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38 吾亦可往 (二合一)
推荐阅读:宇宙职业选手、斗罗大陆V重生唐三、万相之王、星门、剑道第一仙、雪中悍刀行、剑来、一剑独尊、全职艺术家、牧龙师
顶点小说网 www.23wx.info,最快更新我成了大明勋戚最新章节!
文渊阁内,沉忆辰高坐上位,下方坐着于谦、萧彝、年富三人。
望着许久未见的于谦,沉忆辰心中说实话有些百感交集,这是自己仕途上的一盏明灯,无数次彷徨、犹豫、怀疑的时候,沉忆辰都会拿于谦的公心大义来激励自己。
没想到时过境迁,自己一步步位列于谦之上,并且开始明白正义很多时候,跟效率以及结果并不完全匹配。
可能这就是为什么,这个世界不能没有于谦,却永远无法诞生太多于谦的原因。
心中的感触转瞬即逝,沉忆辰清了清嗓子开口道:“今日邀请众部堂前来议事的内容,相比较诸位都已经清楚,那么本阁部就长话短说。”
“酋首也先整合蒙古诸部以及女真三部之后,实力已然恢复到了土木堡一战前夕的鼎盛状态,再度蠢蠢欲动对我大明疆土心生觊觎,这次更是直接突袭忠国公统帅的西征军。”
“本阁部对待鞑虏犯边,向来都奉行睚眦必报的对等原则,既然也先胆敢伸手,那么大明就得斩断他的爪子。回京路上我已经有了初步计划,准备命定襄侯郭登佩镇朔大将军印,统帅漠南蒙古跟宣大边军,兵出卫拉特蒙古区域。”
“命襄城伯李瑾挂征虏将军印,前往辽东接替丰润伯曹义,并充任总兵官一职,兵出科尔沁蒙古区域。”
“现如今蒙古鞑虏主力全部在西北部,中东部反倒兵力空虚,鞑虏可以犯边南下打草谷,我大明为何不能征伐北上惩戒不臣?”
“寇可往,吾亦可往!”
沉忆辰说出自己这番谋划的时候,简直是杀气毕露,以往大明面对北方游牧民族的犯边,大多数情况下是处于防守姿态选择忍气吞声,直到明英宗朱祁镇时期忍不住下去,毅然发动北伐遭遇了土木堡之败。
自古有一句俗话,叫做进攻才是最好的防守,天圣汗也先调集十万铁骑打算围歼大明西征军,这就给了沉忆辰北上西进的机会。
烧杀抢掠这种事情谁不会做?
只是以往大明文官集团主政,困在了“仁义道德”四字之中,很多事情没办法做到鞑虏那边心狠手辣。但对于沉忆辰而言,他不相信王道教化,只相信金戈铁马。
边疆百姓这么多年遭受到苦难,就应该双倍奉还之!
宣大跟漠南蒙古这条线由定襄侯郭登统帅,沉忆辰毫不担心,辽东方面李达被留在了京师掌管神机营,总兵官丰润伯曹义早年间有过弃城逃亡的先例。
虽然事后在辽东两场大战中,丰润伯曹义证明了自己的忠诚跟胆量,但是按照沉忆辰的评判标准,他的能力防守有余进攻不足,加之年事已高不适合继续镇守辽东这等军事重镇。
接替的襄城伯一脉算是沉忆辰旧识,早年间还在应天成国公府时期,家宴上就曾会面过上一辈襄城伯李隆,对方担任南京守备这一要职,可谓是位高权重。
不过正统十一年,前任襄城伯李隆调任京师,明英宗朱祁镇赐宝刀让他代天子巡边大同。正是这番奔波,引发了李隆旧疾于正统十二年病逝。
李隆病死之后,正统十三年嫡长子李珍袭封襄城伯爵位,仅在一年之后战死土木堡,于是乎第三子李瑾袭爵,成为了第四代襄城伯。
从这段历史可以看出来,襄城伯一脉称得上是为国尽忠效死,尚武家风也得到了良好的传承。现任襄城伯李瑾别看名声不显,可沉忆辰却有着历史上帝视角,知道对方在成化年间骁勇善战,曾三次佩将军印平定四川叛乱,完成了大明对于西南的改土归流,最终死后被追赠为芮国公。
临阵换帅,普通将领扛不住质疑,需要用这种家族声望显赫的勋戚去坐镇,这就是沉忆辰选择襄城伯李瑾的理由。
听完沉忆辰的排军布阵,在场三部尚书此刻全部陷入沉默之中,他们受到召集议事之前,猜测到以沉忆辰的性格肯定要展开对鞑虏的报复行动。
只是没有想到,会有这么一番大动作。
明朝一般只有大型军事活动,才会让统帅佩挂将军印,现在除了忠国公石亨的征西大将军印,又出现了定襄侯郭登的镇朔大将军印,还有襄城伯李瑾的征虏将军印。
同时出现三位挂印将军,这等规模已经不输明初洪武永乐年间的北伐架势,难道说沉忆辰真就打算顺势展开全面战争吗?
年富跟萧彝两人与沉忆辰关系亲密,不好直言说出自己心中的质疑,但兵部尚书于谦性格一贯刚直,当即就指明道:“沉元辅,现在正是寒冬腊月时节,漠北草原有些地方积雪厚达数尺,稍有不慎便会伤亡一片,将士们如何在这种时节出征?”
“就算强令九边跟辽东军出征,运河被冰封无法从南方运粮,光靠着通州大仓跟军仓余粮,很难坚持人吃马嚼的消耗。土木堡一战尤未远矣,还请沉宫保切莫重蹈覆辙!”
于谦说话就是直接,鹅毛大雪的环境下出征,恐怕还没有见到敌军,己方就会出现极高的非战损失。如果再让也先抓住时机回援,那么征伐边军跟辽东军,说不定会遭遇全军覆没的结局。
这等伤亡大明承受不起,沉忆辰被愤怒给冲昏头脑,有些过于异想天开了。
能说出这番话,于谦就已经做到了得罪沉忆辰的准备,不过预想之中的恼羞成怒画面并没有出现,沉忆辰脸上浮现出一抹澹澹笑容,点头非常客气的回道:“于少保言之有理,确实此时大规模出征风险极大,是对大明将士不负责任的行为。”
“本阁部这番任命仅是为了来日做好战前准备,并不是打算全面出征,相反我们可以借鉴鞑虏犯边的经验,小规模精骑多路出击,对蒙古诸部驻帐来个精准打击。”
“不求杀伤他们多少兵马,只要做到尽快速度掳掠牛马羊群以及人口,就可以返回境内。甚至可以更退一步,哪怕无法把战利品给带回来,当场宰杀掉牲畜摧毁鞑虏的战争潜力也足矣。”
“同样的损失,大明可以承担十次百次,鞑虏却无法承担一次!”
沉忆辰在麓川战役结束,午门献俘的法场上,曾与“同年”孟凡有过一场对话,来验证战争结果到底是不是成王败寇。
当时沉忆辰给孟凡的回答,很残忍的直言麓川注定会被打上叛贼的便签,原因就在于双方实力使然,大明可以失败无数次,麓川却一次都不能失败,荣耀终究归于大明!
今日沉忆辰说出类似的话语,那便是哪怕大明跟蒙古互相“换家”,大明对于损失的承受能力,农耕民族要十倍百倍强于游牧民族,这是文明发展的必然结果。
战争比拼的就是底蕴跟潜力,沉忆辰筹划的北伐第一步,就是逐渐削弱蒙古汗国的战争潜力。
这番赤裸裸的报复言论出来,让于谦这种传统文官一时感到有些不适应,毕竟专门针对百姓跟牲畜的袭击方式,以往是蛮夷的专属手段,大明这种礼仪之邦不屑于为之。
但于谦是一名务实的官员,哪怕这种观念违背了儒家理学仁义观念,他依然能理智判断出利弊得失。可随之而来的就是一个现实问题摆在眼前,那就是如何找到鞑虏的各部落驻帐所在?
要知道大明开国这么多北伐失败的根本原因,并不是实力不足无法剿灭蒙古,而是草原实在太大了,想要找到蒙古主力位置并且完成合围,天时地利人和缺一不可!
汉朝同为名将的李广,一生迟迟卡在封爵的门槛前,就在于数次对于匈奴的关键征伐战争,他领兵在茫茫大漠中迷路,这才造就了冠军侯霍去病的传奇经历。
“沉元辅,对蒙古驻帐精确打击的前提,是知道它们在草原上的位置,这点如何做到?”
面对于谦的质疑,沉忆辰脸上笑容更甚,他目视着对方回道:“早在赵缇帅掌管锦衣卫初始,本阁部就与他商议往蒙古汗国安插了大量夜不收跟锦衣卫暗探,他们对于蒙古诸部驻帐位置基本上摸清楚。”
“只要我军有合格的向导,再加上出其不意的突袭,鞑虏们是反应不过来的,想要转移族人跟牲畜都不可能。”
听到沉忆辰这话,于谦脸上终于流露出一丝震惊,赵鸿杰是在景泰朝二年担任的锦衣卫指挥使,也就是说早在七年之前沉忆辰就开始布局对蒙古汗国的征伐,着实有点太过于惊人!
要知道那个时候大明经历了一些列变故,国力处于孱弱时期。朝中文武百官更多还是想着,如何应对鞑虏的进攻,避免兵临京师城下的局面再度发生。
沉忆辰却逆其道而行之,早早运筹帷幄谋划着对鞑虏的反攻,这份远见卓识简直整个天下无出其右!
“沉元辅高瞻远瞩,下官心悦诚服。”
于谦站起身来,朝着沉忆辰拱了拱手致意,他本以为这次议事是一时兴起的报复,结果没想到是决胜千里的号角。
“于少保客气。”
沉忆辰拱手回了一礼,然后继续说道:“虽然定襄侯跟襄城伯均是当世名将,但各自镇守一方很难做到联合行动的完美无瑕。本阁部这次召集于少保议事,除了是告知反击鞑虏的计划之外,更是期望于少保能坐镇九边,统筹两镇之间兵马的协同作战。”
按照沉忆辰对于朝廷制度的规划,兵部将沦为彻底的执行部门,那么兵部尚书就应该亲临战线,作为总指挥去统筹各路兵马之间的沟通跟配合,大脑决策放在内阁。
另外在某种意义上,起到类似于文官监军的作用,只不过沉忆辰把战时的最终决策权,下放到军事主官手中,避免出现外行指挥内行的情况发生。
“本官身为兵部尚书,责无旁贷!”
没有丝毫的犹豫,于谦就接下了沉忆辰的任命。
其实这几年朝堂势力风云变幻,让于谦萌生出了一种心灰意冷,他做官的理念是匡扶社稷造福万民,不是沉迷在官场的尔虞我诈中勾心斗角。
加之他很清楚自己过于刚直的性格,一旦卷入到朝堂政治斗争之中,很难做到全身而退。既然如此的话,那么就远离这些是非纷争,等到实在无法接受的那天到来,就上疏致仕告老还乡。
沉忆辰这次任命,重新点燃了于谦内心的火焰,他渴望能为大明做点实事,哪怕要从京师中枢调任边疆苦寒之地,面临着各种潜在的危险。
对于于谦的答应,沉忆辰没有丝毫意外,他就是一个大公无私之人,是承载着大明气节的嵴梁。
安排完于谦的任命,沉忆辰就把目光转向年富跟萧彝说道:“冬季严寒,出征更要保证将士们的补给跟后勤,这方面就交给大司徒跟萧部堂来统筹。”
早在听到沉忆辰要发动反击,年富跟萧彝两人就知道召集自己前来议事,肯定是为了供应边关将士们的后勤。
现在大明经过几年的开源节流,以及结束麓川战役的休养生息,国库维持一场大规模的战争不成问题。不过之前财政结余,更多是放在了忠国公石亨统帅的西征军身上,现在沉忆辰又要调动漠南蒙古跟辽东军,三面开展地主家也没有余粮。
私交归私交,公事就得公办,萧彝当场就拱手道:“沉元辅,国库财政还算充足,短时间的小规模战役是能保证边关将士供给。”
“但是冬季漕运冰封,南粮无法北上,要是征伐规模超乎了限度,就会出现后勤紧缺,并且还会遭受到朝廷其他官员的质疑。”
“就看沉元辅如何把握这个度了。”
面对萧彝的质疑,沉忆辰解释道:“萧部堂放心,现在还没有到全面北伐的时刻,仅需要维系一两万兵马的后勤即可。另外小规模精骑多路出击,完全可以做到以战养战,鞑虏的牧场营地,便是我大明铁骑的补给粮仓!”
言尽于此,堂下三人再无疑问,纷纷起身朝着沉忆辰躬身道:“下官领命!”
文渊阁内,沉忆辰高坐上位,下方坐着于谦、萧彝、年富三人。
望着许久未见的于谦,沉忆辰心中说实话有些百感交集,这是自己仕途上的一盏明灯,无数次彷徨、犹豫、怀疑的时候,沉忆辰都会拿于谦的公心大义来激励自己。
没想到时过境迁,自己一步步位列于谦之上,并且开始明白正义很多时候,跟效率以及结果并不完全匹配。
可能这就是为什么,这个世界不能没有于谦,却永远无法诞生太多于谦的原因。
心中的感触转瞬即逝,沉忆辰清了清嗓子开口道:“今日邀请众部堂前来议事的内容,相比较诸位都已经清楚,那么本阁部就长话短说。”
“酋首也先整合蒙古诸部以及女真三部之后,实力已然恢复到了土木堡一战前夕的鼎盛状态,再度蠢蠢欲动对我大明疆土心生觊觎,这次更是直接突袭忠国公统帅的西征军。”
“本阁部对待鞑虏犯边,向来都奉行睚眦必报的对等原则,既然也先胆敢伸手,那么大明就得斩断他的爪子。回京路上我已经有了初步计划,准备命定襄侯郭登佩镇朔大将军印,统帅漠南蒙古跟宣大边军,兵出卫拉特蒙古区域。”
“命襄城伯李瑾挂征虏将军印,前往辽东接替丰润伯曹义,并充任总兵官一职,兵出科尔沁蒙古区域。”
“现如今蒙古鞑虏主力全部在西北部,中东部反倒兵力空虚,鞑虏可以犯边南下打草谷,我大明为何不能征伐北上惩戒不臣?”
“寇可往,吾亦可往!”
沉忆辰说出自己这番谋划的时候,简直是杀气毕露,以往大明面对北方游牧民族的犯边,大多数情况下是处于防守姿态选择忍气吞声,直到明英宗朱祁镇时期忍不住下去,毅然发动北伐遭遇了土木堡之败。
自古有一句俗话,叫做进攻才是最好的防守,天圣汗也先调集十万铁骑打算围歼大明西征军,这就给了沉忆辰北上西进的机会。
烧杀抢掠这种事情谁不会做?
只是以往大明文官集团主政,困在了“仁义道德”四字之中,很多事情没办法做到鞑虏那边心狠手辣。但对于沉忆辰而言,他不相信王道教化,只相信金戈铁马。
边疆百姓这么多年遭受到苦难,就应该双倍奉还之!
宣大跟漠南蒙古这条线由定襄侯郭登统帅,沉忆辰毫不担心,辽东方面李达被留在了京师掌管神机营,总兵官丰润伯曹义早年间有过弃城逃亡的先例。
虽然事后在辽东两场大战中,丰润伯曹义证明了自己的忠诚跟胆量,但是按照沉忆辰的评判标准,他的能力防守有余进攻不足,加之年事已高不适合继续镇守辽东这等军事重镇。
接替的襄城伯一脉算是沉忆辰旧识,早年间还在应天成国公府时期,家宴上就曾会面过上一辈襄城伯李隆,对方担任南京守备这一要职,可谓是位高权重。
不过正统十一年,前任襄城伯李隆调任京师,明英宗朱祁镇赐宝刀让他代天子巡边大同。正是这番奔波,引发了李隆旧疾于正统十二年病逝。
李隆病死之后,正统十三年嫡长子李珍袭封襄城伯爵位,仅在一年之后战死土木堡,于是乎第三子李瑾袭爵,成为了第四代襄城伯。
从这段历史可以看出来,襄城伯一脉称得上是为国尽忠效死,尚武家风也得到了良好的传承。现任襄城伯李瑾别看名声不显,可沉忆辰却有着历史上帝视角,知道对方在成化年间骁勇善战,曾三次佩将军印平定四川叛乱,完成了大明对于西南的改土归流,最终死后被追赠为芮国公。
临阵换帅,普通将领扛不住质疑,需要用这种家族声望显赫的勋戚去坐镇,这就是沉忆辰选择襄城伯李瑾的理由。
听完沉忆辰的排军布阵,在场三部尚书此刻全部陷入沉默之中,他们受到召集议事之前,猜测到以沉忆辰的性格肯定要展开对鞑虏的报复行动。
只是没有想到,会有这么一番大动作。
明朝一般只有大型军事活动,才会让统帅佩挂将军印,现在除了忠国公石亨的征西大将军印,又出现了定襄侯郭登的镇朔大将军印,还有襄城伯李瑾的征虏将军印。
同时出现三位挂印将军,这等规模已经不输明初洪武永乐年间的北伐架势,难道说沉忆辰真就打算顺势展开全面战争吗?
年富跟萧彝两人与沉忆辰关系亲密,不好直言说出自己心中的质疑,但兵部尚书于谦性格一贯刚直,当即就指明道:“沉元辅,现在正是寒冬腊月时节,漠北草原有些地方积雪厚达数尺,稍有不慎便会伤亡一片,将士们如何在这种时节出征?”
“就算强令九边跟辽东军出征,运河被冰封无法从南方运粮,光靠着通州大仓跟军仓余粮,很难坚持人吃马嚼的消耗。土木堡一战尤未远矣,还请沉宫保切莫重蹈覆辙!”
于谦说话就是直接,鹅毛大雪的环境下出征,恐怕还没有见到敌军,己方就会出现极高的非战损失。如果再让也先抓住时机回援,那么征伐边军跟辽东军,说不定会遭遇全军覆没的结局。
这等伤亡大明承受不起,沉忆辰被愤怒给冲昏头脑,有些过于异想天开了。
能说出这番话,于谦就已经做到了得罪沉忆辰的准备,不过预想之中的恼羞成怒画面并没有出现,沉忆辰脸上浮现出一抹澹澹笑容,点头非常客气的回道:“于少保言之有理,确实此时大规模出征风险极大,是对大明将士不负责任的行为。”
“本阁部这番任命仅是为了来日做好战前准备,并不是打算全面出征,相反我们可以借鉴鞑虏犯边的经验,小规模精骑多路出击,对蒙古诸部驻帐来个精准打击。”
“不求杀伤他们多少兵马,只要做到尽快速度掳掠牛马羊群以及人口,就可以返回境内。甚至可以更退一步,哪怕无法把战利品给带回来,当场宰杀掉牲畜摧毁鞑虏的战争潜力也足矣。”
“同样的损失,大明可以承担十次百次,鞑虏却无法承担一次!”
沉忆辰在麓川战役结束,午门献俘的法场上,曾与“同年”孟凡有过一场对话,来验证战争结果到底是不是成王败寇。
当时沉忆辰给孟凡的回答,很残忍的直言麓川注定会被打上叛贼的便签,原因就在于双方实力使然,大明可以失败无数次,麓川却一次都不能失败,荣耀终究归于大明!
今日沉忆辰说出类似的话语,那便是哪怕大明跟蒙古互相“换家”,大明对于损失的承受能力,农耕民族要十倍百倍强于游牧民族,这是文明发展的必然结果。
战争比拼的就是底蕴跟潜力,沉忆辰筹划的北伐第一步,就是逐渐削弱蒙古汗国的战争潜力。
这番赤裸裸的报复言论出来,让于谦这种传统文官一时感到有些不适应,毕竟专门针对百姓跟牲畜的袭击方式,以往是蛮夷的专属手段,大明这种礼仪之邦不屑于为之。
但于谦是一名务实的官员,哪怕这种观念违背了儒家理学仁义观念,他依然能理智判断出利弊得失。可随之而来的就是一个现实问题摆在眼前,那就是如何找到鞑虏的各部落驻帐所在?
要知道大明开国这么多北伐失败的根本原因,并不是实力不足无法剿灭蒙古,而是草原实在太大了,想要找到蒙古主力位置并且完成合围,天时地利人和缺一不可!
汉朝同为名将的李广,一生迟迟卡在封爵的门槛前,就在于数次对于匈奴的关键征伐战争,他领兵在茫茫大漠中迷路,这才造就了冠军侯霍去病的传奇经历。
“沉元辅,对蒙古驻帐精确打击的前提,是知道它们在草原上的位置,这点如何做到?”
面对于谦的质疑,沉忆辰脸上笑容更甚,他目视着对方回道:“早在赵缇帅掌管锦衣卫初始,本阁部就与他商议往蒙古汗国安插了大量夜不收跟锦衣卫暗探,他们对于蒙古诸部驻帐位置基本上摸清楚。”
“只要我军有合格的向导,再加上出其不意的突袭,鞑虏们是反应不过来的,想要转移族人跟牲畜都不可能。”
听到沉忆辰这话,于谦脸上终于流露出一丝震惊,赵鸿杰是在景泰朝二年担任的锦衣卫指挥使,也就是说早在七年之前沉忆辰就开始布局对蒙古汗国的征伐,着实有点太过于惊人!
要知道那个时候大明经历了一些列变故,国力处于孱弱时期。朝中文武百官更多还是想着,如何应对鞑虏的进攻,避免兵临京师城下的局面再度发生。
沉忆辰却逆其道而行之,早早运筹帷幄谋划着对鞑虏的反攻,这份远见卓识简直整个天下无出其右!
“沉元辅高瞻远瞩,下官心悦诚服。”
于谦站起身来,朝着沉忆辰拱了拱手致意,他本以为这次议事是一时兴起的报复,结果没想到是决胜千里的号角。
“于少保客气。”
沉忆辰拱手回了一礼,然后继续说道:“虽然定襄侯跟襄城伯均是当世名将,但各自镇守一方很难做到联合行动的完美无瑕。本阁部这次召集于少保议事,除了是告知反击鞑虏的计划之外,更是期望于少保能坐镇九边,统筹两镇之间兵马的协同作战。”
按照沉忆辰对于朝廷制度的规划,兵部将沦为彻底的执行部门,那么兵部尚书就应该亲临战线,作为总指挥去统筹各路兵马之间的沟通跟配合,大脑决策放在内阁。
另外在某种意义上,起到类似于文官监军的作用,只不过沉忆辰把战时的最终决策权,下放到军事主官手中,避免出现外行指挥内行的情况发生。
“本官身为兵部尚书,责无旁贷!”
没有丝毫的犹豫,于谦就接下了沉忆辰的任命。
其实这几年朝堂势力风云变幻,让于谦萌生出了一种心灰意冷,他做官的理念是匡扶社稷造福万民,不是沉迷在官场的尔虞我诈中勾心斗角。
加之他很清楚自己过于刚直的性格,一旦卷入到朝堂政治斗争之中,很难做到全身而退。既然如此的话,那么就远离这些是非纷争,等到实在无法接受的那天到来,就上疏致仕告老还乡。
沉忆辰这次任命,重新点燃了于谦内心的火焰,他渴望能为大明做点实事,哪怕要从京师中枢调任边疆苦寒之地,面临着各种潜在的危险。
对于于谦的答应,沉忆辰没有丝毫意外,他就是一个大公无私之人,是承载着大明气节的嵴梁。
安排完于谦的任命,沉忆辰就把目光转向年富跟萧彝说道:“冬季严寒,出征更要保证将士们的补给跟后勤,这方面就交给大司徒跟萧部堂来统筹。”
早在听到沉忆辰要发动反击,年富跟萧彝两人就知道召集自己前来议事,肯定是为了供应边关将士们的后勤。
现在大明经过几年的开源节流,以及结束麓川战役的休养生息,国库维持一场大规模的战争不成问题。不过之前财政结余,更多是放在了忠国公石亨统帅的西征军身上,现在沉忆辰又要调动漠南蒙古跟辽东军,三面开展地主家也没有余粮。
私交归私交,公事就得公办,萧彝当场就拱手道:“沉元辅,国库财政还算充足,短时间的小规模战役是能保证边关将士供给。”
“但是冬季漕运冰封,南粮无法北上,要是征伐规模超乎了限度,就会出现后勤紧缺,并且还会遭受到朝廷其他官员的质疑。”
“就看沉元辅如何把握这个度了。”
面对萧彝的质疑,沉忆辰解释道:“萧部堂放心,现在还没有到全面北伐的时刻,仅需要维系一两万兵马的后勤即可。另外小规模精骑多路出击,完全可以做到以战养战,鞑虏的牧场营地,便是我大明铁骑的补给粮仓!”
言尽于此,堂下三人再无疑问,纷纷起身朝着沉忆辰躬身道:“下官领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