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九十八章 我不需要别国的爱戴
推荐阅读: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唐枭、乘龙佳婿、长宁帝军、医妃惊世、逆鳞、银狐、续南明、盛唐风华
顶点小说网 www.23wx.info,最快更新宋时明月最新章节!
第二百九十八章 我不需要别国的爱戴
赵兴答:“很抱歉,我不能让你给孩子教导仇恨。我不允许你的孩子在仇恨的情绪下成长,这对他们不好。大宋虽然宽容,但也绝不宽容一个仇恨的敌人。所以,他们的命运你不用去想了,先说说你自己吧——人都说‘国君死社稷’,你的国家已经灭了,可你为什么不死?”
段王叹息一声,回答:“寡人之所以不死,原是放不下心怀,如今倒要多谢你替我抉择。”
赵兴点点头:“你想通了,我就放心了。你放心,从你王宫俘获的战利品,朝廷会发还你一部分,这部分我会帮你孩子运营,让你们段氏宗祀不绝——可你不能现在死,你得死在京城。”
段王拱手,凄然告退。
陈不群目睹了这一切,小心的说:“老师,这段事如果记录下来,我怕大理国的人会记恨老师一辈子。”
赵兴仰天哈哈大笑:“身为男人,被异族敌人记恨一辈子,那才是英雄才具备的荣耀。昔日霍去病、卫青、蒙恬、王翦、李靖、苏定方,这些先辈英烈杀的异族从此不敢正眼眺望中原,他们又何尝不是被异族记恨一辈子?
我是宋人,干嘛要让‘别国’的百姓念我的好?哼哼,如果我不出卖本国的利益,别国百姓干嘛要惦记我这个‘他国官员’。不群,身为大国人,你要有大国意识,大国的英豪是让别国百姓记恨的,他们越恨你,说明你越对得起本国国民!比如吕惠卿那个反面教材,深受夏人爱戴。夏人皆认为他是仁德之人,这种仁德对我大宋好吗?
我看你是读圣贤书读傻了,你真以为‘内修仁德’,不动刀枪就能使‘四夷宾服’?你真以为外族屈服于我们,只凭仁义就够了?你真以为不出卖本国利益,外国人就爱戴你?凭什么?”
赵兴顿了顿,继续说:“让外国人敬服,那需要铁与血。很多的铁、血。当这些血液汇成血海的时候,没有人敢正眼瞧我们。大国百姓不需要被人爱戴,只需别人害怕,就足够了!不群,我们渐渐崛起为大国,你要有大国意识,让别人恐怖、让别国胆怯而不敢冒犯,我们不需要别国百姓爱戴!”
陈不群噎了一下。跳转话题问:“风儿与海儿都到哪里去了?我给他们带来许多礼物……”
赵兴挥挥手,回答:“在后院。”
陈不群赶紧告辞。在他身后,赵兴喃喃自语:“今日大理亡国之恨,却让我想起,若有一天我们也亡国了。也许我们所遭受的屈辱,连今日的大理人也无法想象。”
陈不群听到这话,脚步顿了一下,而后继续向后院走去。一边走,一边低声自语:“怎么会呢,我大宋强盛如斯,怎么也会有亡国之痛。”
汴梁,政事堂大殿,小皇帝赵煦高坐宝座,倾听着官员地汇报,等官员轮流报告一遍。他转向章惇,询问:“章卿,两广方面有什么消息?怎么战事已经结束一个月了,还没有具体汇报?”
章惇拱手回答:“陛下,这个,两广的消息时快时慢,是因为朝廷传讯的时候经过两条途径。一条是赵兴家里经营的海路,若是紧急军情。赵离人会通过海路发送。这条海路发送的报告。抵达京城只需要十一日;若是不怎么紧要的事情,赵离人会通过正常官路驿站发送。如此传递,哪怕是八百里加急,传到京城也需要两个多月。”
“一骑荔枝妃子笑——我知道岭南的荔枝在唐代传送至长安,需要四十多天,怎么在我大宋,反而需要两个月?”小皇帝诧异的问。
章惇地回答只有一个字:“马!”
“哦,原来是我大宋缺马,以至于各路驿站只能靠步行传送,但我大宋幸好有舟楫”,小皇帝赵煦说到这儿,看了看奋笔书写《起居注》的翰林官员,摆摆袖子,说:“起居官先退下吧,朕要跟官员们商量点密事。”
起居官望了望章惇,章惇轻轻一点头,那位翰林学士踮着脚尖退下。
赵煦望着起居官消失在大殿,一摆手说:“前段时间我就纳闷,怎么两广的消息有时忽然快了,有时却慢的要死。很多时候我已经知道了结果,却还不知道开头——譬如这次大理攻伐。结果我们早已经知道了,为什么两广递来的出兵奏章还没有抵达朝廷。
诸位爱卿不用尴尬,我特地让起居官出去,就是想问问这是怎么回事?我听人说,那赵兴一向散慢,他在两广,想让朝廷知道的消息就通过快船递送,不想让朝廷知道的,则老老实实走正规驿径,有这事吧。”
众臣沉默不语,还是曾布这个老好人喜欢和稀泥,他中庸的解释:“按朝廷地法度:公文走驿路符合朝廷体制。至于私信传递——大家都知道,那条海路是赵离人家妻的产业,他要借这条路投递公文,那是他自己的事,朝廷不好干涉。”
赵煦又问:“那么,朝廷不能也走快船递发的路吗?”
曾布哭笑了一下,回答:“太贵!一封快函按这法子传递,需要五贯铜钱,陛下,军器监做一副步人甲,不过三贯出头。若非紧急公务,只是传递一封信件,就花费五贯钱——他赵离人花的起,朝廷可花不起。”
小皇帝眼珠转了转,又问:“我听说赵离人擅长用减税地手段鼓励商贸,我们可不可以对那条海路实施部分减税……”
“不可……”下面跳出了一群官员,齐声惊呼。
章惇以目示意蔡卞,蔡卞跳出来回答:“陛下,去年,光那条‘迅猛兽’共交纳税金五十万贯,杭州一年的市易税也不过百万贯,这条运输行一年交纳的税赋相当于全杭州所有草市总和的一半。减一分,对朝廷也是一笔巨款,官家,花五十万贯用于传递广南信件,不值啊。”
赵煦叹了口气。
他也只能叹气,因为这是宋代,宋代对私权地尊重连现代人赵兴都不适应。
宋代没有没收别人产业的法律与先例,赵兴那条运输行。直让朝廷大臣们看着流口水,但却不敢伸手。
叹完了气,赵煦又问:“献俘太庙的事情,各位大使都已经任命了吗?”
按照朝廷献佛仪式,整个献佛过程要任命六位重臣,比如“门阁使”负责接过对方地降表并转递给陛下;“宣抚使”负责安抚被俘国王受惊吓的心灵;“衣裤使”教导对方如何穿戴宋人衣冠;“宣制使”负责教导对方宋朝礼节与法律……总之,这是件很麻烦的事情,但只要担任这个官员。则意味着一生荣耀到了顶点,朝廷政局无论如何变故,都牵扯不到这六位曾经的“六礼使”,因为他们是载入史册的六个人。
这年头跟皇帝踢过足球并不值得炫耀,因为在宋代跟皇帝一块踢球。甚至一个铲球把皇帝铲倒在地,那都是跟呼吸一样很正常地事,没人把这件事拿出来向别人炫耀。相反,他们一旦炫耀。只会遭到宋人的鄙视。因为满京城跟宋皇踢过足球的人海了,连这都要炫耀,只能说明你是乡下土豹子,或者明清穿越人士。
然而,献俘,在历朝历代都是大事,是朝廷有数地“大礼”之一,而且每朝每代这样的事都不多。许多皇帝终身想轮上一次都得不到。所以,在献俘礼上担任“六大使”之一,绝对是可以记录在家谱上,向子孙万代炫耀的事。因为这意味着其道德文章堪做后世楷模。
这根肉骨头一抛出,官员的注意力立刻变了。朝堂上不再有别的事情值得他们关心,大家抢夺地目标只有一个:六礼使。
经过几次利益权衡,外加争吵、撕咬、攻讦、诋毁、吹捧,唇枪舌剑、怒不可遏后。终于有人迎来了热泪盈眶。有人神情沮丧。名单终于定下来了……此时,满京城地官员没人理睬大理使节的伏阙嚎啕。他们反而顺势取消了那几个人地使节身份,将他们赶到寺庙里居住。
万事俱备,就差段王进京了,小皇帝跟那些“六礼使”盼呀盼,从夏季盼到了秋末,可广东那边一点动静都没有,这让小皇帝很不耐烦。
章惇也体会到皇帝的焦灼,他回答:“官家,六使已经任命,官家若是不放心,索性我们破费一次,从快船发信给赵离人,问问他多会能把段王送到京城来?”
小皇帝聪明,他摇摇头,说:“广西这次攻灭一国,虽然是私自出兵,也算是于国有功,先赏赐吧,张田能否调回京城?”
小皇帝这话的意思是:朝廷至今没有对这场战争做出正式表态,如此一来,两广将士私自出兵的罪名就无法免除,赵兴那头突然断了消息,一定是有原因的。而这个原因,很可能是在等待朝廷正式表态。
关于两广地封赏,章惇他们确实没讨论,不过,前线战士有功,这些人只顾忙着庆祝,却没有做出相应的封赏,显得有点凉薄,章惇赶紧表态:“官家,这次诸将之功悬而未决,是因为还没有收到两广方面的战事详情,只知道是广西经略使张田攻入大理,具体详情还不知道,臣等揣测……”
赵煦一笑,回答:“张田,这我知道,小时候我还见过他,张氏三子里数他没出息,所以被发配往广西,没想到他还能立下这么大的功劳——卿等觉得,我们这次是调张田回来,还是调赵离人回来。”
几个声音异口同声地回答:“张田!”
章惇缓缓的回答:“臣的意思是,两个都不能调。有张田在广西,还可以牵制赵离人,若张田不在,恐怕赵离人愈发没有制约。”
小皇帝笑着问:“如果非要做出选择,这两个人里头必须调走一个,章卿会选谁?”
答案毫无疑问:张田。
十月。彗星来袭。丙辰,朝议夫大、知池州钱勰卒,至此,大宋贬谪路上再添一位名臣冤魂。
癸亥,礼部侍郎赵挺之为吏部侍郎。
孙琮在惠州码头上跳上岸去,唰的一声打开折扇,仔细端详着这座苏公港。几名从人提着行李从船上下来,低声劝解孙琮:“大人。您还是再考虑一下吧,岭南瘴疠之地,人风凶恶,如今各处盗匪丛起,我们人生地不熟,连话都跟这些说鸟语的岭南人无法沟通,这要一路走上去,万一有个三长两短。我等埋土岭南,朝廷那头也不可能知道。”
孙琮摇摇头,泰然的笑着说:“你们不懂,赵离人的手段我是知道地,他密州任上我看过。环庆任上我也在,此人最擅长地是组织管理。若是赵离人刚到广南,我还有点担心,他到广南已经三年了。若是不能扫灭盗匪,他就不是赵离人了。”
孙琮穿的是便服,几名随从也一身青衣打扮,不过码头上他们这番低声交谈用的是汴梁官话,听到他们几个交谈,一名老汉凑上来搭讪:“几位官人,要马车吗?某家的马车直通惠州城,每人只要五个铜板。”
老汉操的是非常生硬的官话。孙琮摇着扇子,一边打量周围的情景,一边顺嘴问:“老丈,我听说这是赵安抚专门为老师修建地港口,怎么这座港口如此冷清?”
老汉叹了口气,带着回味地神情回答:“官人,你是自京城来地吧,你不知道。坡公贬谪来了惠州。刚开始的时候,我惠州每旬日宰杀一羊。羊肉先尽官员吃,坡公只能分到一些羊骨头,但他运气好,收了个弟子——赵安抚,有钱人,直接在惠州为他修了一座码头,专门给老师送粮送肉。喏,就是这座码头,所以我等庶民把这座港口称之为‘报恩港’,也叫做‘苏公港’。
可惜,朝廷那些大官总是不安生,知道坡公在惠州过地好,又把他迁去了海南琼州。啊,自苏公一去,这座码头便冷落了许多,原先我们惠州有陶土场、煤场、养马场,这些全是赵安抚为了让老师在惠州过的安心,泼水般花钱建的,但如今苏公一走,那些坊场便没有人经营了,渐渐的,这座码头也冷落了许多。
官人不知道,原先这座码头一天可以开出上百只船,但现在,一天不过十数只,冷清啊!”
孙琮顺嘴问:“如此说来,东坡公去了海南,赵安抚是不是也把厂子修到了海南?”
那老丈看了一眼孙琮,把话题又拽了回来:“官人是要租马车吗?若官人租了马车,我回头在路上慢慢与官人聊……”
孙琮点点头:“本来我是要到广州下船地,路上听说惠州的事情,所以特地在这惠州游览一番,老丈还有同伴么,我多有几个仆人,再叫几辆马车来,我们一同进城,路上,老丈与我慢慢讲。”
那老丈响亮的答应了一声,招呼几个同伴,将孙琮及其仆人们的行李搬上马车后,而后挥鞭赶着马车向城里奔去。
这老丈原来许诺孙琮租上马车,他就与孙琮慢慢聊惠州风物。但上了马车,孙琮才发现,那老丈低着头非常专注的驱赶着马车,孙琮隐隐发觉自己可能上当了,他寻找话题搭讪。
“老丈,你地马怎么如此矮小?……”
老丈沉默不语。
孙琮继续问:“老丈,大宋各处都缺马,我怎么看着惠州并不缺马,光码头上就有三四十辆马车空闲,这一路上,擦肩而过的马车络绎不绝,怎么惠州车马如此之多?只是奇怪这些马匹矮小的像驴。”
那老丈甩了个响鞭,回答:“官人,你是从京城来的吧?……勿怪老丈多嘴,原本咱惠州百姓非常看不上京城官员,你说苏公这样地大好人,发大水了关心发生百姓闹瘟疫,虽然是罪官,也要求当地官府免费发药;有了火灾,坡公也想着赈济百姓——这样的人怎么有罪呢?还贬到我们这个穷乡僻壤?
我听说现在管事的都是贪官小人,大奸臣大恶人。被贬谪来我们这的罪官反而个个温顺和善,教导我们的子弟读书识字,连束脩都不收,怎么这年头好人是罪犯,贪官长了大权。”
孙琮脸色一沉:“老丈,我问的是马,不是官。”
那老丈一边甩着鞭子,一边头也不回地回答:“这马……老汉也不知道这马的区别。还是苏公地弟子告诉我们,说马分南北,南马鼻子短小,适应潮湿闷热的天气,所以南方最适合役用这些川马与滇马。这些马都是赵安抚弄来的,听说都是战利品。”
孙琮坐在马车后面,轻轻摇摇头。
这是一辆两轮轻便马车,车的形状类似后来的黄包车。并排只能坐两人,车顶有一个雨棚,车后可以携带简单的行李。矮小地滇马拉着轻车,车轮粼粼,不时的与迎面而来地马车擦肩而过。
这条马路是柏油马路。修地很宽大,路两边栽种着无数酸角树。现在虽然是冬天,但南方依然郁郁葱葱,树荫下。沿途的景色风景如画。但孙琮却没有欣赏沿途景色地心情,他这次是专门来巡查广南的。
七月,朝廷对广南的封赏下来了,朝堂大臣紧锣密鼓地筹备献俘太庙的庆典,但赵兴那里却再也没有动静。包括本次战争的详情,包括大理王族,他全扣在手中。
八月,赵兴封还了朝廷的封赏诏书。对于这次封还诏书,赵兴并没有表章详尽说明,只是在诏书的背后,写了一句:“风乍起,吹皱一池春水。”
这是一句名句,据说冯延巳写下这句词地时候,南唐中主李璟曾调侃冯延巳说:“吹皱一池春水,干卿何事?”李璟这句调侃。用现代话表示。意思是:风把池水吹皱了,管你屁事。
在宋代。这句话还没有粗鲁骂人的味道,它只是一句文雅的责问,章惇翻来覆去重新研究了一遍封赏的表彰,认为可能是赵兴不满荫子地决定,因为朝廷的荫子策略,要求把孩子送到国子监,等于变相为质,所以赵兴骂了一句粗话:“我儿子当不当官,能不能考中进士,管你屁事。”
虽然宋代这句话还没有粗鲁的意味,章惇看了还是苦笑了一下,又重新书写了一份封赏表章,经过朝廷大臣商议后发布,但因章惇还担心赵兴耍脾气,便特地派遣自己的心腹孙琮亲自去广南颁旨,临行前,他特地密嘱孙琮多了解一下广南的情景。孙琮自恃与赵兴有一段交情,坦然无惧的接受了这份旨意,乘快船赶到广州,路上听船员说起惠州事务,临时起意,打算在惠州登岸,穿过整个广东。
带着使命来的孙琮迫切想了解广东的情景,因为朝廷现在对广东是一片睁眼瞎,原先广东广西地“走马承受”还能报上一些重要的消息,但后来,这些人的奏章空洞而乏味,要紧的事情全部没有,都是些无关紧要的花边新闻。
朝廷今年派遣的察访使王颖董必,刚到任的时候还好点,但如今他们的奏章跟“走马承受”地奏章如出一辙,全是攻击赵兴留恋勾栏瓦舍,喜欢哪名歌女地绯闻,这些绯闻拿到现代八卦周刊上是份好稿件,但却不适合当作公文报告。
看了他们的报告,不知道赵兴性格地人以为赵兴确实在广东花天酒地,胡地胡天,因为赵兴四名妻妾半数是外国人,甚至连胡人也不放过,这样的人不是花心大萝卜,还能谁是?更何况廖小小出奔的事情影响未息,满京城没有不知道王巩那句评语:一流的讨好女人手段。
但章惇与孙琮却不信,李公麟与米芾等文人也不信,因为他们接触过赵兴,知道赵兴内宅里全是倭女打杂,赵兴如果花心,他的雨露早已经洒遍了中日两国。
除了他们之外,蔡京更是不信,因为在扬州,那位自愿当“祸水”的柳京娘赵兴都看不上,他才不相信赵兴会在广州那偏僻的指射之地醉生梦死。
如果赵兴确实跟原来一样自律,那么,几位朝廷密探连番送来的报告就甚为可疑。到底广南发生了什么,让他们一入广南。便立刻变节,只谈风花雪月不谈关键——这就是孙琮此行需要寻找的答案。
孙琮肚子里组织了语言,慢慢的诱导老丈说:“老丈,东坡公去了琼州,不知道琼州最近是否发展起来了?我听说赵安抚对老师向来体贴,不知道他又在琼州给老师置办什么?”
那老汉甩了甩鞭子,意味深长的回答:“官人,我惠州百姓沐浴苏公恩情。可不敢随便说苏公地坏话——你们京城来的大官心肠不好,我们更不敢随口乱说。”
孙琮一下噎住了,他喘了半天,才喘过这口气来……剩下的旅程在沉闷中慢慢熬过。
马车进了惠州城,安顿好行李,孙琮急急忙忙带着几名从人赶往苏东坡原来的贬谪处——白鹤峰书院。如今这座书院主持事务的是广东参学政苏鼎,也就是苏轼的二儿子。白鹤峰下依旧人来人往,但却没有了往日的鲜活劲。
孙琮没有上山。他待在山顶下,细心的观察着来往地学生,只见几个异域装扮的学生正在边走边谈,话语飘入孙琮耳中,他们在说:“昔日诗圣李白曾说‘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看来此言诚不欺我,过去我只听说大宋风华物美,锦绣山河,如今亲眼目睹。处处令人震撼,我们这次亡国,亡的实在不亏,大宋不可敌也!”
同行的另一名异域学子板着脸斥责说:“劳兄此话说错了,我们何曾亡国,原本我等都是象林郡的子民,这次只是回归故土,怎么能说亡国呢。经略使大人视我们为故国子民。你却要自外与大宋百姓,好不晓事。”
被驳斥的那名易于学生一脸悻悻然,却没有开口反驳。孙琮从他们的话里猜测出,这几名异域打扮的学生正是大理国地读书人,他心里暗暗竖起大拇指,赞叹:“离人好手段,这才几个月的功夫,原大理国的百姓也开始以宋人自诩。这是好兆头。”
站在山坡上凝望了片刻。孙琮转身奔回城里,向惠州学政出示了自己的官身文告。求证说:“我刚才在白鹤峰下遇到了几名异域学子,听他们交谈,似乎是大理百姓,学政大人能告诉我这是怎么回事吗?”
学政嚅嗫不语,孙琮鼓励说:“我虽然来自京城,但过去也是赵兄的旧相识,我们在密州、在环庆都有交往,你有话直说,我知道什么该说,什么不该向朝廷说。”
惠州学政点点头,小心翼翼地回答:“那座白鹤书院,是赵大人专门为坡公修建的,自坡公去后,黄鲁直大人等苏门四学士也偶尔来讲学,听说从明年开始,晁补之大人将坐镇白鹤峰。那些大理学子……”
孙琮打断对方的话,严肃的提醒:“如今没有大理了,在朝廷没有具体划分之前,只能说是故‘象林路’。”
惠州学政马上转换腔调,顺势说:“那些‘故象林郡’学子是在大理国……不,是象林路回归之时,被赵大人用刺刀押来地,原本是打算让他们熟悉我大宋官制,以利于象林郡迅速归化。
这些人来的时候,有的情愿,有的不情愿。不过,他们来到广南之后,赵大人许他们自由游览广南,在各府府学游学读书,每日还有车马费,膳食费……
也就是这几个月,那些故象林郡学子慢慢老实下来,他们大多数都安定下来,开始在各府学挂名学习。而我惠州白鹤峰书院今年年初纳入府学体制之下,这些故象林郡学子慕名挂单者有三十七人,如今已经学习两到三月后不止。听说明年赵大人将在他们当中选拔官吏,让他们回象林郡治理地方……孙大人,我惠州府学可是样样依照朝廷体制,没有逾越。”
孙琮撇撇嘴:“我就不说你了——贬官出任学谕,设立学府,这也是朝廷体制吗?你没有逾越,谁逾越了?”
惠州府学拍着手笑了:“孙大人,何必如此严苛呢?我们且不说司马相公(司马光)贬谪到京兆(西安),也开设府学授徒,程颐在京兆也在授徒,就说王荆公(王安石)吧,他三起三落,贬谪的时候何尝没有开学授徒,若仔细计较起来,当初怎么不禁止王荆公?”
“大胆!”孙琮抽了口冷气,赶紧说:“朝廷最近重议王荆公,将之配享孔庙,立于孟子之下,视为儒学第三圣!王荆公是你能议论的吗?”
惠州学政咧着嘴笑了,他悄悄的补充说:“我听说两浙一带将猪称为‘拗相公’,自赵大人来了广东,我广东也开设将猪称为‘拗相公’了……哼哼,猪也能站在孔庙配享,以为孔庙是猪圈吗?”
孙琮假装没听见,他吩咐说:“给我准备一辆马车,我要去广州,对了,广东境内匪患如何?”
第二百九十八章 我不需要别国的爱戴
赵兴答:“很抱歉,我不能让你给孩子教导仇恨。我不允许你的孩子在仇恨的情绪下成长,这对他们不好。大宋虽然宽容,但也绝不宽容一个仇恨的敌人。所以,他们的命运你不用去想了,先说说你自己吧——人都说‘国君死社稷’,你的国家已经灭了,可你为什么不死?”
段王叹息一声,回答:“寡人之所以不死,原是放不下心怀,如今倒要多谢你替我抉择。”
赵兴点点头:“你想通了,我就放心了。你放心,从你王宫俘获的战利品,朝廷会发还你一部分,这部分我会帮你孩子运营,让你们段氏宗祀不绝——可你不能现在死,你得死在京城。”
段王拱手,凄然告退。
陈不群目睹了这一切,小心的说:“老师,这段事如果记录下来,我怕大理国的人会记恨老师一辈子。”
赵兴仰天哈哈大笑:“身为男人,被异族敌人记恨一辈子,那才是英雄才具备的荣耀。昔日霍去病、卫青、蒙恬、王翦、李靖、苏定方,这些先辈英烈杀的异族从此不敢正眼眺望中原,他们又何尝不是被异族记恨一辈子?
我是宋人,干嘛要让‘别国’的百姓念我的好?哼哼,如果我不出卖本国的利益,别国百姓干嘛要惦记我这个‘他国官员’。不群,身为大国人,你要有大国意识,大国的英豪是让别国百姓记恨的,他们越恨你,说明你越对得起本国国民!比如吕惠卿那个反面教材,深受夏人爱戴。夏人皆认为他是仁德之人,这种仁德对我大宋好吗?
我看你是读圣贤书读傻了,你真以为‘内修仁德’,不动刀枪就能使‘四夷宾服’?你真以为外族屈服于我们,只凭仁义就够了?你真以为不出卖本国利益,外国人就爱戴你?凭什么?”
赵兴顿了顿,继续说:“让外国人敬服,那需要铁与血。很多的铁、血。当这些血液汇成血海的时候,没有人敢正眼瞧我们。大国百姓不需要被人爱戴,只需别人害怕,就足够了!不群,我们渐渐崛起为大国,你要有大国意识,让别人恐怖、让别国胆怯而不敢冒犯,我们不需要别国百姓爱戴!”
陈不群噎了一下。跳转话题问:“风儿与海儿都到哪里去了?我给他们带来许多礼物……”
赵兴挥挥手,回答:“在后院。”
陈不群赶紧告辞。在他身后,赵兴喃喃自语:“今日大理亡国之恨,却让我想起,若有一天我们也亡国了。也许我们所遭受的屈辱,连今日的大理人也无法想象。”
陈不群听到这话,脚步顿了一下,而后继续向后院走去。一边走,一边低声自语:“怎么会呢,我大宋强盛如斯,怎么也会有亡国之痛。”
汴梁,政事堂大殿,小皇帝赵煦高坐宝座,倾听着官员地汇报,等官员轮流报告一遍。他转向章惇,询问:“章卿,两广方面有什么消息?怎么战事已经结束一个月了,还没有具体汇报?”
章惇拱手回答:“陛下,这个,两广的消息时快时慢,是因为朝廷传讯的时候经过两条途径。一条是赵兴家里经营的海路,若是紧急军情。赵离人会通过海路发送。这条海路发送的报告。抵达京城只需要十一日;若是不怎么紧要的事情,赵离人会通过正常官路驿站发送。如此传递,哪怕是八百里加急,传到京城也需要两个多月。”
“一骑荔枝妃子笑——我知道岭南的荔枝在唐代传送至长安,需要四十多天,怎么在我大宋,反而需要两个月?”小皇帝诧异的问。
章惇地回答只有一个字:“马!”
“哦,原来是我大宋缺马,以至于各路驿站只能靠步行传送,但我大宋幸好有舟楫”,小皇帝赵煦说到这儿,看了看奋笔书写《起居注》的翰林官员,摆摆袖子,说:“起居官先退下吧,朕要跟官员们商量点密事。”
起居官望了望章惇,章惇轻轻一点头,那位翰林学士踮着脚尖退下。
赵煦望着起居官消失在大殿,一摆手说:“前段时间我就纳闷,怎么两广的消息有时忽然快了,有时却慢的要死。很多时候我已经知道了结果,却还不知道开头——譬如这次大理攻伐。结果我们早已经知道了,为什么两广递来的出兵奏章还没有抵达朝廷。
诸位爱卿不用尴尬,我特地让起居官出去,就是想问问这是怎么回事?我听人说,那赵兴一向散慢,他在两广,想让朝廷知道的消息就通过快船递送,不想让朝廷知道的,则老老实实走正规驿径,有这事吧。”
众臣沉默不语,还是曾布这个老好人喜欢和稀泥,他中庸的解释:“按朝廷地法度:公文走驿路符合朝廷体制。至于私信传递——大家都知道,那条海路是赵离人家妻的产业,他要借这条路投递公文,那是他自己的事,朝廷不好干涉。”
赵煦又问:“那么,朝廷不能也走快船递发的路吗?”
曾布哭笑了一下,回答:“太贵!一封快函按这法子传递,需要五贯铜钱,陛下,军器监做一副步人甲,不过三贯出头。若非紧急公务,只是传递一封信件,就花费五贯钱——他赵离人花的起,朝廷可花不起。”
小皇帝眼珠转了转,又问:“我听说赵离人擅长用减税地手段鼓励商贸,我们可不可以对那条海路实施部分减税……”
“不可……”下面跳出了一群官员,齐声惊呼。
章惇以目示意蔡卞,蔡卞跳出来回答:“陛下,去年,光那条‘迅猛兽’共交纳税金五十万贯,杭州一年的市易税也不过百万贯,这条运输行一年交纳的税赋相当于全杭州所有草市总和的一半。减一分,对朝廷也是一笔巨款,官家,花五十万贯用于传递广南信件,不值啊。”
赵煦叹了口气。
他也只能叹气,因为这是宋代,宋代对私权地尊重连现代人赵兴都不适应。
宋代没有没收别人产业的法律与先例,赵兴那条运输行。直让朝廷大臣们看着流口水,但却不敢伸手。
叹完了气,赵煦又问:“献俘太庙的事情,各位大使都已经任命了吗?”
按照朝廷献佛仪式,整个献佛过程要任命六位重臣,比如“门阁使”负责接过对方地降表并转递给陛下;“宣抚使”负责安抚被俘国王受惊吓的心灵;“衣裤使”教导对方如何穿戴宋人衣冠;“宣制使”负责教导对方宋朝礼节与法律……总之,这是件很麻烦的事情,但只要担任这个官员。则意味着一生荣耀到了顶点,朝廷政局无论如何变故,都牵扯不到这六位曾经的“六礼使”,因为他们是载入史册的六个人。
这年头跟皇帝踢过足球并不值得炫耀,因为在宋代跟皇帝一块踢球。甚至一个铲球把皇帝铲倒在地,那都是跟呼吸一样很正常地事,没人把这件事拿出来向别人炫耀。相反,他们一旦炫耀。只会遭到宋人的鄙视。因为满京城跟宋皇踢过足球的人海了,连这都要炫耀,只能说明你是乡下土豹子,或者明清穿越人士。
然而,献俘,在历朝历代都是大事,是朝廷有数地“大礼”之一,而且每朝每代这样的事都不多。许多皇帝终身想轮上一次都得不到。所以,在献俘礼上担任“六大使”之一,绝对是可以记录在家谱上,向子孙万代炫耀的事。因为这意味着其道德文章堪做后世楷模。
这根肉骨头一抛出,官员的注意力立刻变了。朝堂上不再有别的事情值得他们关心,大家抢夺地目标只有一个:六礼使。
经过几次利益权衡,外加争吵、撕咬、攻讦、诋毁、吹捧,唇枪舌剑、怒不可遏后。终于有人迎来了热泪盈眶。有人神情沮丧。名单终于定下来了……此时,满京城地官员没人理睬大理使节的伏阙嚎啕。他们反而顺势取消了那几个人地使节身份,将他们赶到寺庙里居住。
万事俱备,就差段王进京了,小皇帝跟那些“六礼使”盼呀盼,从夏季盼到了秋末,可广东那边一点动静都没有,这让小皇帝很不耐烦。
章惇也体会到皇帝的焦灼,他回答:“官家,六使已经任命,官家若是不放心,索性我们破费一次,从快船发信给赵离人,问问他多会能把段王送到京城来?”
小皇帝聪明,他摇摇头,说:“广西这次攻灭一国,虽然是私自出兵,也算是于国有功,先赏赐吧,张田能否调回京城?”
小皇帝这话的意思是:朝廷至今没有对这场战争做出正式表态,如此一来,两广将士私自出兵的罪名就无法免除,赵兴那头突然断了消息,一定是有原因的。而这个原因,很可能是在等待朝廷正式表态。
关于两广地封赏,章惇他们确实没讨论,不过,前线战士有功,这些人只顾忙着庆祝,却没有做出相应的封赏,显得有点凉薄,章惇赶紧表态:“官家,这次诸将之功悬而未决,是因为还没有收到两广方面的战事详情,只知道是广西经略使张田攻入大理,具体详情还不知道,臣等揣测……”
赵煦一笑,回答:“张田,这我知道,小时候我还见过他,张氏三子里数他没出息,所以被发配往广西,没想到他还能立下这么大的功劳——卿等觉得,我们这次是调张田回来,还是调赵离人回来。”
几个声音异口同声地回答:“张田!”
章惇缓缓的回答:“臣的意思是,两个都不能调。有张田在广西,还可以牵制赵离人,若张田不在,恐怕赵离人愈发没有制约。”
小皇帝笑着问:“如果非要做出选择,这两个人里头必须调走一个,章卿会选谁?”
答案毫无疑问:张田。
十月。彗星来袭。丙辰,朝议夫大、知池州钱勰卒,至此,大宋贬谪路上再添一位名臣冤魂。
癸亥,礼部侍郎赵挺之为吏部侍郎。
孙琮在惠州码头上跳上岸去,唰的一声打开折扇,仔细端详着这座苏公港。几名从人提着行李从船上下来,低声劝解孙琮:“大人。您还是再考虑一下吧,岭南瘴疠之地,人风凶恶,如今各处盗匪丛起,我们人生地不熟,连话都跟这些说鸟语的岭南人无法沟通,这要一路走上去,万一有个三长两短。我等埋土岭南,朝廷那头也不可能知道。”
孙琮摇摇头,泰然的笑着说:“你们不懂,赵离人的手段我是知道地,他密州任上我看过。环庆任上我也在,此人最擅长地是组织管理。若是赵离人刚到广南,我还有点担心,他到广南已经三年了。若是不能扫灭盗匪,他就不是赵离人了。”
孙琮穿的是便服,几名随从也一身青衣打扮,不过码头上他们这番低声交谈用的是汴梁官话,听到他们几个交谈,一名老汉凑上来搭讪:“几位官人,要马车吗?某家的马车直通惠州城,每人只要五个铜板。”
老汉操的是非常生硬的官话。孙琮摇着扇子,一边打量周围的情景,一边顺嘴问:“老丈,我听说这是赵安抚专门为老师修建地港口,怎么这座港口如此冷清?”
老汉叹了口气,带着回味地神情回答:“官人,你是自京城来地吧,你不知道。坡公贬谪来了惠州。刚开始的时候,我惠州每旬日宰杀一羊。羊肉先尽官员吃,坡公只能分到一些羊骨头,但他运气好,收了个弟子——赵安抚,有钱人,直接在惠州为他修了一座码头,专门给老师送粮送肉。喏,就是这座码头,所以我等庶民把这座港口称之为‘报恩港’,也叫做‘苏公港’。
可惜,朝廷那些大官总是不安生,知道坡公在惠州过地好,又把他迁去了海南琼州。啊,自苏公一去,这座码头便冷落了许多,原先我们惠州有陶土场、煤场、养马场,这些全是赵安抚为了让老师在惠州过的安心,泼水般花钱建的,但如今苏公一走,那些坊场便没有人经营了,渐渐的,这座码头也冷落了许多。
官人不知道,原先这座码头一天可以开出上百只船,但现在,一天不过十数只,冷清啊!”
孙琮顺嘴问:“如此说来,东坡公去了海南,赵安抚是不是也把厂子修到了海南?”
那老丈看了一眼孙琮,把话题又拽了回来:“官人是要租马车吗?若官人租了马车,我回头在路上慢慢与官人聊……”
孙琮点点头:“本来我是要到广州下船地,路上听说惠州的事情,所以特地在这惠州游览一番,老丈还有同伴么,我多有几个仆人,再叫几辆马车来,我们一同进城,路上,老丈与我慢慢讲。”
那老丈响亮的答应了一声,招呼几个同伴,将孙琮及其仆人们的行李搬上马车后,而后挥鞭赶着马车向城里奔去。
这老丈原来许诺孙琮租上马车,他就与孙琮慢慢聊惠州风物。但上了马车,孙琮才发现,那老丈低着头非常专注的驱赶着马车,孙琮隐隐发觉自己可能上当了,他寻找话题搭讪。
“老丈,你地马怎么如此矮小?……”
老丈沉默不语。
孙琮继续问:“老丈,大宋各处都缺马,我怎么看着惠州并不缺马,光码头上就有三四十辆马车空闲,这一路上,擦肩而过的马车络绎不绝,怎么惠州车马如此之多?只是奇怪这些马匹矮小的像驴。”
那老丈甩了个响鞭,回答:“官人,你是从京城来的吧?……勿怪老丈多嘴,原本咱惠州百姓非常看不上京城官员,你说苏公这样地大好人,发大水了关心发生百姓闹瘟疫,虽然是罪官,也要求当地官府免费发药;有了火灾,坡公也想着赈济百姓——这样的人怎么有罪呢?还贬到我们这个穷乡僻壤?
我听说现在管事的都是贪官小人,大奸臣大恶人。被贬谪来我们这的罪官反而个个温顺和善,教导我们的子弟读书识字,连束脩都不收,怎么这年头好人是罪犯,贪官长了大权。”
孙琮脸色一沉:“老丈,我问的是马,不是官。”
那老丈一边甩着鞭子,一边头也不回地回答:“这马……老汉也不知道这马的区别。还是苏公地弟子告诉我们,说马分南北,南马鼻子短小,适应潮湿闷热的天气,所以南方最适合役用这些川马与滇马。这些马都是赵安抚弄来的,听说都是战利品。”
孙琮坐在马车后面,轻轻摇摇头。
这是一辆两轮轻便马车,车的形状类似后来的黄包车。并排只能坐两人,车顶有一个雨棚,车后可以携带简单的行李。矮小地滇马拉着轻车,车轮粼粼,不时的与迎面而来地马车擦肩而过。
这条马路是柏油马路。修地很宽大,路两边栽种着无数酸角树。现在虽然是冬天,但南方依然郁郁葱葱,树荫下。沿途的景色风景如画。但孙琮却没有欣赏沿途景色地心情,他这次是专门来巡查广南的。
七月,朝廷对广南的封赏下来了,朝堂大臣紧锣密鼓地筹备献俘太庙的庆典,但赵兴那里却再也没有动静。包括本次战争的详情,包括大理王族,他全扣在手中。
八月,赵兴封还了朝廷的封赏诏书。对于这次封还诏书,赵兴并没有表章详尽说明,只是在诏书的背后,写了一句:“风乍起,吹皱一池春水。”
这是一句名句,据说冯延巳写下这句词地时候,南唐中主李璟曾调侃冯延巳说:“吹皱一池春水,干卿何事?”李璟这句调侃。用现代话表示。意思是:风把池水吹皱了,管你屁事。
在宋代。这句话还没有粗鲁骂人的味道,它只是一句文雅的责问,章惇翻来覆去重新研究了一遍封赏的表彰,认为可能是赵兴不满荫子地决定,因为朝廷的荫子策略,要求把孩子送到国子监,等于变相为质,所以赵兴骂了一句粗话:“我儿子当不当官,能不能考中进士,管你屁事。”
虽然宋代这句话还没有粗鲁的意味,章惇看了还是苦笑了一下,又重新书写了一份封赏表章,经过朝廷大臣商议后发布,但因章惇还担心赵兴耍脾气,便特地派遣自己的心腹孙琮亲自去广南颁旨,临行前,他特地密嘱孙琮多了解一下广南的情景。孙琮自恃与赵兴有一段交情,坦然无惧的接受了这份旨意,乘快船赶到广州,路上听船员说起惠州事务,临时起意,打算在惠州登岸,穿过整个广东。
带着使命来的孙琮迫切想了解广东的情景,因为朝廷现在对广东是一片睁眼瞎,原先广东广西地“走马承受”还能报上一些重要的消息,但后来,这些人的奏章空洞而乏味,要紧的事情全部没有,都是些无关紧要的花边新闻。
朝廷今年派遣的察访使王颖董必,刚到任的时候还好点,但如今他们的奏章跟“走马承受”地奏章如出一辙,全是攻击赵兴留恋勾栏瓦舍,喜欢哪名歌女地绯闻,这些绯闻拿到现代八卦周刊上是份好稿件,但却不适合当作公文报告。
看了他们的报告,不知道赵兴性格地人以为赵兴确实在广东花天酒地,胡地胡天,因为赵兴四名妻妾半数是外国人,甚至连胡人也不放过,这样的人不是花心大萝卜,还能谁是?更何况廖小小出奔的事情影响未息,满京城没有不知道王巩那句评语:一流的讨好女人手段。
但章惇与孙琮却不信,李公麟与米芾等文人也不信,因为他们接触过赵兴,知道赵兴内宅里全是倭女打杂,赵兴如果花心,他的雨露早已经洒遍了中日两国。
除了他们之外,蔡京更是不信,因为在扬州,那位自愿当“祸水”的柳京娘赵兴都看不上,他才不相信赵兴会在广州那偏僻的指射之地醉生梦死。
如果赵兴确实跟原来一样自律,那么,几位朝廷密探连番送来的报告就甚为可疑。到底广南发生了什么,让他们一入广南。便立刻变节,只谈风花雪月不谈关键——这就是孙琮此行需要寻找的答案。
孙琮肚子里组织了语言,慢慢的诱导老丈说:“老丈,东坡公去了琼州,不知道琼州最近是否发展起来了?我听说赵安抚对老师向来体贴,不知道他又在琼州给老师置办什么?”
那老汉甩了甩鞭子,意味深长的回答:“官人,我惠州百姓沐浴苏公恩情。可不敢随便说苏公地坏话——你们京城来的大官心肠不好,我们更不敢随口乱说。”
孙琮一下噎住了,他喘了半天,才喘过这口气来……剩下的旅程在沉闷中慢慢熬过。
马车进了惠州城,安顿好行李,孙琮急急忙忙带着几名从人赶往苏东坡原来的贬谪处——白鹤峰书院。如今这座书院主持事务的是广东参学政苏鼎,也就是苏轼的二儿子。白鹤峰下依旧人来人往,但却没有了往日的鲜活劲。
孙琮没有上山。他待在山顶下,细心的观察着来往地学生,只见几个异域装扮的学生正在边走边谈,话语飘入孙琮耳中,他们在说:“昔日诗圣李白曾说‘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看来此言诚不欺我,过去我只听说大宋风华物美,锦绣山河,如今亲眼目睹。处处令人震撼,我们这次亡国,亡的实在不亏,大宋不可敌也!”
同行的另一名异域学子板着脸斥责说:“劳兄此话说错了,我们何曾亡国,原本我等都是象林郡的子民,这次只是回归故土,怎么能说亡国呢。经略使大人视我们为故国子民。你却要自外与大宋百姓,好不晓事。”
被驳斥的那名易于学生一脸悻悻然,却没有开口反驳。孙琮从他们的话里猜测出,这几名异域打扮的学生正是大理国地读书人,他心里暗暗竖起大拇指,赞叹:“离人好手段,这才几个月的功夫,原大理国的百姓也开始以宋人自诩。这是好兆头。”
站在山坡上凝望了片刻。孙琮转身奔回城里,向惠州学政出示了自己的官身文告。求证说:“我刚才在白鹤峰下遇到了几名异域学子,听他们交谈,似乎是大理百姓,学政大人能告诉我这是怎么回事吗?”
学政嚅嗫不语,孙琮鼓励说:“我虽然来自京城,但过去也是赵兄的旧相识,我们在密州、在环庆都有交往,你有话直说,我知道什么该说,什么不该向朝廷说。”
惠州学政点点头,小心翼翼地回答:“那座白鹤书院,是赵大人专门为坡公修建的,自坡公去后,黄鲁直大人等苏门四学士也偶尔来讲学,听说从明年开始,晁补之大人将坐镇白鹤峰。那些大理学子……”
孙琮打断对方的话,严肃的提醒:“如今没有大理了,在朝廷没有具体划分之前,只能说是故‘象林路’。”
惠州学政马上转换腔调,顺势说:“那些‘故象林郡’学子是在大理国……不,是象林路回归之时,被赵大人用刺刀押来地,原本是打算让他们熟悉我大宋官制,以利于象林郡迅速归化。
这些人来的时候,有的情愿,有的不情愿。不过,他们来到广南之后,赵大人许他们自由游览广南,在各府府学游学读书,每日还有车马费,膳食费……
也就是这几个月,那些故象林郡学子慢慢老实下来,他们大多数都安定下来,开始在各府学挂名学习。而我惠州白鹤峰书院今年年初纳入府学体制之下,这些故象林郡学子慕名挂单者有三十七人,如今已经学习两到三月后不止。听说明年赵大人将在他们当中选拔官吏,让他们回象林郡治理地方……孙大人,我惠州府学可是样样依照朝廷体制,没有逾越。”
孙琮撇撇嘴:“我就不说你了——贬官出任学谕,设立学府,这也是朝廷体制吗?你没有逾越,谁逾越了?”
惠州府学拍着手笑了:“孙大人,何必如此严苛呢?我们且不说司马相公(司马光)贬谪到京兆(西安),也开设府学授徒,程颐在京兆也在授徒,就说王荆公(王安石)吧,他三起三落,贬谪的时候何尝没有开学授徒,若仔细计较起来,当初怎么不禁止王荆公?”
“大胆!”孙琮抽了口冷气,赶紧说:“朝廷最近重议王荆公,将之配享孔庙,立于孟子之下,视为儒学第三圣!王荆公是你能议论的吗?”
惠州学政咧着嘴笑了,他悄悄的补充说:“我听说两浙一带将猪称为‘拗相公’,自赵大人来了广东,我广东也开设将猪称为‘拗相公’了……哼哼,猪也能站在孔庙配享,以为孔庙是猪圈吗?”
孙琮假装没听见,他吩咐说:“给我准备一辆马车,我要去广州,对了,广东境内匪患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