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51章 发展造纸业
推荐阅读:神印王座II皓月当空、夜的命名术、天机之神局、梦醒细无声、神级幸运星、我的大明星家族、大国重工、孤岛求生之重生狂蟒、位面因果系统、都市狐仙养成记
顶点小说网 www.23wx.info,最快更新我在中唐当皇帝最新章节!
从贞元十五年(公元799年)年末。李宁创办“李纪书铺”到现在也有了两年。这两年间他赚了十万贯巨额钱财,也河南、河北、淮南、江浙、剑南诸道开了十家分店。
“李纪书铺”已快成了大唐第一的书铺。活字印刷之术的方便快捷不是其他书铺可以相比的,又不容易被窃取,再加上有皇帝李适的暗中保护,自然越做越大。
但李宁绝不仅满足于此,他还要将书铺开到大唐每一个州郡呢。只是一个书铺产业明显太过单一,他还需要找个其他的赚钱之业。
贞元十八年(公元802年),李宁看到骠国不远万里前往长安献乐后,就想着赶紧发展自己的事业,将来能和周边的部族贸易。
于是,李宁与李振、纪逸、李珩、卢槐等人商议,一起筹建了一个巨大的商会。商会的名字李宁都想好了,就叫“东海商会”。李宁之所以取名为东海商会,还是因为他已经成为东海楼第一大东家了。
李宁做大李纪书铺后,发明了活字印刷术让太子李诵得到皇帝李适的赞赏,所以李诵赏了他一成东海楼的份子。接着李宁又花四万贯巨资从琅琊王氏买了东海楼一成份子。最后用两个皇帝李适赏赐他发明活字印刷的田庄和一些珍稀古玩换了太子妃王氏手上的一成份子。
李宁坐拥就是东海楼三成份子,可以说是东海楼第一大东家了。剩下的七成份子,太子李诵、太子妃王氏、琅琊王氏各两成,广陵郡王一成。
李宁掌控了东海楼,再以东海楼的名义投资商会,那“东海商会”算是彻底打上了皇商的标签。
东海商会以东海楼为总部,主营书铺产业,辅营酒楼生意和兵器生意。
主营的书铺产业分为印书、造纸、制墨三类。
书籍印刷方面,李宁已经发明了蝴蝶书、包背书、线装书和活字印刷等诸多技术,是最大的一项进账,自是不用多说。
造纸方面本是纪家弓箭祖业的一个小分支,规模很小,起初甚至只是将一些桑麻木屑卖于专门的造纸作坊。后来李纪书铺做起来之后,需要大量纸张,这才开始自己作纸。
自东汉元兴元年(公元105年)蔡伦改进了造纸术后,纸就逐渐取代了逐渐成为书写工具。雕版印刷术发展起来后,大大刺激了造纸术的发展。唐朝的造纸技术已经不断发展改进,十分兴盛。麻纸、藤纸、宣纸、楮皮纸、桑皮纸、檀皮纸、瑞香皮纸等各式各样的纸都已出现。
唐朝用的最多的就是麻纸。长安是汉唐都成所在,造纸技术悠久。洋县、眉县、凤翔等地的造纸技术都颇有规模,多制造黄麻纸。
南方木材广泛,造纸技术更佳。剑南蜀地盛产著名的黄白麻纸,江浙的剡溪藤纸深受追捧,宣州的宣纸、硬黄纸倍受喜爱。
所以李宁先买下曾经和纪家做过生意的一家凤翔造纸作坊,得以获取大量黄麻纸,降低了纸张的成本。
李宁最初印书所采用的都是北方的黄麻纸,但他总感觉效果不是很好。黄色纸张的书本让李宁总是感觉怪怪的。但蜀地的黄白麻纸和江南的白藤纸的价格在长安一个比一个高,制成书籍的成本太贵。
李宁的李纪书铺刚在长安有一席之地后,便不惜前往南方花费不少金钱购买好纸。一来二去之后,便耗费巨资相继在益州、扬州、杭州开了三家李纪书铺分店。
其实李宁开书铺倒是其次,最主要的目的是在南方造纸。这样不仅可以节约很多成本,还能防止被别人拿捏主供货渠道。
在平西郡王家的帮助下,李宁这才艰难的在益州成都府和李珩一起开办了第一家分店。
李宁深感自己身边没什么人帮助,他只好不断物色人才。只可惜李宁还太小,并没有什么人投效与他。李宁只好以纪家的名义通过牙人买了一些十五岁左右的机灵仆人。
这些人都是走投无路之人,有的是因为天灾人祸,家人全部去世的,还有的是家里兄弟姐妹太多无奈发卖的。李宁这两年总去一些买卖仆人之地闲逛,毕竟能救一个是一个。他现在不缺钱,缺的就是忠心可靠之人。
现在,李宁已买了二十九名十岁到十六岁的仆人,十八男,十一女。为此,李宁还专门买了一个院子给他们居住,又请了一位老经生简单叫他们认字读书。他们上午在院内学习读书写字,下午到书铺作坊帮忙做工。
至于一些年纪更小的,李宁见后更是于心不忍,又专门办了一座“孤独园”收容一些孤寡幼童。
李宁感觉自己仿佛办了一所小学和中学,倒也算为大唐真正尽了一份力。
现在已有三名较大的仆人,两男一女,被派去分店当个小管事。
李宁让南方的各家分店不断吸取有造纸之技的人才,努力深钻造纸之术。李宁要求各分店每一季度都将所造纸之数目如实核对上报并抽样检查。抽样检查由两个不同分店互查。
成都府和梓州的两家分店互查;苏州和杭州的两家分店互查;扬州和润州的两家分店互查;河南府和汴州的两家分店互查,河中府和河东府的两家分店互查。
所造之纸产量和质量最好的两家分铺会受到奖励,反之最差的一家将会受到惩罚。
李宁这么做的目的是想快速掌握基本的造纸技术:分离、打浆、抄纸、干燥,他也不指望这些分店能有什么建树。
技术上的创新还得李宁亲自操刀,黄麻纸是最普遍的纸,黄白麻纸较为普遍,白纸则较为稀少。李宁最喜欢剡溪藤纸,它具有薄、韧、白、滑的特点,人称为“玉叶纸”。京中名门士族以能用得上溪藤纸为荣。
李宁在长安城外的造纸作坊尝试制造竹纸。贞元十七年(公元801年)初夏,李宁带领李振、纪逸、纪昆等人在芒种时节在秦岭山脉里砍了数十万根新生竹子。这个时节的竹子将生枝叶,纤维足够细长又尚未坚硬,是最好制纸之机。
随后将这些新竹截成六尺长放入水塘中浸泡三个月,等到初秋时再取出。然后将竹料放入盛有石灰水的大木桶中连续蒸煮八个昼夜,再将竹料用清水漂洗,使竹料纤维除去杂质,变得松软。反复三次,使得竹子纤维逐渐分解。
下一步将竹料纤维捣烂并加入适量的水,等其成纸浆悬浮液后,再用细竹帘捞出,最后将湿竹纸晾干即可。
从贞元十五年(公元799年)年末。李宁创办“李纪书铺”到现在也有了两年。这两年间他赚了十万贯巨额钱财,也河南、河北、淮南、江浙、剑南诸道开了十家分店。
“李纪书铺”已快成了大唐第一的书铺。活字印刷之术的方便快捷不是其他书铺可以相比的,又不容易被窃取,再加上有皇帝李适的暗中保护,自然越做越大。
但李宁绝不仅满足于此,他还要将书铺开到大唐每一个州郡呢。只是一个书铺产业明显太过单一,他还需要找个其他的赚钱之业。
贞元十八年(公元802年),李宁看到骠国不远万里前往长安献乐后,就想着赶紧发展自己的事业,将来能和周边的部族贸易。
于是,李宁与李振、纪逸、李珩、卢槐等人商议,一起筹建了一个巨大的商会。商会的名字李宁都想好了,就叫“东海商会”。李宁之所以取名为东海商会,还是因为他已经成为东海楼第一大东家了。
李宁做大李纪书铺后,发明了活字印刷术让太子李诵得到皇帝李适的赞赏,所以李诵赏了他一成东海楼的份子。接着李宁又花四万贯巨资从琅琊王氏买了东海楼一成份子。最后用两个皇帝李适赏赐他发明活字印刷的田庄和一些珍稀古玩换了太子妃王氏手上的一成份子。
李宁坐拥就是东海楼三成份子,可以说是东海楼第一大东家了。剩下的七成份子,太子李诵、太子妃王氏、琅琊王氏各两成,广陵郡王一成。
李宁掌控了东海楼,再以东海楼的名义投资商会,那“东海商会”算是彻底打上了皇商的标签。
东海商会以东海楼为总部,主营书铺产业,辅营酒楼生意和兵器生意。
主营的书铺产业分为印书、造纸、制墨三类。
书籍印刷方面,李宁已经发明了蝴蝶书、包背书、线装书和活字印刷等诸多技术,是最大的一项进账,自是不用多说。
造纸方面本是纪家弓箭祖业的一个小分支,规模很小,起初甚至只是将一些桑麻木屑卖于专门的造纸作坊。后来李纪书铺做起来之后,需要大量纸张,这才开始自己作纸。
自东汉元兴元年(公元105年)蔡伦改进了造纸术后,纸就逐渐取代了逐渐成为书写工具。雕版印刷术发展起来后,大大刺激了造纸术的发展。唐朝的造纸技术已经不断发展改进,十分兴盛。麻纸、藤纸、宣纸、楮皮纸、桑皮纸、檀皮纸、瑞香皮纸等各式各样的纸都已出现。
唐朝用的最多的就是麻纸。长安是汉唐都成所在,造纸技术悠久。洋县、眉县、凤翔等地的造纸技术都颇有规模,多制造黄麻纸。
南方木材广泛,造纸技术更佳。剑南蜀地盛产著名的黄白麻纸,江浙的剡溪藤纸深受追捧,宣州的宣纸、硬黄纸倍受喜爱。
所以李宁先买下曾经和纪家做过生意的一家凤翔造纸作坊,得以获取大量黄麻纸,降低了纸张的成本。
李宁最初印书所采用的都是北方的黄麻纸,但他总感觉效果不是很好。黄色纸张的书本让李宁总是感觉怪怪的。但蜀地的黄白麻纸和江南的白藤纸的价格在长安一个比一个高,制成书籍的成本太贵。
李宁的李纪书铺刚在长安有一席之地后,便不惜前往南方花费不少金钱购买好纸。一来二去之后,便耗费巨资相继在益州、扬州、杭州开了三家李纪书铺分店。
其实李宁开书铺倒是其次,最主要的目的是在南方造纸。这样不仅可以节约很多成本,还能防止被别人拿捏主供货渠道。
在平西郡王家的帮助下,李宁这才艰难的在益州成都府和李珩一起开办了第一家分店。
李宁深感自己身边没什么人帮助,他只好不断物色人才。只可惜李宁还太小,并没有什么人投效与他。李宁只好以纪家的名义通过牙人买了一些十五岁左右的机灵仆人。
这些人都是走投无路之人,有的是因为天灾人祸,家人全部去世的,还有的是家里兄弟姐妹太多无奈发卖的。李宁这两年总去一些买卖仆人之地闲逛,毕竟能救一个是一个。他现在不缺钱,缺的就是忠心可靠之人。
现在,李宁已买了二十九名十岁到十六岁的仆人,十八男,十一女。为此,李宁还专门买了一个院子给他们居住,又请了一位老经生简单叫他们认字读书。他们上午在院内学习读书写字,下午到书铺作坊帮忙做工。
至于一些年纪更小的,李宁见后更是于心不忍,又专门办了一座“孤独园”收容一些孤寡幼童。
李宁感觉自己仿佛办了一所小学和中学,倒也算为大唐真正尽了一份力。
现在已有三名较大的仆人,两男一女,被派去分店当个小管事。
李宁让南方的各家分店不断吸取有造纸之技的人才,努力深钻造纸之术。李宁要求各分店每一季度都将所造纸之数目如实核对上报并抽样检查。抽样检查由两个不同分店互查。
成都府和梓州的两家分店互查;苏州和杭州的两家分店互查;扬州和润州的两家分店互查;河南府和汴州的两家分店互查,河中府和河东府的两家分店互查。
所造之纸产量和质量最好的两家分铺会受到奖励,反之最差的一家将会受到惩罚。
李宁这么做的目的是想快速掌握基本的造纸技术:分离、打浆、抄纸、干燥,他也不指望这些分店能有什么建树。
技术上的创新还得李宁亲自操刀,黄麻纸是最普遍的纸,黄白麻纸较为普遍,白纸则较为稀少。李宁最喜欢剡溪藤纸,它具有薄、韧、白、滑的特点,人称为“玉叶纸”。京中名门士族以能用得上溪藤纸为荣。
李宁在长安城外的造纸作坊尝试制造竹纸。贞元十七年(公元801年)初夏,李宁带领李振、纪逸、纪昆等人在芒种时节在秦岭山脉里砍了数十万根新生竹子。这个时节的竹子将生枝叶,纤维足够细长又尚未坚硬,是最好制纸之机。
随后将这些新竹截成六尺长放入水塘中浸泡三个月,等到初秋时再取出。然后将竹料放入盛有石灰水的大木桶中连续蒸煮八个昼夜,再将竹料用清水漂洗,使竹料纤维除去杂质,变得松软。反复三次,使得竹子纤维逐渐分解。
下一步将竹料纤维捣烂并加入适量的水,等其成纸浆悬浮液后,再用细竹帘捞出,最后将湿竹纸晾干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