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3章 北京政变(上)
推荐阅读: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唐枭、乘龙佳婿、长宁帝军、医妃惊世、逆鳞、银狐、续南明、盛唐风华
顶点小说网 www.23wx.info,最快更新少帅春秋最新章节!
直系部队在前线坎坷,吴佩孚也不轻松。北京城内谣言满天飞,前方战报多不利于直军,有传第一军司令彭寿莘阵亡,有传某军哗变,弄得吴佩孚一日三惊。
前方军情并不利于直军,加以曹锟左右嬖幸,对于吴佩孚在京,有芒刺在背之感,所以怂恿曹锟催促吴上前线指挥军事。曹的左右说:“如果在北京城内做总司令,谁都会做啊!”
10月26日晨9时,吴佩孚乘坐讨逆军总司令专车,由北京正阳门出发,直驰廊坊。吴佩孚上前线的主要原因,并非曹锟下面的反吴派,而是前线战况的不利,加上海军突袭的计划受了阻碍。这次督战,讨逆军总部人员随行,还有外国观战武官和新闻记者100余人随车前往,声势之浩大,在民国初年内战场面中,可以说是空前的。
当日下午1时半,吴佩孚的专车抵达廊坊,直接停靠于车站傍,吴佩孚即率幕僚和卫兵急驰前线视察战况。这时直奉两军激烈鏖战于永清县城边,隆隆大炮震动大地,硝烟冉冉上升。
吴佩孚上前线的消息,遍传直军,对军心士气有极大的鼓舞,而通奉的冯玉荣听说吴已到达前线,竟畏罪自杀。吴遂直接调遣十三混成旅,另筑阵地稳住了阵脚。
讨逆军总部在吴亲赴前线后,遂设于吴的专车上。吴总部的直属部队则张营帐于车站内。吴每天早起偕同参谋长以下僚属四出视察,于是改变作战计划,倾其全力对付奉军右翼张汉卿部。令参谋总长张怀芝率1个师沿永定河口向北辰推进,复进逼天津。张怀芝军经过激烈战争,于次日攻陷北辰,使战况渐趋有利。孙烈臣下令汲金纯师尽出,在海河口与之对峙。
自10月27起,吴佩孚以直系全部8个师及一个混成旅约15万人轮番攻击奉军据守战线。至10月30日,双方各有万人伤亡。战局僵持不下,双方均焦虑万分。
张汉卿连发密电,请冯玉祥即刻在直军后方哗变,以断其后路,造成两面夹击之势,加速直军溃败,减少奉军伤亡。冯本人则在廊坊按兵不动,有坐观成败之势。他以北京城直军实力尚厚、吴佩孚离城未远为借口,暂缓进行政变。
其实冯玉祥虽然不满曹锟贿选之举,但对奉军并无好感:张作霖虽然口口声声拥戴孙中山,却与皖系段祺瑞仍有勾结。据日籍军事顾问冈野增次郎接获日本谍报人员传来的消息,张汉卿在日租界会见段祺瑞时,亲口允诺战胜直系后,仍以段祺瑞为组织政府人选。
冯玉祥妻舅同时又为启蒙恩师的陆建章5年前曾为段祺瑞重要谋士徐树诤和张作霖帐下总参议杨宇霆联合密谋枪杀,当时他势力不及,只得忍下这血海深仇,不仅绝口不提这件事,并且自告奋勇,愿意调往福建以打广东,以避祸端。这段仇恨深埋心底,一直伺机而发。他对皖系并无好感,更容不得段祺瑞再次执政。如果奉军战后不以孙中山为执政,他会毅然决然与奉军决一死战。与其那时,不如现在就让双方拼个你死我活。奉军以惨胜之师,无论如何也不能占得优势。
张汉卿命令韩麟春部不惜代价,在尽短时间内攻克郑州,以挺进空虚的直系河北老巢。直军守郑州、开封的两师长张福来、萧耀南也知现在是关系直、奉双方成败的关键时刻,施展连横合纵之法,愣是将华中、西北两在军区的3个师12万人拒在黄河以南。虽然形势紧迫,但人民军要想在短期内打开局面,还着实不易。
张汉卿也明白自己太一厢情愿了:历史的发展确实是按照他之前的思路进行的,但是经过他的努力,提前进行的历史已经慢慢偏离了它应该进行的轨道。上时空手到渠成的事情,现在却满不是这么回事。他不得不与孙烈臣、汲金纯、郭松龄等再次召开会议,探讨局势的发展。
在吴佩孚的强令下,北线王怀庆部终于有了进展,继11月1日攻陷宣化,2日,兵分两路向张垣包抄。张景惠通电告急,即有放弃张垣,退往张北待机而动的想法。
一直出工不出力的渤海舰队也张锚待发。据“奉情局”传来的消息,舰队司令温树德已装载约一旅直军,在主力舰队护卫下,准备在北戴河登陆,冲击奉军后路。
张汉卿一方面认为形势已骑虎难下,除了硬扛,别无他法。否则一旦奉军败退,冯玉祥更不敢在直军兵盛之时做此等自取败亡之事,反倒可能逼迫奉军退出关外,错失政治良机。另一方面,他又有些犹豫,担心冯玉祥最终放弃反戈一击的计划,此次大军出关劳而无功。
张汉卿深思良久,他判断冯玉祥虽有投机心理,但是其前提为双方势均力敌,他绝不会坐视奉军失败,这样对他不利。如果奉军有主动退却迹象,或可打破冯的坐山观虎斗之念。否则,真如冯之念想,奉军以疲惫之师,遭受重创后如何在与冯系在后继的利益争夺战中取得更大的主动权?
郭松龄对孙中山满怀尊重之情,期望也预见到经此一役,孙中山极有可能入主北京,实现“三民主义”在北方的落根理想。当然不愿奉军后退,但是作为奉系高级将领,他也不能坐视前方将士流血。他依附张汉卿所言,以假行动压迫冯玉祥真动作。
于是张汉卿密电冯玉祥,谓奉军形势危急,如果冯部不作最后之决定,奉军将不得已于明日退出天津,并将与蓟县军队一道退回关外。冯玉祥接电大吃一惊,急回电说已部已完成部署,将立即发动政变。
此时吴佩孚命参谋长张方严电催各军急赴前线,张给冯玉祥一电,为了加强语气所以在电文后加了一句:“大局转危为安赖斯一举。”这本来是普通的加强语气句子,可是在微妙的时候,这句话就有了问题。
冯玉祥虽然已和奉张暗通款曲,但他确有坐观成败之意,他要看直军有了败兆才敢动手。吴上前线后,冯是犹豫的,他怕吴在前线打了胜仗,他一发动,吴率师回京平乱,他就完了。所以他在待机而动,所得情报来自直军总部的,是胜利在望;来自日方的,则谓直军不利,前线危急。当他收到吴的参谋长来电催促进兵时,他认为直军失败的可能性增大了,因此乃下了决心“倒戈”。
直系部队在前线坎坷,吴佩孚也不轻松。北京城内谣言满天飞,前方战报多不利于直军,有传第一军司令彭寿莘阵亡,有传某军哗变,弄得吴佩孚一日三惊。
前方军情并不利于直军,加以曹锟左右嬖幸,对于吴佩孚在京,有芒刺在背之感,所以怂恿曹锟催促吴上前线指挥军事。曹的左右说:“如果在北京城内做总司令,谁都会做啊!”
10月26日晨9时,吴佩孚乘坐讨逆军总司令专车,由北京正阳门出发,直驰廊坊。吴佩孚上前线的主要原因,并非曹锟下面的反吴派,而是前线战况的不利,加上海军突袭的计划受了阻碍。这次督战,讨逆军总部人员随行,还有外国观战武官和新闻记者100余人随车前往,声势之浩大,在民国初年内战场面中,可以说是空前的。
当日下午1时半,吴佩孚的专车抵达廊坊,直接停靠于车站傍,吴佩孚即率幕僚和卫兵急驰前线视察战况。这时直奉两军激烈鏖战于永清县城边,隆隆大炮震动大地,硝烟冉冉上升。
吴佩孚上前线的消息,遍传直军,对军心士气有极大的鼓舞,而通奉的冯玉荣听说吴已到达前线,竟畏罪自杀。吴遂直接调遣十三混成旅,另筑阵地稳住了阵脚。
讨逆军总部在吴亲赴前线后,遂设于吴的专车上。吴总部的直属部队则张营帐于车站内。吴每天早起偕同参谋长以下僚属四出视察,于是改变作战计划,倾其全力对付奉军右翼张汉卿部。令参谋总长张怀芝率1个师沿永定河口向北辰推进,复进逼天津。张怀芝军经过激烈战争,于次日攻陷北辰,使战况渐趋有利。孙烈臣下令汲金纯师尽出,在海河口与之对峙。
自10月27起,吴佩孚以直系全部8个师及一个混成旅约15万人轮番攻击奉军据守战线。至10月30日,双方各有万人伤亡。战局僵持不下,双方均焦虑万分。
张汉卿连发密电,请冯玉祥即刻在直军后方哗变,以断其后路,造成两面夹击之势,加速直军溃败,减少奉军伤亡。冯本人则在廊坊按兵不动,有坐观成败之势。他以北京城直军实力尚厚、吴佩孚离城未远为借口,暂缓进行政变。
其实冯玉祥虽然不满曹锟贿选之举,但对奉军并无好感:张作霖虽然口口声声拥戴孙中山,却与皖系段祺瑞仍有勾结。据日籍军事顾问冈野增次郎接获日本谍报人员传来的消息,张汉卿在日租界会见段祺瑞时,亲口允诺战胜直系后,仍以段祺瑞为组织政府人选。
冯玉祥妻舅同时又为启蒙恩师的陆建章5年前曾为段祺瑞重要谋士徐树诤和张作霖帐下总参议杨宇霆联合密谋枪杀,当时他势力不及,只得忍下这血海深仇,不仅绝口不提这件事,并且自告奋勇,愿意调往福建以打广东,以避祸端。这段仇恨深埋心底,一直伺机而发。他对皖系并无好感,更容不得段祺瑞再次执政。如果奉军战后不以孙中山为执政,他会毅然决然与奉军决一死战。与其那时,不如现在就让双方拼个你死我活。奉军以惨胜之师,无论如何也不能占得优势。
张汉卿命令韩麟春部不惜代价,在尽短时间内攻克郑州,以挺进空虚的直系河北老巢。直军守郑州、开封的两师长张福来、萧耀南也知现在是关系直、奉双方成败的关键时刻,施展连横合纵之法,愣是将华中、西北两在军区的3个师12万人拒在黄河以南。虽然形势紧迫,但人民军要想在短期内打开局面,还着实不易。
张汉卿也明白自己太一厢情愿了:历史的发展确实是按照他之前的思路进行的,但是经过他的努力,提前进行的历史已经慢慢偏离了它应该进行的轨道。上时空手到渠成的事情,现在却满不是这么回事。他不得不与孙烈臣、汲金纯、郭松龄等再次召开会议,探讨局势的发展。
在吴佩孚的强令下,北线王怀庆部终于有了进展,继11月1日攻陷宣化,2日,兵分两路向张垣包抄。张景惠通电告急,即有放弃张垣,退往张北待机而动的想法。
一直出工不出力的渤海舰队也张锚待发。据“奉情局”传来的消息,舰队司令温树德已装载约一旅直军,在主力舰队护卫下,准备在北戴河登陆,冲击奉军后路。
张汉卿一方面认为形势已骑虎难下,除了硬扛,别无他法。否则一旦奉军败退,冯玉祥更不敢在直军兵盛之时做此等自取败亡之事,反倒可能逼迫奉军退出关外,错失政治良机。另一方面,他又有些犹豫,担心冯玉祥最终放弃反戈一击的计划,此次大军出关劳而无功。
张汉卿深思良久,他判断冯玉祥虽有投机心理,但是其前提为双方势均力敌,他绝不会坐视奉军失败,这样对他不利。如果奉军有主动退却迹象,或可打破冯的坐山观虎斗之念。否则,真如冯之念想,奉军以疲惫之师,遭受重创后如何在与冯系在后继的利益争夺战中取得更大的主动权?
郭松龄对孙中山满怀尊重之情,期望也预见到经此一役,孙中山极有可能入主北京,实现“三民主义”在北方的落根理想。当然不愿奉军后退,但是作为奉系高级将领,他也不能坐视前方将士流血。他依附张汉卿所言,以假行动压迫冯玉祥真动作。
于是张汉卿密电冯玉祥,谓奉军形势危急,如果冯部不作最后之决定,奉军将不得已于明日退出天津,并将与蓟县军队一道退回关外。冯玉祥接电大吃一惊,急回电说已部已完成部署,将立即发动政变。
此时吴佩孚命参谋长张方严电催各军急赴前线,张给冯玉祥一电,为了加强语气所以在电文后加了一句:“大局转危为安赖斯一举。”这本来是普通的加强语气句子,可是在微妙的时候,这句话就有了问题。
冯玉祥虽然已和奉张暗通款曲,但他确有坐观成败之意,他要看直军有了败兆才敢动手。吴上前线后,冯是犹豫的,他怕吴在前线打了胜仗,他一发动,吴率师回京平乱,他就完了。所以他在待机而动,所得情报来自直军总部的,是胜利在望;来自日方的,则谓直军不利,前线危急。当他收到吴的参谋长来电催促进兵时,他认为直军失败的可能性增大了,因此乃下了决心“倒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