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小荷崭露
推荐阅读:深空彼岸、最强战神、龙王殿、天下第九、重生之都市仙尊、财运天降、花娇、好想住你隔壁、特种奶爸俏老婆、妖夏
顶点小说网 www.23wx.info,最快更新权倾天下:千古一后最新章节!
冯昭仪与太武帝皇孙拓跋濬的乳母常氏保持着密切的联系,她心中自有打算。冯昭仪见太武帝非常喜欢皇孙拓跋濬,其父拓跋晃又贵为太子,因此,冯昭仪暗思,日后若拓跋濬继承皇位,则他必效祖父太武帝拓跋焘之法,尊乳母常氏为保太后。
到了那时,常氏贵为太后,独揽后宫大权。若此刻自己便与常氏保持着亲密的姐妹关系,拓跋濬继位后,冯昭仪势必成为太后之下的后宫二号人物。
冯媛进宫后,被冯昭仪带在身边,教她断文识字,研习诸子百家。由于冯昭仪与乳母常氏特殊的亲密关系,乳母常氏也十分疼爱聪明伶俐的小冯媛。
偏巧这个常氏,也是古时女子中并不多见的识字之人,她见冯媛小小年龄,却已经饱读诗书,心中十分喜欢,便保荐冯媛成为了皇孙拓跋濬的伴读。
时间过得很快,一晃眼间,冯媛已经进宫了五年,出落出一位婷婷玉立、貌美如花的少女。太武帝因为立了拓跋晃为太子,自然也就十分关注疼爱拓跋晃的儿子拓跋濬。
在他眼里,皇孙拓跋濬日后便是大魏皇朝的接班人,便刻意加以培养,经常把一些奏折让太监送给皇孙拓跋濬看,让他从小就懂得如何处理国事。
冯媛外貌出众、才艺双馨,又是拓跋濬的伴读,在一起成长的岁月里,她和拓跋濬亲如兄妹,自然也有机会接触到朝廷的奏折。
在这期间,冯媛对宣旨杀她全家的太监中常侍宗爱也有了彻底的了解。
宗爱自小就不争气,经常干坏事,触犯了大魏朝的律法,因而遭到残忍的阉割,他永远地失去了生儿育女的机会,后又被人送进北魏宫廷,成了一名底层宦官。
在皇宫中,宗爱从干杂务开始。由于他的勤劳机敏,在一次偶然的机会中被太武帝拓跋焘注意到了。从此,宗爱逐渐赢得了太武帝的欢心,被太武帝拓跋焘封为了中常侍,成为了皇帝身边的亲近宦官。
当时的大环境是中国南北政权对峙,北方为拓跋氏的北魏政权,南方为刘宋政权,双方连年征战,互有胜负。
北魏太武帝太平真君十一年,太武帝率领大军进攻刘宋。宗爱作为皇帝的贴身宦官,随圣驾南下。
南下途中,北魏大军几乎所向披靡,不久就渡过了淮河,大军直达长江北岸。北魏大军所经过的城池纷纷投降,北魏取得了南下攻宋的空前胜利。
面对此种危急局面,南方政权的君主宋文帝刘义隆遣使向北魏求和,在得到了大量美女和财宝之后,北魏决定停止继续进攻。
北魏正平元年,太武帝在长江北岸犒赏群臣,作为皇帝的亲信,宗爱自然也在受赏之列,太武帝封其为秦郡公。由此,宗爱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位获得公爵的宦官。
大败南朝刘宋班师后,太武帝开始巡视全国。拓跋濬少年时聪慧明达,深受祖父魏太武帝拓跋焘的喜爱,常随祖父左右巡游。
有一次拓跋濬随祖父太武帝出巡时,遇到边将解压俘虏而过。太武帝灵机一动,想考察一下这位皇孙将来有没有治国的潜质,便命拓跋濬处理此事。
当初的拓跋濬才十一岁,虽然聪颖过人,可他深知宫闱中皇权争斗的可怕,不知太武帝要他处理战俘是什么意思,犹豫不决。
九岁的冯媛陪伴在拓跋濬的身边,低声告拓跋濬道:“殿下,皇爷爷器重于你,这是想借战俘处理一下,观你治国韬略。殿下不必犹豫,即令边将当场释放战俘,尽显王者之气,又不失仁厚之心,皇爷爷必喜。”
自小和冯媛一起长大的拓跋濬对冯媛自是深信不疑,当即以王者口气命令边将释放俘虏,因而深受魏太武帝拓跋焘的器重。太武帝从此事看出皇孙拓跋濬资质异于常人,久后即位必是治国明君,因此每有大政,常让拓跋濬参决可否,开始参于政治决策。
一日,边关传来紧急军情。北方强大的游牧民族柔然首领吐驾真可汗率领精骑二十万进犯北魏,北魏太武帝拓跋焘命高凉王拓跋那、略阳王拓跋竭儿、拓跋丕兵分三路迎接柔然进犯之敌,自己则带着司徒崔浩取中路直逼柔然大军。
太武帝御驾亲征,直达鹿浑谷。这时,太武帝才发现情况不妙,三路大军都没按时到达,亲率的中路大军已经陷入了柔然大军的重围之中。
随驾群臣惊慌失措,纷纷跪求太武帝立即率兵突破重围,退回中原。崔浩力斥群臣,进谏太武帝道:“万岁,依臣愚见,此时切不可撤退,反而应该迎面给予柔然沉重一击。”
“敌强我弱,我军陷入敌人重围之中。若我军撤退,则敌必蜂拥而上,我军必大败;若万岁奋天威,直冲吐贺真大营,则敌必慌乱。”
“见我军陷入重围,不乱而神勇,敌必疑心我军外围有重兵策应,不敢轻动,必分兵把守。如此,万岁率我威武之师,直杀吐贺真大帐,敌必疑而乱。柔然为游牧民族,其作战特点是,胜则猛,败则乱。只要吐贺真中军一乱,则敌皆不足惧,万岁必大破柔然铁骑,生擒吐贺真!”
太武帝拓跋焘闻言大喜,正欲发号进兵,司徒崔浩又嘱咐道:“万岁,破敌之后,不必疑他,宜奋勇追击,全歼残敌,则北方安定!”
群臣皆大惊失色,痛骂崔浩误国,欲陷太武帝于不利境地。太武帝不为所动,听从崔浩之计,亲冒矢石、披坚执锐,果然如崔浩所料,柔然铁骑溃不成军。
吐贺真不得不向太武帝求和,提出和亲,许诺不再侵犯中原。太武帝因担心自己虽然大胜,却因为是孤军深入,害怕柔然有大军埋伏,不敢再依崔浩之计,全歼残敌,宣布得胜班师回朝。
太武帝回朝后,守边将士来报,大军班师之时,吐贺真身边已经无兵可用。太武帝懊悔不已,谓群臣道:“若听崔浩之言,此刻已然生擒吐贺真,一战而定北方!”
自此,太武帝对崔浩更是信任有加,朝内大事,皆听崔浩之言。水满则溢、月满则亏,崔浩权倾朝内外,正风光得意之时,他哪料到后宫中才九岁的冯媛已经盯上了自己,欲报崔浩奏报太武帝言冯邈投敌,冯郎、冯崇兄弟意图谋反而满门抄斩之仇。
冯昭仪与太武帝皇孙拓跋濬的乳母常氏保持着密切的联系,她心中自有打算。冯昭仪见太武帝非常喜欢皇孙拓跋濬,其父拓跋晃又贵为太子,因此,冯昭仪暗思,日后若拓跋濬继承皇位,则他必效祖父太武帝拓跋焘之法,尊乳母常氏为保太后。
到了那时,常氏贵为太后,独揽后宫大权。若此刻自己便与常氏保持着亲密的姐妹关系,拓跋濬继位后,冯昭仪势必成为太后之下的后宫二号人物。
冯媛进宫后,被冯昭仪带在身边,教她断文识字,研习诸子百家。由于冯昭仪与乳母常氏特殊的亲密关系,乳母常氏也十分疼爱聪明伶俐的小冯媛。
偏巧这个常氏,也是古时女子中并不多见的识字之人,她见冯媛小小年龄,却已经饱读诗书,心中十分喜欢,便保荐冯媛成为了皇孙拓跋濬的伴读。
时间过得很快,一晃眼间,冯媛已经进宫了五年,出落出一位婷婷玉立、貌美如花的少女。太武帝因为立了拓跋晃为太子,自然也就十分关注疼爱拓跋晃的儿子拓跋濬。
在他眼里,皇孙拓跋濬日后便是大魏皇朝的接班人,便刻意加以培养,经常把一些奏折让太监送给皇孙拓跋濬看,让他从小就懂得如何处理国事。
冯媛外貌出众、才艺双馨,又是拓跋濬的伴读,在一起成长的岁月里,她和拓跋濬亲如兄妹,自然也有机会接触到朝廷的奏折。
在这期间,冯媛对宣旨杀她全家的太监中常侍宗爱也有了彻底的了解。
宗爱自小就不争气,经常干坏事,触犯了大魏朝的律法,因而遭到残忍的阉割,他永远地失去了生儿育女的机会,后又被人送进北魏宫廷,成了一名底层宦官。
在皇宫中,宗爱从干杂务开始。由于他的勤劳机敏,在一次偶然的机会中被太武帝拓跋焘注意到了。从此,宗爱逐渐赢得了太武帝的欢心,被太武帝拓跋焘封为了中常侍,成为了皇帝身边的亲近宦官。
当时的大环境是中国南北政权对峙,北方为拓跋氏的北魏政权,南方为刘宋政权,双方连年征战,互有胜负。
北魏太武帝太平真君十一年,太武帝率领大军进攻刘宋。宗爱作为皇帝的贴身宦官,随圣驾南下。
南下途中,北魏大军几乎所向披靡,不久就渡过了淮河,大军直达长江北岸。北魏大军所经过的城池纷纷投降,北魏取得了南下攻宋的空前胜利。
面对此种危急局面,南方政权的君主宋文帝刘义隆遣使向北魏求和,在得到了大量美女和财宝之后,北魏决定停止继续进攻。
北魏正平元年,太武帝在长江北岸犒赏群臣,作为皇帝的亲信,宗爱自然也在受赏之列,太武帝封其为秦郡公。由此,宗爱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位获得公爵的宦官。
大败南朝刘宋班师后,太武帝开始巡视全国。拓跋濬少年时聪慧明达,深受祖父魏太武帝拓跋焘的喜爱,常随祖父左右巡游。
有一次拓跋濬随祖父太武帝出巡时,遇到边将解压俘虏而过。太武帝灵机一动,想考察一下这位皇孙将来有没有治国的潜质,便命拓跋濬处理此事。
当初的拓跋濬才十一岁,虽然聪颖过人,可他深知宫闱中皇权争斗的可怕,不知太武帝要他处理战俘是什么意思,犹豫不决。
九岁的冯媛陪伴在拓跋濬的身边,低声告拓跋濬道:“殿下,皇爷爷器重于你,这是想借战俘处理一下,观你治国韬略。殿下不必犹豫,即令边将当场释放战俘,尽显王者之气,又不失仁厚之心,皇爷爷必喜。”
自小和冯媛一起长大的拓跋濬对冯媛自是深信不疑,当即以王者口气命令边将释放俘虏,因而深受魏太武帝拓跋焘的器重。太武帝从此事看出皇孙拓跋濬资质异于常人,久后即位必是治国明君,因此每有大政,常让拓跋濬参决可否,开始参于政治决策。
一日,边关传来紧急军情。北方强大的游牧民族柔然首领吐驾真可汗率领精骑二十万进犯北魏,北魏太武帝拓跋焘命高凉王拓跋那、略阳王拓跋竭儿、拓跋丕兵分三路迎接柔然进犯之敌,自己则带着司徒崔浩取中路直逼柔然大军。
太武帝御驾亲征,直达鹿浑谷。这时,太武帝才发现情况不妙,三路大军都没按时到达,亲率的中路大军已经陷入了柔然大军的重围之中。
随驾群臣惊慌失措,纷纷跪求太武帝立即率兵突破重围,退回中原。崔浩力斥群臣,进谏太武帝道:“万岁,依臣愚见,此时切不可撤退,反而应该迎面给予柔然沉重一击。”
“敌强我弱,我军陷入敌人重围之中。若我军撤退,则敌必蜂拥而上,我军必大败;若万岁奋天威,直冲吐贺真大营,则敌必慌乱。”
“见我军陷入重围,不乱而神勇,敌必疑心我军外围有重兵策应,不敢轻动,必分兵把守。如此,万岁率我威武之师,直杀吐贺真大帐,敌必疑而乱。柔然为游牧民族,其作战特点是,胜则猛,败则乱。只要吐贺真中军一乱,则敌皆不足惧,万岁必大破柔然铁骑,生擒吐贺真!”
太武帝拓跋焘闻言大喜,正欲发号进兵,司徒崔浩又嘱咐道:“万岁,破敌之后,不必疑他,宜奋勇追击,全歼残敌,则北方安定!”
群臣皆大惊失色,痛骂崔浩误国,欲陷太武帝于不利境地。太武帝不为所动,听从崔浩之计,亲冒矢石、披坚执锐,果然如崔浩所料,柔然铁骑溃不成军。
吐贺真不得不向太武帝求和,提出和亲,许诺不再侵犯中原。太武帝因担心自己虽然大胜,却因为是孤军深入,害怕柔然有大军埋伏,不敢再依崔浩之计,全歼残敌,宣布得胜班师回朝。
太武帝回朝后,守边将士来报,大军班师之时,吐贺真身边已经无兵可用。太武帝懊悔不已,谓群臣道:“若听崔浩之言,此刻已然生擒吐贺真,一战而定北方!”
自此,太武帝对崔浩更是信任有加,朝内大事,皆听崔浩之言。水满则溢、月满则亏,崔浩权倾朝内外,正风光得意之时,他哪料到后宫中才九岁的冯媛已经盯上了自己,欲报崔浩奏报太武帝言冯邈投敌,冯郎、冯崇兄弟意图谋反而满门抄斩之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