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85.第285章 鄄城葛庄险遇害(三)
推荐阅读:深空彼岸、最强战神、龙王殿、天下第九、重生之都市仙尊、财运天降、花娇、好想住你隔壁、特种奶爸俏老婆、妖夏
顶点小说网 www.23wx.info,最快更新走进唐朝最新章节!
见李烨神态从容的离开大堂,张归霸和张归厚有些急了,让李烨走了,自己就等于暴露了,起义造反可是杀头的重罪,放走了李烨,就等于把绳索套进自己的脖子上了,张归霸和张归厚能不着急吗?
葛从周苦笑一下道:“就凭我们三人之力能留得住李烨和他的护卫吗”。葛从周不是不想挽留下李烨,李烨的护卫出现在堂前,葛从周就知道事情已经不可违了。现在已经不是自己想不想留下李烨的问题,而是要考虑李烨会不会把自己和张家兄弟送到官府的问题。
在江湖上行走的张家兄弟也不是笨蛋,葛从周的话还是能听出来的,刚才堂前可是有十几个护卫,后院还有二百人,自己真的能把李烨留下来吗?
“葛兄,那现在怎么办,难道我们要在这里坐以待毙不成”,既然留不下李烨,葛从周倒是想一个办法啊,张归厚有些着急起来。
葛从周坐在食案后,看着张家兄弟道:“你们连夜回贝州吧,这里不是久留之地,回去后先躲藏起来,听听风声在说”,葛从周也没有什么好主意,现在最好的办法就是让张家兄弟俩赶快离开此地躲起来。
“那葛兄呢,难道你不走吗”,张归霸一听,葛从周好像没有离开的意思,便拉着葛从周的手说道。
“走,往哪里走”,葛从周倒是想逃,可是自己的家就在这里,往那里逃啊!“你们走吧,某家中还有老母,某怎么能连累老母为某受苦呢”,葛从周是不想走了,最后留下来被自己的母亲一起,是死是活就看天意吧。
张归霸见葛从周不肯走,便道:“既然葛兄不走,我们也不走了,大家兄弟一场,怎么能抛下葛兄你呢”。
“对,大家有难同当有福同享,既然葛兄不走,我们兄弟要是走了,以后还有什么脸面在世上混下去”,张归厚说道。
见张家兄弟俩愿意留下来陪自己,葛从周从心底里感觉张家兄弟俩,但是张家兄弟俩留下来有什么用,只会多两个陪自己倒霉的人,便说道:“你们的好意,某心领了,现在不是讨论留不留下来的时候,李烨已经知道我们起义的事情了,很快就要去捉拿王仙芝和黄巢两位大哥,你们分头去通知他们暂时躲避一时,从长计议”。
张归霸和张归厚见葛从周说的在理,想赶去通知王仙芝和黄巢暂时躲避,可是葛从周不走,让张家兄弟俩怎么能抛弃葛从周离开。
见张家兄弟俩还是不愿意离开自己,葛从周感激的说道:“某知道两位张兄弟仁义,不愿意见某受难,但是谁去通知王仙芝和黄巢两位大哥呢?只要两位大哥性命无忧,某死有何惧。你们也不用担心,某这就去收拾东西,等路好走一些,就带母亲去亲戚家避难”。
葛从周可是一个大孝子,不想带着母亲在冰天雪地中逃命,不讲能不能逃走,就算能,母亲瘦弱的身体也受不了,葛从周做为儿子不愿意让母亲受这份罪。
张家兄弟俩不以为假,便告辞葛从周连夜向王仙芝和黄巢报信去了。
见张家兄弟俩离开,葛从周找来仆人询问李烨的去向,得知李烨已经连夜带着手下离开葛家庄,不知去向。
葛从周心中十分纳闷,李烨为什么没有当场发作,就地将自己和张家兄弟俩拿住交给官府,这里面到底为了什么,葛从周有些猜不透李烨的心事。要说李烨没有能力就地将自己和张家兄弟俩擒拿,葛从周打死也不相信,李烨身边的护卫,只要自己没有看错,各个都是好手,绝对有能力将自己和张家兄弟俩擒获。
还有李烨为什么连夜要离开葛家庄,难道李烨是担心什么,还是害怕自己或者别的什么,按理李烨根本就不要担心自己的安全,完全可以等到天亮再离开的,这里面的原因让葛从周想不明白。
还有更让葛从周不解的是,李烨怎么知道自己与王仙芝和黄巢认识,还知道王仙芝和黄巢准备起义反唐的事情,这有些说不通。首先,葛从周知道李烨完全不认识自己和张家兄弟俩,不然在范县温泉时就将张家兄弟俩擒住了,而且也不会答应自己的邀请,到葛家庄留宿一晚,所以,葛从周可以肯定的是李烨在宴会前完全不认识也不了解自己和张家兄弟俩。
其次,李烨是怎么知道自己与王仙芝和黄巢起义反唐的事情,自己做事情已经十分隐秘了,这件事情本就没有几人知道,难道自己周围人已经出卖了王仙芝和黄巢,这也说不通。李烨可是在返京时候路过葛家庄的,完全不像事先有准备的样子,而且有人告密,也不应该告诉李烨,而且向濮州州府告密才是。
葛从周完全被突发的事情,搞的不知道从何思考了,太不可思议了,难道李烨有未卜先知的本领不成。葛从周不由得开始思考李烨今晚说的话,好像句句都在敲打自己似的,难道李烨真的事先已经知道了王仙芝和黄巢的计划了,不可能啊,这件事情,自己也是一个月前才决定下来的,算算日子,李烨还在即墨没有返京呢,怎么可能知道千里之外濮州要发生的事情呢?难道李烨能掐会算,早就知道了。
太不可思议了,葛从周细细想来,不由得后背冷汗直冒,恍若自己做了一场梦一般,醒来的时候感觉梦中的一切都不真实,连现实中的一切也变得不真实起来。
就在葛从周苦苦思考的时候,李烨一行人已经趁着夜色离开了葛家庄,往蒲城县县城赶。
张天成不明白李烨为什么要匆匆离开葛家庄,留在葛家庄还怕了葛从周和张家兄弟俩不成,既然他们是反贼,为何不将他们擒住送往官府,也是大功一件。
“三郎,我们为什么要连夜离开葛家庄,难道我们怕了他们不成”,张天成不解道。
李烨苦笑道:“天成,不是我们怕了葛从周等人,你有没有想过,他们既然是反贼,难道葛家庄附近就没有他们的人马吗,万一真的要打起来,我们人生地不熟的怎么跟他们拼”。李烨还不知道葛家庄根本就没有什么人马,麻杆打狼、两头害怕,李烨没有准备,葛从周也没有事先预料到李烨会来,并且还知道了他们起义反唐的计划。
李烨不知道葛从周一伙人根本就是临时决定接待李烨到庄上留宿,事先根本不知道自己会因为张家兄弟俩的事情邀请李烨,连李烨的情况都没有了解何来的准备,所以双方都不清楚对方的底细,对对方都有所顾及。
张天成听听李烨的话也对,对方的情况不熟悉,贸然出手未必就能一击必杀,事后反而难以脱身。可是张天成并不甘心道:“三郎,要不要派人通知州府官员,缉拿这些叛贼”,就是因为这些叛贼,让张天成饭没有吃好,觉没有睡好,张天成能不生气吗?
从心里来讲,李烨并不愿意将此事汇报给州府,万一将这些反贼缉拿归案,有没有功劳很难说,惹一身腥是一定的。首先,就会有人怀疑,李烨为什么会出现在葛家庄,还跟这些反贼称兄道弟、推杯换盏,百口莫辩。
其次,说自己无意中进入葛家庄或者是反贼有意诓骗李烨的,那李烨作为朝廷官员为什么不立即捉拿反贼,事后才通知州府,难道想通风报信,让反贼有时候逃离吗?
李烨不想多事,把这些反贼抓起来能怎么样,就算把王仙芝和黄巢都抓起来又能怎么样,唐末农民起义没有了王仙芝和黄巢,难道就不会出现张三、李四起义造反了吗?
王仙芝和黄巢只是压垮唐朝的最后一根稻草罢了,深层次的原因还是吏治腐败、藩镇割据、苛捐杂税等等原因,这些问题不解决,抓了几个王仙芝和黄巢,根本就没有任何作用。
李烨摇摇头道:“算了,不要多事,就当这件事情根本没有发生过,传令下去,不可到处宣扬此事”。
李烨一行人冒雪趁夜逃离葛家庄,接连赶了三天路,到了汴梁城(今开封市,宋称东京汴梁城),便再也无法前行。原因是连夜赶路,不少护卫和学员都染上了风寒,并且疲惫不堪,好在已经远离葛家庄,李烨便决定暂时在汴梁城内停留数日,再启程赶路。
汴梁位于中国河南省中部偏东,地处中华民族历史发源地、中国文化摇篮的黄河南岸,是一座历史文化悠久的古城,是中国七大古都和国务院首批公布的24座历史文化名城之一。
不过,唐代的汴梁城可不是什么大城,不过就是一座小州府的城池罢了,到了五代朱温建梁以后,城池才逐渐的修缮扩建,一直到宋代定都此地,汴梁城才有了一定的规模,成为八荒争凑,万国咸通,集四海之珍奇,皆归市易,会寰区之异味,悉在庖厨。
见李烨神态从容的离开大堂,张归霸和张归厚有些急了,让李烨走了,自己就等于暴露了,起义造反可是杀头的重罪,放走了李烨,就等于把绳索套进自己的脖子上了,张归霸和张归厚能不着急吗?
葛从周苦笑一下道:“就凭我们三人之力能留得住李烨和他的护卫吗”。葛从周不是不想挽留下李烨,李烨的护卫出现在堂前,葛从周就知道事情已经不可违了。现在已经不是自己想不想留下李烨的问题,而是要考虑李烨会不会把自己和张家兄弟送到官府的问题。
在江湖上行走的张家兄弟也不是笨蛋,葛从周的话还是能听出来的,刚才堂前可是有十几个护卫,后院还有二百人,自己真的能把李烨留下来吗?
“葛兄,那现在怎么办,难道我们要在这里坐以待毙不成”,既然留不下李烨,葛从周倒是想一个办法啊,张归厚有些着急起来。
葛从周坐在食案后,看着张家兄弟道:“你们连夜回贝州吧,这里不是久留之地,回去后先躲藏起来,听听风声在说”,葛从周也没有什么好主意,现在最好的办法就是让张家兄弟俩赶快离开此地躲起来。
“那葛兄呢,难道你不走吗”,张归霸一听,葛从周好像没有离开的意思,便拉着葛从周的手说道。
“走,往哪里走”,葛从周倒是想逃,可是自己的家就在这里,往那里逃啊!“你们走吧,某家中还有老母,某怎么能连累老母为某受苦呢”,葛从周是不想走了,最后留下来被自己的母亲一起,是死是活就看天意吧。
张归霸见葛从周不肯走,便道:“既然葛兄不走,我们也不走了,大家兄弟一场,怎么能抛下葛兄你呢”。
“对,大家有难同当有福同享,既然葛兄不走,我们兄弟要是走了,以后还有什么脸面在世上混下去”,张归厚说道。
见张家兄弟俩愿意留下来陪自己,葛从周从心底里感觉张家兄弟俩,但是张家兄弟俩留下来有什么用,只会多两个陪自己倒霉的人,便说道:“你们的好意,某心领了,现在不是讨论留不留下来的时候,李烨已经知道我们起义的事情了,很快就要去捉拿王仙芝和黄巢两位大哥,你们分头去通知他们暂时躲避一时,从长计议”。
张归霸和张归厚见葛从周说的在理,想赶去通知王仙芝和黄巢暂时躲避,可是葛从周不走,让张家兄弟俩怎么能抛弃葛从周离开。
见张家兄弟俩还是不愿意离开自己,葛从周感激的说道:“某知道两位张兄弟仁义,不愿意见某受难,但是谁去通知王仙芝和黄巢两位大哥呢?只要两位大哥性命无忧,某死有何惧。你们也不用担心,某这就去收拾东西,等路好走一些,就带母亲去亲戚家避难”。
葛从周可是一个大孝子,不想带着母亲在冰天雪地中逃命,不讲能不能逃走,就算能,母亲瘦弱的身体也受不了,葛从周做为儿子不愿意让母亲受这份罪。
张家兄弟俩不以为假,便告辞葛从周连夜向王仙芝和黄巢报信去了。
见张家兄弟俩离开,葛从周找来仆人询问李烨的去向,得知李烨已经连夜带着手下离开葛家庄,不知去向。
葛从周心中十分纳闷,李烨为什么没有当场发作,就地将自己和张家兄弟俩拿住交给官府,这里面到底为了什么,葛从周有些猜不透李烨的心事。要说李烨没有能力就地将自己和张家兄弟俩擒拿,葛从周打死也不相信,李烨身边的护卫,只要自己没有看错,各个都是好手,绝对有能力将自己和张家兄弟俩擒获。
还有李烨为什么连夜要离开葛家庄,难道李烨是担心什么,还是害怕自己或者别的什么,按理李烨根本就不要担心自己的安全,完全可以等到天亮再离开的,这里面的原因让葛从周想不明白。
还有更让葛从周不解的是,李烨怎么知道自己与王仙芝和黄巢认识,还知道王仙芝和黄巢准备起义反唐的事情,这有些说不通。首先,葛从周知道李烨完全不认识自己和张家兄弟俩,不然在范县温泉时就将张家兄弟俩擒住了,而且也不会答应自己的邀请,到葛家庄留宿一晚,所以,葛从周可以肯定的是李烨在宴会前完全不认识也不了解自己和张家兄弟俩。
其次,李烨是怎么知道自己与王仙芝和黄巢起义反唐的事情,自己做事情已经十分隐秘了,这件事情本就没有几人知道,难道自己周围人已经出卖了王仙芝和黄巢,这也说不通。李烨可是在返京时候路过葛家庄的,完全不像事先有准备的样子,而且有人告密,也不应该告诉李烨,而且向濮州州府告密才是。
葛从周完全被突发的事情,搞的不知道从何思考了,太不可思议了,难道李烨有未卜先知的本领不成。葛从周不由得开始思考李烨今晚说的话,好像句句都在敲打自己似的,难道李烨真的事先已经知道了王仙芝和黄巢的计划了,不可能啊,这件事情,自己也是一个月前才决定下来的,算算日子,李烨还在即墨没有返京呢,怎么可能知道千里之外濮州要发生的事情呢?难道李烨能掐会算,早就知道了。
太不可思议了,葛从周细细想来,不由得后背冷汗直冒,恍若自己做了一场梦一般,醒来的时候感觉梦中的一切都不真实,连现实中的一切也变得不真实起来。
就在葛从周苦苦思考的时候,李烨一行人已经趁着夜色离开了葛家庄,往蒲城县县城赶。
张天成不明白李烨为什么要匆匆离开葛家庄,留在葛家庄还怕了葛从周和张家兄弟俩不成,既然他们是反贼,为何不将他们擒住送往官府,也是大功一件。
“三郎,我们为什么要连夜离开葛家庄,难道我们怕了他们不成”,张天成不解道。
李烨苦笑道:“天成,不是我们怕了葛从周等人,你有没有想过,他们既然是反贼,难道葛家庄附近就没有他们的人马吗,万一真的要打起来,我们人生地不熟的怎么跟他们拼”。李烨还不知道葛家庄根本就没有什么人马,麻杆打狼、两头害怕,李烨没有准备,葛从周也没有事先预料到李烨会来,并且还知道了他们起义反唐的计划。
李烨不知道葛从周一伙人根本就是临时决定接待李烨到庄上留宿,事先根本不知道自己会因为张家兄弟俩的事情邀请李烨,连李烨的情况都没有了解何来的准备,所以双方都不清楚对方的底细,对对方都有所顾及。
张天成听听李烨的话也对,对方的情况不熟悉,贸然出手未必就能一击必杀,事后反而难以脱身。可是张天成并不甘心道:“三郎,要不要派人通知州府官员,缉拿这些叛贼”,就是因为这些叛贼,让张天成饭没有吃好,觉没有睡好,张天成能不生气吗?
从心里来讲,李烨并不愿意将此事汇报给州府,万一将这些反贼缉拿归案,有没有功劳很难说,惹一身腥是一定的。首先,就会有人怀疑,李烨为什么会出现在葛家庄,还跟这些反贼称兄道弟、推杯换盏,百口莫辩。
其次,说自己无意中进入葛家庄或者是反贼有意诓骗李烨的,那李烨作为朝廷官员为什么不立即捉拿反贼,事后才通知州府,难道想通风报信,让反贼有时候逃离吗?
李烨不想多事,把这些反贼抓起来能怎么样,就算把王仙芝和黄巢都抓起来又能怎么样,唐末农民起义没有了王仙芝和黄巢,难道就不会出现张三、李四起义造反了吗?
王仙芝和黄巢只是压垮唐朝的最后一根稻草罢了,深层次的原因还是吏治腐败、藩镇割据、苛捐杂税等等原因,这些问题不解决,抓了几个王仙芝和黄巢,根本就没有任何作用。
李烨摇摇头道:“算了,不要多事,就当这件事情根本没有发生过,传令下去,不可到处宣扬此事”。
李烨一行人冒雪趁夜逃离葛家庄,接连赶了三天路,到了汴梁城(今开封市,宋称东京汴梁城),便再也无法前行。原因是连夜赶路,不少护卫和学员都染上了风寒,并且疲惫不堪,好在已经远离葛家庄,李烨便决定暂时在汴梁城内停留数日,再启程赶路。
汴梁位于中国河南省中部偏东,地处中华民族历史发源地、中国文化摇篮的黄河南岸,是一座历史文化悠久的古城,是中国七大古都和国务院首批公布的24座历史文化名城之一。
不过,唐代的汴梁城可不是什么大城,不过就是一座小州府的城池罢了,到了五代朱温建梁以后,城池才逐渐的修缮扩建,一直到宋代定都此地,汴梁城才有了一定的规模,成为八荒争凑,万国咸通,集四海之珍奇,皆归市易,会寰区之异味,悉在庖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