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六章 密定四策
推荐阅读:深空彼岸、最强战神、龙王殿、天下第九、重生之都市仙尊、财运天降、花娇、好想住你隔壁、特种奶爸俏老婆、妖夏
顶点小说网 www.23wx.info,最快更新权倾天下:千古一后最新章节!
冯太后既然已经识穿了乙浑的野心,决计除掉乙浑,她的心思就全部放在了这件大事上。经历过后宫的争斗,冯太后的心思更缜密了。她知道眼前的局势对自己和小皇帝不利,惹逼急了乙浑,可能真把他逼反了,那太后和皇帝可能会遭遇不测。
她决定锋芒内敛,面上对乙浑示弱,放任他的野心越发膨胀,暗中悄悄地做足充足的准备,务必在保证自己和皇帝安全的同时,伺机给乙浑致命一击。
冯太后思虑再三,终于给自己拟定了对付乙浑的四条计策。文成帝刚刚去世不久,献文帝年幼在后宫居丧,按照礼制,不能轻易见人。不过皇帝不同于寻常百姓,可以例外。
冯太后清醒地认识到,乙浑恰恰利用的就是皇帝居丧、自己养伤这段时间,培植自己势力,矫诏诛杀异已,从而酿成了今天的局面。
乙浑利用群臣见不到皇帝,达到隔绝内外的目的。冯太后决定,提出由献文帝开始上朝,但大事还是由乙浑作主。这合乎历朝历代的做法,乙浑也不敢公然拒绝皇帝上朝。
冯太后认为,如果现在开始皇帝天天上朝,大臣当面奏请,就把乙浑的隔绝内外之策断绝了。乙浑再想为非作歹的难度自然增加,至少他不再敢矫诏,公然与皇帝作对。
这就是冯太后拟定的第二大计,拒绝矫诏,这样,乙浑即使想杀大臣,也不敢假借皇帝之命,大臣对乙浑的胡作非为更是痛恨,而皇帝也能避免乙浑大开杀戒,保存朝中对付乙浑的有生力量。
冯太后思定的第三大策,便是麻痹乙浑。皇帝既已上朝,根据祖制,冯太后便不宜再公开露面。冯太后料定乙浑必然会考虑到这一点,而不反对皇帝上朝。因为冯太后明白,如果她非要临朝称制,乙浑以大臣之身,是无法也不敢阻止的。如果由小皇帝上朝,而能阻止冯太后临朝称制,这对乙浑来说,是无奈之中的最佳选择。
毕竟皇帝年幼,乙浑根本不把小皇帝放在眼中。冯太后则大为不同,朝中亲信之人甚多,而且冯太后的机敏过人,也是乙浑最为忌惮的。所以,冯太后的三策,看似独立,其实三策浑然天成,互相环环相扣。
为了让乙浑失去警觉之心,冯太后暗暗决定,要严格督促献文帝,上朝时不多表态,除了适当时候阻止乙浑诛杀大臣外,其他大事,皆由乙浑作主。包括冯太后自己,也作好了准备,对乙浑的请求基本上做到有求必应。
乙浑的党羽们曾经向献文帝和冯太后建议,由于乙浑功高盖世,宜晋升,冯太后和献文帝照准,把乙浑升为录尚书事,赐予了极大的权力。后来又主动封乙浑为太尉,位列三公之首。
丞相权大,能凌驾于三公之上,几乎可说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除了皇帝外,没人有权力能制约丞相。北魏开国皇帝道武帝就是认识到这一点,从开国以来,就从没设立丞相之职,其子孙当了皇帝后,也沿袭了这一制度。
在乙浑被冯太后与献文帝册封为太尉之职时,不过同时采取了一些牵制措施。乙浑是太尉,是三公之首,权力极大,但小皇帝与冯太后在任命乙浑为太尉时,同时任命了当年拥戴文成帝为皇帝时立下汗马功劳的中郎将刘尼为司徒,把同样德高望重,对皇帝忠心耿耿的和其奴任命为司空。
司徒刘尼与司空和其奴,都是小皇帝与冯太后信任的人。三公之职既立,三公之首的乙浑权力自然受到牵制,这才能使得冯太后安心命小皇帝后宫居丧,自己则静心养伤,并由此与李奕私通。
令冯太后没想到的是,她因为信任文成帝临终遗诏,言乙浑为人忠勇耿直,没有野心,可以放心重用,竟然给了乙浑可乘之机,非但矫诏肃清异已,还架空了司徒刘尼、司空和其奴、中书令高允,得以大权独揽。
更令冯太后感到后悔和惊惧的是,乙浑竟然野心膨胀到了无法想象的地步,居然敢瞒着皇帝和太后,矫诏册封自己为丞相,位居三公与百官之上,从此权倾天下,再也无人能制约乙浑。
就算是小皇帝与冯太后,此时也无法与乙浑进行实力上的对抗。因此,冯太后决定麻痹乙浑,对乙浑示弱,让他觉得皇帝稚嫩无用,冯太后一女流之辈,只能后宫争斗,却缺乏君临天下的气度,故而不把献文帝和冯太后放在眼中。
冯太后暗下决心,把年幼的献文帝推上前台,吸引乙浑的注意力,自己则像从前一样不间朝政,暗中慢慢积累力量,等待时机,给予乙浑致命一击。
这时拓跋氏建立大魏国已经历一百多年,不少皇子与近支宗亲分封在各地,手握重兵,在京城还有不少大臣忠于皇室,乙浑想篡权,也没那么容易,这些因素,正是乙浑所最为顾忌的。
虽然乙浑的亲信贾秀已经封为殿中尚书,总管禁宫内外的宿卫御林军,但北魏的宿卫御林军,都不招汉人,全部由拓跋氏的族人组成。这些宿卫御林军的头目都是拓跋氏子弟,自然忠于皇帝。虽然平时听从贾秀指挥,但一旦乙浑真的造反,恐怕这些宿卫御林军会立即剑指乙浑,保卫皇帝与太后。
冯太后此三策,环环相扣,示弱暗中积蓄力量,等待时机成熟。冯太后以为,只要麻痹了乙浑,让他对献文帝和自己不再有畏惧之心,那么,在暗中积蓄力量等待时机的冯太后,便比在明处张狂的乙浑,便多了一分优势。
冯太后明白,自己所定的三个策略,只是在朝廷内和皇宫中对诛杀乙浑起作用,由于乙浑兼任车骑大将军,总管天下军兵,因此,她必须要防止乙浑利用手中的兵权公然造反。
这个外部的问题,明显比宫内三策更为重要。冯太后最终经过周密考虑后,定下了内外联络的第四大策,为诛杀乙浑布下了一个精心设计的天罗地。
冯太后既然已经识穿了乙浑的野心,决计除掉乙浑,她的心思就全部放在了这件大事上。经历过后宫的争斗,冯太后的心思更缜密了。她知道眼前的局势对自己和小皇帝不利,惹逼急了乙浑,可能真把他逼反了,那太后和皇帝可能会遭遇不测。
她决定锋芒内敛,面上对乙浑示弱,放任他的野心越发膨胀,暗中悄悄地做足充足的准备,务必在保证自己和皇帝安全的同时,伺机给乙浑致命一击。
冯太后思虑再三,终于给自己拟定了对付乙浑的四条计策。文成帝刚刚去世不久,献文帝年幼在后宫居丧,按照礼制,不能轻易见人。不过皇帝不同于寻常百姓,可以例外。
冯太后清醒地认识到,乙浑恰恰利用的就是皇帝居丧、自己养伤这段时间,培植自己势力,矫诏诛杀异已,从而酿成了今天的局面。
乙浑利用群臣见不到皇帝,达到隔绝内外的目的。冯太后决定,提出由献文帝开始上朝,但大事还是由乙浑作主。这合乎历朝历代的做法,乙浑也不敢公然拒绝皇帝上朝。
冯太后认为,如果现在开始皇帝天天上朝,大臣当面奏请,就把乙浑的隔绝内外之策断绝了。乙浑再想为非作歹的难度自然增加,至少他不再敢矫诏,公然与皇帝作对。
这就是冯太后拟定的第二大计,拒绝矫诏,这样,乙浑即使想杀大臣,也不敢假借皇帝之命,大臣对乙浑的胡作非为更是痛恨,而皇帝也能避免乙浑大开杀戒,保存朝中对付乙浑的有生力量。
冯太后思定的第三大策,便是麻痹乙浑。皇帝既已上朝,根据祖制,冯太后便不宜再公开露面。冯太后料定乙浑必然会考虑到这一点,而不反对皇帝上朝。因为冯太后明白,如果她非要临朝称制,乙浑以大臣之身,是无法也不敢阻止的。如果由小皇帝上朝,而能阻止冯太后临朝称制,这对乙浑来说,是无奈之中的最佳选择。
毕竟皇帝年幼,乙浑根本不把小皇帝放在眼中。冯太后则大为不同,朝中亲信之人甚多,而且冯太后的机敏过人,也是乙浑最为忌惮的。所以,冯太后的三策,看似独立,其实三策浑然天成,互相环环相扣。
为了让乙浑失去警觉之心,冯太后暗暗决定,要严格督促献文帝,上朝时不多表态,除了适当时候阻止乙浑诛杀大臣外,其他大事,皆由乙浑作主。包括冯太后自己,也作好了准备,对乙浑的请求基本上做到有求必应。
乙浑的党羽们曾经向献文帝和冯太后建议,由于乙浑功高盖世,宜晋升,冯太后和献文帝照准,把乙浑升为录尚书事,赐予了极大的权力。后来又主动封乙浑为太尉,位列三公之首。
丞相权大,能凌驾于三公之上,几乎可说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除了皇帝外,没人有权力能制约丞相。北魏开国皇帝道武帝就是认识到这一点,从开国以来,就从没设立丞相之职,其子孙当了皇帝后,也沿袭了这一制度。
在乙浑被冯太后与献文帝册封为太尉之职时,不过同时采取了一些牵制措施。乙浑是太尉,是三公之首,权力极大,但小皇帝与冯太后在任命乙浑为太尉时,同时任命了当年拥戴文成帝为皇帝时立下汗马功劳的中郎将刘尼为司徒,把同样德高望重,对皇帝忠心耿耿的和其奴任命为司空。
司徒刘尼与司空和其奴,都是小皇帝与冯太后信任的人。三公之职既立,三公之首的乙浑权力自然受到牵制,这才能使得冯太后安心命小皇帝后宫居丧,自己则静心养伤,并由此与李奕私通。
令冯太后没想到的是,她因为信任文成帝临终遗诏,言乙浑为人忠勇耿直,没有野心,可以放心重用,竟然给了乙浑可乘之机,非但矫诏肃清异已,还架空了司徒刘尼、司空和其奴、中书令高允,得以大权独揽。
更令冯太后感到后悔和惊惧的是,乙浑竟然野心膨胀到了无法想象的地步,居然敢瞒着皇帝和太后,矫诏册封自己为丞相,位居三公与百官之上,从此权倾天下,再也无人能制约乙浑。
就算是小皇帝与冯太后,此时也无法与乙浑进行实力上的对抗。因此,冯太后决定麻痹乙浑,对乙浑示弱,让他觉得皇帝稚嫩无用,冯太后一女流之辈,只能后宫争斗,却缺乏君临天下的气度,故而不把献文帝和冯太后放在眼中。
冯太后暗下决心,把年幼的献文帝推上前台,吸引乙浑的注意力,自己则像从前一样不间朝政,暗中慢慢积累力量,等待时机,给予乙浑致命一击。
这时拓跋氏建立大魏国已经历一百多年,不少皇子与近支宗亲分封在各地,手握重兵,在京城还有不少大臣忠于皇室,乙浑想篡权,也没那么容易,这些因素,正是乙浑所最为顾忌的。
虽然乙浑的亲信贾秀已经封为殿中尚书,总管禁宫内外的宿卫御林军,但北魏的宿卫御林军,都不招汉人,全部由拓跋氏的族人组成。这些宿卫御林军的头目都是拓跋氏子弟,自然忠于皇帝。虽然平时听从贾秀指挥,但一旦乙浑真的造反,恐怕这些宿卫御林军会立即剑指乙浑,保卫皇帝与太后。
冯太后此三策,环环相扣,示弱暗中积蓄力量,等待时机成熟。冯太后以为,只要麻痹了乙浑,让他对献文帝和自己不再有畏惧之心,那么,在暗中积蓄力量等待时机的冯太后,便比在明处张狂的乙浑,便多了一分优势。
冯太后明白,自己所定的三个策略,只是在朝廷内和皇宫中对诛杀乙浑起作用,由于乙浑兼任车骑大将军,总管天下军兵,因此,她必须要防止乙浑利用手中的兵权公然造反。
这个外部的问题,明显比宫内三策更为重要。冯太后最终经过周密考虑后,定下了内外联络的第四大策,为诛杀乙浑布下了一个精心设计的天罗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