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推荐阅读:宇宙职业选手、斗罗大陆V重生唐三、万相之王、星门、剑道第一仙、雪中悍刀行、剑来、一剑独尊、全职艺术家、牧龙师
顶点小说网 www.23wx.info,最快更新扶苏行最新章节!
山中的日子百无聊赖,吃饭,扫地,打坐,念经,睡觉,日复一日。扶苏花花开几季,花谢几季,清凉城人走了几拨,又来了几拨。
当年刚来清凉山的小和尚已成为老和尚,老和尚身边的小和尚也日渐长大。一本崭新的《地藏菩萨本愿经》被翻的发黄时,山下已过了近十四年的时光。
将近年关,褚行国一派繁盛。
从飞檐琉光的皇宫到白墙青瓦的清凉城,举国上下挨家挨户无不将自己装点的喜气热闹。郁郁葱葱的清凉山下红火一片,家家户户的屋檐下挂着一串串红灯笼,各家门前贴着大大的福字和新春对联,街角小巷穿着花棉袄的小孩成群结队的燃放鞭炮,城中四处是烟花爆竹的味道。
冬季时分天黑的早,小和尚释归庭一个人早早地吃完晚饭就下了桌,做完功课后不久天已经彻底的黑透。他从柜子里拿出一根只剩下一半的蜡烛,点燃,装进纸糊的灯笼里,再支一根长杆将灯笼悬挂在寺门前的匾额下,借此来慰藉晚归的师父。
风雨飘摇的匾额,风雨飘摇的烛光。
巍峨险峻的山峰,粗壮挺拔的树林,密密麻麻的枝桠,曲折蜿蜒的小路,门前那一点点微弱的荧光岂能穿过这层层阻碍照亮归途。
但求个心安罢了。
自从两年前山下办了私塾,邀请老和尚前去授课,小和尚释归庭每晚都会在门前为老和尚点亮一盏灯笼。
或许这盏光芒不能照亮清凉山,不能照亮回家的路,但是能照亮到老和尚的心底去。
每个披星戴月的夜晚,每条艰难跋涉的山路,感到疲惫时,想到还有一盏灯,灯下有一人,那人在等着自己,那真是温暖的事。
于世所求无多,但求一盏灯火。
老和尚行走在布满碎石的小路中,湿润的空气中夹杂着扶苏的清香,他深吸口气,抬腿慢慢走回寺中,空寂的山中回响着走路的声音。
远远地,一双破旧的芒鞋走过来,停在匾额下。
老和尚抬头看了看匾额下的旧灯笼,那是归庭前年亲手做的,上面有一朵用水墨画的扶苏花,两年来这灯盏夜夜陪伴他,灯罩都已经显得有些陈旧了,孤零零的挂在寺前,莫名的有些可怜。
老和尚沧桑的脸颊上绽开一朵慈祥的笑意,他得快些回去,跟归庭一起过年。
走进庭院,大殿香火环绕,长明灯彻夜燃烧。
释归庭正在殿前庭院的一块露风石上打坐。
露风石其实是生长在崖边的一块巨石,十人合抱不能移动半分,此石既高且陡,悬于崖边,往来香客不敢靠近半分,可是释归庭却觉得此处景色甚好,日日在此打坐。
夜寒风重,他稳坐石上,背无所靠,身后是悬崖万丈。月光洒下,照在他闭目冥思的身上,清俊的脸庞竟有几分庄严神圣。山风狠狠的吹来,吹的僧袍翻动。释归庭盘膝而坐,神色肃穆安详,头顶一轮圆月悬照在幽黑的山谷中,在这空山寒风和月光中,好似将要乘风归去。
“幢”,“幢”,“幢”
洪钟鸣响,古韵悠扬。
子时已过半,新的一年已经到来。老和尚拿起钟锤撞钟祈福,每撞一次钟,都在心中默念“钟声闻,烦恼轻,智慧长,菩提生,离地狱,出火坑,愿成佛,度众生。”
愿成佛,度众生。
钟鸣一百零八响,愿风调雨顺百姓安康。
“师父”听见越走越近的脚步声,释归庭缓缓睁开双眼。
老和尚慢慢走近,在他对面不远处停住,双手背在后面朝他微微一笑,忽然伸出右手朝天一指,对他说“你看!”
释归庭抬头,却在瞬间被惊的眼前一亮。
只见头顶上方,在漆黑宽广的夜幕下,漂浮着千万只孔明灯。这些孔明灯棋布星罗,层层叠叠,橘黄色的灯光交融缠绵成一片,照亮了夜空,温柔了整个冬夜。
山上生活清苦,释归庭长于佛门,举手投足间自然散发出一抹与其年龄不符的老成,然而毕竟还只是一个不到十七岁的孩子,每年年底看看热闹的景象都能使他高兴许久。
老和尚在一旁静静地打量着释归庭,眉目慈悲。
这孩子前额饱满、面容清秀骨长身瘦,虽年纪轻轻但行事处世都能做到处变不惊淡定持重,想必将来是要有大成就的,开悟成佛也未可知。
一想到这,老和尚的面上就浮出欢喜的笑容,有种吾家有儿初长成的感概,眼神也更加温柔。自己半生愚钝,于佛法的见解不足一二,可自己倾注心血的孩儿却能开悟得证,仿佛灌溉的细苗终于长成了挺拔茁壮的大树,怎不令人欣慰?
似乎觉察到了师父的目光,释归庭侧过头向他看去,目光在漫天明黄的映衬下,剔透明亮“师父,下次别这么晚才回来,徒儿担心。”
老和尚淡淡微笑“好。”
时间如涓涓细流,缓缓而逝。
褚行国的皑皑白雪厚了几分又减了几寸,茫茫冰雪中露出了第一块褐色的土地。嫩芽由枯枝间绽放,绿苗也破壳而出。自南风扶过,冰雪消融,柳枝摇曳,杏花由枝头纷飞洒下。羁客行人也纷纷脱下棉袄换上春装,集市上开始叫卖第一担的春笋。
前几日清凉城接连着下了几天的暴雨,今日天还阴沉沉的。太阳躲在云层里只露出一圈光晕,山峦间漂浮着厚重的白雾。
将近正午,大风依旧刮的迅猛,吹的滦河水波涛汹涌。滦河两岸两山对立,壁立千仞,唯一座绳桥相连。
老和尚颤巍巍的走在绳桥上准备过去给孩子上课,四周寂寥无人,不见回音,唯有脚下河水翻滚肆虐。一阵风猛的刮过来,刮的绳子来回晃荡,老和尚也在一瞬间紧紧抓住绳索随着绳子在河上不停地摇摆。
河浪翻滚,水流湍急,一人一绳在汹涌澎湃的河上摇摆不定,越发显得触目惊心。
老和尚面容镇定内心却开始焦灼起来,这么下去不是办法,只怕再等下去会耽误下午的授课。这些孩子每天都翻山越岭的来上课,要是去晚了会对不住人家。
他开始一步一步缓慢而小心的在绳上移动,紧紧抓住绳索的双手已经勒出血痕。等好不容易才移动到桥中央时,他趴在绳上几乎已经累的喘不过气,汗水从里到外湿透了僧袍。
他发现自己的双腿不受控制的打颤,只能狼狈的趴在绳上喘口气,然而相比之下,清凉山依旧是那么雄健沉稳,树影幢幢,扶桑含笑。风声擦耳边而过,一低头就能看见脚下奔腾的水流,四周依旧不见人影,偌大的山谷只有自己的心跳声在回响。一如往昔。
是的,一如往昔。这条路他走了好几年了,从前能安然度过,今天亦能。
老和尚强打起精神,猛吸口气,跨出左脚向前移了一步。
毫无预料地,猛涨的水势突然掀起一个巨浪,轰隆一声犹如千钧之力将绳桥硬生生的打了个翻。老和尚甚至来不及看清眼前发生了什么。
几个巨浪后,等洪水一退,绳桥依旧稳稳的悬在河上,然而桥上已空无一人。
刺骨的河水源源不断的涌进身体,握成拳头的手松了又紧紧了又松,终于无奈的放开。他已无力挣扎,任命的闭上了眼,然后脑海中有无数的画面闪过。
那是一个温暖的春日,阳光大好,他还是七八岁的年纪,站在树下认认真真的扫地,师父走过来笑眯眯的看着他,那时候师父还很年轻,身体也很好,然后从背后拿出一块绿豆糕递到他手上,那块绿豆糕小小的,躺在师父温暖粗糙的大手上,仿佛还在昨日。
又一日,他贪玩,背不出经书,被罚在佛堂前念经,晚饭后,师弟过来,装模作样的跪坐在他旁边大声念着经书,他恼羞成怒的狠狠瞪过去,师弟却对他一笑,飞快的往他跪坐的蒲团边上塞了两个还带着热气的馒头。
师父下葬后他决定离开寺庙出去行脚,那晚,当他打开大门时,没想到师弟已立在门外等候他。他喉咙滚了滚,却不知该说些什么。月光洒在师弟如玉一般白净清秀的面庞,他不禁有些羞愧。反倒是师弟坦然的对他笑笑,从袖子中掏出两个馒头,伸手递给他“师兄,给,路上吃。”
清凉寺中的生活更为清苦。归庭的衣服都是捡的他旧衣服穿,衣服料子差,于是隔三差五的归庭就在窗边缝补着衣服,顺便也把他的衣服一块儿给补了。后来他要去山下授课,归庭担心他走夜路不安全,便做了一盏灯夜夜挂在山门前。
一想到归庭他就很遗憾。本来以为自己已做到生死无忧的境界了,没想到真到这一天时还有那么多舍不得。
他还没有看见归庭长大后的样子,没看到他成为得道高僧名满天下的样子,出来那么久也不知道师兄弟怎么样了,也不知道师弟现在过得好不好,若师父他老人家知道自己这么贪生怕死不会后悔收了他这个弟子。
这么多年从没梦见过师父,也不知道师父他是不是生自己气了,不要他这个徒弟了。这次要去见师父了,他要告诉师父,他为师父收了一个很好的徒孙,将来必定是大功德大圆满,师父他一定也会开心的。
河水挤的他很难受,但是他还是感觉到眼角有热泪在往外流淌。
迷迷糊糊间他似乎看见了清凉山,一如初见的模样,还是那么繁盛,漫山的扶桑摇曳生姿。绕过丛丛树林,他看见了清凉寺的匾额,破旧的挂在寺门口,匾额下有盏陈旧的灯笼,发黄的灯笼布罩上有一朵水墨扶苏花,一笔一画都是归庭细心描摹的。
他突然觉得很难过,他想,以后,再也没有人会为他在深夜点一盏灯了。
霜天落,云风过,往事伤,难思量。
山中的日子百无聊赖,吃饭,扫地,打坐,念经,睡觉,日复一日。扶苏花花开几季,花谢几季,清凉城人走了几拨,又来了几拨。
当年刚来清凉山的小和尚已成为老和尚,老和尚身边的小和尚也日渐长大。一本崭新的《地藏菩萨本愿经》被翻的发黄时,山下已过了近十四年的时光。
将近年关,褚行国一派繁盛。
从飞檐琉光的皇宫到白墙青瓦的清凉城,举国上下挨家挨户无不将自己装点的喜气热闹。郁郁葱葱的清凉山下红火一片,家家户户的屋檐下挂着一串串红灯笼,各家门前贴着大大的福字和新春对联,街角小巷穿着花棉袄的小孩成群结队的燃放鞭炮,城中四处是烟花爆竹的味道。
冬季时分天黑的早,小和尚释归庭一个人早早地吃完晚饭就下了桌,做完功课后不久天已经彻底的黑透。他从柜子里拿出一根只剩下一半的蜡烛,点燃,装进纸糊的灯笼里,再支一根长杆将灯笼悬挂在寺门前的匾额下,借此来慰藉晚归的师父。
风雨飘摇的匾额,风雨飘摇的烛光。
巍峨险峻的山峰,粗壮挺拔的树林,密密麻麻的枝桠,曲折蜿蜒的小路,门前那一点点微弱的荧光岂能穿过这层层阻碍照亮归途。
但求个心安罢了。
自从两年前山下办了私塾,邀请老和尚前去授课,小和尚释归庭每晚都会在门前为老和尚点亮一盏灯笼。
或许这盏光芒不能照亮清凉山,不能照亮回家的路,但是能照亮到老和尚的心底去。
每个披星戴月的夜晚,每条艰难跋涉的山路,感到疲惫时,想到还有一盏灯,灯下有一人,那人在等着自己,那真是温暖的事。
于世所求无多,但求一盏灯火。
老和尚行走在布满碎石的小路中,湿润的空气中夹杂着扶苏的清香,他深吸口气,抬腿慢慢走回寺中,空寂的山中回响着走路的声音。
远远地,一双破旧的芒鞋走过来,停在匾额下。
老和尚抬头看了看匾额下的旧灯笼,那是归庭前年亲手做的,上面有一朵用水墨画的扶苏花,两年来这灯盏夜夜陪伴他,灯罩都已经显得有些陈旧了,孤零零的挂在寺前,莫名的有些可怜。
老和尚沧桑的脸颊上绽开一朵慈祥的笑意,他得快些回去,跟归庭一起过年。
走进庭院,大殿香火环绕,长明灯彻夜燃烧。
释归庭正在殿前庭院的一块露风石上打坐。
露风石其实是生长在崖边的一块巨石,十人合抱不能移动半分,此石既高且陡,悬于崖边,往来香客不敢靠近半分,可是释归庭却觉得此处景色甚好,日日在此打坐。
夜寒风重,他稳坐石上,背无所靠,身后是悬崖万丈。月光洒下,照在他闭目冥思的身上,清俊的脸庞竟有几分庄严神圣。山风狠狠的吹来,吹的僧袍翻动。释归庭盘膝而坐,神色肃穆安详,头顶一轮圆月悬照在幽黑的山谷中,在这空山寒风和月光中,好似将要乘风归去。
“幢”,“幢”,“幢”
洪钟鸣响,古韵悠扬。
子时已过半,新的一年已经到来。老和尚拿起钟锤撞钟祈福,每撞一次钟,都在心中默念“钟声闻,烦恼轻,智慧长,菩提生,离地狱,出火坑,愿成佛,度众生。”
愿成佛,度众生。
钟鸣一百零八响,愿风调雨顺百姓安康。
“师父”听见越走越近的脚步声,释归庭缓缓睁开双眼。
老和尚慢慢走近,在他对面不远处停住,双手背在后面朝他微微一笑,忽然伸出右手朝天一指,对他说“你看!”
释归庭抬头,却在瞬间被惊的眼前一亮。
只见头顶上方,在漆黑宽广的夜幕下,漂浮着千万只孔明灯。这些孔明灯棋布星罗,层层叠叠,橘黄色的灯光交融缠绵成一片,照亮了夜空,温柔了整个冬夜。
山上生活清苦,释归庭长于佛门,举手投足间自然散发出一抹与其年龄不符的老成,然而毕竟还只是一个不到十七岁的孩子,每年年底看看热闹的景象都能使他高兴许久。
老和尚在一旁静静地打量着释归庭,眉目慈悲。
这孩子前额饱满、面容清秀骨长身瘦,虽年纪轻轻但行事处世都能做到处变不惊淡定持重,想必将来是要有大成就的,开悟成佛也未可知。
一想到这,老和尚的面上就浮出欢喜的笑容,有种吾家有儿初长成的感概,眼神也更加温柔。自己半生愚钝,于佛法的见解不足一二,可自己倾注心血的孩儿却能开悟得证,仿佛灌溉的细苗终于长成了挺拔茁壮的大树,怎不令人欣慰?
似乎觉察到了师父的目光,释归庭侧过头向他看去,目光在漫天明黄的映衬下,剔透明亮“师父,下次别这么晚才回来,徒儿担心。”
老和尚淡淡微笑“好。”
时间如涓涓细流,缓缓而逝。
褚行国的皑皑白雪厚了几分又减了几寸,茫茫冰雪中露出了第一块褐色的土地。嫩芽由枯枝间绽放,绿苗也破壳而出。自南风扶过,冰雪消融,柳枝摇曳,杏花由枝头纷飞洒下。羁客行人也纷纷脱下棉袄换上春装,集市上开始叫卖第一担的春笋。
前几日清凉城接连着下了几天的暴雨,今日天还阴沉沉的。太阳躲在云层里只露出一圈光晕,山峦间漂浮着厚重的白雾。
将近正午,大风依旧刮的迅猛,吹的滦河水波涛汹涌。滦河两岸两山对立,壁立千仞,唯一座绳桥相连。
老和尚颤巍巍的走在绳桥上准备过去给孩子上课,四周寂寥无人,不见回音,唯有脚下河水翻滚肆虐。一阵风猛的刮过来,刮的绳子来回晃荡,老和尚也在一瞬间紧紧抓住绳索随着绳子在河上不停地摇摆。
河浪翻滚,水流湍急,一人一绳在汹涌澎湃的河上摇摆不定,越发显得触目惊心。
老和尚面容镇定内心却开始焦灼起来,这么下去不是办法,只怕再等下去会耽误下午的授课。这些孩子每天都翻山越岭的来上课,要是去晚了会对不住人家。
他开始一步一步缓慢而小心的在绳上移动,紧紧抓住绳索的双手已经勒出血痕。等好不容易才移动到桥中央时,他趴在绳上几乎已经累的喘不过气,汗水从里到外湿透了僧袍。
他发现自己的双腿不受控制的打颤,只能狼狈的趴在绳上喘口气,然而相比之下,清凉山依旧是那么雄健沉稳,树影幢幢,扶桑含笑。风声擦耳边而过,一低头就能看见脚下奔腾的水流,四周依旧不见人影,偌大的山谷只有自己的心跳声在回响。一如往昔。
是的,一如往昔。这条路他走了好几年了,从前能安然度过,今天亦能。
老和尚强打起精神,猛吸口气,跨出左脚向前移了一步。
毫无预料地,猛涨的水势突然掀起一个巨浪,轰隆一声犹如千钧之力将绳桥硬生生的打了个翻。老和尚甚至来不及看清眼前发生了什么。
几个巨浪后,等洪水一退,绳桥依旧稳稳的悬在河上,然而桥上已空无一人。
刺骨的河水源源不断的涌进身体,握成拳头的手松了又紧紧了又松,终于无奈的放开。他已无力挣扎,任命的闭上了眼,然后脑海中有无数的画面闪过。
那是一个温暖的春日,阳光大好,他还是七八岁的年纪,站在树下认认真真的扫地,师父走过来笑眯眯的看着他,那时候师父还很年轻,身体也很好,然后从背后拿出一块绿豆糕递到他手上,那块绿豆糕小小的,躺在师父温暖粗糙的大手上,仿佛还在昨日。
又一日,他贪玩,背不出经书,被罚在佛堂前念经,晚饭后,师弟过来,装模作样的跪坐在他旁边大声念着经书,他恼羞成怒的狠狠瞪过去,师弟却对他一笑,飞快的往他跪坐的蒲团边上塞了两个还带着热气的馒头。
师父下葬后他决定离开寺庙出去行脚,那晚,当他打开大门时,没想到师弟已立在门外等候他。他喉咙滚了滚,却不知该说些什么。月光洒在师弟如玉一般白净清秀的面庞,他不禁有些羞愧。反倒是师弟坦然的对他笑笑,从袖子中掏出两个馒头,伸手递给他“师兄,给,路上吃。”
清凉寺中的生活更为清苦。归庭的衣服都是捡的他旧衣服穿,衣服料子差,于是隔三差五的归庭就在窗边缝补着衣服,顺便也把他的衣服一块儿给补了。后来他要去山下授课,归庭担心他走夜路不安全,便做了一盏灯夜夜挂在山门前。
一想到归庭他就很遗憾。本来以为自己已做到生死无忧的境界了,没想到真到这一天时还有那么多舍不得。
他还没有看见归庭长大后的样子,没看到他成为得道高僧名满天下的样子,出来那么久也不知道师兄弟怎么样了,也不知道师弟现在过得好不好,若师父他老人家知道自己这么贪生怕死不会后悔收了他这个弟子。
这么多年从没梦见过师父,也不知道师父他是不是生自己气了,不要他这个徒弟了。这次要去见师父了,他要告诉师父,他为师父收了一个很好的徒孙,将来必定是大功德大圆满,师父他一定也会开心的。
河水挤的他很难受,但是他还是感觉到眼角有热泪在往外流淌。
迷迷糊糊间他似乎看见了清凉山,一如初见的模样,还是那么繁盛,漫山的扶桑摇曳生姿。绕过丛丛树林,他看见了清凉寺的匾额,破旧的挂在寺门口,匾额下有盏陈旧的灯笼,发黄的灯笼布罩上有一朵水墨扶苏花,一笔一画都是归庭细心描摹的。
他突然觉得很难过,他想,以后,再也没有人会为他在深夜点一盏灯了。
霜天落,云风过,往事伤,难思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