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2章 月入3w都比不上3000块的公务员!你敢信
推荐阅读:明克街13号、弃宇宙、渡劫之王、第九特区、三寸人间、大符篆师、仙宫、大侠萧金衍、英雄联盟:我的时代、问道章
顶点小说网 www.23wx.info,最快更新入编的那些事儿最新章节!
近日考公考编的话题,又冲上了微博热搜,进入了大家的视线。
在求职艰难的大环境背景下,我们常常听到这样的话:
“考公是宇宙的尽头。”
“工作了几年后,我还是决定回去考公。”
“实在不行就去考公考编吧!”
考公考编真的是人生退路吗?不少网友对此进行了热烈讨论:
有人说公务员虽然不能让你大富大贵,但却可以让你过稳定的生活,必须考!
还有人说公务员考试内卷严重,对于普通人来说,需要大量的时间成本,稍有差错,便会前功尽弃。
其实,无论我们如何选择,都是在给当下的自己搏取更多的机会罢了。
▼
# pARt.01
考公不是退路,
它只是一条出路
据2023年的国考数据显示,招录大约三万人,报名250万多,大约80挑一。这个招录比例,已经不低了。
然而,一些热门岗位都是几百比一甚至是几千比一。
最直观的一组数据,是2022年国家公务员考试报名过审的人数高达212.3万,与之相对应则是国家机关仅招录3.12万人,录取率仅有1.47%。
这意味着每一万名考生中,能够成功上岸的数量仅有:147人。
能被录取的人,当属凤毛麟角,而那些没有上岸的人,大部分会选择二战。在这场战斗中,最内卷的不是刷题,也不是考的分数,而是考生的出身。
985、211已成标配,动辄清华北大,甚至国外名校毕业的考生也比比皆是。
近期,上海政府公布了上海2023年的第一批公务员(部分)名单。
现公布的名单中,有11位从英国大学毕业的学生,其中9位都毕业于qS世界前100大学。
其余两位,一位毕业于诺丁汉大学(qS排名114),还有一位毕业于伦敦大学,未具体标明是联盟内的哪所学校。
无独有偶,在2023年北京市公务员拟录用名单中,也有大批海外院校背景的毕业生。
除了北京、上海这些一线城市之外,宁波、珠海、杭州等城市也紧随其后。有些职位,只有留学生才能报考。
这不禁让所有人都倒吸一口凉气:曾经最引以为傲的,学习的韧劲儿、上岸的决心,在看到用人单位公布的“报考条件”后,全部都黯然失色。
这也引起的不少人感叹:
曾经在自己的眼里最“废柴”的职业,那个只能勉强被我们接受的“退路”,如今却是人人都想拼尽全力,想要获得的“出路”了。
而在这过程中,不知还有多少人,来时顶着万分压力,到最后黯然离场。
▼
# pARt.02
这条“出路”,
真的稳定吗?
那么,对于已经进入编制队伍的年轻人来说,即使经过重重关卡成功上岸,但体制内真的能给他们想要的安稳与舒适吗?
不一定。
小编有一位朋友,已经在体制内工作两年了,现在开始感受到理想和现实之间的落差与无奈。
原以为,体制无非就是拿着不上不下的工资,做着不多不少的事,但实际,每天光是大量文字劳作,抄笔记、写材料就让他焦虑不已。
再加上现在的问责越来越多了,他还要时刻应对上级的一些考核和检查,一旦有紧急任务,通宵加工也是时有的事。
身边有同事不满2年就被调走了,但就他所知道的,大多都是家里有条件。
”我时常会后悔,为了快速上岸选择远离家乡的乡镇,现在的生活看似舒适,却无处不在枷锁中。
所以,如果不是抱着强烈的责任感和进取心来考编,那就先想想,自己能为了十几年的稳定,选择熬下去吗?”
在网上还有一个新闻,某位互联网大厂员工,考上公务员用了5年,辞职只花了3分钟。
体制虽然很稳定,穷得也很稳定。自己创业,虽然也谈不上财富自由,但至少收入是以前的5倍。
其实不是所有的行业都跟互联网一样,很多行业更看重的经验的积累和人脉,三十多岁才开始真正发力。
但在这个信息时代,部分媒体为了迎合公众和舆论,喜欢渲染焦虑的情绪,很多人根本没意识到自己所接触的信息都是被筛选过的,只是一味的附和。
公务员确实是不错的选择之一,但稳定只能保证不失业,仅此而已。
不管怎么样,我们都得承认,考公也许是通往安稳生活的最佳选择。
这不是贬义。
它代表着理性,务实,也是个人规避风险的最佳模式。
但倘若只把它当成逃避现实的工具,到了体制内还是会发现,这种营造的稳定并不真实,现实世界的困境并不会因为逃避而消失。
毕竟,对稳定性的追求这件事,本身就伴随着极大的不稳定。
▼
# pARt.03
在不确定中,
寻找“确定性”!
这几年考公的声音实在太大了,豆瓣、微博、小红书到处都能看得到讨论上岸的话题。
再加上各大内容平台的推荐算法,单一的同质化信息不断加深信息茧房效应。
让很多人有种“混不下去就考公,想考就能考得上”的错觉。
可事实呢?如果说高考是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第一志愿不行还有第二志愿;那考公就是千军万马走钢丝,不仅需要实力,更需要博运气。
未能成功上岸的才是真正的大多数。
近日考公考编的话题,又冲上了微博热搜,进入了大家的视线。
在求职艰难的大环境背景下,我们常常听到这样的话:
“考公是宇宙的尽头。”
“工作了几年后,我还是决定回去考公。”
“实在不行就去考公考编吧!”
考公考编真的是人生退路吗?不少网友对此进行了热烈讨论:
有人说公务员虽然不能让你大富大贵,但却可以让你过稳定的生活,必须考!
还有人说公务员考试内卷严重,对于普通人来说,需要大量的时间成本,稍有差错,便会前功尽弃。
其实,无论我们如何选择,都是在给当下的自己搏取更多的机会罢了。
▼
# pARt.01
考公不是退路,
它只是一条出路
据2023年的国考数据显示,招录大约三万人,报名250万多,大约80挑一。这个招录比例,已经不低了。
然而,一些热门岗位都是几百比一甚至是几千比一。
最直观的一组数据,是2022年国家公务员考试报名过审的人数高达212.3万,与之相对应则是国家机关仅招录3.12万人,录取率仅有1.47%。
这意味着每一万名考生中,能够成功上岸的数量仅有:147人。
能被录取的人,当属凤毛麟角,而那些没有上岸的人,大部分会选择二战。在这场战斗中,最内卷的不是刷题,也不是考的分数,而是考生的出身。
985、211已成标配,动辄清华北大,甚至国外名校毕业的考生也比比皆是。
近期,上海政府公布了上海2023年的第一批公务员(部分)名单。
现公布的名单中,有11位从英国大学毕业的学生,其中9位都毕业于qS世界前100大学。
其余两位,一位毕业于诺丁汉大学(qS排名114),还有一位毕业于伦敦大学,未具体标明是联盟内的哪所学校。
无独有偶,在2023年北京市公务员拟录用名单中,也有大批海外院校背景的毕业生。
除了北京、上海这些一线城市之外,宁波、珠海、杭州等城市也紧随其后。有些职位,只有留学生才能报考。
这不禁让所有人都倒吸一口凉气:曾经最引以为傲的,学习的韧劲儿、上岸的决心,在看到用人单位公布的“报考条件”后,全部都黯然失色。
这也引起的不少人感叹:
曾经在自己的眼里最“废柴”的职业,那个只能勉强被我们接受的“退路”,如今却是人人都想拼尽全力,想要获得的“出路”了。
而在这过程中,不知还有多少人,来时顶着万分压力,到最后黯然离场。
▼
# pARt.02
这条“出路”,
真的稳定吗?
那么,对于已经进入编制队伍的年轻人来说,即使经过重重关卡成功上岸,但体制内真的能给他们想要的安稳与舒适吗?
不一定。
小编有一位朋友,已经在体制内工作两年了,现在开始感受到理想和现实之间的落差与无奈。
原以为,体制无非就是拿着不上不下的工资,做着不多不少的事,但实际,每天光是大量文字劳作,抄笔记、写材料就让他焦虑不已。
再加上现在的问责越来越多了,他还要时刻应对上级的一些考核和检查,一旦有紧急任务,通宵加工也是时有的事。
身边有同事不满2年就被调走了,但就他所知道的,大多都是家里有条件。
”我时常会后悔,为了快速上岸选择远离家乡的乡镇,现在的生活看似舒适,却无处不在枷锁中。
所以,如果不是抱着强烈的责任感和进取心来考编,那就先想想,自己能为了十几年的稳定,选择熬下去吗?”
在网上还有一个新闻,某位互联网大厂员工,考上公务员用了5年,辞职只花了3分钟。
体制虽然很稳定,穷得也很稳定。自己创业,虽然也谈不上财富自由,但至少收入是以前的5倍。
其实不是所有的行业都跟互联网一样,很多行业更看重的经验的积累和人脉,三十多岁才开始真正发力。
但在这个信息时代,部分媒体为了迎合公众和舆论,喜欢渲染焦虑的情绪,很多人根本没意识到自己所接触的信息都是被筛选过的,只是一味的附和。
公务员确实是不错的选择之一,但稳定只能保证不失业,仅此而已。
不管怎么样,我们都得承认,考公也许是通往安稳生活的最佳选择。
这不是贬义。
它代表着理性,务实,也是个人规避风险的最佳模式。
但倘若只把它当成逃避现实的工具,到了体制内还是会发现,这种营造的稳定并不真实,现实世界的困境并不会因为逃避而消失。
毕竟,对稳定性的追求这件事,本身就伴随着极大的不稳定。
▼
# pARt.03
在不确定中,
寻找“确定性”!
这几年考公的声音实在太大了,豆瓣、微博、小红书到处都能看得到讨论上岸的话题。
再加上各大内容平台的推荐算法,单一的同质化信息不断加深信息茧房效应。
让很多人有种“混不下去就考公,想考就能考得上”的错觉。
可事实呢?如果说高考是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第一志愿不行还有第二志愿;那考公就是千军万马走钢丝,不仅需要实力,更需要博运气。
未能成功上岸的才是真正的大多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