神之为德,其盛矣乎。视之而弗见,听之而弗闻,体物而不可遗”,亦是此拳之意义也。所以练拳术者,不可守定成法而应用之。成法者,是初入门教人之规则,可以变化人之气质,开人之智识,明人之心性。
是化除后天之气质,以复其先天之气也。以至虚无之时,无所谓体,无所谓用,拳经云:“静为本体,动为作用”,是体用一源也。【ㄨ】体用分言之:以体言,行止坐卧,一言一默,无往而不得其道也;以用言之,无可无不可也。余幼年间,血气盛足。
力量正大,法术记的颇多,用的亦熟、亦快。每逢与人相比较之时,观彼之形式。
可以用某种手法正合宜,技术浅者,占人一气之先,往往胜人;遇着技术深者,观其身式,用某种手法亦正合宜,一至彼之身边,彼即随式而变矣。自己的旧力未完,新力未生,往往再想变换手法,有来不及处,一时要进退不灵活,就败于彼矣。以后用力之久,而一旦豁然贯通,将体式法身全都脱去,始悟前者所练体式,皆是血气。
所用之法术,乃是成规。先前用法,中间皆有间断,不能连手变化,皆因是后天用事,不得中和之故也。昔年有一某先生,亦是练拳之人,在余处闲谈。彼凭着血气力足,不明此拳之道理,暗中有不服之意,余此时正洗面,且吾洗面之姿势。
皆用骑马式,并未注意于彼,不料彼要取玩笑,起身用脚望着余之后腰用脚踢去。彼足方到予之身边,似挨未挨之时,予并未预料,譬如静坐功夫,丹田之气始动,心中之神意知觉,即速又望北接渡也。此时物到神知,予神形合一,身子一起。
觉腰下有物碰出。回观,则彼跌出一丈有余,平身躺在下。予先何从知彼之来,又无从知以何法应之,此乃拳术无意中抖擞之神力也。至哉信乎。拳经云:“拳无拳,意无意,无意之中是真意”也。至此拳术无形无相,无我无他,只有一神之灵光。
奥妙不测耳。拳经云:“混元一气吾道成,道成莫外五真形,真形内藏真精神,神藏气内丹道成。如问真形须求真,要知真形合真相,真相合来有真诀,真诀合道得彻灵。养灵根而动心者,敌将也;养灵根而静心者,修道也。武艺虽真窍不真。
费尽心机枉劳神,祖师留下真妙诀,知者传授要择人。”一则形意拳术有三层道理,有三步功夫,有三种练法。一、三层道理1、练精化气;2、练气化神;3、练神还虚(练之以变化人之气质,复其本然之真也)。二、三步功夫1、易骨:练之以筑其基,以壮其体,骨体坚如铁石,而形式气质,威严状似泰山。
2、易筋:练之以腾其膜,以长其筋(俗云:筋长力大),其劲纵横联络,生长而无穷也。3、洗髓:练之以清虚其内,以轻松其体,内中清虚之象:神气运用,圆活无滞身体动转,其轻如羽(拳经云:三回九转是一式,即此意义也)。
三、三种练法1、明劲:练之总以规矩不可易,身体动转要和顺而不可乖戾,手足起落要整齐而不可散乱。拳经云:“方者以正其中”即此意也。2、暗劲:练之神气要舒展而不可拘,运用要圆通活泼而不可滞。拳经云:“圆者以应其外”即此意也。
3、化劲:练之周身四肢动转,起落、进退皆不可着力,专以神意运用之。虽是神意运用,惟形式规矩仍如前二种不可改移。虽然周身动转不着力,亦不能全不着力,总在神意之贯通耳。拳经云:“三回九转是一式”即此意义也。
四、详论明劲、暗劲、化劲1、明劲明劲者,即拳之刚劲也。易骨者,即练精化气,易骨之道也。因人身中先天之气与后天之气不合,体质不坚,故发明其道。大凡人之初生,性无不善,体无不健,根无不固,纯是先天。
以后,知识一开,灵窍一闭,先后不合,阴阳不交,皆是后天血气用事,故血气盛行,正气衰弱,以致身体筋骨不能健壮。故昔达摩大师传下易筋洗髓二经,习之以强壮人之身体,还其人之初生本来面目。后宋岳武穆王扩充二经之义。
作为三经:易骨、易筋、洗髓也。将三经又制成拳术,发明此经道理之用。拳经云:“静为本体,动为作用”,与古之五禽、八段练法有体而无用者不同矣。因拳术有无穷之妙用,故先有易骨、易筋、洗髓,阴阳混成,刚柔悉化,无声无臭。
虚空灵通之全体。所以有其虚空灵通之全体,方有神化不测之妙用。故因此拳是内外一气,动静一源,体用一道,所以静为本体,动为作用也。因人为一小天,无不与天之理相合,惟是天之阴阳变化皆有更易。人之一身既与天道理相合。
身体虚弱,刚戾之气,岂不能易乎?故更易之道,弱者易之强,柔者易之刚,悖者易之和。所以三经者,皆是变化人之气质,以复其初也。易骨者,是拳中之明劲,练精化气之道也。将人身中散乱之气,收纳于丹田之内,不偏不倚,和而不流。
用九要之规模锻炼,练至于六阳纯全,刚健之至,即拳中上下相连,手足相顾,内外如一。至此,拳中明劲之功尽,易骨之劲全,练精化气之功亦毕矣。2、暗劲暗劲者,拳中之柔劲也(柔劲与软不同:软中无力,柔非无力也),即练气化神。
易筋之道也。先练明劲,而后练暗劲,即丹道小周天止火再用大周天功夫之意。明劲停手,即小周天之沐浴也。暗劲手足停而未停,即大周天四正之沐浴也。拳中所用之劲,是将形气神(神即意也)合住,两手往后用力拉回(内中有缩力)。
其意如拔钢丝。两手前后用劲:左手往前推,右手往回拉;或右手往前推,左手往回拉,其意如撕丝绵;又如两手拉硬弓。要用力徐徐拉开之意。两手或右手往外翻横,左手往里裹劲。或左手往外翻横,右手往里裹劲,如同练鼍形之两手,或是练连环拳之包裹拳。
拳经云:“裹者如包裹之不露”。两手往前推劲,如同推有轮之重物,往前推不动之意,又似推动而不动之意。两足用力,前足落时,足根先着,不可有声。然后再满足着,所用之劲,如同手往前往下按物一般。后足用力蹬劲,如同迈大步过水沟之意。
拳经云:“脚打采意不落空”,是前足;“消息全凭后脚蹬”,是后足;“马有迹蹄之功”。皆是言两足之意也。两足进退,明劲暗劲,两段之步法相同。惟是明劲则有声,暗劲则无声耳。3、化劲化劲者,即练神还虚,亦谓之洗髓之功夫也。
是将暗劲练到至柔至顺,谓之柔顺之极处,暗劲之终也。丹经云:“阴阳混成,刚柔悉化,谓之丹熟”。柔劲之终,是化劲之始也。所以再加上功夫,用练神还虚,至形神俱杳,与道合真,以至于无声无臭,谓之脱丹矣。拳经谓之“拳无拳,意无意。
无意之中是真意”,是谓化劲。练神还虚,洗髓之工毕矣。化劲者,与练划劲不同。明劲暗劲,亦皆有划劲。划劲是两手出入起落俱短,亦谓之短劲。如同手往着墙抓去,往下一划,手仍回在自己身上来,故谓之划劲。练化劲者。
与前两步功夫之形式无异,所用之劲不同耳。拳经云:“三回九转是一式”,是此意也。三回者,练精化气、练气化神、练神还虚,即明劲、暗劲、化劲是也。三回者,明、暗、化劲是一式;九转者,九转纯阳也。化至虚无而还于纯阳,是此理也。
所练之时,将手足动作,顺其前两步之形式,皆不要用力,并非顽空不用力,周身内外,全用真意运用耳。手足动作所用之力,有而若无,实而若虚。腹内之气所用亦不着意,亦非不着意,意在积蓄虚灵之神耳。呼吸似有似无,与丹道功夫,阳生至足、采取归炉。
封固停息、沐浴之时呼吸相同。因此,似有而无,皆是真息,是一神之妙用也。庄子云:“真人之呼吸以踵”,即是此意,非闭气也。用工练去,不要间断,练到至虚,身无其身,心无其心,方是形神俱妙,与道合真之境。此时能与太虚同体矣。
以后练虚合道,能至寂然不动,感而遂通,无入而不自得,无往而不得其道,无可无不可也。拳经云:“固灵根而动心者,武艺也;养灵根而静心者,修道也”。所以形意拳术与丹道合而为一者也。形意拳,不管是五行拳还是十二形拳,每个形都有三种练法。
第一步是练定步,以调息、摸劲(练气);第二步是练跟步,练意、气、力相合,练发力,以内催外,练丹田抖决,整体爆发;第三步是练行步,练意、练形。这步功夫是身形、步法、手法、气法的高度协调统一。行步拳也有两种练法。
一是在行进中练绞力,以内催外,丹田抖动,整体爆发。二是练暗劲、化劲,步如犁行,身似龙形,以身化手,形神合一,混元一气,行云流水。过去有人说形意拳邪性,不敢练形意拳,有人练了,反倒越下功夫毛病越重。
很多老拳师不愿意教小孩子练形意拳,认为成年人会更容易接受形意拳(这和少林拳正好相反)。这是因为形意拳更侧重于内气的修炼,对于身体还没有发育成熟的青少年更要慎重的缘故。总之,习练形意拳,不管是青少年还是成年人,都要练之得法。
过去有不少地区的拳师在习练形意拳时都偏重于刚劲爆发,不少人热衷于震脚发力,这样练之日久,结果使不少练家腿伤脑损。有些拳师到老年时落下严重腿疾,不要说不能练拳了,甚至连走路、蹲厕都困难。我的恩师张兰普先生对此深有体会。(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