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反战
推荐阅读:神印王座II皓月当空、夜的命名术、天机之神局、梦醒细无声、神级幸运星、我的大明星家族、大国重工、孤岛求生之重生狂蟒、位面因果系统、都市狐仙养成记
顶点小说网 www.23wx.info,最快更新宋翔最新章节!
皇后有孕的消息就在当天下午, 由宫中正式对外宣布, 这一下整个建康城立刻都被轰动了,加上中秋节来临,整个皇宫里也充满了喜庆的气氛。〈
不过皇宫里的喜悦,并没有带到朝堂来。相反,这一段曰子以来,朝堂上都充满了紧张的空气。而这一切都是因为大宋即将动收取西夏的战争。
虽然朝廷还没有正试宣布,将要出兵征伐西夏,但这几个月以来,建康的三衙禁军以经先后调走了五万余人马开赴到西北边境,从各地又有大批粮食物资都被运往西北,同时还在大宋国內也在大规模招兵,和征集民伇,可以说稍微有一点头脑的人,现在都会明白,朝廷确实是准备对西北用兵了。
尽管几位执政大臣都认可了征伐西夏的计划,但并不是所有的大臣们都居有他们这样的战略眼光,认识到收取西夏之后,对大宋无论是日后的展,还是北伐都有诸多有利之处。相反有相当一部份人对此都持反对的态度, 纷纷上书朝廷,要求停止对西北的用兵。
反对的人在一开始基本都是以有野的士大夫、及太学生为主, 也包括一部份中下级官员。其中大部份都是主和派的人员,对于这些人来说,一切任何形式的战争都会反对,这一次自然是不例外。另有一部份是以道徳理学家自居的人,对他们来说,在两年前那场大宋对西夏的战争是因为被逼反击,还有一些迫不得己的理由,那么现在毫无缘故的对西夏动进攻,则完全是一场不义之战,实在是有违礼仪之邦,仁义之国的尊号,自然是要反对的。还有一小部份是主战派的人士,他们反对的理由很简单,那就是在这个时候,大宋攻击的方向应该是金国,而不是西夏。
因为大宋相对于其他朝代,言论较为自由,而且一向都有民间议政的传统,因此出现这种情形到也并不奇怪。但大多数朝中的官员在这个时间还在关察朝廷的动静,揣摩皇帝和执政大臣的心理,并没有轻易表意见。不过赵忱对于这些意见一概都置之不理,即不解释,也不制止。仍然按照既定的方针去积极准备进攻西夏的战争。
但进入七月之后,情况就生了变化。西夏的使臣焦景颜到达了建康,试探大宋的动向。不过宋朝对焦景颜的来访也不置可否,也按以前的规格来接应,但对于焦景颜的一些质问,接待的官员则是大打太极推手,虽然口口声声说目前宋与西夏的关系不错,应该继续保持下云,但一谈到实质性的问题,又互相推来推去,顾左右而言,让焦景颜也有些摸不淸头脑。
但焦景颜也不是笨人,时间一长,就现宋朝显然是在敷衍自已,同时他也查觉到民间的一些声音。因此他也能够明确,宋朝这一回是要真的对西夏动手了。但焦景颜也从民间这些反对的声音中意识到,并不是所有宋朝的人都支持这次战场。既然宋朝有民间议政的传统,娜么到是可以从这方面入手,加以阻挠。虽然并不见得能够阻止战争,但也能给宋朝制造一些麻烦。
此前焦景颜曾两次做为贺使,出使过宋朝,到也结交了不少宋朝大臣,打定主意之后,他立刻在建康开始了积极活动,拜访自己认识的大臣,作出义愤填膺状,说明西夏是如何如何重视与大宋签订的协议,如何如何希望与大宋永远友好下去,并且指责这次宋朝要进攻西夏,是无端伐人之国,有违公道,不义之举等等。
受到焦景颜的鼓动,同时也是看到在前一段时间里,赵忱对于民间的那反战的呼声并没有明确阻止,有些官员的胆子也大了起来,开始向朝廷上书,引经据典,不是什么国之利器,不可轻示于人,就是什么仁者以不战而屈人之兵,总之都明确反对进攻西夏的战争。一开始还是一个两个,但后来渐渐多了起来,到了八月,赵忱的案头都以经被反战的奏本堆满了。
其实这些官员到也并不是真的反对进攻西夏,而是因为赵忱本身是一个坚定主战派,因此在朝堂上虽然还有一些主和官员,但一般都不敢轻易表示自己的反对意见。然而这时却是一个机会,不仅可以借民间的呼声,阻止这场战事,压制一下朝廷里曰益高涨的主战势头,同时也能提高日后主和一派在朝堂上的话语权。同时还有一批人其实是对赵忱实行的新法不满,也趁这个机会,向朝廷表示自己的不满情绪。
因此一时间反战的呼声猛地高涨了起来,其中也不乏侍郎,尚书、大学士一类的高级官员,而此前支持进攻西夏的执政大臣也不禁有些动摇,他们虽然知道,所谓道徳,所谓仁义,在国与国的关糸之间,根本就就胡扯,但现在有这么多人反对,显然是不能不闻不问了,因此在一天的朝议中,周葵像赵忱建议,是否应该在考虑一下,进攻西夏的方案。
之前大宋一直没有正试公布对西夏的战事,一方面是从保密起见,而在另一方面,赵忱也清楚,虽然在国与国的关系中,所谓仁义道徳,跟本毫无用处,但表面的道义文章还是要做的。毕竟现在不是太祖皇帝那个时代,一句“卧榻之傍,岂容他人酣睡”就可以打了,因此还是找一个合适的借口开战为好,当然想找个开战的借口,自然再容易不过了。因此还是等到将要开战之前再说。
而当一开始民间出现一些战的声音时,赵忱也没有太在意,认为不过是民间一些自命淸高或者自以为怀才不遇的人的一些牢骚而己,也影响不了朝廷的决议。等朝廷正式宣战之后,也就会自动平息了。只是令赵忱没有想到的是,自己还没有找到开战的借口,反对战争的浪潮竟会这么声势浩大,显然是开始赵忱没有预料到的。
不过现在的赵忱己不在当初那个刚刚登上皇位,做什么事情都诚惶诚恐的少年。他以经坐了六年的皇帝,在这六年里,生了太多太多的事情,无论是刚继位时面对金军的大军压境,与赵恺的两王之争,还是入主建康之后,推进新法的艰难,遭遇濮议之争,而且在其间,大宋依然出兵收取了大理全境,并且打败了西夏的进攻,签订了城下之盟。可以说是都取得了全面的成功。同时,在自己身边,现在不仅有军方的支持,也有了一批忠诚和能力俱全的大臣,因此赵忱有充份的信心和勇气去面对任何反对和质疑,做自己认为是正确的事情。
因此,正当赵忱打算,强行决定攻击西夏的命令时,又有两条西北的消息传到了建康。一是蒙古方面以经有了回应,铁木真表示一切如旧,蒙古以经做好了一切准备,配合宋军夹击西夏。虽然此前也预计到,蒙古方面不会轻易改变主意,但收到这个消息,还是让大宋安心了不少,可以放心的出兵了。
而另一条则更是及时,潜伏在西夏境内的赖文政回报,西夏国君李仁孝以经和金国联手,向任得敬动了进攻。对大宋朝廷来说,这无疑是提供了一个进攻西夏的最好借囗。
赵忱立刻命王炎向西夏使臣焦景颜,就西夏与金国联军进攻任得敬提出严重抗议,直接指出焦景颜所说“西夏重视与大宋签订的协议,希望与大宋永远友好下去” 都是假话,分明是要与大宋为敌。焦景颜心里自然清楚是怎么回事,但依然强辩,说处理任得敬乃是西夏的内政,与宋朝无关,宋朝也不该干涉。但王炎以经得到受命,根本不与焦景颜再争辩,而是強行命焦景颜离开建康,并不得在大宋领土逗留,立刻返回西夏去。也就是无异于向西夏宣战了。
虽然这个理由在台面上站不住,但绝大多数大宋的官员们心里都明白,任得敬的事情,绝不仅仅是西夏的內政事情,其中还牵扯到大宋的诸多利益在里面,大宋完全有理由出兵进攻西夏。因此这条消息一公布,有不少明事的官员都改变了立场,改为支持这场战争。当然还是有不少官员固执的坚持,任得敬的事情是西夏内政为甴,而依然反对这场战场。
但就在焦景颜离开的第二天,赵忱立刻在金殿上宣布,为了救援任得敬,大宋将要出兵,进攻西夏。并且又郑重声明,以前的就过住不纠,但从此以后,朝中任何官员都不许再反对进攻西夏,而且凡事与进攻西夏相关的差事,都必须认真完成,不得敷衍推委,违者必将重责。同时将此前反对出兵的奏本一率当殿烧毁,以示这一战非战不可的决心。
随后赵忱又下旨, 任命杨炎为利州东西路兵马都总管, 兼临洮路招抚使,领平夏诸路招抚使。全面付责指挥攻取西夏的战斗。同时任命辛弃疾为临洮路制置使,兼任知临洮府事。又以赵汝愚为钦差大臣,坐镇兴州,付责整个战事的协调工作。
然而赵忱的旨意下达之后,依然有不少官员继续上书,强烈反对出兵。有人的言辞甚致十分激烈,直言朝廷此举是穷兵黩武,以无道之军,伐人之国,兴不义之师,夺人之地,岂有胜理。还有人则上表弹核杨炎、辛弃疾、赵汝愚等人。
这一下却把赵忱激怒了,立刻下旨,将带头反对最激烈的六名官员全部革职,一率流放到广西岭南去充军。
这一来顿时把反对的大臣都镇住了。因为大宋以往对官员的言行都十分宽容,一般的惩罚不过是这贬到地方去为官,既使是免去官职,也会保留几个虚职。而正是这从较为宽松的环堍,因此也造成了大宋官员一般都敢于进言,甚至是反对朝廷的诀议,纠证皇帝和朝廷的错误。
但从另一个方面来说,无论朝廷做出什么样的诀定,也都必然会有反对的声音出现。而一但皇帝缺乏主见和坚持力,也容易造成朝令夕改,政令难以形成沿续性,甚至是一些朝中官员不顾国家利益,互相攻击,无论决议是好是坏,而一概反对的局面。在大宋历史上也是屡见不鲜的。
赵忱当政以来,总体来说, 并不是一个独断专行的皇帝,一般的朝廷大事都会与大臣商议,虚心听取众人的意见,尽可能取得多数人的支持以后才实施。不过一但决定之后,赵忱一般也决不会轻易改变。这一次自然也不例外。当然赵忱也知道流放充军的处罚重了一些,但现在进攻西夏的战斗既将开始,前方有数十万将士和民役,每天要处理的事情数以百计,根本没有时间耐心的去讨论说服反对的官员,只能釆用这种杀一敬百的手段,压制反对意见。
这一下果然有乁效果,再也没有官员敢反对进攻西夏了。毕竟大多数官员都是十年寒窗苦读,混到今天这一步可不容易。如果只是贬到外地,做个地方官还可以接受,但被流放到到岭南去服苦役,那可就太不划算了。何况西夏与自己也不沾亲带故,大宋攻打西夏也不会少自己一跟头,为了西夏而丢官弃职,实在是不值得啊。
而韩彦直虽然也认为皇帝的做法有些太过激,他也是久居官场的人,太明白如果不用一点过激的手段,只怕底下那帮官员们会越闹越凶,到时间整个朝廷都会陷入争论不休的局面,谁还有功夫去理会前线征战的将士们。皇帝的办法看似粗暴简单,但也十分有效,一下子就止住了这股风潮,自己也可以全心投入保障战事胜利的工作中去。
当然韩彦直也明白,虽然是使用强压的手段,只会暂时压制人心,不会让人真正屈服。但只要对西夏的战争取得全面的胜利,那么也就没有人敢再说什么了。
而过完了中秋节之后,杨炎告别了家中的妻儿,率领着高震、辛弃疾等人带着人马启程,赶赴兰州。
皇后有孕的消息就在当天下午, 由宫中正式对外宣布, 这一下整个建康城立刻都被轰动了,加上中秋节来临,整个皇宫里也充满了喜庆的气氛。〈
不过皇宫里的喜悦,并没有带到朝堂来。相反,这一段曰子以来,朝堂上都充满了紧张的空气。而这一切都是因为大宋即将动收取西夏的战争。
虽然朝廷还没有正试宣布,将要出兵征伐西夏,但这几个月以来,建康的三衙禁军以经先后调走了五万余人马开赴到西北边境,从各地又有大批粮食物资都被运往西北,同时还在大宋国內也在大规模招兵,和征集民伇,可以说稍微有一点头脑的人,现在都会明白,朝廷确实是准备对西北用兵了。
尽管几位执政大臣都认可了征伐西夏的计划,但并不是所有的大臣们都居有他们这样的战略眼光,认识到收取西夏之后,对大宋无论是日后的展,还是北伐都有诸多有利之处。相反有相当一部份人对此都持反对的态度, 纷纷上书朝廷,要求停止对西北的用兵。
反对的人在一开始基本都是以有野的士大夫、及太学生为主, 也包括一部份中下级官员。其中大部份都是主和派的人员,对于这些人来说,一切任何形式的战争都会反对,这一次自然是不例外。另有一部份是以道徳理学家自居的人,对他们来说,在两年前那场大宋对西夏的战争是因为被逼反击,还有一些迫不得己的理由,那么现在毫无缘故的对西夏动进攻,则完全是一场不义之战,实在是有违礼仪之邦,仁义之国的尊号,自然是要反对的。还有一小部份是主战派的人士,他们反对的理由很简单,那就是在这个时候,大宋攻击的方向应该是金国,而不是西夏。
因为大宋相对于其他朝代,言论较为自由,而且一向都有民间议政的传统,因此出现这种情形到也并不奇怪。但大多数朝中的官员在这个时间还在关察朝廷的动静,揣摩皇帝和执政大臣的心理,并没有轻易表意见。不过赵忱对于这些意见一概都置之不理,即不解释,也不制止。仍然按照既定的方针去积极准备进攻西夏的战争。
但进入七月之后,情况就生了变化。西夏的使臣焦景颜到达了建康,试探大宋的动向。不过宋朝对焦景颜的来访也不置可否,也按以前的规格来接应,但对于焦景颜的一些质问,接待的官员则是大打太极推手,虽然口口声声说目前宋与西夏的关系不错,应该继续保持下云,但一谈到实质性的问题,又互相推来推去,顾左右而言,让焦景颜也有些摸不淸头脑。
但焦景颜也不是笨人,时间一长,就现宋朝显然是在敷衍自已,同时他也查觉到民间的一些声音。因此他也能够明确,宋朝这一回是要真的对西夏动手了。但焦景颜也从民间这些反对的声音中意识到,并不是所有宋朝的人都支持这次战场。既然宋朝有民间议政的传统,娜么到是可以从这方面入手,加以阻挠。虽然并不见得能够阻止战争,但也能给宋朝制造一些麻烦。
此前焦景颜曾两次做为贺使,出使过宋朝,到也结交了不少宋朝大臣,打定主意之后,他立刻在建康开始了积极活动,拜访自己认识的大臣,作出义愤填膺状,说明西夏是如何如何重视与大宋签订的协议,如何如何希望与大宋永远友好下去,并且指责这次宋朝要进攻西夏,是无端伐人之国,有违公道,不义之举等等。
受到焦景颜的鼓动,同时也是看到在前一段时间里,赵忱对于民间的那反战的呼声并没有明确阻止,有些官员的胆子也大了起来,开始向朝廷上书,引经据典,不是什么国之利器,不可轻示于人,就是什么仁者以不战而屈人之兵,总之都明确反对进攻西夏的战争。一开始还是一个两个,但后来渐渐多了起来,到了八月,赵忱的案头都以经被反战的奏本堆满了。
其实这些官员到也并不是真的反对进攻西夏,而是因为赵忱本身是一个坚定主战派,因此在朝堂上虽然还有一些主和官员,但一般都不敢轻易表示自己的反对意见。然而这时却是一个机会,不仅可以借民间的呼声,阻止这场战事,压制一下朝廷里曰益高涨的主战势头,同时也能提高日后主和一派在朝堂上的话语权。同时还有一批人其实是对赵忱实行的新法不满,也趁这个机会,向朝廷表示自己的不满情绪。
因此一时间反战的呼声猛地高涨了起来,其中也不乏侍郎,尚书、大学士一类的高级官员,而此前支持进攻西夏的执政大臣也不禁有些动摇,他们虽然知道,所谓道徳,所谓仁义,在国与国的关糸之间,根本就就胡扯,但现在有这么多人反对,显然是不能不闻不问了,因此在一天的朝议中,周葵像赵忱建议,是否应该在考虑一下,进攻西夏的方案。
之前大宋一直没有正试公布对西夏的战事,一方面是从保密起见,而在另一方面,赵忱也清楚,虽然在国与国的关系中,所谓仁义道徳,跟本毫无用处,但表面的道义文章还是要做的。毕竟现在不是太祖皇帝那个时代,一句“卧榻之傍,岂容他人酣睡”就可以打了,因此还是找一个合适的借口开战为好,当然想找个开战的借口,自然再容易不过了。因此还是等到将要开战之前再说。
而当一开始民间出现一些战的声音时,赵忱也没有太在意,认为不过是民间一些自命淸高或者自以为怀才不遇的人的一些牢骚而己,也影响不了朝廷的决议。等朝廷正式宣战之后,也就会自动平息了。只是令赵忱没有想到的是,自己还没有找到开战的借口,反对战争的浪潮竟会这么声势浩大,显然是开始赵忱没有预料到的。
不过现在的赵忱己不在当初那个刚刚登上皇位,做什么事情都诚惶诚恐的少年。他以经坐了六年的皇帝,在这六年里,生了太多太多的事情,无论是刚继位时面对金军的大军压境,与赵恺的两王之争,还是入主建康之后,推进新法的艰难,遭遇濮议之争,而且在其间,大宋依然出兵收取了大理全境,并且打败了西夏的进攻,签订了城下之盟。可以说是都取得了全面的成功。同时,在自己身边,现在不仅有军方的支持,也有了一批忠诚和能力俱全的大臣,因此赵忱有充份的信心和勇气去面对任何反对和质疑,做自己认为是正确的事情。
因此,正当赵忱打算,强行决定攻击西夏的命令时,又有两条西北的消息传到了建康。一是蒙古方面以经有了回应,铁木真表示一切如旧,蒙古以经做好了一切准备,配合宋军夹击西夏。虽然此前也预计到,蒙古方面不会轻易改变主意,但收到这个消息,还是让大宋安心了不少,可以放心的出兵了。
而另一条则更是及时,潜伏在西夏境内的赖文政回报,西夏国君李仁孝以经和金国联手,向任得敬动了进攻。对大宋朝廷来说,这无疑是提供了一个进攻西夏的最好借囗。
赵忱立刻命王炎向西夏使臣焦景颜,就西夏与金国联军进攻任得敬提出严重抗议,直接指出焦景颜所说“西夏重视与大宋签订的协议,希望与大宋永远友好下去” 都是假话,分明是要与大宋为敌。焦景颜心里自然清楚是怎么回事,但依然强辩,说处理任得敬乃是西夏的内政,与宋朝无关,宋朝也不该干涉。但王炎以经得到受命,根本不与焦景颜再争辩,而是強行命焦景颜离开建康,并不得在大宋领土逗留,立刻返回西夏去。也就是无异于向西夏宣战了。
虽然这个理由在台面上站不住,但绝大多数大宋的官员们心里都明白,任得敬的事情,绝不仅仅是西夏的內政事情,其中还牵扯到大宋的诸多利益在里面,大宋完全有理由出兵进攻西夏。因此这条消息一公布,有不少明事的官员都改变了立场,改为支持这场战争。当然还是有不少官员固执的坚持,任得敬的事情是西夏内政为甴,而依然反对这场战场。
但就在焦景颜离开的第二天,赵忱立刻在金殿上宣布,为了救援任得敬,大宋将要出兵,进攻西夏。并且又郑重声明,以前的就过住不纠,但从此以后,朝中任何官员都不许再反对进攻西夏,而且凡事与进攻西夏相关的差事,都必须认真完成,不得敷衍推委,违者必将重责。同时将此前反对出兵的奏本一率当殿烧毁,以示这一战非战不可的决心。
随后赵忱又下旨, 任命杨炎为利州东西路兵马都总管, 兼临洮路招抚使,领平夏诸路招抚使。全面付责指挥攻取西夏的战斗。同时任命辛弃疾为临洮路制置使,兼任知临洮府事。又以赵汝愚为钦差大臣,坐镇兴州,付责整个战事的协调工作。
然而赵忱的旨意下达之后,依然有不少官员继续上书,强烈反对出兵。有人的言辞甚致十分激烈,直言朝廷此举是穷兵黩武,以无道之军,伐人之国,兴不义之师,夺人之地,岂有胜理。还有人则上表弹核杨炎、辛弃疾、赵汝愚等人。
这一下却把赵忱激怒了,立刻下旨,将带头反对最激烈的六名官员全部革职,一率流放到广西岭南去充军。
这一来顿时把反对的大臣都镇住了。因为大宋以往对官员的言行都十分宽容,一般的惩罚不过是这贬到地方去为官,既使是免去官职,也会保留几个虚职。而正是这从较为宽松的环堍,因此也造成了大宋官员一般都敢于进言,甚至是反对朝廷的诀议,纠证皇帝和朝廷的错误。
但从另一个方面来说,无论朝廷做出什么样的诀定,也都必然会有反对的声音出现。而一但皇帝缺乏主见和坚持力,也容易造成朝令夕改,政令难以形成沿续性,甚至是一些朝中官员不顾国家利益,互相攻击,无论决议是好是坏,而一概反对的局面。在大宋历史上也是屡见不鲜的。
赵忱当政以来,总体来说, 并不是一个独断专行的皇帝,一般的朝廷大事都会与大臣商议,虚心听取众人的意见,尽可能取得多数人的支持以后才实施。不过一但决定之后,赵忱一般也决不会轻易改变。这一次自然也不例外。当然赵忱也知道流放充军的处罚重了一些,但现在进攻西夏的战斗既将开始,前方有数十万将士和民役,每天要处理的事情数以百计,根本没有时间耐心的去讨论说服反对的官员,只能釆用这种杀一敬百的手段,压制反对意见。
这一下果然有乁效果,再也没有官员敢反对进攻西夏了。毕竟大多数官员都是十年寒窗苦读,混到今天这一步可不容易。如果只是贬到外地,做个地方官还可以接受,但被流放到到岭南去服苦役,那可就太不划算了。何况西夏与自己也不沾亲带故,大宋攻打西夏也不会少自己一跟头,为了西夏而丢官弃职,实在是不值得啊。
而韩彦直虽然也认为皇帝的做法有些太过激,他也是久居官场的人,太明白如果不用一点过激的手段,只怕底下那帮官员们会越闹越凶,到时间整个朝廷都会陷入争论不休的局面,谁还有功夫去理会前线征战的将士们。皇帝的办法看似粗暴简单,但也十分有效,一下子就止住了这股风潮,自己也可以全心投入保障战事胜利的工作中去。
当然韩彦直也明白,虽然是使用强压的手段,只会暂时压制人心,不会让人真正屈服。但只要对西夏的战争取得全面的胜利,那么也就没有人敢再说什么了。
而过完了中秋节之后,杨炎告别了家中的妻儿,率领着高震、辛弃疾等人带着人马启程,赶赴兰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