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章 崇祯(完)
推荐阅读:
顶点小说网 www.23wx.info,最快更新昏君自救记最新章节!
黄宗羲尽管之前对于皇家的征召并不以为然,不过在看了皇家学校的宗旨和规划之后,怦然心动,他一直都想设立学校,教导学生,不是为了科举,不是为了当官,而是为了让人学会思考。
现在有了这样的机会,他如何能放过呢?
这位又是小光团推荐的人物,不过崇祯对于他不太感冒,黄宗羲的很多思想在崇祯看来都是很危险的,都是大逆不道的。
不过现在目前,暂时自己手上没有可用之人,只能捏着鼻子用了,当然了,他也憋着一口气儿,想让黄宗羲看看,自己为了治理大明,是如何地鞠躬尽瘁的,为了天下人的福祉,自己到底做了多少。
为了表示自己的大度能容,皇帝捏着鼻子征召了黄宗羲,开始了长达几十年的皇家学院的推广活动。
崇祯六年,让二十三岁的崇祯皇帝热血沸腾起来,他期待已久的事情,终于有了大规模的爆发,大金竟然爆发了几百年未曾经见过的天花。
似乎是一下子就爆发开来,来势汹汹。最先是从底层的奴隶们开始,最后竟然到了高层。
这种东西压根儿就没有什么法子能治疗,只能硬抗,体质好的,抗过去了那又是一位好汉,可是身体较弱的妇孺们,可就没有那么好的运气了。
仅仅三个月,大金人口锐减,妇孺们大概有一小部分能活下来,这还是在皇太极下了全力救治之下,死人无数,国力大弱。
本来对明一战就没有翻身,到了现在,竟然爆发了瘟疫,这是老天爷要亡我大金么?
当然了,大金爆发了瘟疫,这大明自然也是少不了的,好在只是小范围之内的,皇帝这些年的牛痘种植还是很有成效的,天花对于现在的大明人来说,并不是什么大病了。
大家都栽种了牛痘,就等着看别人的笑话了。
大金是死是活,皇帝现在已经不去理会了。毛文龙的水师已经抵达了福建对面的琉球岛。
之前被郑氏强占的琉球岛,被毛文龙率领的大明水师给攻打了下来,至于水匪么,首恶杀了,剩下的打散,收编。
若是有贰心的,毛文龙这个心狠手辣的,也不用人提醒,早就提着刀给宰了。
有了琉球岛,荷兰人想要来攻打大明,那就来吧。
郑芝龙之前想要借着声势让崇祯征召,前世他便是如此做的,不过现在么,谁还怕一个小小的水匪啊。
郑芝龙尽管投降了,不过这次可不会有什么便宜给他占了。
自从崇祯四年开了海禁之后,大明朝不管是官方还是民间的船只,有不少人想出去看看,贩卖货物。
之前有贡船出行的经验,崇祯若是还不能赚取洋人的钱,那他就真是傻子了。
有了对外贸易的大批进账,外加上了矿税(工商税),海关的收入,大明的财政收入总算是能让皇帝松一口气了。
有了钱之后,皇帝一方面大力地发展武器,水师,另一方面,自然是改善民生了。
这几年,虽然老天爷依然不给面子,不是大旱就是洪涝,再不然,地动也三不五时地来光顾大明朝,不过老百姓的日子比起之前可好过了许多。
首先人人都是填饱肚子了,这实在是个很了不起的政绩,除了土豆和玉米之外,现在又引进了许多外国的新品种。
皇帝生怕老百姓吃不饱了,饿肚子之后再造反,是以对这方面抓的够狠,谁胆敢在这方面糊弄皇帝,糊弄百姓,那你就要做好被抄家灭族的准备。
大明的秘密机构现在颇有那么点神出鬼没的意思,很多时候,大家还没觉得有什么呢,这些人就已经握着你的罪状去告状了。
崇祯虽然需要厂卫,可并不代表他就全然信任他们,有了小光团的检验,总能知道这些人有没有糊弄自己。
皇帝的多疑简直让人发指!
不过这样一来,倒是让厂卫的骆思恭更加的小心谨慎,看来除了自己之外,皇帝手上只怕还另有人手啊。
有了这样的发现,他除了老实谨慎之外,又能如何呢?
崇祯六年六月,明荷大战一触即发,荷兰人从万历年间就开始和大明做起了香料的生意,不过这个规模不是很大,一直都是由着郑芝龙提供货源。
现在,他们想要扩大贸易范围,可谁知,大明的皇帝竟然开了海禁,大明的货物一下子喷涌而出,可是这银子都被大明人给赚走了,可没有荷兰人什么事儿,这让一直吃着独食的荷兰人如何能忍?
他们也不是没在海上扮过海盗劫掠明朝的商船,也不是没有想法子和大明人商议一起做生意,可是不管怎么样,都是杯水车薪,贸易额度甚至还比如之前了。
大家也不是没有火气的,在利益面前,一切都是假的,于是便有了这次的明荷之战。
前世靠着郑芝龙才打赢的胜仗,现在么,拥兵自重的毛文龙终于要一显自己的身手了,让那些天天攻歼自己的老东西看看,皇帝的信任到底值不值得!
这场战斗肯定是会赢的,不过更加重要的是要赢的漂亮,方能显得了本镇的手段。
毛文龙的心思崇祯可不知道,不过满朝文武对于毛文龙的意见可不是一星半点儿,这些年,若不是皇帝信任他,只怕死了不知道几回了,所以,即便桀骜如毛文龙,对于皇帝,那是深深的感动和感激。
现在,有了报效朝廷的机会,他相信,毛文龙肯定会抓住机会的。
果然一如皇帝所料,这场战斗从六月开始,持续了不到两月,八月初荷兰人就已经投降了。
荷兰东印度公司出面,和大明开始和谈,皇帝也知道见好就收,琉球岛才收回来没多久,现在要好生的经营这里才是正理。
洋人的心思崇祯也看的明白,只怕是这战争日后不会少,所以继续地壮大水师才是王道。
当然,这武器,这战船,这大炮,这些都是重中之重,大明的道路还远着呢。
有了这样的战功,外加上崇祯的另外心思,毛文龙从福建调入京城,真真儿算是一步升天!
解决了东南的局势之后,崇祯开始调集军队,解决东北之事了。这辽东之事一日不解决,他就一天没法子安心下来。
皇太极虽然现在自顾不暇,也有些伤筋动骨之态,不过离着彻底地消灭还是有那么一段距离的。
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酣睡,这一天天的吃不好,睡不好的,怎么可能让崇祯放松?
再者,这大金之后还成功地入关了,彻底代替了大明,如何能忍?
皇太极这些年的日子极不好过,不仅仅是因为天灾*之故,还有有心人的折腾。
自从上次南征大明失败之后,八旗中就有些人在叽叽歪歪了,到了后面,又是天花,又是旱灾,人口锐减,这些人成天神神叨叨地说什么“长生天之怒”、“君不贤”说来说去的都是些让皇太极恼火之事。
当然了,他的后宫里也不安生,一跃飞天的庄妃和多尔衮不得不说的二三事简直就快让皇太极成为了笑话了。
本来对于多尔衮一直都存有戒心的皇太极在听到这种流言时,只觉得心中的愤恨再也压制不住了。
虽然明面上还是一副“兄友弟恭”之态,不过内里谁都想弄死对方,再加上他的长子豪格的年岁也不轻了,可是皇太极到现在也没有要立继承人之意。
几方几面下来,皇太极在朝中的日子便是格外的艰难,他也不知道这到底是谁造成的?
这人啊,一旦雄心壮志没了,基本上这人就废了,成天沉溺在后宫之中,有姐妹花陪伴的皇太极竟是慢慢地颓废下去了。
尽管日日早朝,天天理政,不过与之前相比,还是差了很多,不过是勉力支撑罢了。
皇太极的情况众人自然是看在眼里的,个人的心思总归是占了上风,八旗贵族会议上,大家争的面红耳赤,谁也不肯退一步。
不过在听到大明要开战的消息之后,这些人还是立即地就放下了彼此之间的成见,开始积极地练兵,征集粮草,想要度过这次的难关。
内部矛盾最好的解决办法就是借用外来矛盾转移,皇太极也算是一代人主,自然是明白这个道理的。
是以,他难得的再次意气奋发起来,睿智地智慧这八旗子弟开始抵抗大明。
这次,皇太极可没有那么多的运气了,袁崇焕派了红夷大炮几十枚围着沈阳城开始轰,围而不攻,惹的城内人心惶惶。
现在,到底是战还是和?大家谁也拿不定主意,当然了,从此大明看上去就不是善茬儿。
庄妃作为一个杀伐决断的女人,觉得自己不能坐以待毙。于是,洪承畴的大营里,便来了位女客。
这可真是让人诧异,要知道,这女人进军营,可是件儿晦气不吉利之事,这洪承畴是吃了豹子胆了?
自然不是,借着夜色匆匆而来,又匆匆而去的女人成功地让洪承畴惊艳了一把,这番邦女子,果然和咱中原女人不同啊。
当然了,外加上这皇太极女人的光环加持,愣生生地让洪承畴给晕头了。
好在这事关重大,他不是主帅,也做不得主,只能在送走主仆二人之后,连夜赶来袁崇焕的大营,前来禀报此事。
袁崇焕听闻此事,也是面露震惊,这女人,只怕是不简单。当然了,庄妃的大名还是略有耳闻的。
不过这番惊讶也不过是一瞬罢了,此次行动,皇帝准许他全权做主,并不用请示。
这是皇帝的信任,外加上毛文龙在南方和荷兰人一战,现在人人都说这大明武将中,毛文龙是难得的战将,似乎隐隐地有超过袁崇焕之意。
这些话虽然是市井小民的随口之言,不过也很好地说明了人心向背问题,是以,袁崇焕便打定了主意,这次,一定要干的漂亮一点儿。
现在,有了洪承畴所提供的情报,若是这番邦女人真的靠谱的话,那么运作一番,活捉了皇太极,那便是大功一件了啊!
不过,在此之前,还是要好好儿滴谋划一番才行。至于那位庄妃所求之事,他还真是没那个权力做主,反正到时候有皇帝在,就别去理会这些了。
袁崇焕和洪承畴,祖大寿,左良玉等人反反复复地商议了好几次之后,这才开始了围攻三面,一面放开的态势。
皇太极似乎是发现了北门兵力薄弱的情况,决定带着八旗精英们开始突围了,留的青山在,不怕没柴烧,作为游牧民族,他们最不怕的就是四处乱跑。
这种话也不过是说说安慰自己一番罢了,皇太极自己的心里也苦涩异常,被人像丧家犬一样追的东躲西藏,这种日子想想就知道不是那么美好。
不过总得先保住小命才行。
至于后宫,他实在是顾不过来,只能带着自己心爱的女人,至于什么大妃,什么庄妃的,一概地都忘记在了脑后。
好在庄妃已经做出了选择,她也不怨恨那男人丢下了自己母子二人,这个世上,考谁呢?只能靠自己,男人一个都靠不住。
即便是多尔衮,她现在也不再信任了,男人啊,为了权势,别说是女人了,就是老爹老娘,亲儿子都可以卖,何况是女人呢?
她之所以如此下策,也不过是想要保住自己和孩子罢了,选择和洪承畴而不是袁崇焕去做交易,这都是有过深思熟虑的。
这是孤注一掷了,庄妃自己心里虽然忐忑,不过面上仍旧淡定,在一片兵荒马乱的后宫中,很显眼。
母子二人,外加主仆一枚,颇为淡定地收拾了自己的东西,一切都在等待之中了,谁也不知道接下来要面对的是什么。
只能祈求长生天保佑了。
皇太极在突围过程中,突中冷箭,一头从马上栽了下去,整个阵行乱成一团。
四周似乎都是明军,现在大汗又是生死不知,大家慌了神,命运便是注定了的。
等众人突围出去之后,发现皇太极已经死的透透的了,沈阳城被迫,皇太极中流矢而亡。
崇祯听到这个消息时,先是不可置信,而后么,握紧了拳头,狠狠地在枕头上砸了几下。
好在是在乾清宫里,他不重女色,有了继承人之后更是如此,是以,小光团告知他这个消息时,崇祯难得的失态了。
连续追问了几次,都得了肯定答复之后的崇祯眼眶有些发红,这般失态的崇祯倒是头一次见。
不过小光团也知道帝王这种生物,所谓的自尊心很高,很快滴便隐匿了起来,留下了崇祯一个人。
第二天,朝臣们,内臣们,后宫之中,人人都能觉察到皇帝的好心情,虽然有些奇怪,不过皇帝高兴,总好过他成天怒气冲冲吧。
主子心情好,大家相处起来也轻松不是,关于占领沈阳的战报还没传来,军机处已经开始筹划着再次往辽东调兵了。
不过被皇帝给阻了,说是再等等看,也不知道在等什么,众人心中开始胡思乱想。
不过两天之后,大家在听了袁崇焕的奏报之后,便知道皇帝到底是在等什么了。
尽管也知道这袁崇焕打仗厉害,可没想到,竟然攻下了金人的老巢,我的个乖乖哟!
很多人一副不可置信,倒吸一口凉气儿的神态大大的愉悦了崇祯,这份捷报以来,满朝开始庆贺起来。
马屁满天飞,崇祯几乎就是尧舜重生了,贤明的不得了了。
皇帝往日里并不是太爱听这些人拍马,不过今天么,他心情好,听着这些大儒翰林,或者是大字儿不识几个的武将们都说的文绉绉的,他也不恼。
这一番歌功颂德下来,这早朝也就差不多了。
皇帝吩咐了几件事儿下去,便散朝了,以朱慈烺领衔的皇子皇女们又开始另一番的恭喜。
显然,父皇的英明神武已经让孩子崇拜的不要不要的,这种崇敬孺慕的表情,饶是觉得自己冷心冷肺的崇祯都忍不住地心软了下来。
崇祯、周后,外加上几个孩子,大家在一起用了午膳,席间也一改往日里“食不言、寝不语”的规矩,大家还说笑了几句,刚刚才会说话的小公主媺娖(meichuo)(长平公主)最让崇祯喜欢。
她的生母是周后,作为嫡女,性子又好,自然是皇帝的心头宝。
作为女儿,宠着便宠着了,崇祯将闺女放在自己身边,还亲自地给他夹了几筷子时蔬,众人尽管早都知道她是皇帝的心头宝,还是忍不住地有些震惊。
接下来,就是礼部开始上折子,商议接受大金投降仪式的条程了。这大汉都死了,哪怕多尔衮想要另立山头,都不大可能了。
大汉死了,剩下的高层中又有几个人能真正的服气多尔衮的,豪格作为大汉长子,自然是第一顺位的继承人,他能服气?
不过这些都是闲话,现在大家都是大明的俘虏,谁不想活了,可是去死。
大明的这些官兵似乎与以往不同,压根儿就不把他们当人看,别说是吃饱了,哪怕是想喝口水,都不是那么容易的事儿。
唯独庄妃母子,被单独关押了起来,尽管是粗茶淡饭,不过比起其他人来说,实在是好了许多。
外加上洪承畴明里暗里的关照,日子当然好过的多的多。悄悄的,就有流言又出来了,众人听了龇目欲裂!
原来这庄妃啊,和多尔衮两人密谋早已投降了大明,是以大汉才会枉死,是以大家才会被俘获,成为这阶下囚。
不过庄妃大家摸不着,可是多尔衮可是在眼前的不是?
这些人可都不是什么善茬,一人一句,多尔衮恨不得将他们撕碎了才好呢,不过是被铁链子锁着,无能为力!
接下来,高层们被押送进京,至于其他人,运往全国各地,去服役吧。
等八旗的俘虏们押解进京之后,大家似乎才慌神儿起来,也不用骆思恭开口了,基本上能说的,不能说的,竹筒倒豆子一般,交代了许多。
当然,也有硬骨头,骆思恭最喜欢这种类型的犯人了,又有好多的手段可以试验了。
半年之后,大金的皇子爱新觉罗·博果尔被封为安乐公,他的母亲娜木钟与他一同生活在安乐公服,居住在京城。
至于庄妃,自然是被皇帝开恩带着儿子下降给了多尔衮为妻,算是圆了自己一直以来的遗憾。
庄妃倒是没想到,自己谋划了一场,落了这么个下场,她现在真的是一点儿也不想嫁给多尔衮啊,到底是为什么呢?
崇祯为什么会下这么道旨意来,大家还真是有些捉摸不透,最后只能说是皇帝高深莫测了。
不过这都只是小光团的恶作剧罢了,它似乎一直记得,这个庄妃和多尔衮是爱而不得的典范,是以将他们凑在一起,也算是功德一件了,是吧?
现在好了,都是阶下囚了,日子要怎么过,就是他们自己的事儿了,小光团相信,依着庄妃的性子和手段,不管是到了多么糟糕的处境,她都能扭转乾坤,让自己过的舒舒服服的。
至于继子继父之间的事儿,也轮不上自己操心不是,不都说了,这个小皇子福临和多尔衮的关系很好么?在多尔衮身上感受到了从未享受过的父爱么
所以,他们就算是心中有小疙瘩,过上那么一阵子,肯定就会转变成为相亲相爱的一家人,是不是?
至于其他的高层,杀的杀,流放的流放,游街的游街。
范文程终于有了陪同之人了,现在这京城里,似乎大家都没啥兴趣来围攻范文程了,之前被围攻时,他还觉得羞耻,觉得难堪,可是现在,无人理睬,似乎还不上城墙下晒太阳的那只老黄狗了,这样的转变让范文程的心里如何能好受了?
又来了新人,组成了一个游街车队,看守之人也是闲的无聊,开始想着法子地开始折腾,就不知道是不是想要弄出一朵花儿来,总之,范文程又开始后悔了,他还是过着自己安安静静,没有人关注的日子吧。
在被人毒打了一顿之后,他忍不住地这般想到。不过也只能在心里疾呼几声,不敢出声,缩在角落里,生怕别人注意到自己一般。
豪格等人看到范文程就觉得生气,若不是这个南蛮子的背叛,大金如何会落到如今这个地步,不揍他出出气儿,爷心里不舒坦。
当然了,还有听到多尔衮、大玉儿、小玉儿、福临,博果尔的好日子之后,没地儿撒气的豪格等人能欺负的,能揍的,也唯有范文程了。
不过,大家都是有分寸的,都在汉人的教导下知道了什么叫细水长流,一人一天,总之不能让他死了就好。
还有范文程的伙食竟然比他们这些人都好,真是不能忍!
范文程的精彩日子继续,大玉儿小玉儿姐妹撕、逼大战每天都能让后宫的女人乐上一乐。
皇上也太过促狭了,这姐妹共侍一夫什么的,娥皇女英什么的,寡妇再嫁什么的。不过权当是看个笑话罢,这些番邦蛮夷之人,哪里知道礼义廉耻呢!
这些话几乎每日都能让多尔衮一家人听到,即便他们每天缩在这小小的平房里不出门也能听到。
似乎是生怕他们听不懂咱们大明的官话(南京话),说话之人都用的满语,生生气的人心肝疼!
当然了,这满语之后,便又有官话的翻译出来,周围围观之人的嘲笑声、唾弃声随之而来。
大玉儿毕竟不像小玉儿那般地沉不住气,她依旧一副淡薄模样,一心都扑在了儿子身上,到底是个能耐人,成功地扭转了多尔衮的心绪。
一家三口的小日子过的有滋有味儿,让小玉儿气的牙疼肉疼,最后一包耗子药,结束了四个人的性命。
这下子,总算是情境了,博果尔出面,将他们从乱葬岗拉了出来,买了几副薄棺,殓之!
小光团在听到这个消息时,有些震惊,倒是没想到,竟然会是这样的结局,不过死同穴,是不是也算是实现了某种意义上的大团圆结局呢?
这般地安慰了自己两句,便丢过不管了,虽然不知道小光团为何这般关注这几个人,不过崇祯也不得不承认,自己也得到了许多的欢乐。
现在大明一切都很好,只是缺一个强有力的继承人,他想要让小光团来教导太子朱慈烺,学些真本事,不能完全地抱着四书五经了。
如果再这样下去,只怕大明的将来不会太好。
小光团对于皇帝的这个要求倒是有些诧异,他还从来没有这种经历呢。不过到了最后,出面的仍然是崇祯。
他亲自地将儿子带到身边,从海外找来了大批的书籍,招了重臣之子,在御书房开了个新学班。
虽然皇家书院如今也有术学,算科,不过最为主要的还是四书五经,所以他在皇宫中的这个新学班算是个实验班。
至于朝臣们的反对,现在谁干反对?皇帝的声势如日中天,大家也只能认怂了。
上次东林党事件之后,朝中的反对派基本上消失殆尽,少了领头人,大家也只能唯唯诺诺,在皇帝身后做个应声虫了。
当然了,徐光启啊,袁崇焕这些人身为朝廷重臣,自然也不是不能发表意见的,可是大家都是人精子,知道在储君的教育问题上,皇帝只怕是不会让人出声儿的。
再者说了,他们的孩子可就在这新学班呢,皇帝摆明了就是在替太子培养班底,谁傻了才会出声儿坏了自家孩子的前程呢。
大佬们不出声,其他人也就试探了一番,发现皇帝的口气很硬后,赶紧地撤了。
新学班有两位洋人做教师,虽然都是传教士,不过倒也是正儿八经有真才实学之辈。
对于什么基督教,天主教的,崇祯觉得压根儿就是扯淡,现在他们还有用,就忽悠着呗。
大明老百姓的日子一切都好,虽然三不五时地就有什么瘟疫来了,地震来了,哪里又旱了,这里又涝了的消息传来,不过众人都还算淡定。
这皇家医馆已经在全国各地铺开了,有个什么了不得的病了,朝廷还会减免你的费用。
至于救灾,自然是有专业的士兵们来干的。
辽东收回来之后,崇祯便在这里开始大力的种植新式的水稻,没想到,三五年下来,这里竟然又是一个不亚于江南的米仓。
这下子,算是大大的减少了对于南方的依赖,这粮食多了,其实也不是一件好事儿。
这往年的陈粮旧米的该如何处理呢?皇帝的意思么,自然是出口了,卖给洋人多好。
这下子,贸易顺差的数字又扩张了。大明的铁骑炮兵自然不能停着不动啊,这南方的几个属国,东边儿的某个属国,是不是也该彻底地纳入到了大明的版图之中了?
这西洋人的什么殖民统治,听着似乎也不是什么好玩意儿,大明军队自然是来保护当地人的,对不对?
至于东洋人,哼哼,自从大明立国之后,沿海地区的骚扰就没断过,现在自己有了还手之力,不收拾他们,更待何时?
皇帝的命令一下,驻扎在东北的袁崇焕开始往东推进,跨过了鸭绿江,开始了自己征战的日子。
尽管君臣之间一直没有彼此真正的信任过,不过皇帝对于袁崇焕,也实在是够意思了,这辽东兵马大权,一直都掌握在他的手上,从没有变动过。
袁崇焕心中自然是感激不已,为国为君为民,如何能不效死?其实他不知道的是,自己一手带出来的亲兵就是崇祯的人,至死都不知道这个秘密。
收拾了东洋人之后,崇祯算是彻底地放松下来了,将皇位扔给了儿子,在景山建了个行宫,带着周后,女儿媺娖,开始了自己的养老生活。
当然了,身边还有一只老太监王承恩……
黄宗羲尽管之前对于皇家的征召并不以为然,不过在看了皇家学校的宗旨和规划之后,怦然心动,他一直都想设立学校,教导学生,不是为了科举,不是为了当官,而是为了让人学会思考。
现在有了这样的机会,他如何能放过呢?
这位又是小光团推荐的人物,不过崇祯对于他不太感冒,黄宗羲的很多思想在崇祯看来都是很危险的,都是大逆不道的。
不过现在目前,暂时自己手上没有可用之人,只能捏着鼻子用了,当然了,他也憋着一口气儿,想让黄宗羲看看,自己为了治理大明,是如何地鞠躬尽瘁的,为了天下人的福祉,自己到底做了多少。
为了表示自己的大度能容,皇帝捏着鼻子征召了黄宗羲,开始了长达几十年的皇家学院的推广活动。
崇祯六年,让二十三岁的崇祯皇帝热血沸腾起来,他期待已久的事情,终于有了大规模的爆发,大金竟然爆发了几百年未曾经见过的天花。
似乎是一下子就爆发开来,来势汹汹。最先是从底层的奴隶们开始,最后竟然到了高层。
这种东西压根儿就没有什么法子能治疗,只能硬抗,体质好的,抗过去了那又是一位好汉,可是身体较弱的妇孺们,可就没有那么好的运气了。
仅仅三个月,大金人口锐减,妇孺们大概有一小部分能活下来,这还是在皇太极下了全力救治之下,死人无数,国力大弱。
本来对明一战就没有翻身,到了现在,竟然爆发了瘟疫,这是老天爷要亡我大金么?
当然了,大金爆发了瘟疫,这大明自然也是少不了的,好在只是小范围之内的,皇帝这些年的牛痘种植还是很有成效的,天花对于现在的大明人来说,并不是什么大病了。
大家都栽种了牛痘,就等着看别人的笑话了。
大金是死是活,皇帝现在已经不去理会了。毛文龙的水师已经抵达了福建对面的琉球岛。
之前被郑氏强占的琉球岛,被毛文龙率领的大明水师给攻打了下来,至于水匪么,首恶杀了,剩下的打散,收编。
若是有贰心的,毛文龙这个心狠手辣的,也不用人提醒,早就提着刀给宰了。
有了琉球岛,荷兰人想要来攻打大明,那就来吧。
郑芝龙之前想要借着声势让崇祯征召,前世他便是如此做的,不过现在么,谁还怕一个小小的水匪啊。
郑芝龙尽管投降了,不过这次可不会有什么便宜给他占了。
自从崇祯四年开了海禁之后,大明朝不管是官方还是民间的船只,有不少人想出去看看,贩卖货物。
之前有贡船出行的经验,崇祯若是还不能赚取洋人的钱,那他就真是傻子了。
有了对外贸易的大批进账,外加上了矿税(工商税),海关的收入,大明的财政收入总算是能让皇帝松一口气了。
有了钱之后,皇帝一方面大力地发展武器,水师,另一方面,自然是改善民生了。
这几年,虽然老天爷依然不给面子,不是大旱就是洪涝,再不然,地动也三不五时地来光顾大明朝,不过老百姓的日子比起之前可好过了许多。
首先人人都是填饱肚子了,这实在是个很了不起的政绩,除了土豆和玉米之外,现在又引进了许多外国的新品种。
皇帝生怕老百姓吃不饱了,饿肚子之后再造反,是以对这方面抓的够狠,谁胆敢在这方面糊弄皇帝,糊弄百姓,那你就要做好被抄家灭族的准备。
大明的秘密机构现在颇有那么点神出鬼没的意思,很多时候,大家还没觉得有什么呢,这些人就已经握着你的罪状去告状了。
崇祯虽然需要厂卫,可并不代表他就全然信任他们,有了小光团的检验,总能知道这些人有没有糊弄自己。
皇帝的多疑简直让人发指!
不过这样一来,倒是让厂卫的骆思恭更加的小心谨慎,看来除了自己之外,皇帝手上只怕还另有人手啊。
有了这样的发现,他除了老实谨慎之外,又能如何呢?
崇祯六年六月,明荷大战一触即发,荷兰人从万历年间就开始和大明做起了香料的生意,不过这个规模不是很大,一直都是由着郑芝龙提供货源。
现在,他们想要扩大贸易范围,可谁知,大明的皇帝竟然开了海禁,大明的货物一下子喷涌而出,可是这银子都被大明人给赚走了,可没有荷兰人什么事儿,这让一直吃着独食的荷兰人如何能忍?
他们也不是没在海上扮过海盗劫掠明朝的商船,也不是没有想法子和大明人商议一起做生意,可是不管怎么样,都是杯水车薪,贸易额度甚至还比如之前了。
大家也不是没有火气的,在利益面前,一切都是假的,于是便有了这次的明荷之战。
前世靠着郑芝龙才打赢的胜仗,现在么,拥兵自重的毛文龙终于要一显自己的身手了,让那些天天攻歼自己的老东西看看,皇帝的信任到底值不值得!
这场战斗肯定是会赢的,不过更加重要的是要赢的漂亮,方能显得了本镇的手段。
毛文龙的心思崇祯可不知道,不过满朝文武对于毛文龙的意见可不是一星半点儿,这些年,若不是皇帝信任他,只怕死了不知道几回了,所以,即便桀骜如毛文龙,对于皇帝,那是深深的感动和感激。
现在,有了报效朝廷的机会,他相信,毛文龙肯定会抓住机会的。
果然一如皇帝所料,这场战斗从六月开始,持续了不到两月,八月初荷兰人就已经投降了。
荷兰东印度公司出面,和大明开始和谈,皇帝也知道见好就收,琉球岛才收回来没多久,现在要好生的经营这里才是正理。
洋人的心思崇祯也看的明白,只怕是这战争日后不会少,所以继续地壮大水师才是王道。
当然,这武器,这战船,这大炮,这些都是重中之重,大明的道路还远着呢。
有了这样的战功,外加上崇祯的另外心思,毛文龙从福建调入京城,真真儿算是一步升天!
解决了东南的局势之后,崇祯开始调集军队,解决东北之事了。这辽东之事一日不解决,他就一天没法子安心下来。
皇太极虽然现在自顾不暇,也有些伤筋动骨之态,不过离着彻底地消灭还是有那么一段距离的。
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酣睡,这一天天的吃不好,睡不好的,怎么可能让崇祯放松?
再者,这大金之后还成功地入关了,彻底代替了大明,如何能忍?
皇太极这些年的日子极不好过,不仅仅是因为天灾*之故,还有有心人的折腾。
自从上次南征大明失败之后,八旗中就有些人在叽叽歪歪了,到了后面,又是天花,又是旱灾,人口锐减,这些人成天神神叨叨地说什么“长生天之怒”、“君不贤”说来说去的都是些让皇太极恼火之事。
当然了,他的后宫里也不安生,一跃飞天的庄妃和多尔衮不得不说的二三事简直就快让皇太极成为了笑话了。
本来对于多尔衮一直都存有戒心的皇太极在听到这种流言时,只觉得心中的愤恨再也压制不住了。
虽然明面上还是一副“兄友弟恭”之态,不过内里谁都想弄死对方,再加上他的长子豪格的年岁也不轻了,可是皇太极到现在也没有要立继承人之意。
几方几面下来,皇太极在朝中的日子便是格外的艰难,他也不知道这到底是谁造成的?
这人啊,一旦雄心壮志没了,基本上这人就废了,成天沉溺在后宫之中,有姐妹花陪伴的皇太极竟是慢慢地颓废下去了。
尽管日日早朝,天天理政,不过与之前相比,还是差了很多,不过是勉力支撑罢了。
皇太极的情况众人自然是看在眼里的,个人的心思总归是占了上风,八旗贵族会议上,大家争的面红耳赤,谁也不肯退一步。
不过在听到大明要开战的消息之后,这些人还是立即地就放下了彼此之间的成见,开始积极地练兵,征集粮草,想要度过这次的难关。
内部矛盾最好的解决办法就是借用外来矛盾转移,皇太极也算是一代人主,自然是明白这个道理的。
是以,他难得的再次意气奋发起来,睿智地智慧这八旗子弟开始抵抗大明。
这次,皇太极可没有那么多的运气了,袁崇焕派了红夷大炮几十枚围着沈阳城开始轰,围而不攻,惹的城内人心惶惶。
现在,到底是战还是和?大家谁也拿不定主意,当然了,从此大明看上去就不是善茬儿。
庄妃作为一个杀伐决断的女人,觉得自己不能坐以待毙。于是,洪承畴的大营里,便来了位女客。
这可真是让人诧异,要知道,这女人进军营,可是件儿晦气不吉利之事,这洪承畴是吃了豹子胆了?
自然不是,借着夜色匆匆而来,又匆匆而去的女人成功地让洪承畴惊艳了一把,这番邦女子,果然和咱中原女人不同啊。
当然了,外加上这皇太极女人的光环加持,愣生生地让洪承畴给晕头了。
好在这事关重大,他不是主帅,也做不得主,只能在送走主仆二人之后,连夜赶来袁崇焕的大营,前来禀报此事。
袁崇焕听闻此事,也是面露震惊,这女人,只怕是不简单。当然了,庄妃的大名还是略有耳闻的。
不过这番惊讶也不过是一瞬罢了,此次行动,皇帝准许他全权做主,并不用请示。
这是皇帝的信任,外加上毛文龙在南方和荷兰人一战,现在人人都说这大明武将中,毛文龙是难得的战将,似乎隐隐地有超过袁崇焕之意。
这些话虽然是市井小民的随口之言,不过也很好地说明了人心向背问题,是以,袁崇焕便打定了主意,这次,一定要干的漂亮一点儿。
现在,有了洪承畴所提供的情报,若是这番邦女人真的靠谱的话,那么运作一番,活捉了皇太极,那便是大功一件了啊!
不过,在此之前,还是要好好儿滴谋划一番才行。至于那位庄妃所求之事,他还真是没那个权力做主,反正到时候有皇帝在,就别去理会这些了。
袁崇焕和洪承畴,祖大寿,左良玉等人反反复复地商议了好几次之后,这才开始了围攻三面,一面放开的态势。
皇太极似乎是发现了北门兵力薄弱的情况,决定带着八旗精英们开始突围了,留的青山在,不怕没柴烧,作为游牧民族,他们最不怕的就是四处乱跑。
这种话也不过是说说安慰自己一番罢了,皇太极自己的心里也苦涩异常,被人像丧家犬一样追的东躲西藏,这种日子想想就知道不是那么美好。
不过总得先保住小命才行。
至于后宫,他实在是顾不过来,只能带着自己心爱的女人,至于什么大妃,什么庄妃的,一概地都忘记在了脑后。
好在庄妃已经做出了选择,她也不怨恨那男人丢下了自己母子二人,这个世上,考谁呢?只能靠自己,男人一个都靠不住。
即便是多尔衮,她现在也不再信任了,男人啊,为了权势,别说是女人了,就是老爹老娘,亲儿子都可以卖,何况是女人呢?
她之所以如此下策,也不过是想要保住自己和孩子罢了,选择和洪承畴而不是袁崇焕去做交易,这都是有过深思熟虑的。
这是孤注一掷了,庄妃自己心里虽然忐忑,不过面上仍旧淡定,在一片兵荒马乱的后宫中,很显眼。
母子二人,外加主仆一枚,颇为淡定地收拾了自己的东西,一切都在等待之中了,谁也不知道接下来要面对的是什么。
只能祈求长生天保佑了。
皇太极在突围过程中,突中冷箭,一头从马上栽了下去,整个阵行乱成一团。
四周似乎都是明军,现在大汗又是生死不知,大家慌了神,命运便是注定了的。
等众人突围出去之后,发现皇太极已经死的透透的了,沈阳城被迫,皇太极中流矢而亡。
崇祯听到这个消息时,先是不可置信,而后么,握紧了拳头,狠狠地在枕头上砸了几下。
好在是在乾清宫里,他不重女色,有了继承人之后更是如此,是以,小光团告知他这个消息时,崇祯难得的失态了。
连续追问了几次,都得了肯定答复之后的崇祯眼眶有些发红,这般失态的崇祯倒是头一次见。
不过小光团也知道帝王这种生物,所谓的自尊心很高,很快滴便隐匿了起来,留下了崇祯一个人。
第二天,朝臣们,内臣们,后宫之中,人人都能觉察到皇帝的好心情,虽然有些奇怪,不过皇帝高兴,总好过他成天怒气冲冲吧。
主子心情好,大家相处起来也轻松不是,关于占领沈阳的战报还没传来,军机处已经开始筹划着再次往辽东调兵了。
不过被皇帝给阻了,说是再等等看,也不知道在等什么,众人心中开始胡思乱想。
不过两天之后,大家在听了袁崇焕的奏报之后,便知道皇帝到底是在等什么了。
尽管也知道这袁崇焕打仗厉害,可没想到,竟然攻下了金人的老巢,我的个乖乖哟!
很多人一副不可置信,倒吸一口凉气儿的神态大大的愉悦了崇祯,这份捷报以来,满朝开始庆贺起来。
马屁满天飞,崇祯几乎就是尧舜重生了,贤明的不得了了。
皇帝往日里并不是太爱听这些人拍马,不过今天么,他心情好,听着这些大儒翰林,或者是大字儿不识几个的武将们都说的文绉绉的,他也不恼。
这一番歌功颂德下来,这早朝也就差不多了。
皇帝吩咐了几件事儿下去,便散朝了,以朱慈烺领衔的皇子皇女们又开始另一番的恭喜。
显然,父皇的英明神武已经让孩子崇拜的不要不要的,这种崇敬孺慕的表情,饶是觉得自己冷心冷肺的崇祯都忍不住地心软了下来。
崇祯、周后,外加上几个孩子,大家在一起用了午膳,席间也一改往日里“食不言、寝不语”的规矩,大家还说笑了几句,刚刚才会说话的小公主媺娖(meichuo)(长平公主)最让崇祯喜欢。
她的生母是周后,作为嫡女,性子又好,自然是皇帝的心头宝。
作为女儿,宠着便宠着了,崇祯将闺女放在自己身边,还亲自地给他夹了几筷子时蔬,众人尽管早都知道她是皇帝的心头宝,还是忍不住地有些震惊。
接下来,就是礼部开始上折子,商议接受大金投降仪式的条程了。这大汉都死了,哪怕多尔衮想要另立山头,都不大可能了。
大汉死了,剩下的高层中又有几个人能真正的服气多尔衮的,豪格作为大汉长子,自然是第一顺位的继承人,他能服气?
不过这些都是闲话,现在大家都是大明的俘虏,谁不想活了,可是去死。
大明的这些官兵似乎与以往不同,压根儿就不把他们当人看,别说是吃饱了,哪怕是想喝口水,都不是那么容易的事儿。
唯独庄妃母子,被单独关押了起来,尽管是粗茶淡饭,不过比起其他人来说,实在是好了许多。
外加上洪承畴明里暗里的关照,日子当然好过的多的多。悄悄的,就有流言又出来了,众人听了龇目欲裂!
原来这庄妃啊,和多尔衮两人密谋早已投降了大明,是以大汉才会枉死,是以大家才会被俘获,成为这阶下囚。
不过庄妃大家摸不着,可是多尔衮可是在眼前的不是?
这些人可都不是什么善茬,一人一句,多尔衮恨不得将他们撕碎了才好呢,不过是被铁链子锁着,无能为力!
接下来,高层们被押送进京,至于其他人,运往全国各地,去服役吧。
等八旗的俘虏们押解进京之后,大家似乎才慌神儿起来,也不用骆思恭开口了,基本上能说的,不能说的,竹筒倒豆子一般,交代了许多。
当然,也有硬骨头,骆思恭最喜欢这种类型的犯人了,又有好多的手段可以试验了。
半年之后,大金的皇子爱新觉罗·博果尔被封为安乐公,他的母亲娜木钟与他一同生活在安乐公服,居住在京城。
至于庄妃,自然是被皇帝开恩带着儿子下降给了多尔衮为妻,算是圆了自己一直以来的遗憾。
庄妃倒是没想到,自己谋划了一场,落了这么个下场,她现在真的是一点儿也不想嫁给多尔衮啊,到底是为什么呢?
崇祯为什么会下这么道旨意来,大家还真是有些捉摸不透,最后只能说是皇帝高深莫测了。
不过这都只是小光团的恶作剧罢了,它似乎一直记得,这个庄妃和多尔衮是爱而不得的典范,是以将他们凑在一起,也算是功德一件了,是吧?
现在好了,都是阶下囚了,日子要怎么过,就是他们自己的事儿了,小光团相信,依着庄妃的性子和手段,不管是到了多么糟糕的处境,她都能扭转乾坤,让自己过的舒舒服服的。
至于继子继父之间的事儿,也轮不上自己操心不是,不都说了,这个小皇子福临和多尔衮的关系很好么?在多尔衮身上感受到了从未享受过的父爱么
所以,他们就算是心中有小疙瘩,过上那么一阵子,肯定就会转变成为相亲相爱的一家人,是不是?
至于其他的高层,杀的杀,流放的流放,游街的游街。
范文程终于有了陪同之人了,现在这京城里,似乎大家都没啥兴趣来围攻范文程了,之前被围攻时,他还觉得羞耻,觉得难堪,可是现在,无人理睬,似乎还不上城墙下晒太阳的那只老黄狗了,这样的转变让范文程的心里如何能好受了?
又来了新人,组成了一个游街车队,看守之人也是闲的无聊,开始想着法子地开始折腾,就不知道是不是想要弄出一朵花儿来,总之,范文程又开始后悔了,他还是过着自己安安静静,没有人关注的日子吧。
在被人毒打了一顿之后,他忍不住地这般想到。不过也只能在心里疾呼几声,不敢出声,缩在角落里,生怕别人注意到自己一般。
豪格等人看到范文程就觉得生气,若不是这个南蛮子的背叛,大金如何会落到如今这个地步,不揍他出出气儿,爷心里不舒坦。
当然了,还有听到多尔衮、大玉儿、小玉儿、福临,博果尔的好日子之后,没地儿撒气的豪格等人能欺负的,能揍的,也唯有范文程了。
不过,大家都是有分寸的,都在汉人的教导下知道了什么叫细水长流,一人一天,总之不能让他死了就好。
还有范文程的伙食竟然比他们这些人都好,真是不能忍!
范文程的精彩日子继续,大玉儿小玉儿姐妹撕、逼大战每天都能让后宫的女人乐上一乐。
皇上也太过促狭了,这姐妹共侍一夫什么的,娥皇女英什么的,寡妇再嫁什么的。不过权当是看个笑话罢,这些番邦蛮夷之人,哪里知道礼义廉耻呢!
这些话几乎每日都能让多尔衮一家人听到,即便他们每天缩在这小小的平房里不出门也能听到。
似乎是生怕他们听不懂咱们大明的官话(南京话),说话之人都用的满语,生生气的人心肝疼!
当然了,这满语之后,便又有官话的翻译出来,周围围观之人的嘲笑声、唾弃声随之而来。
大玉儿毕竟不像小玉儿那般地沉不住气,她依旧一副淡薄模样,一心都扑在了儿子身上,到底是个能耐人,成功地扭转了多尔衮的心绪。
一家三口的小日子过的有滋有味儿,让小玉儿气的牙疼肉疼,最后一包耗子药,结束了四个人的性命。
这下子,总算是情境了,博果尔出面,将他们从乱葬岗拉了出来,买了几副薄棺,殓之!
小光团在听到这个消息时,有些震惊,倒是没想到,竟然会是这样的结局,不过死同穴,是不是也算是实现了某种意义上的大团圆结局呢?
这般地安慰了自己两句,便丢过不管了,虽然不知道小光团为何这般关注这几个人,不过崇祯也不得不承认,自己也得到了许多的欢乐。
现在大明一切都很好,只是缺一个强有力的继承人,他想要让小光团来教导太子朱慈烺,学些真本事,不能完全地抱着四书五经了。
如果再这样下去,只怕大明的将来不会太好。
小光团对于皇帝的这个要求倒是有些诧异,他还从来没有这种经历呢。不过到了最后,出面的仍然是崇祯。
他亲自地将儿子带到身边,从海外找来了大批的书籍,招了重臣之子,在御书房开了个新学班。
虽然皇家书院如今也有术学,算科,不过最为主要的还是四书五经,所以他在皇宫中的这个新学班算是个实验班。
至于朝臣们的反对,现在谁干反对?皇帝的声势如日中天,大家也只能认怂了。
上次东林党事件之后,朝中的反对派基本上消失殆尽,少了领头人,大家也只能唯唯诺诺,在皇帝身后做个应声虫了。
当然了,徐光启啊,袁崇焕这些人身为朝廷重臣,自然也不是不能发表意见的,可是大家都是人精子,知道在储君的教育问题上,皇帝只怕是不会让人出声儿的。
再者说了,他们的孩子可就在这新学班呢,皇帝摆明了就是在替太子培养班底,谁傻了才会出声儿坏了自家孩子的前程呢。
大佬们不出声,其他人也就试探了一番,发现皇帝的口气很硬后,赶紧地撤了。
新学班有两位洋人做教师,虽然都是传教士,不过倒也是正儿八经有真才实学之辈。
对于什么基督教,天主教的,崇祯觉得压根儿就是扯淡,现在他们还有用,就忽悠着呗。
大明老百姓的日子一切都好,虽然三不五时地就有什么瘟疫来了,地震来了,哪里又旱了,这里又涝了的消息传来,不过众人都还算淡定。
这皇家医馆已经在全国各地铺开了,有个什么了不得的病了,朝廷还会减免你的费用。
至于救灾,自然是有专业的士兵们来干的。
辽东收回来之后,崇祯便在这里开始大力的种植新式的水稻,没想到,三五年下来,这里竟然又是一个不亚于江南的米仓。
这下子,算是大大的减少了对于南方的依赖,这粮食多了,其实也不是一件好事儿。
这往年的陈粮旧米的该如何处理呢?皇帝的意思么,自然是出口了,卖给洋人多好。
这下子,贸易顺差的数字又扩张了。大明的铁骑炮兵自然不能停着不动啊,这南方的几个属国,东边儿的某个属国,是不是也该彻底地纳入到了大明的版图之中了?
这西洋人的什么殖民统治,听着似乎也不是什么好玩意儿,大明军队自然是来保护当地人的,对不对?
至于东洋人,哼哼,自从大明立国之后,沿海地区的骚扰就没断过,现在自己有了还手之力,不收拾他们,更待何时?
皇帝的命令一下,驻扎在东北的袁崇焕开始往东推进,跨过了鸭绿江,开始了自己征战的日子。
尽管君臣之间一直没有彼此真正的信任过,不过皇帝对于袁崇焕,也实在是够意思了,这辽东兵马大权,一直都掌握在他的手上,从没有变动过。
袁崇焕心中自然是感激不已,为国为君为民,如何能不效死?其实他不知道的是,自己一手带出来的亲兵就是崇祯的人,至死都不知道这个秘密。
收拾了东洋人之后,崇祯算是彻底地放松下来了,将皇位扔给了儿子,在景山建了个行宫,带着周后,女儿媺娖,开始了自己的养老生活。
当然了,身边还有一只老太监王承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