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7章 武昌起义7
推荐阅读: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唐枭、乘龙佳婿、长宁帝军、医妃惊世、逆鳞、银狐、续南明、盛唐风华
顶点小说网 www.23wx.info,最快更新时空之门1619最新章节!
说起来也真是有点让人哭笑不得。
这边武昌起义都发生半个月了,那边无论是湖北地方还是大明朝的中央政府,居然还都不知道湖广的省会武昌府出事儿了呢。
武昌起义爆发半个月来,整个武昌城发生了这样几个变化。
第一就是,整个武昌府内,从湖广巡抚衙门、湖广总兵衙门到武昌知府衙门,所有的文官武官,都被武昌起义的士兵,杀了个溜干净儿。从楚王府到武昌府内普通的商铺和粮店,都被参加起义的士兵和百姓抢了个溜干净儿。
在起义爆发的初期,在何祖贤领着士兵杀掉了武昌府的所有文武官员之后,整个武昌城内处于一种狂欢的氛围中。不仅参加起义的士兵和百姓过了七八天天天吃白米白面,顿顿有酒有肉的天堂般的好日子。就是这些参加起义的士兵和百姓的家人,也过了七八天他们这辈子也没过过的好日子。
第二就是,在武昌城处于一种快乐的狂欢状态七八天之后,何祖贤就发现,整个武昌府的粮食和物资,快速的消耗一空。
要知道,参加起义的士兵和百姓,对于物资的使用可不是计划性的。他们可是看到了金银就往回家搬,看到了粮食就往嘴里填的。几天过后,除了何祖贤比较有先见之明的护住了几个仓库,保住了一定的存粮和一定的金银以及部分军事物资之外,武昌府城内的粮食和物资迅速一空。
在粮食和物资被参加起义的士兵和百姓消耗干净之后,何祖贤利用手中能够控制住的十几个师兄弟们,对整个起义士兵的规模进行了简单的统计。他惊愕的发现,现在还能够有组织的团结在自己周围的人手,比起义开始时反倒少了将近四分之一。
在武昌城里,每天都到何祖贤所在的湖广总兵衙门点卯的人,从一开始的两千多人,在起义扩大化之后,迅速的扩张到了六七千人。可是,在武昌府城内可供消耗的粮食和物资耗空了之后。能够每天到何祖贤处点卯的人,又迅速的从六七千人萎缩到了一千四百多个人。
当然了,从好的方面说,能够在这个时候还坚持到何祖贤处点卯的人,肯定是那些一心造反,真心起义的骨干分子了。
第三就是,整个武昌府的社会秩序,从狂欢开始转向了狂乱。在粮食物资被消耗一空之前,所有参加起义的士兵和百姓,都能随意的取得各种粮食和物资。可是,在粮食和物资被大家各自的搬回自己家之后,大家之间的内部矛盾开始爆发了起来。
各种抢劫、强尖、杀人、斗殴的事件开始层出不穷。整个武昌府,开始陷入到了一种混乱的状态。
在这种状态中,何祖贤希望维持武昌府秩序的努力是非常难以实现的。不少何祖贤麾下负责执行整肃纪律命令的士兵发现。很多抢劫、强尖、杀人、斗殴的人,都是前不久还在和他们一起战斗,在一个锅里吃饭的弟兄们。
这样一来,执行命令的士兵,就没有办法真的对这些前“战友”们下死手。而那些前起义士兵和百姓,发现自己的行为没人管束之后,越发的肆无忌惮起来。他们迅速从起义者向流氓无赖转换。
何祖贤是个有见识的人。他知道,朝廷肯定不会任这种情况继续下去。自己斩杀文武官员和藩王宗室,已经是犯了必死的罪过了。他清楚的知道,自己想要保住自己的脑袋,就必须把部队抓到手里。
但是,何祖贤的有见识,也只不过是相对于普通的军户和百姓的。何祖贤知道自己必须做些什么,必须给大家树立个新的目标,才能聚拢人心。可是呢,他却不知道怎么才能做到这点。
武昌府的混乱状态,不仅让他对维持秩序这件事情疲于奔命,而且这种失序状态,正在一点儿点儿的蚕食着他已经所剩不多的军队。越来越多的失去希望的士兵,三三两两的不再到总兵衙门来点卯了。
何祖贤看着情况一天天糟糕下去,他心里面已经认识到,都不需要太多的部队,再过几天,只要有个三四千人的地方部队领了朝廷的命令前来清缴的话。自己的这场兵变就要土崩瓦解。何祖贤已经开始计算自己被朝廷抓住之后砍头的日期了。
就在何祖贤越来越绝望的时候。一天早上,一个小旗官跑进何祖贤的房间报告说,“有江南商人仰慕何祖贤将军大名,前来相助来了。”
事实上,别说是现代人不会相信这种演义小说里的桥段,就是在古代社会里,稍微有些见识和常识的人,也不会相信这种演义小说里的桥段。
但是呢,这种经常能够在说书人那里听到的,某某大豪仰慕某某贤人,然后就带着粮食金钱前来投奔的桥段,往往就是像何祖贤这种有点见识的文盲以及何祖贤手下的那些纯文盲所相信和热衷的桥段。
对于何祖贤来说,三国里有卖马的商人投奔刘皇叔的。那么在大明朝里,有个把儿的商人来投奔我何将军,这不也是很合理的么!
当然了,不仅目前来说,就是以后的李自成的起义,也没有哪个出身地主士绅阶级的商人们会去投靠和输送物资的。他们宁肯投靠满清。这是出于他们的阶级本能做出的选择。从阶级论的角度出发,地主阶级投靠农民起义者,这本来就是违反社会规律的事情。
你没看李自成麾下的那些文人谋士们,不是在大明朝进了监狱的,就是自己的爹进了监狱的么。那些人都是在大明朝那个环境里没法生存了,才会投靠李自成的。
李自成那么大的势力,都没有正经八百的封建地主和读书人投靠,何祖贤不过是占据了一个城池的乱兵头头,就更不可能有人会投靠他了。
所以,这些所谓的江南商人,就是复兴会派遣而来的复兴会武昌起义派遣小组的成员。
黄博昌是复兴军里的一个营参谋主任。他是整个复兴会武昌起义派遣小组的总负责人。他领导的十五个人,涵盖了军事指挥,军事训练,政治宣传,医疗保障,物资调配,组织生产,装备维护等各个方面。
黄博昌出身南直隶,所以他来饰演这个慕名来头的江南商人非常的合适。
何祖贤听说有人来投。更主要的是来投的人还是带着大量的粮食物资的,心里别提有多高兴了。他根本就没有通知任何人,和几个关系亲近的下属,直接就骑着马往武昌码头跑去了。
等见了黄博昌之后,何祖贤敏感的就发现,无论是黄博昌坐船上的那些水手还是负责搬运物资的那些黄博昌的下人,都是一种举止有度,一言一行都有规矩目标,组织程度非常高的军事化的状态。何祖贤对于这个突然出现的黄博昌,心里有了几分忌惮。
可是呢,在和黄博昌说了几句话之后,何祖贤又放下心来了。因为黄博昌告诉何祖贤,自己和手下人,都是一年前参加过杭州兵变的士兵和基层武官。有感于杭州兵变的失败,才跑到何祖贤这里入伙的。
真正让何祖贤放下戒心的,还不是黄博昌对自己身份的介绍,而是黄博昌给何祖贤出的主意。
他建议何祖贤组织武昌府内的百姓和士兵,大张旗鼓的前来码头迎接黄博昌一行。这样一来,就可以让武昌府的百姓和士兵看到希望。有他这样的外地商人前来投靠,这不是可以很好的提搞大家的士气么。
何祖贤听了黄博昌的这个建议之后,他心里是一方面彻底的放了心,一方面是彻底的高兴了起来。
在何祖贤看来,投靠造反者这种事情,一般都是紧怕别人知道的。因为这种事情一旦知道的人多了,那么就坐实了投靠者参加造反的名头了。所以,黄博昌这样建议自己大张旗鼓的组织人手迎接他,这就是表明他是真心的参加造反的人。
第二呢,在何祖贤看来,黄博昌一来武昌,刚刚见了自己一面,就能给自己提出一个这么好的鼓舞士气的建议。这就说明这个老黄,是真心的想要投靠自己,实心实意的想要给自己出力的人。这种有头脑有能力的人,刚刚好就是何祖贤目前最缺乏的人。
组织民众这样的事情,真不是谁都能做好的。就以何祖贤来说吧,杀光了那些在街面上作威作福能够弹压民众的衙门里的衙役白手之后,想要把老百姓组织起来,还真的费了何祖贤不少的力气。
好在现在武昌府百业萧条,街面上各种闲人非常的多。所以,前来码头围观的人也是人山人海的。
一千两百来吨的蒸汽铁肋木壳的明轮船,是复兴会江北造船厂目前最成熟的产品。这种轮船现在在长江上跑着大约有将近一百五十艘了。其中江南地区的客商,就订购了其中的三分之一。有不少跑到江北造船厂买船的所谓“江南”商人一口地道的福建官话,出身非常的可疑。
不过,即使在长江上已经不算怎么太稀奇的东西了。但是,对于武昌府的百姓来说,这么大的,冒着烟的,外面有轮子的蒸汽和风帆两用船,还是给大家带来了巨大的震撼。
说起来也真是有点让人哭笑不得。
这边武昌起义都发生半个月了,那边无论是湖北地方还是大明朝的中央政府,居然还都不知道湖广的省会武昌府出事儿了呢。
武昌起义爆发半个月来,整个武昌城发生了这样几个变化。
第一就是,整个武昌府内,从湖广巡抚衙门、湖广总兵衙门到武昌知府衙门,所有的文官武官,都被武昌起义的士兵,杀了个溜干净儿。从楚王府到武昌府内普通的商铺和粮店,都被参加起义的士兵和百姓抢了个溜干净儿。
在起义爆发的初期,在何祖贤领着士兵杀掉了武昌府的所有文武官员之后,整个武昌城内处于一种狂欢的氛围中。不仅参加起义的士兵和百姓过了七八天天天吃白米白面,顿顿有酒有肉的天堂般的好日子。就是这些参加起义的士兵和百姓的家人,也过了七八天他们这辈子也没过过的好日子。
第二就是,在武昌城处于一种快乐的狂欢状态七八天之后,何祖贤就发现,整个武昌府的粮食和物资,快速的消耗一空。
要知道,参加起义的士兵和百姓,对于物资的使用可不是计划性的。他们可是看到了金银就往回家搬,看到了粮食就往嘴里填的。几天过后,除了何祖贤比较有先见之明的护住了几个仓库,保住了一定的存粮和一定的金银以及部分军事物资之外,武昌府城内的粮食和物资迅速一空。
在粮食和物资被参加起义的士兵和百姓消耗干净之后,何祖贤利用手中能够控制住的十几个师兄弟们,对整个起义士兵的规模进行了简单的统计。他惊愕的发现,现在还能够有组织的团结在自己周围的人手,比起义开始时反倒少了将近四分之一。
在武昌城里,每天都到何祖贤所在的湖广总兵衙门点卯的人,从一开始的两千多人,在起义扩大化之后,迅速的扩张到了六七千人。可是,在武昌府城内可供消耗的粮食和物资耗空了之后。能够每天到何祖贤处点卯的人,又迅速的从六七千人萎缩到了一千四百多个人。
当然了,从好的方面说,能够在这个时候还坚持到何祖贤处点卯的人,肯定是那些一心造反,真心起义的骨干分子了。
第三就是,整个武昌府的社会秩序,从狂欢开始转向了狂乱。在粮食物资被消耗一空之前,所有参加起义的士兵和百姓,都能随意的取得各种粮食和物资。可是,在粮食和物资被大家各自的搬回自己家之后,大家之间的内部矛盾开始爆发了起来。
各种抢劫、强尖、杀人、斗殴的事件开始层出不穷。整个武昌府,开始陷入到了一种混乱的状态。
在这种状态中,何祖贤希望维持武昌府秩序的努力是非常难以实现的。不少何祖贤麾下负责执行整肃纪律命令的士兵发现。很多抢劫、强尖、杀人、斗殴的人,都是前不久还在和他们一起战斗,在一个锅里吃饭的弟兄们。
这样一来,执行命令的士兵,就没有办法真的对这些前“战友”们下死手。而那些前起义士兵和百姓,发现自己的行为没人管束之后,越发的肆无忌惮起来。他们迅速从起义者向流氓无赖转换。
何祖贤是个有见识的人。他知道,朝廷肯定不会任这种情况继续下去。自己斩杀文武官员和藩王宗室,已经是犯了必死的罪过了。他清楚的知道,自己想要保住自己的脑袋,就必须把部队抓到手里。
但是,何祖贤的有见识,也只不过是相对于普通的军户和百姓的。何祖贤知道自己必须做些什么,必须给大家树立个新的目标,才能聚拢人心。可是呢,他却不知道怎么才能做到这点。
武昌府的混乱状态,不仅让他对维持秩序这件事情疲于奔命,而且这种失序状态,正在一点儿点儿的蚕食着他已经所剩不多的军队。越来越多的失去希望的士兵,三三两两的不再到总兵衙门来点卯了。
何祖贤看着情况一天天糟糕下去,他心里面已经认识到,都不需要太多的部队,再过几天,只要有个三四千人的地方部队领了朝廷的命令前来清缴的话。自己的这场兵变就要土崩瓦解。何祖贤已经开始计算自己被朝廷抓住之后砍头的日期了。
就在何祖贤越来越绝望的时候。一天早上,一个小旗官跑进何祖贤的房间报告说,“有江南商人仰慕何祖贤将军大名,前来相助来了。”
事实上,别说是现代人不会相信这种演义小说里的桥段,就是在古代社会里,稍微有些见识和常识的人,也不会相信这种演义小说里的桥段。
但是呢,这种经常能够在说书人那里听到的,某某大豪仰慕某某贤人,然后就带着粮食金钱前来投奔的桥段,往往就是像何祖贤这种有点见识的文盲以及何祖贤手下的那些纯文盲所相信和热衷的桥段。
对于何祖贤来说,三国里有卖马的商人投奔刘皇叔的。那么在大明朝里,有个把儿的商人来投奔我何将军,这不也是很合理的么!
当然了,不仅目前来说,就是以后的李自成的起义,也没有哪个出身地主士绅阶级的商人们会去投靠和输送物资的。他们宁肯投靠满清。这是出于他们的阶级本能做出的选择。从阶级论的角度出发,地主阶级投靠农民起义者,这本来就是违反社会规律的事情。
你没看李自成麾下的那些文人谋士们,不是在大明朝进了监狱的,就是自己的爹进了监狱的么。那些人都是在大明朝那个环境里没法生存了,才会投靠李自成的。
李自成那么大的势力,都没有正经八百的封建地主和读书人投靠,何祖贤不过是占据了一个城池的乱兵头头,就更不可能有人会投靠他了。
所以,这些所谓的江南商人,就是复兴会派遣而来的复兴会武昌起义派遣小组的成员。
黄博昌是复兴军里的一个营参谋主任。他是整个复兴会武昌起义派遣小组的总负责人。他领导的十五个人,涵盖了军事指挥,军事训练,政治宣传,医疗保障,物资调配,组织生产,装备维护等各个方面。
黄博昌出身南直隶,所以他来饰演这个慕名来头的江南商人非常的合适。
何祖贤听说有人来投。更主要的是来投的人还是带着大量的粮食物资的,心里别提有多高兴了。他根本就没有通知任何人,和几个关系亲近的下属,直接就骑着马往武昌码头跑去了。
等见了黄博昌之后,何祖贤敏感的就发现,无论是黄博昌坐船上的那些水手还是负责搬运物资的那些黄博昌的下人,都是一种举止有度,一言一行都有规矩目标,组织程度非常高的军事化的状态。何祖贤对于这个突然出现的黄博昌,心里有了几分忌惮。
可是呢,在和黄博昌说了几句话之后,何祖贤又放下心来了。因为黄博昌告诉何祖贤,自己和手下人,都是一年前参加过杭州兵变的士兵和基层武官。有感于杭州兵变的失败,才跑到何祖贤这里入伙的。
真正让何祖贤放下戒心的,还不是黄博昌对自己身份的介绍,而是黄博昌给何祖贤出的主意。
他建议何祖贤组织武昌府内的百姓和士兵,大张旗鼓的前来码头迎接黄博昌一行。这样一来,就可以让武昌府的百姓和士兵看到希望。有他这样的外地商人前来投靠,这不是可以很好的提搞大家的士气么。
何祖贤听了黄博昌的这个建议之后,他心里是一方面彻底的放了心,一方面是彻底的高兴了起来。
在何祖贤看来,投靠造反者这种事情,一般都是紧怕别人知道的。因为这种事情一旦知道的人多了,那么就坐实了投靠者参加造反的名头了。所以,黄博昌这样建议自己大张旗鼓的组织人手迎接他,这就是表明他是真心的参加造反的人。
第二呢,在何祖贤看来,黄博昌一来武昌,刚刚见了自己一面,就能给自己提出一个这么好的鼓舞士气的建议。这就说明这个老黄,是真心的想要投靠自己,实心实意的想要给自己出力的人。这种有头脑有能力的人,刚刚好就是何祖贤目前最缺乏的人。
组织民众这样的事情,真不是谁都能做好的。就以何祖贤来说吧,杀光了那些在街面上作威作福能够弹压民众的衙门里的衙役白手之后,想要把老百姓组织起来,还真的费了何祖贤不少的力气。
好在现在武昌府百业萧条,街面上各种闲人非常的多。所以,前来码头围观的人也是人山人海的。
一千两百来吨的蒸汽铁肋木壳的明轮船,是复兴会江北造船厂目前最成熟的产品。这种轮船现在在长江上跑着大约有将近一百五十艘了。其中江南地区的客商,就订购了其中的三分之一。有不少跑到江北造船厂买船的所谓“江南”商人一口地道的福建官话,出身非常的可疑。
不过,即使在长江上已经不算怎么太稀奇的东西了。但是,对于武昌府的百姓来说,这么大的,冒着烟的,外面有轮子的蒸汽和风帆两用船,还是给大家带来了巨大的震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