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3章 一百万两的大买卖
推荐阅读:神印王座II皓月当空、夜的命名术、天机之神局、梦醒细无声、神级幸运星、我的大明星家族、大国重工、孤岛求生之重生狂蟒、位面因果系统、都市狐仙养成记
顶点小说网 www.23wx.info,最快更新明末称雄最新章节!
短短三天时间,郧阳十府一百零五县的大盐商们,就已经纷纷齐聚虎头堡。…頂點說,..能赶来的基本上都赶来的,十几家还没到的,也是因为暂时人在外省,他们也由重要人物前来参会。
一直以来,盐都是最赚钱的商品,盐商也是最有钱的商人,而且这些盐商也多有着自己的靠山,他们虽有钱,可也不是想动就能动的。牵一发而动全身,这些盐商地位特殊。可现在,刘钧杀就杀了一个周文顺,甚至还把周家一下子连根拔起了。
好多人都知道,这个周文顺背后是靠着武昌城里的楚王家的一个郡王的,这样的关系已经够硬了,但现在,人死了,家人都在狱中,十几万的家财全都被抄没了。
没有人想在这个时候硬碰刘钧这个阎罗王。
大家都是带着和气生财,息事宁人,破财消灾的这种念头过来的,至于刘钧之前屡次提起的什么大计划,合作双赢等等,并没有几个相信。大家都认定刘钧就是想要来抢食的,想要分一杯羹而已。
刘钧确实想要分一杯羹,实在是这里面利润太高了。据他所知,朝中的那些嗣贵们通过掌握盐引窝单,每年仅告转卖这些通过特权弄到手的盐引窝单,一年就能得利一百万两银子。
而当今实力最强劲的扬州盐商们,据称盐业资本不下三千万两,每年他们能得利润九百万两,其中给国家纳税却只有一百万两,再除掉各项费用计三百万两,最后仍可获纯利润五百万两之巨。
而大明朝廷一年的国库收税不过二百多万两。
湖北是一个人口大省,明代湖广开发以来,成为天下粮仓,人口大量增长,盐当然也消耗越多。湖广属于淮盐的官盐销售盐区。一年的官盐销量达到六十万引盐以上。而现在刘钧的郧阳镇,战据了半个湖广,另外还有河南、陕西、四川好几个府,比方湖广只大不。
但郧阳这一片地区,虽然是一个消耗盐的重要地区,但却不产盐。所需要的盐得从扬州、或者广东、福建,乃至于山西或者四川运进来。
但湖广地区真的没有盐吗?
不,有盐,而且有很多的盐。
就在刘钧出兵四川的前段时间,张山受刘钧之命。缉查私盐贩子,发现了一件事情。当时他查到一伙私盐贩子,都只是些散贩,肩挑手提走乡窜户的卖私盐,张山抓到他们后,想要顺藤摸瓜往上查,结果却意外的发现,这伙人的盐不是从外省进来的,居然是自己熬的盐。
最后仔细追查。发现这些人在黄州西面的德安府应城县,在那里挖盐。
原来那里本来是一个石膏矿洞,以前的矿场主开采石膏时,只取白石膏。而把与之共生的上下两层青石膏做为废渣弃之洞外,然后废碴日积月累,形成山。天下大雨,冲淋产生的水流到附近的稻田。把稻苗弄死了。当地百姓发现那弄死稻草的水带咸味,熬煮能出盐。膏洞附近农民便用废碴浸水取汁,代替食盐。周边居民都相继效仿。
后来那矿场主的石膏生意经营失败,那个矿场主干脆铤而走险,他干脆不再取石膏,而是直接用废洞蓄水,汲水熬盐,取水一旦,可得盐三四斤,熬出的盐再卖给附近一些胆大的百姓,他们再挑到外面去卖。
这个消息,应当算不得是什么太过惊讶的消息,起码在座的那些盐商中就有不少人知道这事。但他们对那矿洞派人察看过,规模太,一年也产不了多少盐,根本看不上。
刘钧看着这些人,却是摇了摇头。那些盐商也许看不上那个新发现的矿场,可刘钧知道后却是相当的激动,因为盐商们看不上矿场,是因为他们只是卖盐的,不是产盐的人。产量不高,自然也就没吸引力。
可刘钧是谁,他是郧阳总兵啊,现在手里还握着皇帝给的多方筹饷的特旨。这多方筹饷,自然也就包括自己采盐了。
先前唯一让刘钧犹豫的只是应城的盐矿有多少的储量,他派了不少人过去查探,发现那片地区应当是一个大盐层,量很大,起码百年内都不用担心没盐采。
储量足够,剩下的就是如何赚这钱了。正常情况下,应当是刘钧招人采盐,不过最后刘钧还是否决了这种念头。一来采盐得需要大量人工,二来见效慢。刘钧急需要用钱,他需要的是投入少,见效快的生意。
最后想来想去,刘钧想到了借鸡生蛋这个主意。
刘钧一挥手,一队队亲兵进入大厅,引得厅中一阵骚动紧张,许多商人还以为刘钧准备要拿他们。
不过随后发现,这只是虚惊一场。
士兵们进来,是给他们送上一个本子。
刘良佐接过一名士兵递上的本子,发现是印刷的。他目光扫了一眼,然后很快就被上面的内容吸引住了。
“应城盐场招募计划书。”刘良佐轻轻的读道,继续往下看去。越看,他越惊讶,越看越激动。这果然是一个天大的计划,镇南侯居然在应城发现了一人大盐矿,然后他要招募人合伙开采盐矿,按上面的计划所写,刘钧准备开挖盐井,用水采法采盐,三年后,预计盐场挖盐井百口,盐工十万,年产盐一百万担以上。以后只要加开盐井,产量还能继续提升。
一担盐百斤,一引盐三百斤。过去淮盐每年在湖广一省的销售就在六十万引,这还不包括各种进入湖广的私盐销量。一个百姓平均一年起码得食盐十斤,因此盐这个买卖是可以一直做的,利润也是极高的。
刘良佐暗自在心里计算着,官盐便宜时一斤一分,贵时一斤甚至达到六分银,而私盐则是一斤一厘五到两厘之间,差距巨大。但就算是一斤一厘五,私盐不用交税,也依然有厚利可图。
虽然私盐价比粮价要低。可私盐却是能源源不断的熬出来,粮食产量却是固定的。
一斤私盐卖一厘五,一担一钱五,这一年一百万担,那就是十五万两。
当然,帐不能这么算,在座的并不是纯粹的私盐贩子,他们实际上多数都有官盐商人的身份。这就意味着,他们可以把这不交税的便宜私盐用官盐的名目卖出去,而这价格却是天差地别的。十倍差价,甚至有时能达到四十倍差价。
还有一个最重要的地方,应城在湖广德安,就在汉江附近,也距离武昌和长江极近,这就意味着这里的盐能迅速方便的运输出来。相比起许多盐商得从东南海边把盐运进来,千里迢迢,湖广自产的盐肯定更具有优势。
当然,在这诱惑面前。还是有人提出了疑惑。
朝廷严禁私盐,一般的私盐都是那些朝廷的盐厂里的灶户们流出来的,这种私盐比较隐秘。而如刘钧这样的,想直接在应城建一个盐场。而且还是一个打算年产几十万担的盐场,那岂不是太过招摇了,朝廷能允许?
“当然能允许。”刘钧笑着对那名盐商道。“诸位有所不知,皇上让刘某编练新军。但朝廷现在一时没有粮饷拔付,因此皇上让某多方自筹。现在我打算采盐措饷,这能帮朝廷解决一个大问题。朝廷当然会同意。事实上,我已经向陛下上呈了奏折,要在应城采盐,而皇上已经允许我在应城办盐场,盐场所采之盐可以发卖,所得用做训练兵马的军饷钱粮。”
刘钧这话一出,众商人们就都激动起来了。
最大的一个麻烦已经解决了,刘钧有了这道旨,可以随意开场采盐。这意味着,应城以后真的能提供大量的盐。
没有人在这个时候问如果以后到应城买盐是不是要交高额的盐税。
“诸位,现在,我们面前有一个极好的机会。我打算直接招募一百万两银子做为股本,招募打盐井的工匠,招募采盐熬盐的工人,把应城盐场建立一个大盐场。”
“一百万?”不少人都吸了口冷气,虽然在座的都是盐商,个个身家万贯,但一百万两银子还是很让人惊讶的。
“没错,就是一百万两银子,一共一万股,每股一百两银子。”
有个盐商站起来问,“那我们投了银子进去,算是盐厂股东吗,那能参与盐厂的管理决策吗?”
刘钧毫不客气的打消了他的美梦,“当然不行。盐场由我来建立,属于朝廷,平时也由我们来管理,而你们投银子入股,享受的是分红权。”
有些盐商感觉有些失望,开始交头接耳起来。
“按我们的预期,你们投进来的银钱入股,每百两一股,一年差不多能得到十两银子的回报。这就是一成的年收益了,比起你们把银子埋在窖里,或者把银子拿去买房置地,这个收益肯定更高。”
“另外,你们的股本也不用担心,三年,只要满三年,那么你们随时可以把本金撤回付出,我们一分不少的退回。”
不少人心动了,每年有一成的收益率,哪有不满意的。去买田产,不田有价无市难买。而且田买过来多半还得佃出去,一亩良田一年产稻五石,佃户上交一半,得二石斗,最后去壳得米一石七八斗左右,还得上交田税等部份,最后收益不过是一石多些粮。折银可得一两多,而一亩良田现在也都得十几二十两甚至更高,算起来,年收益远达不到一成。
当然,入股盐场的好处不仅这些,刘钧告诉他们,入股盐场就有优先从盐场买盐的资格。而且,他们买盐肯定都是免税的。
心动,确实有不少人心动了。(未完待续。。)
短短三天时间,郧阳十府一百零五县的大盐商们,就已经纷纷齐聚虎头堡。…頂點說,..能赶来的基本上都赶来的,十几家还没到的,也是因为暂时人在外省,他们也由重要人物前来参会。
一直以来,盐都是最赚钱的商品,盐商也是最有钱的商人,而且这些盐商也多有着自己的靠山,他们虽有钱,可也不是想动就能动的。牵一发而动全身,这些盐商地位特殊。可现在,刘钧杀就杀了一个周文顺,甚至还把周家一下子连根拔起了。
好多人都知道,这个周文顺背后是靠着武昌城里的楚王家的一个郡王的,这样的关系已经够硬了,但现在,人死了,家人都在狱中,十几万的家财全都被抄没了。
没有人想在这个时候硬碰刘钧这个阎罗王。
大家都是带着和气生财,息事宁人,破财消灾的这种念头过来的,至于刘钧之前屡次提起的什么大计划,合作双赢等等,并没有几个相信。大家都认定刘钧就是想要来抢食的,想要分一杯羹而已。
刘钧确实想要分一杯羹,实在是这里面利润太高了。据他所知,朝中的那些嗣贵们通过掌握盐引窝单,每年仅告转卖这些通过特权弄到手的盐引窝单,一年就能得利一百万两银子。
而当今实力最强劲的扬州盐商们,据称盐业资本不下三千万两,每年他们能得利润九百万两,其中给国家纳税却只有一百万两,再除掉各项费用计三百万两,最后仍可获纯利润五百万两之巨。
而大明朝廷一年的国库收税不过二百多万两。
湖北是一个人口大省,明代湖广开发以来,成为天下粮仓,人口大量增长,盐当然也消耗越多。湖广属于淮盐的官盐销售盐区。一年的官盐销量达到六十万引盐以上。而现在刘钧的郧阳镇,战据了半个湖广,另外还有河南、陕西、四川好几个府,比方湖广只大不。
但郧阳这一片地区,虽然是一个消耗盐的重要地区,但却不产盐。所需要的盐得从扬州、或者广东、福建,乃至于山西或者四川运进来。
但湖广地区真的没有盐吗?
不,有盐,而且有很多的盐。
就在刘钧出兵四川的前段时间,张山受刘钧之命。缉查私盐贩子,发现了一件事情。当时他查到一伙私盐贩子,都只是些散贩,肩挑手提走乡窜户的卖私盐,张山抓到他们后,想要顺藤摸瓜往上查,结果却意外的发现,这伙人的盐不是从外省进来的,居然是自己熬的盐。
最后仔细追查。发现这些人在黄州西面的德安府应城县,在那里挖盐。
原来那里本来是一个石膏矿洞,以前的矿场主开采石膏时,只取白石膏。而把与之共生的上下两层青石膏做为废渣弃之洞外,然后废碴日积月累,形成山。天下大雨,冲淋产生的水流到附近的稻田。把稻苗弄死了。当地百姓发现那弄死稻草的水带咸味,熬煮能出盐。膏洞附近农民便用废碴浸水取汁,代替食盐。周边居民都相继效仿。
后来那矿场主的石膏生意经营失败,那个矿场主干脆铤而走险,他干脆不再取石膏,而是直接用废洞蓄水,汲水熬盐,取水一旦,可得盐三四斤,熬出的盐再卖给附近一些胆大的百姓,他们再挑到外面去卖。
这个消息,应当算不得是什么太过惊讶的消息,起码在座的那些盐商中就有不少人知道这事。但他们对那矿洞派人察看过,规模太,一年也产不了多少盐,根本看不上。
刘钧看着这些人,却是摇了摇头。那些盐商也许看不上那个新发现的矿场,可刘钧知道后却是相当的激动,因为盐商们看不上矿场,是因为他们只是卖盐的,不是产盐的人。产量不高,自然也就没吸引力。
可刘钧是谁,他是郧阳总兵啊,现在手里还握着皇帝给的多方筹饷的特旨。这多方筹饷,自然也就包括自己采盐了。
先前唯一让刘钧犹豫的只是应城的盐矿有多少的储量,他派了不少人过去查探,发现那片地区应当是一个大盐层,量很大,起码百年内都不用担心没盐采。
储量足够,剩下的就是如何赚这钱了。正常情况下,应当是刘钧招人采盐,不过最后刘钧还是否决了这种念头。一来采盐得需要大量人工,二来见效慢。刘钧急需要用钱,他需要的是投入少,见效快的生意。
最后想来想去,刘钧想到了借鸡生蛋这个主意。
刘钧一挥手,一队队亲兵进入大厅,引得厅中一阵骚动紧张,许多商人还以为刘钧准备要拿他们。
不过随后发现,这只是虚惊一场。
士兵们进来,是给他们送上一个本子。
刘良佐接过一名士兵递上的本子,发现是印刷的。他目光扫了一眼,然后很快就被上面的内容吸引住了。
“应城盐场招募计划书。”刘良佐轻轻的读道,继续往下看去。越看,他越惊讶,越看越激动。这果然是一个天大的计划,镇南侯居然在应城发现了一人大盐矿,然后他要招募人合伙开采盐矿,按上面的计划所写,刘钧准备开挖盐井,用水采法采盐,三年后,预计盐场挖盐井百口,盐工十万,年产盐一百万担以上。以后只要加开盐井,产量还能继续提升。
一担盐百斤,一引盐三百斤。过去淮盐每年在湖广一省的销售就在六十万引,这还不包括各种进入湖广的私盐销量。一个百姓平均一年起码得食盐十斤,因此盐这个买卖是可以一直做的,利润也是极高的。
刘良佐暗自在心里计算着,官盐便宜时一斤一分,贵时一斤甚至达到六分银,而私盐则是一斤一厘五到两厘之间,差距巨大。但就算是一斤一厘五,私盐不用交税,也依然有厚利可图。
虽然私盐价比粮价要低。可私盐却是能源源不断的熬出来,粮食产量却是固定的。
一斤私盐卖一厘五,一担一钱五,这一年一百万担,那就是十五万两。
当然,帐不能这么算,在座的并不是纯粹的私盐贩子,他们实际上多数都有官盐商人的身份。这就意味着,他们可以把这不交税的便宜私盐用官盐的名目卖出去,而这价格却是天差地别的。十倍差价,甚至有时能达到四十倍差价。
还有一个最重要的地方,应城在湖广德安,就在汉江附近,也距离武昌和长江极近,这就意味着这里的盐能迅速方便的运输出来。相比起许多盐商得从东南海边把盐运进来,千里迢迢,湖广自产的盐肯定更具有优势。
当然,在这诱惑面前。还是有人提出了疑惑。
朝廷严禁私盐,一般的私盐都是那些朝廷的盐厂里的灶户们流出来的,这种私盐比较隐秘。而如刘钧这样的,想直接在应城建一个盐场。而且还是一个打算年产几十万担的盐场,那岂不是太过招摇了,朝廷能允许?
“当然能允许。”刘钧笑着对那名盐商道。“诸位有所不知,皇上让刘某编练新军。但朝廷现在一时没有粮饷拔付,因此皇上让某多方自筹。现在我打算采盐措饷,这能帮朝廷解决一个大问题。朝廷当然会同意。事实上,我已经向陛下上呈了奏折,要在应城采盐,而皇上已经允许我在应城办盐场,盐场所采之盐可以发卖,所得用做训练兵马的军饷钱粮。”
刘钧这话一出,众商人们就都激动起来了。
最大的一个麻烦已经解决了,刘钧有了这道旨,可以随意开场采盐。这意味着,应城以后真的能提供大量的盐。
没有人在这个时候问如果以后到应城买盐是不是要交高额的盐税。
“诸位,现在,我们面前有一个极好的机会。我打算直接招募一百万两银子做为股本,招募打盐井的工匠,招募采盐熬盐的工人,把应城盐场建立一个大盐场。”
“一百万?”不少人都吸了口冷气,虽然在座的都是盐商,个个身家万贯,但一百万两银子还是很让人惊讶的。
“没错,就是一百万两银子,一共一万股,每股一百两银子。”
有个盐商站起来问,“那我们投了银子进去,算是盐厂股东吗,那能参与盐厂的管理决策吗?”
刘钧毫不客气的打消了他的美梦,“当然不行。盐场由我来建立,属于朝廷,平时也由我们来管理,而你们投银子入股,享受的是分红权。”
有些盐商感觉有些失望,开始交头接耳起来。
“按我们的预期,你们投进来的银钱入股,每百两一股,一年差不多能得到十两银子的回报。这就是一成的年收益了,比起你们把银子埋在窖里,或者把银子拿去买房置地,这个收益肯定更高。”
“另外,你们的股本也不用担心,三年,只要满三年,那么你们随时可以把本金撤回付出,我们一分不少的退回。”
不少人心动了,每年有一成的收益率,哪有不满意的。去买田产,不田有价无市难买。而且田买过来多半还得佃出去,一亩良田一年产稻五石,佃户上交一半,得二石斗,最后去壳得米一石七八斗左右,还得上交田税等部份,最后收益不过是一石多些粮。折银可得一两多,而一亩良田现在也都得十几二十两甚至更高,算起来,年收益远达不到一成。
当然,入股盐场的好处不仅这些,刘钧告诉他们,入股盐场就有优先从盐场买盐的资格。而且,他们买盐肯定都是免税的。
心动,确实有不少人心动了。(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