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九十五章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可以赐在下几张票吗?十三稽首)
推荐阅读:神印王座II皓月当空、夜的命名术、天机之神局、梦醒细无声、神级幸运星、我的大明星家族、大国重工、孤岛求生之重生狂蟒、位面因果系统、都市狐仙养成记
顶点小说网 www.23wx.info,最快更新大唐隐相最新章节!
估计是玄宗意料到韩休心里会紧张,他说出“封裴耀卿为黄门侍郎,特进转运使”的话来后,便装作思考状,好一会也不说出剩下的那半句话。
韩休被他吊的难受,可又不敢问他,唯恐自己一开口,再让这个善变的圣人改变了主意。
估计是玄宗玩够了,看着韩休有些呆傻的样子,他才说道:“嗯------加同中书门下平章事------”
韩休的那颗心终于归回原位的同时,他也暗暗地舒了一口气。说实话,与玄宗争论了这么多次,这次是最让他觉得有胜利感的。
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原先也称作“同中书门下三品”,是为了尚书省的副长官左右仆射入相而专设的称谓。早先太宗皇帝没做皇帝的时候,兼做过尚书令一职。后来,为尊重太宗皇帝,大唐便不再设尚书令一职,由尚书省的两位副长官左右仆射为主官。
可不知从什么时候起,这“同中书门下三品”就成了宰相们的头衔。不管这宰相是中书令还是门下省的主官侍中,还是其他官员,只要拜相就加上“同中书门下三品”的头衔。而这个称呼随着皇帝更迭,也固定成“同中书门下平章事”。
裴耀卿成了黄门侍郎,转运使,同中书门下平章事,这让韩休有些欣喜异常。原先,他不过是打算给裴耀卿争取一个特使,再加上一个特进的虚职,最好再在尚书省做个职事官。这样,既能让裴耀卿高升,也能让他有权力做事。
可玄宗太仗义了,一开口就是如此大气,倒是让韩休觉得自己有些“小人之心度圣人之腹”的感觉。
同中书门下平章事。裴耀卿离宰相的位置,只差圣人一拜了。
这一拜,并不是玄宗要真的给宰相们行礼,但在诏书中,确实要写上拜相的话,以示做皇帝的礼贤下士。而受此殊荣的宰相,自此以后就要为大唐日理万机,鞠躬尽瘁。
韩休满意而去,玄宗则目视前方,慢慢说道:“先是裴耀卿说出谷米转运一事,后是韩休举荐裴耀卿。这两件事,说到底是一件事。”
一边站着的高力士只是俯首站着,并不搭话。这人就是这样,玄宗不问他,他永远只当自己是个哑巴。此人持宠几十年,从不翻车,此绝招之一也。
“你昨日说,李泌犹如他们的智囊,看来这话是对的。”
高力士依然默不作声。
“满朝文武云集书院,诸位大臣慷慨解囊,此我大唐之祥瑞也……传旨,宣李泌觐见!”
玄宗用了一个“宣”字,是因为在大唐被举神童的人一般都会授予官职。比如员俶,举神童后当场就授了一个九品的散官。
而李泌则是因为玄宗怕他授官后翘尾巴,自毁前程,就没有当场授官。但神童毕竟不是一般人,故而用这个“宣”字。
就在传旨的宦官向书院赶来的时候,李泌正在给新收的几名学子讲话。这几名学子的身份有点特殊,所以,李泌就多说了几句。
“你们的祖父和阿耶都是当朝的官员,他们将你等送到这里来读书,不是让你们来此显摆的。你们来此,就要夹着尾巴做人,把官家郎君的架子放下。若是有恃强凌弱的,自然有人收拾你们……”
四名学子并排站在李泌面前,听到他这样说话,顿时都有些蒙了。
一个看上去有十四五岁的少年说道:“小先生,我们没长尾巴。”
“长了。你等一进到书院里,就是满脸的傲气,这就是你们的尾巴。”
新收的这四名学子,正是金吾大将军程伯献的两名孙子。而另外两名则是户部侍郎李林甫的两个儿子。
程伯献的这两个孙子,一个只有八岁,另一个只有十岁。而李林甫的两个儿子,大的那个,也就是刚才说话的那个已是十五岁,小的那个只有六岁。
这四人被家人送到书院的时候,按照李承休的想法,就是婉言拒绝。不为别的,就是因为程伯献名声太臭。李林甫虽是名声还不显,可收了他的儿子,不收程伯献的孙子,就太得罪人了,不如干脆都不收。
可李泌说,当年孔圣人行有教无类之举,怎么阿耶办书院就把学子分作三六九等?
李承修刚想反驳,李泌又说道,人家都捐钱了。特别是那个李林甫,今早他的管家送这两个孩子来书院的时候,专门又多送了一万钱。
李承修又要说话,李泌不等他说出来,就抢着说道:“阿耶,你自管放心。我与他们的家人都说好了,这书院规矩很多,若是违犯了,先生是要打手掌心的。他们的家人也没说什么,再说,他们的阿翁阿耶做的事情,与他们有什么关系?”
李承休想想也是,又想到李泌一向反对打学子,这次竟说出这样的话,就有些奇怪。李泌就又告诉他,这四人想必家教都欠缺些,这一课,该是书院给他们补上。
李承休明白了,自家教育孩子时,每次打一顿是少不了的。可这四人都是高官的孩子,如何打得?
李泌笑着说道:“不打不成才,该打的时候决不能手软。”
李承修听了他这话,无奈的摇摇头,心说你们哥仨确实没少挨打,虽说没成了什么大才,倒也个个知书达理的。
于是,他不再坚持退回去这四人。而他却不明白的是,李泌说的这一课,其实是说的另外一回事。
学子如白纸,上面写些什么,是先生们的责任。
这四位学子自小养尊处优,原先的先生教给他们的是什么暂且不管,可来到这里,书院的先生们首先要教给他们的,是知人间情理,知人间疾苦。
就这么的,四人被安排进了学子宿舍。
当这四人进到宿舍里,看到屋子里已是住了十多个人,脸上顿时就惊呆了。
在他们家里,就是奴婢仆人们也不至于住的挤成这样。
就在他们发愣的时候,就听有人在他们身后吼道:“你等傻站着做什么?还不按照学号找自己的床铺。”
估计是玄宗意料到韩休心里会紧张,他说出“封裴耀卿为黄门侍郎,特进转运使”的话来后,便装作思考状,好一会也不说出剩下的那半句话。
韩休被他吊的难受,可又不敢问他,唯恐自己一开口,再让这个善变的圣人改变了主意。
估计是玄宗玩够了,看着韩休有些呆傻的样子,他才说道:“嗯------加同中书门下平章事------”
韩休的那颗心终于归回原位的同时,他也暗暗地舒了一口气。说实话,与玄宗争论了这么多次,这次是最让他觉得有胜利感的。
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原先也称作“同中书门下三品”,是为了尚书省的副长官左右仆射入相而专设的称谓。早先太宗皇帝没做皇帝的时候,兼做过尚书令一职。后来,为尊重太宗皇帝,大唐便不再设尚书令一职,由尚书省的两位副长官左右仆射为主官。
可不知从什么时候起,这“同中书门下三品”就成了宰相们的头衔。不管这宰相是中书令还是门下省的主官侍中,还是其他官员,只要拜相就加上“同中书门下三品”的头衔。而这个称呼随着皇帝更迭,也固定成“同中书门下平章事”。
裴耀卿成了黄门侍郎,转运使,同中书门下平章事,这让韩休有些欣喜异常。原先,他不过是打算给裴耀卿争取一个特使,再加上一个特进的虚职,最好再在尚书省做个职事官。这样,既能让裴耀卿高升,也能让他有权力做事。
可玄宗太仗义了,一开口就是如此大气,倒是让韩休觉得自己有些“小人之心度圣人之腹”的感觉。
同中书门下平章事。裴耀卿离宰相的位置,只差圣人一拜了。
这一拜,并不是玄宗要真的给宰相们行礼,但在诏书中,确实要写上拜相的话,以示做皇帝的礼贤下士。而受此殊荣的宰相,自此以后就要为大唐日理万机,鞠躬尽瘁。
韩休满意而去,玄宗则目视前方,慢慢说道:“先是裴耀卿说出谷米转运一事,后是韩休举荐裴耀卿。这两件事,说到底是一件事。”
一边站着的高力士只是俯首站着,并不搭话。这人就是这样,玄宗不问他,他永远只当自己是个哑巴。此人持宠几十年,从不翻车,此绝招之一也。
“你昨日说,李泌犹如他们的智囊,看来这话是对的。”
高力士依然默不作声。
“满朝文武云集书院,诸位大臣慷慨解囊,此我大唐之祥瑞也……传旨,宣李泌觐见!”
玄宗用了一个“宣”字,是因为在大唐被举神童的人一般都会授予官职。比如员俶,举神童后当场就授了一个九品的散官。
而李泌则是因为玄宗怕他授官后翘尾巴,自毁前程,就没有当场授官。但神童毕竟不是一般人,故而用这个“宣”字。
就在传旨的宦官向书院赶来的时候,李泌正在给新收的几名学子讲话。这几名学子的身份有点特殊,所以,李泌就多说了几句。
“你们的祖父和阿耶都是当朝的官员,他们将你等送到这里来读书,不是让你们来此显摆的。你们来此,就要夹着尾巴做人,把官家郎君的架子放下。若是有恃强凌弱的,自然有人收拾你们……”
四名学子并排站在李泌面前,听到他这样说话,顿时都有些蒙了。
一个看上去有十四五岁的少年说道:“小先生,我们没长尾巴。”
“长了。你等一进到书院里,就是满脸的傲气,这就是你们的尾巴。”
新收的这四名学子,正是金吾大将军程伯献的两名孙子。而另外两名则是户部侍郎李林甫的两个儿子。
程伯献的这两个孙子,一个只有八岁,另一个只有十岁。而李林甫的两个儿子,大的那个,也就是刚才说话的那个已是十五岁,小的那个只有六岁。
这四人被家人送到书院的时候,按照李承休的想法,就是婉言拒绝。不为别的,就是因为程伯献名声太臭。李林甫虽是名声还不显,可收了他的儿子,不收程伯献的孙子,就太得罪人了,不如干脆都不收。
可李泌说,当年孔圣人行有教无类之举,怎么阿耶办书院就把学子分作三六九等?
李承修刚想反驳,李泌又说道,人家都捐钱了。特别是那个李林甫,今早他的管家送这两个孩子来书院的时候,专门又多送了一万钱。
李承修又要说话,李泌不等他说出来,就抢着说道:“阿耶,你自管放心。我与他们的家人都说好了,这书院规矩很多,若是违犯了,先生是要打手掌心的。他们的家人也没说什么,再说,他们的阿翁阿耶做的事情,与他们有什么关系?”
李承休想想也是,又想到李泌一向反对打学子,这次竟说出这样的话,就有些奇怪。李泌就又告诉他,这四人想必家教都欠缺些,这一课,该是书院给他们补上。
李承休明白了,自家教育孩子时,每次打一顿是少不了的。可这四人都是高官的孩子,如何打得?
李泌笑着说道:“不打不成才,该打的时候决不能手软。”
李承修听了他这话,无奈的摇摇头,心说你们哥仨确实没少挨打,虽说没成了什么大才,倒也个个知书达理的。
于是,他不再坚持退回去这四人。而他却不明白的是,李泌说的这一课,其实是说的另外一回事。
学子如白纸,上面写些什么,是先生们的责任。
这四位学子自小养尊处优,原先的先生教给他们的是什么暂且不管,可来到这里,书院的先生们首先要教给他们的,是知人间情理,知人间疾苦。
就这么的,四人被安排进了学子宿舍。
当这四人进到宿舍里,看到屋子里已是住了十多个人,脸上顿时就惊呆了。
在他们家里,就是奴婢仆人们也不至于住的挤成这样。
就在他们发愣的时候,就听有人在他们身后吼道:“你等傻站着做什么?还不按照学号找自己的床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