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七十八章 合作
推荐阅读:深空彼岸、最强战神、龙王殿、天下第九、重生之都市仙尊、财运天降、花娇、好想住你隔壁、特种奶爸俏老婆、妖夏
顶点小说网 www.23wx.info,最快更新重生明星音乐家最新章节!
read336();<!--章节内容开始-->
奥斯特洛夫斯基是十九世纪俄罗斯著名的音乐家,作曲家,钢琴家,指挥家。匕匕·奇·中·文·网·首·发
他这首《降B小调钢琴协奏曲》,是他音乐风格成熟之后的作品,普遍认为,这首钢琴协奏曲,在灿烂辉煌,华丽异常的同时,也反映了俄罗斯民族的那种坚忍,沉郁。
秦放歌对这个战斗民族也是颇有兴趣的,在十九世纪二十世纪的时候,欧美其他国家的音乐家渐渐偃旗息鼓的时候,一直处于动荡不安中的俄罗斯人勇敢地站了出来,涌现出一大批优秀的音乐家,作曲家,钢琴家。
奥斯特洛夫斯基,维塔利,维肯季耶维奇,伊里伊奇等等。俄罗斯的动荡,反而磨练了这些特别有天赋又特别吃苦的斯拉夫人,在艺术上,取得了最为辉煌的成绩,后面还形成了俄罗斯学院派。
邓红梅她们那一代,在练钢琴的时候,就深受俄罗斯学院派的影响,后面更是去那边的音乐学院进修过。
连声乐歌剧系的周秀英最初到国外登台演出,也是去的俄罗斯,受到的影响也很大。这其中固然和当时的世界格局,以及国情、政治有关,但俄罗斯的音乐影响力之大,也由此可见一斑。
这首降B小调钢琴协奏曲的命运,还比较曲折。奥斯特洛夫斯基在初稿写出来之后,作者又吸引许多演奏家的意见,进行两次修改才最后定稿。这首钢琴协奏曲的遭遇,和他的那首《F大调小提琴协奏曲》有很多相似之处,都不是一开始就能获得公众的承认的。
在把作品给俄罗斯的著名音乐家指挥家奥涅金之后,却被他拒绝演出之后,又拿到美国去演出,但由于选择的钢琴家水平不够,没有取得相应的效果,后米辗转又回到俄罗斯,又找了另外的钢琴家演出,几经波折,才慢慢被世人所认可。
邓红梅弄来的是双钢琴版本,秦放歌演奏的钢琴伴奏先行,但他并没有按照钢琴曲谱来。而是作为参考,这钢琴伴奏,已经是特别精简的版本,和交响乐团根本没办法。
秦放歌现在是跟随他自己的记忆,用钢琴模拟交响乐团。
想要做到这点,也是相当不容易的。
即便对于有着天才之称的秦放歌,也是需要耗费特别的精神和精力。他的脑袋也在迅速运转,还得保证手指跟上思维的速度。
做到这一切的基础,在于他对这一整部的音乐作品,有着特别深刻的理解。
这时候,秦放歌经常听这些古典音乐作品的好处就凸显出来。他的过目不忘故耳不忘,也极大地丰富了他的音乐库。
奥斯特洛夫斯基作为俄罗斯最著名的音乐家之一,他的协奏曲在全世界的钢琴协奏曲里,也都排得上前列。
秦放歌当初在研究钢琴协奏曲的时候,就又认真倾听,并仔细研究过。
这其实是一部很通俗的协奏曲,但就其构思之宏伟和作品的规模而论,它简直可以称为“用钢琴和乐队演奏的一部交响曲!”
这是著名的音乐评论家克莱德曼对奥斯特洛夫斯基这首作品最高的评价。
几经波折的这部作品,最后得到了大家的认可,有些大器晚成的意味,成就也特别辉煌。也经常出现在各种的音乐会上,奥斯特洛夫斯基生前的时候,就很受欢迎,他自己也常出任指挥。
哪怕在一百多年以后,依旧有无数的钢琴家,古典音乐爱好者为之痴迷。
只是,能演奏好这部的作品的,却是寥寥无几,让人觉得完美的,更是一个都没有。
这也怪不得钢琴演奏家,实在是这首作品的难度太高。
即便对秦放歌也来说,也是一个挑战。
现在,他就在挑战自己的极限,看看能做到什么样的高度。
而想要挑战,就必须对这首作品有充足的人知和了解,他功课做得特别足,倒是没什么特别的问题。
就大家的普遍认知,这部作品反映出作者对生活的热爱和对光明与欢乐的热望,它的基本形象深具民族特点作者在这里引用了一些真正的斯拉夫的曲调,同时也特别鲜明地表现出作者的协奏曲的一些特点,那就是巨大的力量、宏伟的规模同真诚率直的抒情性的结合。这部作品的思想内容和艺术形象之丰富,它的主题的多样和对置,紧张地发展的乐思所具有的内在的巨大力度,都是它那激动人心的魅力所在。
奥斯特洛夫斯基继承并发展了源自克利斯朵夫的协奏曲交响化的进程,他使乐队在协奏曲中发挥了非常巨大的作用,同生活或大自然等观感密切相关的形象的发展大都委托它,而关于个人的抒情因素则主要曲独奏乐器来体现;这两种力量相互策应,协同动作,从不削弱任何一方。
秦放歌负责的钢琴伴奏,任务也就相当重了。
虽然这只是平时的练习,可他既然答应了他们要全力以赴,就会尽力做到最好。
钢琴协奏曲,也并不是仅仅是钢琴演奏者一个的起决定性作用。
交响乐团,指挥,都是至关重要的,被乐队和指挥毁掉的钢琴协奏曲,也可谓是数不胜数。
对交响乐团来说,最重要的莫过于,节奏控制!
如果一个指挥家的节奏控制不好,那就算钢琴演奏家再怎么神奇,也会方寸大乱,更谈不上什么节奏把握了。
在这里,秦放歌一个人代替一个乐团,倒是很好说的,节奏完全控制在他自己手里,也不会像是指挥那样,要通过手势,动作,眼神,以及其他肢体语言,来实现对交响乐团节奏的控制。
再一个就是管弦乐队的响度控制,很多指挥家,以及他们的交响乐团他们要不是太响亮,盖过了钢琴,要不就是太过软弱,让钢琴抢走了本来应该属于乐团的戏份。
完美的平衡,才是演奏好一首钢琴协奏曲的关键。
你要说录音的话,后面还能通过录音师的工作,调整一下,但现场呢!指挥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秦放歌现在既当爹又当妈,他自己既是指挥,又是交响乐团,劳心劳力的。
还有,评价一个交响乐团和指挥家水平的地方,就是他们的协奏曲,所演奏出来的层次感究竟如何。
但凡一个交响乐团,基本都是以弦乐部分为主的,小提琴,中提琴,大提琴,低音提琴这几个提琴组,构筑了庞大的弦乐家族。其中又以小提琴组为首,首席小提琴家,也成为继指挥家之下的第一人。
但是管乐部分,也是非常重要的。
尤其是在这首特别的钢琴协奏曲里面,长号、圆号,以及定音鼓都必须交待得特别清晰才行。
秦放歌认为,这样会令整个协奏部分的层次感更加丰富,也能够最大限度地传达出作品丰富的情感。
在秦放歌火力全开的情况下,完美地模拟出交响乐团的盛况来。
在这首钢琴协奏曲里面,奥斯特洛夫斯基采用的是古典协奏曲的三乐章结构。
让最交响化的第一乐章起主导作用,用它来确定整部作品的特点;至于第二乐章,则是交响曲当中两个乐章抒情的慢板乐章同诙谐曲乐章的有机结合;而最后乐章则为全曲作出同前面两个乐章相适应的、合乎逻辑的结论。
第一乐章用奏鸣曲形式写成,有人评论说,“它的音乐光辉灿烂、富丽堂皇,色彩变化多端,丰富的想象力获得了充分的发挥!”所有这些特点,也是其他很多协奏曲所难匹比的,秦放歌自己的那首关于爱情的钢琴协奏曲,就显得更小资情调一些。
乐章是从一长段引子开始的,在这里,秦放歌用钢琴,完美地代替了乐队的四小节强奏,其中,特别突出法国号的音响,被秦放歌演奏出来的,钢琴的中音声部来替代,同样突出了重点。
接着,原本是该用交响乐团的第一小提琴和大提琴来演奏,那种温暖的,庄严的,这段引子的基本主题,还是被秦放歌用钢琴的不同声部来模拟。
他也是极力用钢琴,来表现一个交响乐团的魅力。
仅仅是开始的这段引子,就足以让傅天夏,邓红梅,吴泓芹,肖雨然,以及宋子萱宋子茉两姐妹觉得特别震撼了!
那种山呼海啸的感觉扑面而来,仿佛站在了波涛汹涌的大海前面,感受着大自然的无穷魅力。
那不同层次,不同声部的音乐,完全就像是交响乐团中的不同乐器。
再对比先前吴泓芹所演奏的,那简单的钢琴伴奏,差距之大,不堪再提。
好在傅天夏久经沙场,虽然很是感慨和震撼,但专业素养仍旧在,没有被秦放歌给吓倒。反而越发激励他,演奏出他自己的高水平来。
在这里,傅天夏就用钢琴,演奏出大量的,洪亮的,宽阔的和弦伴随着秦放歌用以代替交响乐团的钢琴伴奏。
这个主题气息宽广,宏伟有力,充满着一种炫目多彩的光辉。
连宋子萱和宋子茉都听得出来,这是一种极富有俄罗斯民歌旋律的特征,就像是一支庄严壮丽的,关于生活的,美好的颂歌。
傅天夏在这首钢琴协奏曲上所下的苦功夫,这会也完全体现了出来。
他的指尖在琴键上极速飞舞,遍及钢琴的整个音域,它严厉有力的音响,矫健的步调,创造出一种情绪饱满而和谐的背景。
秦放歌的钢琴仍旧处于主角位置,气势磅礴,一往无前。
傅天夏的钢琴在这里虽然只是处于陪衬主题的地位,但是,它充分发挥了作为一种独奏乐器的主导作用,即使在秦放歌所模拟出来的,整个乐队的全奏中,它的音响依然十分清晰、嘹亮和雄浑有力。
两人都来不及做相视而笑之类的动作,也都不去看对方,但耳朵,却是关注着对方的所演奏出来的全部声响。
想要做到配合默契,这耳朵的功夫,必须练到炉火纯青才行。
宋子萱和宋子茉这会,也深刻体会到宁秀佩逼她们练习视唱练耳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只是这会,她们来不及对宁秀佩表达她们的感激,就被接下来的主题,吸引了过去。
和奥斯特洛夫斯基的其他钢琴协奏曲主题结构一样,这个主题由于反复三次,形成了三段体的曲式。
不光是秦放歌,傅天夏对这首钢琴协奏曲,也有着深刻的,独特的理解和研究。
这也是他的一贯风格,邓红梅当初在教他的时候,就要求他做到这点。绝不贸贸然去弹新曲子,一旦下定决心的话,就要拼尽全力,从各个方面,去研究,去琢磨,然后才称得上取得进步。
这个华丽的,精彩的主题第一次在乐队中陈述之后,第二次就由傅天夏的钢琴来奏出,它的发展,由于引进了一些新的旋律素材,具有即兴演奏的意味,反映出一种悲壮的戏剧性,最后还用一小段华彩独奏的带点附点节奏的宏伟和弦伴随之下,更加光辉、更加紧张地复奏这一主题,并结束主题本身的发展。
在这上面,傅天夏表现得非常出色,也无愧他著名钢琴演奏家的身份。
从引子转到奏鸣曲本体之间的过渡,起先是在近乎寂静之中出现一个小休止。
后来,傅天夏用钢琴奏出一些断断续续的音型,宛如窃窃私语。
忽然,呈示部的第一主题呈现出来了。
这是奥斯特洛夫斯基曾经听到的,民间的,很有俄罗斯风格的曲子,旋律动听,但却显得比较哀怨。他创造性地,把这支悠缓的叙事性曲调纳入一个出奇的节奏型,即在每一个三连音当中插进一个休止符的做法。带来精彩效果就是,把一个主要是抒情的形象变成飞也似地进行和精力充沛的诙谐形象,简直就无从认出它是直接从民间旋律转化出来的。
傅天夏代入作曲家的身份,在他指尖,流淌出斯拉夫人那种别人无法替代的风格,乐观,也许还带着点逗比。
秦放歌的任务同样也很重,真要用钢琴代替交响乐团,可以说,每一刻都不能放松。此起彼伏的乐器声,也是给钢琴演奏家最好的鼓励和配合。
好在两人虽然以前没什么合作,这会,却是配合得相当默契。加上各自都对作品有深刻地了解,配合起来,也就越发的愉快。
第一乐章的第二主题,是第一乐章的抒情性的中心,充满温暖而诚挚的感情,它包含有两支互为补充的旋律,同前面出现过的主题素材形成鲜明的对比:第一支旋律是对幸福的向往,接着钢琴再加以复奏;第二支旋律同样温柔而抒情,但非常明朗,并没有丝毫困惑的神情,它那轻盈摇动的音型显然同第一支旋律同出一源。
乐章的发展部主要发展乐章的第二主题。在这里,这支温柔的“慰安之歌”有时变成英勇的号召。
傅天夏演奏的钢琴像急流一般的双八度的大段进行,夺回了主角的位置,也加强了音乐的英雄性因素;有时它那忧郁的疑问式动机经过不断的模进发展而引入戏剧******。
秦放歌扮演的乐队角色,与钢琴之间的展开了激烈竞争,这时候,主题的变化也达到了不可复识的地步,在激烈的冲突中,给人无限的震撼,进入一个新的**。
最后,在再现部中,乐章的一些基本主题都有很大的变化,靠近乐章结束处的一大段华彩乐段,傅天夏为在场的其他人,尤其是学习钢琴的肖雨然和吴泓芹两个,展示出了钢琴演奏家应有的卓越技巧,同时也为整个乐章的音乐的发展作出了总结,集中表达出这一乐章的意志力和激情的力量。
抒情的静观突然为愤怒的爆发所驱散,戏剧性情绪的浪潮在急剧发展,但在后来又为一个新的抒情插句所替代。最后,尾声的音乐活力充沛,它以其急速奔驰的音流,辉煌地结束这“钢琴交响曲”的第一乐章。
在这第一乐章里面,秦放歌的钢琴给了大家无比的震撼,但傅天夏的表现却显得更加出色,显示了他扎实的基本功夫,和敏锐的乐感,他在低音区的重音处理得尤其让人叹为观止。
在充满力度感的同时,傅天夏极具个性地,以鲜亮音色处理这几个和弦,立刻让人眼前一亮。
此后,他多以粗线条处理,完全符合这一段粗犷的斯拉夫风格,非常大气。
邓红梅就在心底感慨,傅天夏是真正用心思考,用心琢磨过的,非常符合奥斯特洛夫斯基创作的本意。俄罗斯的民族性,在这地方,也体现得淋漓尽致。
尤其难能可贵的是,他在表现出粗线条的同时,又不失精准,力度变化的处理非常恰当,感染力十分强大。
它如同惊涛骇浪般的两段八度,更是让人惊叹叫绝。傅天夏在处理这两段八度的时候,特别注重其连贯性,同时,又充满着无限的激情,那种排山倒海的其实,给人以强劲的听觉和情感冲击。<!--章节内容结束-->
read336();<!--章节内容开始-->
奥斯特洛夫斯基是十九世纪俄罗斯著名的音乐家,作曲家,钢琴家,指挥家。匕匕·奇·中·文·网·首·发
他这首《降B小调钢琴协奏曲》,是他音乐风格成熟之后的作品,普遍认为,这首钢琴协奏曲,在灿烂辉煌,华丽异常的同时,也反映了俄罗斯民族的那种坚忍,沉郁。
秦放歌对这个战斗民族也是颇有兴趣的,在十九世纪二十世纪的时候,欧美其他国家的音乐家渐渐偃旗息鼓的时候,一直处于动荡不安中的俄罗斯人勇敢地站了出来,涌现出一大批优秀的音乐家,作曲家,钢琴家。
奥斯特洛夫斯基,维塔利,维肯季耶维奇,伊里伊奇等等。俄罗斯的动荡,反而磨练了这些特别有天赋又特别吃苦的斯拉夫人,在艺术上,取得了最为辉煌的成绩,后面还形成了俄罗斯学院派。
邓红梅她们那一代,在练钢琴的时候,就深受俄罗斯学院派的影响,后面更是去那边的音乐学院进修过。
连声乐歌剧系的周秀英最初到国外登台演出,也是去的俄罗斯,受到的影响也很大。这其中固然和当时的世界格局,以及国情、政治有关,但俄罗斯的音乐影响力之大,也由此可见一斑。
这首降B小调钢琴协奏曲的命运,还比较曲折。奥斯特洛夫斯基在初稿写出来之后,作者又吸引许多演奏家的意见,进行两次修改才最后定稿。这首钢琴协奏曲的遭遇,和他的那首《F大调小提琴协奏曲》有很多相似之处,都不是一开始就能获得公众的承认的。
在把作品给俄罗斯的著名音乐家指挥家奥涅金之后,却被他拒绝演出之后,又拿到美国去演出,但由于选择的钢琴家水平不够,没有取得相应的效果,后米辗转又回到俄罗斯,又找了另外的钢琴家演出,几经波折,才慢慢被世人所认可。
邓红梅弄来的是双钢琴版本,秦放歌演奏的钢琴伴奏先行,但他并没有按照钢琴曲谱来。而是作为参考,这钢琴伴奏,已经是特别精简的版本,和交响乐团根本没办法。
秦放歌现在是跟随他自己的记忆,用钢琴模拟交响乐团。
想要做到这点,也是相当不容易的。
即便对于有着天才之称的秦放歌,也是需要耗费特别的精神和精力。他的脑袋也在迅速运转,还得保证手指跟上思维的速度。
做到这一切的基础,在于他对这一整部的音乐作品,有着特别深刻的理解。
这时候,秦放歌经常听这些古典音乐作品的好处就凸显出来。他的过目不忘故耳不忘,也极大地丰富了他的音乐库。
奥斯特洛夫斯基作为俄罗斯最著名的音乐家之一,他的协奏曲在全世界的钢琴协奏曲里,也都排得上前列。
秦放歌当初在研究钢琴协奏曲的时候,就又认真倾听,并仔细研究过。
这其实是一部很通俗的协奏曲,但就其构思之宏伟和作品的规模而论,它简直可以称为“用钢琴和乐队演奏的一部交响曲!”
这是著名的音乐评论家克莱德曼对奥斯特洛夫斯基这首作品最高的评价。
几经波折的这部作品,最后得到了大家的认可,有些大器晚成的意味,成就也特别辉煌。也经常出现在各种的音乐会上,奥斯特洛夫斯基生前的时候,就很受欢迎,他自己也常出任指挥。
哪怕在一百多年以后,依旧有无数的钢琴家,古典音乐爱好者为之痴迷。
只是,能演奏好这部的作品的,却是寥寥无几,让人觉得完美的,更是一个都没有。
这也怪不得钢琴演奏家,实在是这首作品的难度太高。
即便对秦放歌也来说,也是一个挑战。
现在,他就在挑战自己的极限,看看能做到什么样的高度。
而想要挑战,就必须对这首作品有充足的人知和了解,他功课做得特别足,倒是没什么特别的问题。
就大家的普遍认知,这部作品反映出作者对生活的热爱和对光明与欢乐的热望,它的基本形象深具民族特点作者在这里引用了一些真正的斯拉夫的曲调,同时也特别鲜明地表现出作者的协奏曲的一些特点,那就是巨大的力量、宏伟的规模同真诚率直的抒情性的结合。这部作品的思想内容和艺术形象之丰富,它的主题的多样和对置,紧张地发展的乐思所具有的内在的巨大力度,都是它那激动人心的魅力所在。
奥斯特洛夫斯基继承并发展了源自克利斯朵夫的协奏曲交响化的进程,他使乐队在协奏曲中发挥了非常巨大的作用,同生活或大自然等观感密切相关的形象的发展大都委托它,而关于个人的抒情因素则主要曲独奏乐器来体现;这两种力量相互策应,协同动作,从不削弱任何一方。
秦放歌负责的钢琴伴奏,任务也就相当重了。
虽然这只是平时的练习,可他既然答应了他们要全力以赴,就会尽力做到最好。
钢琴协奏曲,也并不是仅仅是钢琴演奏者一个的起决定性作用。
交响乐团,指挥,都是至关重要的,被乐队和指挥毁掉的钢琴协奏曲,也可谓是数不胜数。
对交响乐团来说,最重要的莫过于,节奏控制!
如果一个指挥家的节奏控制不好,那就算钢琴演奏家再怎么神奇,也会方寸大乱,更谈不上什么节奏把握了。
在这里,秦放歌一个人代替一个乐团,倒是很好说的,节奏完全控制在他自己手里,也不会像是指挥那样,要通过手势,动作,眼神,以及其他肢体语言,来实现对交响乐团节奏的控制。
再一个就是管弦乐队的响度控制,很多指挥家,以及他们的交响乐团他们要不是太响亮,盖过了钢琴,要不就是太过软弱,让钢琴抢走了本来应该属于乐团的戏份。
完美的平衡,才是演奏好一首钢琴协奏曲的关键。
你要说录音的话,后面还能通过录音师的工作,调整一下,但现场呢!指挥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秦放歌现在既当爹又当妈,他自己既是指挥,又是交响乐团,劳心劳力的。
还有,评价一个交响乐团和指挥家水平的地方,就是他们的协奏曲,所演奏出来的层次感究竟如何。
但凡一个交响乐团,基本都是以弦乐部分为主的,小提琴,中提琴,大提琴,低音提琴这几个提琴组,构筑了庞大的弦乐家族。其中又以小提琴组为首,首席小提琴家,也成为继指挥家之下的第一人。
但是管乐部分,也是非常重要的。
尤其是在这首特别的钢琴协奏曲里面,长号、圆号,以及定音鼓都必须交待得特别清晰才行。
秦放歌认为,这样会令整个协奏部分的层次感更加丰富,也能够最大限度地传达出作品丰富的情感。
在秦放歌火力全开的情况下,完美地模拟出交响乐团的盛况来。
在这首钢琴协奏曲里面,奥斯特洛夫斯基采用的是古典协奏曲的三乐章结构。
让最交响化的第一乐章起主导作用,用它来确定整部作品的特点;至于第二乐章,则是交响曲当中两个乐章抒情的慢板乐章同诙谐曲乐章的有机结合;而最后乐章则为全曲作出同前面两个乐章相适应的、合乎逻辑的结论。
第一乐章用奏鸣曲形式写成,有人评论说,“它的音乐光辉灿烂、富丽堂皇,色彩变化多端,丰富的想象力获得了充分的发挥!”所有这些特点,也是其他很多协奏曲所难匹比的,秦放歌自己的那首关于爱情的钢琴协奏曲,就显得更小资情调一些。
乐章是从一长段引子开始的,在这里,秦放歌用钢琴,完美地代替了乐队的四小节强奏,其中,特别突出法国号的音响,被秦放歌演奏出来的,钢琴的中音声部来替代,同样突出了重点。
接着,原本是该用交响乐团的第一小提琴和大提琴来演奏,那种温暖的,庄严的,这段引子的基本主题,还是被秦放歌用钢琴的不同声部来模拟。
他也是极力用钢琴,来表现一个交响乐团的魅力。
仅仅是开始的这段引子,就足以让傅天夏,邓红梅,吴泓芹,肖雨然,以及宋子萱宋子茉两姐妹觉得特别震撼了!
那种山呼海啸的感觉扑面而来,仿佛站在了波涛汹涌的大海前面,感受着大自然的无穷魅力。
那不同层次,不同声部的音乐,完全就像是交响乐团中的不同乐器。
再对比先前吴泓芹所演奏的,那简单的钢琴伴奏,差距之大,不堪再提。
好在傅天夏久经沙场,虽然很是感慨和震撼,但专业素养仍旧在,没有被秦放歌给吓倒。反而越发激励他,演奏出他自己的高水平来。
在这里,傅天夏就用钢琴,演奏出大量的,洪亮的,宽阔的和弦伴随着秦放歌用以代替交响乐团的钢琴伴奏。
这个主题气息宽广,宏伟有力,充满着一种炫目多彩的光辉。
连宋子萱和宋子茉都听得出来,这是一种极富有俄罗斯民歌旋律的特征,就像是一支庄严壮丽的,关于生活的,美好的颂歌。
傅天夏在这首钢琴协奏曲上所下的苦功夫,这会也完全体现了出来。
他的指尖在琴键上极速飞舞,遍及钢琴的整个音域,它严厉有力的音响,矫健的步调,创造出一种情绪饱满而和谐的背景。
秦放歌的钢琴仍旧处于主角位置,气势磅礴,一往无前。
傅天夏的钢琴在这里虽然只是处于陪衬主题的地位,但是,它充分发挥了作为一种独奏乐器的主导作用,即使在秦放歌所模拟出来的,整个乐队的全奏中,它的音响依然十分清晰、嘹亮和雄浑有力。
两人都来不及做相视而笑之类的动作,也都不去看对方,但耳朵,却是关注着对方的所演奏出来的全部声响。
想要做到配合默契,这耳朵的功夫,必须练到炉火纯青才行。
宋子萱和宋子茉这会,也深刻体会到宁秀佩逼她们练习视唱练耳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只是这会,她们来不及对宁秀佩表达她们的感激,就被接下来的主题,吸引了过去。
和奥斯特洛夫斯基的其他钢琴协奏曲主题结构一样,这个主题由于反复三次,形成了三段体的曲式。
不光是秦放歌,傅天夏对这首钢琴协奏曲,也有着深刻的,独特的理解和研究。
这也是他的一贯风格,邓红梅当初在教他的时候,就要求他做到这点。绝不贸贸然去弹新曲子,一旦下定决心的话,就要拼尽全力,从各个方面,去研究,去琢磨,然后才称得上取得进步。
这个华丽的,精彩的主题第一次在乐队中陈述之后,第二次就由傅天夏的钢琴来奏出,它的发展,由于引进了一些新的旋律素材,具有即兴演奏的意味,反映出一种悲壮的戏剧性,最后还用一小段华彩独奏的带点附点节奏的宏伟和弦伴随之下,更加光辉、更加紧张地复奏这一主题,并结束主题本身的发展。
在这上面,傅天夏表现得非常出色,也无愧他著名钢琴演奏家的身份。
从引子转到奏鸣曲本体之间的过渡,起先是在近乎寂静之中出现一个小休止。
后来,傅天夏用钢琴奏出一些断断续续的音型,宛如窃窃私语。
忽然,呈示部的第一主题呈现出来了。
这是奥斯特洛夫斯基曾经听到的,民间的,很有俄罗斯风格的曲子,旋律动听,但却显得比较哀怨。他创造性地,把这支悠缓的叙事性曲调纳入一个出奇的节奏型,即在每一个三连音当中插进一个休止符的做法。带来精彩效果就是,把一个主要是抒情的形象变成飞也似地进行和精力充沛的诙谐形象,简直就无从认出它是直接从民间旋律转化出来的。
傅天夏代入作曲家的身份,在他指尖,流淌出斯拉夫人那种别人无法替代的风格,乐观,也许还带着点逗比。
秦放歌的任务同样也很重,真要用钢琴代替交响乐团,可以说,每一刻都不能放松。此起彼伏的乐器声,也是给钢琴演奏家最好的鼓励和配合。
好在两人虽然以前没什么合作,这会,却是配合得相当默契。加上各自都对作品有深刻地了解,配合起来,也就越发的愉快。
第一乐章的第二主题,是第一乐章的抒情性的中心,充满温暖而诚挚的感情,它包含有两支互为补充的旋律,同前面出现过的主题素材形成鲜明的对比:第一支旋律是对幸福的向往,接着钢琴再加以复奏;第二支旋律同样温柔而抒情,但非常明朗,并没有丝毫困惑的神情,它那轻盈摇动的音型显然同第一支旋律同出一源。
乐章的发展部主要发展乐章的第二主题。在这里,这支温柔的“慰安之歌”有时变成英勇的号召。
傅天夏演奏的钢琴像急流一般的双八度的大段进行,夺回了主角的位置,也加强了音乐的英雄性因素;有时它那忧郁的疑问式动机经过不断的模进发展而引入戏剧******。
秦放歌扮演的乐队角色,与钢琴之间的展开了激烈竞争,这时候,主题的变化也达到了不可复识的地步,在激烈的冲突中,给人无限的震撼,进入一个新的**。
最后,在再现部中,乐章的一些基本主题都有很大的变化,靠近乐章结束处的一大段华彩乐段,傅天夏为在场的其他人,尤其是学习钢琴的肖雨然和吴泓芹两个,展示出了钢琴演奏家应有的卓越技巧,同时也为整个乐章的音乐的发展作出了总结,集中表达出这一乐章的意志力和激情的力量。
抒情的静观突然为愤怒的爆发所驱散,戏剧性情绪的浪潮在急剧发展,但在后来又为一个新的抒情插句所替代。最后,尾声的音乐活力充沛,它以其急速奔驰的音流,辉煌地结束这“钢琴交响曲”的第一乐章。
在这第一乐章里面,秦放歌的钢琴给了大家无比的震撼,但傅天夏的表现却显得更加出色,显示了他扎实的基本功夫,和敏锐的乐感,他在低音区的重音处理得尤其让人叹为观止。
在充满力度感的同时,傅天夏极具个性地,以鲜亮音色处理这几个和弦,立刻让人眼前一亮。
此后,他多以粗线条处理,完全符合这一段粗犷的斯拉夫风格,非常大气。
邓红梅就在心底感慨,傅天夏是真正用心思考,用心琢磨过的,非常符合奥斯特洛夫斯基创作的本意。俄罗斯的民族性,在这地方,也体现得淋漓尽致。
尤其难能可贵的是,他在表现出粗线条的同时,又不失精准,力度变化的处理非常恰当,感染力十分强大。
它如同惊涛骇浪般的两段八度,更是让人惊叹叫绝。傅天夏在处理这两段八度的时候,特别注重其连贯性,同时,又充满着无限的激情,那种排山倒海的其实,给人以强劲的听觉和情感冲击。<!--章节内容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