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3章 监军宦官稳宣武
推荐阅读:神印王座II皓月当空、夜的命名术、天机之神局、梦醒细无声、神级幸运星、我的大明星家族、大国重工、孤岛求生之重生狂蟒、位面因果系统、都市狐仙养成记
顶点小说网 www.23wx.info,最快更新我在中唐当皇帝最新章节!
就在李宁学文习武之际,看似风平浪静的大唐天下,实则暗潮汹涌。
处于运河要道的宣武军就闹得很凶。年过古稀的前宰相董晋本来都在洛阳安享晚年了,不曾想竟被抓了壮丁。
节度使李万荣去世前把军中事务交给了同乡邓惟恭,邓惟恭也平定了李迺的叛乱。但突然空降了一位当过宰相的名儒自是十分不满,都不派人去接这位上司。但董晋的火速前来让邓惟恭来不及谋划,只得和众将出城迎接。
董晋对宣武的军政大权倒并不热衷,权力多半还在落到邓惟恭手里。本就是海内名儒的他,倒是将文风搞得不错。韩愈在洛阳时曾结识董晋,颇得他欣赏。于是董晋便征辟韩愈为宣武军节度使观察推官,毕竟他已经老胳膊老腿了,得找个办事的当自己的代言人不是。
不少文人士子如李翱、张籍等纷纷慕名而来。韩愈因任观察推官,有举荐人才之权,在指导李翱、张籍等青年学文的同时,趁此机会极力宣传他对古文革新的主张。
邓惟恭本以为董晋这么大年纪,没几天活头了,朝廷只不过是让他过度一下,可左等右等,始终没个影儿。他每次去见董晋时,董晋都一副快死的样子。可他一走,节度使府就经常宴请韩愈、李翱、张籍等文人雅士,看起来很是健康。
朝廷一直没有调走董晋,还派了汝州刺史陆长源辅佐于他。董晋文有韩愈,武有陆长源,优哉游哉地担任节度使,实际上是在安度晚年。一直想当宣武节度使的邓惟恭惶恐不安,于是准备暗中发动兵变,杀了董晋那个老不死的。
董晋虽老,毕竟是做过宰相的大佬,虽然整天足不出户,但早已在邓惟恭身边安插了不少眼线。曾经辅佐过邓惟恭平定叛乱的监军宦官俱文珍就经常被请去参加宴会,
俱文珍本就被邓惟恭安排监视董晋等人,不曾想他一届宦官竟有许多名士结交,确实很是高兴。他早年因告发义父刘忠翼得皇帝李适赏识,深谙墙头草的处事之道。
此次便是俱文珍向董晋的告密,邓惟恭等叛将很快便全部被董晋联合军中的陆长源逮捕斩首。
皇帝李适得知后大喜过望,年过古稀还如此猛,随即封董晋为太子太保。宣武军后来几年中都在董晋的领导下十分稳定。
值得一提的是,贞元十三年(公元797年)已任满三年宣武军监军的俱文珍回长安复命时,还得到名士韩愈写诗相送,诗曰:
奉使羌池静,
临戎汴水安。
冲天鹏翅阔,
报国剑铓寒。
晓日驱征骑,
春风咏采兰。
谁言臣子道,
忠孝两全难。
贞元十五年(公元799年)二月,董晋病重随后去世。韩愈等人也随董晋灵柩前往洛阳。李适只好任命董晋一手提拔的宣武行军司马陆长源为节度使。
颇有才干的陆长源当上节度使就着手整顿军纪,严刑峻法,却变相降低士兵待遇。不想激怒了宣武的骄兵悍将,才当了宣武节度使不到十天的陆长源被乱军砍死了。
韩愈听闻此事后写诗《汴州乱二首》表达愤慨,诗曰:
汴州城门朝不开,
天狗堕地声如雷。
健儿争夸杀留后,
连屋累栋烧成灰。
诸侯咫尺不能救,
孤士何者自兴哀。
母从子走者为谁,
大夫夫人留后儿。
昨日乘车骑大马,
坐者起趋乘者下。
庙堂不肯用干戈,
呜呼奈汝母子何。
节度使留后绝对是唐朝最危险的活儿,“健儿争夸杀留后”形容的太贴切了。
幸好监军宦官俱文珍逃出汴州,向宋州刺史刘逸淮(刘玄佐宗侄)求援。刘逸淮率兵平定暴乱后被任命为宣武节度使。
只可惜刚过半年刘逸淮就去世了,俱文珍和宣武军将士向朝廷请求任命智勇兼备的都知兵马使韩弘为宣武军留后。皇帝李适实在受不了宣武军的动乱,直接任命了他为节度使。
韩弘是前宣武节度使刘玄佐的外甥,有背景有能力。他迅速拿下经常叛乱的将领、校尉、凶兵数百人,全部在军营里当众砍杀,人头滚滚甚是惨烈。从此以后,宣武军将士们一下老实了。
不得不说,俱文珍在宣武军的六年以来,每次动乱都能见到他的影子,并趁机镇压,稳定宣武军,颇有些手段。如此功绩,自然得到皇帝李适的信任,又被调往长安了。
就在宣武军安定不久后,另一个藩镇趁机公然造反了,还是皇帝李适的心头大患:淮西镇。与宣武的内乱不同,淮西则是在节度使吴少诚的带领下不断攻打相邻藩镇,蚕食周围,壮大自身,一心割据称雄。
贞元十五年(公元799年)三月,吴少诚入侵唐州,杀了监军邵国朝,镇遏使张嘉瑜,掳掠居民一千多人而去。八月,陈许节度使曲环病死。吴少诚又趁机扩大疆土,出兵攻掠临颍县。吴少诚用计全歼刚担任陈许兵马使上官涚率军阻击的三千兵马,随后围攻许州。
这与昔日的淮西李希烈如出一辙,如若任其发展再造成“奉天之难”就晚了。所以皇帝李适也意识到事情的严重性,下诏削夺了吴少诚的官爵,提拨陈许兵马使上官涚为陈许留后抵抗吴少诚。
吓得上官涚准备弃城而逃,幸亏他手下有个有勇有谋的将领刘昌裔,采取紧闭城门,以逸待劳的战略。在他的指挥下一次次击退了淮西军的日夜猛攻。
双方大战之时,上官涚的对头,陈许都知兵马使安国宁,暗中投靠吴少诚,准备里应外合发动兵变。不料,刘昌裔识破了安国宁的诡计,设计擒获并将他斩首。随后发放两匹绢给安国宁的麾下不服部众,假意放他们回家,而后下令在城外将毫无防备的持绢叛兵悉数砍杀。解决完内鬼,刘昌裔招募一千名敢死士兵,趁着夜色出城发动突袭,大破淮西军。败走的吴少诚又转攻西华县未果。
皇帝李适见吴少诚败退,便趁机命宣武、河阳、郑滑、东都汝县、成德、幽州、淄青、魏博、易定、泽潞、河东、淮南、徐泗、山南东、山南西、鄂岳等十六路兵马出兵讨伐,各路藩镇合力围剿吴少诚。
此时正是在李宁刚开始学武之际,而淮西战时也逐渐传来好消息。十一月至十二月间,山南东道节度使于頔在吴房打败吴少诚;陈许节度留后上官涚在柴篱又打败吴少诚;安黄节度使伊慎在钟山再次打败吴少诚;寿州刺史王宗在秋栅再败吴少诚。
接连胜利的各藩镇逐渐骄傲自大起来,他们趁着战事抢夺地盘,各自为战。
十二月末,吴少城利用在小溵河将藩镇联军逐个击破。各藩镇转眼一一惨败,纷纷撤退逃窜。
谁也不服谁的藩镇如同一盘散沙,若是再有相互看不顺眼的,马上就快变成建中年间,讨伐淮西不成,反酿成藩镇相互攻歼的局面了。所以任命一个联军主帅势在必行。
就在李宁学文习武之际,看似风平浪静的大唐天下,实则暗潮汹涌。
处于运河要道的宣武军就闹得很凶。年过古稀的前宰相董晋本来都在洛阳安享晚年了,不曾想竟被抓了壮丁。
节度使李万荣去世前把军中事务交给了同乡邓惟恭,邓惟恭也平定了李迺的叛乱。但突然空降了一位当过宰相的名儒自是十分不满,都不派人去接这位上司。但董晋的火速前来让邓惟恭来不及谋划,只得和众将出城迎接。
董晋对宣武的军政大权倒并不热衷,权力多半还在落到邓惟恭手里。本就是海内名儒的他,倒是将文风搞得不错。韩愈在洛阳时曾结识董晋,颇得他欣赏。于是董晋便征辟韩愈为宣武军节度使观察推官,毕竟他已经老胳膊老腿了,得找个办事的当自己的代言人不是。
不少文人士子如李翱、张籍等纷纷慕名而来。韩愈因任观察推官,有举荐人才之权,在指导李翱、张籍等青年学文的同时,趁此机会极力宣传他对古文革新的主张。
邓惟恭本以为董晋这么大年纪,没几天活头了,朝廷只不过是让他过度一下,可左等右等,始终没个影儿。他每次去见董晋时,董晋都一副快死的样子。可他一走,节度使府就经常宴请韩愈、李翱、张籍等文人雅士,看起来很是健康。
朝廷一直没有调走董晋,还派了汝州刺史陆长源辅佐于他。董晋文有韩愈,武有陆长源,优哉游哉地担任节度使,实际上是在安度晚年。一直想当宣武节度使的邓惟恭惶恐不安,于是准备暗中发动兵变,杀了董晋那个老不死的。
董晋虽老,毕竟是做过宰相的大佬,虽然整天足不出户,但早已在邓惟恭身边安插了不少眼线。曾经辅佐过邓惟恭平定叛乱的监军宦官俱文珍就经常被请去参加宴会,
俱文珍本就被邓惟恭安排监视董晋等人,不曾想他一届宦官竟有许多名士结交,确实很是高兴。他早年因告发义父刘忠翼得皇帝李适赏识,深谙墙头草的处事之道。
此次便是俱文珍向董晋的告密,邓惟恭等叛将很快便全部被董晋联合军中的陆长源逮捕斩首。
皇帝李适得知后大喜过望,年过古稀还如此猛,随即封董晋为太子太保。宣武军后来几年中都在董晋的领导下十分稳定。
值得一提的是,贞元十三年(公元797年)已任满三年宣武军监军的俱文珍回长安复命时,还得到名士韩愈写诗相送,诗曰:
奉使羌池静,
临戎汴水安。
冲天鹏翅阔,
报国剑铓寒。
晓日驱征骑,
春风咏采兰。
谁言臣子道,
忠孝两全难。
贞元十五年(公元799年)二月,董晋病重随后去世。韩愈等人也随董晋灵柩前往洛阳。李适只好任命董晋一手提拔的宣武行军司马陆长源为节度使。
颇有才干的陆长源当上节度使就着手整顿军纪,严刑峻法,却变相降低士兵待遇。不想激怒了宣武的骄兵悍将,才当了宣武节度使不到十天的陆长源被乱军砍死了。
韩愈听闻此事后写诗《汴州乱二首》表达愤慨,诗曰:
汴州城门朝不开,
天狗堕地声如雷。
健儿争夸杀留后,
连屋累栋烧成灰。
诸侯咫尺不能救,
孤士何者自兴哀。
母从子走者为谁,
大夫夫人留后儿。
昨日乘车骑大马,
坐者起趋乘者下。
庙堂不肯用干戈,
呜呼奈汝母子何。
节度使留后绝对是唐朝最危险的活儿,“健儿争夸杀留后”形容的太贴切了。
幸好监军宦官俱文珍逃出汴州,向宋州刺史刘逸淮(刘玄佐宗侄)求援。刘逸淮率兵平定暴乱后被任命为宣武节度使。
只可惜刚过半年刘逸淮就去世了,俱文珍和宣武军将士向朝廷请求任命智勇兼备的都知兵马使韩弘为宣武军留后。皇帝李适实在受不了宣武军的动乱,直接任命了他为节度使。
韩弘是前宣武节度使刘玄佐的外甥,有背景有能力。他迅速拿下经常叛乱的将领、校尉、凶兵数百人,全部在军营里当众砍杀,人头滚滚甚是惨烈。从此以后,宣武军将士们一下老实了。
不得不说,俱文珍在宣武军的六年以来,每次动乱都能见到他的影子,并趁机镇压,稳定宣武军,颇有些手段。如此功绩,自然得到皇帝李适的信任,又被调往长安了。
就在宣武军安定不久后,另一个藩镇趁机公然造反了,还是皇帝李适的心头大患:淮西镇。与宣武的内乱不同,淮西则是在节度使吴少诚的带领下不断攻打相邻藩镇,蚕食周围,壮大自身,一心割据称雄。
贞元十五年(公元799年)三月,吴少诚入侵唐州,杀了监军邵国朝,镇遏使张嘉瑜,掳掠居民一千多人而去。八月,陈许节度使曲环病死。吴少诚又趁机扩大疆土,出兵攻掠临颍县。吴少诚用计全歼刚担任陈许兵马使上官涚率军阻击的三千兵马,随后围攻许州。
这与昔日的淮西李希烈如出一辙,如若任其发展再造成“奉天之难”就晚了。所以皇帝李适也意识到事情的严重性,下诏削夺了吴少诚的官爵,提拨陈许兵马使上官涚为陈许留后抵抗吴少诚。
吓得上官涚准备弃城而逃,幸亏他手下有个有勇有谋的将领刘昌裔,采取紧闭城门,以逸待劳的战略。在他的指挥下一次次击退了淮西军的日夜猛攻。
双方大战之时,上官涚的对头,陈许都知兵马使安国宁,暗中投靠吴少诚,准备里应外合发动兵变。不料,刘昌裔识破了安国宁的诡计,设计擒获并将他斩首。随后发放两匹绢给安国宁的麾下不服部众,假意放他们回家,而后下令在城外将毫无防备的持绢叛兵悉数砍杀。解决完内鬼,刘昌裔招募一千名敢死士兵,趁着夜色出城发动突袭,大破淮西军。败走的吴少诚又转攻西华县未果。
皇帝李适见吴少诚败退,便趁机命宣武、河阳、郑滑、东都汝县、成德、幽州、淄青、魏博、易定、泽潞、河东、淮南、徐泗、山南东、山南西、鄂岳等十六路兵马出兵讨伐,各路藩镇合力围剿吴少诚。
此时正是在李宁刚开始学武之际,而淮西战时也逐渐传来好消息。十一月至十二月间,山南东道节度使于頔在吴房打败吴少诚;陈许节度留后上官涚在柴篱又打败吴少诚;安黄节度使伊慎在钟山再次打败吴少诚;寿州刺史王宗在秋栅再败吴少诚。
接连胜利的各藩镇逐渐骄傲自大起来,他们趁着战事抢夺地盘,各自为战。
十二月末,吴少城利用在小溵河将藩镇联军逐个击破。各藩镇转眼一一惨败,纷纷撤退逃窜。
谁也不服谁的藩镇如同一盘散沙,若是再有相互看不顺眼的,马上就快变成建中年间,讨伐淮西不成,反酿成藩镇相互攻歼的局面了。所以任命一个联军主帅势在必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