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2章 世间功德 三世恶业
推荐阅读:宇宙职业选手、斗罗大陆V重生唐三、万相之王、星门、剑道第一仙、雪中悍刀行、剑来、一剑独尊、全职艺术家、牧龙师
顶点小说网 www.23wx.info,最快更新极品风水师最新章节!
第202章 世间功德 三世恶业
以后的三天,那离渊每日坚持在大殿之前的玉台之上度过,白日则是依照心得,习练那八方破煞祭剑之术,夜间待得月明星稀,则是端坐领悟每日不同的感受。
如是三天,待到这个月的第二十三日清晨,阳光明媚,万物生机。
方文上道观前的玉台,告诉离渊道:“丰虚道长传来消息,今日傍晚将会带着两位贵客来此庄园,希望到时候离渊兄弟,能够与方文一起去庄园前,迎接这两位贵客。”
“两位贵客?道长这些日子在外奔波,我帮不上什么忙,就算是方兄不说,也理应如此,只不过方兄可知,那两位贵客是什么来历,想来我应该不认识的那种?”离渊听闻之后,皱了一下眉头道。
“这个倒是没有听那丰虚道长说及,不过道长透露,这两位贵客你要善加对待,或许在那不久之后的宗门大典上,会给予离渊不少帮助及支持。”方文这般说道,看来方文对这两位贵客还是多有听说的。
“这样,那到时候我会下山跟你去的。”离渊沉思了一下道,起身送走方文,自己回去竹轩居换了一套衣服,心中带着一点好奇,但料想丰虚道长的安排,应该没有什么奇怪之处。
…………….
傍晚时分,云霞四卷,风淡云轻。
离渊身着一身灰白色中山装,袖口带着一丝金线,分外扎眼,其眉宇之间撒着一丝俊逸神秘之感,与方文并肩站在庄园前方的桥旁,正等待着前方的来客,依稀有三道身影慢慢走来。
方文等待之间,忽然对着离渊叹气,发问道:“离渊兄弟你在江湖上行走的时间颇多,对一些事理看的都很清楚,你可知眼前的这座桥的来历?“
离渊闻言,看了一眼那前方的石桥,看上去毫不起眼,只是南方特有的青石板路桥,过不得大车,没有任何的奇特之处,前方的小河流不大,石桥四周尽是些尘埃苔藓,看不出桥的年代及筑桥人的铭刻,不像是太有来历的桥,况且真要是古代流传下来的桥,现在大多也不能够行人了,而且保护措施想来应该也很多。
离渊轻笑着摇了摇头,问道:“还要向方兄请教,不过这桥好像并不是什么出自著名工匠的手下,难不成还有一些奇闻异事。”
“奇闻异事倒算不上,也只不过是当地居民的流传罢了,我刚来的时候,听闻这个桥的名字还奇怪了很久,这桥来历不得任何考证了,也有那么一点野史传闻,离渊兄弟恐怕也不晓得这桥被称为----行恶桥吧。”
“行恶桥?!方兄莫非所言是真的,桥本为善事,任万人踩普渡万人,就算不起什么好名字,想来应该也不会起如此相悖的名字吧,”离渊脸色生疑道,看来各地真的有各地的习俗,千奇百怪的名字一抓一大把。
“呵呵,离渊兄弟也不信吧,我刚刚来的时候,也是不相信,听当地老百姓而言,为此桥起名字的还不是一般人,传言是历史上鼎鼎有名的大人物。”方文见到离渊这般神色,不由得说道,
“会是何人起这样的名字呢,我不相信?”离渊摇了摇头道。
“当然是青天大老爷了,包青天的事情,我也不知道是真是假,我知道的大概有就是这些故事了,待我给你讲述一番!”
方文认真的思索了一会,开口把这故事讲道。
行恶桥的起源,在此地流传的故事可以追溯到北宋年间。、
眼前这所庄园所处的村庄,住着一个十来岁、腿患残疾、父母双亡的孩子,生活十分困苦,甚至靠乡邻施舍或乞讨活命。这个村子的前面有一条河,往来村民和路人需涉水而过,特别是上了年纪的老人十分不便。每当河床涨水时更是无法通行,也正因为这条河使得此地粮食作物年年大丰收。
但年复一年,谁也没想改变它。村里边的乡亲们能够看到的就是,这个孩子天天捡石头,堆在河边。人问其故,孩曰,要修一座石桥,为乡邻行走方便。众人不以为然,认为孩子在说疯话,大多哈哈一乐了之。可是日积月累,年复一年,石头堆成了小山。乡邻开始改变认识,并投入到了捡石、采石、修桥的行动中。
乡邻请来了工匠,开始建造石桥。这个残疾孩子全身心投入其中。桥尚未建成,这孩子却在一次凿石头中崩瞎了双眼。人们痛惜、怨恨,怪老天不公。这么可怜的一个孩子,一心为大家,却招来这样的报应。
可是这个孩子毫无怨言,每天摸索着在修桥的现场上干着力所能及的活。在大家齐心合力下桥终于修成了。众人欢呼喜庆之余,无不将怜惜、赞叹的目光聚向那个孤苦伶仃的原本就一条腿残疾,现在又瞎了双眼的孩子。孩子虽然什么也看不到,但脸上露出了平生以来最欢乐的笑容。
一场不期而至的大雨似乎要为这座石桥洗去浮尘,壮壮行色。可是一声震耳欲聋的巨雷过后,众人发现孩子已被巨雷击中,倒地身亡了。众人惊呆了,随后压抑不住的情感喷泻而出,叹息孩子命苦,指责苍天不公……
恰巧民间称之为青天大老爷的包拯包相爷公干至此。百姓纷纷拦住官轿为孩子鸣不平讨公道。质问相爷:好人为何不得好报?今后好人何以做得?食人间烟火的包相爷被村民情绪所带动,挥毫疾书,写下了“宁行恶勿行善”六个字后拂袖而去。
回到京城,老包将公干之事连同路上见闻奏明皇上,却隐去了自己题字一事。因为尽管心中为那孩子行善事得恶报之事十二分不解,但三思之后还是为题那样六个字觉得不妥。没想到皇上退朝后非要拉他到后宫说些私房话。
原来前些天,皇上新添龙子,十分招人喜爱,可就是孩子整天啼哭,特意让老包去看看。老包见那孩子肌肤如雪,嫩白的小手上有一行字。近前一看,正是自己写的那六个字“宁行恶勿行善”,脸一下子红到了脖子根,赶忙伸手向字擦去。说来奇怪,字瞬间踪迹全无。
皇上见皇子手上的胎记被老包抹去,唯恐抹去了福根,不依不饶的斥责包拯。包拯连忙跪下,口称罪臣该死,将题字一事的来龙去脉说了一遍。皇上甚觉蹊跷,命老包用阴阳枕到地府一探究竟。
老包枕上阴阳枕到地府一游,真相尽显。原来那孩子上世做恶多端,罪业甚大。偿还那一世罪恶需三世恶报才能还清。轮回原来安排,第一世以残疾之身孤苦伶仃;第二世以双眼瞎了却残生;第三世遭雷击暴尸荒野。
那孩子第一世转生穷困残疾,但痛改前非,只想为别人做好事。于是神就让他一世还两世的业。让他崩瞎了双眼。可孩子不怨天尤人,只是默默的为别人做好事。神就把他第三世的业力也拿过来一世还,所以雷击毙命。
“这故事虽然带着那么一点点的传奇鬼怪色彩,但说的总算是有理,三世恶业一世还,你说是好还是不好?所以这边行恶桥的名字,才流传下来,”方文讲完故事这般问道。
“一世还了三世业,某些方面已达到“不修道已在道中”的境界,积德甚多,行恶桥这样称呼也并无不可之处。”离渊点了点头道。
方文紧接着追问道:“这般说来,我倒有个问题想问,就以这座桥来说吧。我问你,世间人为以功德之事,是不是都带着一定的功力,而本意伪善。这行恶桥也只不过是为了还上辈子的业力,离渊小弟,你却要看看再说,你如何理解这世间功德二字?”
这一问过于虚无飘渺,离渊还真不好答,在如今的社会,举目皆是的是,积德行善与功利名分时刻挂钩,方文说的夜正是实情。
沉思了片刻,离渊一指远方的行恶桥道:“看见那座桥了吗,以你我的修为要想渡过这条不算太大的河,举步之间而已,但世人渡河很难,有了此桥之利。就方便了许多。……在我看来。修这样一座桥,比修那样一座庙。功德大多了。”
离渊并没有正面回世间功德与功利之举,而是举了这么一个例子。
他以这世间万物,既然都是为了功利,那么就做哪些功利能够多积德的行为,修一座庙与修一座桥,花费的功夫一样多的话,不如就修那一座桥为世人造福。
方文未置可否,高坡下却有一个陌生年轻的声音说道:“道友此言差矣!行恶桥渡世人去恶行,菩提法渡世人到彼岸,同为功德!立寺弘扬佛法,桥在世人心中,亦是功德之举,功利只不过是功德外衣而已,就如同我们这幅臭皮囊罢了。”
第202章 世间功德 三世恶业
以后的三天,那离渊每日坚持在大殿之前的玉台之上度过,白日则是依照心得,习练那八方破煞祭剑之术,夜间待得月明星稀,则是端坐领悟每日不同的感受。
如是三天,待到这个月的第二十三日清晨,阳光明媚,万物生机。
方文上道观前的玉台,告诉离渊道:“丰虚道长传来消息,今日傍晚将会带着两位贵客来此庄园,希望到时候离渊兄弟,能够与方文一起去庄园前,迎接这两位贵客。”
“两位贵客?道长这些日子在外奔波,我帮不上什么忙,就算是方兄不说,也理应如此,只不过方兄可知,那两位贵客是什么来历,想来我应该不认识的那种?”离渊听闻之后,皱了一下眉头道。
“这个倒是没有听那丰虚道长说及,不过道长透露,这两位贵客你要善加对待,或许在那不久之后的宗门大典上,会给予离渊不少帮助及支持。”方文这般说道,看来方文对这两位贵客还是多有听说的。
“这样,那到时候我会下山跟你去的。”离渊沉思了一下道,起身送走方文,自己回去竹轩居换了一套衣服,心中带着一点好奇,但料想丰虚道长的安排,应该没有什么奇怪之处。
…………….
傍晚时分,云霞四卷,风淡云轻。
离渊身着一身灰白色中山装,袖口带着一丝金线,分外扎眼,其眉宇之间撒着一丝俊逸神秘之感,与方文并肩站在庄园前方的桥旁,正等待着前方的来客,依稀有三道身影慢慢走来。
方文等待之间,忽然对着离渊叹气,发问道:“离渊兄弟你在江湖上行走的时间颇多,对一些事理看的都很清楚,你可知眼前的这座桥的来历?“
离渊闻言,看了一眼那前方的石桥,看上去毫不起眼,只是南方特有的青石板路桥,过不得大车,没有任何的奇特之处,前方的小河流不大,石桥四周尽是些尘埃苔藓,看不出桥的年代及筑桥人的铭刻,不像是太有来历的桥,况且真要是古代流传下来的桥,现在大多也不能够行人了,而且保护措施想来应该也很多。
离渊轻笑着摇了摇头,问道:“还要向方兄请教,不过这桥好像并不是什么出自著名工匠的手下,难不成还有一些奇闻异事。”
“奇闻异事倒算不上,也只不过是当地居民的流传罢了,我刚来的时候,听闻这个桥的名字还奇怪了很久,这桥来历不得任何考证了,也有那么一点野史传闻,离渊兄弟恐怕也不晓得这桥被称为----行恶桥吧。”
“行恶桥?!方兄莫非所言是真的,桥本为善事,任万人踩普渡万人,就算不起什么好名字,想来应该也不会起如此相悖的名字吧,”离渊脸色生疑道,看来各地真的有各地的习俗,千奇百怪的名字一抓一大把。
“呵呵,离渊兄弟也不信吧,我刚刚来的时候,也是不相信,听当地老百姓而言,为此桥起名字的还不是一般人,传言是历史上鼎鼎有名的大人物。”方文见到离渊这般神色,不由得说道,
“会是何人起这样的名字呢,我不相信?”离渊摇了摇头道。
“当然是青天大老爷了,包青天的事情,我也不知道是真是假,我知道的大概有就是这些故事了,待我给你讲述一番!”
方文认真的思索了一会,开口把这故事讲道。
行恶桥的起源,在此地流传的故事可以追溯到北宋年间。、
眼前这所庄园所处的村庄,住着一个十来岁、腿患残疾、父母双亡的孩子,生活十分困苦,甚至靠乡邻施舍或乞讨活命。这个村子的前面有一条河,往来村民和路人需涉水而过,特别是上了年纪的老人十分不便。每当河床涨水时更是无法通行,也正因为这条河使得此地粮食作物年年大丰收。
但年复一年,谁也没想改变它。村里边的乡亲们能够看到的就是,这个孩子天天捡石头,堆在河边。人问其故,孩曰,要修一座石桥,为乡邻行走方便。众人不以为然,认为孩子在说疯话,大多哈哈一乐了之。可是日积月累,年复一年,石头堆成了小山。乡邻开始改变认识,并投入到了捡石、采石、修桥的行动中。
乡邻请来了工匠,开始建造石桥。这个残疾孩子全身心投入其中。桥尚未建成,这孩子却在一次凿石头中崩瞎了双眼。人们痛惜、怨恨,怪老天不公。这么可怜的一个孩子,一心为大家,却招来这样的报应。
可是这个孩子毫无怨言,每天摸索着在修桥的现场上干着力所能及的活。在大家齐心合力下桥终于修成了。众人欢呼喜庆之余,无不将怜惜、赞叹的目光聚向那个孤苦伶仃的原本就一条腿残疾,现在又瞎了双眼的孩子。孩子虽然什么也看不到,但脸上露出了平生以来最欢乐的笑容。
一场不期而至的大雨似乎要为这座石桥洗去浮尘,壮壮行色。可是一声震耳欲聋的巨雷过后,众人发现孩子已被巨雷击中,倒地身亡了。众人惊呆了,随后压抑不住的情感喷泻而出,叹息孩子命苦,指责苍天不公……
恰巧民间称之为青天大老爷的包拯包相爷公干至此。百姓纷纷拦住官轿为孩子鸣不平讨公道。质问相爷:好人为何不得好报?今后好人何以做得?食人间烟火的包相爷被村民情绪所带动,挥毫疾书,写下了“宁行恶勿行善”六个字后拂袖而去。
回到京城,老包将公干之事连同路上见闻奏明皇上,却隐去了自己题字一事。因为尽管心中为那孩子行善事得恶报之事十二分不解,但三思之后还是为题那样六个字觉得不妥。没想到皇上退朝后非要拉他到后宫说些私房话。
原来前些天,皇上新添龙子,十分招人喜爱,可就是孩子整天啼哭,特意让老包去看看。老包见那孩子肌肤如雪,嫩白的小手上有一行字。近前一看,正是自己写的那六个字“宁行恶勿行善”,脸一下子红到了脖子根,赶忙伸手向字擦去。说来奇怪,字瞬间踪迹全无。
皇上见皇子手上的胎记被老包抹去,唯恐抹去了福根,不依不饶的斥责包拯。包拯连忙跪下,口称罪臣该死,将题字一事的来龙去脉说了一遍。皇上甚觉蹊跷,命老包用阴阳枕到地府一探究竟。
老包枕上阴阳枕到地府一游,真相尽显。原来那孩子上世做恶多端,罪业甚大。偿还那一世罪恶需三世恶报才能还清。轮回原来安排,第一世以残疾之身孤苦伶仃;第二世以双眼瞎了却残生;第三世遭雷击暴尸荒野。
那孩子第一世转生穷困残疾,但痛改前非,只想为别人做好事。于是神就让他一世还两世的业。让他崩瞎了双眼。可孩子不怨天尤人,只是默默的为别人做好事。神就把他第三世的业力也拿过来一世还,所以雷击毙命。
“这故事虽然带着那么一点点的传奇鬼怪色彩,但说的总算是有理,三世恶业一世还,你说是好还是不好?所以这边行恶桥的名字,才流传下来,”方文讲完故事这般问道。
“一世还了三世业,某些方面已达到“不修道已在道中”的境界,积德甚多,行恶桥这样称呼也并无不可之处。”离渊点了点头道。
方文紧接着追问道:“这般说来,我倒有个问题想问,就以这座桥来说吧。我问你,世间人为以功德之事,是不是都带着一定的功力,而本意伪善。这行恶桥也只不过是为了还上辈子的业力,离渊小弟,你却要看看再说,你如何理解这世间功德二字?”
这一问过于虚无飘渺,离渊还真不好答,在如今的社会,举目皆是的是,积德行善与功利名分时刻挂钩,方文说的夜正是实情。
沉思了片刻,离渊一指远方的行恶桥道:“看见那座桥了吗,以你我的修为要想渡过这条不算太大的河,举步之间而已,但世人渡河很难,有了此桥之利。就方便了许多。……在我看来。修这样一座桥,比修那样一座庙。功德大多了。”
离渊并没有正面回世间功德与功利之举,而是举了这么一个例子。
他以这世间万物,既然都是为了功利,那么就做哪些功利能够多积德的行为,修一座庙与修一座桥,花费的功夫一样多的话,不如就修那一座桥为世人造福。
方文未置可否,高坡下却有一个陌生年轻的声音说道:“道友此言差矣!行恶桥渡世人去恶行,菩提法渡世人到彼岸,同为功德!立寺弘扬佛法,桥在世人心中,亦是功德之举,功利只不过是功德外衣而已,就如同我们这幅臭皮囊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