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五十五章 高丽人请罪,迟了
推荐阅读: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唐枭、乘龙佳婿、长宁帝军、医妃惊世、逆鳞、银狐、续南明、盛唐风华
顶点小说网 www.23wx.info,最快更新大唐军魂最新章节!
第一百五十五章 高丽人请罪,迟了
以李业诩为主帅的熊津道属下的大军,除第一近卫师参加皇帝的出征仪式外,其他诸近卫师,都是从各自驻地直接踏上征程的,而且都是比皇帝的御驾早上十几天开拔行进。
许多物资,还有一部火炮弹药,需要水师的船只运输,船只运送物资和人员的能力,比陆路高效多了。如今已经冬季时分,天气已经很冷了,运送将士及粮食等物资的船只,要在黄河冰封之前启航且到达,将这些物资和船只都送到集结地,莱州和城山,不然黄河冰封后,将是非常麻烦的事。
这次的出征,包括皇帝李世民在内的,都是年前入冬后即从长安出发,为的是来年春天,天气转暖后,即可开始对***展开攻击。当然,从海路出发的熊津道和平壤道两军人马,能出海的时间肯定要比辽东道麾下将士从陆路出发的时间要迟一些,出海作战,还要看风势,海流。无论如何,冬季时分,黄渤海一带许多地方有冰,都是不适合渡海作战的。
其余各行军道下诸近卫师也都只派出一部分军士,参加皇帝的亲征仪式,一些驻地稍远的,不可能也是没必要赶回来到长安参加的亲征仪式,不说这近二十万的大军无处可站,那些驻扎在外地的军队,无论如何也不要这么折腾的,耽误行程不说,还会使将士疲于奔命,劳民伤财。
熊津道下的大军还是先行至洛阳,诸军由副大总管苏定芳督帅,以水陆并行的方式,往山东一带行进。
皇帝的御驾行程还是稍缓慢些,李业诩等这些高级将领还是要陪着皇帝行到洛阳,再在洛阳与皇帝分手,李世民将随李世绩的辽东道行军部一道行进,而李业诩与张亮所率的诸军,将沿着黄河行进。
而几乎与熊津道下诸军一道行进的,是张亮所率的平壤道下诸军,这也使的洛阳附近的黄河渡口,持续几十日都是大军云集的景象。
从长安到洛阳的大道,修得还真不错,车驾行进,颠簸也不是很大,坐在装备了减震弹簧的马车里,还是比较舒服的。
诸将伴随皇帝行进中,时而骑马,时而马车,李世民也是如此,许多时候都是骑着马行进,乏了才乘坐马车。只是这皇帝经常心血来潮,在行进的过程中,突然间想到什么事儿,也会随时传召将领们到他的马车上商议,从长安到洛阳不到十天的时间内,李业诩至少都被李世民传唤了十几次。
更不要说夜间歇息时候,李世民都是召集重要的将领们,讨论出征作战中要采取的攻击手段,如何策应,要注意什么事儿,这也让李业诩感叹,这皇帝还真的是一位非常出色的主帅,许多方面,自己还差上很多,只不过,李业诩唯一感到得意的是,那就是自己这个穿越人,比包括皇帝李世民在内在这些大唐重量级人物,比了一份对历史的先知知觉。
行至洛阳,李业诩知道将在这里与李世民及李世绩等其他重臣告别,踏上自己的行程,跟随着皇帝的御驾进了洛阳,李业诩对这个向往已经的大都市都没有机会观赏一番,即跟着李世民到了洛阳的行宫。
抵达后,李世民未休息即如令所有随行的大臣及将领们,进行最后一次军情商议。
虽然连续几天都是近百里的行进,车马颠簸,像岑文本、杨师道这样的文臣都觉得疲乏,但作为皇帝的李世民,却神采非常的好,李业诩看着面色大不一样的李世民和杨师道,不禁有些佩服这位已经多年养尊处优的皇帝,身子骨果然不一般,平日里所说的一些大话,却不是吹牛的。
正讨论着,这时洛阳宫殿外一名近侍匆匆跑了进来,尉迟恭忙迎了出去,稍后即回来,沉声地对李世民道:“陛下,工部尚书李大亮卒!”
“什么?!”李世民闻之大吃一惊,一下子站起了身。
“陛下,据长安送来的传报,李大亮卒于长安,这是太子派人送来的李大亮遗表,”尉迟恭将奏报交给李世民。
李世民打开看了看,沉默良久:“***之师岂可罢!”
原来李大亮遗表是奏请李世民,罢了征***之师,以减百姓负担。
“大亮为官清廉,卒后府中仅余米五斛,布三十匹…大亮卒,朕失一臂膀也!”李世民露出悲痛的神色,“只是他不该请罢***之师!”
“陛下,臣有一惑,今日想与陛下言!”见皇帝如此,随征的吏部尚书杨师道迟疑了一会,率先向李世民奏道。
“杨爱卿有何想法,尽可讲来!”李世民依然一副悲痛的样子,对杨师道说。
杨师道犹豫了一下,还是说了出来:“陛下远征辽东,却将突厥之众置于河南之地,距京师不远,如此岂不是养虎遗患?臣担心这部突厥有异动,还请陛下留镇洛阳,另遣诸将出征即可,以防突厥之众生乱!想必李尚书临终前,也是想到此,所以遗表请陛下罢***师!”
李思摩部在薛延陀灭亡后,李思摩及阿史那忠,阿史那泥熟等头人多次向李世民请表,要求他们的部落回到河南地,最后李世民同意了这些还未打散的突厥部落复退回到河南境内,安置胜、夏两州境内。杨师道此番言语还是有些道理的,如今防卫两京的各近卫师大多都出征***、百济,若这些突厥人***,将是件大麻烦事。
“陛下,臣也是此意!”见杨师道如此说,尉迟恭也跟着说道,“陛下亲征辽东,长安、洛阳空虚,恐有玄感之变。且边隅小夷,不足以让陛下亲征,只需遣诸将率军征战即可,***如此小夷,指日可平也!”
“两位爱卿此言差矣,夷狄也是人,他们的情绪与华夏之汉人并无二异,朕应德泽其身,恩惠有加,而不能对其猜忌。勤施恩德,则诸夷归心,四夷可如一家;多加猜忌,骨肉也不免成为仇敌,”李世民显得很激动地说道,“前隋炀帝杨广暴虐无道,早已失去了民心,隋辽东之役,百姓们都自断手足以逃避兵役,杨玄感率运粮士卒在黎阳造反,非夷狄之乱也,此乃杨广所逼也。朕现今征伐***,都是征发各卫军及其他愿意从军者,并未强征民间子弟。朕听闻河南、河北诸州,召募一部府兵及运送粮草者,征十人得百人,召募百人得一千人,没有被征召入军的,都满腹怨言,只恨失去报国机会,如此情况岂能与隋朝东征时百姓怨恨相比?突厥如今溃败,我大唐接收并养护他们,估计他们感恩戴德的想法刻骨铭心,怎么肯成为祸患呢?李思摩之突厥人并没有北投奔薛延陀而却南下归顺我们,可见其真情实意。此次东征,李思摩也是数次请命,请求随军出征,朕也许了,让其率一部随军,这样如何会有突厥之患呢?伐***之师,已经在征途上,如何能罢,诸卿休要在此上再说什么!”
李思摩因上次对仗大度设,几战皆败,丢了大片水草丰美的草场,在战后***时,皇帝也没有对其奖赏,让李思摩很是惶恐,此次出征辽东,没有他们的份,这种惶恐感更是强烈,也与其他一些头人一道,多次上表请求领军出征,以补这样的遗憾,最终得到李世民的允许,让李思摩率一万余人编入辽东道行军部下,受李世绩指挥。
“可是,陛下,夷狄反复无常,不可不防啊…”杨师道还是继续请求道。
“好了,杨爱卿,”李世民大手一挥,打断了杨师道的话,“不要在这种事上纠缠,我们现在要讨论的是诸军如何协调作战!”
李世民说着有些火气上来。
这里又有一近侍匆匆跑了进来,还是尉迟恭迎了出去,转回来后对李世民道:“陛下,接长安的急报,说是***泉盖苏文使人到长安,贡献金银物!献侍者两百人,向陛下请罪,希望我大唐罢兵!”
“泉盖苏文弑其君,九夷所不容,今我大唐将讨之,才使人来纳金银请罪,迟矣!”李世民冷冷地说道,“使者及献侍者原先皆事高武,有官爵,泉盖苏文谋逆,这些人不复仇,今日还来长安为其游说,罪莫大矣,长孙爱卿,传令太子,将使者及献侍者皆付大理寺定罪!若再有议请罢***师者,也将论罪!”
“是,陛下!”诸臣都忙应令道。
见李世民如此坚定地要伐***、百济,李业诩刚刚悬着的心也放了下来,出征的大军都已经在路上了,如何能罢兵?
只是对李大亮的去逝还是有些惋惜,这样一位忠烈之将,英年早逝,真的很可惜,而且其府中也如温彦博、魏征一样,生活中都是如此的拮据,身居高位,府中还如此情况,真的让人不可想象。
李世民恢复了脸色,继续令诸臣讨论军务。
大部分要注意的事儿沿路上都已经讨论过了,这次李世民着重强调的还是诸将分兵后要注意的事项,特别是对张亮和李业诩所部的渡海作战,令两将一定要做到对***都城平壤及百济的有效攻击,并将其占领,不得违令,否则军法从事。
李业诩和张亮都大声地应令。
十一月初,李世民下诏,追赠李大亮为兵部尚书,秦州都督,赐谥号为懿,陪葬昭陵,所葬之需,皆由朝廷支付。
同时令特进萧瑀为洛阳留守,其余各部在洛阳分兵东进…
第一百五十五章 高丽人请罪,迟了
以李业诩为主帅的熊津道属下的大军,除第一近卫师参加皇帝的出征仪式外,其他诸近卫师,都是从各自驻地直接踏上征程的,而且都是比皇帝的御驾早上十几天开拔行进。
许多物资,还有一部火炮弹药,需要水师的船只运输,船只运送物资和人员的能力,比陆路高效多了。如今已经冬季时分,天气已经很冷了,运送将士及粮食等物资的船只,要在黄河冰封之前启航且到达,将这些物资和船只都送到集结地,莱州和城山,不然黄河冰封后,将是非常麻烦的事。
这次的出征,包括皇帝李世民在内的,都是年前入冬后即从长安出发,为的是来年春天,天气转暖后,即可开始对***展开攻击。当然,从海路出发的熊津道和平壤道两军人马,能出海的时间肯定要比辽东道麾下将士从陆路出发的时间要迟一些,出海作战,还要看风势,海流。无论如何,冬季时分,黄渤海一带许多地方有冰,都是不适合渡海作战的。
其余各行军道下诸近卫师也都只派出一部分军士,参加皇帝的亲征仪式,一些驻地稍远的,不可能也是没必要赶回来到长安参加的亲征仪式,不说这近二十万的大军无处可站,那些驻扎在外地的军队,无论如何也不要这么折腾的,耽误行程不说,还会使将士疲于奔命,劳民伤财。
熊津道下的大军还是先行至洛阳,诸军由副大总管苏定芳督帅,以水陆并行的方式,往山东一带行进。
皇帝的御驾行程还是稍缓慢些,李业诩等这些高级将领还是要陪着皇帝行到洛阳,再在洛阳与皇帝分手,李世民将随李世绩的辽东道行军部一道行进,而李业诩与张亮所率的诸军,将沿着黄河行进。
而几乎与熊津道下诸军一道行进的,是张亮所率的平壤道下诸军,这也使的洛阳附近的黄河渡口,持续几十日都是大军云集的景象。
从长安到洛阳的大道,修得还真不错,车驾行进,颠簸也不是很大,坐在装备了减震弹簧的马车里,还是比较舒服的。
诸将伴随皇帝行进中,时而骑马,时而马车,李世民也是如此,许多时候都是骑着马行进,乏了才乘坐马车。只是这皇帝经常心血来潮,在行进的过程中,突然间想到什么事儿,也会随时传召将领们到他的马车上商议,从长安到洛阳不到十天的时间内,李业诩至少都被李世民传唤了十几次。
更不要说夜间歇息时候,李世民都是召集重要的将领们,讨论出征作战中要采取的攻击手段,如何策应,要注意什么事儿,这也让李业诩感叹,这皇帝还真的是一位非常出色的主帅,许多方面,自己还差上很多,只不过,李业诩唯一感到得意的是,那就是自己这个穿越人,比包括皇帝李世民在内在这些大唐重量级人物,比了一份对历史的先知知觉。
行至洛阳,李业诩知道将在这里与李世民及李世绩等其他重臣告别,踏上自己的行程,跟随着皇帝的御驾进了洛阳,李业诩对这个向往已经的大都市都没有机会观赏一番,即跟着李世民到了洛阳的行宫。
抵达后,李世民未休息即如令所有随行的大臣及将领们,进行最后一次军情商议。
虽然连续几天都是近百里的行进,车马颠簸,像岑文本、杨师道这样的文臣都觉得疲乏,但作为皇帝的李世民,却神采非常的好,李业诩看着面色大不一样的李世民和杨师道,不禁有些佩服这位已经多年养尊处优的皇帝,身子骨果然不一般,平日里所说的一些大话,却不是吹牛的。
正讨论着,这时洛阳宫殿外一名近侍匆匆跑了进来,尉迟恭忙迎了出去,稍后即回来,沉声地对李世民道:“陛下,工部尚书李大亮卒!”
“什么?!”李世民闻之大吃一惊,一下子站起了身。
“陛下,据长安送来的传报,李大亮卒于长安,这是太子派人送来的李大亮遗表,”尉迟恭将奏报交给李世民。
李世民打开看了看,沉默良久:“***之师岂可罢!”
原来李大亮遗表是奏请李世民,罢了征***之师,以减百姓负担。
“大亮为官清廉,卒后府中仅余米五斛,布三十匹…大亮卒,朕失一臂膀也!”李世民露出悲痛的神色,“只是他不该请罢***之师!”
“陛下,臣有一惑,今日想与陛下言!”见皇帝如此,随征的吏部尚书杨师道迟疑了一会,率先向李世民奏道。
“杨爱卿有何想法,尽可讲来!”李世民依然一副悲痛的样子,对杨师道说。
杨师道犹豫了一下,还是说了出来:“陛下远征辽东,却将突厥之众置于河南之地,距京师不远,如此岂不是养虎遗患?臣担心这部突厥有异动,还请陛下留镇洛阳,另遣诸将出征即可,以防突厥之众生乱!想必李尚书临终前,也是想到此,所以遗表请陛下罢***师!”
李思摩部在薛延陀灭亡后,李思摩及阿史那忠,阿史那泥熟等头人多次向李世民请表,要求他们的部落回到河南地,最后李世民同意了这些还未打散的突厥部落复退回到河南境内,安置胜、夏两州境内。杨师道此番言语还是有些道理的,如今防卫两京的各近卫师大多都出征***、百济,若这些突厥人***,将是件大麻烦事。
“陛下,臣也是此意!”见杨师道如此说,尉迟恭也跟着说道,“陛下亲征辽东,长安、洛阳空虚,恐有玄感之变。且边隅小夷,不足以让陛下亲征,只需遣诸将率军征战即可,***如此小夷,指日可平也!”
“两位爱卿此言差矣,夷狄也是人,他们的情绪与华夏之汉人并无二异,朕应德泽其身,恩惠有加,而不能对其猜忌。勤施恩德,则诸夷归心,四夷可如一家;多加猜忌,骨肉也不免成为仇敌,”李世民显得很激动地说道,“前隋炀帝杨广暴虐无道,早已失去了民心,隋辽东之役,百姓们都自断手足以逃避兵役,杨玄感率运粮士卒在黎阳造反,非夷狄之乱也,此乃杨广所逼也。朕现今征伐***,都是征发各卫军及其他愿意从军者,并未强征民间子弟。朕听闻河南、河北诸州,召募一部府兵及运送粮草者,征十人得百人,召募百人得一千人,没有被征召入军的,都满腹怨言,只恨失去报国机会,如此情况岂能与隋朝东征时百姓怨恨相比?突厥如今溃败,我大唐接收并养护他们,估计他们感恩戴德的想法刻骨铭心,怎么肯成为祸患呢?李思摩之突厥人并没有北投奔薛延陀而却南下归顺我们,可见其真情实意。此次东征,李思摩也是数次请命,请求随军出征,朕也许了,让其率一部随军,这样如何会有突厥之患呢?伐***之师,已经在征途上,如何能罢,诸卿休要在此上再说什么!”
李思摩因上次对仗大度设,几战皆败,丢了大片水草丰美的草场,在战后***时,皇帝也没有对其奖赏,让李思摩很是惶恐,此次出征辽东,没有他们的份,这种惶恐感更是强烈,也与其他一些头人一道,多次上表请求领军出征,以补这样的遗憾,最终得到李世民的允许,让李思摩率一万余人编入辽东道行军部下,受李世绩指挥。
“可是,陛下,夷狄反复无常,不可不防啊…”杨师道还是继续请求道。
“好了,杨爱卿,”李世民大手一挥,打断了杨师道的话,“不要在这种事上纠缠,我们现在要讨论的是诸军如何协调作战!”
李世民说着有些火气上来。
这里又有一近侍匆匆跑了进来,还是尉迟恭迎了出去,转回来后对李世民道:“陛下,接长安的急报,说是***泉盖苏文使人到长安,贡献金银物!献侍者两百人,向陛下请罪,希望我大唐罢兵!”
“泉盖苏文弑其君,九夷所不容,今我大唐将讨之,才使人来纳金银请罪,迟矣!”李世民冷冷地说道,“使者及献侍者原先皆事高武,有官爵,泉盖苏文谋逆,这些人不复仇,今日还来长安为其游说,罪莫大矣,长孙爱卿,传令太子,将使者及献侍者皆付大理寺定罪!若再有议请罢***师者,也将论罪!”
“是,陛下!”诸臣都忙应令道。
见李世民如此坚定地要伐***、百济,李业诩刚刚悬着的心也放了下来,出征的大军都已经在路上了,如何能罢兵?
只是对李大亮的去逝还是有些惋惜,这样一位忠烈之将,英年早逝,真的很可惜,而且其府中也如温彦博、魏征一样,生活中都是如此的拮据,身居高位,府中还如此情况,真的让人不可想象。
李世民恢复了脸色,继续令诸臣讨论军务。
大部分要注意的事儿沿路上都已经讨论过了,这次李世民着重强调的还是诸将分兵后要注意的事项,特别是对张亮和李业诩所部的渡海作战,令两将一定要做到对***都城平壤及百济的有效攻击,并将其占领,不得违令,否则军法从事。
李业诩和张亮都大声地应令。
十一月初,李世民下诏,追赠李大亮为兵部尚书,秦州都督,赐谥号为懿,陪葬昭陵,所葬之需,皆由朝廷支付。
同时令特进萧瑀为洛阳留守,其余各部在洛阳分兵东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