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九十二章 强大的战争能量
推荐阅读: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唐枭、乘龙佳婿、长宁帝军、医妃惊世、逆鳞、银狐、续南明、盛唐风华
顶点小说网 www.23wx.info,最快更新狙击英雄最新章节!
第三百九十二章 强大的战争能量
鉴于上甘岭战役的严峻形势。面对第四十五军巨大的损失,接到志司作战命令以,秦基伟将军召开了第十五军作战会议,从这之后五圣山一线风云际会,朝鲜战场上两支立下无数功勋的数支强军,汇聚一堂,一场规模庞大的反击战即将在上甘岭一线全面展开,忍辱负重约半月有余,一直被敌人死死地压在坑道里作战的汪洋他们终于要扬眉吐气了。
这次会议因彻底改变上甘岭的作战进程,参加这次会议的有军、师两级主官和兵种主要指挥员。为打痛美军,震慑韩军,会议决定于10月30日首先对597.9高地实施决定性反击,全力恢复表面阵地,待得手并巩固后,再夺取573.7高地北山。
志愿军总部和第三兵团司令部直接参与了指挥上甘岭作战。
从下述决定、命令的制定与实施过程中,可以清楚地看出即将来临的决定性反击风暴是怎样形成的。
决定、命令之一——
志愿军总部依据战场态势,宏观运筹,决定:将原定于10月22日结束的秋季战术反击,延长到11月底;命令第十五军左右邻的第三十八军、第三十九军、第四十军、第六十五军、第六十八军,在朝鲜中部180多公里宽的防御面上发起猛烈攻击,进行战役配合。以策应上甘岭作战。
同时,志愿军总部命令第十五军利用坑道部队将敌人粘在上甘岭所赢得的时间,迅速调整兵力,筹划一场决定性反击,从根本上扭转上甘岭的局势。
朝鲜战争以上甘岭为轴心,轰隆隆地全面运转。
决定、命令之二——
志愿军总部获悉美四十师已开进芝浦里,美三师已调到铁原,有接替美七师向我作持续进攻的企图。鉴于第十五军连日作战,消耗过大,纵深守备兵力已经空虚,决定取消从金城防线后撤、正在开往谷山途中的第十二军的休整计划,调该军至五圣山地区,作为战役预备队,视情况投入战斗。
决定、命令之三——
志愿军后勤部决定全力保证上甘岭作战,按每门炮300到500发的供给标准,为第十五军准备11万发炮弹的发射量,并立即组织马车、人力车昼夜抢运;还将仅余的两个汽车连全部用于上甘岭的弹药给养运输,保证随耗随补,第十五军需要什么给什么。
决定、命令之四——
第三兵团决定:从兵团纵深防御部队机动出67门大口径火炮,增援上甘岭。
第三兵团和第十五军决定:抽调1200名新兵,对第四十五师14个伤亡最重的战斗连队进行整补重建。
决定、命令之五——
第十五军决定:第四十五师将全部防务移交给第二十九师,以倾其全力进行上甘岭反击战。复又重新决定:第二十九师师长张显扬率领该师第八十六团、第八十七团参加上甘岭战斗。
第十五军命令:第四十四师与第二十九师之八十五团加紧进行正面反击作战,最大限度地钳制西方山方向之敌。以减轻第四十五师决定性反击的压力,积极配合上甘岭作战。
第十五军决定从第二十九师抽调3个营的兵力抢运弹药,并发出号召:“营无闲人,厩无闲马”,动员军、师两级机关干部和勤务人员,英勇投入战勤工作,突击开展火线运输……
决定第二十九师参战的当天下午,第四十五师向军部提交了一份《关于反击作战的补充报告》。报告中提出:“尽力使自己反击取得全部胜利,不用二十九师辅助”。报告认为第四十五师还有反击力量,“第一三三团两个连及新组建的两个连,可攻537.7北山两次,如顺利即可巩固。以第一三五团和第一三四团集中力量大反击。如小搞可搞两次……”
第四十五师心情可以理解:我们丢失的阵地,还是让我们自己夺回来。
但秦基伟这次的决心是大干,而不是小搞;要干就干个决定性的,反击下上甘岭就不许再丢。这场决定性大反击正式实施前几个小时,秦基伟又两次向反击部队重申强调此战的意志:“不全部恢复阵地不停止战斗。”所以,他对即将开始的战斗的残酷性,有充分估计。他预感不仅第二十九师要上,还有可能用上第十二军的一个团。
第十二军军长曾绍山对本军所属部队赴上甘岭参战很重视,决定先将该军王牌第九十一团拉上去。他亲自打电话给该军第三十一师政委刘宣,说:“九十一团是我军到四十五师阵地上参战的第一支部队。为了掌握情况和加强对该团的指挥,由你亲自把九十一团带去。”(这个九十一团就是当初第五次反击第二阶段失利战役中,从敌人的肚子里面纵横千里杀出来的部队。)
第三兵团王近山代司令员更是认为:此次反击,将是第十五军与敌人的一场决战,并看出第四十五师“其本身已无力把这次战斗继续下去。”
就在第四十五师《关于反击作战的补充报告》上报的同时,王近山代司令员又给曾绍山去电话:“决定将你军第三十一师九十二团也调往第十五军防御方向,配合该军作战。”
未来铭刻历史的上甘岭浴血反击之战,证明了这些高级指挥员预见的卓越。
然而,当曾绍山与王近山通完电话。急电截住正在行军途中的第九十二团时,该团团长已随先头营出发几小时了。任务突变时截住团队却找不到团长,这令曾绍山大为光火,立即通报批评该团,并严令该军所属各部队:“一、各师行动后,每日进入宿营地就立即向军报告部队以及行军状况(团向师报告之同时,应向军报告);每日出发前,各团电台不经师允许,师电台不经军允许,不得擅自撤收。二、部队在行进中,应适当缩短长度,以便掌握和有情况时部队易于收拢,及时调动。三、各部队必须树立随时返回投入战斗之准备……”
当第九十一团调转屁股,后卫变前锋,火速南返上甘岭时,上甘岭一线的反击兵力终于集结到位,三兵团全力以赴,数万军队严阵以待,只等冲锋号一响就向上甘岭沿线之敌发动雷霆万钧的攻势。
与此同时,崔建功师长也得到了兵团和志司的强力支持,三千多名新兵充实到了四十五师,面对就展开的反击,崔建功第一意识就是尽快帮助坑道坚守的战士们补充人手,为大规模的反击创造条件。
是夜,连绵不绝的炮火攻向了上甘岭对面的敌人炮群,数十挺高射炮开始严密的控制上甘岭后方沿线的道路,经过精心的筹备,上甘岭战役已经集结了大量的炮火第一次显露出狰狞,原本一支压制我上甘岭后方沿线的敌机,还有敌人的炮群一下子就受到了灭顶之灾。
成吨的钢铁弹丸漫天覆盖过去,一支神秘的炮火强兵加入了这一战团。意味着上甘岭战斗由此彻底由战斗上升为战役,“喀秋莎”火箭炮团又不失时机地加入了这场炮战的混声大合唱,使得已经在我军上甘岭防御阵地周边嚣张多日的敌人炮群立即遭受到了极其恐怖的打击。
要知道‘喀秋莎’火炮一直都是志愿军兵炮兵里的王牌中王牌,全部由苏联造,价格又相当的昂贵,为了很好的保护这些珍贵的战斗资源,这种火箭炮是自志愿军入朝从苏联紧急购进的威力最大的重型火炮,始终由志愿军总部直接掌握。它是四五十年代世界炮族中的贵族,在志愿军里尤受宠待,几十余万的志愿军战士们无一不视之为珍宝。
朝鲜北部拥挤不堪的山道上,火箭炮队从来都是一路绿旗,畅行无阻,所有车辆行人一律为之让道,‘联合国军’从来都自恃炮火强大猛烈,可是面对‘喀秋莎’他们也闻之胆寒。
‘喀秋莎’是由苏联沃罗涅日工厂研制生产的,1941年7月始投入对德作战。当时因高度保密,此炮出厂没有命名,但是它的炮架上有个生产厂的标志“k”字母。于是,苏联炮兵便浪漫而诗意地给它取了个苏联姑娘常用的名字,也是苏联一首流行歌曲的名字:喀秋莎。
“喀秋莎”火力猛,射速快,发射时声音十分奇特,“啾啾啾”的,在各型火炮中一耳就能分辨出它来。因而,它们还有另一个美妙的名字,叫“斯大林管风琴”。
‘喀秋莎’自从出厂之日起,在战场上从来也没有辜负世人对他的期望,它射击精确,威力巨大,流线造型也很像美丽的少女一般让人着迷,更可贵的是她多轨联装,炮车合一,具有良好的机动性能。
但它唯一的弱点是发射时炮尾喷出巨大的火焰,映红半边天,极易暴露阵地,在刚开始拥有的‘喀秋莎’火炮的那段时间里,就是因为战士们对火炮的特性了解不够。其他部队就有过“喀秋莎”营被敌机炸毁的教训。
所以,当“喀秋莎”配属到五圣山时,第十五军宝贝似地呵护着它,平时把它们藏在山洞里,即使是本部队的人也不得随意接近。一旦确定了火箭炮团参战,第十五军炮兵指挥所总是先悄悄选择好阵地,计算出射击诸元,沿途派出警戒部队。待一切都准备就绪,火箭炮车才出发。
每次他在志愿军面临重大战役时都会神秘的出现,然后神出鬼没地隐入丛林之中,纵是敌人有飞机侦察,也很难发现‘喀秋莎’的踪迹。
但是,一旦‘喀秋莎’在上甘岭战役中出现,标志着中国志愿军大规模反击战的开始,也标志着在上甘岭一线战斗中,敌人火炮再也不能肆无忌惮的逞凶了。
于是,首先得益的地坑道中已经紧接了近半个月的战士们,在我军强大的炮火压制下,敌人对我上甘岭后方的炮火封锁为之一松,借着这个宝贵的时间段,第四十五师正加紧进行14个损失最惨重连队的重建整补工作。
借着炮火掩护的间隙,汪洋带着七连五名战士,携八连李宝成带着四名战士回到了五圣山我军后方。
七连残余人员已在597.7高地坑道里坚守了十余个昼夜,接到团指挥所撤下高地重补再战的命令,连夜往高地下撤。走到半道上,汪洋瞅瞅自己带着的的部队,一个个蓬头垢面,手黑如炭,衣服破烂得像群叫花子。
心中一酸,汪洋在一个小水洼边停下,说:“咱们不能搞得跟打了败仗下来的一样。都给我洗洗干净。你们是新七连的种子,要搞得精神点,和新来的同志见好面。”
听到这样的话,战士们又是喜悦又是悲伤,要知道从那晚反击战打到现在,七连200多个兵,一个连长,二个指导员,八个正副排长,还有十几个临时指定的排长,都牺牲在北山上了,如今因为战斗的需要,七连终又再要重焕青春,他们又怎么不酸甜苦辣都涌上心头呢?
战士们回到五圣山,走在坑道以外,汪洋他们欣喜地呼吸着清新的空气,贪婪地看着大部队驻地的一草一木觉得一切都是那么的美好和感动,当然更让他们吃惊的是,现在的五圣山阵地完全与他们出发时是两个模样了。
记得汪洋当时随着第四十五师最后的十余个连长反击上阵地时,四十五后方除了必须还要坚持的沿线阵地外,山谷中根本看不到几个人,只要能拿枪,能战斗的同志们都上了前线,那时山谷中寂静非常,汪洋他们一路从驻地杀到597.9高地和573.7北面高地上甚至都看不到一个人。
可是,现在呢?
大规模的反击就开始了,数个军团的兵力都汇聚在五圣山沿线阵地上,百多公里纵深的运输线上,人喊笛呜,车水马龙。
一过德山砚,公路上挤满了无数汽车、马车。牲口驮的,人扛的,都是弹药物资,在转运站卸下,再运走伤员。
朝鲜老大爷和年轻媳妇组成的担架队吆喝着;司机使劲揿喇叭;驮手的鞭子甩得连珠炮响;十字路口的交通调整哨吹得曜曜叫;路有多长,车流人流多长,比赶集还热闹,盛况堪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天安门广场的宏大场面。
甚至汪洋他们还看到,为了保证运输线昼夜安全不断,为了防止敌人的飞机在空中进行破坏攻击,他第一次看到志愿军集中起数个稀有的高炮团布置在驻地周围进行防空掩护运输,一路走汪洋还听到有战士们在讲,就是在这二天,洋鬼子足足有十余架飞机在我上空被打落,敌人就再也不敢派飞机到我们后防来的‘拉粪’了。
那真是一个难得的壮观景象,七连和八连的将士们看着都激动,想想在五圣山第四十五的驻地周围有就有近二百台的汽车、几百辆马车日夜连轴转,超负荷抢运,一旦战争的车轮全力发动,中国人志愿军和朝鲜人民军紧密配合,就能焕发出让人望而生畏的战争能力。
车流路上,司机揣上一挎包馒头,进了驾驶室便几天几夜出不来,跑得车轴直冒青烟。
驮手们肩扛一箱弹药,还腾出只手来帮牲口一把,推着骡马后臀呼哧呼哧地翻山越岭。
人有意志支撑着,没有思想意识的骡马可顶不住这样没日没夜地往返负重,可怜牲口们累得一个个两耳下垂,蹄肘僵直,不思草料,走着走着就倒毙于道。
有个骡马连80多头牲口,一个月里就走倒了50多头。
运输线伸延至团前进兵站,距上甘岭尚有12.5公里,便进入敌人固定的10道炮火封锁线,加上山道盘曲,崖壁陡峭,车马均不能行,几千吨物资弹药,便全靠人力背扛。
第十五军先后投入了8500多人,来回背扛在这条战火运输线上。
官兵们一扛就是4箱,七八十公斤重。有人甚至5箱6箱地扛,超过了一头毛驴的负重量。一路上不知多少人被压得腰肌劳损,椎骨变形,大口大口地吐血。
边向第四十五师的指挥所走去,汪洋他们欣喜地看着这一切,谁都知道战斗的转折点终于要到了,战士们艰苦卓绝地坚守着的坑道终于得到了丰厚的回报,拥有这么强大的战略力量,占领我表面阵地的敌人怎么可能挡得住了。
汪洋泪流满面地甚至还在远处看到了一个让他无比熟悉的身影,那个身影让他心动,让他魂牵梦萦,经过数次生死的战场搏杀,那一会见到她,汪洋只感觉恍如隔世重逢。
在他激动的目光里,那一幕永生难忘:
两个女文工团员闪出运输队伍,站到路边一个小土坡上,将手中的几颗迫击炮弹尾翼用绳拴住,往脖子上一挂,腾出手来打竹板搞鼓动:
“同志们,快快走,前面就是大山口;到了山口卸炮弹,炮兵往敌人头上掼……”
那嘹亮的快拍声,那绝美英气勃生的俏脸,在战争的天空下激励着无数的年轻战士,铁流阵阵大步向前,胜利就在眼前。
看到这一幕,汪洋强忍着心中的冲动,最终还是没有走到赵晓燕的身边,尽管头顶上有敌机扫射,身旁有炸弹爆响,弹药物资仍如大河滔滔,直往南涌,而他的身上更肩负着重林的使命,不看到胜利的最后一刻,他又怎么能安心的回到心爱的人身边呢……
第三百九十二章 强大的战争能量
鉴于上甘岭战役的严峻形势。面对第四十五军巨大的损失,接到志司作战命令以,秦基伟将军召开了第十五军作战会议,从这之后五圣山一线风云际会,朝鲜战场上两支立下无数功勋的数支强军,汇聚一堂,一场规模庞大的反击战即将在上甘岭一线全面展开,忍辱负重约半月有余,一直被敌人死死地压在坑道里作战的汪洋他们终于要扬眉吐气了。
这次会议因彻底改变上甘岭的作战进程,参加这次会议的有军、师两级主官和兵种主要指挥员。为打痛美军,震慑韩军,会议决定于10月30日首先对597.9高地实施决定性反击,全力恢复表面阵地,待得手并巩固后,再夺取573.7高地北山。
志愿军总部和第三兵团司令部直接参与了指挥上甘岭作战。
从下述决定、命令的制定与实施过程中,可以清楚地看出即将来临的决定性反击风暴是怎样形成的。
决定、命令之一——
志愿军总部依据战场态势,宏观运筹,决定:将原定于10月22日结束的秋季战术反击,延长到11月底;命令第十五军左右邻的第三十八军、第三十九军、第四十军、第六十五军、第六十八军,在朝鲜中部180多公里宽的防御面上发起猛烈攻击,进行战役配合。以策应上甘岭作战。
同时,志愿军总部命令第十五军利用坑道部队将敌人粘在上甘岭所赢得的时间,迅速调整兵力,筹划一场决定性反击,从根本上扭转上甘岭的局势。
朝鲜战争以上甘岭为轴心,轰隆隆地全面运转。
决定、命令之二——
志愿军总部获悉美四十师已开进芝浦里,美三师已调到铁原,有接替美七师向我作持续进攻的企图。鉴于第十五军连日作战,消耗过大,纵深守备兵力已经空虚,决定取消从金城防线后撤、正在开往谷山途中的第十二军的休整计划,调该军至五圣山地区,作为战役预备队,视情况投入战斗。
决定、命令之三——
志愿军后勤部决定全力保证上甘岭作战,按每门炮300到500发的供给标准,为第十五军准备11万发炮弹的发射量,并立即组织马车、人力车昼夜抢运;还将仅余的两个汽车连全部用于上甘岭的弹药给养运输,保证随耗随补,第十五军需要什么给什么。
决定、命令之四——
第三兵团决定:从兵团纵深防御部队机动出67门大口径火炮,增援上甘岭。
第三兵团和第十五军决定:抽调1200名新兵,对第四十五师14个伤亡最重的战斗连队进行整补重建。
决定、命令之五——
第十五军决定:第四十五师将全部防务移交给第二十九师,以倾其全力进行上甘岭反击战。复又重新决定:第二十九师师长张显扬率领该师第八十六团、第八十七团参加上甘岭战斗。
第十五军命令:第四十四师与第二十九师之八十五团加紧进行正面反击作战,最大限度地钳制西方山方向之敌。以减轻第四十五师决定性反击的压力,积极配合上甘岭作战。
第十五军决定从第二十九师抽调3个营的兵力抢运弹药,并发出号召:“营无闲人,厩无闲马”,动员军、师两级机关干部和勤务人员,英勇投入战勤工作,突击开展火线运输……
决定第二十九师参战的当天下午,第四十五师向军部提交了一份《关于反击作战的补充报告》。报告中提出:“尽力使自己反击取得全部胜利,不用二十九师辅助”。报告认为第四十五师还有反击力量,“第一三三团两个连及新组建的两个连,可攻537.7北山两次,如顺利即可巩固。以第一三五团和第一三四团集中力量大反击。如小搞可搞两次……”
第四十五师心情可以理解:我们丢失的阵地,还是让我们自己夺回来。
但秦基伟这次的决心是大干,而不是小搞;要干就干个决定性的,反击下上甘岭就不许再丢。这场决定性大反击正式实施前几个小时,秦基伟又两次向反击部队重申强调此战的意志:“不全部恢复阵地不停止战斗。”所以,他对即将开始的战斗的残酷性,有充分估计。他预感不仅第二十九师要上,还有可能用上第十二军的一个团。
第十二军军长曾绍山对本军所属部队赴上甘岭参战很重视,决定先将该军王牌第九十一团拉上去。他亲自打电话给该军第三十一师政委刘宣,说:“九十一团是我军到四十五师阵地上参战的第一支部队。为了掌握情况和加强对该团的指挥,由你亲自把九十一团带去。”(这个九十一团就是当初第五次反击第二阶段失利战役中,从敌人的肚子里面纵横千里杀出来的部队。)
第三兵团王近山代司令员更是认为:此次反击,将是第十五军与敌人的一场决战,并看出第四十五师“其本身已无力把这次战斗继续下去。”
就在第四十五师《关于反击作战的补充报告》上报的同时,王近山代司令员又给曾绍山去电话:“决定将你军第三十一师九十二团也调往第十五军防御方向,配合该军作战。”
未来铭刻历史的上甘岭浴血反击之战,证明了这些高级指挥员预见的卓越。
然而,当曾绍山与王近山通完电话。急电截住正在行军途中的第九十二团时,该团团长已随先头营出发几小时了。任务突变时截住团队却找不到团长,这令曾绍山大为光火,立即通报批评该团,并严令该军所属各部队:“一、各师行动后,每日进入宿营地就立即向军报告部队以及行军状况(团向师报告之同时,应向军报告);每日出发前,各团电台不经师允许,师电台不经军允许,不得擅自撤收。二、部队在行进中,应适当缩短长度,以便掌握和有情况时部队易于收拢,及时调动。三、各部队必须树立随时返回投入战斗之准备……”
当第九十一团调转屁股,后卫变前锋,火速南返上甘岭时,上甘岭一线的反击兵力终于集结到位,三兵团全力以赴,数万军队严阵以待,只等冲锋号一响就向上甘岭沿线之敌发动雷霆万钧的攻势。
与此同时,崔建功师长也得到了兵团和志司的强力支持,三千多名新兵充实到了四十五师,面对就展开的反击,崔建功第一意识就是尽快帮助坑道坚守的战士们补充人手,为大规模的反击创造条件。
是夜,连绵不绝的炮火攻向了上甘岭对面的敌人炮群,数十挺高射炮开始严密的控制上甘岭后方沿线的道路,经过精心的筹备,上甘岭战役已经集结了大量的炮火第一次显露出狰狞,原本一支压制我上甘岭后方沿线的敌机,还有敌人的炮群一下子就受到了灭顶之灾。
成吨的钢铁弹丸漫天覆盖过去,一支神秘的炮火强兵加入了这一战团。意味着上甘岭战斗由此彻底由战斗上升为战役,“喀秋莎”火箭炮团又不失时机地加入了这场炮战的混声大合唱,使得已经在我军上甘岭防御阵地周边嚣张多日的敌人炮群立即遭受到了极其恐怖的打击。
要知道‘喀秋莎’火炮一直都是志愿军兵炮兵里的王牌中王牌,全部由苏联造,价格又相当的昂贵,为了很好的保护这些珍贵的战斗资源,这种火箭炮是自志愿军入朝从苏联紧急购进的威力最大的重型火炮,始终由志愿军总部直接掌握。它是四五十年代世界炮族中的贵族,在志愿军里尤受宠待,几十余万的志愿军战士们无一不视之为珍宝。
朝鲜北部拥挤不堪的山道上,火箭炮队从来都是一路绿旗,畅行无阻,所有车辆行人一律为之让道,‘联合国军’从来都自恃炮火强大猛烈,可是面对‘喀秋莎’他们也闻之胆寒。
‘喀秋莎’是由苏联沃罗涅日工厂研制生产的,1941年7月始投入对德作战。当时因高度保密,此炮出厂没有命名,但是它的炮架上有个生产厂的标志“k”字母。于是,苏联炮兵便浪漫而诗意地给它取了个苏联姑娘常用的名字,也是苏联一首流行歌曲的名字:喀秋莎。
“喀秋莎”火力猛,射速快,发射时声音十分奇特,“啾啾啾”的,在各型火炮中一耳就能分辨出它来。因而,它们还有另一个美妙的名字,叫“斯大林管风琴”。
‘喀秋莎’自从出厂之日起,在战场上从来也没有辜负世人对他的期望,它射击精确,威力巨大,流线造型也很像美丽的少女一般让人着迷,更可贵的是她多轨联装,炮车合一,具有良好的机动性能。
但它唯一的弱点是发射时炮尾喷出巨大的火焰,映红半边天,极易暴露阵地,在刚开始拥有的‘喀秋莎’火炮的那段时间里,就是因为战士们对火炮的特性了解不够。其他部队就有过“喀秋莎”营被敌机炸毁的教训。
所以,当“喀秋莎”配属到五圣山时,第十五军宝贝似地呵护着它,平时把它们藏在山洞里,即使是本部队的人也不得随意接近。一旦确定了火箭炮团参战,第十五军炮兵指挥所总是先悄悄选择好阵地,计算出射击诸元,沿途派出警戒部队。待一切都准备就绪,火箭炮车才出发。
每次他在志愿军面临重大战役时都会神秘的出现,然后神出鬼没地隐入丛林之中,纵是敌人有飞机侦察,也很难发现‘喀秋莎’的踪迹。
但是,一旦‘喀秋莎’在上甘岭战役中出现,标志着中国志愿军大规模反击战的开始,也标志着在上甘岭一线战斗中,敌人火炮再也不能肆无忌惮的逞凶了。
于是,首先得益的地坑道中已经紧接了近半个月的战士们,在我军强大的炮火压制下,敌人对我上甘岭后方的炮火封锁为之一松,借着这个宝贵的时间段,第四十五师正加紧进行14个损失最惨重连队的重建整补工作。
借着炮火掩护的间隙,汪洋带着七连五名战士,携八连李宝成带着四名战士回到了五圣山我军后方。
七连残余人员已在597.7高地坑道里坚守了十余个昼夜,接到团指挥所撤下高地重补再战的命令,连夜往高地下撤。走到半道上,汪洋瞅瞅自己带着的的部队,一个个蓬头垢面,手黑如炭,衣服破烂得像群叫花子。
心中一酸,汪洋在一个小水洼边停下,说:“咱们不能搞得跟打了败仗下来的一样。都给我洗洗干净。你们是新七连的种子,要搞得精神点,和新来的同志见好面。”
听到这样的话,战士们又是喜悦又是悲伤,要知道从那晚反击战打到现在,七连200多个兵,一个连长,二个指导员,八个正副排长,还有十几个临时指定的排长,都牺牲在北山上了,如今因为战斗的需要,七连终又再要重焕青春,他们又怎么不酸甜苦辣都涌上心头呢?
战士们回到五圣山,走在坑道以外,汪洋他们欣喜地呼吸着清新的空气,贪婪地看着大部队驻地的一草一木觉得一切都是那么的美好和感动,当然更让他们吃惊的是,现在的五圣山阵地完全与他们出发时是两个模样了。
记得汪洋当时随着第四十五师最后的十余个连长反击上阵地时,四十五后方除了必须还要坚持的沿线阵地外,山谷中根本看不到几个人,只要能拿枪,能战斗的同志们都上了前线,那时山谷中寂静非常,汪洋他们一路从驻地杀到597.9高地和573.7北面高地上甚至都看不到一个人。
可是,现在呢?
大规模的反击就开始了,数个军团的兵力都汇聚在五圣山沿线阵地上,百多公里纵深的运输线上,人喊笛呜,车水马龙。
一过德山砚,公路上挤满了无数汽车、马车。牲口驮的,人扛的,都是弹药物资,在转运站卸下,再运走伤员。
朝鲜老大爷和年轻媳妇组成的担架队吆喝着;司机使劲揿喇叭;驮手的鞭子甩得连珠炮响;十字路口的交通调整哨吹得曜曜叫;路有多长,车流人流多长,比赶集还热闹,盛况堪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天安门广场的宏大场面。
甚至汪洋他们还看到,为了保证运输线昼夜安全不断,为了防止敌人的飞机在空中进行破坏攻击,他第一次看到志愿军集中起数个稀有的高炮团布置在驻地周围进行防空掩护运输,一路走汪洋还听到有战士们在讲,就是在这二天,洋鬼子足足有十余架飞机在我上空被打落,敌人就再也不敢派飞机到我们后防来的‘拉粪’了。
那真是一个难得的壮观景象,七连和八连的将士们看着都激动,想想在五圣山第四十五的驻地周围有就有近二百台的汽车、几百辆马车日夜连轴转,超负荷抢运,一旦战争的车轮全力发动,中国人志愿军和朝鲜人民军紧密配合,就能焕发出让人望而生畏的战争能力。
车流路上,司机揣上一挎包馒头,进了驾驶室便几天几夜出不来,跑得车轴直冒青烟。
驮手们肩扛一箱弹药,还腾出只手来帮牲口一把,推着骡马后臀呼哧呼哧地翻山越岭。
人有意志支撑着,没有思想意识的骡马可顶不住这样没日没夜地往返负重,可怜牲口们累得一个个两耳下垂,蹄肘僵直,不思草料,走着走着就倒毙于道。
有个骡马连80多头牲口,一个月里就走倒了50多头。
运输线伸延至团前进兵站,距上甘岭尚有12.5公里,便进入敌人固定的10道炮火封锁线,加上山道盘曲,崖壁陡峭,车马均不能行,几千吨物资弹药,便全靠人力背扛。
第十五军先后投入了8500多人,来回背扛在这条战火运输线上。
官兵们一扛就是4箱,七八十公斤重。有人甚至5箱6箱地扛,超过了一头毛驴的负重量。一路上不知多少人被压得腰肌劳损,椎骨变形,大口大口地吐血。
边向第四十五师的指挥所走去,汪洋他们欣喜地看着这一切,谁都知道战斗的转折点终于要到了,战士们艰苦卓绝地坚守着的坑道终于得到了丰厚的回报,拥有这么强大的战略力量,占领我表面阵地的敌人怎么可能挡得住了。
汪洋泪流满面地甚至还在远处看到了一个让他无比熟悉的身影,那个身影让他心动,让他魂牵梦萦,经过数次生死的战场搏杀,那一会见到她,汪洋只感觉恍如隔世重逢。
在他激动的目光里,那一幕永生难忘:
两个女文工团员闪出运输队伍,站到路边一个小土坡上,将手中的几颗迫击炮弹尾翼用绳拴住,往脖子上一挂,腾出手来打竹板搞鼓动:
“同志们,快快走,前面就是大山口;到了山口卸炮弹,炮兵往敌人头上掼……”
那嘹亮的快拍声,那绝美英气勃生的俏脸,在战争的天空下激励着无数的年轻战士,铁流阵阵大步向前,胜利就在眼前。
看到这一幕,汪洋强忍着心中的冲动,最终还是没有走到赵晓燕的身边,尽管头顶上有敌机扫射,身旁有炸弹爆响,弹药物资仍如大河滔滔,直往南涌,而他的身上更肩负着重林的使命,不看到胜利的最后一刻,他又怎么能安心的回到心爱的人身边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