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七十八章 当汉奸需要理由吗
推荐阅读: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唐枭、乘龙佳婿、长宁帝军、医妃惊世、逆鳞、银狐、续南明、盛唐风华
顶点小说网 www.23wx.info,最快更新山渐青最新章节!
第一百七十八章 当汉奸需要理由吗
作为谈判副使,这两天许清可以从枢密院、礼部、鸿胪寺等部门中,得到更多关于西夏的资料,这才得知,早在渭州大战过后不久,李元昊就派使者贺从勖带国书到延州求和,延州新任长官庞籍接到国书,看过之后,认为国书开头“男邦泥定国兀卒曩霄上书父大宋皇帝”这样表述有问题。
这句话中的‘男’字即儿子的意思,‘邦泥定国’就是西夏国之意,‘兀卒’在党项语中为青天子之意,‘曩霄’是李元昊给自己新起的名字。
庞籍认为李元昊的国书只称儿,不称臣,这与体统不合,二是大宋从未正式承认过西夏建国称帝,李元昊如今上的是国书,而不是臣子向皇帝上表,这等于是与大宋平起平坐,庞籍认为名不正、言不顺,没敢将这样的国书递上朝廷来。自己上一份奏章把此事经过向朝廷并报。
贺从勖倒也硬气,认为他们的名体很正,儿子侍奉父亲,就像臣子侍奉皇帝。这有什么不对?然后带着国书回去了。
庞籍这样做并没有错,其实无论什么时代,名分在国家邦交之间都极其重要,君不见到了二十一世纪,有些国家为了得到别国承认,还不得不耻辱地接受许多强加的无理条件。别的不说,咱们国家有个岛,就在名分一事上引发长达几十年不断的纠纷。
在许清想来,李元昊之所以这么快又派使者进京议和,而且这次还派出了张元这样的‘第一谋士’。估计一是国内撑不下去了,二是听到了辽国已经退兵,宋辽签了和约,这才不得不再度遣使进京。
李元昊这个人是玩弄政治、军事的高手,辽国骑兵同样强大,对上辽国西夏在机动力上占不到便宜,而且和辽国之间国境线漫长,除了黄河,无险可守,他便先向辽国称臣,联合辽国一起攻宋,宋朝缺少骑兵,李元昊打输了大不了就跑路,有横山险隘在,退回去一守,宋军也奈何不了他。
从三川口、好水川到葛怀敏兵败长城壕可以看出,李元昊是个打机动战、伏击战的高手,三场大胜可以说都是典型的围点打援战术,把他骑兵的机动性发挥得淋漓尽致。
三川口之战是突然兵围延州,然后在三川口伏击泾原方向的援军;长城壕之战是兵围镇戎军,然后将渭州方向的援军从瓦亭寨一路诱到长城壕,加以伏击。
好水川之战更别出心裁,兵围怀远寨后,利用骑兵快速机动迂回到好水川设伏援军,宋军当时进入他的伏击圈后,发现地上放着许多小盒子,里面有扑腾的声音,于是打开来看,盒子一打开,许多鸽子之类的鸟雀扑腾着飞上天空,在远处的夏军见了鸽子飞起,便一齐杀出。
党项人实行的是一夫多妻制,并不同于宋朝,只准娶一个正妻;李元昊到目前为止,前后共有过七个妻子,许清之所以查之些,是因为这年头象李元昊这样的人,妻子往往不只是娶来暖床生孩子的,每一庄婚姻往往都牵涉到政治问题,目前李远昊还在世的妻子应该只有两个,一个是野利氏,一个是没藏氏,其它的不是被李元昊给宰了,就是抑郁而终了。
李元昊每一个老婆的死,几乎都牵涉着一场***,或外交纠纷,可惜李元昊把事做得很绝,许清目前从中找不到什么可利用的。
根据许清自己前世的一些记忆,李元昊在历史上后来还会再娶一个妻子,而这个妻子没移(左边有口旁)氏,正是导致李元昊翘辫子的诱因。没移(左边有口旁)氏本是许给他儿子宁令哥做老婆的,李元昊一见没移(左边有口旁)氏,就被她的美色给迷得神魂颠倒,做了一件跟当年的楚平王如出一辙的事情来,把儿子的老婆给没收了,宁令哥啊,你先一边凉快凉快,等爹先来,于是乎,没移(左边有口旁)氏被李元昊先抱上了床,宁令哥只能在一旁帮着打扇,要是爹累了还得在背后帮推一把。
许清那叫一个感叹,自己没收曹佾一把扇子便自觉得意了,人家李元昊这才叫绝,没收儿媳妇!这才叫大人物干的事,强悍啊!惊天地而泣鬼神啊!
不过嘛,许清觉得这事还真做不得,楚平王没收儿媳引发了伍子胥和孙武伐楚,给楚平王来了个鞭尸;唐玄宗没收了儿媳杨玉环,呃,这个暂且不提,大伙都知道;李元昊没收儿媳,引来了宁令哥的惊魂一刀,鼻子被削掉了,不久就翘了。
综合上述,奉劝各位想夺儿媳的趁早,别帮儿子把聘礼下了,才半道劫人。黎叔会很生气,后果很严重!
另一方面,李元昊效仿宋朝,设立了中书省、枢密院、三司、御史台、翊卫司、官计司、受纳司、农田司、群牧司、飞龙院、磨勘司、文思院等一大批中央行政和军事机构,加强了西夏的中央集权。
在军制上元昊将十二个部落武装改变为十二个军事行政区,分别在各驻地置十二监军司,诸军兵总计三十万。每一监军司设都统军、副统军和监军使各一员,由贵戚豪右充任;下设指挥使、教练使、左右伺禁官等数十员,党项人,汉人都可以充任。
除步兵外,常备军性质的还有骑兵、炮兵、“擒生军”、侍卫军等。
“擒生军”是担任后勤或警卫部队的总称,由十万人组成。又有二万五千精兵驻扎在首都近畿担任卫戍,给他们配备服役的副兵达七万人。
还有从出身豪族而擅长弓马技术的士兵中挑选出来的五千侍卫亲军,由元昊亲自掌握。近畿卫戍或宫廷值宿一般都佩戴由国家保卫部门颁发的“防守侍命”或“内宿侍命”西夏文铜牌作为标志。
最值得重视的是西夏骑兵中的精锐 “铁鹞子”。
“铁鹞子”战马选择很强壮的战马,人也身披重甲,属于典型的重骑兵,冲锋时如泰山压顶,势不可挡,加上强大的防护能力,使得一般的穿刺兵器很难对马上的战士造成致命的伤害,这种骑兵无异于这个时代的坦克。
“铁鹞子”还有一个特点是用钩索把人和马拴在一起,这样即使侥幸能把战马上的士兵砍死,人也不会从马上掉下来,保证了可以继续冲击。
可以说在平地上,要想对付‘铁鹞子’极为困难,除非能事先挖陷阱,但这个在实战中基本不存在操作性,除非能成功诱敌入伏。 要对付“铁鹞子”,关键还是直接对付马,把马砍翻,这样“铁鹞子”也就失去了威力。马上的骑士倒地后连动都不能动。
另外西夏还有一种炮兵,是李元昊军队中人数最少的兵种,大概只有几百人,称为“泼喜军”。别看这支部队人数少,却极为难缠。这种炮兵是把旋风炮(一种机械发射装置,围绕炮轴转动,可以任意变换方向,调整射击方位)架在骆驼鞍上,发射拳头大的石头。两军对阵之时,铁鹞子正面猛冲,泼喜军再抽冷子来一阵石弹雨,很容易就能让对方崩溃。
李元昊还特别重视汉族人才,他的得力谋臣嵬名守全、张元、吴昊、张绛、扬廊、徐敏宗、张文显等人,除了嵬名守全是党项人外,其它都是汉人。其中张元做西夏的中书令,曾和元昊一起指挥了好水川战役。
张元、吴昊原为华州(今陕西华县)人,“累举进士不第”,而又自以为有王佐之才,不甘寂寞,便写诗明志:“好著金笼收拾取,莫教飞去别人家”。明白表示宋朝庭弃人才而不用,他们将为异国效力。
朝廷没人理他们,于是他们进入西夏。为了引起李元昊的注意,他们到酒楼里狂喝豪饮,又在墙壁上书写“张元、吴昊饮此”。
张、吴二人的所作所为被西夏巡逻兵发现,遂将二人带入宫中。李元昊问他们为什么不避讳自己的名讳时,他们毅然答道:“姓都不管了,谁还理会名呢?”,明目张胆地对李元昊接受赵宋赐姓进行讽刺。李元昊听后,不但不生气,反而认为他们有胆识,有奇才。立即予以重用,并改回李姓。
并在数月之内派人潜入宋境将二人的家眷接来,使之团聚,从而安心为西夏服务。
许清看了那叫一个感慨啊,这汉奸队伍可真够强大的,咱胡汉三单枪匹马的,跟人家比起来那叫一个汗颜,简直是给汉奸队伍丢脸嘛!
当然嘛,另一方面可以证明咱们汉人人才鼎盛,自家这边都挤不下了,于是乎,跑到外族那里去,领着别人来打自家,有冤的报冤,有仇的报仇,没冤没仇的也不知图个啥。
张元、吴昊二人是其中的典型,做了汉奸还振振有词哦,咱们就不信了,考不上进士,做不了官咱还做不了汉奸?无语啊!
从张元、吴昊的经历上,可以得出一个结论,做汉奸也是需要理由的,至少张元是这么认为的,为了做一个付有正义性的汉奸(这话听着怎么这么别扭?),总之张元给自己找了个很好的理由,那就是你不让我做官,我才做汉奸,嗯,这个理由足够充分了,
其实宋朝进士的录取律是最高的,有时一次录取近千人,比起唐朝一次录取几十人来,文人中进士的机会那是增大了十来倍,而且现在录取进士考试还是比较正规的,很少有那种营私舞弊的情形,张元两人考不上,不从自身找原因,却把这当成做汉奸的理由,让人……
第一百七十八章 当汉奸需要理由吗
作为谈判副使,这两天许清可以从枢密院、礼部、鸿胪寺等部门中,得到更多关于西夏的资料,这才得知,早在渭州大战过后不久,李元昊就派使者贺从勖带国书到延州求和,延州新任长官庞籍接到国书,看过之后,认为国书开头“男邦泥定国兀卒曩霄上书父大宋皇帝”这样表述有问题。
这句话中的‘男’字即儿子的意思,‘邦泥定国’就是西夏国之意,‘兀卒’在党项语中为青天子之意,‘曩霄’是李元昊给自己新起的名字。
庞籍认为李元昊的国书只称儿,不称臣,这与体统不合,二是大宋从未正式承认过西夏建国称帝,李元昊如今上的是国书,而不是臣子向皇帝上表,这等于是与大宋平起平坐,庞籍认为名不正、言不顺,没敢将这样的国书递上朝廷来。自己上一份奏章把此事经过向朝廷并报。
贺从勖倒也硬气,认为他们的名体很正,儿子侍奉父亲,就像臣子侍奉皇帝。这有什么不对?然后带着国书回去了。
庞籍这样做并没有错,其实无论什么时代,名分在国家邦交之间都极其重要,君不见到了二十一世纪,有些国家为了得到别国承认,还不得不耻辱地接受许多强加的无理条件。别的不说,咱们国家有个岛,就在名分一事上引发长达几十年不断的纠纷。
在许清想来,李元昊之所以这么快又派使者进京议和,而且这次还派出了张元这样的‘第一谋士’。估计一是国内撑不下去了,二是听到了辽国已经退兵,宋辽签了和约,这才不得不再度遣使进京。
李元昊这个人是玩弄政治、军事的高手,辽国骑兵同样强大,对上辽国西夏在机动力上占不到便宜,而且和辽国之间国境线漫长,除了黄河,无险可守,他便先向辽国称臣,联合辽国一起攻宋,宋朝缺少骑兵,李元昊打输了大不了就跑路,有横山险隘在,退回去一守,宋军也奈何不了他。
从三川口、好水川到葛怀敏兵败长城壕可以看出,李元昊是个打机动战、伏击战的高手,三场大胜可以说都是典型的围点打援战术,把他骑兵的机动性发挥得淋漓尽致。
三川口之战是突然兵围延州,然后在三川口伏击泾原方向的援军;长城壕之战是兵围镇戎军,然后将渭州方向的援军从瓦亭寨一路诱到长城壕,加以伏击。
好水川之战更别出心裁,兵围怀远寨后,利用骑兵快速机动迂回到好水川设伏援军,宋军当时进入他的伏击圈后,发现地上放着许多小盒子,里面有扑腾的声音,于是打开来看,盒子一打开,许多鸽子之类的鸟雀扑腾着飞上天空,在远处的夏军见了鸽子飞起,便一齐杀出。
党项人实行的是一夫多妻制,并不同于宋朝,只准娶一个正妻;李元昊到目前为止,前后共有过七个妻子,许清之所以查之些,是因为这年头象李元昊这样的人,妻子往往不只是娶来暖床生孩子的,每一庄婚姻往往都牵涉到政治问题,目前李远昊还在世的妻子应该只有两个,一个是野利氏,一个是没藏氏,其它的不是被李元昊给宰了,就是抑郁而终了。
李元昊每一个老婆的死,几乎都牵涉着一场***,或外交纠纷,可惜李元昊把事做得很绝,许清目前从中找不到什么可利用的。
根据许清自己前世的一些记忆,李元昊在历史上后来还会再娶一个妻子,而这个妻子没移(左边有口旁)氏,正是导致李元昊翘辫子的诱因。没移(左边有口旁)氏本是许给他儿子宁令哥做老婆的,李元昊一见没移(左边有口旁)氏,就被她的美色给迷得神魂颠倒,做了一件跟当年的楚平王如出一辙的事情来,把儿子的老婆给没收了,宁令哥啊,你先一边凉快凉快,等爹先来,于是乎,没移(左边有口旁)氏被李元昊先抱上了床,宁令哥只能在一旁帮着打扇,要是爹累了还得在背后帮推一把。
许清那叫一个感叹,自己没收曹佾一把扇子便自觉得意了,人家李元昊这才叫绝,没收儿媳妇!这才叫大人物干的事,强悍啊!惊天地而泣鬼神啊!
不过嘛,许清觉得这事还真做不得,楚平王没收儿媳引发了伍子胥和孙武伐楚,给楚平王来了个鞭尸;唐玄宗没收了儿媳杨玉环,呃,这个暂且不提,大伙都知道;李元昊没收儿媳,引来了宁令哥的惊魂一刀,鼻子被削掉了,不久就翘了。
综合上述,奉劝各位想夺儿媳的趁早,别帮儿子把聘礼下了,才半道劫人。黎叔会很生气,后果很严重!
另一方面,李元昊效仿宋朝,设立了中书省、枢密院、三司、御史台、翊卫司、官计司、受纳司、农田司、群牧司、飞龙院、磨勘司、文思院等一大批中央行政和军事机构,加强了西夏的中央集权。
在军制上元昊将十二个部落武装改变为十二个军事行政区,分别在各驻地置十二监军司,诸军兵总计三十万。每一监军司设都统军、副统军和监军使各一员,由贵戚豪右充任;下设指挥使、教练使、左右伺禁官等数十员,党项人,汉人都可以充任。
除步兵外,常备军性质的还有骑兵、炮兵、“擒生军”、侍卫军等。
“擒生军”是担任后勤或警卫部队的总称,由十万人组成。又有二万五千精兵驻扎在首都近畿担任卫戍,给他们配备服役的副兵达七万人。
还有从出身豪族而擅长弓马技术的士兵中挑选出来的五千侍卫亲军,由元昊亲自掌握。近畿卫戍或宫廷值宿一般都佩戴由国家保卫部门颁发的“防守侍命”或“内宿侍命”西夏文铜牌作为标志。
最值得重视的是西夏骑兵中的精锐 “铁鹞子”。
“铁鹞子”战马选择很强壮的战马,人也身披重甲,属于典型的重骑兵,冲锋时如泰山压顶,势不可挡,加上强大的防护能力,使得一般的穿刺兵器很难对马上的战士造成致命的伤害,这种骑兵无异于这个时代的坦克。
“铁鹞子”还有一个特点是用钩索把人和马拴在一起,这样即使侥幸能把战马上的士兵砍死,人也不会从马上掉下来,保证了可以继续冲击。
可以说在平地上,要想对付‘铁鹞子’极为困难,除非能事先挖陷阱,但这个在实战中基本不存在操作性,除非能成功诱敌入伏。 要对付“铁鹞子”,关键还是直接对付马,把马砍翻,这样“铁鹞子”也就失去了威力。马上的骑士倒地后连动都不能动。
另外西夏还有一种炮兵,是李元昊军队中人数最少的兵种,大概只有几百人,称为“泼喜军”。别看这支部队人数少,却极为难缠。这种炮兵是把旋风炮(一种机械发射装置,围绕炮轴转动,可以任意变换方向,调整射击方位)架在骆驼鞍上,发射拳头大的石头。两军对阵之时,铁鹞子正面猛冲,泼喜军再抽冷子来一阵石弹雨,很容易就能让对方崩溃。
李元昊还特别重视汉族人才,他的得力谋臣嵬名守全、张元、吴昊、张绛、扬廊、徐敏宗、张文显等人,除了嵬名守全是党项人外,其它都是汉人。其中张元做西夏的中书令,曾和元昊一起指挥了好水川战役。
张元、吴昊原为华州(今陕西华县)人,“累举进士不第”,而又自以为有王佐之才,不甘寂寞,便写诗明志:“好著金笼收拾取,莫教飞去别人家”。明白表示宋朝庭弃人才而不用,他们将为异国效力。
朝廷没人理他们,于是他们进入西夏。为了引起李元昊的注意,他们到酒楼里狂喝豪饮,又在墙壁上书写“张元、吴昊饮此”。
张、吴二人的所作所为被西夏巡逻兵发现,遂将二人带入宫中。李元昊问他们为什么不避讳自己的名讳时,他们毅然答道:“姓都不管了,谁还理会名呢?”,明目张胆地对李元昊接受赵宋赐姓进行讽刺。李元昊听后,不但不生气,反而认为他们有胆识,有奇才。立即予以重用,并改回李姓。
并在数月之内派人潜入宋境将二人的家眷接来,使之团聚,从而安心为西夏服务。
许清看了那叫一个感慨啊,这汉奸队伍可真够强大的,咱胡汉三单枪匹马的,跟人家比起来那叫一个汗颜,简直是给汉奸队伍丢脸嘛!
当然嘛,另一方面可以证明咱们汉人人才鼎盛,自家这边都挤不下了,于是乎,跑到外族那里去,领着别人来打自家,有冤的报冤,有仇的报仇,没冤没仇的也不知图个啥。
张元、吴昊二人是其中的典型,做了汉奸还振振有词哦,咱们就不信了,考不上进士,做不了官咱还做不了汉奸?无语啊!
从张元、吴昊的经历上,可以得出一个结论,做汉奸也是需要理由的,至少张元是这么认为的,为了做一个付有正义性的汉奸(这话听着怎么这么别扭?),总之张元给自己找了个很好的理由,那就是你不让我做官,我才做汉奸,嗯,这个理由足够充分了,
其实宋朝进士的录取律是最高的,有时一次录取近千人,比起唐朝一次录取几十人来,文人中进士的机会那是增大了十来倍,而且现在录取进士考试还是比较正规的,很少有那种营私舞弊的情形,张元两人考不上,不从自身找原因,却把这当成做汉奸的理由,让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