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二十二章 天灾人祸
推荐阅读:深空彼岸、最强战神、龙王殿、天下第九、重生之都市仙尊、财运天降、花娇、好想住你隔壁、特种奶爸俏老婆、妖夏
顶点小说网 www.23wx.info,最快更新腾飞我的航空时代最新章节!
想到这些事情,庄建业也不禁唏嘘,如果没有HY—4—1型核心机,以及受其影响进度加快的D—40燃气涡轮动力装置,还能不能有今天的运6真的很难说。
要知道滨江厂的小型双发运输机吃亏就吃亏在这个地方,发动机用的是加拿大普惠公司的,然后就遭到不少人诟病,认为滨江厂的小型双发运输机对外依赖太强,没有忧患意识,万一哪天被人在关键设备上捏住脖子怎么办?
飞机还不成空壳子了?
所以那怕滨江厂的小型双发运输机各项指标都不错,而且早在1982年就开始首飞,可国内各大单位并不感冒,导致滨江厂无奈之下只能把目光投向国际市场,可偏偏又遭遇国内零部件供应商的掣肘。
里里外外折腾了十几年,才算把各项系统弄成熟,结果一看,好嘛,原来空白的市场早就被欧美同类机型给占住了,令滨江厂白白错失了一个发展良机。
在这方面腾飞航空制造总公司就要幸运的的多,也聪明的多,除了关键设备和材料能够自产外,配套供应商也是这些年跟腾飞航空制造厂一同成长起来的新锐。
比方说负责运6飞机的飞行控制机构的飞行机械研究所;负责运6水平尾翼和垂直尾翼生产的成功飞机制造厂;还有负责运6机载系统整合的航空计算机研究所……
所有这些企业都是这么多年跟腾飞航空制造总公司一路摸爬滚打,相爱相杀过来的,不但对腾飞航空制造总公司十分信任,而且对腾飞航空制造总公司严格的管理制度,标准化的生产以及严苛的质量要求十分认可。
尤其是成功厂,当年跟腾飞厂也算是不打不相识,双方关系和解后,在黄峰的牵线搭桥下,两个厂的合作迅速升温。
很快曾经打生打死的两个厂转眼就跟亲哥俩似的,成功厂向腾飞厂传授大厂管理经验,各车间的组织架构和相关配套厂的布局与具体的生产调度。
这些可都是迅速扩大的腾飞厂急需的经验,要知道成功厂可不是永宏厂,那是真正的飞机制造厂,是东北老大厂倾全力援建的重点三线飞机制造厂,在国内来说也是数一数二的,他们的经验那都是两代航空工业人总结出来的宝贵财富。
腾飞厂不缺技术,不缺资金,缺的就是如何驾驭大厂,如何布局大厂,有了成功厂的协助,腾飞厂迅速把补齐短板,并成功应用到新建的西平厂中,从而令西平厂无论是管理架构还是车间布局,专业配套都要比原来的浣城厂合理的多得多。
当然腾飞航空制造总公司这边也没让成功厂白忙活,基于这么多年出口创汇积累下来的国外先进技术,腾飞航空制造总公司在产品标准化,生产自动化以及质量把控方面给予成功厂极大帮助。
尤其是产品标准化,着实是让成功厂受益匪浅,在消化吸收后,形成一套符合成功厂自身的标准化生产流程,并成功应用到歼7Ⅲ的试制当中。
据说把几个给歼7Ⅲ做配套的二级厂折腾得欲仙欲死,硬是一点点的逼着他们把一颗螺丝钉都做得分毫不差,一丝不苟。
如此这般下来,令歼7Ⅲ总师十分触动,随即便在其主持的另一个项目中,将成功厂这套标准化流程贯彻下去,而这个项目不是别的,正是让中国空军真正插上翅膀的十号工程。
至于两个厂在部委层面守望相助,共进共退那都是小意思了,以至于其他厂给围绕腾飞厂和成功厂为核心的产业集团取名为成腾系。
作为成腾系中举足轻重的角色,腾飞航空制造总公司想要把控配套厂家的质量简直太简单了,正因为如此,运6的质量可以说非常精良。
反观滨江厂就没有腾飞航空制造总公司这么大的影响力,只能跟平级或者更高一级的大厂寻求合作,形成配套。
时间一长彼此自然龃龉不断,要知道那些大厂眼睛都是长在脑门上的,他们只跟有实力的人平视。
想当年成功厂就是这样,要不是腾飞厂抡这拳头一次次往成功厂脸上猛砸,怎么可能得到人家大厂的尊重和重视?最后组成双核心的成腾系,不是腾飞航空制造总公司长的多招人疼,而是真刀真枪杀出来的。
滨江厂没有这个过程,加之本身的水平一般,自然在大厂面前处处落于下风,于是乎是一个坑接着一个坑的踩,几乎是把航空界能踩的坑全都膛了一遍。
如此境遇下滨江厂的小型双发运输机命运也就可想而知。
脑袋里想着有的没的,庄建业一边捧着氧气袋吸着氧气,一边朝着营房走去,就着牦牛肉干,吃了两个馕饼便投入到运6首飞的资料整理中。
【领红包】现金or点币红包已经发放到你的账户!微信关注公.众.号【书友大本营】领取!
之后的一段时间里,庄建业等人就这样在这座海拔4300米的军用机场里过着朴实无华且枯燥的试飞生活。
期间庄建业和林光华还返回腾飞航空制造总公司几次,主要是落实改进意见,同时针对改进调整量产型运6的部分技术指标和工艺要求。
就这样在忙忙碌碌中,又是将近一个月的时间过去了,四月的高原已经可以感受到些许的春意,尽管寒风依旧吹得人不得不把军大衣裹紧,远处的格拉丹东雪山还是那么俊美。
至少在旁人看来,那个经常望着雪山发呆的庄建业就是这么想的,因为终于适应高原气候的他,在脱离氧气袋这个累赘后,应该看什么都有种另类的美感。
就如同林光华说的:“我们的庄总大脑不缺氧了,看事物的角度自然开始奇葩,大家伙别大惊小怪的,习惯就好。”
有了林光华这番开玩笑似的解释,大家伙对庄建业这几天是不是的发呆也就不再探究了,反正是在发现美,那就让庄总好好体会吧,反正最近运6的试飞进行的非常顺利,难道还不能让操劳许久的庄总放松一下?
然而他们不知道的是,庄建业经常发呆可不是林光华说的什么奇葩眼光体会美感,而是借着发呆来放空那颗时刻担忧的心。
三天前,雪区南部遭遇强对流天气,暴雨倾盆而下造成山洪暴发,导致数条连同雪区南部地区的山路被山洪冲毁,雪区南部的一个县,对外联络断绝,五、六万人基本的生活物资没有着落。
如此一来边境的局势变得更加复杂。
面对天灾,令部队首长极为忧心,于是刚刚从腾飞航空制造总公司西平厂下线的两架运6,连涂装都没来得及上,草草刷了两个编号就被紧急调往雪区。
一场迎击天灾的行动,开始了!
想到这些事情,庄建业也不禁唏嘘,如果没有HY—4—1型核心机,以及受其影响进度加快的D—40燃气涡轮动力装置,还能不能有今天的运6真的很难说。
要知道滨江厂的小型双发运输机吃亏就吃亏在这个地方,发动机用的是加拿大普惠公司的,然后就遭到不少人诟病,认为滨江厂的小型双发运输机对外依赖太强,没有忧患意识,万一哪天被人在关键设备上捏住脖子怎么办?
飞机还不成空壳子了?
所以那怕滨江厂的小型双发运输机各项指标都不错,而且早在1982年就开始首飞,可国内各大单位并不感冒,导致滨江厂无奈之下只能把目光投向国际市场,可偏偏又遭遇国内零部件供应商的掣肘。
里里外外折腾了十几年,才算把各项系统弄成熟,结果一看,好嘛,原来空白的市场早就被欧美同类机型给占住了,令滨江厂白白错失了一个发展良机。
在这方面腾飞航空制造总公司就要幸运的的多,也聪明的多,除了关键设备和材料能够自产外,配套供应商也是这些年跟腾飞航空制造厂一同成长起来的新锐。
比方说负责运6飞机的飞行控制机构的飞行机械研究所;负责运6水平尾翼和垂直尾翼生产的成功飞机制造厂;还有负责运6机载系统整合的航空计算机研究所……
所有这些企业都是这么多年跟腾飞航空制造总公司一路摸爬滚打,相爱相杀过来的,不但对腾飞航空制造总公司十分信任,而且对腾飞航空制造总公司严格的管理制度,标准化的生产以及严苛的质量要求十分认可。
尤其是成功厂,当年跟腾飞厂也算是不打不相识,双方关系和解后,在黄峰的牵线搭桥下,两个厂的合作迅速升温。
很快曾经打生打死的两个厂转眼就跟亲哥俩似的,成功厂向腾飞厂传授大厂管理经验,各车间的组织架构和相关配套厂的布局与具体的生产调度。
这些可都是迅速扩大的腾飞厂急需的经验,要知道成功厂可不是永宏厂,那是真正的飞机制造厂,是东北老大厂倾全力援建的重点三线飞机制造厂,在国内来说也是数一数二的,他们的经验那都是两代航空工业人总结出来的宝贵财富。
腾飞厂不缺技术,不缺资金,缺的就是如何驾驭大厂,如何布局大厂,有了成功厂的协助,腾飞厂迅速把补齐短板,并成功应用到新建的西平厂中,从而令西平厂无论是管理架构还是车间布局,专业配套都要比原来的浣城厂合理的多得多。
当然腾飞航空制造总公司这边也没让成功厂白忙活,基于这么多年出口创汇积累下来的国外先进技术,腾飞航空制造总公司在产品标准化,生产自动化以及质量把控方面给予成功厂极大帮助。
尤其是产品标准化,着实是让成功厂受益匪浅,在消化吸收后,形成一套符合成功厂自身的标准化生产流程,并成功应用到歼7Ⅲ的试制当中。
据说把几个给歼7Ⅲ做配套的二级厂折腾得欲仙欲死,硬是一点点的逼着他们把一颗螺丝钉都做得分毫不差,一丝不苟。
如此这般下来,令歼7Ⅲ总师十分触动,随即便在其主持的另一个项目中,将成功厂这套标准化流程贯彻下去,而这个项目不是别的,正是让中国空军真正插上翅膀的十号工程。
至于两个厂在部委层面守望相助,共进共退那都是小意思了,以至于其他厂给围绕腾飞厂和成功厂为核心的产业集团取名为成腾系。
作为成腾系中举足轻重的角色,腾飞航空制造总公司想要把控配套厂家的质量简直太简单了,正因为如此,运6的质量可以说非常精良。
反观滨江厂就没有腾飞航空制造总公司这么大的影响力,只能跟平级或者更高一级的大厂寻求合作,形成配套。
时间一长彼此自然龃龉不断,要知道那些大厂眼睛都是长在脑门上的,他们只跟有实力的人平视。
想当年成功厂就是这样,要不是腾飞厂抡这拳头一次次往成功厂脸上猛砸,怎么可能得到人家大厂的尊重和重视?最后组成双核心的成腾系,不是腾飞航空制造总公司长的多招人疼,而是真刀真枪杀出来的。
滨江厂没有这个过程,加之本身的水平一般,自然在大厂面前处处落于下风,于是乎是一个坑接着一个坑的踩,几乎是把航空界能踩的坑全都膛了一遍。
如此境遇下滨江厂的小型双发运输机命运也就可想而知。
脑袋里想着有的没的,庄建业一边捧着氧气袋吸着氧气,一边朝着营房走去,就着牦牛肉干,吃了两个馕饼便投入到运6首飞的资料整理中。
【领红包】现金or点币红包已经发放到你的账户!微信关注公.众.号【书友大本营】领取!
之后的一段时间里,庄建业等人就这样在这座海拔4300米的军用机场里过着朴实无华且枯燥的试飞生活。
期间庄建业和林光华还返回腾飞航空制造总公司几次,主要是落实改进意见,同时针对改进调整量产型运6的部分技术指标和工艺要求。
就这样在忙忙碌碌中,又是将近一个月的时间过去了,四月的高原已经可以感受到些许的春意,尽管寒风依旧吹得人不得不把军大衣裹紧,远处的格拉丹东雪山还是那么俊美。
至少在旁人看来,那个经常望着雪山发呆的庄建业就是这么想的,因为终于适应高原气候的他,在脱离氧气袋这个累赘后,应该看什么都有种另类的美感。
就如同林光华说的:“我们的庄总大脑不缺氧了,看事物的角度自然开始奇葩,大家伙别大惊小怪的,习惯就好。”
有了林光华这番开玩笑似的解释,大家伙对庄建业这几天是不是的发呆也就不再探究了,反正是在发现美,那就让庄总好好体会吧,反正最近运6的试飞进行的非常顺利,难道还不能让操劳许久的庄总放松一下?
然而他们不知道的是,庄建业经常发呆可不是林光华说的什么奇葩眼光体会美感,而是借着发呆来放空那颗时刻担忧的心。
三天前,雪区南部遭遇强对流天气,暴雨倾盆而下造成山洪暴发,导致数条连同雪区南部地区的山路被山洪冲毁,雪区南部的一个县,对外联络断绝,五、六万人基本的生活物资没有着落。
如此一来边境的局势变得更加复杂。
面对天灾,令部队首长极为忧心,于是刚刚从腾飞航空制造总公司西平厂下线的两架运6,连涂装都没来得及上,草草刷了两个编号就被紧急调往雪区。
一场迎击天灾的行动,开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