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4章 唐肃宗3
推荐阅读:
顶点小说网 www.23wx.info,最快更新昏君自救记最新章节!
话说杨广政变上位之后,提拔了裴宽为相,且重用左相李适之,苗晋卿为吏部尚书,励精图治,想要大干一场的意愿很明显。
李适之为李承乾之孙,也是宗室中人,却是个大酒鬼。夜晚饮酒作乐,白天处理政事,一点也没有耽误工作。
李适之与贺知章、李琎、崔宗之、苏晋、李白、张旭、焦遂,共尊为“饮中八仙”。
大诗圣杜甫作诗为证:
知章骑马似乘船,眼花落井水底眠。
汝阳三斗始朝天,道逢麴车口流涎,恨不移封向酒泉。
左相日兴费万钱,饮如长鲸吸百川,衔杯乐圣称避贤。
宗之潇洒美少年,举觞白眼望青天,皎如玉树临风前。
苏晋长斋绣佛前,醉中往往爱逃禅。
李白斗酒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
张旭三杯草圣传,脱帽露顶王公前,挥毫落纸如云烟。
焦遂五斗方卓然,高谈雄辩惊四筵。
遇上这种性格之人,杨广能说什么?除了伸出大拇指称赞外,也只能闭嘴了。主要工作干的好就行,至于私生活么,杨广还真不在意。
天宝二年的恩科,倒是让杨广见到了这位后世大名鼎鼎的诗圣的卷子。
杜甫出身京兆杜氏,为陇西大族,讲究的是“奉儒守官”,不过此刻的杜甫尽管有些想法,可是在杨广看来,卷子太过空泛,有夸夸其谈之嫌。
略微有些失望是肿么回事?
也是,如今的杜甫还年轻,生活幸福,幼稚一些倒也可以理解。
带着几分莫名地失望,杜甫不出意外地落榜了,你还是和狂士太白俩携手相游天下好了。
至于将来,谁知道呢?
至于杜甫会不会成为一大大文豪?此事与自己无干!
杨广这会儿正忙着呢,曾任太子师傅的贺知章病故。贺知章告老之后,杨广还亲自送过。
回乡之后,这位写下了“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之后不久,病逝,享年八十六!谥号弘法大师。
这么奇怪的谥号,因为贺知章先生信奉的是道教!
说起道教,杨广想起了另一件事儿,僧侣过多之事。
僧侣过多,影响的可不是一星半点。
历史上著名的“肃宗抑佛”事件发生。
肃清朝堂之后,杨广并没有第一时间地找节度使开刀,反而拿僧侣说事儿。
“有一人不耕,便有人挨饿;有一女不织,便有人受冻。可是寺庙中僧尼不耕不织,寺庙富丽堂皇,可与朕之大明宫争美,国力如何能不衰败?”
于是,在皇帝的哔(淫、威)之下四万四千六百余所寺庙被毁,二十六万五百余僧尼被迫还俗,十五万五千余奴仆被朝廷接收。
皇帝的第二件正事儿便是改革盐政。改官收、官运、官销为官收、商运、商销、统一征收盐税。
规定盐官统一收购亭户(专门生产盐的民户)所产的盐,然后加价卖给盐商,由他们贩运到各地销售。朝廷只通过掌握统购,批发两个环节来控制盐政。
为防盐商哄抬盐价,在各地设立常平盐仓,以平盐价,这样一来,大批盐吏被精简,盐价下跌,万民称颂,税收也缴增。朝廷收取的盐利,原来每年只有六十万缗,到第二年增至六百多万缗,极大地缓解了朝廷的财政。
有钱好办事,即便是皇帝,没钱日子也难过啊。
当然了,杨广还推行了晒盐法,并在全国各地扩建新的盐场。
其三:改革粮价,设立长平仓。半年收粮存入平仓,以免谷贱伤农,当荒年、青黄不接粮价上涨时,开平仓以平粮价,百姓受益、国家获利。
其四:推行常平法
进行了财政体制改革,建立了经济情报网。在诸道置设巡院官,选择勤廉干练的士人作知院官,管理诸巡院。
诸巡院收集本道各州县雨雪多少、庄稼好坏的情况。每旬、每月都申报转运使司。召募善走之人,将各地物价迅速申报。
这样便能从中及时准确地掌握了全国经济和市场动态,并根据这些情报,调剂有无,平抑物价,扶持生产,积极救灾。
用“丰则贵取,饥则贱与”的办法,防止了谷贱伤农、水旱民散。同时又多购谷物菽粟运往歉收地区,贱价出售,换取农民的土产杂物转卖丰处,这样既救了灾,又不损国用,还刺激了生产。
尽管这些事情不能一时三刻地就显示出效果来,可是杨广却明白,只要坚持下去,总会体现出各自的优越性的。
天宝三年正月,正是改元至德,至德元年,节度使安禄山上折子请求入朝。上允!
可惜的是,杯具竟然发生了,这位带着全家入京朝觐的节度使大人竟然在京郊惨遭不幸。
京郊流寇,无法无天,节度使大人一家子数十口子竟然尸骨无存!此等惨案,竟然发生在天子脚下,首善之地,上震怒!
新近组建的“神策军”苦逼了,作为“天下第一军”的神策军统领,王忠嗣苦逼了。
他上哪儿去找流寇复命啊?
这事儿不就是王忠嗣带人做的吗?
陛下您如今大怒,为毛又要派我出来?这是人干事?
简直心塞,日子没法过了。
皇甫惟明和韦坚不停不停不停地兼领节度使,大家也能理解,这两人在皇帝即位过程中起了很大的作用,皇帝这般做,显然就是在酬功。
作为密友的王忠嗣却是不同,“一穷二白”地空手组建了神策军(李林甫的家产喂狗了吗?乱入的李辅国飘过~),大家却是更加地羡慕他。
陛下还真是信任王忠嗣啊,真不愧是好基友,一辈子!
皇甫惟明和韦坚已然离开京师,唯有王忠嗣,继续地留在京城。
现在问题来了,安禄山死了,皇甫惟明就近地接收了他的军队,可是为啥好事儿让他接了,烂摊子要自己收拾啊?
苦逼的神策军将领王忠嗣带着精锐人马,哭丧着脸去了京郊,剿灭流寇!
要不说这位王大人能被皇帝重用,那也不是没有原因的,这不,离着陛下三日的功夫还有半日呢,这位王大人就带着几个血淋淋的人头回来了。
效率真高!
王忠嗣心里骂娘,劳资带着人,去了山里头,弄死几十个贼寇,还要掐着时间回来,要不要这么折腾人啊?
尽管安禄山之死疑点重重,可是皇帝陛下已经为他报仇了,还能如何?
大家只能将各种疑虑藏在心中,安禄山和李林甫走的比较近,现在朝中可没人为失势之人说话。
至德元年,上册封十八岁的嫡长子李俶(chu,四声,美、好、善之意)为太子。
李俶之母吴氏早逝,所以这位一直充作嫡子养在无子的韦氏名下。
总算是名正言顺,不管是韦氏还是李俶,都大大地松了口气。
不过,仁孝温恭,动必有礼,尤专《礼》《易》著称的太子很快地就被各种苦逼的工作学习给包围了,杨广觉得自己受了那么多的苦,儿子自然也是要一同经历的,对吧?
这样有益于培养父子感情,毕竟感同身受什么的,这样大家聊天说话也比较有共同话题,不是吗?
太子为人性格谦柔,宇量弘深,宽而善断,喜怒不形于色,动必由礼,重感情,讲情谊。杨广对他还算满意。
儿子喜欢舞枪弄棒,自然是要替他找一个好老师的,杨广觉得自己真是个好爹,赞一个!
身材魁梧,体魄健壮,相貌秀杰,武艺高强、阵法娴熟的高等补左卫长史郭子仪成为了太子之师,国子博士张涉为东宫侍读。
尽管有人上疏弹劾这位曾经犯过事儿,不配为太子师,可惜,有个任性又大权在握的皇帝,别人说什么有用吗?
独断乾纲的皇帝表示微微一笑,摇头否定!
就酱紫吧!
皇帝将折子留中不发表达了自己的态度。
御史虽然郁闷,不过也不敢再在这方面纠缠,毕竟郭子仪也不是盖的,作为节度使的儿子,他也是有后台的好伐!
太子对于郭子仪本来还不大信服,不过三五天之后,兴高采烈地来和杨广炫耀郭子仪的能耐来了。
杨广微笑不语,难道他还能不知道郭子仪的能耐了?
“权倾天下而朝不忌,功盖一代而主不疑”直接地表达了这位的智商和情商!当然,这位也是个人生赢家!家庭事业双丰收,而且子孙成器。
至于皇甫惟明的来信中,说自己找到了陛下提到的李嗣业的年轻人,杨广有些期待他的成长了。
看吧,层出不穷的人才啊,都是人才,只要你给个机会,他们就能很快地崭露头角,就能很快地回报你了。
微微笑的皇帝陛下现在筹划的是另一件事,他想亲征!
大唐边境一直不平静,回纥、吐蕃一直都不消停,他想好好儿地打上一仗,震慑一番也好,为自己争取个出去松口气儿的空间也罢,总之,他就是想要亲征。
不过在这之前,还有件事要了解。
上皇!
若是趁着自己离开,他闹事该怎么办?比如说宫变复位之类的,想想就觉得心塞!
话说杨广政变上位之后,提拔了裴宽为相,且重用左相李适之,苗晋卿为吏部尚书,励精图治,想要大干一场的意愿很明显。
李适之为李承乾之孙,也是宗室中人,却是个大酒鬼。夜晚饮酒作乐,白天处理政事,一点也没有耽误工作。
李适之与贺知章、李琎、崔宗之、苏晋、李白、张旭、焦遂,共尊为“饮中八仙”。
大诗圣杜甫作诗为证:
知章骑马似乘船,眼花落井水底眠。
汝阳三斗始朝天,道逢麴车口流涎,恨不移封向酒泉。
左相日兴费万钱,饮如长鲸吸百川,衔杯乐圣称避贤。
宗之潇洒美少年,举觞白眼望青天,皎如玉树临风前。
苏晋长斋绣佛前,醉中往往爱逃禅。
李白斗酒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
张旭三杯草圣传,脱帽露顶王公前,挥毫落纸如云烟。
焦遂五斗方卓然,高谈雄辩惊四筵。
遇上这种性格之人,杨广能说什么?除了伸出大拇指称赞外,也只能闭嘴了。主要工作干的好就行,至于私生活么,杨广还真不在意。
天宝二年的恩科,倒是让杨广见到了这位后世大名鼎鼎的诗圣的卷子。
杜甫出身京兆杜氏,为陇西大族,讲究的是“奉儒守官”,不过此刻的杜甫尽管有些想法,可是在杨广看来,卷子太过空泛,有夸夸其谈之嫌。
略微有些失望是肿么回事?
也是,如今的杜甫还年轻,生活幸福,幼稚一些倒也可以理解。
带着几分莫名地失望,杜甫不出意外地落榜了,你还是和狂士太白俩携手相游天下好了。
至于将来,谁知道呢?
至于杜甫会不会成为一大大文豪?此事与自己无干!
杨广这会儿正忙着呢,曾任太子师傅的贺知章病故。贺知章告老之后,杨广还亲自送过。
回乡之后,这位写下了“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之后不久,病逝,享年八十六!谥号弘法大师。
这么奇怪的谥号,因为贺知章先生信奉的是道教!
说起道教,杨广想起了另一件事儿,僧侣过多之事。
僧侣过多,影响的可不是一星半点。
历史上著名的“肃宗抑佛”事件发生。
肃清朝堂之后,杨广并没有第一时间地找节度使开刀,反而拿僧侣说事儿。
“有一人不耕,便有人挨饿;有一女不织,便有人受冻。可是寺庙中僧尼不耕不织,寺庙富丽堂皇,可与朕之大明宫争美,国力如何能不衰败?”
于是,在皇帝的哔(淫、威)之下四万四千六百余所寺庙被毁,二十六万五百余僧尼被迫还俗,十五万五千余奴仆被朝廷接收。
皇帝的第二件正事儿便是改革盐政。改官收、官运、官销为官收、商运、商销、统一征收盐税。
规定盐官统一收购亭户(专门生产盐的民户)所产的盐,然后加价卖给盐商,由他们贩运到各地销售。朝廷只通过掌握统购,批发两个环节来控制盐政。
为防盐商哄抬盐价,在各地设立常平盐仓,以平盐价,这样一来,大批盐吏被精简,盐价下跌,万民称颂,税收也缴增。朝廷收取的盐利,原来每年只有六十万缗,到第二年增至六百多万缗,极大地缓解了朝廷的财政。
有钱好办事,即便是皇帝,没钱日子也难过啊。
当然了,杨广还推行了晒盐法,并在全国各地扩建新的盐场。
其三:改革粮价,设立长平仓。半年收粮存入平仓,以免谷贱伤农,当荒年、青黄不接粮价上涨时,开平仓以平粮价,百姓受益、国家获利。
其四:推行常平法
进行了财政体制改革,建立了经济情报网。在诸道置设巡院官,选择勤廉干练的士人作知院官,管理诸巡院。
诸巡院收集本道各州县雨雪多少、庄稼好坏的情况。每旬、每月都申报转运使司。召募善走之人,将各地物价迅速申报。
这样便能从中及时准确地掌握了全国经济和市场动态,并根据这些情报,调剂有无,平抑物价,扶持生产,积极救灾。
用“丰则贵取,饥则贱与”的办法,防止了谷贱伤农、水旱民散。同时又多购谷物菽粟运往歉收地区,贱价出售,换取农民的土产杂物转卖丰处,这样既救了灾,又不损国用,还刺激了生产。
尽管这些事情不能一时三刻地就显示出效果来,可是杨广却明白,只要坚持下去,总会体现出各自的优越性的。
天宝三年正月,正是改元至德,至德元年,节度使安禄山上折子请求入朝。上允!
可惜的是,杯具竟然发生了,这位带着全家入京朝觐的节度使大人竟然在京郊惨遭不幸。
京郊流寇,无法无天,节度使大人一家子数十口子竟然尸骨无存!此等惨案,竟然发生在天子脚下,首善之地,上震怒!
新近组建的“神策军”苦逼了,作为“天下第一军”的神策军统领,王忠嗣苦逼了。
他上哪儿去找流寇复命啊?
这事儿不就是王忠嗣带人做的吗?
陛下您如今大怒,为毛又要派我出来?这是人干事?
简直心塞,日子没法过了。
皇甫惟明和韦坚不停不停不停地兼领节度使,大家也能理解,这两人在皇帝即位过程中起了很大的作用,皇帝这般做,显然就是在酬功。
作为密友的王忠嗣却是不同,“一穷二白”地空手组建了神策军(李林甫的家产喂狗了吗?乱入的李辅国飘过~),大家却是更加地羡慕他。
陛下还真是信任王忠嗣啊,真不愧是好基友,一辈子!
皇甫惟明和韦坚已然离开京师,唯有王忠嗣,继续地留在京城。
现在问题来了,安禄山死了,皇甫惟明就近地接收了他的军队,可是为啥好事儿让他接了,烂摊子要自己收拾啊?
苦逼的神策军将领王忠嗣带着精锐人马,哭丧着脸去了京郊,剿灭流寇!
要不说这位王大人能被皇帝重用,那也不是没有原因的,这不,离着陛下三日的功夫还有半日呢,这位王大人就带着几个血淋淋的人头回来了。
效率真高!
王忠嗣心里骂娘,劳资带着人,去了山里头,弄死几十个贼寇,还要掐着时间回来,要不要这么折腾人啊?
尽管安禄山之死疑点重重,可是皇帝陛下已经为他报仇了,还能如何?
大家只能将各种疑虑藏在心中,安禄山和李林甫走的比较近,现在朝中可没人为失势之人说话。
至德元年,上册封十八岁的嫡长子李俶(chu,四声,美、好、善之意)为太子。
李俶之母吴氏早逝,所以这位一直充作嫡子养在无子的韦氏名下。
总算是名正言顺,不管是韦氏还是李俶,都大大地松了口气。
不过,仁孝温恭,动必有礼,尤专《礼》《易》著称的太子很快地就被各种苦逼的工作学习给包围了,杨广觉得自己受了那么多的苦,儿子自然也是要一同经历的,对吧?
这样有益于培养父子感情,毕竟感同身受什么的,这样大家聊天说话也比较有共同话题,不是吗?
太子为人性格谦柔,宇量弘深,宽而善断,喜怒不形于色,动必由礼,重感情,讲情谊。杨广对他还算满意。
儿子喜欢舞枪弄棒,自然是要替他找一个好老师的,杨广觉得自己真是个好爹,赞一个!
身材魁梧,体魄健壮,相貌秀杰,武艺高强、阵法娴熟的高等补左卫长史郭子仪成为了太子之师,国子博士张涉为东宫侍读。
尽管有人上疏弹劾这位曾经犯过事儿,不配为太子师,可惜,有个任性又大权在握的皇帝,别人说什么有用吗?
独断乾纲的皇帝表示微微一笑,摇头否定!
就酱紫吧!
皇帝将折子留中不发表达了自己的态度。
御史虽然郁闷,不过也不敢再在这方面纠缠,毕竟郭子仪也不是盖的,作为节度使的儿子,他也是有后台的好伐!
太子对于郭子仪本来还不大信服,不过三五天之后,兴高采烈地来和杨广炫耀郭子仪的能耐来了。
杨广微笑不语,难道他还能不知道郭子仪的能耐了?
“权倾天下而朝不忌,功盖一代而主不疑”直接地表达了这位的智商和情商!当然,这位也是个人生赢家!家庭事业双丰收,而且子孙成器。
至于皇甫惟明的来信中,说自己找到了陛下提到的李嗣业的年轻人,杨广有些期待他的成长了。
看吧,层出不穷的人才啊,都是人才,只要你给个机会,他们就能很快地崭露头角,就能很快地回报你了。
微微笑的皇帝陛下现在筹划的是另一件事,他想亲征!
大唐边境一直不平静,回纥、吐蕃一直都不消停,他想好好儿地打上一仗,震慑一番也好,为自己争取个出去松口气儿的空间也罢,总之,他就是想要亲征。
不过在这之前,还有件事要了解。
上皇!
若是趁着自己离开,他闹事该怎么办?比如说宫变复位之类的,想想就觉得心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