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47章 第三个皇帝
推荐阅读:宇宙职业选手、斗罗大陆V重生唐三、万相之王、星门、剑道第一仙、雪中悍刀行、剑来、一剑独尊、全职艺术家、牧龙师
顶点小说网 www.23wx.info,最快更新晚唐最新章节!
(感谢第九号天空、车车达、天天好心情520、dxd的枫叶、梓莘、user1969、我只爱中国、毛荣龙、htimeag、五月花001、甜蜜的甘蔗等诸位同学们的支持!)
-------------------------------------
司空、门下侍郎、同平章事郑畋在朝廷一直是比较倾向支持李璟的,这并非说他得了李璟什么好处,而是他认为李璟这些年在东方的所做所为,确实很不不起,做到了让百姓安居乐业,自当今天子即位以来,李璟的治下是少有的安宁之地,不但原本北方第一大港的登州,几十年没打过大仗本来就富裕,而且在李璟这近十年的治理下,更成为整个大唐最繁华富裕之地。就连当初那脱离大唐百余年的辽东之地,这些年也在李璟的治理下繁华起来,他听过许多到过辽东的商人,都说辽东如今甚至比河北还要繁荣,尤其是辽南和辽西之地,甚至超过了河南。
郑畋仕宦多年,自己也确实依靠了当年父亲的好友,宫中的权宦西门思恭的支持,才能进入政事堂中。可不管他是如何上位的,但他心中也确实有读书人的那份坚持。就如秦报上说的一样,当官不为民作主,不如回家卖薯药。
许多人都说李璟其实是一个奸臣,一个权臣,就如西汉之王莽,东汉之曹操,魏之司马昭。他们表面上一直举着唐朝的旗号。是尊隋。可实际上却是真正的割据军阀,早晚那一天,会谋朝篡位。郑畋对这种说法其实也是抱几份支持的,但他心里又总还抱着几分希望,觉得李璟此人也许不一样,周公恐惧流言日,王莽谦恭未篡时。只要李璟一日没有做出那大逆不道的事情,他们这些一心想要中兴大唐的臣子们。就不免对李璟寄有希望。毕竟,这李唐已经糜烂如斯,已经到了大厦将倾的地步了,如今,也唯有李璟才有能力力挽狂澜,扶大厦于将倾。不把希望寄托于他,难道要去寄希望于田令孜和杨复恭?杨复光这人有些看不透,虽是太监但似乎对李唐很是忠心,可杨复光只是个太监,他终究不同。虽然如今势力不小,可依然得借助于李克用和朱全忠、秦宗权、王重荣、李昌言这些军阀。而他很清楚,这些人虽然如李璟一样都是地方统兵大将,一方诸侯,可他们又与李璟绝对不同。把希望寄托于他们之手,只会让大唐越来越糟糕。
他相信,如今已经到秦藩李璟麾下效力的于琮、辛谠、于琄、李琢、杜慆、张自勉、曾元裕、崔安潜、崔芸卿这些当世极负盛名的文武大臣们,肯定也是怀着和他一样的期望的。
只是他们这种期望,在田令孜看来,就是和李璟相互勾结,如今杨复恭也是一样的想法。
当初,他怀着对李璟的那份期望,与李璟合作,积极的组织关中联军勤王反攻长安,可当关中局势稳定之后,这些太监们立即暗中联络了李昌言造他的反,把他赶走。他离开凤翔军后,被召到成都,担任司空、门下侍郎、同门下平章事之职,主管军管。可在成都行在还没有呆到半年,他就被田令孜和杨复恭一起排挤出朝,被迫到了担任州刺史的儿子身边去休养。
虽然被彻底的排挤出了朝廷,郑畋还是十分关注朝野大事。这两年朝野混乱不堪,成都行在的太监们终于还是内斗了。田令孜挟持了皇帝,囚禁了张泰和西门思恭,赶走了杨复恭。杨复恭到了关中,很快与杨复光一起收复两京,斩杀了黄巢。正当他欣慰之时,却又突然听到杨复恭元旦扶立寿王杰为新帝,遥尊李儇为太上皇的消息。
现在,在他的面前,摆着两道圣旨。
一道是加封他为太傅、侍中、同平章事、颍川郡王,请他入朝为相的旨意。另一道则是加封他为太师、中书令、同平章事、琅琊郡王,同样请他入朝为相的旨意。
可当这两道黄绫圣旨摆在他的面前时,他却怎么也高兴不起来。
原因很简单,这两道圣旨不是一个皇帝发的。前一道是成都的天子李儇所发,后一道则是刚刚在元旦登基的新天子李杰所发,如今这位寿王即位后刚按例改名李晔。
不过郑畋很清楚,这两道旨意都不太可能真的是天子之意,成都那道诏书无疑是由田令孜发的,而长安那道旨意则是杨复恭发的。
他也不相信前不久他还遭两人都厌烦的他,如今居然这么抢手,两边都争着他去当宰相。他心里清楚,他们需要的只是他的那个名头,借以争些声势。不管他去哪边,过不了几天,他们就会把他当擦脚布一样扔到一边去的。
黄巢余孽还没有剿灭,天下还四处盗贼蜂起,百姓饱受战乱流离失所,这个时候,那些人不想着重整山河,安民治地,反而还弄出来两个天子,两个朝廷。这好不容易看到的一点大唐中兴的曙光,一下子又全被乌云给摭住了。
李儇今年才不过二十二岁,虽然先前算不上什么明君英主,可也主要是因为受田令孜和卢携等人的蒙蔽,本质上还是一个好皇帝的,起码他很努力过。可这样的一个年青的皇帝,如今却被他曾经视为阿父的田令孜劫持,被他视为真正可靠的杨氏兄弟废除帝位。如今,杨氏兄弟扶了寿王即位,那虽然也是个聪明的宗室,可他才十五岁而已。舍李儇而立李晔,摆明了是太监们争斗的结果,他们都想要握着皇帝在手,都不会真的让皇帝掌权,只不过想要一个皇帝傀儡罢了。
郑畋身为西门思恭半个养子,对于李儇这个皇帝还是有感情的,可他也清楚。杨氏如今势力更强。远超田令孜。新帝已经扶立登基,中原诸藩镇的节帅,几乎都是杨氏兄弟收的干儿子,李儇这个皇帝成为太上皇,已经是不争的事实了。想改变,也不可能了。
李晔的登基,意味着李唐朝廷原本那微弱的一点平衡被彻底打破了。原来,安史之乱后。朝廷还勉强维持着一点平稳,建立越来越多的藩镇,让地方藩镇互掣肘牵制,而在朝中,则让宦官和宰相们相互平衡,用宦官防止权相,用宦官统禁军,同时又用宰相们限制宦官。虽然说,最后南北衙之争,以宦官势力越来越强。宰相们斗争失败,但起码。还有着最后的一点平衡。
而现在,宦官们和那些地方的藩镇军阀们勾结在了一起,朝廷的宰相文官们是彻底的成为了宦官的傀儡,这是一个危险的信号,当最后一点平衡打破,那么李唐这栋危楼便随时就会坍塌。根基不存,楼宇又如何不塌。
就在这分,外面传来一阵急促的脚步声。
郑畋本来就心里烦,抬头向屋外望了望,没好气的道:“何事喧哗吵闹,没个规矩!”
“是公子回来了!”仆人快步走进书房回禀,“公子刚刚骑马回来。”
“垂芳回来了?”郑畋听说是嫡长孙回来了,脸上不由露出几分微笑,垂芳是长孙的字,乃是他的长子郑凝绩的长子,名叫绍余,今年刚十六岁,能文允武,很得郑畋喜欢。几年前,李儇西狩,郑畋派长子郑凝绩随驾身边,后来到了成都,天子授其为兵部侍郎。等郑畋龙尾陂大败尚让,捷报传到成都,李儇又特授郑凝绩为兵部尚书。不过随后不久,郑畋被免去凤翔节帅之职,郑凝绩也因此被贬为壁州刺史,郑畋到成都不久后,就也到了壁州儿子身边。
正说着,郑绍余已经走入书房。
几句寒喧之后,他挥退了仆人。
他的目光扫过桌上的两道黄绢圣旨,轻笑两声:“给老大人何封赏?”
郑畋把两道圣旨移到一边,落寞道:“不过是借我这老骨头仅剩下的一点名声罢了,当不得真的。”
郑绍余年纪虽青,却是一脸的成熟样子,“祖父大人还是不接为妙,这些太监没有一个好东西。”
“垂芳,慎言。”郑畋有些不满孙子的轻佻样,太监也并不是全没好东西,如西门思恭,就对他如父亲一般。
“你今日怎么回来了?”孙子最近在成都读书,且每天空余时还拜会一位在成都的老将军学武。他和儿子都不反对孙儿习武,若是从前他肯定会反对的,但如今这个兵争乱军,光读书也不行了,若能学得些武艺,懂重领兵打仗,将来也还是可以报效天子的。
“父亲让孙儿回来的,父亲大人让孙儿带封信给祖父大人。”
郑畋有些奇怪的接过孙子递过的信,他不明白儿子怎么写信却要孙子来送。毕竟,儿子就和他一起在壁州,而孙子却是在成都。
打开信,郑畋越看眉头皱的越紧,一封信他反反复复的看了足有半个多时辰。
“祖父大人,信里写着什么?”郑绍余有些好奇。
郑畋没有回答,此时他的心里实在是太过纷乱。这封信确实是他儿子写来的,不过内容却很惊人。儿子在信中告诉他,秦王李璟的人来找过他,意思很清楚,就是想请他们父子去燕京。
至于请他们去燕京做什么,也说的很明白。李璟对于如今太监们随意废立天子十分不满,因此,他打算请郑畋等朝廷忠贞之臣前往燕京,共同商议,重新选择一位睿智贤明的宗室即位,一起辅佐新帝,重振李唐。在这封信里,李璟还告诉郑畋,他还同时向几百位名宿重臣,耿直忠贞之士发出邀请,邀请他们一起前往燕京,再造大唐!
“李璟也要策立一个天子,如此一来,天下就将有三个天子。天无二日,民无二主,这,这是动乱之源啊。”郑畋心中一阵叹息,可心里又隐隐有些心动,任由杨复恭和西门思恭这样乱来,天下只会越来越乱。如果李璟真的有意再造大唐,也许这是一个机会。他,或许应当去燕京,为大唐再出一把力。
可是,李璟真的会忠于李唐吗?这个问题,他没有答案!(未完待续。。)
(感谢第九号天空、车车达、天天好心情520、dxd的枫叶、梓莘、user1969、我只爱中国、毛荣龙、htimeag、五月花001、甜蜜的甘蔗等诸位同学们的支持!)
-------------------------------------
司空、门下侍郎、同平章事郑畋在朝廷一直是比较倾向支持李璟的,这并非说他得了李璟什么好处,而是他认为李璟这些年在东方的所做所为,确实很不不起,做到了让百姓安居乐业,自当今天子即位以来,李璟的治下是少有的安宁之地,不但原本北方第一大港的登州,几十年没打过大仗本来就富裕,而且在李璟这近十年的治理下,更成为整个大唐最繁华富裕之地。就连当初那脱离大唐百余年的辽东之地,这些年也在李璟的治理下繁华起来,他听过许多到过辽东的商人,都说辽东如今甚至比河北还要繁荣,尤其是辽南和辽西之地,甚至超过了河南。
郑畋仕宦多年,自己也确实依靠了当年父亲的好友,宫中的权宦西门思恭的支持,才能进入政事堂中。可不管他是如何上位的,但他心中也确实有读书人的那份坚持。就如秦报上说的一样,当官不为民作主,不如回家卖薯药。
许多人都说李璟其实是一个奸臣,一个权臣,就如西汉之王莽,东汉之曹操,魏之司马昭。他们表面上一直举着唐朝的旗号。是尊隋。可实际上却是真正的割据军阀,早晚那一天,会谋朝篡位。郑畋对这种说法其实也是抱几份支持的,但他心里又总还抱着几分希望,觉得李璟此人也许不一样,周公恐惧流言日,王莽谦恭未篡时。只要李璟一日没有做出那大逆不道的事情,他们这些一心想要中兴大唐的臣子们。就不免对李璟寄有希望。毕竟,这李唐已经糜烂如斯,已经到了大厦将倾的地步了,如今,也唯有李璟才有能力力挽狂澜,扶大厦于将倾。不把希望寄托于他,难道要去寄希望于田令孜和杨复恭?杨复光这人有些看不透,虽是太监但似乎对李唐很是忠心,可杨复光只是个太监,他终究不同。虽然如今势力不小,可依然得借助于李克用和朱全忠、秦宗权、王重荣、李昌言这些军阀。而他很清楚,这些人虽然如李璟一样都是地方统兵大将,一方诸侯,可他们又与李璟绝对不同。把希望寄托于他们之手,只会让大唐越来越糟糕。
他相信,如今已经到秦藩李璟麾下效力的于琮、辛谠、于琄、李琢、杜慆、张自勉、曾元裕、崔安潜、崔芸卿这些当世极负盛名的文武大臣们,肯定也是怀着和他一样的期望的。
只是他们这种期望,在田令孜看来,就是和李璟相互勾结,如今杨复恭也是一样的想法。
当初,他怀着对李璟的那份期望,与李璟合作,积极的组织关中联军勤王反攻长安,可当关中局势稳定之后,这些太监们立即暗中联络了李昌言造他的反,把他赶走。他离开凤翔军后,被召到成都,担任司空、门下侍郎、同门下平章事之职,主管军管。可在成都行在还没有呆到半年,他就被田令孜和杨复恭一起排挤出朝,被迫到了担任州刺史的儿子身边去休养。
虽然被彻底的排挤出了朝廷,郑畋还是十分关注朝野大事。这两年朝野混乱不堪,成都行在的太监们终于还是内斗了。田令孜挟持了皇帝,囚禁了张泰和西门思恭,赶走了杨复恭。杨复恭到了关中,很快与杨复光一起收复两京,斩杀了黄巢。正当他欣慰之时,却又突然听到杨复恭元旦扶立寿王杰为新帝,遥尊李儇为太上皇的消息。
现在,在他的面前,摆着两道圣旨。
一道是加封他为太傅、侍中、同平章事、颍川郡王,请他入朝为相的旨意。另一道则是加封他为太师、中书令、同平章事、琅琊郡王,同样请他入朝为相的旨意。
可当这两道黄绫圣旨摆在他的面前时,他却怎么也高兴不起来。
原因很简单,这两道圣旨不是一个皇帝发的。前一道是成都的天子李儇所发,后一道则是刚刚在元旦登基的新天子李杰所发,如今这位寿王即位后刚按例改名李晔。
不过郑畋很清楚,这两道旨意都不太可能真的是天子之意,成都那道诏书无疑是由田令孜发的,而长安那道旨意则是杨复恭发的。
他也不相信前不久他还遭两人都厌烦的他,如今居然这么抢手,两边都争着他去当宰相。他心里清楚,他们需要的只是他的那个名头,借以争些声势。不管他去哪边,过不了几天,他们就会把他当擦脚布一样扔到一边去的。
黄巢余孽还没有剿灭,天下还四处盗贼蜂起,百姓饱受战乱流离失所,这个时候,那些人不想着重整山河,安民治地,反而还弄出来两个天子,两个朝廷。这好不容易看到的一点大唐中兴的曙光,一下子又全被乌云给摭住了。
李儇今年才不过二十二岁,虽然先前算不上什么明君英主,可也主要是因为受田令孜和卢携等人的蒙蔽,本质上还是一个好皇帝的,起码他很努力过。可这样的一个年青的皇帝,如今却被他曾经视为阿父的田令孜劫持,被他视为真正可靠的杨氏兄弟废除帝位。如今,杨氏兄弟扶了寿王即位,那虽然也是个聪明的宗室,可他才十五岁而已。舍李儇而立李晔,摆明了是太监们争斗的结果,他们都想要握着皇帝在手,都不会真的让皇帝掌权,只不过想要一个皇帝傀儡罢了。
郑畋身为西门思恭半个养子,对于李儇这个皇帝还是有感情的,可他也清楚。杨氏如今势力更强。远超田令孜。新帝已经扶立登基,中原诸藩镇的节帅,几乎都是杨氏兄弟收的干儿子,李儇这个皇帝成为太上皇,已经是不争的事实了。想改变,也不可能了。
李晔的登基,意味着李唐朝廷原本那微弱的一点平衡被彻底打破了。原来,安史之乱后。朝廷还勉强维持着一点平稳,建立越来越多的藩镇,让地方藩镇互掣肘牵制,而在朝中,则让宦官和宰相们相互平衡,用宦官防止权相,用宦官统禁军,同时又用宰相们限制宦官。虽然说,最后南北衙之争,以宦官势力越来越强。宰相们斗争失败,但起码。还有着最后的一点平衡。
而现在,宦官们和那些地方的藩镇军阀们勾结在了一起,朝廷的宰相文官们是彻底的成为了宦官的傀儡,这是一个危险的信号,当最后一点平衡打破,那么李唐这栋危楼便随时就会坍塌。根基不存,楼宇又如何不塌。
就在这分,外面传来一阵急促的脚步声。
郑畋本来就心里烦,抬头向屋外望了望,没好气的道:“何事喧哗吵闹,没个规矩!”
“是公子回来了!”仆人快步走进书房回禀,“公子刚刚骑马回来。”
“垂芳回来了?”郑畋听说是嫡长孙回来了,脸上不由露出几分微笑,垂芳是长孙的字,乃是他的长子郑凝绩的长子,名叫绍余,今年刚十六岁,能文允武,很得郑畋喜欢。几年前,李儇西狩,郑畋派长子郑凝绩随驾身边,后来到了成都,天子授其为兵部侍郎。等郑畋龙尾陂大败尚让,捷报传到成都,李儇又特授郑凝绩为兵部尚书。不过随后不久,郑畋被免去凤翔节帅之职,郑凝绩也因此被贬为壁州刺史,郑畋到成都不久后,就也到了壁州儿子身边。
正说着,郑绍余已经走入书房。
几句寒喧之后,他挥退了仆人。
他的目光扫过桌上的两道黄绢圣旨,轻笑两声:“给老大人何封赏?”
郑畋把两道圣旨移到一边,落寞道:“不过是借我这老骨头仅剩下的一点名声罢了,当不得真的。”
郑绍余年纪虽青,却是一脸的成熟样子,“祖父大人还是不接为妙,这些太监没有一个好东西。”
“垂芳,慎言。”郑畋有些不满孙子的轻佻样,太监也并不是全没好东西,如西门思恭,就对他如父亲一般。
“你今日怎么回来了?”孙子最近在成都读书,且每天空余时还拜会一位在成都的老将军学武。他和儿子都不反对孙儿习武,若是从前他肯定会反对的,但如今这个兵争乱军,光读书也不行了,若能学得些武艺,懂重领兵打仗,将来也还是可以报效天子的。
“父亲让孙儿回来的,父亲大人让孙儿带封信给祖父大人。”
郑畋有些奇怪的接过孙子递过的信,他不明白儿子怎么写信却要孙子来送。毕竟,儿子就和他一起在壁州,而孙子却是在成都。
打开信,郑畋越看眉头皱的越紧,一封信他反反复复的看了足有半个多时辰。
“祖父大人,信里写着什么?”郑绍余有些好奇。
郑畋没有回答,此时他的心里实在是太过纷乱。这封信确实是他儿子写来的,不过内容却很惊人。儿子在信中告诉他,秦王李璟的人来找过他,意思很清楚,就是想请他们父子去燕京。
至于请他们去燕京做什么,也说的很明白。李璟对于如今太监们随意废立天子十分不满,因此,他打算请郑畋等朝廷忠贞之臣前往燕京,共同商议,重新选择一位睿智贤明的宗室即位,一起辅佐新帝,重振李唐。在这封信里,李璟还告诉郑畋,他还同时向几百位名宿重臣,耿直忠贞之士发出邀请,邀请他们一起前往燕京,再造大唐!
“李璟也要策立一个天子,如此一来,天下就将有三个天子。天无二日,民无二主,这,这是动乱之源啊。”郑畋心中一阵叹息,可心里又隐隐有些心动,任由杨复恭和西门思恭这样乱来,天下只会越来越乱。如果李璟真的有意再造大唐,也许这是一个机会。他,或许应当去燕京,为大唐再出一把力。
可是,李璟真的会忠于李唐吗?这个问题,他没有答案!(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