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3章 苏联之行(下)
推荐阅读: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唐枭、乘龙佳婿、长宁帝军、医妃惊世、逆鳞、银狐、续南明、盛唐风华
顶点小说网 www.23wx.info,最快更新少帅春秋最新章节!
在苏联的二十天里,张汉卿签订了《中苏友好互助条约》,成为中国近代史上第2次对外平等的条约。双方约定:“互相不以对方为敌意国,不利用自身领土给敌对方提供方便,在国际活动中互通有无,不与第三国签订任何有损于双边关系、主权或领土完整的盟约,尊重双方的国家制度、行政、外交独立,双方军队均从漫长的边界线后撤50公里,未经知会不在边界举行大规模的军事演习。中国继续以粮食、棉花等农产品为交换,换取苏联在机车、冶金、轻重工业、炼油、军工、炼钢、飞机、船舶制造等行业的机器和专家援助。”在此条约签署后,中苏互派大使。
中苏和平条约的诞生,国际上第一次把年轻的不像话的张汉卿作为国家的重要人物而加以重视起来,国内也对这位少帅的大手笔所震惊。《津门日报》评价:“这不是一场军事上的胜利,但他的成就,比得上迄今为止发生在民国以来的任何一次军事胜利。毕竟,长期处于列强虎口之下的灾难的中国,也终于有一个相对意义上的朋友,至少目前是无害的。”
在国际主义的大旗下,苏联也希望中国是一个最终将日本、欧美势力逐出远东的强大的国家。还在人民军占据陕西之际,莫斯科就认为这支力量能够团结中国大众,统一国家,因此一度向张汉卿所在的人民党控制下的政府提供了力所能及的大量军事援助,其中包括大约30架r-1侦察飞机,而且还在苏联境内培训人民党飞行员。在自身由于1921年的大饥荒尚未恢复元气的情况下,以粮易物是两利的事情,所以苏联政府很爽快地答应了张汉卿提出的各项援助要求。
协议签订日期是15年。之所以如此,是因为考虑到苏德在将来发生的大战。在中国强大后,最有可能收复领土的应该也就是这个时候----根据历史走势,那时苏联自顾不暇,中国恢复对远东的控制成为可能。只要中国没有被削弱,丢失远东的苏联不大有能力再与另一大国进行一场大规模的战争----二战后的国际形势对它不利。再以后一旦核武器时代来临,再收复领土便困难重重、几乎成为不可能了。可以想象21世纪的中国对俄罗斯提出领土要求后的反应?
当然张汉卿以人民党和人民军高层的身份访苏是另有一番考虑。作为一个穿越的现代人,他比任何人都了解西方尤其是西欧的人民,对于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政权的恐惧是多么强烈。在经历从1918到1922年长达4年的武装干涉后,西方普遍对苏联进行了武器禁运和经济封锁,当然更害怕一个同样性质的制度蔓延到人数众多的中国。一个有着近西方资本广义制度的三权分立的中国更符合他们的期望。
作为事实上一党专政的人民党政府来说,其国家的行政控制方式与苏共有着惊人的类似:工业高度国家化与国家分配制度,以及意识形态的拷贝----其实在张汉卿主导下的行政管理方式始终无法脱离后世二十余年长期的政治生活所给予他的潜移默化的影响。
而苏联则重视利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与主要在华既得利益的协约国的矛盾,争取从外交上与中国保持友好关系,加强中苏多方面合作,以阻止中国被拉入西方反苏阵营。北方政策(即对苏政策)在张汉卿的外交总战略虽然处于次要地位,但出于复兴中国的种种现实需要,他始终无法忽视并逐步加强了和苏联的合作关系。张汉卿不盲目追随当时国内全然倒向北方或倒向西方的不理智认识,他认为:“亲西反俄或亲俄反西方都会有危险。”“单方面联盟可能会卷入一场战争。”“放弃与莫斯科的联系是愚蠢的。”“始终存在的西方国家对危险的中苏政治上一致的想象,对中国来讲是一笔具有重要意义的政治资产。”他认为,中国必须利用西方战胜国与东方苏联的矛盾,利用对苏关系这张王牌来刺激和对付西方,加强对英、美、法等协约国和日本的抗衡力量。况且中国在经济、军事上都需要苏联。
这次的中苏签定的和平条约就让东方西方都感受到这种“平衡”的制约,其后他更把条约的这种精神发挥得淋漓尽致。他要在北方和西方间圆滑地周旋,充分利用协约国和苏联的矛盾尽可能地获取更多的利益,使中国在国际舞台上发挥更多作用。中国既与北方结盟,又与西方结盟——双方都需要它。张汉卿的“在双方之间保持平衡”政策的实施不仅使两国保持了良好正常的外交关系,客观上也提高了中国国际地位的独立性,并从而使在华的帝国主义对华政策未能像正史上那样严苛,中国进入了一个各方都“小心翼翼呵护”的时期,得到了难得的发展时间,进而维护了亚洲的和平和稳定。有签于此,在《中华民国史----少帅执政前十年之战略研究》在评价二十世纪中国最伟大的战略家和外交家时,张汉卿当之无愧地排在首位。
在苏联首先与人民党领导的中华民国政府建立外资关系后,美国、英国、法国及日本等主要大国先后发表宣言,承认中国主权独立地位。虽然都只是一纸声明,但对于多灾多难的中国来说,其意义不啻于初生婴儿的一声啼哭。
中苏经济协议的首项事宜便是张汉卿最得意的玉门油田的开发。
玉门油田位于甘肃玉门市境内,总面积114。37平方公里。正史上于1939年投入开发,1959年生产原油曾达到140。29万吨,占当年全国原油产量的50。9%。创造了70年代60万吨稳产10年和80年代50万吨稳产10年的优异成绩。誉为“中国石油工业的摇篮”,1995年年产原油40万吨。
现在看来这个产量是不起眼,但是在轮船、机车以煤炭为主体的20年代的工业社会中,石油的用途并没有明显地得到足够的重视。作为过来人的张汉卿是知道石油的巨大用处的,当然他也是知道中国在后来的石油储量分布的。占有前三大油田的大庆、胜利、辽河都在东北、华北,其实以玉门油田的产量只算一个大庆油田的百一,不过因为其在中国石油发展历程上的历史意义,又处在大西北,因此特别让张汉卿动心。
众所周知,当时日本90%以上的石油依赖美国进口,在依赖飞机军舰坦克的现代化战争中,只要美国切断日本的石油供应,日本必然陷入不战自败的困境。据近年的一些资料显示,美国的美孚石油公司在1920年代就发现了中国的大庆油田。但美国政府却不让美孚公司公布这个发现,反而让美孚公司对外宣称在中国东北没有找到石油,还装模作样地提出一个“中国贫油论”的理论,把中国的石油判了死刑。
当时日本为了摆脱石油被别人卡脖子的窘境,也在中国东北勘探寻找石油,但凡是美国人勘探过的地方日本人就不再去勘探了,他们相信在美国人勘探过的地方真的没有石油。日本人万万没有想到美国人会骗他们,真相信了“中国贫油论”,没有继续在东北勘探石油。如果日本人发现了中国东北的大庆油田,日本也很可能不会因为美国禁运石油而去偷袭珍珠港,世界历史真的可能就要改写。
其实玉门油田的产量是很低的,且不谈位列三甲的东北、华北等地,地处西北的新疆也有更大量的油田,像克拉玛依、塔里木、土哈等都是中国在现代都算得上的大油田。之所以不去开发它们,倒不是张汉卿不知道,而是中国的石油工业才刚起步,没有大规模开采的经验。
张汉卿自然也不会傻到自已将东北有大油田的事自己先捅出去,目前工业发展还用不着这么多的石油。作为耗油大户的汽车尚没有大规模使用石油,连煤炭的开发使用只是开了简单的零头。在此情况下,冒然开发一个大油田基本没什么市场,反而让日本国内有了继续“北上”的念想。
在目前这种形势下,通过国家的示强,且让日本感觉到其在东北没有什么油水可捞,或可暂时缓解其在中国的觎觑之心(完全杜绝是不可能的,中日这一仗是不可避免的),给中国发展留下机会。
不过因为汽车的大量研制和即将发生的大规模普及使用前景,开发油田势在必行。但是中国目前尚缺乏钻井的技术,苏联的帮助对于中国技术力量的储备,非常重要。
玉门油田处在甘肃境内,即将开通的陇海线及计划中的兰新线可以方便地与苏联互通有无,方便地取得技术支持。而且玉门地处内陆,即使最后形成规模生产,日本也无法将其势力伸进边远的大西北。
在苏联的二十天里,张汉卿签订了《中苏友好互助条约》,成为中国近代史上第2次对外平等的条约。双方约定:“互相不以对方为敌意国,不利用自身领土给敌对方提供方便,在国际活动中互通有无,不与第三国签订任何有损于双边关系、主权或领土完整的盟约,尊重双方的国家制度、行政、外交独立,双方军队均从漫长的边界线后撤50公里,未经知会不在边界举行大规模的军事演习。中国继续以粮食、棉花等农产品为交换,换取苏联在机车、冶金、轻重工业、炼油、军工、炼钢、飞机、船舶制造等行业的机器和专家援助。”在此条约签署后,中苏互派大使。
中苏和平条约的诞生,国际上第一次把年轻的不像话的张汉卿作为国家的重要人物而加以重视起来,国内也对这位少帅的大手笔所震惊。《津门日报》评价:“这不是一场军事上的胜利,但他的成就,比得上迄今为止发生在民国以来的任何一次军事胜利。毕竟,长期处于列强虎口之下的灾难的中国,也终于有一个相对意义上的朋友,至少目前是无害的。”
在国际主义的大旗下,苏联也希望中国是一个最终将日本、欧美势力逐出远东的强大的国家。还在人民军占据陕西之际,莫斯科就认为这支力量能够团结中国大众,统一国家,因此一度向张汉卿所在的人民党控制下的政府提供了力所能及的大量军事援助,其中包括大约30架r-1侦察飞机,而且还在苏联境内培训人民党飞行员。在自身由于1921年的大饥荒尚未恢复元气的情况下,以粮易物是两利的事情,所以苏联政府很爽快地答应了张汉卿提出的各项援助要求。
协议签订日期是15年。之所以如此,是因为考虑到苏德在将来发生的大战。在中国强大后,最有可能收复领土的应该也就是这个时候----根据历史走势,那时苏联自顾不暇,中国恢复对远东的控制成为可能。只要中国没有被削弱,丢失远东的苏联不大有能力再与另一大国进行一场大规模的战争----二战后的国际形势对它不利。再以后一旦核武器时代来临,再收复领土便困难重重、几乎成为不可能了。可以想象21世纪的中国对俄罗斯提出领土要求后的反应?
当然张汉卿以人民党和人民军高层的身份访苏是另有一番考虑。作为一个穿越的现代人,他比任何人都了解西方尤其是西欧的人民,对于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政权的恐惧是多么强烈。在经历从1918到1922年长达4年的武装干涉后,西方普遍对苏联进行了武器禁运和经济封锁,当然更害怕一个同样性质的制度蔓延到人数众多的中国。一个有着近西方资本广义制度的三权分立的中国更符合他们的期望。
作为事实上一党专政的人民党政府来说,其国家的行政控制方式与苏共有着惊人的类似:工业高度国家化与国家分配制度,以及意识形态的拷贝----其实在张汉卿主导下的行政管理方式始终无法脱离后世二十余年长期的政治生活所给予他的潜移默化的影响。
而苏联则重视利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与主要在华既得利益的协约国的矛盾,争取从外交上与中国保持友好关系,加强中苏多方面合作,以阻止中国被拉入西方反苏阵营。北方政策(即对苏政策)在张汉卿的外交总战略虽然处于次要地位,但出于复兴中国的种种现实需要,他始终无法忽视并逐步加强了和苏联的合作关系。张汉卿不盲目追随当时国内全然倒向北方或倒向西方的不理智认识,他认为:“亲西反俄或亲俄反西方都会有危险。”“单方面联盟可能会卷入一场战争。”“放弃与莫斯科的联系是愚蠢的。”“始终存在的西方国家对危险的中苏政治上一致的想象,对中国来讲是一笔具有重要意义的政治资产。”他认为,中国必须利用西方战胜国与东方苏联的矛盾,利用对苏关系这张王牌来刺激和对付西方,加强对英、美、法等协约国和日本的抗衡力量。况且中国在经济、军事上都需要苏联。
这次的中苏签定的和平条约就让东方西方都感受到这种“平衡”的制约,其后他更把条约的这种精神发挥得淋漓尽致。他要在北方和西方间圆滑地周旋,充分利用协约国和苏联的矛盾尽可能地获取更多的利益,使中国在国际舞台上发挥更多作用。中国既与北方结盟,又与西方结盟——双方都需要它。张汉卿的“在双方之间保持平衡”政策的实施不仅使两国保持了良好正常的外交关系,客观上也提高了中国国际地位的独立性,并从而使在华的帝国主义对华政策未能像正史上那样严苛,中国进入了一个各方都“小心翼翼呵护”的时期,得到了难得的发展时间,进而维护了亚洲的和平和稳定。有签于此,在《中华民国史----少帅执政前十年之战略研究》在评价二十世纪中国最伟大的战略家和外交家时,张汉卿当之无愧地排在首位。
在苏联首先与人民党领导的中华民国政府建立外资关系后,美国、英国、法国及日本等主要大国先后发表宣言,承认中国主权独立地位。虽然都只是一纸声明,但对于多灾多难的中国来说,其意义不啻于初生婴儿的一声啼哭。
中苏经济协议的首项事宜便是张汉卿最得意的玉门油田的开发。
玉门油田位于甘肃玉门市境内,总面积114。37平方公里。正史上于1939年投入开发,1959年生产原油曾达到140。29万吨,占当年全国原油产量的50。9%。创造了70年代60万吨稳产10年和80年代50万吨稳产10年的优异成绩。誉为“中国石油工业的摇篮”,1995年年产原油40万吨。
现在看来这个产量是不起眼,但是在轮船、机车以煤炭为主体的20年代的工业社会中,石油的用途并没有明显地得到足够的重视。作为过来人的张汉卿是知道石油的巨大用处的,当然他也是知道中国在后来的石油储量分布的。占有前三大油田的大庆、胜利、辽河都在东北、华北,其实以玉门油田的产量只算一个大庆油田的百一,不过因为其在中国石油发展历程上的历史意义,又处在大西北,因此特别让张汉卿动心。
众所周知,当时日本90%以上的石油依赖美国进口,在依赖飞机军舰坦克的现代化战争中,只要美国切断日本的石油供应,日本必然陷入不战自败的困境。据近年的一些资料显示,美国的美孚石油公司在1920年代就发现了中国的大庆油田。但美国政府却不让美孚公司公布这个发现,反而让美孚公司对外宣称在中国东北没有找到石油,还装模作样地提出一个“中国贫油论”的理论,把中国的石油判了死刑。
当时日本为了摆脱石油被别人卡脖子的窘境,也在中国东北勘探寻找石油,但凡是美国人勘探过的地方日本人就不再去勘探了,他们相信在美国人勘探过的地方真的没有石油。日本人万万没有想到美国人会骗他们,真相信了“中国贫油论”,没有继续在东北勘探石油。如果日本人发现了中国东北的大庆油田,日本也很可能不会因为美国禁运石油而去偷袭珍珠港,世界历史真的可能就要改写。
其实玉门油田的产量是很低的,且不谈位列三甲的东北、华北等地,地处西北的新疆也有更大量的油田,像克拉玛依、塔里木、土哈等都是中国在现代都算得上的大油田。之所以不去开发它们,倒不是张汉卿不知道,而是中国的石油工业才刚起步,没有大规模开采的经验。
张汉卿自然也不会傻到自已将东北有大油田的事自己先捅出去,目前工业发展还用不着这么多的石油。作为耗油大户的汽车尚没有大规模使用石油,连煤炭的开发使用只是开了简单的零头。在此情况下,冒然开发一个大油田基本没什么市场,反而让日本国内有了继续“北上”的念想。
在目前这种形势下,通过国家的示强,且让日本感觉到其在东北没有什么油水可捞,或可暂时缓解其在中国的觎觑之心(完全杜绝是不可能的,中日这一仗是不可避免的),给中国发展留下机会。
不过因为汽车的大量研制和即将发生的大规模普及使用前景,开发油田势在必行。但是中国目前尚缺乏钻井的技术,苏联的帮助对于中国技术力量的储备,非常重要。
玉门油田处在甘肃境内,即将开通的陇海线及计划中的兰新线可以方便地与苏联互通有无,方便地取得技术支持。而且玉门地处内陆,即使最后形成规模生产,日本也无法将其势力伸进边远的大西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