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九七章 败由骄奢成由俭
推荐阅读: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唐枭、乘龙佳婿、长宁帝军、医妃惊世、逆鳞、银狐、续南明、盛唐风华
顶点小说网 www.23wx.info,最快更新大宋金手指最新章节!
第二九七章 败由骄奢成由俭
让赵与莒发怔的原因很简单,他登基以来已是第八个年头,此前他虽然兢兢业业,但是总是担忧,因为自己的政策,忽然有一日一大群士兵冲入皇宫之中将自己罢黜。为此,他将在朝中无甚根基的崔与之拔为丞相,将近卫军调入临安,用密谍侦察重臣行踪,他小心翼翼不去触动科举与选官制度,设博雅楼学士以避开朝廷百官的激烈反对。
如今他终于走到了这一步,他将陈子诚提拔到户部侍郎的职司上竟然没有谁能当面反对,这不仅仅意味着威权日重,也意味着这些文武百官心中认可至少是不反对他的革新政策。
这八年来,不,应该说这二十余的来,他始终勤勉如一,当他是个孩童的时候,他没有多少天伦之乐与童趣享用,当他是个少年的时候,他必须隐忍渊默,当他终于即位为天子,他也必须夙兴夜寐。他深知人在骄奢之时容易迷失,故此在如今仍然不忘每日早晚反省告诫自己;他深知自己肩负的使命之重,故此他将几乎全部的时间用于指导科研、教育少年、处理朝政之上,而不是用于床第之欢歌舞宴乐,直到现在他的后宫人数仍然很有限。
“这不是最终目标,这只是一个开始。”赵与莒默默告诫自己。
他在穿越之前,便是那种近乎清教徒的理想主义者,愿意为了自己的理念去克制自己的欲望,所以才会去读那么多书籍,才会去最偏远困苦的地方支教。因此,在发觉自己的穿越之后,很短的时间他就认定,自己肩负着带领这个古老智慧顽强坚韧的民族、摆脱她即将面临的悲惨遭遇的使命。为此,他不能让自己的下半身引导自己的大脑,必须放弃一些享受,到目前为止,他做到了这一点。
“诸卿。”定了定神,赵与莒微微深呼吸了一下,然后向众臣展露出一个笑脸来:“诸卿皆是一时才俊,朕有诸卿辅佐,实是万分欢喜。”
“葛卿、薛卿功成身退,他日青史之上,自然会留有中兴名臣之誉。”赵与莒又道:“诸卿宜勉之,不让二位专美于前。”
他说得很短,却切中要害,现在大宋蒸蒸日上,国力强大万邦来朝,众臣却没有产生文恬武嬉的懈怠感,每个人都觉得,自己正参与一次前所未有的历史。儒生身上那种“为万世开太平”的使命感,让满朝文武都是兴奋不已。
“朕自登极以来,至今已是八年。”赵与莒接着道:“朕虽不才,亦有所思,于此与诸卿共享。”
大殿中静悄悄的,唯有赵与莒的声音在响,当了八年皇帝,赵与莒的声音带上了久居上位者才有的自信与威严,他目光在群臣身上扫来扫去,群臣都专心致志,无一人敢于敷衍。
赵与莒顿了顿,然后又道:“‘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朕思治国之道,不外于此。‘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朕思为君之道不外于此。”
治国处政要刚健有为,为人处事要宽厚仁和,这是赵与莒始终坚持的原则,他见群臣中有人面上露出会心的微笑,心中也是欢喜,又说道:“朕最恨因循苟且之徒,诸卿须慎之戒之,于国事须刚健有为,于百姓须宽厚仁和,勿骄勿躁,与朕同心携力,为万世开太平。”
这最初一段只不过是赵与莒对官员执政的要求,接下来,才是石破天惊的具体内容,他笑着看向众人,心中盘算他们是否能够接受。不过即使是不接受也关系不大了,因为他在朝堂中的权威,已经无人敢逆。
“朕与诸君以四年为期……”赵与莒道。
他的四年之约,其实便是以前与真德秀的赌约翻板,只不过这次不是赌约,而是提出的大宋四年之后的发展目标。比如说在财政收支上,赵与莒明确四年之后大宋的财政应该比现在增长五成,无论财政收入还是财政支出都是如此。
炎黄六年年初时,大宋的财政统计收入是二亿三千二百一十八万贯有余,财政支出是二亿一千五百六十四万贯有余,已经连续四年财政增长都在百分之十以上,故此,四年后增长五成,也不过是维持这个增长速度罢了,算不得什么太困难的目标。
工部的目标则要相对更难些,如今大宋有铁路里程一千五百里,赵与莒给其定的四年后的目标是铁路总里程达到八千里,相当于每年都得修上一千五百里的路程。投资不是问题,随着金陵至徐州的铁路开通,两地商贸往来的巨大利润,使得铁路成为所有有些资财的宋人眼中的肥肉。人工也不是问题,这两年来虽然铁路建设速度不算快,但培养了数量多达二十万的有经验的建筑工人——大多数都是被俘的金国士兵,同时还培养了八千余名管理人员、三千余名工程技术人员。材料也不是问题,金陵冶炼厂的前三期工程已经全部完成,十余座大型平炉日夜不停,源源不断地提供铁路所需的铁轨。
礼部的计划是提高识字率,目前礼部尚未有涵盖全国的识字率数据出来,但对两浙路与临安府,则有一份详细的数据,成年男子识字率达到了让群臣吃惊的百分之二十七,这与这几年来赵与莒不遗余力开办各种夜校有关,几乎所有在工厂里做工的成年男子都知道,自己若是想升职、加薪,识字便是一个重要的加分标准。除去识字率之外,还有一项重要的内容是算数,算数率比起识字率低,为百分之二十。赵与莒要求四年之后,两浙与临安府的训字率要达到百分之四十、算数率达到百分之三十五。在他心中,对于这两个数据还是有些不以为然,这所谓的识字只是以认得五百个常用字为标准,算数只要能做十万以内的加减为标准,实在是有些低。
兵部则是继续裁汰不合格的禁军,经过这几年的努力,大宋目前常备兵力是一百八十万,赵与莒明确提出,要将这个数字减少到一百二十万——这一百二十万中,有二十万是装备精良的火器部队,一百万是会使用火器但同时又是冷兵器的精兵。实现这个目的之后,大宋除去拱卫临安的中央军区人数达二十万外,其余各军区人数都是十万左右,驻扎在利于粮食补给运送之处,负责镇守边疆。
户部除去对财政收支要负责外,还有一项职能,便是完成大宋自赵与莒即位以来的第一次人口普查。从目前掌握的并不精确的数据来看,整个大宋,原先不包括金国统治区和淮北京东在内有户一千七百八十三万四千余户,包括淮北、京东和自金国收复的领土人口,则有户二千二百六十八万四千余户,折算是具体的人口数是一亿四千四百三十三万六千余人。这其中相当一部分是赵与莒登基之后大力推广基本医疗卫生和安全生育而新诞生的婴儿。赵与莒希望能在四年之后,将人口总数提高到一亿七千万以上,八年之后超过两亿——二十年之后超过四亿。
要保持这种高数的人口增长,几样东西是不可缺少的:充足的粮食、一定程度上的医疗水平和妇幼保健知识,还有对人口增长的补贴。赵与莒将裁汰弱兵所节约下来的钱钞,尽数用于人口增长补贴之上,还从日渐增长的国库收入中给予支持,按照他的计算,每年用于人口补贴的钱钞数量不下五百万贯,而且这个数字还在继续增长之中。
自从赵与莒改革朝会制度以来,还从未出现过这么长的朝会,一连串的计划、目标,从他的口中念出来,六部主官是已经知道的,并且也认可这一份计划。这次朝会足足开了三个半小时,直到正午十二时,百官才略带疲惫地散朝。
陈子诚要离开皇宫时,却被内侍唤住,他知道天子要留自己下来另有吩咐,便随着内侍入了大内。到了博雅楼,发觉除了他之外,三位宰辅、户部尚书范钟也都在。他恭敬地向其余几位上官行了礼,他为人谦恭,又不象耶律楚材、陈昭夏那般锋芒毕露,倒是很得这些上官的好评,觉得他是个好打交道的人物。
“就请诸位在此,朕略备家宴款待诸位。”赵与莒也有些疲惫,嗓音更是显得有几分沙哑,不过他精神头儿还是挺好。在众人相互寒喧几句之后,他笑着道:“御厨已经在做准备了,在上菜之前,众卿且说说对今日朕宣布的方略还有什么要补充的么?”
“臣想确认一件事情。”魏了翁皱着眉,抢着说话道:“朝会时人多口杂,臣不曾问出,原本想请见奏对的,恰好陛下将臣留了下来。”
“陛下是不是已经决定要征伐蒙元?”顿了顿后,魏了翁又问道。
在赵与莒给工部的计划之中,规划的铁路要直通燕京,而现在燕京还掌握在蒙元手中。在长达万里的铁路修建计划里,这只是其中不受注意的一条,但魏了翁和有心人都意识到,天子在两年多之后,又准备用兵了。
“是。”赵与莒给了魏了翁肯定地回答。
出乎他意料,魏了翁得到这个回答之后便默然安坐,眉头虽然皱在一起,却没有劝谏的意思。赵与莒与崔与之对望了一眼,都觉得有些诧异,崔与之摇了摇头,表示自己并未去说服魏了翁。
“魏卿不是要劝谏朕么?”赵与莒好奇地问道。
“收复燕云,乃太祖太宗遗愿,臣如何敢劝谏?”魏了翁摇头道:“况且我大宋自立国以来,边衅未曾断绝,大多源于燕云之失,辽人南下,金人南下,蒙元南下,莫不与此有关。陛下北伐乃顺天应命之举,功在当代利在千秋,臣如何会劝谏?”
“那卿向朕确认是为了……”赵与莒道。
“臣是确定之后好与范尚书商议,安排好钱粮运送之事。”魏了翁道:“三军未动粮草先行,不可因此之故误了陛下大计。”
赵与莒点了点头,看着内侍开始布菜,便招呼众臣入席。因为只是一桌便席,故此并不是设在燕喜殿,每个大臣身前的小几上,很快就摆上了四道菜一盆汤,赵与莒自己也不例外。
菜很简单,三素一荦,汤是玉米炖排骨,以天子和大臣来说,是非常简朴的了。崔与之看到这个想起一件事情,微微笑着道:“陛下,臣家中少个厨子,听闻陛下御厨中颇有些人抱怨,说是自陛下登极以来他们没做过几次象样的菜肴,如今手艺都在退减,陛下既是如此小气,倒不如打发两个给臣——反正臣薪俸有多,又不打算为子孙积存什么。”
听他说得有趣,众人都是面带微笑,崔与之喜欢向天子讨要东西,这事情满朝皆知,有谏官还以此攻讦过他,不过被赵与莒维护下来。但象现在这样讨要御厨,那还是有些荒唐,赵与莒放下筷子,笑道:“好,朕便打发两位御厨去卿那儿,这两位都善做滋补药膳的。”
崔与之原先是委婉地劝谏,要赵与莒当花钱时便花钱,勿要过于节俭,免得失去皇家的体面,结果赵与莒却是顺水推舟真赐了两名御厨给他,他也不拒绝,笑着谢了恩。
“各处官仓中粮食够么,范卿,你在户部任郎官时便主管粮食,你心中最有数吧。”
吃完之后,赵与莒向范钟问道。
范钟明白,赵与莒不是问这太平日子粮食是否够吃,而是在问若与蒙元打起来粮食是否够吃。他心中微微盘算了会儿,然后道:“徐州连着两年粮食丰收,臣为便于救济中原,自三年前便将粮食调往徐州仓储,故此仅徐州存粮,足供五十万大军三年之需。”
说起这个的时候,范钟也隐隐有些骄傲,他原本在刑部当差,平调到户部后因为年纪较长的缘故,很多人以为他学不得户部的新式算数和记帐方法,他却花了三个月时间便将这一切都精通,而且在劝农与粮食储运上,颇有一些得意之处。
“若是加上安抚百姓流民呢?”赵与莒又问道。
包括崔与之在内,所有人又愣了一下,因为赵与莒在这句话中,又透露出一个消息。
注1:一千七百八十三万四千户的数据,依据嘉定十六年一千四百一十万户推算得出,此数据又是来自于网上《南宋人口的发展过程》一文。金国在章宗太和二年(西元1207)有户八百四十一万三千(《金史地理志》),但金末的战乱使得人口锐减,到了蒙元太宗八年(西元1236)仅余一百一十万余户,蒙胡屠杀之数,不少于三千万。在本书之中,宋与蒙胡共同灭金,蒙胡肆虐的范围受到了控制,战后救济重建及时,因此算减了三百万户人口——饶是如此,战争之残酷可见一斑。在计算总人口数时,区区未能查找到具体每户约是多少人口的数据,故此采用的是金国章宗太和二年的人口与户数比例,约是每户六点三六二九。另外,在古代数据中,“口”往往是指男丁数目,与现在人口数目不同,若是哪位读者看到数据中说一千一百万户二千四百万口,那就有可能是指这一千一百万户中有两千四百万男丁。
第二九七章 败由骄奢成由俭
让赵与莒发怔的原因很简单,他登基以来已是第八个年头,此前他虽然兢兢业业,但是总是担忧,因为自己的政策,忽然有一日一大群士兵冲入皇宫之中将自己罢黜。为此,他将在朝中无甚根基的崔与之拔为丞相,将近卫军调入临安,用密谍侦察重臣行踪,他小心翼翼不去触动科举与选官制度,设博雅楼学士以避开朝廷百官的激烈反对。
如今他终于走到了这一步,他将陈子诚提拔到户部侍郎的职司上竟然没有谁能当面反对,这不仅仅意味着威权日重,也意味着这些文武百官心中认可至少是不反对他的革新政策。
这八年来,不,应该说这二十余的来,他始终勤勉如一,当他是个孩童的时候,他没有多少天伦之乐与童趣享用,当他是个少年的时候,他必须隐忍渊默,当他终于即位为天子,他也必须夙兴夜寐。他深知人在骄奢之时容易迷失,故此在如今仍然不忘每日早晚反省告诫自己;他深知自己肩负的使命之重,故此他将几乎全部的时间用于指导科研、教育少年、处理朝政之上,而不是用于床第之欢歌舞宴乐,直到现在他的后宫人数仍然很有限。
“这不是最终目标,这只是一个开始。”赵与莒默默告诫自己。
他在穿越之前,便是那种近乎清教徒的理想主义者,愿意为了自己的理念去克制自己的欲望,所以才会去读那么多书籍,才会去最偏远困苦的地方支教。因此,在发觉自己的穿越之后,很短的时间他就认定,自己肩负着带领这个古老智慧顽强坚韧的民族、摆脱她即将面临的悲惨遭遇的使命。为此,他不能让自己的下半身引导自己的大脑,必须放弃一些享受,到目前为止,他做到了这一点。
“诸卿。”定了定神,赵与莒微微深呼吸了一下,然后向众臣展露出一个笑脸来:“诸卿皆是一时才俊,朕有诸卿辅佐,实是万分欢喜。”
“葛卿、薛卿功成身退,他日青史之上,自然会留有中兴名臣之誉。”赵与莒又道:“诸卿宜勉之,不让二位专美于前。”
他说得很短,却切中要害,现在大宋蒸蒸日上,国力强大万邦来朝,众臣却没有产生文恬武嬉的懈怠感,每个人都觉得,自己正参与一次前所未有的历史。儒生身上那种“为万世开太平”的使命感,让满朝文武都是兴奋不已。
“朕自登极以来,至今已是八年。”赵与莒接着道:“朕虽不才,亦有所思,于此与诸卿共享。”
大殿中静悄悄的,唯有赵与莒的声音在响,当了八年皇帝,赵与莒的声音带上了久居上位者才有的自信与威严,他目光在群臣身上扫来扫去,群臣都专心致志,无一人敢于敷衍。
赵与莒顿了顿,然后又道:“‘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朕思治国之道,不外于此。‘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朕思为君之道不外于此。”
治国处政要刚健有为,为人处事要宽厚仁和,这是赵与莒始终坚持的原则,他见群臣中有人面上露出会心的微笑,心中也是欢喜,又说道:“朕最恨因循苟且之徒,诸卿须慎之戒之,于国事须刚健有为,于百姓须宽厚仁和,勿骄勿躁,与朕同心携力,为万世开太平。”
这最初一段只不过是赵与莒对官员执政的要求,接下来,才是石破天惊的具体内容,他笑着看向众人,心中盘算他们是否能够接受。不过即使是不接受也关系不大了,因为他在朝堂中的权威,已经无人敢逆。
“朕与诸君以四年为期……”赵与莒道。
他的四年之约,其实便是以前与真德秀的赌约翻板,只不过这次不是赌约,而是提出的大宋四年之后的发展目标。比如说在财政收支上,赵与莒明确四年之后大宋的财政应该比现在增长五成,无论财政收入还是财政支出都是如此。
炎黄六年年初时,大宋的财政统计收入是二亿三千二百一十八万贯有余,财政支出是二亿一千五百六十四万贯有余,已经连续四年财政增长都在百分之十以上,故此,四年后增长五成,也不过是维持这个增长速度罢了,算不得什么太困难的目标。
工部的目标则要相对更难些,如今大宋有铁路里程一千五百里,赵与莒给其定的四年后的目标是铁路总里程达到八千里,相当于每年都得修上一千五百里的路程。投资不是问题,随着金陵至徐州的铁路开通,两地商贸往来的巨大利润,使得铁路成为所有有些资财的宋人眼中的肥肉。人工也不是问题,这两年来虽然铁路建设速度不算快,但培养了数量多达二十万的有经验的建筑工人——大多数都是被俘的金国士兵,同时还培养了八千余名管理人员、三千余名工程技术人员。材料也不是问题,金陵冶炼厂的前三期工程已经全部完成,十余座大型平炉日夜不停,源源不断地提供铁路所需的铁轨。
礼部的计划是提高识字率,目前礼部尚未有涵盖全国的识字率数据出来,但对两浙路与临安府,则有一份详细的数据,成年男子识字率达到了让群臣吃惊的百分之二十七,这与这几年来赵与莒不遗余力开办各种夜校有关,几乎所有在工厂里做工的成年男子都知道,自己若是想升职、加薪,识字便是一个重要的加分标准。除去识字率之外,还有一项重要的内容是算数,算数率比起识字率低,为百分之二十。赵与莒要求四年之后,两浙与临安府的训字率要达到百分之四十、算数率达到百分之三十五。在他心中,对于这两个数据还是有些不以为然,这所谓的识字只是以认得五百个常用字为标准,算数只要能做十万以内的加减为标准,实在是有些低。
兵部则是继续裁汰不合格的禁军,经过这几年的努力,大宋目前常备兵力是一百八十万,赵与莒明确提出,要将这个数字减少到一百二十万——这一百二十万中,有二十万是装备精良的火器部队,一百万是会使用火器但同时又是冷兵器的精兵。实现这个目的之后,大宋除去拱卫临安的中央军区人数达二十万外,其余各军区人数都是十万左右,驻扎在利于粮食补给运送之处,负责镇守边疆。
户部除去对财政收支要负责外,还有一项职能,便是完成大宋自赵与莒即位以来的第一次人口普查。从目前掌握的并不精确的数据来看,整个大宋,原先不包括金国统治区和淮北京东在内有户一千七百八十三万四千余户,包括淮北、京东和自金国收复的领土人口,则有户二千二百六十八万四千余户,折算是具体的人口数是一亿四千四百三十三万六千余人。这其中相当一部分是赵与莒登基之后大力推广基本医疗卫生和安全生育而新诞生的婴儿。赵与莒希望能在四年之后,将人口总数提高到一亿七千万以上,八年之后超过两亿——二十年之后超过四亿。
要保持这种高数的人口增长,几样东西是不可缺少的:充足的粮食、一定程度上的医疗水平和妇幼保健知识,还有对人口增长的补贴。赵与莒将裁汰弱兵所节约下来的钱钞,尽数用于人口增长补贴之上,还从日渐增长的国库收入中给予支持,按照他的计算,每年用于人口补贴的钱钞数量不下五百万贯,而且这个数字还在继续增长之中。
自从赵与莒改革朝会制度以来,还从未出现过这么长的朝会,一连串的计划、目标,从他的口中念出来,六部主官是已经知道的,并且也认可这一份计划。这次朝会足足开了三个半小时,直到正午十二时,百官才略带疲惫地散朝。
陈子诚要离开皇宫时,却被内侍唤住,他知道天子要留自己下来另有吩咐,便随着内侍入了大内。到了博雅楼,发觉除了他之外,三位宰辅、户部尚书范钟也都在。他恭敬地向其余几位上官行了礼,他为人谦恭,又不象耶律楚材、陈昭夏那般锋芒毕露,倒是很得这些上官的好评,觉得他是个好打交道的人物。
“就请诸位在此,朕略备家宴款待诸位。”赵与莒也有些疲惫,嗓音更是显得有几分沙哑,不过他精神头儿还是挺好。在众人相互寒喧几句之后,他笑着道:“御厨已经在做准备了,在上菜之前,众卿且说说对今日朕宣布的方略还有什么要补充的么?”
“臣想确认一件事情。”魏了翁皱着眉,抢着说话道:“朝会时人多口杂,臣不曾问出,原本想请见奏对的,恰好陛下将臣留了下来。”
“陛下是不是已经决定要征伐蒙元?”顿了顿后,魏了翁又问道。
在赵与莒给工部的计划之中,规划的铁路要直通燕京,而现在燕京还掌握在蒙元手中。在长达万里的铁路修建计划里,这只是其中不受注意的一条,但魏了翁和有心人都意识到,天子在两年多之后,又准备用兵了。
“是。”赵与莒给了魏了翁肯定地回答。
出乎他意料,魏了翁得到这个回答之后便默然安坐,眉头虽然皱在一起,却没有劝谏的意思。赵与莒与崔与之对望了一眼,都觉得有些诧异,崔与之摇了摇头,表示自己并未去说服魏了翁。
“魏卿不是要劝谏朕么?”赵与莒好奇地问道。
“收复燕云,乃太祖太宗遗愿,臣如何敢劝谏?”魏了翁摇头道:“况且我大宋自立国以来,边衅未曾断绝,大多源于燕云之失,辽人南下,金人南下,蒙元南下,莫不与此有关。陛下北伐乃顺天应命之举,功在当代利在千秋,臣如何会劝谏?”
“那卿向朕确认是为了……”赵与莒道。
“臣是确定之后好与范尚书商议,安排好钱粮运送之事。”魏了翁道:“三军未动粮草先行,不可因此之故误了陛下大计。”
赵与莒点了点头,看着内侍开始布菜,便招呼众臣入席。因为只是一桌便席,故此并不是设在燕喜殿,每个大臣身前的小几上,很快就摆上了四道菜一盆汤,赵与莒自己也不例外。
菜很简单,三素一荦,汤是玉米炖排骨,以天子和大臣来说,是非常简朴的了。崔与之看到这个想起一件事情,微微笑着道:“陛下,臣家中少个厨子,听闻陛下御厨中颇有些人抱怨,说是自陛下登极以来他们没做过几次象样的菜肴,如今手艺都在退减,陛下既是如此小气,倒不如打发两个给臣——反正臣薪俸有多,又不打算为子孙积存什么。”
听他说得有趣,众人都是面带微笑,崔与之喜欢向天子讨要东西,这事情满朝皆知,有谏官还以此攻讦过他,不过被赵与莒维护下来。但象现在这样讨要御厨,那还是有些荒唐,赵与莒放下筷子,笑道:“好,朕便打发两位御厨去卿那儿,这两位都善做滋补药膳的。”
崔与之原先是委婉地劝谏,要赵与莒当花钱时便花钱,勿要过于节俭,免得失去皇家的体面,结果赵与莒却是顺水推舟真赐了两名御厨给他,他也不拒绝,笑着谢了恩。
“各处官仓中粮食够么,范卿,你在户部任郎官时便主管粮食,你心中最有数吧。”
吃完之后,赵与莒向范钟问道。
范钟明白,赵与莒不是问这太平日子粮食是否够吃,而是在问若与蒙元打起来粮食是否够吃。他心中微微盘算了会儿,然后道:“徐州连着两年粮食丰收,臣为便于救济中原,自三年前便将粮食调往徐州仓储,故此仅徐州存粮,足供五十万大军三年之需。”
说起这个的时候,范钟也隐隐有些骄傲,他原本在刑部当差,平调到户部后因为年纪较长的缘故,很多人以为他学不得户部的新式算数和记帐方法,他却花了三个月时间便将这一切都精通,而且在劝农与粮食储运上,颇有一些得意之处。
“若是加上安抚百姓流民呢?”赵与莒又问道。
包括崔与之在内,所有人又愣了一下,因为赵与莒在这句话中,又透露出一个消息。
注1:一千七百八十三万四千户的数据,依据嘉定十六年一千四百一十万户推算得出,此数据又是来自于网上《南宋人口的发展过程》一文。金国在章宗太和二年(西元1207)有户八百四十一万三千(《金史地理志》),但金末的战乱使得人口锐减,到了蒙元太宗八年(西元1236)仅余一百一十万余户,蒙胡屠杀之数,不少于三千万。在本书之中,宋与蒙胡共同灭金,蒙胡肆虐的范围受到了控制,战后救济重建及时,因此算减了三百万户人口——饶是如此,战争之残酷可见一斑。在计算总人口数时,区区未能查找到具体每户约是多少人口的数据,故此采用的是金国章宗太和二年的人口与户数比例,约是每户六点三六二九。另外,在古代数据中,“口”往往是指男丁数目,与现在人口数目不同,若是哪位读者看到数据中说一千一百万户二千四百万口,那就有可能是指这一千一百万户中有两千四百万男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