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75、碎骨
推荐阅读:宇宙职业选手、斗罗大陆V重生唐三、万相之王、星门、剑道第一仙、雪中悍刀行、剑来、一剑独尊、全职艺术家、牧龙师
顶点小说网 www.23wx.info,最快更新凤凰台最新章节!
袁含之并未跟着秦昭卫善去泰山封禅,他自然想去看这百年难得一遇的盛典,可他身上还有一个逃婚的罪名。他亲爹哥哥在且还罢了,魏宽魏人骄都在,要是被这两个撞见了他,不少胳膊也得少条腿,袁含之哪个都不想少,只得捶胸顿足看着晋王府的车马离开晋地。
待他知道父亲在泰山病倒了,这个书呆子立时收拾了包袱就要进京去。他是逃婚出来的,之前一点征兆都无,既没假条也没请示,扔下翰林院里修了一半的书撒丫子逃出了京城。
吏部若不是看在袁礼贤的面子上,是必要治他的罪的,大业开国以来还未有逃官,何况还是京官外逃,袁礼贤表现得再气愤,也没把这外儿子赶出家门,还是袁慕之替弟弟补了一张假条,三月不回再补一张,也不何时能销假。
如今他这一回去,吏部究竟追不追究他的罪责,若不追究正元帝作何想,若要追究他又怎么给袁相侍疾?
秦昭先时还当袁礼贤会把儿子调到晋地来当官儿,他是翰林院出身,调到外头当个教谕在王府绰绰有余了,若是停了仕途,背上罪责,再想要升任总是污点,可袁礼贤并没有这个意思,两边只字片
语都未通,好似半点也没把这个儿子的前途放在眼里。
袁礼贤都不着急,秦昭就更不着急了,袁含之当一诗人,比在王府或者晋地供职都要好,两边都没这个意思,袁书呆又只知在边塞作诗,半点都不在意他的仕途,两边一耽搁日子就这么过去了。
袁含之自然知道回去是要治罪的,可知道父亲病重,若不榻前侍疾哪里是人子所作,卷了几件衣裳,背着他的包袱就要出晋州城。
卫善听见沉香报说袁含之拎着包袱来告辞,立时就要走,她吃惊片刻,半是好笑半是无奈的摇摇头:“叫帐房给他支些银子,再派两个人跟着,且得把人送到京城才是。”
想想他这一走恐怕再不能回来了,袁含之虽然逃婚,到了晋地又总是惹些不大不小的麻烦,到底替秦昭扬名,他写的诗集加起来总有两三册,先是写将士兵丁保家卫国,跟着又写胡汉商市日渐繁荣。
胡人因为通商的便利在草场上慢慢建立了部落,袁含之还骑着马,由那胡人市令官带着往部落里走了一圈,袁含之从未见过草原部族的生存状态,见什么都觉得新奇,回到永宁便写下许多诗篇来,至此世间诗书人少有不知晋地边陲还有一处塞上江南的。
卫善想一回道:“让人把他送进京城,一路上周全着些,再给袁家送些人参药材去。”不论袁相说的那句可惜卫王是由何而发,他都是因为主张立嫡被正元帝厌弃的,卫家总该遣人去看望。
袁含之一路摸索着回了京城,袁相的病情反反复复,才刚有了些起色,虽还卧病在床,却还是让长子代行父职,罚小儿子跪到祠堂中去,让长子行家法,把袁含之打了一顿。
他一走两年,在外头又闹出这许多动静来,写诗用的虽是字号,可总有好事者寻根就底,把他是袁礼贤之子的消息传扬出去,何况其中还有晋王夫妇当推手,袁礼贤于公于私都要罚他。
袁慕之没下狠手,却依旧对着弟弟百般叹息,他娶了谢家女,谢家又闹出附逆的事,他既不愿意休妻,就已经断了仕途,弟弟又逃了魏家的婚事,父亲病重,朝中风云变幻,谁也不知陛下心意究竟如何。
让下人把弟弟抬回屋中,气道:“不是写了信,叫你不要回来。”
袁含之趴在枕头上,他在永宁县中夜夜点着油灯读书,眼睛比原来更糊了,见个女子递茶还当是母亲身边的丫头,叫了一声:“多谢姐姐。”
被袁慕之一把拍在头上:“那是你嫂嫂。”
袁含之“哎哟哎哟”两声,就要爬起来作揖,口里不住称谢:“多谢嫂嫂,嫂嫂许久未见,身上安否。”谢氏看着小叔这个模样,知道一家子都是这个毛病,也不怪他:“二弟歇着罢,母亲就要过来了。”
袁含之一听母亲来了,更不敢说话,老老实实趴着,又问哥哥父亲的病情如何,在泰山上究竟是怎么回事。
袁慕之顿得一顿,谢氏把丫头都遣出去,袁慕之这才道:“如今不比过去了。”久病床前无孝子,何况是个不再得势的宰相,“这些日子也就只有妹妹妹夫还日日来看望父亲了。”
袁礼贤一回京城,就让夫人把女儿的婚事提前,让宋歉辖羧17嗽钪牛蛉税鸭依锬芘慵薜亩鞫寂懔顺鋈ァ
袁含之见过江南烟雨,见过大漠风沙,可从小到大,都未经过人情冷暖世态炎凉,父亲如今还在宰相位上,就已经如此态势,他直起身子便要骂,可读书人口里,竟找不出一个脏字来,撑了半晌,又颓然躺倒。
袁慕之又把吴大夫开的药方拿来给弟弟看:“吴太医医术高明,可父亲的身子实在太虚,慢慢将养许还能调理过来。”
袁礼贤已是灯尽油枯,吴太医开的药只能缓解他的痛楚,已经不能医好他的病,袁含之看过药方就挣扎着要去父亲床前侍疾,是谢氏让仆妇压住他,又让厨房给他上滋补的汤水来。
袁含之跑到外头两年多,又在边陲,人晒得又黑又瘦,一看就是吃了苦头的模样。袁夫人心疼儿子,可又能违背丈夫,好在两个儿子都是亲生,大儿子再没有下狠手打人的。
着人炖了鸽子雏鸡汤送来,袁含之滋溜着汤水,在床上躺了两天就要起来,还是袁夫人按着他:“你这会儿起来了,你爹可不就知道你哥哥容情了。”
那些门生旧故自也不全是趋炎赴势之辈,其中也有来看的,都被袁相赶了回去,门上干脆一张拜帖都不接了。
袁家还是到袁相病危时才又热闹了起来,正元帝时常垂问,又派御医上门诊治,朝中人便只当袁相还在皇帝心中里还有份量,眼看人要去了,又番轮到袁家门前来,哭些袁相一生清正的场面话。
正元帝是在紫宸殿中接到了袁礼贤过世的消息,他正在批复奏折,王忠立在铜鹤边,眼看夜深,亲自替正元帝换过一盏茶。
正元帝对着奏折出神,王忠递过茶去,他连眼都不扫一下,接过来便饮,正元帝爱喝烫茶,滚热的茶水喝进肚里,舒服的叹出一声来,见王忠面上颜色不同往日,托着茶盏道:“怎么了?”
王忠一躬身:“刚送了消息来,袁相去了。”
正元帝握着茶盏的手一紧,王忠“哎哟”一声,赶紧伸手把茶盏接过来:“陛下仔细伤了手。”
正元帝挥一挥手让他下去,提起笔来继续批复奏折,沾着朱砂的玉管笔久久都没落下一个字,他手腕一顿,在奏折上m上几个殷红的点。
正元帝搁下笔,站起来绕过御案,往殿前露台上去,他每回心中烦郁,便爱往那儿站一站,正是落
霜的时节,外头早就更深,阖宫都熄了灯火,外头汉白玉阶上结了薄薄一层霜,今夜月色大好,照见满地清辉。
王忠夹衣上都结了一层霜,这才听见正元帝道:“着人拟旨,好好发送了罢。”
因有他这一句话,袁礼贤的丧事格外隆重,可正元帝却又没有下旨表彰袁相为官的功绩,袁礼贤不论如何都是开国宰相,自青州起便跟随着正元帝的老人,如此行事,岂不让人齿冷。
袁礼贤的门生旧故们一一上奏折请正元帝表彰功勋,正元帝当堂垂下眼帘:“他已经是国公宰相之尊,还要什么呢?”
父死丁忧,袁含之袁慕之兄弟两个,打算就此把家搬回龙门山去,回到父亲的故里,把父亲那些旧手稿旧信件整理成册,书还未著,名字已经先起好了,用的是袁礼贤晚年在书斋里挂的一幅字“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这卷书便叫《碎骨集》。
正元帝比任何人都更知道袁礼贤要的是什么,他要了地位权利尊荣还不够,他还想要清名,以储君之争,以他人生最后这与帝王相争,来给他的铮铮铁骨再添上两道金光。
正元帝对袁礼贤的容忍早已经到了极处,听说袁家二字要为袁礼贤修《碎骨集》时,“哧”的一声笑了出来,袁礼贤求名之心一生未改,他要的不过是世人赞誉,为了这赞誉能把他的颜面踩在脚下。
在泰山时隐忍不发,免得叫人说他是个薄情的帝王,死便死了,还要替他大书特书,偏偏是这个时候,韩知节上告袁礼贤通敌,与大夏高官有往来。
正元帝怎么不知,却愿意在他的清名上抹一点黑灰,叫天下读书人看看,袁礼贤人前人后两张脸,他点头应允查证,给的理由是还袁相一个清白。
却引得士林震动,这样的无稽之谈正元帝该立时驳回,竟当真叫人彻查,主审官员一个是曾文涉,一个是师朗。
事涉谋反,曾文涉立时把袁家二子下狱,本还想把女眷一并下狱,被师朗拦住:“曾相未免太性急了些,一样实据都无,便拿人下狱,大理寺可从不曾这么办案。”
秦昭一语成谶,袁礼贤若是速死,便没有接下来这些事了。
袁含之并未跟着秦昭卫善去泰山封禅,他自然想去看这百年难得一遇的盛典,可他身上还有一个逃婚的罪名。他亲爹哥哥在且还罢了,魏宽魏人骄都在,要是被这两个撞见了他,不少胳膊也得少条腿,袁含之哪个都不想少,只得捶胸顿足看着晋王府的车马离开晋地。
待他知道父亲在泰山病倒了,这个书呆子立时收拾了包袱就要进京去。他是逃婚出来的,之前一点征兆都无,既没假条也没请示,扔下翰林院里修了一半的书撒丫子逃出了京城。
吏部若不是看在袁礼贤的面子上,是必要治他的罪的,大业开国以来还未有逃官,何况还是京官外逃,袁礼贤表现得再气愤,也没把这外儿子赶出家门,还是袁慕之替弟弟补了一张假条,三月不回再补一张,也不何时能销假。
如今他这一回去,吏部究竟追不追究他的罪责,若不追究正元帝作何想,若要追究他又怎么给袁相侍疾?
秦昭先时还当袁礼贤会把儿子调到晋地来当官儿,他是翰林院出身,调到外头当个教谕在王府绰绰有余了,若是停了仕途,背上罪责,再想要升任总是污点,可袁礼贤并没有这个意思,两边只字片
语都未通,好似半点也没把这个儿子的前途放在眼里。
袁礼贤都不着急,秦昭就更不着急了,袁含之当一诗人,比在王府或者晋地供职都要好,两边都没这个意思,袁书呆又只知在边塞作诗,半点都不在意他的仕途,两边一耽搁日子就这么过去了。
袁含之自然知道回去是要治罪的,可知道父亲病重,若不榻前侍疾哪里是人子所作,卷了几件衣裳,背着他的包袱就要出晋州城。
卫善听见沉香报说袁含之拎着包袱来告辞,立时就要走,她吃惊片刻,半是好笑半是无奈的摇摇头:“叫帐房给他支些银子,再派两个人跟着,且得把人送到京城才是。”
想想他这一走恐怕再不能回来了,袁含之虽然逃婚,到了晋地又总是惹些不大不小的麻烦,到底替秦昭扬名,他写的诗集加起来总有两三册,先是写将士兵丁保家卫国,跟着又写胡汉商市日渐繁荣。
胡人因为通商的便利在草场上慢慢建立了部落,袁含之还骑着马,由那胡人市令官带着往部落里走了一圈,袁含之从未见过草原部族的生存状态,见什么都觉得新奇,回到永宁便写下许多诗篇来,至此世间诗书人少有不知晋地边陲还有一处塞上江南的。
卫善想一回道:“让人把他送进京城,一路上周全着些,再给袁家送些人参药材去。”不论袁相说的那句可惜卫王是由何而发,他都是因为主张立嫡被正元帝厌弃的,卫家总该遣人去看望。
袁含之一路摸索着回了京城,袁相的病情反反复复,才刚有了些起色,虽还卧病在床,却还是让长子代行父职,罚小儿子跪到祠堂中去,让长子行家法,把袁含之打了一顿。
他一走两年,在外头又闹出这许多动静来,写诗用的虽是字号,可总有好事者寻根就底,把他是袁礼贤之子的消息传扬出去,何况其中还有晋王夫妇当推手,袁礼贤于公于私都要罚他。
袁慕之没下狠手,却依旧对着弟弟百般叹息,他娶了谢家女,谢家又闹出附逆的事,他既不愿意休妻,就已经断了仕途,弟弟又逃了魏家的婚事,父亲病重,朝中风云变幻,谁也不知陛下心意究竟如何。
让下人把弟弟抬回屋中,气道:“不是写了信,叫你不要回来。”
袁含之趴在枕头上,他在永宁县中夜夜点着油灯读书,眼睛比原来更糊了,见个女子递茶还当是母亲身边的丫头,叫了一声:“多谢姐姐。”
被袁慕之一把拍在头上:“那是你嫂嫂。”
袁含之“哎哟哎哟”两声,就要爬起来作揖,口里不住称谢:“多谢嫂嫂,嫂嫂许久未见,身上安否。”谢氏看着小叔这个模样,知道一家子都是这个毛病,也不怪他:“二弟歇着罢,母亲就要过来了。”
袁含之一听母亲来了,更不敢说话,老老实实趴着,又问哥哥父亲的病情如何,在泰山上究竟是怎么回事。
袁慕之顿得一顿,谢氏把丫头都遣出去,袁慕之这才道:“如今不比过去了。”久病床前无孝子,何况是个不再得势的宰相,“这些日子也就只有妹妹妹夫还日日来看望父亲了。”
袁礼贤一回京城,就让夫人把女儿的婚事提前,让宋歉辖羧17嗽钪牛蛉税鸭依锬芘慵薜亩鞫寂懔顺鋈ァ
袁含之见过江南烟雨,见过大漠风沙,可从小到大,都未经过人情冷暖世态炎凉,父亲如今还在宰相位上,就已经如此态势,他直起身子便要骂,可读书人口里,竟找不出一个脏字来,撑了半晌,又颓然躺倒。
袁慕之又把吴大夫开的药方拿来给弟弟看:“吴太医医术高明,可父亲的身子实在太虚,慢慢将养许还能调理过来。”
袁礼贤已是灯尽油枯,吴太医开的药只能缓解他的痛楚,已经不能医好他的病,袁含之看过药方就挣扎着要去父亲床前侍疾,是谢氏让仆妇压住他,又让厨房给他上滋补的汤水来。
袁含之跑到外头两年多,又在边陲,人晒得又黑又瘦,一看就是吃了苦头的模样。袁夫人心疼儿子,可又能违背丈夫,好在两个儿子都是亲生,大儿子再没有下狠手打人的。
着人炖了鸽子雏鸡汤送来,袁含之滋溜着汤水,在床上躺了两天就要起来,还是袁夫人按着他:“你这会儿起来了,你爹可不就知道你哥哥容情了。”
那些门生旧故自也不全是趋炎赴势之辈,其中也有来看的,都被袁相赶了回去,门上干脆一张拜帖都不接了。
袁家还是到袁相病危时才又热闹了起来,正元帝时常垂问,又派御医上门诊治,朝中人便只当袁相还在皇帝心中里还有份量,眼看人要去了,又番轮到袁家门前来,哭些袁相一生清正的场面话。
正元帝是在紫宸殿中接到了袁礼贤过世的消息,他正在批复奏折,王忠立在铜鹤边,眼看夜深,亲自替正元帝换过一盏茶。
正元帝对着奏折出神,王忠递过茶去,他连眼都不扫一下,接过来便饮,正元帝爱喝烫茶,滚热的茶水喝进肚里,舒服的叹出一声来,见王忠面上颜色不同往日,托着茶盏道:“怎么了?”
王忠一躬身:“刚送了消息来,袁相去了。”
正元帝握着茶盏的手一紧,王忠“哎哟”一声,赶紧伸手把茶盏接过来:“陛下仔细伤了手。”
正元帝挥一挥手让他下去,提起笔来继续批复奏折,沾着朱砂的玉管笔久久都没落下一个字,他手腕一顿,在奏折上m上几个殷红的点。
正元帝搁下笔,站起来绕过御案,往殿前露台上去,他每回心中烦郁,便爱往那儿站一站,正是落
霜的时节,外头早就更深,阖宫都熄了灯火,外头汉白玉阶上结了薄薄一层霜,今夜月色大好,照见满地清辉。
王忠夹衣上都结了一层霜,这才听见正元帝道:“着人拟旨,好好发送了罢。”
因有他这一句话,袁礼贤的丧事格外隆重,可正元帝却又没有下旨表彰袁相为官的功绩,袁礼贤不论如何都是开国宰相,自青州起便跟随着正元帝的老人,如此行事,岂不让人齿冷。
袁礼贤的门生旧故们一一上奏折请正元帝表彰功勋,正元帝当堂垂下眼帘:“他已经是国公宰相之尊,还要什么呢?”
父死丁忧,袁含之袁慕之兄弟两个,打算就此把家搬回龙门山去,回到父亲的故里,把父亲那些旧手稿旧信件整理成册,书还未著,名字已经先起好了,用的是袁礼贤晚年在书斋里挂的一幅字“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这卷书便叫《碎骨集》。
正元帝比任何人都更知道袁礼贤要的是什么,他要了地位权利尊荣还不够,他还想要清名,以储君之争,以他人生最后这与帝王相争,来给他的铮铮铁骨再添上两道金光。
正元帝对袁礼贤的容忍早已经到了极处,听说袁家二字要为袁礼贤修《碎骨集》时,“哧”的一声笑了出来,袁礼贤求名之心一生未改,他要的不过是世人赞誉,为了这赞誉能把他的颜面踩在脚下。
在泰山时隐忍不发,免得叫人说他是个薄情的帝王,死便死了,还要替他大书特书,偏偏是这个时候,韩知节上告袁礼贤通敌,与大夏高官有往来。
正元帝怎么不知,却愿意在他的清名上抹一点黑灰,叫天下读书人看看,袁礼贤人前人后两张脸,他点头应允查证,给的理由是还袁相一个清白。
却引得士林震动,这样的无稽之谈正元帝该立时驳回,竟当真叫人彻查,主审官员一个是曾文涉,一个是师朗。
事涉谋反,曾文涉立时把袁家二子下狱,本还想把女眷一并下狱,被师朗拦住:“曾相未免太性急了些,一样实据都无,便拿人下狱,大理寺可从不曾这么办案。”
秦昭一语成谶,袁礼贤若是速死,便没有接下来这些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