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9章 关中小麦喜丰收
推荐阅读:神印王座II皓月当空、夜的命名术、天机之神局、梦醒细无声、神级幸运星、我的大明星家族、大国重工、孤岛求生之重生狂蟒、位面因果系统、都市狐仙养成记
顶点小说网 www.23wx.info,最快更新我在中唐当皇帝最新章节!
唐朝使团张荐、吕温等人五月二日从长安出发,十三日才到达唐蕃两国边界清水县。
清水县属于秦州,位于陇山之西,现已是吐蕃领土。“清水会盟”就是在此签订。
关中平原,从京师长安到凤翔宝鸡,几乎是一马平川,快马一日便可到达。正常骑马,两日时间也足够,说不定还有富余。从宝鸡县到清水县,走陇山道,正常需三四日便才可到达。
原本五六日的时间,愣是被大唐使团用了十二日,整整多了一倍。
吐蕃内大相论莽热三月上旬举办完寿宴,三月下旬赞普薨逝的消息便传来。四月二十二日,吐蕃使者论乞冉便来到长安。
李宁三月初一从长安离开,前往河南、江南筹粮。唐朝此时实在是存粮不足,最为困难。
吐蕃却选择这个时间摆宴、报丧、献粮,交好示弱,其目的不言而喻。
当然唐朝宰相们贾耽、杜佑、高郢郑珣瑜都是混迹官场大半生的老人了,自然不会放任论莽热大搞小动作。
吐蕃使者论乞冉四月二十二日到达长安,随后唐庭便给筹粮有功的陈许军赐号为忠武军。
接着以关中灾情和筹备回礼为由,硬拖了吐蕃十天,才派人使者去吐蕃吊祭。同时给主使张荐下达,缓行慢走的命令,拖着吐蕃。
如此拖着吐蕃,等着河南、江南粮食大批运往关中。这样不仅灾情得以缓解,而且吐蕃献粮之功便不那么重要。
如此下来,论莽热要想顺利归国,那就必须拿出点真东西了。唐庭便可掌握谈判主动权,索要失地,重定边界,也有可能。
当然这些只是李宁的猜测而已,还需进一步证实。
第二日一大早,李宁便去找了宿醉的袁同直,向他打听吐蕃之事及唐朝使者之事。袁同直毕竟在吐蕃待了十七年,前不久又见过张荐、吕温等使团。
李宁问道:“吐蕃怎会答应放袁书记归国?”
袁同直立即感谢得说道:“此番能够顺利归国,全赖张主使与吕判官奋力营救。我朝使团不坠天威,据理力争。感谢朝庭不弃!感谢天子仁厚!”
李宁回道:“吐蕃阴险,囚君十七载。我朝上下无不愤慨,自然不会让君一直流落异国,老死他乡。”
袁同直听到李宁如此说,立刻低下头,随后自责道:“奈何郑判官刚硬不屈,为贼所害。路判官疾病缠身,客死异国。二人死前曾去信于我,嘱托将遗体带回故国,落叶归根。我竟未能完成两人夙愿。”
李宁安慰道:“朝廷定会完成两位判官遗愿,让其荣归故里。”接着他又问道:“我朝使团如今是何情形?可曾受到诘难?遭遇不公?”
袁同直如实向李宁控诉他从吕温处所知之事:“张主使与吕判官于十四日在清水县西,迎接吐蕃迎使。奈何吐蕃欺人太甚,只派一叛国降臣接应。那郭志崇本为汉人,却助吐蕃奴役汉人,着实可恨。”
随后袁同直又道:“张主使要求吐蕃派大臣来迎,郭志崇却让使团先提交国书,张主使无奈只能答应。不曾想吐蕃随后便强行将使团带走,极速行军,不予休息。”
袁同直接又着:“两日后,吐蕃兵便把使团裹挟至渭州。吕判官含泪托我送封家书。咦,书信怎地不在,难不成我给弄丢了?”
李宁马上掏出吕温那封家书,递给袁同直,并说道:“昨日,书记大醉,书信掉落,小子恰好捡起,妥善保存。”
谁知,袁同直听后竟不看吕温家书,直接朝胸口极速摸去,随后如释重负,赶紧向李宁拜谢。
李宁眼尖,看出端倪,猜测袁同直胸口还有其他书信。可能是张荐或吕温私下让他传递给朝廷的消息,但他并未揭穿。
实际上,李宁昨日已看过吕温那封家书。其中内容,倒让他尤为吃惊。
原来昨日李宁担忧吐蕃局势和使团情况,便私下打开了吕温那封家书。吕温在信中言,若是他回不来,请二弟吕恭管理家族,照扶妻女。他还给未出世的孩子,男孩就起名“破蕃”,女孩就起名“归雁”。
李宁看出这封信分明是遗书,而不是报平安的家书。所以他一大早便来找袁同直询问情况。
谁知,袁同直听后竟不看吕温家书,直接朝胸口极速摸去,随后如释重负,赶紧向李宁拜谢。
李宁眼尖,看出端倪,猜测袁同直胸口还有其他书信。可能是张荐或吕温私下让他传递给朝廷的消息,但他并未揭穿。
李宁心中默默思考;“使团于十四日被吐蕃兵强行裹挟,快速行军下,两日内从清水县到达姚州,走三百多里,倒有可能。但从姚州至宝鸡县,有六七百里之遥,袁同直昼夜不停,这才二日赶到。怪不得袁同直看起来颇为狼狈,没喝几口酒便醉了,肯定是累得。”
而且,康艺全告知李宁,护卫袁同直的四五名士兵全是神策军中好手。为首之人还是位从七品下翊麾副尉,只比康艺全这从七品上翊麾校尉低半阶。
翊麾副尉最起码可统领一队五十人,而今却跟随四五人。看来袁同直对张荐和吕温来说颇为重要,说不定但他们此次吐蕃之行有惊人发现。
这惊人发现极有可能是吐蕃国主未薨,李宁早已知晓。不过张荐这位外交老手有没有其他发现,他就不得而知了。
袁师袁同直接过吕温家书后作揖拜谢。李宁接着对袁师说道:“小子离京日久,归家心切,可否与袁书记同行?”
李宁昨日对袁师直说是,关中旱灾,他代母回访外族。袁师身心俱疲,倒并未看出不妥。
袁师笑着回道:“固所愿也不敢请耳!”
随后李宁和袁师等人从驿站出发,一人乘一匹快马,沿着官道向东驶去。
关中平原一马平川,官道宽阔笔直,极易行车走马。李宁等人在渭水北岸奔驰如电,衣带纷飞,好不快活。
官道两侧良田中的小麦都已成熟,李宁目所能及之地尽是金黄之色。田中男丁正卖力收割小麦,妇女儿童也在捡遗穗,虽累而乐在其中。
他们途径郿县、武功县、兴平县、咸阳县,所见情形都是一片大好。
李宁离开长安时京畿还是一片饿殍,如今关中小麦喜获丰收,持续了一年多的粮荒终于得以解除,他终于可以放下心来。
唐朝使团张荐、吕温等人五月二日从长安出发,十三日才到达唐蕃两国边界清水县。
清水县属于秦州,位于陇山之西,现已是吐蕃领土。“清水会盟”就是在此签订。
关中平原,从京师长安到凤翔宝鸡,几乎是一马平川,快马一日便可到达。正常骑马,两日时间也足够,说不定还有富余。从宝鸡县到清水县,走陇山道,正常需三四日便才可到达。
原本五六日的时间,愣是被大唐使团用了十二日,整整多了一倍。
吐蕃内大相论莽热三月上旬举办完寿宴,三月下旬赞普薨逝的消息便传来。四月二十二日,吐蕃使者论乞冉便来到长安。
李宁三月初一从长安离开,前往河南、江南筹粮。唐朝此时实在是存粮不足,最为困难。
吐蕃却选择这个时间摆宴、报丧、献粮,交好示弱,其目的不言而喻。
当然唐朝宰相们贾耽、杜佑、高郢郑珣瑜都是混迹官场大半生的老人了,自然不会放任论莽热大搞小动作。
吐蕃使者论乞冉四月二十二日到达长安,随后唐庭便给筹粮有功的陈许军赐号为忠武军。
接着以关中灾情和筹备回礼为由,硬拖了吐蕃十天,才派人使者去吐蕃吊祭。同时给主使张荐下达,缓行慢走的命令,拖着吐蕃。
如此拖着吐蕃,等着河南、江南粮食大批运往关中。这样不仅灾情得以缓解,而且吐蕃献粮之功便不那么重要。
如此下来,论莽热要想顺利归国,那就必须拿出点真东西了。唐庭便可掌握谈判主动权,索要失地,重定边界,也有可能。
当然这些只是李宁的猜测而已,还需进一步证实。
第二日一大早,李宁便去找了宿醉的袁同直,向他打听吐蕃之事及唐朝使者之事。袁同直毕竟在吐蕃待了十七年,前不久又见过张荐、吕温等使团。
李宁问道:“吐蕃怎会答应放袁书记归国?”
袁同直立即感谢得说道:“此番能够顺利归国,全赖张主使与吕判官奋力营救。我朝使团不坠天威,据理力争。感谢朝庭不弃!感谢天子仁厚!”
李宁回道:“吐蕃阴险,囚君十七载。我朝上下无不愤慨,自然不会让君一直流落异国,老死他乡。”
袁同直听到李宁如此说,立刻低下头,随后自责道:“奈何郑判官刚硬不屈,为贼所害。路判官疾病缠身,客死异国。二人死前曾去信于我,嘱托将遗体带回故国,落叶归根。我竟未能完成两人夙愿。”
李宁安慰道:“朝廷定会完成两位判官遗愿,让其荣归故里。”接着他又问道:“我朝使团如今是何情形?可曾受到诘难?遭遇不公?”
袁同直如实向李宁控诉他从吕温处所知之事:“张主使与吕判官于十四日在清水县西,迎接吐蕃迎使。奈何吐蕃欺人太甚,只派一叛国降臣接应。那郭志崇本为汉人,却助吐蕃奴役汉人,着实可恨。”
随后袁同直又道:“张主使要求吐蕃派大臣来迎,郭志崇却让使团先提交国书,张主使无奈只能答应。不曾想吐蕃随后便强行将使团带走,极速行军,不予休息。”
袁同直接又着:“两日后,吐蕃兵便把使团裹挟至渭州。吕判官含泪托我送封家书。咦,书信怎地不在,难不成我给弄丢了?”
李宁马上掏出吕温那封家书,递给袁同直,并说道:“昨日,书记大醉,书信掉落,小子恰好捡起,妥善保存。”
谁知,袁同直听后竟不看吕温家书,直接朝胸口极速摸去,随后如释重负,赶紧向李宁拜谢。
李宁眼尖,看出端倪,猜测袁同直胸口还有其他书信。可能是张荐或吕温私下让他传递给朝廷的消息,但他并未揭穿。
实际上,李宁昨日已看过吕温那封家书。其中内容,倒让他尤为吃惊。
原来昨日李宁担忧吐蕃局势和使团情况,便私下打开了吕温那封家书。吕温在信中言,若是他回不来,请二弟吕恭管理家族,照扶妻女。他还给未出世的孩子,男孩就起名“破蕃”,女孩就起名“归雁”。
李宁看出这封信分明是遗书,而不是报平安的家书。所以他一大早便来找袁同直询问情况。
谁知,袁同直听后竟不看吕温家书,直接朝胸口极速摸去,随后如释重负,赶紧向李宁拜谢。
李宁眼尖,看出端倪,猜测袁同直胸口还有其他书信。可能是张荐或吕温私下让他传递给朝廷的消息,但他并未揭穿。
李宁心中默默思考;“使团于十四日被吐蕃兵强行裹挟,快速行军下,两日内从清水县到达姚州,走三百多里,倒有可能。但从姚州至宝鸡县,有六七百里之遥,袁同直昼夜不停,这才二日赶到。怪不得袁同直看起来颇为狼狈,没喝几口酒便醉了,肯定是累得。”
而且,康艺全告知李宁,护卫袁同直的四五名士兵全是神策军中好手。为首之人还是位从七品下翊麾副尉,只比康艺全这从七品上翊麾校尉低半阶。
翊麾副尉最起码可统领一队五十人,而今却跟随四五人。看来袁同直对张荐和吕温来说颇为重要,说不定但他们此次吐蕃之行有惊人发现。
这惊人发现极有可能是吐蕃国主未薨,李宁早已知晓。不过张荐这位外交老手有没有其他发现,他就不得而知了。
袁师袁同直接过吕温家书后作揖拜谢。李宁接着对袁师说道:“小子离京日久,归家心切,可否与袁书记同行?”
李宁昨日对袁师直说是,关中旱灾,他代母回访外族。袁师身心俱疲,倒并未看出不妥。
袁师笑着回道:“固所愿也不敢请耳!”
随后李宁和袁师等人从驿站出发,一人乘一匹快马,沿着官道向东驶去。
关中平原一马平川,官道宽阔笔直,极易行车走马。李宁等人在渭水北岸奔驰如电,衣带纷飞,好不快活。
官道两侧良田中的小麦都已成熟,李宁目所能及之地尽是金黄之色。田中男丁正卖力收割小麦,妇女儿童也在捡遗穗,虽累而乐在其中。
他们途径郿县、武功县、兴平县、咸阳县,所见情形都是一片大好。
李宁离开长安时京畿还是一片饿殍,如今关中小麦喜获丰收,持续了一年多的粮荒终于得以解除,他终于可以放下心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