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六十九章 太子的奏议
推荐阅读: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唐枭、乘龙佳婿、长宁帝军、医妃惊世、逆鳞、银狐、续南明、盛唐风华
顶点小说网 www.23wx.info,最快更新大唐军魂最新章节!
第二百六十九章太子的奏议
天竺道、滇池道、安南道几路大军出发后一个半月,最先从西宁方向传来消息,天竺道行军大总管韩威率领麾下将士及一部泥婆罗仆从军,直击中天竺,已经取得了胜绩。
为了对抗我大唐军队的攻击,五个天竺结成联盟,共同防卫,这次天竺道行军部的大军遭遇的也是几个天竺的联军。
在天竺的茶博及罗城一带,韩威以火牛阵大破天竺军队的数万象军,中天竺王阿罗那顺魂飞魄散,飞奔数百里,逃回国都王舍城,韩威以火炮、抛石车、云梯等手段,在十天内连续将茶博和罗城攻取,这几城的天竺兵溃败,被斩杀近万,余部尽俘,在战报发来的时候,韩威正率大军往中天竺国都王舍城方向进发,准备攻取王舍城。
滇池道的大军已经与梁建方所领的嶲州一带的边军汇合,往滇池一带进发途中,沿途的蛮人闻风而逃,还未遭遇过抵抗。
安南道的大军已经抵达岭南一带,在岭南的龙州一带休整,准备在休整数日后,往西南方向进发,先抵交州,在交州分兵,一路直击林邑,一路攻击真腊。
天竺道的战报还是很让人兴奋的,主持兵部工作的李业诩,也是秘令兵部所属的情报司,派出所有能派的人员,为出征的大军服务。
南方次大陆一带,基本没有什么季节之分,以晴暖的天气为主,一年到头都适合作战,这也给我出征的大军带来了极大的便利,在此前的战事准备中,冬衣类的东西除天竺道准备一部分外,其他两道基本没准备,这也让后勤方面的供应少了许多的压力。
只是天气较热,将士们容易生病,受了伤也容易感染,为此李业诩在大军出发前,向李世民建议比以往战事多一倍的医官数量配置于军中,准备的药物及纱布之类的东西也是成倍地增加,将在南方作战的注意事项制成手则,给每名队正以上的主官都配发一本。除了这些外,非常重要的问题还是粮草供应方面,因南方温暖,植物长得不错,战马食用的草料基本不能担心,唯一要担心的是将士们的吃饭问题。天气热,食物不容易保存,运送的粮食也容易在路上坏掉。
所幸交州一带包括整个岭南盛产稻米,朝廷将粮食补给的任务交给了岭南道的诸州,出乎李业诩意外的是,李世民责令由曾经在南方主过事的吴王李恪去负责大军的后勤补给。
李恪也即奉命而去,在与李业诩告别之时,并未说明其中的情况。
李恪在给负责粮食运输的官员令中,严令一定要保证粮食的密封与干燥,以防霉变。在对将领们的命令中,也是一再强调不可吃生的水和食物,以防出现瘟疫已经是初冬了,长安的秋末冬初还是比较干燥的,虽然有些让人难受,但这样的天气对于患李世民那样病症的人来说,还是挺适合的,屋内不潮湿,空气也干燥,不会对身上的疾病造成不利的影响,也使得这段时间以来,李世民的身子得到了明显的康复,精神也是好多了。
一直担心着李世民的病,亲自服侍李世民起居的长孙皇后,也终于喘了口气,放下心来,只不过这大半年来的辛劳,使得长孙皇后的身体也变差了,天气变冷起来,又时常出现气喘不过来的情况,让李世民很是着急。
所幸,休养了一些时候,调理了一阵,长孙皇后的病情也稳定了,这才让李世民放心。
身体好了,一些朝事李世民也亲自处理,特别是前方战事的情况他都一直在关注,一些决策也是李世民当着太子李承乾的面做出的,只不过所有的战事李世民都让李承乾知道,基本的事也都先问询李承乾的意见再做决定,以此查看李承乾对战事方面的决断能力。
十月初一,依惯例是个大朝会日,在京一定品级以上的官员基本都出席了朝会。
在大臣们所提请的一些事务都讨论处理完毕后,站在朝臣队列最前面的太子李承乾站了出来,将一份奏折呈给李世民,“父皇,这是儿臣这段时间来所考虑的事,就是进行赋税方面的改革…”
“儿臣认为,如今我大唐国力渐强,百姓安乐,一派盛世的景象,然儿臣却有忧虑!”李承乾已经把这段时间所准备的事项都背得烂熟了,说起来很是顺溜,“我大唐境内,世家占据着非常多的土地,这些土地并不与百姓田地般正常交纳赋税,使得我大唐国库的收入远比实际能征收的少,还有在京及各地官员的封地,这些封地也不是正常交纳赋税,据户部统计,以上这些不征税的田地已经占了如今我大唐可耕种面积的近三成,而且官员封地的规模和数量也是越来越大,若长此以往,百姓手中的田地会越来越少,终有一天,我大唐所有的土地都置于世家和官家之手,产生动乱…”
“百姓的田地数终是有限,出产也不可能无限制提高,到时就会出现这样的情况,我大唐国库的赋税会逐年的减少,所以儿臣上表请求父皇,在暂时无法收回这些田地的前提下,世家与官家的田产,一并纳税,官绅一体,同时减少百姓所征赋税的比例,儿臣在奏本里,有详细的纳税数额比例等的讲述,请父皇定夺…”
李承乾的话刚一说完,朝臣列中像似炸开了窝一般,议论开了,李世民却不说话,眼睛一直在群臣堆里扫,看群臣的反应。
“陛下,臣支持太子的提议!”李业诩第一个站了出来,表示了对李承乾的支持,“如今天下丰足,百姓衣食无忧,然待天灾之年,百姓很有可能食不裹腹,我大唐百姓一向温顺,若非活不下去,绝不会做出犯上作乱之举,如果能有效减轻进姓的赋税负担,那百姓感恩戴德,对朝廷自是更加的拥护,此有得民心之举;而世家门阀,数百年来都独然于外,没有正常交纳赋税,这使得天下百姓不满,也使我大唐的赋税收入减少至半。世家占有大量的土地却不纳税或者纳较少的税,百姓田亩少却要纳繁重的赋税,天灾之年,百姓收入不足纳税,衣食的忧虑,会使百姓心生怨恨,而暴力相抗,如今陛下对官员所封田亩颇多,也无须纳税,而官员及有功之臣会越来越多,这也使得百姓手中土地越来越少,但按人头缴纳的税却不会减少,如此以往,天下必生乱…”
向世家和官家收取赋税是第一步,接下来要进行的还有田地所有制度的改革!
“陛下,臣不认同李尚书此言!”在李业诩喘口气,想再继续说时候,长孙无忌却站了出来,表示反对,“陛下,我大唐立国才不三十年,而世家存在已经数百年,根深基固,若此时强行对其征税,那世家必定不服,因其影响力巨大,必定会闹得人心惶惶,生出乱事来。再者,我大唐官吏俸禄并不高,大部都是依仗陛下所赏赐的田亩产出维持府上生计,若与百姓一同征税,那官员的日子更是难过,说不定会出现贪污之像,此举对朝廷、对国家有百害而无一利,不但会寒了百官的心,还会让官员们生活陷入窘境,不能一心为陛下做事…”
长孙无忌此话说得也是挺在理,博得了不少人的认可,一些朝臣们纷纷点头表示赞同。
“长孙侍中此言差矣,”,李业诩正想反击,一旁的于志宁出来说话,“陛下,官民俱是我大唐的根本,与百姓相比,官员们的日子算过得非常好了,但百姓呢?却相差甚远!甚至还有一些地方吃不饱饭!”
于志宁娓娓而道:“前些年,山东百姓作乱,正是因为田地歉收,百姓日子过不下去,而所治之地官员没有及时救济,这才使得那些落难的百姓揭竿而起,在陛下亲令赈灾物资送抵,并承诺不追究作乱者责任时,这些人也都散去,动乱平息!若是百姓不饿肚子,如何会有这事?在下想问长孙侍中的是,你可知我大唐有多少世家门阀?特别是山东一带?如今天下又有多少官吏?有多少封地?光这些人所占之地就占了我大唐登记在册的田亩数的近三成,而这个数量还在增加,再过几年,又会如何?他们占着土地,却不需交税或少交税,使得我大唐的赋税流失越来越多,如此以往,我大唐的赋税将会越来越少,请问长孙侍中,你有何计?”
于志宁是山东人,对山东的事也最是关心,前两年,因黄河决口,山东遭灾,当地官员处置不当,加上世家囤积居奇,不愿开仓放粮,致使因灾生乱,灾民围攻官府,让于志宁着急万分,在朝廷准备派兵镇压时候,也就是于志宁上奏,以抚即可平乱,建议朝廷火速赈灾,并惩罚处事不力的官员,后来李世民听从了他的主意,派户部官员赶赴山东,调运大批物资过去。
在救灾物资送达后,灾民领了物资后即散去,动乱平息,几名趁势作乱的祸首被诛,使得山东地得以快速恢复秩序,于志宁也因此受到李世民的嘉奖。
山东一带正是世家势力最强大的地方,这些年朝廷针对世家也做了不少的动作,这让一些世家大阀不甘心既得利益被剥夺,采取与官府对抗或者不合作的态度,因世家占有大量的田产,山东一带百姓户均所占田地是河北、河南道一带最少的,田亩少,产出也相对少,在大灾之年百姓更容易歉收。
“你?”被李业诩如此一问,长孙无忌一下子不知如何回答,但还是向李世民奏言,“陛下,臣如此想,是觉得此举太过突然,若强行推广,必定会激起我大唐的动荡,因此臣建议,此举能否暂缓施行,或者逐步施行?”
“陛下,臣附议!”长孙无忌说完后,褚遂良也马上站了出来,“此举定会招致世家抵制,前些年,兵制的改革,还有举办官学之事,已经让世家非常的不满,若此时提出此议,必定生乱,特别是山东之地!”
“陛下,臣同意向世家征税之举,”这时李世绩站了出来,“就如当初进行兵制改革时候,许多人也是反对,认为会遭到民间的反对,可是施行后,反对之声何从来?如今我大唐得益于兵制改革的成果,对外征战连续取得胜利,折扣兵员数量极少,这在以前是不可想象的。税制改革后,朝廷国库收入增多,百姓的负担减少,此举对我大唐江山的稳固,是非常有利的!因此,臣以为,如此对百姓有利之举,即应该施行,如何施行,这只是个策略问题!”
在李世绩说完后,又有不少的朝臣门站出来地表意见,只是反对的人占多数,这项改革对于朝堂上的官员利益都是有损害的,大多的人都不希望看到这样情况出现。
在众臣吵闹间,李承乾再次站了出来,“父皇,儿臣认为,我皇家应该带这个头,皇族成员皆按名下田亩收入纳税,如此还有何人敢言反对?凡事都是一个渐进过程,刚开始时候,肯定会有很多人不理解,但时间长了,抵触的人会慢慢少去,何况所抽之税只占其产出的不到两成…”
李承乾如此一说,朝堂上顿时没了声音,所有的朝臣们都是哑口无言,皇家也一并纳税,这在历朝历代都没有过的事,当朝太子这话是何意?不成皇帝就是此意思?
若真的如此,皇家都纳税了,官吏还敢反对?世家还敢对抗同?只是反对与支持人都不敢站出来说什么,毕竟关系到皇家的事,没有人敢随便发表意见的。
一直看热闹的李世民很是满意出现这样的情况,见没有人站出来再说什么,当下便道:“此事各位爱卿回去好好考虑一下,朕也会将这份奏本仔细看一下,散朝!”
随着李世民站起身离去,朝臣们也都散去,许多人脸上都是神情凝重,大多的人都明白,太子所提的这个奏议,将在长安及整个大唐治下的土地上引起不小的风波…X
第二百六十九章太子的奏议
天竺道、滇池道、安南道几路大军出发后一个半月,最先从西宁方向传来消息,天竺道行军大总管韩威率领麾下将士及一部泥婆罗仆从军,直击中天竺,已经取得了胜绩。
为了对抗我大唐军队的攻击,五个天竺结成联盟,共同防卫,这次天竺道行军部的大军遭遇的也是几个天竺的联军。
在天竺的茶博及罗城一带,韩威以火牛阵大破天竺军队的数万象军,中天竺王阿罗那顺魂飞魄散,飞奔数百里,逃回国都王舍城,韩威以火炮、抛石车、云梯等手段,在十天内连续将茶博和罗城攻取,这几城的天竺兵溃败,被斩杀近万,余部尽俘,在战报发来的时候,韩威正率大军往中天竺国都王舍城方向进发,准备攻取王舍城。
滇池道的大军已经与梁建方所领的嶲州一带的边军汇合,往滇池一带进发途中,沿途的蛮人闻风而逃,还未遭遇过抵抗。
安南道的大军已经抵达岭南一带,在岭南的龙州一带休整,准备在休整数日后,往西南方向进发,先抵交州,在交州分兵,一路直击林邑,一路攻击真腊。
天竺道的战报还是很让人兴奋的,主持兵部工作的李业诩,也是秘令兵部所属的情报司,派出所有能派的人员,为出征的大军服务。
南方次大陆一带,基本没有什么季节之分,以晴暖的天气为主,一年到头都适合作战,这也给我出征的大军带来了极大的便利,在此前的战事准备中,冬衣类的东西除天竺道准备一部分外,其他两道基本没准备,这也让后勤方面的供应少了许多的压力。
只是天气较热,将士们容易生病,受了伤也容易感染,为此李业诩在大军出发前,向李世民建议比以往战事多一倍的医官数量配置于军中,准备的药物及纱布之类的东西也是成倍地增加,将在南方作战的注意事项制成手则,给每名队正以上的主官都配发一本。除了这些外,非常重要的问题还是粮草供应方面,因南方温暖,植物长得不错,战马食用的草料基本不能担心,唯一要担心的是将士们的吃饭问题。天气热,食物不容易保存,运送的粮食也容易在路上坏掉。
所幸交州一带包括整个岭南盛产稻米,朝廷将粮食补给的任务交给了岭南道的诸州,出乎李业诩意外的是,李世民责令由曾经在南方主过事的吴王李恪去负责大军的后勤补给。
李恪也即奉命而去,在与李业诩告别之时,并未说明其中的情况。
李恪在给负责粮食运输的官员令中,严令一定要保证粮食的密封与干燥,以防霉变。在对将领们的命令中,也是一再强调不可吃生的水和食物,以防出现瘟疫已经是初冬了,长安的秋末冬初还是比较干燥的,虽然有些让人难受,但这样的天气对于患李世民那样病症的人来说,还是挺适合的,屋内不潮湿,空气也干燥,不会对身上的疾病造成不利的影响,也使得这段时间以来,李世民的身子得到了明显的康复,精神也是好多了。
一直担心着李世民的病,亲自服侍李世民起居的长孙皇后,也终于喘了口气,放下心来,只不过这大半年来的辛劳,使得长孙皇后的身体也变差了,天气变冷起来,又时常出现气喘不过来的情况,让李世民很是着急。
所幸,休养了一些时候,调理了一阵,长孙皇后的病情也稳定了,这才让李世民放心。
身体好了,一些朝事李世民也亲自处理,特别是前方战事的情况他都一直在关注,一些决策也是李世民当着太子李承乾的面做出的,只不过所有的战事李世民都让李承乾知道,基本的事也都先问询李承乾的意见再做决定,以此查看李承乾对战事方面的决断能力。
十月初一,依惯例是个大朝会日,在京一定品级以上的官员基本都出席了朝会。
在大臣们所提请的一些事务都讨论处理完毕后,站在朝臣队列最前面的太子李承乾站了出来,将一份奏折呈给李世民,“父皇,这是儿臣这段时间来所考虑的事,就是进行赋税方面的改革…”
“儿臣认为,如今我大唐国力渐强,百姓安乐,一派盛世的景象,然儿臣却有忧虑!”李承乾已经把这段时间所准备的事项都背得烂熟了,说起来很是顺溜,“我大唐境内,世家占据着非常多的土地,这些土地并不与百姓田地般正常交纳赋税,使得我大唐国库的收入远比实际能征收的少,还有在京及各地官员的封地,这些封地也不是正常交纳赋税,据户部统计,以上这些不征税的田地已经占了如今我大唐可耕种面积的近三成,而且官员封地的规模和数量也是越来越大,若长此以往,百姓手中的田地会越来越少,终有一天,我大唐所有的土地都置于世家和官家之手,产生动乱…”
“百姓的田地数终是有限,出产也不可能无限制提高,到时就会出现这样的情况,我大唐国库的赋税会逐年的减少,所以儿臣上表请求父皇,在暂时无法收回这些田地的前提下,世家与官家的田产,一并纳税,官绅一体,同时减少百姓所征赋税的比例,儿臣在奏本里,有详细的纳税数额比例等的讲述,请父皇定夺…”
李承乾的话刚一说完,朝臣列中像似炸开了窝一般,议论开了,李世民却不说话,眼睛一直在群臣堆里扫,看群臣的反应。
“陛下,臣支持太子的提议!”李业诩第一个站了出来,表示了对李承乾的支持,“如今天下丰足,百姓衣食无忧,然待天灾之年,百姓很有可能食不裹腹,我大唐百姓一向温顺,若非活不下去,绝不会做出犯上作乱之举,如果能有效减轻进姓的赋税负担,那百姓感恩戴德,对朝廷自是更加的拥护,此有得民心之举;而世家门阀,数百年来都独然于外,没有正常交纳赋税,这使得天下百姓不满,也使我大唐的赋税收入减少至半。世家占有大量的土地却不纳税或者纳较少的税,百姓田亩少却要纳繁重的赋税,天灾之年,百姓收入不足纳税,衣食的忧虑,会使百姓心生怨恨,而暴力相抗,如今陛下对官员所封田亩颇多,也无须纳税,而官员及有功之臣会越来越多,这也使得百姓手中土地越来越少,但按人头缴纳的税却不会减少,如此以往,天下必生乱…”
向世家和官家收取赋税是第一步,接下来要进行的还有田地所有制度的改革!
“陛下,臣不认同李尚书此言!”在李业诩喘口气,想再继续说时候,长孙无忌却站了出来,表示反对,“陛下,我大唐立国才不三十年,而世家存在已经数百年,根深基固,若此时强行对其征税,那世家必定不服,因其影响力巨大,必定会闹得人心惶惶,生出乱事来。再者,我大唐官吏俸禄并不高,大部都是依仗陛下所赏赐的田亩产出维持府上生计,若与百姓一同征税,那官员的日子更是难过,说不定会出现贪污之像,此举对朝廷、对国家有百害而无一利,不但会寒了百官的心,还会让官员们生活陷入窘境,不能一心为陛下做事…”
长孙无忌此话说得也是挺在理,博得了不少人的认可,一些朝臣们纷纷点头表示赞同。
“长孙侍中此言差矣,”,李业诩正想反击,一旁的于志宁出来说话,“陛下,官民俱是我大唐的根本,与百姓相比,官员们的日子算过得非常好了,但百姓呢?却相差甚远!甚至还有一些地方吃不饱饭!”
于志宁娓娓而道:“前些年,山东百姓作乱,正是因为田地歉收,百姓日子过不下去,而所治之地官员没有及时救济,这才使得那些落难的百姓揭竿而起,在陛下亲令赈灾物资送抵,并承诺不追究作乱者责任时,这些人也都散去,动乱平息!若是百姓不饿肚子,如何会有这事?在下想问长孙侍中的是,你可知我大唐有多少世家门阀?特别是山东一带?如今天下又有多少官吏?有多少封地?光这些人所占之地就占了我大唐登记在册的田亩数的近三成,而这个数量还在增加,再过几年,又会如何?他们占着土地,却不需交税或少交税,使得我大唐的赋税流失越来越多,如此以往,我大唐的赋税将会越来越少,请问长孙侍中,你有何计?”
于志宁是山东人,对山东的事也最是关心,前两年,因黄河决口,山东遭灾,当地官员处置不当,加上世家囤积居奇,不愿开仓放粮,致使因灾生乱,灾民围攻官府,让于志宁着急万分,在朝廷准备派兵镇压时候,也就是于志宁上奏,以抚即可平乱,建议朝廷火速赈灾,并惩罚处事不力的官员,后来李世民听从了他的主意,派户部官员赶赴山东,调运大批物资过去。
在救灾物资送达后,灾民领了物资后即散去,动乱平息,几名趁势作乱的祸首被诛,使得山东地得以快速恢复秩序,于志宁也因此受到李世民的嘉奖。
山东一带正是世家势力最强大的地方,这些年朝廷针对世家也做了不少的动作,这让一些世家大阀不甘心既得利益被剥夺,采取与官府对抗或者不合作的态度,因世家占有大量的田产,山东一带百姓户均所占田地是河北、河南道一带最少的,田亩少,产出也相对少,在大灾之年百姓更容易歉收。
“你?”被李业诩如此一问,长孙无忌一下子不知如何回答,但还是向李世民奏言,“陛下,臣如此想,是觉得此举太过突然,若强行推广,必定会激起我大唐的动荡,因此臣建议,此举能否暂缓施行,或者逐步施行?”
“陛下,臣附议!”长孙无忌说完后,褚遂良也马上站了出来,“此举定会招致世家抵制,前些年,兵制的改革,还有举办官学之事,已经让世家非常的不满,若此时提出此议,必定生乱,特别是山东之地!”
“陛下,臣同意向世家征税之举,”这时李世绩站了出来,“就如当初进行兵制改革时候,许多人也是反对,认为会遭到民间的反对,可是施行后,反对之声何从来?如今我大唐得益于兵制改革的成果,对外征战连续取得胜利,折扣兵员数量极少,这在以前是不可想象的。税制改革后,朝廷国库收入增多,百姓的负担减少,此举对我大唐江山的稳固,是非常有利的!因此,臣以为,如此对百姓有利之举,即应该施行,如何施行,这只是个策略问题!”
在李世绩说完后,又有不少的朝臣门站出来地表意见,只是反对的人占多数,这项改革对于朝堂上的官员利益都是有损害的,大多的人都不希望看到这样情况出现。
在众臣吵闹间,李承乾再次站了出来,“父皇,儿臣认为,我皇家应该带这个头,皇族成员皆按名下田亩收入纳税,如此还有何人敢言反对?凡事都是一个渐进过程,刚开始时候,肯定会有很多人不理解,但时间长了,抵触的人会慢慢少去,何况所抽之税只占其产出的不到两成…”
李承乾如此一说,朝堂上顿时没了声音,所有的朝臣们都是哑口无言,皇家也一并纳税,这在历朝历代都没有过的事,当朝太子这话是何意?不成皇帝就是此意思?
若真的如此,皇家都纳税了,官吏还敢反对?世家还敢对抗同?只是反对与支持人都不敢站出来说什么,毕竟关系到皇家的事,没有人敢随便发表意见的。
一直看热闹的李世民很是满意出现这样的情况,见没有人站出来再说什么,当下便道:“此事各位爱卿回去好好考虑一下,朕也会将这份奏本仔细看一下,散朝!”
随着李世民站起身离去,朝臣们也都散去,许多人脸上都是神情凝重,大多的人都明白,太子所提的这个奏议,将在长安及整个大唐治下的土地上引起不小的风波…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