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网 > 昏君自救记 > 第37章 崇祯2

第37章 崇祯2

推荐阅读:

顶点小说网 www.23wx.info,最快更新昏君自救记最新章节!

    过了三四日之后,原信王府的太监徐应元因为种种罪过,消失了,当然了,之前皇帝下了道斥令,简直就是破口大骂了,算是好生地出了一口恶气。

    徐应元死了,魏忠贤自然再一次地受了皇帝的贬斥,让他去凤祖陵司香。不过这位大太监许是想用这种方式告诉皇帝,他这次走了,算是干干净净的了,再不会和这皇宫有什么瓜葛了。

    是以,魏忠贤带着卫兵1000人,四十辆大车浩浩荡荡地开始南下,皇帝再一次听到这种传言时,哪怕是明白魏忠贤的举动,不过还是让他恼怒。

    当然,还有一个原因是自己没钱啊,这位九千岁可不缺钱,所以他下令锦衣卫将魏忠贤给抓回来。

    当然,其实抓魏忠贤只是个借口,最为要紧的是,他要钱,钱,钱!

    一分钱难倒英雄汉,即便自己是个皇帝,可没钱的日子也是真心难过啊。

    所以,魏忠贤如愿以偿地自尽了,不过他的财物被不明来历的人物给劫走了,大家都知道,现如今这世道可不大安全,匪患丛生,遭了这种事儿,也只能怪自己倒霉了。

    朱由检在听到魏忠贤死了的消息之后,如释重负,大大地松了一口气,旋即,似乎是意识到了自己的失态,皇帝立马整肃面容,恢复了波澜不惊的模样。

    克制如此,还真是让人想不到他只是个17岁的少年呢。

    不过少年老成什么的,在皇帝这个职务上,是众人喜闻乐见的,所以大家也只是赞叹皇帝一番罢了。

    魏忠贤死了,魏忠贤竟然死了?

    这对朝臣们来说,是个极大的震荡,东林党自觉自己受了巨大的委屈,现在阉党倒了,也该到了算总账的时候了。

    所以,清流的弹劾折子简直就要将乾清宫御书房给埋了。

    朱由检对着这些折子,面露嘲讽,所谓的清流,也不过尔尔,魏忠贤位高权重时,他们屁都不敢放一个,现在,落井下石来了。

    可见这些人的节操!

    不过暂时还能用到他们,所以皇帝便让人将这些折子大致地翻翻,来了个留中不发。

    不过还是责令三司开始清算阉党,这个指令一下,清流们简直欢天喜地,比过年还高兴呢。

    皇帝这个举动,真是让人觉得三伏天喝了冰,大冬天抱着暖炉一样让人心里舒坦呢。

    不过呢,众人心中还谋划着其他,这魏忠贤死了,阉党一脉倒了,朝中可是空了一大批的官职啊。

    接下来,也该是咱们这些文官发挥巨大作用的时候了,是以,众人摩拳擦掌,想要大干一场了。

    皇帝也终于开始了自己的第一道人事命令,已经罢官回乡的徐光启被起复,在听了小光团的解说之后,他这才知道,徐光启竟然在万历年间就著了一本农书,正是如今大明最为所缺的人才。

    对于徐光启,朱由检虽然也重用过,不过是让他主持修订了《崇祯历法》,关于农政,他所知并不是很多。

    不过既然小光团这般说了,那么定然有其过人之处,所以朱由检带着大批的资料,与这位老臣聊了个一天一夜,深入地了解了一下徐光启的所作所为。

    这是他入住大明之后,第一件真正让他欢笑出声的一件事。接下来,徐光启便要全权地负责全国的耕种问题了。

    当然,主要是新的两种作物的推广,玉米和土豆。这两样东西,听小光团和徐光启保证,都是耐旱耐贫的好东西。

    自朱由检继位之后,这老天就不大给力,不是旱灾,就是瘟疫,再不然,蝗灾也不少,真特么的苦逼死了。

    现在好了,开始推广土豆和玉米,种子都是国家提供,主要是在明年大旱的陕甘地区推行,可别又闹的大灾来了,十室九空的惨象了。

    徐光启年岁大了,不过他雄心未灭,现在皇帝雄心壮志,他这把老骨头都拆了那也行啊。

    就这般,徐光启开始了自己全国各地奔波的日子,不过精神头足,竟然越发地老当益壮了。

    这也不奇怪,人啊,有了奔头,不就神采焕发了吗?

    徐光启对于皇帝的远见,在推广玉米和土豆中,越发地佩服了。每到一地,他便能拿到足够的种子,当然了,皇帝的配套政策也是吸引老百姓的另一个原因。和农户们签订了协议,明年官家会大规模回收土豆和玉米。有了这样的保证,大家还有什么顾虑呢?

    再者说了,即便没有这个政策,官府的命令那也是要遵从的啊。

    因为大明操蛋的税收制度,所以在听说了耕种新的种子之后,可以免税的皇令之后,陕甘一带的百姓争相抢种,当然了,这两种作物不挑地,哪怕是多么贫瘠的地都可以耕种,这才是最大的原因。

    不过不管是什么原因,只要此事推行顺利就好,徐光启和崇祯皇帝都是高兴的。

    当然,这个推广也不是什么一蹴而就的事儿,这都十一月了,除了南边儿之外,剩下的都是天寒地冻的,想要耕种,想想都不可能。

    当然,这也为皇帝和徐光启提供了准备的时间,不管是种子,还是推广,总得要人手,总得需要时间吧。

    大明疆域广大,虽然这次的重点推广区域是在陕甘一带,可是其他地方贫瘠之地还少了吗?

    是以,从现在到明年三四月,至少有小半年的时间,足够徐光启拉起人马来正儿八经地干这件事儿了。

    当然了,朝臣们在听说了徐光启的职务之后,面露不屑,虽然农事是重中之重,可是对于目前的大明帝国来说却不是最要紧的,皇帝的眼界格局还是太小啊。

    好在皇帝并不知道朝臣们的腹诽,如若不然,他恨不得将这些人统统弄死了才好呢。

    那么在朝臣眼中,目前最为重要的,或者说一直都比较重要的是什么呢?

    当然是清算阉党啊,这几乎是小吏们都能说出来的答案,时间拖的久了,很多事情就会不了了之了。

    大家都想趁着热乎的时候赶紧滴捞点好处,这其中就包括东林党人在内的所谓清流们。

    大明一直自立国之后,一直都是打压武官,重用文官和阉党宦官,可是如今呢?

    到了朱由检这里,就是尾大不掉了。

    皇帝的第二个人事命令并不是斥责三司对于阉党清算不力之事,而是废除了宦官督军的规矩。

    各地的随军宦官都招了回来,至于怎么安排,那就再说了。大不了,送去煤窑做苦力好了。

    皇帝轻描淡写地想到。

    这个政策真是让满朝的武将高呼“圣主出”,哪怕这不是第一次有人这般地称颂自己了,可是朱由检还是觉得满心欢喜。

    少了宦官的掣肘,即便是大明的将领再怎么废柴,好歹也算是能发挥些作用了。

    当然了,欠饷的问题一日不解决,军队的战斗力就一日没发保证。

    皇帝当然知道,可是知道归知道,他也没法子弄点钱来啊,如之奈何!

    好在他用自家死去的皇兄的手工作品换回了土豆和玉米的种子,据小光团自己吹嘘,都是可以亩产千斤的好东西。

    在大明朝,若是那地的作物能亩产三百斤,那就是大丰收了,麦穗都是可以当成祥瑞,进贡给皇帝看的,可想而知,当小光团说土豆和玉米可以亩产千斤时,朱由检的震动。

    当然,他并不是一味地信任小光团,这一切,都是他又反复地在和徐光启确认之后,才同意大规模推广的。

    大明的百姓,一直都是隐忍的,只要给口饭吃,他们是绝对不会造反的。

    攘外必先安内,朱由检若是想要彻底地消灭东北的隐患,那么首先就要让自家老百姓填饱了肚子才行。

    这个道理他如何会不明白呢?

    所以,这才有了让朝臣们看不明白的人事任命,徐光启起用了,并不是去编纂历法,反而去推广什么新种子。

    有些恶意揣测的家伙已经在想,皇帝是不是想要整死徐光启这老东西啊?都那般的年纪了,还全国各地的奔波,徐光启不死,谁死?

    当然了,也不是没有眼红徐光启这份儿活计的人物,他们弹劾徐光启的折子上了四五份,皇帝都是留中不发,不过弹劾过的大臣们自己却是晚节不保。

    统统地被下了大狱,查抄了家产。

    皇帝的这份儿狠劲儿算是实实在在的震慑了一部分人,大家这算是看明白了,徐光启这老东西如今是简在帝心啊,还是别招惹他了。

    大家继续和阉党余党死磕吧,这总是不会错的,这就对了。魏忠贤死了,阉党群龙无首,皇帝忙着整编锦衣卫和三厂(东西厂,内行厂)呢。

    自从发生了自己的生命无法保证的登基前夜之后,朱由检对于安全方面特别的敏感,是以,魏忠贤倒台之后,他的这番作为,倒是可以理解的。

    锦衣卫由骆思恭接手,这也算是家传的职业了,他老子就曾经是锦衣卫的头儿,这位的操守很好,是以朱由检对于他的儿子还是放心的。

    整编了厂卫之后,朱由检整个人总算是松懈了下来,至少自己的生命是不会受到威胁了。

    刀架脖子上的感觉糟糕透了,所以现在掌握了这股子势力,才让他一直紧绷着的神经舒缓了下来。

    自己的生命安全有了保障之后,朱由检再回神过来出手修理阉党余孽,大家也都是称颂声一片,皇帝实在是太圣明了。

    清流的称颂让天下人对于新主有了期待……

本站推荐:

昏君自救记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顶点小说网只为原作者慕容红苓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慕容红苓并收藏昏君自救记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