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黑唐卡、红莲以及伏藏
推荐阅读:
顶点小说网 www.23wx.info,最快更新永生阴阳师最新章节!
关于黑唐卡的种种以及历史。
黑唐卡,以黑色为基底,用纯金色勾勒,点缀少量色彩或象征性的晕染出人物和景物的主要结构及明暗,意趣神秘而深沉,这就是藏传佛教艺术中与彩绘唐卡一脉相承,而又自成一体的绘画形式——黑唐卡,藏语称“那唐”。黑唐卡艺术在藏传佛教密宗文化的教理仪轨内涵下产生,是藏传佛教文化思想的大智创造,凝聚着无数代高僧大德、民间艺匠的智慧。这种别具一格的艺术表现形式以其浓烈的地域特色、神秘的宗教意蕴、质朴的民族情愫和深刻的人文精神,黑唐卡也成为高僧大德、学士名流供养珍藏的极品。
黑唐卡有很大的原因是藏民族对黑色的偏爱,源自于从古老的原始宗教基础上发展形成的苯教信仰。苯教俗称“黑教”,因苯教徒喜蓄长发、身着黑衣而名。从其教义法则探测,这种尚黑的习俗渊源十分久远,在苯教创世学说中的黑白二元论观念及所象征的深奥哲理中都得到体现。其后藏传佛教密宗在藏地盛行,吸收了大量本土原始宗教、苯教的教义内容,与之相适应的各种藏传佛教艺术形式便应运而生。黑色本身具有凶恶、暴烈、威严、黑暗、神秘等视觉审美特质和色彩象征内涵。因此,黑唐卡极其适合表现密宗神灵变幻莫测的意境,以黑色为基底就成了黑唐卡在表现形式上的定性。
黑唐卡艺术还把对金色的运用发展到了极致。藏民族对金色的热爱,源自于对佛教宇宙三界学说中天界太阳神的崇拜,是对大自然光明的追求,象征着对世间万物生命之源的向往,同时金色也代表着珍宝和财富。因而金色在藏传佛教中被视为对神佛崇敬的最神圣的供养方式,并在长期的艺术实践中创造出了诸多使用金色的技法,如唐卡中常用的勾金、涂金、磨金、刻金、染金等。
黑唐卡最善于表现的是藏传佛教密宗神灵动态夸张、表情激愤,神态威猛的忿怒身。他们多是由佛、菩萨变化而来保护佛教不受外敌侵犯,或是针对妨碍修法被称为“无明”的不正之见和邪魔恶念的威慑和警示。这些神灵的形象具有原始粗朴、威猛雄强、神秘深沉等诸多特点,从而能以强大的威慑力达到弘传教义、护持佛法、维系神权之目的。因此,黑唐卡成为藏传佛教艺术中偶像崇拜必不可少的庄严法器。
在藏传佛教艺术中,对壁画、唐卡中主尊神佛身色的描绘必须依据《佛像造像量度经》等“三经一疏”经典的规定,以表不同的宗教象征内涵。如释迦牟尼的身色为肉红色、阿闪佛为暗青色、宝生佛为金色、大悲观音为白色等。而黑唐卡的着色方法堪称画坛一绝,在遵从造像量度经的原则下,创造出了以线为主,点染华彩部分的绘制技法,意到而笔止。这种手法更强化突出了藏传佛教中神灵造型的威猛、强悍、庄严和神秘。如黑唐卡中的火焰着色法,仅在火苗末稍处稍加晕染,烈焰舞动之神韵便跃然画上,远胜于通体着红的敷色方法。同时,这种惜色如金,画面保留很多黑底的表现手法,与中国山水画中以白计墨、以虚代实的表现手法如出一辙,更强化了黑唐卡深沉、空灵、玄秘的宗教意蕴。
黑唐卡艺术在藏传佛教密宗文化的教理仪轨内涵下产生,是藏传佛教文化思想的大智创造,凝聚着无数代高僧大德、民间艺匠的智慧。这种别具一格的艺术表现形式以其浓烈的地域特色、神秘的宗教意蕴、质朴的民族情愫和深刻的人文精神,广泛流播于藏传佛教文化圈内,黑唐卡也成为高僧大德、学士名流供养珍藏的极品。
至于红莲业火,红莲,地狱:
(界名)八寒地狱之第七。梵名钵特摩padma,译曰红莲。为寒而皮肉分裂如红莲华也。瑜伽论四曰:“红莲那落迦,与此差别,过此青已,色变红赤。皮肤分裂,或十或多。故此那落迦,名曰红莲。”俱舍光记十一曰:“钵特摩,此云红莲华。严寒逼切,身变折裂,如红莲华。”
业火,譬喻)恶业害身譬如火。又名烧地狱罪人之火。以后者由前世之恶业所感故也。楞严经八曰:“以业火干枯。”
伏藏则指的是苯教和藏传佛教徒在他们信仰的宗教受到劫难时藏匿起来,日后重新挖掘出来的经典,分为书藏、圣物藏和识藏。书藏即指经书,圣物藏指法器、高僧大德的遗物等。最为神奇的就是识藏,据说当某种经典或咒文在遇到灾难无法流传下去时,就由神灵授藏在某人的意识深处,以免失传。当有了再传条件时,在某种神秘的启示下,被授藏经文的人(有些是不识字的农牧民)就能将其诵出或记录成文。这一现象就是伏藏之谜。
说唱艺人>是藏族著名长篇英雄史诗,从其原始雏形发展到今天共有百余部之多,可谓长篇巨制。>在民间以两种形式流传,一是口头说唱形式,一是以抄本、刻本形式。口头说唱是其主要形式,是通过说唱艺人的游吟说唱世代相传,而说唱艺人有着各种传奇。
在众多的说唱艺人中,那些能说唱多部的优秀艺人往往称自己是"神授艺人",即他们所说唱的故事是神赐予的。"神授说唱艺人"多自称在童年时做过梦,之后生病,并在梦中曾得到神或格萨尔大王的旨意,病中或病愈后又经喇嘛念经祈祷,得以开启说唱格萨尔的智门,从此便会说唱了。
在藏区,有些十几岁目不识丁的小孩病后或一觉醒来,竟能说唱几百万字的长篇史诗,这一神秘现象至今无法解释。
据传,1300多年前,莲花生大师到茜藏弘扬佛法,发觉当时藏人的知识不能接受密法,也因为当时有些法的因缘尚未成熟,故离开茜藏前,将很多教法、佛像、法药埋藏在不同的领域里。它们有的在瀑流,有的在山岩,有的在虚空,甚至有的在圣者的甚深禅定之中。这些东西等待将来时机成熟,让有缘、有成就者开启传播,故称“伏藏”。
伏藏分为书藏、圣物藏和识藏。书藏即指经书,圣物藏指法器、高僧的遗物等。
最为神奇的是识藏,据说当某种经典或咒文在遇到灾难无法流传下去时,就由神灵授藏在某人的意识深处,以免失传。当有了再传条件时,在某种神秘的启示下,被授藏经文的人(有些是不识字的农牧民)就能将其诵出或记录成文。
从1000多年前的莲华生大师时期到现在,在这个漫长的藏传佛教历史过程当中,伏藏这一事实连续不断地显现在人们的面前。
第一个取得格西学位的汉族喇嘛洛桑珍珠格西的《雪域求法记》里,记载了“识藏”的说法。在后藏拉孜附近的扎叶巴寺,茜藏最着名的寺庙桑耶寺与青朴修行地,都会挖到经典。
茜藏最古老的土着宗教——“苯教”,在受到藏传佛教的冲击下,就有过“伏藏”的历史。历史上,苯教一方辩论失败,被信奉佛教的赤松德赞下令取缔。苯教徒不敢公开活动,他们到处埋藏苯教的经典,这些经典形成了苯教的“伏藏”。而到了9世纪朗达玛灭佛时期,佛教信徒也开始“伏藏”。
后来,宁玛派就有在某地挖出经典之说。取藏者被称为“得登巴”,相传都是莲花生大师和他的弟子的化身,圆满地重整伏藏经文,并准确地解读伏藏经文的理论和方法,最着名的如《茜藏度亡经》、《大圆满》等。
另类伏藏之说
佛经里介绍了不靠藏宝图而发现伏藏的另类方法。
一是成佛。诸佛和菩萨都有神力,不但能瞧见任何人的任何伏藏,还能让伏藏从地底下跑出来。例如《释迦降生释种成佛缘谱》记载,佛祖降生时,五百伏藏同时涌出;《阿弥陀经通赞疏》记载,曼殊师利菩萨降生时,七处伏藏同时涌出。
二是拜佛。如果嫌成佛太难,还可以拜佛。例如《三宝感应略录》记载,古印度有个穷人,想挖先祖留下来的伏藏,不知道具体位置,就去寺庙里祷告,绕佛像转了几个圈,回去就把伏藏找到了。
三是念咒。如果嫌拜佛太麻烦,还可以念咒。《佛心经》上卷有段“十方如来同印顶咒”,只要两手交叉,伸出中指,念“唵跋啰跋啰糁跋啰糁跋啰”,就可以透视地下,瞧见方圆五里内所有伏藏。《大佛顶广聚陀罗尼经》卷二也有一段咒语,说是把莲子、龙脑、牛黄和郁金香捣碎,用牛奶和成糊,抹在额头上,念“唵阿牟伽末尼什嚩罗钵头牟瑟腻沙地哩乞沙莎嚩诃”1800遍,可以瞧见全世界的伏藏。
伏藏品到底指什么
在各种各样的佛教典籍中,其中有一种是用特殊形式保存和开取的,这类就叫做伏藏品。伏藏品里面除藏有各种显密书籍及经论密码的小箧外,一般还有佛像法器等圣物。现在社会上的很多人乃至科学家们都无法对这一神秘的现象进行解释,甚至有些佛教徒对于伏藏这一概念也并不了解。
伏藏品的内容非常丰富,既有修法,也有佛像、甘露等,真可谓面面俱到,但最重要的是佛经。佛经里面的一部分是灌顶内容,一部分是与灌顶有关的修法,还有一部分是修法仪轨,另外还有其他从前行到正行的一系列具体修法。
关于黑唐卡的种种以及历史。
黑唐卡,以黑色为基底,用纯金色勾勒,点缀少量色彩或象征性的晕染出人物和景物的主要结构及明暗,意趣神秘而深沉,这就是藏传佛教艺术中与彩绘唐卡一脉相承,而又自成一体的绘画形式——黑唐卡,藏语称“那唐”。黑唐卡艺术在藏传佛教密宗文化的教理仪轨内涵下产生,是藏传佛教文化思想的大智创造,凝聚着无数代高僧大德、民间艺匠的智慧。这种别具一格的艺术表现形式以其浓烈的地域特色、神秘的宗教意蕴、质朴的民族情愫和深刻的人文精神,黑唐卡也成为高僧大德、学士名流供养珍藏的极品。
黑唐卡有很大的原因是藏民族对黑色的偏爱,源自于从古老的原始宗教基础上发展形成的苯教信仰。苯教俗称“黑教”,因苯教徒喜蓄长发、身着黑衣而名。从其教义法则探测,这种尚黑的习俗渊源十分久远,在苯教创世学说中的黑白二元论观念及所象征的深奥哲理中都得到体现。其后藏传佛教密宗在藏地盛行,吸收了大量本土原始宗教、苯教的教义内容,与之相适应的各种藏传佛教艺术形式便应运而生。黑色本身具有凶恶、暴烈、威严、黑暗、神秘等视觉审美特质和色彩象征内涵。因此,黑唐卡极其适合表现密宗神灵变幻莫测的意境,以黑色为基底就成了黑唐卡在表现形式上的定性。
黑唐卡艺术还把对金色的运用发展到了极致。藏民族对金色的热爱,源自于对佛教宇宙三界学说中天界太阳神的崇拜,是对大自然光明的追求,象征着对世间万物生命之源的向往,同时金色也代表着珍宝和财富。因而金色在藏传佛教中被视为对神佛崇敬的最神圣的供养方式,并在长期的艺术实践中创造出了诸多使用金色的技法,如唐卡中常用的勾金、涂金、磨金、刻金、染金等。
黑唐卡最善于表现的是藏传佛教密宗神灵动态夸张、表情激愤,神态威猛的忿怒身。他们多是由佛、菩萨变化而来保护佛教不受外敌侵犯,或是针对妨碍修法被称为“无明”的不正之见和邪魔恶念的威慑和警示。这些神灵的形象具有原始粗朴、威猛雄强、神秘深沉等诸多特点,从而能以强大的威慑力达到弘传教义、护持佛法、维系神权之目的。因此,黑唐卡成为藏传佛教艺术中偶像崇拜必不可少的庄严法器。
在藏传佛教艺术中,对壁画、唐卡中主尊神佛身色的描绘必须依据《佛像造像量度经》等“三经一疏”经典的规定,以表不同的宗教象征内涵。如释迦牟尼的身色为肉红色、阿闪佛为暗青色、宝生佛为金色、大悲观音为白色等。而黑唐卡的着色方法堪称画坛一绝,在遵从造像量度经的原则下,创造出了以线为主,点染华彩部分的绘制技法,意到而笔止。这种手法更强化突出了藏传佛教中神灵造型的威猛、强悍、庄严和神秘。如黑唐卡中的火焰着色法,仅在火苗末稍处稍加晕染,烈焰舞动之神韵便跃然画上,远胜于通体着红的敷色方法。同时,这种惜色如金,画面保留很多黑底的表现手法,与中国山水画中以白计墨、以虚代实的表现手法如出一辙,更强化了黑唐卡深沉、空灵、玄秘的宗教意蕴。
黑唐卡艺术在藏传佛教密宗文化的教理仪轨内涵下产生,是藏传佛教文化思想的大智创造,凝聚着无数代高僧大德、民间艺匠的智慧。这种别具一格的艺术表现形式以其浓烈的地域特色、神秘的宗教意蕴、质朴的民族情愫和深刻的人文精神,广泛流播于藏传佛教文化圈内,黑唐卡也成为高僧大德、学士名流供养珍藏的极品。
至于红莲业火,红莲,地狱:
(界名)八寒地狱之第七。梵名钵特摩padma,译曰红莲。为寒而皮肉分裂如红莲华也。瑜伽论四曰:“红莲那落迦,与此差别,过此青已,色变红赤。皮肤分裂,或十或多。故此那落迦,名曰红莲。”俱舍光记十一曰:“钵特摩,此云红莲华。严寒逼切,身变折裂,如红莲华。”
业火,譬喻)恶业害身譬如火。又名烧地狱罪人之火。以后者由前世之恶业所感故也。楞严经八曰:“以业火干枯。”
伏藏则指的是苯教和藏传佛教徒在他们信仰的宗教受到劫难时藏匿起来,日后重新挖掘出来的经典,分为书藏、圣物藏和识藏。书藏即指经书,圣物藏指法器、高僧大德的遗物等。最为神奇的就是识藏,据说当某种经典或咒文在遇到灾难无法流传下去时,就由神灵授藏在某人的意识深处,以免失传。当有了再传条件时,在某种神秘的启示下,被授藏经文的人(有些是不识字的农牧民)就能将其诵出或记录成文。这一现象就是伏藏之谜。
说唱艺人>是藏族著名长篇英雄史诗,从其原始雏形发展到今天共有百余部之多,可谓长篇巨制。>在民间以两种形式流传,一是口头说唱形式,一是以抄本、刻本形式。口头说唱是其主要形式,是通过说唱艺人的游吟说唱世代相传,而说唱艺人有着各种传奇。
在众多的说唱艺人中,那些能说唱多部的优秀艺人往往称自己是"神授艺人",即他们所说唱的故事是神赐予的。"神授说唱艺人"多自称在童年时做过梦,之后生病,并在梦中曾得到神或格萨尔大王的旨意,病中或病愈后又经喇嘛念经祈祷,得以开启说唱格萨尔的智门,从此便会说唱了。
在藏区,有些十几岁目不识丁的小孩病后或一觉醒来,竟能说唱几百万字的长篇史诗,这一神秘现象至今无法解释。
据传,1300多年前,莲花生大师到茜藏弘扬佛法,发觉当时藏人的知识不能接受密法,也因为当时有些法的因缘尚未成熟,故离开茜藏前,将很多教法、佛像、法药埋藏在不同的领域里。它们有的在瀑流,有的在山岩,有的在虚空,甚至有的在圣者的甚深禅定之中。这些东西等待将来时机成熟,让有缘、有成就者开启传播,故称“伏藏”。
伏藏分为书藏、圣物藏和识藏。书藏即指经书,圣物藏指法器、高僧的遗物等。
最为神奇的是识藏,据说当某种经典或咒文在遇到灾难无法流传下去时,就由神灵授藏在某人的意识深处,以免失传。当有了再传条件时,在某种神秘的启示下,被授藏经文的人(有些是不识字的农牧民)就能将其诵出或记录成文。
从1000多年前的莲华生大师时期到现在,在这个漫长的藏传佛教历史过程当中,伏藏这一事实连续不断地显现在人们的面前。
第一个取得格西学位的汉族喇嘛洛桑珍珠格西的《雪域求法记》里,记载了“识藏”的说法。在后藏拉孜附近的扎叶巴寺,茜藏最着名的寺庙桑耶寺与青朴修行地,都会挖到经典。
茜藏最古老的土着宗教——“苯教”,在受到藏传佛教的冲击下,就有过“伏藏”的历史。历史上,苯教一方辩论失败,被信奉佛教的赤松德赞下令取缔。苯教徒不敢公开活动,他们到处埋藏苯教的经典,这些经典形成了苯教的“伏藏”。而到了9世纪朗达玛灭佛时期,佛教信徒也开始“伏藏”。
后来,宁玛派就有在某地挖出经典之说。取藏者被称为“得登巴”,相传都是莲花生大师和他的弟子的化身,圆满地重整伏藏经文,并准确地解读伏藏经文的理论和方法,最着名的如《茜藏度亡经》、《大圆满》等。
另类伏藏之说
佛经里介绍了不靠藏宝图而发现伏藏的另类方法。
一是成佛。诸佛和菩萨都有神力,不但能瞧见任何人的任何伏藏,还能让伏藏从地底下跑出来。例如《释迦降生释种成佛缘谱》记载,佛祖降生时,五百伏藏同时涌出;《阿弥陀经通赞疏》记载,曼殊师利菩萨降生时,七处伏藏同时涌出。
二是拜佛。如果嫌成佛太难,还可以拜佛。例如《三宝感应略录》记载,古印度有个穷人,想挖先祖留下来的伏藏,不知道具体位置,就去寺庙里祷告,绕佛像转了几个圈,回去就把伏藏找到了。
三是念咒。如果嫌拜佛太麻烦,还可以念咒。《佛心经》上卷有段“十方如来同印顶咒”,只要两手交叉,伸出中指,念“唵跋啰跋啰糁跋啰糁跋啰”,就可以透视地下,瞧见方圆五里内所有伏藏。《大佛顶广聚陀罗尼经》卷二也有一段咒语,说是把莲子、龙脑、牛黄和郁金香捣碎,用牛奶和成糊,抹在额头上,念“唵阿牟伽末尼什嚩罗钵头牟瑟腻沙地哩乞沙莎嚩诃”1800遍,可以瞧见全世界的伏藏。
伏藏品到底指什么
在各种各样的佛教典籍中,其中有一种是用特殊形式保存和开取的,这类就叫做伏藏品。伏藏品里面除藏有各种显密书籍及经论密码的小箧外,一般还有佛像法器等圣物。现在社会上的很多人乃至科学家们都无法对这一神秘的现象进行解释,甚至有些佛教徒对于伏藏这一概念也并不了解。
伏藏品的内容非常丰富,既有修法,也有佛像、甘露等,真可谓面面俱到,但最重要的是佛经。佛经里面的一部分是灌顶内容,一部分是与灌顶有关的修法,还有一部分是修法仪轨,另外还有其他从前行到正行的一系列具体修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