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八十一章 献策(下)
推荐阅读: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唐枭、乘龙佳婿、长宁帝军、医妃惊世、逆鳞、银狐、续南明、盛唐风华
顶点小说网 www.23wx.info,最快更新惊雷入汉最新章节!
“大胆何遵!竟向殿下献此毒计,需知动荡之下必生祸乱!!”厉喝声中王尼迈步而出,戟指何遵,气势汹汹!
何遵心怀忐忑正在献策,冷不防这殿中还有第三人在,顿时吓得连退数步,见从屏风后转出的乃是王尼,心中稍定,脸色一沉道:“王大人你怎会在此偷听我与殿下秘言,此计不可张扬,殿下可速至王尼死罪!”说道后面,何遵已然跪地磕头,情真意切的喊着,一副必把王尼置于死地的样子。
王尼此刻也跪地道:“殿下不可遵从此策,需知百万黎民迁徙之事耗费甚巨,焉能为之?”
刘和听完何遵之话确实心动,但转念一想其中困难甚是巨大,不觉闷声道:“二位不需争执,王大人乃是本殿之近臣,此事本就要召其商议,还是都起吧。”
何遵心脏猛烈跳动,暗呼自己反应够快,这王尼身为汉人,乃是刘渊父子的死忠,如今太子殿下犹豫未决,倘若自己不能凭此策博得信任,在王尼鼓动之下定然把自己打成别有居心的一派!
王尼心思电转口中称谢也是缓缓起身,何家身为晋国降臣之首虽然服膺大汉,可处事分寸素来松弛有度,仍是维护自己高门大阀的门面地位。殿下曾言与何家透露迁都塞外之事,如今何家献此策目的何在?自己需打紧十二分的精神才是,倘若这一趟有了什么疏漏,想来日后都难以得到陛下父子的信任了!
落座之后,何遵首先开口道:“伪汉兴兵来犯,乃举驱逐我大汉之旗帜,此举虽耗费甚巨,然刘禅老儿仍是一意孤行,缘何?无非顺应彼之人心耳。河北荒芜,非我大汉之过,百姓徒留本地,为伪汉所救济,必是感激涕零。我大汉军容强盛,只辎重不济耳,若不为他日做打算,岂非前功尽弃?况且刘禅老儿占据河北,若继续出塞,河北百姓尽为其驱使,使其后顾无忧,殿下难道不做考虑么?”
刘和神情阴郁的听着何遵之言,其中虽然有自己不高兴的地方,但这何遵说的话未尝就是毫无道理的。拼着中原元气大伤,刘禅父子也要强行的北上,对于民生的恢复与建设有巨大的破坏和阻延,但在人心上的收获,中原的耳目传回来的信息中早已提到。
百姓愿意节衣缩食的供应军队,参加劳役,士人不辞辛劳的奔走号召,各自出力,伪汉朝廷在如此艰苦的作战背后,凝聚成为一条心,朝野之间似乎没了隔阂,彼此派系也少了倾轧与争斗,这能说汉朝此举是因小失大么?
而河北的状况确实不堪,百姓留下只有饿死的命,能过活下来的人怕是不超过十之一二。但有汉人随后接手河北,如此数目的百姓对于汉人也是巨大的负担。可汉人坐拥中原,雍凉,两川,荆州,南海,江南,以及南方诸国。即便是吃力,也能负担的起如此庞大的支出,几乎不需要什么手段,单单是不让河北百姓饿死这一件事儿,足以收买河北百万黎民的人心了。
从这一个角度看,无论汉人有无余力继续出塞一战,自己这大汉王朝在河北等于是什么都没留下,反而损兵折将,消耗了大量的抢粮辎重!!
王尼闻言冷笑道:“军中粮饷支撑各路大军北归已是十分节省之下方可够数,此刻组织百姓一同北归,焉有余粮?百万之众步履蹒跚,行走极慢,不忍背井离乡者更是广而有之,这行程与维持秩序,又当如何?倘若百姓暴乱,何大人又要怎样应付?即便你何大人能够应付,那汉人追杀而来,难道凭何大人一张嘴就能拦住么!”
何遵肃容道:“何某闻主上有北归之意,夙夜不眠,筹谋卷土重来之事。朝中群臣尚不知晓,百姓态度也不清楚,但此举若对我大汉重振有益,即便牺牲巨大也是值得。其中我何某人能获得何利?唯有被人痛骂耳!”
“想我何家追随大汉以来,兢兢业业,未曾有失!今日之谋若成,何家担待骂名,若败,受人猜忌打击,于我何家又有什么好处?王大人随主时间尚在我何家之前,竟是如此激烈反对,实在让何某人大感意外啊!”
王尼心知太子殿下多猜忌,薄恩情,见何遵根本不正面回应自己,反而含血喷人,不觉脸色厉变怒发冲冠起身喝道:“休得胡言!王尼对大汉忠心耿耿,绝无二心,怎容你在此挑拨生事!?”
话刚刚说到这里,何遵忽而潸然泪下,满面委屈跪地对太子刘和哭诉道:“恳请殿下遵老臣收拾包袱即日北上,以表忠心,今日之事算老臣只字未提!老臣一片苦心,换来如此指责,实难受之!”
“殿下!且不可听何遵之言,此事牵连甚广,大战当前哪有余力?”王尼见状也是慌了,跪在地上磕头不断。
太子刘和心中尚无定计,然见这一老一少两个大臣没等几句话就针锋相对的互相攻击,自己看在眼里,一时也没个主意。
何遵老泪纵横额头见血,王尼声色俱厉身前染红,二人都是卖力的磕头叩首。太子刘和也是看不下去,快步上前扶起二人道:“两位都是我大汉的忠心耿耿的卿家,何以如此?有话不妨慢慢说来,此事尚无定论,亦未曾父皇之面,切勿伤了和气啊!”
何遵颤颤巍巍的起身,一把鼻涕一把泪只是哭诉,王尼怒目瞪视何遵叫道:“此事绝难实施,朝中亦无余力,殿下不需听此妄……”
“传御医带两位大人疗伤诊治,稍后本殿一一探访。”太子刘和也不听王尼说什么,吩咐起来转身回到座位上。
御医快步前来,带着何遵与王尼下殿,何遵一步三晃,口中哽咽不断向着太子殿下作揖。那王尼气得鼓鼓,也是礼数周到,可心中却是发寒。太子性情素来恶劣,方才软言相劝已是少见,何遵老儿故作可怜倒是无妨,自己一番直言让太子已然不悦,这顶撞的后果若是波及自身……
偏殿之内何遵在御医包扎之后情绪逐渐平复,心中暗自盘算如何能够说服太子刘和。此事要面对的不仅仅是刘和,还有那后汉皇帝刘渊。比起刘和,刘渊显然更加的老谋深算,难以欺骗。但对于自己而言,反倒是刘渊要比刘和好应付许多,问题在于要经过刘和才能将此时呈给刘渊,胜负也就在此一举了。
“何大人可曾好些?”太子刘和缓步而来,见何遵脸色苍白,上前问道。
何遵连忙躬身上前拜道:“累殿下关心,实乃老臣之罪也!还请殿下尊许老臣一家先行北归之事。”
“何大人这是何话?朝中群臣皆以何大人为楷模,北迁之事正需何大人出力,怎可一走了之?”太子刘和心中很是清楚何遵的分量,晋国降臣都是看着何家的脸色做事,倘若让何家走了,余下的还真不好控制。
何遵苦笑道:“其实王大人之担忧不无道理,事关重大,审慎对待乃是好事儿。然非常之时当为非常之事,即便于我大汉来说是麻烦,对伪汉来讲乃是更大的麻烦。其事可简,其行必不可少,老臣如此思量绝无半分私心,实乃一心为了国家社稷,还请太子殿下体谅。”
太子刘和心中本有些定见,见何遵之言颇有空间,顿感好奇道:“还请老大人仔细说来。”
何遵微微点头,与太子落座后缓缓说道:“此事老臣也是苦思所得,尚无详细方案,然就形势而言,只有无粮无民,才能保我大汉在塞外有喘息之机,不被伪汉追击,同时又使伪汉忙于河北之事,此乃保全自身之策,更有利于我大汉重整旗鼓!”
“无粮无民……!!”太子刘和心中一动,隐隐明白了何遵之意思,再看这老者已然是亲切不少。
能够提出如此狠决的计策,显然足以切断何氏在汉人之中的所有门路,此乃毒计更是绝计!何家如此忠心追随自己父子,还有何话可说呢?
“大胆何遵!竟向殿下献此毒计,需知动荡之下必生祸乱!!”厉喝声中王尼迈步而出,戟指何遵,气势汹汹!
何遵心怀忐忑正在献策,冷不防这殿中还有第三人在,顿时吓得连退数步,见从屏风后转出的乃是王尼,心中稍定,脸色一沉道:“王大人你怎会在此偷听我与殿下秘言,此计不可张扬,殿下可速至王尼死罪!”说道后面,何遵已然跪地磕头,情真意切的喊着,一副必把王尼置于死地的样子。
王尼此刻也跪地道:“殿下不可遵从此策,需知百万黎民迁徙之事耗费甚巨,焉能为之?”
刘和听完何遵之话确实心动,但转念一想其中困难甚是巨大,不觉闷声道:“二位不需争执,王大人乃是本殿之近臣,此事本就要召其商议,还是都起吧。”
何遵心脏猛烈跳动,暗呼自己反应够快,这王尼身为汉人,乃是刘渊父子的死忠,如今太子殿下犹豫未决,倘若自己不能凭此策博得信任,在王尼鼓动之下定然把自己打成别有居心的一派!
王尼心思电转口中称谢也是缓缓起身,何家身为晋国降臣之首虽然服膺大汉,可处事分寸素来松弛有度,仍是维护自己高门大阀的门面地位。殿下曾言与何家透露迁都塞外之事,如今何家献此策目的何在?自己需打紧十二分的精神才是,倘若这一趟有了什么疏漏,想来日后都难以得到陛下父子的信任了!
落座之后,何遵首先开口道:“伪汉兴兵来犯,乃举驱逐我大汉之旗帜,此举虽耗费甚巨,然刘禅老儿仍是一意孤行,缘何?无非顺应彼之人心耳。河北荒芜,非我大汉之过,百姓徒留本地,为伪汉所救济,必是感激涕零。我大汉军容强盛,只辎重不济耳,若不为他日做打算,岂非前功尽弃?况且刘禅老儿占据河北,若继续出塞,河北百姓尽为其驱使,使其后顾无忧,殿下难道不做考虑么?”
刘和神情阴郁的听着何遵之言,其中虽然有自己不高兴的地方,但这何遵说的话未尝就是毫无道理的。拼着中原元气大伤,刘禅父子也要强行的北上,对于民生的恢复与建设有巨大的破坏和阻延,但在人心上的收获,中原的耳目传回来的信息中早已提到。
百姓愿意节衣缩食的供应军队,参加劳役,士人不辞辛劳的奔走号召,各自出力,伪汉朝廷在如此艰苦的作战背后,凝聚成为一条心,朝野之间似乎没了隔阂,彼此派系也少了倾轧与争斗,这能说汉朝此举是因小失大么?
而河北的状况确实不堪,百姓留下只有饿死的命,能过活下来的人怕是不超过十之一二。但有汉人随后接手河北,如此数目的百姓对于汉人也是巨大的负担。可汉人坐拥中原,雍凉,两川,荆州,南海,江南,以及南方诸国。即便是吃力,也能负担的起如此庞大的支出,几乎不需要什么手段,单单是不让河北百姓饿死这一件事儿,足以收买河北百万黎民的人心了。
从这一个角度看,无论汉人有无余力继续出塞一战,自己这大汉王朝在河北等于是什么都没留下,反而损兵折将,消耗了大量的抢粮辎重!!
王尼闻言冷笑道:“军中粮饷支撑各路大军北归已是十分节省之下方可够数,此刻组织百姓一同北归,焉有余粮?百万之众步履蹒跚,行走极慢,不忍背井离乡者更是广而有之,这行程与维持秩序,又当如何?倘若百姓暴乱,何大人又要怎样应付?即便你何大人能够应付,那汉人追杀而来,难道凭何大人一张嘴就能拦住么!”
何遵肃容道:“何某闻主上有北归之意,夙夜不眠,筹谋卷土重来之事。朝中群臣尚不知晓,百姓态度也不清楚,但此举若对我大汉重振有益,即便牺牲巨大也是值得。其中我何某人能获得何利?唯有被人痛骂耳!”
“想我何家追随大汉以来,兢兢业业,未曾有失!今日之谋若成,何家担待骂名,若败,受人猜忌打击,于我何家又有什么好处?王大人随主时间尚在我何家之前,竟是如此激烈反对,实在让何某人大感意外啊!”
王尼心知太子殿下多猜忌,薄恩情,见何遵根本不正面回应自己,反而含血喷人,不觉脸色厉变怒发冲冠起身喝道:“休得胡言!王尼对大汉忠心耿耿,绝无二心,怎容你在此挑拨生事!?”
话刚刚说到这里,何遵忽而潸然泪下,满面委屈跪地对太子刘和哭诉道:“恳请殿下遵老臣收拾包袱即日北上,以表忠心,今日之事算老臣只字未提!老臣一片苦心,换来如此指责,实难受之!”
“殿下!且不可听何遵之言,此事牵连甚广,大战当前哪有余力?”王尼见状也是慌了,跪在地上磕头不断。
太子刘和心中尚无定计,然见这一老一少两个大臣没等几句话就针锋相对的互相攻击,自己看在眼里,一时也没个主意。
何遵老泪纵横额头见血,王尼声色俱厉身前染红,二人都是卖力的磕头叩首。太子刘和也是看不下去,快步上前扶起二人道:“两位都是我大汉的忠心耿耿的卿家,何以如此?有话不妨慢慢说来,此事尚无定论,亦未曾父皇之面,切勿伤了和气啊!”
何遵颤颤巍巍的起身,一把鼻涕一把泪只是哭诉,王尼怒目瞪视何遵叫道:“此事绝难实施,朝中亦无余力,殿下不需听此妄……”
“传御医带两位大人疗伤诊治,稍后本殿一一探访。”太子刘和也不听王尼说什么,吩咐起来转身回到座位上。
御医快步前来,带着何遵与王尼下殿,何遵一步三晃,口中哽咽不断向着太子殿下作揖。那王尼气得鼓鼓,也是礼数周到,可心中却是发寒。太子性情素来恶劣,方才软言相劝已是少见,何遵老儿故作可怜倒是无妨,自己一番直言让太子已然不悦,这顶撞的后果若是波及自身……
偏殿之内何遵在御医包扎之后情绪逐渐平复,心中暗自盘算如何能够说服太子刘和。此事要面对的不仅仅是刘和,还有那后汉皇帝刘渊。比起刘和,刘渊显然更加的老谋深算,难以欺骗。但对于自己而言,反倒是刘渊要比刘和好应付许多,问题在于要经过刘和才能将此时呈给刘渊,胜负也就在此一举了。
“何大人可曾好些?”太子刘和缓步而来,见何遵脸色苍白,上前问道。
何遵连忙躬身上前拜道:“累殿下关心,实乃老臣之罪也!还请殿下尊许老臣一家先行北归之事。”
“何大人这是何话?朝中群臣皆以何大人为楷模,北迁之事正需何大人出力,怎可一走了之?”太子刘和心中很是清楚何遵的分量,晋国降臣都是看着何家的脸色做事,倘若让何家走了,余下的还真不好控制。
何遵苦笑道:“其实王大人之担忧不无道理,事关重大,审慎对待乃是好事儿。然非常之时当为非常之事,即便于我大汉来说是麻烦,对伪汉来讲乃是更大的麻烦。其事可简,其行必不可少,老臣如此思量绝无半分私心,实乃一心为了国家社稷,还请太子殿下体谅。”
太子刘和心中本有些定见,见何遵之言颇有空间,顿感好奇道:“还请老大人仔细说来。”
何遵微微点头,与太子落座后缓缓说道:“此事老臣也是苦思所得,尚无详细方案,然就形势而言,只有无粮无民,才能保我大汉在塞外有喘息之机,不被伪汉追击,同时又使伪汉忙于河北之事,此乃保全自身之策,更有利于我大汉重整旗鼓!”
“无粮无民……!!”太子刘和心中一动,隐隐明白了何遵之意思,再看这老者已然是亲切不少。
能够提出如此狠决的计策,显然足以切断何氏在汉人之中的所有门路,此乃毒计更是绝计!何家如此忠心追随自己父子,还有何话可说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