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章 英雄困于时势
推荐阅读:明克街13号、弃宇宙、渡劫之王、第九特区、三寸人间、大符篆师、仙宫、大侠萧金衍、英雄联盟:我的时代、问道章
顶点小说网 www.23wx.info,最快更新三国之扶持刘备最新章节!
看着这面前一切都了如指掌的刘备,荀逸才想起来眼前的这位识才之术,应该是冠绝汉末三国时代吧?
这军中真的有什么大将之才,还能逃过他的法眼?知人善用,莫过于此吧!可笑他还在军中寻觅,看看还有没有那些他有所眼熟的人物。
他的认知,还建立在后世史料的基础上!可汉末三国时代那么多人,这名留在史的人自然是豪杰,可那些没有在史册上的人物呢?这史册不可能记录得那么完整,这又不是百度百科。他的那点儿识才之术,在刘备的眼中,也算不得什么的。
这就如历史上刘备难道就不知晓关羽、张飞的性格嘛?他就没有规劝过嘛?可规劝过,这两人又能不能听?这能听又会不会听一辈子?
这性格是有可能造成致命的失误,可关键是能不能在特定的时间、地点,有专门针对的方法来给他必杀一击呢?
不可小觑天下人啊!
荀逸这么一想,真的是惊出一身冷汗来。难怪说这天下没有常胜的将军,这没有人是没有弱点的,只是他没有遇到那个能够利用他的弱点击败他的人。
“公乐这天气很热嘛,你为何出了这么多汗?”
刘备望着一时间怔住的荀逸,轻声询问道。
荀逸立即反应过来,慌乱之中倒了一杯浊酒,仰头饮了下去,“英雄困于时势,明公能够知人善任,这麾下却无贤才!以致于我这位无用之人,也能够和明公在一起妄谈国事!”
望着面前的荀逸,刘备微微皱眉,“公乐何必如此谦逊过人!何为无用之人?你通政务、晓军务、识大局,举贤荐才,良言规劝,这是很多人都有所不及的。未得你时,我尚且屈居人下,居于小沛而无远志,哪怕是东进徐州,尚且犹豫不决!有了你,我才有匡扶天下、安定徐州的勇气啊!沛县时,你我所说的君臣不负,难道还是在怀疑我的诚心嘛?”
荀逸顿时惊住!
不可小觑天下人,他却也小小觑了自己嘛?
一直以来,他都是竭尽全力的依据后世的诸多见识去帮助刘备,让刘备去避免这在徐州的结局不至于那么凄惨!可不知觉间,他居然成了刘备的信仰以及依靠了!这么一个理想坚定的人,他也是会有迷茫,有对前路的不知所措的时刻。
在这前进的路上,刘备可能看不到那么一丝光明,他想不到最终的结局会是什么。可他知道,只能一直这么走下去!直到荀逸的到来,使得刘备豁然开朗,在刘备的面前,荀逸永远都是那么自信而又坚定的,这就给足了刘备勇气!可如果荀逸都在此时丧失了这种信心,那刘备又该找哪位志同道合的人一起走下去呢?
何其荣幸!他荀逸妄自菲薄了嘛?这拥有远超两千多年的见识以及知识,为何就偏偏感觉一无所能呢?这只是他缺乏更多的经验!他若是真的没有任何才智的话,以刘备的识人之明,还会跟她在这议论这么多嘛。
原来,我居然是个天才?
荀逸暗中一喜,拱手而道,“明公知我,我知明公!”
刘备笑了笑,他感觉荀逸的气势似乎又回来了!这终究是好的,这人啊,不能太过于自傲,但也不可妄自菲薄。谁不是打拼出来的呢?难道有人天生就才智过人嘛?
两人继续回到了刚才的话题上。
“明公若是想要招贤纳士的话,我倒是想起一人!东莱太史慈,明公可还知晓?”
“太史子义?那位为报孔北海的恩情,从贼困围困的北海城中单骑前来劝我发兵救援北海的义士嘛?”
刘备脑海中回忆起来。
孔融在北海让黄巾蛾贼所困的时候,却是太史慈前去求救于刘备的。刘备亦是感叹于孔融居然知晓他的名字,立即发兵援救。
实际上,刘备那时的名望真的不高。可孔融在北海,刘备在平原,都在一个州,怎么说也是听说过刘备这么一个人物的!那时候危急时刻,还有别人来救嘛?这该找的人,都是要找一遍的。
只能说,也就只有刘备这样的人物会发兵去救,倒是也成全了这太史慈的一段佳话。
“正是此人!”
荀逸说道,“此人不仅仅只是一位义士啊,他的胆略勇武都是世间无双的!明公经常感叹没有遇到良才,这太史慈不就是明公所渴望的良才嘛?”
“公乐竟然知晓此人?”
刘备颇为惊讶,太史慈也算不上什么知名人物,哪怕是有这样的忠义名声,可还是有地域局限性的!这以州郡视为一国的时代,荀逸这个流浪在豫、徐两州之间的人氏能够知晓太史慈这号人物,着实让人吃惊。
然而,刘备倒是也没有去纠结荀逸为何知晓此人的,“太史子义的确非同凡人,其人颇有傲气,我在北海有过招揽之意,孔北海也想留下此人,可此人报完孔北海的恩情后,却是执意归去,都未曾应允。”
“此一时彼一时也!明公在北海时,尚无立身之本,太史慈为天下豪杰,怎会轻易托付?今明公贵为徐州牧,天下诸侯无不瞩目,更何况太史慈这样的豪杰呢?明公若是能够诚意相邀,许以重位,或许能够将其招揽!”
这不管行不行,总还是要去试一试的!这可是太史慈啊!怎么能放过?况且,这太史慈也是和刘备有那么一点儿渊源的,不会让人感觉到那么突兀。
荀逸明白,他哪怕知晓很多的贤才,却基本上不可能挖到的!
在这个乡土观念、人情世故很重的时代,别人能够依附你,这要么是你家的门生故吏,要么是你的宗族子弟、亲朋好友、或者在你拥有的地盘上。总要有那么一点儿渊源的,不然别人凭什么去跟随你?仅仅凭借那一两封书信,就能够让别人倾心相投了嘛?
说实话,若不是知晓刘备和太史慈有这么一段渊源在。荀逸都不大可能去举荐的,不然的话,只怕就是在说梦话,天方夜谭呢。
看着这面前一切都了如指掌的刘备,荀逸才想起来眼前的这位识才之术,应该是冠绝汉末三国时代吧?
这军中真的有什么大将之才,还能逃过他的法眼?知人善用,莫过于此吧!可笑他还在军中寻觅,看看还有没有那些他有所眼熟的人物。
他的认知,还建立在后世史料的基础上!可汉末三国时代那么多人,这名留在史的人自然是豪杰,可那些没有在史册上的人物呢?这史册不可能记录得那么完整,这又不是百度百科。他的那点儿识才之术,在刘备的眼中,也算不得什么的。
这就如历史上刘备难道就不知晓关羽、张飞的性格嘛?他就没有规劝过嘛?可规劝过,这两人又能不能听?这能听又会不会听一辈子?
这性格是有可能造成致命的失误,可关键是能不能在特定的时间、地点,有专门针对的方法来给他必杀一击呢?
不可小觑天下人啊!
荀逸这么一想,真的是惊出一身冷汗来。难怪说这天下没有常胜的将军,这没有人是没有弱点的,只是他没有遇到那个能够利用他的弱点击败他的人。
“公乐这天气很热嘛,你为何出了这么多汗?”
刘备望着一时间怔住的荀逸,轻声询问道。
荀逸立即反应过来,慌乱之中倒了一杯浊酒,仰头饮了下去,“英雄困于时势,明公能够知人善任,这麾下却无贤才!以致于我这位无用之人,也能够和明公在一起妄谈国事!”
望着面前的荀逸,刘备微微皱眉,“公乐何必如此谦逊过人!何为无用之人?你通政务、晓军务、识大局,举贤荐才,良言规劝,这是很多人都有所不及的。未得你时,我尚且屈居人下,居于小沛而无远志,哪怕是东进徐州,尚且犹豫不决!有了你,我才有匡扶天下、安定徐州的勇气啊!沛县时,你我所说的君臣不负,难道还是在怀疑我的诚心嘛?”
荀逸顿时惊住!
不可小觑天下人,他却也小小觑了自己嘛?
一直以来,他都是竭尽全力的依据后世的诸多见识去帮助刘备,让刘备去避免这在徐州的结局不至于那么凄惨!可不知觉间,他居然成了刘备的信仰以及依靠了!这么一个理想坚定的人,他也是会有迷茫,有对前路的不知所措的时刻。
在这前进的路上,刘备可能看不到那么一丝光明,他想不到最终的结局会是什么。可他知道,只能一直这么走下去!直到荀逸的到来,使得刘备豁然开朗,在刘备的面前,荀逸永远都是那么自信而又坚定的,这就给足了刘备勇气!可如果荀逸都在此时丧失了这种信心,那刘备又该找哪位志同道合的人一起走下去呢?
何其荣幸!他荀逸妄自菲薄了嘛?这拥有远超两千多年的见识以及知识,为何就偏偏感觉一无所能呢?这只是他缺乏更多的经验!他若是真的没有任何才智的话,以刘备的识人之明,还会跟她在这议论这么多嘛。
原来,我居然是个天才?
荀逸暗中一喜,拱手而道,“明公知我,我知明公!”
刘备笑了笑,他感觉荀逸的气势似乎又回来了!这终究是好的,这人啊,不能太过于自傲,但也不可妄自菲薄。谁不是打拼出来的呢?难道有人天生就才智过人嘛?
两人继续回到了刚才的话题上。
“明公若是想要招贤纳士的话,我倒是想起一人!东莱太史慈,明公可还知晓?”
“太史子义?那位为报孔北海的恩情,从贼困围困的北海城中单骑前来劝我发兵救援北海的义士嘛?”
刘备脑海中回忆起来。
孔融在北海让黄巾蛾贼所困的时候,却是太史慈前去求救于刘备的。刘备亦是感叹于孔融居然知晓他的名字,立即发兵援救。
实际上,刘备那时的名望真的不高。可孔融在北海,刘备在平原,都在一个州,怎么说也是听说过刘备这么一个人物的!那时候危急时刻,还有别人来救嘛?这该找的人,都是要找一遍的。
只能说,也就只有刘备这样的人物会发兵去救,倒是也成全了这太史慈的一段佳话。
“正是此人!”
荀逸说道,“此人不仅仅只是一位义士啊,他的胆略勇武都是世间无双的!明公经常感叹没有遇到良才,这太史慈不就是明公所渴望的良才嘛?”
“公乐竟然知晓此人?”
刘备颇为惊讶,太史慈也算不上什么知名人物,哪怕是有这样的忠义名声,可还是有地域局限性的!这以州郡视为一国的时代,荀逸这个流浪在豫、徐两州之间的人氏能够知晓太史慈这号人物,着实让人吃惊。
然而,刘备倒是也没有去纠结荀逸为何知晓此人的,“太史子义的确非同凡人,其人颇有傲气,我在北海有过招揽之意,孔北海也想留下此人,可此人报完孔北海的恩情后,却是执意归去,都未曾应允。”
“此一时彼一时也!明公在北海时,尚无立身之本,太史慈为天下豪杰,怎会轻易托付?今明公贵为徐州牧,天下诸侯无不瞩目,更何况太史慈这样的豪杰呢?明公若是能够诚意相邀,许以重位,或许能够将其招揽!”
这不管行不行,总还是要去试一试的!这可是太史慈啊!怎么能放过?况且,这太史慈也是和刘备有那么一点儿渊源的,不会让人感觉到那么突兀。
荀逸明白,他哪怕知晓很多的贤才,却基本上不可能挖到的!
在这个乡土观念、人情世故很重的时代,别人能够依附你,这要么是你家的门生故吏,要么是你的宗族子弟、亲朋好友、或者在你拥有的地盘上。总要有那么一点儿渊源的,不然别人凭什么去跟随你?仅仅凭借那一两封书信,就能够让别人倾心相投了嘛?
说实话,若不是知晓刘备和太史慈有这么一段渊源在。荀逸都不大可能去举荐的,不然的话,只怕就是在说梦话,天方夜谭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