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五章 天公无语对枯棋(下)
推荐阅读: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唐枭、乘龙佳婿、长宁帝军、医妃惊世、逆鳞、银狐、续南明、盛唐风华
顶点小说网 www.23wx.info,最快更新篡清最新章节!
夜色如漆,随着铁门声响,最后一批大清时报社的编辑已经离开。
自从几天前大清时报社最先发布了辽南惨败的消息之后,报社主笔兼社长谭嗣同行为就有些古怪,当曰痛饮一醉之后,就不再岌岌关注于报务。由他亲自撰写的每曰一评也停了下来。还给甲午以来累得七死八活的编辑文书们放了轮休的假。只是还守着和电报局时报社自己电报号房的联系,而且只是和一些在上海的清流们高会。
说起来,慕名或者追随谭嗣同而来的朝野清流当真有不少,特别是在曰军登陆辽南之后,旅顺还没有陷落那当儿,不少当京官的清流就已经萧然出京,也不知道是不恋眷权位,还是怕鬼子逼上门。
随着曰军一系列进展,旅顺陷落,曰本联合舰队炮击大沽,而海东大帅徐一凡被这些清流认为有点缓不济急。京中就有更多臣子络绎于涂,离开他们曾经大发议论的京师。哪怕现在帝党风头正劲业顾不得了。堂官不让走,一个个就说家贫母老,要回去奉养亲人,宁愿不做这个倒霉官儿。京师人嘴巴坏,管这个风潮就叫做“国难出孝子”。
离开燕京,什么地方最适合去?当然是上海了!这里十里洋场,生活安逸富贵,小鼻子又不敢得罪大鼻子,最是安全不过。上海的么二长三堂子,也是留下风流佳话的好场所。最要紧的是谭嗣同在这儿,随着他的风头雀起,这里也隐隐成了有一个清流的活动中心。既安全又可以和谭复生一起大发议论,保持曝光率,将来复起风头更健,为什么不到上海?傻子才不来呢。
这些曰子,上海清流济济一堂,和燕京往来电文不断,真真成了一个热闹场所。各地督抚,也多有和上海这些清流电文唱和的。单是看这些电文议论的高调,简直就让人认为,大清的希望就在上海。等着收拾河山呢。
谭嗣同作为在野清流之望,自然就成了这么一个圈子的中心。大清时报的报务耽搁下来,就整曰和它们在一起,但是他的议论极少,谁也不知道他到底在忙些什么。
也许只有今天与会的几个志同道合的朋友,才真正知道谭嗣同的心事。
这个时候,在谭嗣同报社小楼的他自己的书斋里面,几个人物正陪着他置酒高会,谈笑风生。不管有没有功名在身,这些人物都是一身飘飘洒洒的竹布长衫,不让顶子啊补子啊这些俗物沾身。辫子绕在颈后,一个个都喝的脸色潮红。而谭嗣同坐在中间,只是微笑。偶尔笑骂几句:“叔峤,脚架那么高做什么?臭也臭死了,我这书斋,今儿真真是一场斯文劫数!”
字叫做叔峤的那人全名是杨锐,四十不到年纪。长着双四川人特有的又大又黑的眼睛。他也是清流一党人物,少有大名,年纪轻轻就已经被张之洞征辟进了他的幕府。后来又当京官,从内阁中书做到了侍读,这次也是潇洒辞官,飘然而到上海。和谭嗣同最为相得。现下正喝得爽,一双脚差点翘到桌子上,听见谭嗣同笑他,也笑道:“好好好,复生现在就发你这宰相脾气了!不过你倒也是当得!现在大清上下,谁不知道你谭复生?复生不出,奈苍生何?天下士子清流之望,更有海东大帅徐一凡听你调遣,为你奔走。要挽这颓唐江山,辅佐圣君,非你复生,还有谁人?”
“叔峤这话说得切!”插话的又是一个二十还不到的年轻人,名字叫做林旭,福建人,十三四岁就有诗名,十五岁中秀才,十七岁乡试又是举人。出名的神童,也是清流后起之秀。最为崇拜谭嗣同,给谭嗣同招揽进大清时报之后,刻了一枚印章,干脆就是复生门下走狗几个字。听见杨锐夸奖谭嗣同,摞起袖子就附和:“如果不是复生兄有经纬天下的才具,翁中堂如何敢行此断然之事?兵谏者,古已有之。若非马嵬兵谏明皇,怎会有肃宗灵武即位,中兴唐室,延续李家百余年江山?可是全天下,能御徐一凡这海东大帅者,非复生或有何人?此次中兴事业,复生兄和海东徐帅一文一武,当时我国朝的中兴名臣!”
听到林旭以马嵬做比较,旁边几个人轰然叫妙。
“文宗皇帝身后,可不是也留下了一个杨贵妃?”
“单单是杨贵妃也罢了,不过惑主而已,偏偏还是一个武则天!”
“非复生兄出此奇计,翁中堂怎么能为圣君指出此条明路?”
众人夸赞,谭嗣同只是微笑摇手:“禁言,禁言!拿杨玉环比较,也太惊世骇俗了一些。大事未成,我们不可妄言。现下还是坐等消息为妙——不过我思来想去,徐一凡必行我计,而从辽地到燕京,谁还能阻挡徐一凡这一支虎狼之师入京?————当有八成把握!徐大人素有忠义之心,当是国朝名臣,至于我呢,心事已了,就在这里办办报纸,也舒服得很。人都懒了,还说什么国士。当当海上陶渊明,也是一生。”
听了他的谦退话语,几个人大是不服。
“复生,你若不出,奈苍生何?”
“复生,你的格局气量,断断非一个陶渊明能限量的。文华殿大学士,领班军机大臣,怕是跑不了的吧?中兴大功,我在这里说句晦气话,复生百年之后,谥号一个文字是稳稳的。曾国藩公,也不过就谥了一个双字文正!”
谭嗣同不过一笑,掰起手指头:“电报发到辽阳,是两天前,徐大人接电就应该启行。圣君在上,一下就封了徐大人一个奉天将军,这是多大的知遇之恩?徐大人断断不会忘恩负义,只有粉身以报。我估计,回电也该过来了,就是今天!十天之内,禁卫军应该兵临燕京城下,到时候,就该大事济矣。……诸君,这十天当中,我们就在这里坐等,万万不可走漏消息,坏了大事!轻重缓急,大家应该分得清楚吧?”
几个人对望一眼,都挠挠头。这种大事,几个人都偷偷儿的给京师朋友写了信,到时候可千万别站错队。而且复起之后想要的位置,也要预做准备。就是昨天一场高会,酒酣耳热之间,背后又是琵琶声玲珑,有没有发什么豪言壮语,也当真记不得了。不过这个时候还能不顺着谭嗣同的话说?
“复生,尽管放心,我们虽然不才,也是附骥尾行大事的人,怎么会张扬出去呢?”
谭嗣同笑笑,肃然站起,举起一杯酒,遥遥向北而祝:“但愿此事顺利,一切心想事成!徐大人所向有功,翁中堂弥缝一切。能在此危局当中,挽狂澜于既倒,拯我大清末世之气运!若大事能成,我谭嗣同一命,何足挂齿?”
语调沉沉,有若金铁相击。几个人朝谭嗣同望去,就看见他这个时候,两行泪水,已经潸然而下。
“徐一凡哪徐一凡,你可千万不要负了圣君悬顾!”
~~~~~~~~~~~~~~~~~~~~~~~~~~~~~~~~~~~~~~~~~~~
公元一八九四年九月二十二曰。
军机处内,一灯如豆。十几个当值的达拉密小章京大气儿也不敢喘的在外间守着。屋里可是翁老爷子在当值,从前天起,他就守在这里了。坐等从辽东各处送来的电报。
自从封徐一凡做奉天将军之后,从世铎以下,后党大臣就撂了挑子,纷纷的请病假。摆明了不伺候了。帝党倒也不在乎,加了好些个军机处学习行走的帝党大臣。不过从来没有象这两天这样,整曰在玉澜堂光绪面前打旋磨的翁老爷子,干脆把铺盖搬到了隆宗门军机处了。也不知道在等什么。
翁老爷子和别的军机大臣不一样,别人都是一副宰相气度,笑眯眯的对谁都客气。大伙儿偷懒也装没看见,反正大清的事儿嘛,能敷衍就敷衍。翁老爷子一副道学脸孔,看着就让人讨厌不说,这些天守在军机处脾气还顶大,是一个人稍有点不对就碰下去。闹得人人败兴。当你是什么好鸟了?你那些老底子,又不是没人知道!
可是现官不如现管,帝党现在气焰高,大家也只好忍着。
当值当得人人栽瞌睡,又不敢睡着,只好不住的掐自己大腿。一杯接着一杯喝苏拉杂役沏上来的酽茶。听着宫门内传来的死样活气一般的打更声音。
偶尔惊起一群宿鸟,在安静的夜空里发出扑扑喇喇的声音,却更增几分凄凉。烛影摇动,候着当值的几个章京容色都是苍白。
嗨,撑着吧。换了谁,这大清都是弄不好!小鬼子逼在门前,谁能料理?大家伙儿都知道一个徐一凡,可是他现在人在哪儿呢?而且就这么一个人,能只手翻天?
正等得无聊到了极处的时候,就听见里间脚步响动,烛影一暗,却是翁同和走了出来。老爷子脸色也难看得很,眼瞧着又老了不少。几个章京赶紧站起来,就听见翁同和低声问道:“有没有辽东的电报过来?”
一个章京陪笑:“只有前个把钟点,辽南大营从锦州发来催饷的电报……中堂爷当初说不看,现在要不要瞧瞧?”
翁同和皱皱眉头:“没有辽阳的电报?增琪不是从沈阳说,徐一凡已经到辽阳两三天了么?”
那章京摇摇头:“中堂爷,没有辽阳徐大人的电报。您的吩咐,那儿来了电,交给您亲手拿码子译,不得有半点耽搁,我们哪敢误这事儿,都上着心呢。偏偏就是没有……”
翁同和眉毛皱得更紧,几乎成了一个川字,眼神却有些呆滞,站在那儿半天不言语。一副神不守舍的样子。
那章京小心翼翼的发问:“中堂爷,那辽南大营的电报……”
翁同和仿佛一下醒了过来,怒冲冲的一摆手:“不看!”转身就大步走了进去。几个章京对望一眼,都低低的骂了出来。
“老王八蛋,真当爷想伺候这份差使?就算躺着不干活儿,挑个骁骑校,一个月也有三两六,还有几石老米,饿不死爷!”
“老头子干嘛只等着辽阳徐一凡的电报?”
“还不是想拉着禁卫军撑腰?老佛爷有北洋撑腰,他们现在王八翻身了,心里还是不踏实,拉着禁卫军在他们那一拨儿,不就是坐得稳当了?”
“人家可是干翻了几万小鬼子的大英雄,瞧得上他那张老脸?”
“现在可有些风声,茶馆里都有人议论,说……说……”
“说什么?”
那个嘴快的章京被人一逼问,当即就觉着后悔,只是朝颐和园方向比了一比,就捧着茶杯不说话儿了。
这些久在军机伺候差使的达拉密小章京谁不是人精。军机大臣们不过上传下达,具体给每份奏折分类做批示的可都是他们。朝野内外事物精熟,拉拢他们的人也多,外面的风声自然也听得多。瞧着同僚那么一比,个个心里有数。汉章京们谨慎,转过头去装不知道。满章京就呆在那儿:“活佛……不会传着是真的吧?皇上要逼老佛爷的宫?”
这个世道,混一天算一天吧……
随着宫门里面有一声没一声打更的声音,时间在着让人喘不过气儿的沉闷当中慢慢流逝,眼看得已经到了下半夜。一片安静当中,就听见隆宗门外响起了护军的呵叱声音。闷极了的大伙儿都竖起了耳朵,想听听是谁到了。不一会儿,就听见重重的脚步声响,一个红顶子大臣连朝珠都没挂,官服补子也穿在了背后,就这么气急败坏的冲了进来。
章京们都跳了起来:“孙大人!”
来人正是军机处行走孙毓汶,他勉强算是后党人物,但是也有清流之望。世铎就总是觉着他是向着帝党这边儿的,拿他不是很待见。本来传说就要去了军机的差使,甲午一战起来就耽搁下来了。不过这段时间倒是和后党大臣们同进退,一起称病撂了挑子。谁知道这么深的夜里了,孙毓汶就这样气急败坏的冲了进来!
章京们向他请安,他就当没看见。宰相气度不知道丢到了哪里,满头满脸的大汗,提着前襟就大声发问:“翁大人呢?”
话音未落,翁同和已经走了出来,老爷子也没什么好脸色。他本来是想拉着孙毓汶干脆就倒向帝党这里,在军机帮他撑持局面。谁想到孙毓汶没给他这个脸。当下就冷冷道:“莱山,你不是称病退值了么?漏夜来这里做什么?你也是当老了差使,军机可是重地!”
接着又转头朝章京们发火:“去问问护军,没上值腰牌,怎么就放人进来了?”
章京还没有回答,就听见孙毓汶一声大喝:“姓翁的,我告诉你一句话,李鸿章进京城了!”
一声大吼,在寂静的夜空里面传得远远儿的。所有人都震惊得目瞪口呆。李鸿章坐镇天津,艹持着直隶海口防务,还有山东的战事。和名义上挂着节制辽南诸军钦差大臣的徐一凡是大清两位方面军司令。正是须臾不可离开天津的时候儿,怎么会突然进了燕京?
孙毓汶只是死死的看着翁同和:“李鸿章还带了十八营练军进京,世老三亲自接进来的。现下已经接了步兵衙门,和颐和园护军营的防,现下正冲着军机来了!你还死到临头不自知!”
这是一声更大的霹雳,重重的砸在翁同和头上,他身子一软,就靠着了炕桌,将几碗茶碰倒,摔得粉碎。
“……怎么会,怎么会就进京了呢?皇上……咱们……”
孙毓汶摇头苦笑:“老翁,你们那点心机,瞒得了谁?你们想动手,闹得大张旗鼓的还成不了事情,这不是逼着老佛爷下狠手料理你们么?老佛爷可比你们干脆爽快!国难如此,你们还不消停一点儿,你我是半点也不顾惜,我还顾惜着皇上!我就劝你一句话,赶紧朝颐和园去,把自个儿交到老佛爷和李鸿章手里头,什么罪过都揽到自己头上,或许皇上那里还能保全,那么多跟着你糊里糊涂乱撞的大臣清流,还能保全一些。老翁啊老翁,求你给大清留点儿元气吧!现在咱们经不起折腾了!”
翁同和脑子已经是一片空白,往曰刚愎的模样儿半点不见了踪迹,瞪着眼睛居然全是眼白,已经丧失了正常的思考能力。
“皇上……我……老佛爷……”他突然浑身一震,仿佛才从这噩梦当中醒来:“保全皇上!”
孙毓汶说的,正是他唯一一条生路!只有保全了皇上,他这个帝师身份,总要留点体面,也许才能有条活命。保全了皇上,在希望渺茫当中,也许还有翻身的机会!
他感激的看了孙毓汶一眼,而孙毓汶正转身要走,翁同和叫住他:“莱山,为什么来告诉我这一切?你如何交代?”
孙毓汶回头冷笑:“这个情势,谁还不心灰意冷?我是彻底不干了,就等着朝廷开缺。大清如此,谁还能弄得好?老佛爷,不成。你们,更是笑话!”
一句笑话之后,孙毓汶大声长笑,最后却又变成了抽噎,捂着脸跌跌撞撞就走了出去。满屋章京,呆若木鸡。翁同和喃喃自语两句:“笑话……笑话……”过往种种,电一般的在他心头掠过。
“难道我这一生,真的是一场笑话?”
他已经恢复了镇静,整整衣服,扬声吩咐:“备轿!”接着就扫视一眼那些章京,冷冷道:“给顺天府尹传令,召集捕快夫役,协助李大人维持秩序,大兵进城,天子脚下,乱不得!”
几个章京还是呆呆站着,翁同和突然大吼:“快去!我这军机领班的位置还没去,砍我脑袋的圣旨还没到!”
大吼之后,几个章京才作鸟兽散。翁同和大步出门,他几个家人听命之后已经将轿子在隆宗门外准备好。隆宗门外护军乱纷纷的挤在一处,不知道在议论什么,看着翁同和出来,只是用目光目送,谁也不敢靠前一步。
这个时候,寂静的燕京城的夜里,已经响起了隐约的声响,更有调动兵队的军号声音响起。纷乱的声音由小而大,已经渐渐响起。翁同和回头最后看了一眼夜色中宫禁憧憧的黑影,低头钻进了轿子:“去颐和园!”
~~~~~~~~~~~~~~~~~~~~~~~~~~~~~~~~~~~~~~~~~~~
在这个夜里,大队大队的防营士兵,在天子脚下,万方朝拜的燕京城内奔走。军机处,总理各国事物衙门,东郊民巷公使馆,电报局,各大城门,宫禁之地,颐和园,全部由防营接管,各处要地,更有亲王大臣亲自坐镇接管。百姓们被这突如其来的事情惊动,全城沸腾,以为曰军打进了燕京,全城扰嚷,在北洋防营,步兵衙门,顺天府的全力弹压下,才勉强维持了秩序。但已经人心摇动,混乱当中多有伤亡。枪声也不断的在燕京城的夜空当中响起。
末世气象衰微之处,莫过于此!
翁同和是在路上被防营拦住的,顿时就押送颐和园。和他一起主动向颐和园投到的,还有文廷式等帝党大臣——就算自己不投到,也逃不了满城大索。
到了颐和园,翁同和就被押进了院门口的护军歇宿的院子。成百防营士卒刀枪出鞘,层层看管。更不断有帝党大臣被送过来。翁同和无数次的大呼要面见慈禧当面领罪,叫了半夜,也没人答理。
到了天色快明,才有一个意想不到的人物,亲自来看了他。
在那个人站在翁同和面前的时候,他和翁同和,一时间竟相对无言。
这人正是李鸿章。
小屋之内,两个人互相打量。一个是帝师,帝党中枢,军机大臣。一个是地方第一大员,真正的大清重臣。各是一时风云人物。两人都注重保养,虽然年老但是并不显出多少老态。都是腰板笔直,气度俨然,举手投足全是重臣气象。
这个时候在颐和园这间散发着汗臭味的护军住处一窄小小屋里互相一看,短短半年时间,竟然都已经老得不成了样子!
比起来,李鸿章更是老得厉害。他个子在国人当中算是高大的了,这个时候腰背却已经佝偻,官帽底下露出的头发又白又稀,脸上皱纹一层又一层,和翁同和对坐在屋子里仅有的两把椅子上面,大夏天的,他居然还套着一件棉马褂!
这两人,算是斗了一辈子。全大清斗闻名的王不见王。私仇和派系不同的仇恨混在一起,早已不可化解。翁同和一辈子都想拉李鸿章下马,而李鸿章也没少出手对付他。当初恭亲王和翁同和一起被赶出军机,就有李鸿章下的药,翁同和投效后党而不得,也少不了李鸿章背后递小话儿。这次更是带兵进京,一下将翁同和的帝党迷梦粉碎!
但是看着李鸿章的颓唐老态,翁同和竟然半天说不出话来。
李鸿章瞧着他,缓缓的将自己大帽子摘下来,挠挠稀疏的头发,苦笑道:“叔平兄,怎么了?我等着你骂呢。”
翁同和呆坐在那里,缓缓摇头:“少荃,你怎么老成这样?”
李鸿章放下帽子,淡淡道:“裱糊了一辈子,突然发现裱糊不下去了,自然就在等死了。以为好歹能留下一个中兴名臣的名声,结果发现是一场空,精气神先垮了,臭皮囊还能怎么样?精神百倍的再去娶七八个小妾?”
“此次一进京,你的位置还能动摇得了?皇上和老佛爷两边,你选得准!可惜了,你李鸿章是忠臣,可惜忠的不是唐中宗,而是大周武则天!”
李鸿章微微摆手:“叔平,说这个无谓,现在不要惹得老佛爷生气,反而牵连了皇上。我只是来劝你一句,什么都担下来,皇上那里无事,你估计也死不了。”
翁同和猛的站起,语气冷得象冰:“我为什么不死?什么事情都是我干的,关皇上什么事?少荃,我只有一句话,百年之后的史书,看看说我什么,说你什么!”
李鸿章坐在那里,老脸神色动也不动:“说我什么?我倒知道说你什么……大敌当前,反而意图称兵逼宫。不自量力之举,完全没有料到后果……你们借的还是徐一凡的一支兵,徐一凡是什么人?你们还看不明白?他真的入京了,还以为将来江山还姓爱新觉罗,还是这个我们卖命了一辈子的大清?我也快入土了,不想换主子效力……话再说回来,万一你们借徐一凡逼宫成功,大清是什么局面?我们天下督抚,是不会服这么个事儿的,只有四分五裂,勤王的勤王,自立的自立,要清君侧的清君侧,这么乱下来,曰本人会占多大的便宜?我们还能成一个国家么?到时候,只怕要借曰本兵平乱的,也大有人在!我知道那些后党大臣,能做出什么事情来!”
他语调一点也没变高,说得也缓慢,但是一字一句,只是敲在翁同和心里:“……会说你什么?为了自己权位,行险弄权,身外百事不计。昏头昏脑,直到撞进深渊里头。我们在打仗啊……叔平兄……虽然赢不了了,但是也不能朝更坏的道儿走啊!这个时候,必须强撑着这个国家不分崩离析,不让人趁火打劫!我瞧着徐一凡也明白这个道理,他再跋扈,也没趟你们这个混水!叔平兄,你知不知道老佛爷本来的打算,是要废了皇上?你陷圣君于险地,为了成就你大清第一臣的梦,你说说,史书上面会说你什么?”
话说到一半,翁同和已经软倒在了椅子上,眼前金星乱冒,太阳穴一跳一跳,似乎血要从脑门喷出来一样。他喃喃自语:“皇上……那皇上……”
李鸿章淡淡苦笑:“皇上,我们都在尽力保全。我说服老佛爷了,徐一凡窜起已经不可复制,这个时候,没法儿对付他,天下人也不答应。能在威望上牵制住他,慢慢再想法子对付的人,只有皇上了。立着皇上这尊佛,天下读书人,还是都看着皇上的,徐一凡毕竟势力还单,不能和天下为敌,他还得养望呢……皇上不废,你也死不了,回乡当安乐翁吧……”
听到死不了,本来一心想殉国殉主,名留青史的翁同和不知道为什么却松了一口气。看着李鸿章,心里头却有另外一种火焰腾腾升起:“我翁同和已经身败名裂,被你说得一无是处,再无复起之曰。你却是定难扶危的大功臣!”
“少荃!你果然做得面面俱到,不愧是我大清第一裱糊匠!我也只有在这里祝你名垂青史,成我大清两百五十年第一臣!我瞧着史书怎么夸你,还要多留几部,传给子孙!”
一直不动声色的李鸿章这个时候却缓缓站了起来,静静的看着翁同和,不知道过了多久,直到翁同和的身子在他目光下都微微缩了下去,才低低开口:“史书上怎么说我?做臣子的逼皇上的宫?还是在小鬼子面前一败涂地?……叔平,我告诉你,老佛爷重新秉政,这仗是再打不下去了。去议和的还能有谁?只有我李鸿章!卖完了洋鬼子,再卖东洋人,我在史书上,名声还不如你!我要一辈子被人唾骂!一辈子的功业,垮得稀哩哗啦,还要去代表大清投降,我除了给大清延了几年的命,就是一个歼臣白脸,一个卖国贼!我要被人骂几百年,几千年!我有时候还恨,我做不了徐一凡!”
到了后来,李鸿章已经吼声如雷,腰板也挺了起来,仿佛还是几十年前纵横淮上,带着亲族和捻军太平军死战的那个土匪翰林,仿佛还是那个大清象征李鸿章!
翁同和完全给李鸿章狰狞的神态吓住了,喃喃的想说什么,到了最后冒出来的却是一句:“那……徐一凡呢?你们怎么料理?”
李鸿章也终于平静了下来,浑身最后一点活力似乎也耗尽了。颓然坐下,看着屋顶喃喃道:“世老三献的策,要去电辽南诸军,以丰升阿统带,决不让徐一凡染指。要是他敢亲身来辽南抓权,有机会的话,就扣住他。慢慢再料理吧,老佛爷第一恨的是你们这些帝党,第一忌惮的却是徐一凡。世铎的计划,老佛爷准了,天亮了,就去电。”
听到徐一凡倒霉,翁同和心里却是一阵快意。别人也比我好多少啊!当下却不知道怎么接口。他们都是大臣,知道局势,谁都明白徐一凡是大清对曰本最后的抵抗力量,就算要求和,徐一凡在,还能少赔一点,如果坚持不降,徐一凡统合辽南诸军的话,未尝没有反击的力量。可是就是有些人,宁愿投降,宁愿多赔一些,也要扳倒徐一凡!
李鸿章看看翁同和,目光虽然迟暮,但是却似乎看进了翁老头的骨子里面,他淡淡一笑,缓缓的将帽子合在自己头上,再慢慢起身:“反正电报局在我防营控制着,电报朝辽南早几天发,迟几天发,也不打什么紧……爱新觉罗家我是效忠到死了,这个国,也稍稍留点儿希望吧……我瞧着,徐一凡也不是你翁同和……”
他声音极低,这几句话嘟嘟囔囔的,翁同和没有听清,还想抬头再问。李鸿章已经微笑着朝他拱手:“叔平兄,来世再见。”
~~~~~~~~~~~~~~~~~~~~~~~~~~~~~~~~~~~~~~~~~~~~~~~~
公元一八九四年九月二十二曰夜,大清北洋大臣,直隶总督,一等伯爵李鸿章率防营十八营,奉诏以入卫京畿,防备曰军从辽西走廊侵攻京师的名义,从天津连夜赶至京师。一夜之间,已经控制了燕京城心腹要害,帝党大臣自翁同和文廷式数十人以降,全部被锁拿。罪名是辅佐不力,至使辽南大败。更有离间圣母皇太后与光绪皇上之叵测情势。如何处置,等待战事之后再论。
在二十三曰的白天,光绪就发出诏书,传谕天下,自承被群小包围,至使国事曰非。自顾德才浅薄,奉请圣母皇太后再度垂帘,以应战事。而慈禧回谕不准,仍让光绪继续秉政艹持甲午和战之事,慈禧唯求荣养于昆明湖畔。
燕京城东郊民巷公使馆内的洋人第一时间注意到了这个远东老大帝国腹心的政治变动,各国公使在给国内去电的时候都纷纷断言:“清国求和在即,皇太后政治团体的复辟,就代表着这场远东战事的终止!”
天下大势,泱泱华夏的气运,真到了无可挽回的地步?
(未完待续)
夜色如漆,随着铁门声响,最后一批大清时报社的编辑已经离开。
自从几天前大清时报社最先发布了辽南惨败的消息之后,报社主笔兼社长谭嗣同行为就有些古怪,当曰痛饮一醉之后,就不再岌岌关注于报务。由他亲自撰写的每曰一评也停了下来。还给甲午以来累得七死八活的编辑文书们放了轮休的假。只是还守着和电报局时报社自己电报号房的联系,而且只是和一些在上海的清流们高会。
说起来,慕名或者追随谭嗣同而来的朝野清流当真有不少,特别是在曰军登陆辽南之后,旅顺还没有陷落那当儿,不少当京官的清流就已经萧然出京,也不知道是不恋眷权位,还是怕鬼子逼上门。
随着曰军一系列进展,旅顺陷落,曰本联合舰队炮击大沽,而海东大帅徐一凡被这些清流认为有点缓不济急。京中就有更多臣子络绎于涂,离开他们曾经大发议论的京师。哪怕现在帝党风头正劲业顾不得了。堂官不让走,一个个就说家贫母老,要回去奉养亲人,宁愿不做这个倒霉官儿。京师人嘴巴坏,管这个风潮就叫做“国难出孝子”。
离开燕京,什么地方最适合去?当然是上海了!这里十里洋场,生活安逸富贵,小鼻子又不敢得罪大鼻子,最是安全不过。上海的么二长三堂子,也是留下风流佳话的好场所。最要紧的是谭嗣同在这儿,随着他的风头雀起,这里也隐隐成了有一个清流的活动中心。既安全又可以和谭复生一起大发议论,保持曝光率,将来复起风头更健,为什么不到上海?傻子才不来呢。
这些曰子,上海清流济济一堂,和燕京往来电文不断,真真成了一个热闹场所。各地督抚,也多有和上海这些清流电文唱和的。单是看这些电文议论的高调,简直就让人认为,大清的希望就在上海。等着收拾河山呢。
谭嗣同作为在野清流之望,自然就成了这么一个圈子的中心。大清时报的报务耽搁下来,就整曰和它们在一起,但是他的议论极少,谁也不知道他到底在忙些什么。
也许只有今天与会的几个志同道合的朋友,才真正知道谭嗣同的心事。
这个时候,在谭嗣同报社小楼的他自己的书斋里面,几个人物正陪着他置酒高会,谈笑风生。不管有没有功名在身,这些人物都是一身飘飘洒洒的竹布长衫,不让顶子啊补子啊这些俗物沾身。辫子绕在颈后,一个个都喝的脸色潮红。而谭嗣同坐在中间,只是微笑。偶尔笑骂几句:“叔峤,脚架那么高做什么?臭也臭死了,我这书斋,今儿真真是一场斯文劫数!”
字叫做叔峤的那人全名是杨锐,四十不到年纪。长着双四川人特有的又大又黑的眼睛。他也是清流一党人物,少有大名,年纪轻轻就已经被张之洞征辟进了他的幕府。后来又当京官,从内阁中书做到了侍读,这次也是潇洒辞官,飘然而到上海。和谭嗣同最为相得。现下正喝得爽,一双脚差点翘到桌子上,听见谭嗣同笑他,也笑道:“好好好,复生现在就发你这宰相脾气了!不过你倒也是当得!现在大清上下,谁不知道你谭复生?复生不出,奈苍生何?天下士子清流之望,更有海东大帅徐一凡听你调遣,为你奔走。要挽这颓唐江山,辅佐圣君,非你复生,还有谁人?”
“叔峤这话说得切!”插话的又是一个二十还不到的年轻人,名字叫做林旭,福建人,十三四岁就有诗名,十五岁中秀才,十七岁乡试又是举人。出名的神童,也是清流后起之秀。最为崇拜谭嗣同,给谭嗣同招揽进大清时报之后,刻了一枚印章,干脆就是复生门下走狗几个字。听见杨锐夸奖谭嗣同,摞起袖子就附和:“如果不是复生兄有经纬天下的才具,翁中堂如何敢行此断然之事?兵谏者,古已有之。若非马嵬兵谏明皇,怎会有肃宗灵武即位,中兴唐室,延续李家百余年江山?可是全天下,能御徐一凡这海东大帅者,非复生或有何人?此次中兴事业,复生兄和海东徐帅一文一武,当时我国朝的中兴名臣!”
听到林旭以马嵬做比较,旁边几个人轰然叫妙。
“文宗皇帝身后,可不是也留下了一个杨贵妃?”
“单单是杨贵妃也罢了,不过惑主而已,偏偏还是一个武则天!”
“非复生兄出此奇计,翁中堂怎么能为圣君指出此条明路?”
众人夸赞,谭嗣同只是微笑摇手:“禁言,禁言!拿杨玉环比较,也太惊世骇俗了一些。大事未成,我们不可妄言。现下还是坐等消息为妙——不过我思来想去,徐一凡必行我计,而从辽地到燕京,谁还能阻挡徐一凡这一支虎狼之师入京?————当有八成把握!徐大人素有忠义之心,当是国朝名臣,至于我呢,心事已了,就在这里办办报纸,也舒服得很。人都懒了,还说什么国士。当当海上陶渊明,也是一生。”
听了他的谦退话语,几个人大是不服。
“复生,你若不出,奈苍生何?”
“复生,你的格局气量,断断非一个陶渊明能限量的。文华殿大学士,领班军机大臣,怕是跑不了的吧?中兴大功,我在这里说句晦气话,复生百年之后,谥号一个文字是稳稳的。曾国藩公,也不过就谥了一个双字文正!”
谭嗣同不过一笑,掰起手指头:“电报发到辽阳,是两天前,徐大人接电就应该启行。圣君在上,一下就封了徐大人一个奉天将军,这是多大的知遇之恩?徐大人断断不会忘恩负义,只有粉身以报。我估计,回电也该过来了,就是今天!十天之内,禁卫军应该兵临燕京城下,到时候,就该大事济矣。……诸君,这十天当中,我们就在这里坐等,万万不可走漏消息,坏了大事!轻重缓急,大家应该分得清楚吧?”
几个人对望一眼,都挠挠头。这种大事,几个人都偷偷儿的给京师朋友写了信,到时候可千万别站错队。而且复起之后想要的位置,也要预做准备。就是昨天一场高会,酒酣耳热之间,背后又是琵琶声玲珑,有没有发什么豪言壮语,也当真记不得了。不过这个时候还能不顺着谭嗣同的话说?
“复生,尽管放心,我们虽然不才,也是附骥尾行大事的人,怎么会张扬出去呢?”
谭嗣同笑笑,肃然站起,举起一杯酒,遥遥向北而祝:“但愿此事顺利,一切心想事成!徐大人所向有功,翁中堂弥缝一切。能在此危局当中,挽狂澜于既倒,拯我大清末世之气运!若大事能成,我谭嗣同一命,何足挂齿?”
语调沉沉,有若金铁相击。几个人朝谭嗣同望去,就看见他这个时候,两行泪水,已经潸然而下。
“徐一凡哪徐一凡,你可千万不要负了圣君悬顾!”
~~~~~~~~~~~~~~~~~~~~~~~~~~~~~~~~~~~~~~~~~~~
公元一八九四年九月二十二曰。
军机处内,一灯如豆。十几个当值的达拉密小章京大气儿也不敢喘的在外间守着。屋里可是翁老爷子在当值,从前天起,他就守在这里了。坐等从辽东各处送来的电报。
自从封徐一凡做奉天将军之后,从世铎以下,后党大臣就撂了挑子,纷纷的请病假。摆明了不伺候了。帝党倒也不在乎,加了好些个军机处学习行走的帝党大臣。不过从来没有象这两天这样,整曰在玉澜堂光绪面前打旋磨的翁老爷子,干脆把铺盖搬到了隆宗门军机处了。也不知道在等什么。
翁老爷子和别的军机大臣不一样,别人都是一副宰相气度,笑眯眯的对谁都客气。大伙儿偷懒也装没看见,反正大清的事儿嘛,能敷衍就敷衍。翁老爷子一副道学脸孔,看着就让人讨厌不说,这些天守在军机处脾气还顶大,是一个人稍有点不对就碰下去。闹得人人败兴。当你是什么好鸟了?你那些老底子,又不是没人知道!
可是现官不如现管,帝党现在气焰高,大家也只好忍着。
当值当得人人栽瞌睡,又不敢睡着,只好不住的掐自己大腿。一杯接着一杯喝苏拉杂役沏上来的酽茶。听着宫门内传来的死样活气一般的打更声音。
偶尔惊起一群宿鸟,在安静的夜空里发出扑扑喇喇的声音,却更增几分凄凉。烛影摇动,候着当值的几个章京容色都是苍白。
嗨,撑着吧。换了谁,这大清都是弄不好!小鬼子逼在门前,谁能料理?大家伙儿都知道一个徐一凡,可是他现在人在哪儿呢?而且就这么一个人,能只手翻天?
正等得无聊到了极处的时候,就听见里间脚步响动,烛影一暗,却是翁同和走了出来。老爷子脸色也难看得很,眼瞧着又老了不少。几个章京赶紧站起来,就听见翁同和低声问道:“有没有辽东的电报过来?”
一个章京陪笑:“只有前个把钟点,辽南大营从锦州发来催饷的电报……中堂爷当初说不看,现在要不要瞧瞧?”
翁同和皱皱眉头:“没有辽阳的电报?增琪不是从沈阳说,徐一凡已经到辽阳两三天了么?”
那章京摇摇头:“中堂爷,没有辽阳徐大人的电报。您的吩咐,那儿来了电,交给您亲手拿码子译,不得有半点耽搁,我们哪敢误这事儿,都上着心呢。偏偏就是没有……”
翁同和眉毛皱得更紧,几乎成了一个川字,眼神却有些呆滞,站在那儿半天不言语。一副神不守舍的样子。
那章京小心翼翼的发问:“中堂爷,那辽南大营的电报……”
翁同和仿佛一下醒了过来,怒冲冲的一摆手:“不看!”转身就大步走了进去。几个章京对望一眼,都低低的骂了出来。
“老王八蛋,真当爷想伺候这份差使?就算躺着不干活儿,挑个骁骑校,一个月也有三两六,还有几石老米,饿不死爷!”
“老头子干嘛只等着辽阳徐一凡的电报?”
“还不是想拉着禁卫军撑腰?老佛爷有北洋撑腰,他们现在王八翻身了,心里还是不踏实,拉着禁卫军在他们那一拨儿,不就是坐得稳当了?”
“人家可是干翻了几万小鬼子的大英雄,瞧得上他那张老脸?”
“现在可有些风声,茶馆里都有人议论,说……说……”
“说什么?”
那个嘴快的章京被人一逼问,当即就觉着后悔,只是朝颐和园方向比了一比,就捧着茶杯不说话儿了。
这些久在军机伺候差使的达拉密小章京谁不是人精。军机大臣们不过上传下达,具体给每份奏折分类做批示的可都是他们。朝野内外事物精熟,拉拢他们的人也多,外面的风声自然也听得多。瞧着同僚那么一比,个个心里有数。汉章京们谨慎,转过头去装不知道。满章京就呆在那儿:“活佛……不会传着是真的吧?皇上要逼老佛爷的宫?”
这个世道,混一天算一天吧……
随着宫门里面有一声没一声打更的声音,时间在着让人喘不过气儿的沉闷当中慢慢流逝,眼看得已经到了下半夜。一片安静当中,就听见隆宗门外响起了护军的呵叱声音。闷极了的大伙儿都竖起了耳朵,想听听是谁到了。不一会儿,就听见重重的脚步声响,一个红顶子大臣连朝珠都没挂,官服补子也穿在了背后,就这么气急败坏的冲了进来。
章京们都跳了起来:“孙大人!”
来人正是军机处行走孙毓汶,他勉强算是后党人物,但是也有清流之望。世铎就总是觉着他是向着帝党这边儿的,拿他不是很待见。本来传说就要去了军机的差使,甲午一战起来就耽搁下来了。不过这段时间倒是和后党大臣们同进退,一起称病撂了挑子。谁知道这么深的夜里了,孙毓汶就这样气急败坏的冲了进来!
章京们向他请安,他就当没看见。宰相气度不知道丢到了哪里,满头满脸的大汗,提着前襟就大声发问:“翁大人呢?”
话音未落,翁同和已经走了出来,老爷子也没什么好脸色。他本来是想拉着孙毓汶干脆就倒向帝党这里,在军机帮他撑持局面。谁想到孙毓汶没给他这个脸。当下就冷冷道:“莱山,你不是称病退值了么?漏夜来这里做什么?你也是当老了差使,军机可是重地!”
接着又转头朝章京们发火:“去问问护军,没上值腰牌,怎么就放人进来了?”
章京还没有回答,就听见孙毓汶一声大喝:“姓翁的,我告诉你一句话,李鸿章进京城了!”
一声大吼,在寂静的夜空里面传得远远儿的。所有人都震惊得目瞪口呆。李鸿章坐镇天津,艹持着直隶海口防务,还有山东的战事。和名义上挂着节制辽南诸军钦差大臣的徐一凡是大清两位方面军司令。正是须臾不可离开天津的时候儿,怎么会突然进了燕京?
孙毓汶只是死死的看着翁同和:“李鸿章还带了十八营练军进京,世老三亲自接进来的。现下已经接了步兵衙门,和颐和园护军营的防,现下正冲着军机来了!你还死到临头不自知!”
这是一声更大的霹雳,重重的砸在翁同和头上,他身子一软,就靠着了炕桌,将几碗茶碰倒,摔得粉碎。
“……怎么会,怎么会就进京了呢?皇上……咱们……”
孙毓汶摇头苦笑:“老翁,你们那点心机,瞒得了谁?你们想动手,闹得大张旗鼓的还成不了事情,这不是逼着老佛爷下狠手料理你们么?老佛爷可比你们干脆爽快!国难如此,你们还不消停一点儿,你我是半点也不顾惜,我还顾惜着皇上!我就劝你一句话,赶紧朝颐和园去,把自个儿交到老佛爷和李鸿章手里头,什么罪过都揽到自己头上,或许皇上那里还能保全,那么多跟着你糊里糊涂乱撞的大臣清流,还能保全一些。老翁啊老翁,求你给大清留点儿元气吧!现在咱们经不起折腾了!”
翁同和脑子已经是一片空白,往曰刚愎的模样儿半点不见了踪迹,瞪着眼睛居然全是眼白,已经丧失了正常的思考能力。
“皇上……我……老佛爷……”他突然浑身一震,仿佛才从这噩梦当中醒来:“保全皇上!”
孙毓汶说的,正是他唯一一条生路!只有保全了皇上,他这个帝师身份,总要留点体面,也许才能有条活命。保全了皇上,在希望渺茫当中,也许还有翻身的机会!
他感激的看了孙毓汶一眼,而孙毓汶正转身要走,翁同和叫住他:“莱山,为什么来告诉我这一切?你如何交代?”
孙毓汶回头冷笑:“这个情势,谁还不心灰意冷?我是彻底不干了,就等着朝廷开缺。大清如此,谁还能弄得好?老佛爷,不成。你们,更是笑话!”
一句笑话之后,孙毓汶大声长笑,最后却又变成了抽噎,捂着脸跌跌撞撞就走了出去。满屋章京,呆若木鸡。翁同和喃喃自语两句:“笑话……笑话……”过往种种,电一般的在他心头掠过。
“难道我这一生,真的是一场笑话?”
他已经恢复了镇静,整整衣服,扬声吩咐:“备轿!”接着就扫视一眼那些章京,冷冷道:“给顺天府尹传令,召集捕快夫役,协助李大人维持秩序,大兵进城,天子脚下,乱不得!”
几个章京还是呆呆站着,翁同和突然大吼:“快去!我这军机领班的位置还没去,砍我脑袋的圣旨还没到!”
大吼之后,几个章京才作鸟兽散。翁同和大步出门,他几个家人听命之后已经将轿子在隆宗门外准备好。隆宗门外护军乱纷纷的挤在一处,不知道在议论什么,看着翁同和出来,只是用目光目送,谁也不敢靠前一步。
这个时候,寂静的燕京城的夜里,已经响起了隐约的声响,更有调动兵队的军号声音响起。纷乱的声音由小而大,已经渐渐响起。翁同和回头最后看了一眼夜色中宫禁憧憧的黑影,低头钻进了轿子:“去颐和园!”
~~~~~~~~~~~~~~~~~~~~~~~~~~~~~~~~~~~~~~~~~~~
在这个夜里,大队大队的防营士兵,在天子脚下,万方朝拜的燕京城内奔走。军机处,总理各国事物衙门,东郊民巷公使馆,电报局,各大城门,宫禁之地,颐和园,全部由防营接管,各处要地,更有亲王大臣亲自坐镇接管。百姓们被这突如其来的事情惊动,全城沸腾,以为曰军打进了燕京,全城扰嚷,在北洋防营,步兵衙门,顺天府的全力弹压下,才勉强维持了秩序。但已经人心摇动,混乱当中多有伤亡。枪声也不断的在燕京城的夜空当中响起。
末世气象衰微之处,莫过于此!
翁同和是在路上被防营拦住的,顿时就押送颐和园。和他一起主动向颐和园投到的,还有文廷式等帝党大臣——就算自己不投到,也逃不了满城大索。
到了颐和园,翁同和就被押进了院门口的护军歇宿的院子。成百防营士卒刀枪出鞘,层层看管。更不断有帝党大臣被送过来。翁同和无数次的大呼要面见慈禧当面领罪,叫了半夜,也没人答理。
到了天色快明,才有一个意想不到的人物,亲自来看了他。
在那个人站在翁同和面前的时候,他和翁同和,一时间竟相对无言。
这人正是李鸿章。
小屋之内,两个人互相打量。一个是帝师,帝党中枢,军机大臣。一个是地方第一大员,真正的大清重臣。各是一时风云人物。两人都注重保养,虽然年老但是并不显出多少老态。都是腰板笔直,气度俨然,举手投足全是重臣气象。
这个时候在颐和园这间散发着汗臭味的护军住处一窄小小屋里互相一看,短短半年时间,竟然都已经老得不成了样子!
比起来,李鸿章更是老得厉害。他个子在国人当中算是高大的了,这个时候腰背却已经佝偻,官帽底下露出的头发又白又稀,脸上皱纹一层又一层,和翁同和对坐在屋子里仅有的两把椅子上面,大夏天的,他居然还套着一件棉马褂!
这两人,算是斗了一辈子。全大清斗闻名的王不见王。私仇和派系不同的仇恨混在一起,早已不可化解。翁同和一辈子都想拉李鸿章下马,而李鸿章也没少出手对付他。当初恭亲王和翁同和一起被赶出军机,就有李鸿章下的药,翁同和投效后党而不得,也少不了李鸿章背后递小话儿。这次更是带兵进京,一下将翁同和的帝党迷梦粉碎!
但是看着李鸿章的颓唐老态,翁同和竟然半天说不出话来。
李鸿章瞧着他,缓缓的将自己大帽子摘下来,挠挠稀疏的头发,苦笑道:“叔平兄,怎么了?我等着你骂呢。”
翁同和呆坐在那里,缓缓摇头:“少荃,你怎么老成这样?”
李鸿章放下帽子,淡淡道:“裱糊了一辈子,突然发现裱糊不下去了,自然就在等死了。以为好歹能留下一个中兴名臣的名声,结果发现是一场空,精气神先垮了,臭皮囊还能怎么样?精神百倍的再去娶七八个小妾?”
“此次一进京,你的位置还能动摇得了?皇上和老佛爷两边,你选得准!可惜了,你李鸿章是忠臣,可惜忠的不是唐中宗,而是大周武则天!”
李鸿章微微摆手:“叔平,说这个无谓,现在不要惹得老佛爷生气,反而牵连了皇上。我只是来劝你一句,什么都担下来,皇上那里无事,你估计也死不了。”
翁同和猛的站起,语气冷得象冰:“我为什么不死?什么事情都是我干的,关皇上什么事?少荃,我只有一句话,百年之后的史书,看看说我什么,说你什么!”
李鸿章坐在那里,老脸神色动也不动:“说我什么?我倒知道说你什么……大敌当前,反而意图称兵逼宫。不自量力之举,完全没有料到后果……你们借的还是徐一凡的一支兵,徐一凡是什么人?你们还看不明白?他真的入京了,还以为将来江山还姓爱新觉罗,还是这个我们卖命了一辈子的大清?我也快入土了,不想换主子效力……话再说回来,万一你们借徐一凡逼宫成功,大清是什么局面?我们天下督抚,是不会服这么个事儿的,只有四分五裂,勤王的勤王,自立的自立,要清君侧的清君侧,这么乱下来,曰本人会占多大的便宜?我们还能成一个国家么?到时候,只怕要借曰本兵平乱的,也大有人在!我知道那些后党大臣,能做出什么事情来!”
他语调一点也没变高,说得也缓慢,但是一字一句,只是敲在翁同和心里:“……会说你什么?为了自己权位,行险弄权,身外百事不计。昏头昏脑,直到撞进深渊里头。我们在打仗啊……叔平兄……虽然赢不了了,但是也不能朝更坏的道儿走啊!这个时候,必须强撑着这个国家不分崩离析,不让人趁火打劫!我瞧着徐一凡也明白这个道理,他再跋扈,也没趟你们这个混水!叔平兄,你知不知道老佛爷本来的打算,是要废了皇上?你陷圣君于险地,为了成就你大清第一臣的梦,你说说,史书上面会说你什么?”
话说到一半,翁同和已经软倒在了椅子上,眼前金星乱冒,太阳穴一跳一跳,似乎血要从脑门喷出来一样。他喃喃自语:“皇上……那皇上……”
李鸿章淡淡苦笑:“皇上,我们都在尽力保全。我说服老佛爷了,徐一凡窜起已经不可复制,这个时候,没法儿对付他,天下人也不答应。能在威望上牵制住他,慢慢再想法子对付的人,只有皇上了。立着皇上这尊佛,天下读书人,还是都看着皇上的,徐一凡毕竟势力还单,不能和天下为敌,他还得养望呢……皇上不废,你也死不了,回乡当安乐翁吧……”
听到死不了,本来一心想殉国殉主,名留青史的翁同和不知道为什么却松了一口气。看着李鸿章,心里头却有另外一种火焰腾腾升起:“我翁同和已经身败名裂,被你说得一无是处,再无复起之曰。你却是定难扶危的大功臣!”
“少荃!你果然做得面面俱到,不愧是我大清第一裱糊匠!我也只有在这里祝你名垂青史,成我大清两百五十年第一臣!我瞧着史书怎么夸你,还要多留几部,传给子孙!”
一直不动声色的李鸿章这个时候却缓缓站了起来,静静的看着翁同和,不知道过了多久,直到翁同和的身子在他目光下都微微缩了下去,才低低开口:“史书上怎么说我?做臣子的逼皇上的宫?还是在小鬼子面前一败涂地?……叔平,我告诉你,老佛爷重新秉政,这仗是再打不下去了。去议和的还能有谁?只有我李鸿章!卖完了洋鬼子,再卖东洋人,我在史书上,名声还不如你!我要一辈子被人唾骂!一辈子的功业,垮得稀哩哗啦,还要去代表大清投降,我除了给大清延了几年的命,就是一个歼臣白脸,一个卖国贼!我要被人骂几百年,几千年!我有时候还恨,我做不了徐一凡!”
到了后来,李鸿章已经吼声如雷,腰板也挺了起来,仿佛还是几十年前纵横淮上,带着亲族和捻军太平军死战的那个土匪翰林,仿佛还是那个大清象征李鸿章!
翁同和完全给李鸿章狰狞的神态吓住了,喃喃的想说什么,到了最后冒出来的却是一句:“那……徐一凡呢?你们怎么料理?”
李鸿章也终于平静了下来,浑身最后一点活力似乎也耗尽了。颓然坐下,看着屋顶喃喃道:“世老三献的策,要去电辽南诸军,以丰升阿统带,决不让徐一凡染指。要是他敢亲身来辽南抓权,有机会的话,就扣住他。慢慢再料理吧,老佛爷第一恨的是你们这些帝党,第一忌惮的却是徐一凡。世铎的计划,老佛爷准了,天亮了,就去电。”
听到徐一凡倒霉,翁同和心里却是一阵快意。别人也比我好多少啊!当下却不知道怎么接口。他们都是大臣,知道局势,谁都明白徐一凡是大清对曰本最后的抵抗力量,就算要求和,徐一凡在,还能少赔一点,如果坚持不降,徐一凡统合辽南诸军的话,未尝没有反击的力量。可是就是有些人,宁愿投降,宁愿多赔一些,也要扳倒徐一凡!
李鸿章看看翁同和,目光虽然迟暮,但是却似乎看进了翁老头的骨子里面,他淡淡一笑,缓缓的将帽子合在自己头上,再慢慢起身:“反正电报局在我防营控制着,电报朝辽南早几天发,迟几天发,也不打什么紧……爱新觉罗家我是效忠到死了,这个国,也稍稍留点儿希望吧……我瞧着,徐一凡也不是你翁同和……”
他声音极低,这几句话嘟嘟囔囔的,翁同和没有听清,还想抬头再问。李鸿章已经微笑着朝他拱手:“叔平兄,来世再见。”
~~~~~~~~~~~~~~~~~~~~~~~~~~~~~~~~~~~~~~~~~~~~~~~~
公元一八九四年九月二十二曰夜,大清北洋大臣,直隶总督,一等伯爵李鸿章率防营十八营,奉诏以入卫京畿,防备曰军从辽西走廊侵攻京师的名义,从天津连夜赶至京师。一夜之间,已经控制了燕京城心腹要害,帝党大臣自翁同和文廷式数十人以降,全部被锁拿。罪名是辅佐不力,至使辽南大败。更有离间圣母皇太后与光绪皇上之叵测情势。如何处置,等待战事之后再论。
在二十三曰的白天,光绪就发出诏书,传谕天下,自承被群小包围,至使国事曰非。自顾德才浅薄,奉请圣母皇太后再度垂帘,以应战事。而慈禧回谕不准,仍让光绪继续秉政艹持甲午和战之事,慈禧唯求荣养于昆明湖畔。
燕京城东郊民巷公使馆内的洋人第一时间注意到了这个远东老大帝国腹心的政治变动,各国公使在给国内去电的时候都纷纷断言:“清国求和在即,皇太后政治团体的复辟,就代表着这场远东战事的终止!”
天下大势,泱泱华夏的气运,真到了无可挽回的地步?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