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回 守定海三雄殉职 抗侵略裕谦尽忠
推荐阅读:明克街13号、弃宇宙、渡劫之王、第九特区、三寸人间、大符篆师、仙宫、大侠萧金衍、英雄联盟:我的时代、问道章
顶点小说网 www.23wx.info,最快更新百年风云最新章节!
奸佞虽少祸害深,
敢使社稷化烟云。
治国必先除隐患,
不在忠烈报国心。
葛云飞把公文展开,仔细瞧看。不看则可,看后好像冷水泼头,大失所望!
原来,葛云飞是向两江总督裕谦求援的。偏巧,裕谦到内地视察去了,总督衙门的一切公事,暂由浙江提督余步云署理。这样,那份告急文书就落到余步云手里了。
余步云是怎样一个人呢?此人字紫松,祖居四川广安,是个当兵的出身。因参与镇压白莲教起义和少数民族起义有功,逐步被提升为总兵、提督。他是个惜命厌战的怕死鬼,一听见打仗,脑袋都疼,对洋人更是怕得要命。他平日对葛云飞就有看法,两个人犹如水火,难以同炉。为此,余步云不仅对裕谦心怀不满,对葛云飞也十分忌妒。
他接到了告急文书后,按兵不动。为什么?他怕葛云飞立了功对他不利,心里说:你姓葛的也太自不量力了,朝廷对洋人都敷衍搪塞,何况你这个小小的总兵呢?干脆,我不给你派兵,看你如何打法?想到这儿,提笔就给葛云飞写了一封回文。措词既挖苦,又刻薄。大意是说:我这里兵员不足,粮饷缺欠,难以接济。朝廷一再声明,切勿轻起衅端,你却一意孤行。你既然有本领挑起战争,就应该有本领把敌兵杀退,何必求援?他还以提督大人的口吻下命令说:你一定要把定海给我守住;如因防守不利,丢失了国土,小心你的脑袋!
葛云飞看罢,又气又恨!他怕影响士气,强压怒火,没敢表露出来。他有心去找余步云,当面辩理,可是又脱不开身。看来,援兵是没有指望了。这时,很多官兵围过来,焦急地问:“大人,援兵何时能到?”“大人,弹药何时送来?”葛云飞强忍悲痛,不得不编些假话鼓励大家:“军门余大人说,援兵马上就到,勉励我们一定要坚持下去。”官兵们信以为真,个个欢呼雀跃。葛云飞当即命令说:“请大家抓紧工夫把长墙缺口堵好,擦好大炮、枪械,以利再战。”“遵命!”官兵们答应一声,进入阵地,准备迎敌。
书要简短。战斗进行到第六天,也就是一八四一年十月一日,突然阴云密布,下起了大雨,要塞的战壕里灌满了水;官兵们都在水里泡着,坚守阵地。有些炮药也被雨淋湿了,失去了作用。还有十几门大炮遭雨失灵,点不着火了,给守军造成很大威胁。葛云飞和官兵一样泡在水里,手握宝刀,严密监视敌情。
且说侵略军总司令璞鼎查,此刻他正站在会议室的窗前,看着阴沉的天空出神。高参马礼逊站在璞鼎查的背后打着主意。他们两个正在为拿不下定海而发愁。马礼逊抬头瞅瞅窗外的大雨,突然眼睛一亮,几步来到璞鼎查的跟前:“阁下,我建议今天晚间进攻,趁雨夜拿下定海。”璞鼎查没有表态,两眼仍然注视着窗外,只听马礼逊继续说道:“方法是避实就虚。据侦察得知,在定海要塞的左翼,有个叫竹山门的地方,也可以登陆;右翼有个叫晓峰岭的地方,也容易攻取。因这几天我们主攻正面要塞了,据报这两个地方防守比较薄弱。我们可以兵分两路,先把这两处拿下来,然后绕到葛云飞的背后,给他来个前后夹击,定海不就属于我们的了?”璞鼎查转过身来,走到桌旁,展开地图,寻找了片刻,把眼光落到竹山门和晓峰岭的地方。他看了一阵儿,把拳头往桌上一击:“就这么定了!高参阁下,请您率兵船二十只,偷偷靠近竹山门海岸,晚上十一点,准时发动进攻。我率兵船二十只,绕路赶奔晓峰岭,和你同时发动攻势。在正面,留下我的副司令米尔先生把葛云飞拖住。最后三路会师,拿下定海。”璞鼎查命人把米尔找来,向他说明了进攻计划。三个人对准了怀表,分头准备去了。
雨整整下了一天,到了晚间,越下越大,天水连成了一片,在大雨的掩护下,英军舰队兵分三路出发了。
先说璞鼎查,他带着舰队摸到晓峰岭的附近海岸,命令士兵偷偷登陆,埋伏在岭下,把兵舰上的大炮,对准了岭上的清军营寨。等到晚上十一时整,璞鼎查命令开炮。在大炮和暴雨的掩护下,开始向晓峰岭进攻。
前文书说过,总兵王锡朋,带着一千多人驻守在这里。前几天,定海要塞连日激战,兵力消耗很大。王锡朋抽出三百人前去支援,他这里只剩下不到八百人了。王锡朋深知晓峰岭的重要,几天来亲自带兵巡逻,毫不松懈。今天,天降大雨。他一看战壕里灌满了水,便命令军兵转移到高处,垒起一道道石墙,做临时保垒,并用雨布等物把大炮遮好。王锡朋直忙到晚上十点五十分才回到营房休息。他刚刚闭上眼睛,就听晓峰岭下炮声隆隆。他立即披衣而起,快步来到阵地询问情况。有人报告说:“洋鬼子打来了。”王锡朋马上命令开炮还击,五十门大炮同时开火。可是,打了几炮就不响了,把炮兵急得直蹦高。王锡朋忙问:“怎么回事?”有人报告说:“炮药和炮弹受潮失灵了。”王锡朋命令军兵把炮擦干,重新开炮。可是,大炮说什么也不响了。
这时,敌人的炮弹却一排接着一排落到阵地上,比以前打得更猛了。不好!一颗炮弹落在王锡朋的面前,“轰”的一声,爆炸开花,可叹这位爱国将领当即以身殉职。主将阵亡,人心涣散,加上大炮失灵,更无法抵抗了。结果,晓峰岭被英军占领,战士全部牺牲,璞鼎查占了晓峰岭,没有停留,马上率兵,向定海要塞扑来。
于此同时,马礼逊也登陆了,他迅速攻破竹山门的防御工事,老将郑国鸿为国捐躯,全部官兵牺牲在阵地上。这个马礼逊,攻占了竹山门要塞以后,马上麾兵,直插到葛云飞的背后,集中大炮,向要塞猛轰。
葛云飞正在冒雨巡视阵地,忽然听到从左右两方传来炮声,急忙命人分头侦察。二小时后,相继得到报告,竹山门和晓峰岭都失守了。葛云飞听了,身子一震,知道定海保不住了。亲兵把他围住,七嘴八舌说道:“大人、赶快撤走吧,去见制军大人,搬来援兵再战!”葛云飞一阵冷笑,大喝一声:“住口!我葛某早就发下誓言,阵地在,人在;阵地不在,人亡!我哪也不去,不管出现什么情况,都要坚守下去。”
这时,敌人的炮火越来越近,越来越猛了。有人报告:“英军从正面登陆了!”葛云飞发现自己腹背受敌,心情更加焦躁。他立即下令调转炮口。可是,大炮都深陷在泥水里,炮口调转不过来。同时,很多大炮都打不响了。葛云飞巡视一遍阵地,发现军兵只剩下五十多人了。他站在一块高地上,手挥宝刀,马上命令:“突围!”
这时,前后的敌军已经杀来,把葛云飞困在核心。葛云飞刚一转身,突然飞来一颗子弹,击中了他的软肋,他身子一晃,摔倒在地。此刻,他的身边几乎没有人了。葛云飞咬着牙,坐在泥水里,鲜血和泥水混在一起。
这时,敌人越来越近,枪声越来越响,大雨越下越大,但他心里却很平静,好像周围的一切都不存在。他知道,这是自己生活在祖国大地上的最后时刻了,但他没有一丝悔意。他抚摸着自己心爱的宝刀,眼睛注视着刀柄上镌刻着的“昭勇”二字,心里说:大丈夫顶天立地,为国尽忠,不成功,则成仁。他想到这儿,使尽了全身力气,站起身来,最后看了一眼祖国的山河,把刀横在项下,自刎而亡。时年四十二岁。后人有诗赞曰:
赤胆忠心葛云飞,
为国捐躯天地悲。
豪情壮气绕宇宙,
不朽英名万世垂!
又有人诗赞三总兵曰:
烈士英名留心中,
定海山河日峥嵘。
后人踏上舟山岛,
谁不凭吊三总兵?
一八四一年十月二日,定海失陷,再次落到英国侵略军的手里。定海人民又陷入灾难之中,璞鼎查率领侵略军把定海县城洗劫一空,还命令英军把捉来的老百姓赶进大海淹死,然后率舰队攻打镇海。
镇海与定海隔海相望,地处要冲,是江苏、浙江的重要门户之一,也是两江总督裕谦的驻地。定海失陷的警报传到镇海之后,裕谦听说三总兵阵亡,真是痛断肝肠。他知道洋人不会罢休,定要前来攻打镇海,便马上做好迎敌准备。
裕谦还传下命令,为守卫定海而战死的三位总兵和牺牲的全体官兵开追悼会。会场设在城内关帝庙前的校军场上。以裕谦为首的文武官员皆身穿素服,腰系白纱,来到会场。只见会场上高搭灵棚,灵棚正中供奉着三位总兵的灵牌,灵前蜡烛通明,香烟缭绕,灵幡飘摆,挽樟高悬。镇江城的老百姓也闻讯赶来了,有的还系上了白孝带,人人面带悲容,把会场围得水泄不通。
追悼会在上午十点开始,在哀乐声中,裕谦领头向三总兵的灵牌敬香,行了三鞠躬礼。接着,由裕谦念了悼词,深切哀悼葛云飞等三位总兵,并当众宣布要申奏朝廷,给死者追封记功。裕谦在会上,揭露了侵略者的残暴本质,列举了侵略军令人发指的罪行,动员全体军民效仿葛云飞,为国尽忠。裕谦声音高吭,话语悲壮,深深打动了军民的心。在场的九千多人,无不声泪俱下。裕谦眼滚热泪,最后感慨地说:“葛云飞将军虽是本督的部下,然其所做所为,实乃吾之师表。本督愿效三位总兵,纵死无怨!镇海在,裕谦在;镇海不在,裕谦亡。皇天后土,实鉴我心!”裕谦说罢,祭天告地,又用刀刺破中指,将血滴人酒中,率领众人敌血,对天盟誓,大会开得十分悲壮。
会散之后,裕谦下令把主要官员留下,到总督府紧急议事。他一看浙江提督余步云不在,便打听他为何没来?有人说,余提督生病了。裕谦知道,余步云心里有鬼,是躲在府里装病,马上派人把余步云也逼来了。
裕谦坐在议事厅正中,对众人严肃地说:“现在定海失陷,英夷定会来犯镇海。我辈沐浴着皇上圣恩,食着朝廷俸禄,不能眼睁睁地瞅着国土沦丧。我们要像三位总兵那样,抗敌到底,宁死不屈,守住镇海!”接着,他又说:“定海失陷,犹如拔掉镇海的门户,对我十分不利。然镇海左有招宝山,前有金鸡岭,皆可凭险拒守。只要把这两处守住,洋夷就难以得逞。”接着,裕谦开始部署防御。他派总兵周国梁守招宝山,派提督余步云守金鸡岭,他自己守卫镇海,布成犄角之势。
前已说过,余步云胆小如鼠,本不敢与洋人作战,可是又没法说出来,便在裕谦面前一再强调金鸡岭的重要,迫使裕谦多派兵将。最后,裕谦拨给他精兵三千五百人,大炮一百二十门,他才不言语了。
一八四一年十月三日,英国侵略者向镇海扑来,用大炮向招宝山和金鸡岭发起猛攻。璞鼎查亲自督军攻打金鸡岭。浙江提督余步云,龟缩在指挥塔里指挥战斗。“咚!咚!咚!咚!”炮声惊天动地,震耳欲聋。他心里想:啊呀!洋人的大炮可真够厉害的!他仗着胆子走到垛口跟前往下观看,就见炮弹落处,山石横飞,树木折断,许多工事已被摧毁!那些被炸伤的军兵,缺腿断臂,顺伤口淌着鲜血,倒在地上,“爹呀、妈呀”直叫。余步云看到伤兵,想到自己,不觉吸了一口冷气。就在这时,“轰”的一声巨响,一颗炮弹在指挥塔旁炸开了花。余步云被震倒在地,两名亲兵把他扶在椅子上坐下,经过抢救,他才清醒过来。这下子可把他吓破了胆,再也不敢在前沿阵地指挥作战了。他把指挥权交给两名副将,自己躲到寝帐里避难去了。
余步云倒在床上,想着方才在战场上所见的一切,越想越怕。想着,想着,情不自禁地哆嗦起来,再也不敢在这儿呆下去了。这时,敌人的炮火越来越猛,竟把他的寝帐打了个窟窿。余步云慌里慌张,带着八名亲兵,一口气儿逃下金鸡岭,跑回镇海总督衙门。他哀求裕谦说:“制……制……制军大人,洋鬼子来势凶猛,船多炮重,官横兵凶,实难对付。镇江恐怕守不住了,我恳求大人赶快下令撤走吧!这里……这里太危险了。”
裕谦见余步云花翎歪戴,官服不整,脸色苍白,语言迟钝,一副贪生怕死的嘴脸,不由得火撞顶梁,怒喝道:“住嘴!余步云,你怕死了吗?家贫出孝子,因乱显忠臣。只有在这个时候,才能看出一个人的忠奸!你身为提督,掌一省之军务,平日受皇恩,乱时当报君。定海危难,你为泄私愤,不发援兵,致使定海失陷,这笔账我都给你记着呢!现在,交战正在紧张时刻,你竟敢私离阵地,蓄意逃走,惑乱军心。你该当何罪!你赶快给我回去,一定把金鸡岭守住。否则,我将杀你个三罪归一!”余步云见裕谦真急了,不敢再讲话了,领着他那八个亲兵,又回金鸡岭去了。
这时,英军已经攻占了金鸡岭的西山头,正架起大炮向主峰猛轰,清兵伤亡很大。余步云根本不想办法抵抗,躲到寝营里光想如何保住他的狗命。他预感到,洋人很快就要打到他的跟前!逃吧?怕裕谦拿他问罪;不逃吧?又怕洋人饶不了他。唉呀呀,急得他不住地哭泣,大鼻涕流出老长。
到了下午,战斗更激烈了。英军曾经几次攻上了金鸡岭的主峰,但都被守军击退了。下午三时,敌人又发动了大规模的进攻。先用“火神”大炮猛轰清军阵地,一排排的炮弹几乎把金鸡岭炸平,炮火把茅草和树木都打着了,燃起熊熊大火,硝烟笼罩着山峦。璞鼎查又指挥一千英军抢占主峰,战况非常激烈。清军拼命抵抗,伤亡特别严重,只剩下不到一千人了。余步云一看,再不投降,连自己的性命也保不住了,急忙命令亲兵挂起了白旗。
璞鼎查手拿望远镜,看得特别真切,马上下令:“不许清军投降,继续进攻!”命令传下,英国的炮火打得更猛烈了。先遣队已经攻占了清军的前沿阵地,双方打起了交手仗。余步云从寝营里探出脑袋一看,一层薄烟笼罩下,刀光闪闪,分不清谁是清兵,谁是英夷!只见这伙厮杀一处,那伙滚成一团,拳打脚踢,石砸口咬,互不相让,漫山坡上,都是死尸,鲜血染红了野草和沙石。余步云看着看着,体如筛糠,再也看不下去了,带着他那八个亲兵,丢下正在和英军拼命的官兵,夹着尾巴逃命去了。
璞鼎查站在远处一看,清军打得特别勇猛,自己的军兵死伤不少。心想:再要拖延下去,与已不利。便又调来两千名援兵。由于英军人多势众,清兵把守不住,金鸡岭终于失陷了。
璞鼎查和马礼逊登上金鸡岭的主峰,往下眺望,镇江城尽收眼底,马上命令在山头上架起大炮五百门,集中火力,向镇海发起猛攻。
与此同时,英军还攻占了招宝山,总兵周国梁战死,官兵逃散。
金鸡岭和招宝山失陷的消息传到镇海,裕谦又恨又痛。恨的是余步云临降脱逃;痛的是丢了两处重要门户,官兵死伤惨重。这时,敌人的炮火已经烧到镇海,城中变成一片火海,多数的房屋已被敌炮轰倒,军民死伤无数。裕谦手中仅有三千官兵了,他便动员老百姓参加守城,准备与洋人决战到底。裕谦全身披挂,命人去找主要官员来总督府紧急议事。然后,他先给道光皇帝写了奏折,奏报定海失陷的经过以及镇海的战况,并奏报余步云不发兵援救定海,临阵脱逃,给战争带来的损失。之后,他又写了一封家信,安排了后事。然后押了印,用火漆封好,放在案上。这时,人已经到齐了,裕谦刚想说话,突然“轰”的一声,一颗炮弹落在总督府的门前,把议事厅震得晃了几晃。大家愣了片刻,布政使梁云抢先说道:“禀制军大人,卑职有句话,不知是否当讲?”裕谦点一点头说:“你先讲吧!”梁云慌慌张张说道:“洋人声势浩大,锐不可挡。依卑职看来,镇海是保不住了。切望制军善保虎体,退守宁波,以利再战。”知府康顺超也接着说:“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只要制军大人平安无恙,退到宁波后,奏请皇上增派救兵,那时收复镇海,又有何难?请大人速速撤离才是。”“制军大人,还是撤到宁波为对。”在场的人都异口同声劝裕谦退走。
裕谦苦笑了一下,摇摇头说:“两日前,我曾对天发誓,以葛云飞等三总兵为榜样,与镇海共存亡!话犹在耳,岂能舍地求生!我是不能离开这里了,也不能让你们陪着我死。为了保存实力,我命令你们马上撤走。把诸位请来,就是向你们做个交待,并有几件事情托付给几位大人,望能办到。”说到这里,裕谦拿起刚刚写好的奏折:“梁大人!”“在。”“这是我写给皇上的奏折,请梁大人代为转奏。”梁云眼中含泪,走到裕谦跟前,双手接过去,转身哭了。裕谦又把亲信幕僚张千叫来:“这是我的家书,请你交给我儿子,让他好好读书,为国效力,切莫学贪生怕死之辈。信里写得清清楚楚,我就不多说了。”“卑职遵命。”张千答应着,把信接了过去。裕谦又把大印、令箭、机密文书、奏折上谕、来往公函等取出来,委托给按察使黄诚宣,让他送到绍兴府,妥善封存保管。黄诚宣也哭着受命。裕谦最后说:“我辈食君禄,当报君恩。一旦身遭不测,我也死而无怨。望诸位撤走之后,多为国家出力才是!”
裕谦的话音刚落,“轰隆隆隆!”总督府的门前又响起一阵猛烈的炮弹爆炸之声。有人来报,总督府的前厅已被炸倒,辕门也起了火,裕谦站起身来,说道:“事关紧急,你们赶快撤走吧!”众人听了,不忍离去。裕谦怒道:“大丈夫处事,应当机立断,有令必行。快给我撤!”众人无奈,这才向裕谦施礼告别:“望制军大人保重!”然后退出总督府,打点行装,带着家眷仆人,从西门撤
裕谦看着他们走后,长吁了一口气,心里感到一阵轻松。稍坐片刻,便起身跨马到城中巡逻,这时,英军已经攻到东城门下,守军还在顽强抵抗,战斗非常激烈。裕谦赶到东城,登上城头,亲自督战。还协助军兵搬运炮弹,修补工事,把饥饿劳累和生死存亡都忘了。官兵士气为之大振,打退英军多次进攻。
再说璞鼎查。他指挥英军进攻了多次,还没把镇海拿下来,便恼羞成怒,集中五千兵力和三百门大炮,向东城猛攻。还悬赏捉拿裕谦:活捉者,赏银元十万块;得到裕谦死尸者,赏银五万元。洋人大喜,争先恐后地向城上猛扑。到了傍晚,东城城墙被炮炸开,洋人从缺口杀进城内。裕谦率军退到十字街头,与洋兵展开了巷战,杀伤了大批敌人,死尸堆起二三尺高。入夜,裕谦的身边只剩下六个亲兵了。突然飞来一颗子弹,击中了他的腹部,流血不止,退到荷花池旁。
这时,洋兵也追到了,裕谦借着灯光一看,追在最前边的那个洋兵,露着一副狰狞面目,向他扑来。看样子,他是想抓活的。裕谦手举宝剑,忍着伤痛,迎上前去,一剑就把那个洋兵砍倒了。然后,跳进荷花池内,自尽身亡。六名亲兵也全部战死,镇海就这样失陷了。
战败的消息,很快传到了北京。道光皇帝吃惊不小,心里很不痛快,他想:自从我大清国奠基以来,历经康熙、乾隆盛世,为什么事情都很顺利,为什么我即了位,就出现了一连串蹩脚的事情呢!难道满朝文武全不中用?简直太给我丢人了。想到此处,立刻降旨,选来六部九卿、翰、詹、科、道,召开御前会议。不大工夫,军机大臣、御前大臣、六部堂官全来了,在道光皇帝的御座前跪了一大片。
道光皇帝怒视着他们,有两三分钟没有说话。偌大的乾清宫里,肃静异常。文武大臣知道皇上正在生气,不知大祸将临到谁的头上,所以伏在地上,一个劲儿地哆嗦。
道光皇帝终于说话了:“穆彰阿!”“奴才在。”穆彰阿急忙叩头,往前跪爬了半步。道光阴沉着脸问道:“听说定海、镇海都丢了,你知道不知道?”“回皇上的话,奴才几天前就知道了,还没敢向陛下启奏。”道光苦笑一声:“嘿嘿!裕谦不愧是个忠臣,死得壮烈,死得有骨气!还有葛云飞三个总兵,也很有气节,他们没有白拿朝廷的俸禄,没有给咱大清国丢人。对这些人的后事,你是怎样安排的?”穆彰阿忙叩头说:“奴才们已经议过了。裕谦为国尽忠,理当流芳千古,奴才已差人去绍兴安慰他的家眷,还送去白银一万两,替他超度亡魂。并准备在裕谦的原籍为他修建忠烈祠,以示纪念。对葛云飞三人的家眷,也分别给了抚恤金五千两,并着史官查明战绩,载入史册。”道光一听,微微点了点头,又厉声问道:“有个叫余步云的,竟敢临阵脱逃,给大清丢尽了脸。对他,你们是怎样议的?”穆彰阿叩头道:“余步云罪重如山。奴才与吏部商议过,已经差人将他逮捕,交刑部严议!”皇上听了,“啪!”一拍桌子:“糊涂!”穆彰阿一哆嗦,忙低下头。道光大吼道:“有什么可议的?赶紧给我凌迟处死!现在,很多人视国法如儿戏,都与你们掌刑不善有关!你们都安的是什么心,什么心!”这几句话一说出口,把刑部尚书多明格、李天放等吓得脸色苍白,额角冒汗,赶紧叩头触地说:“奴才们辜负圣恩,罪该万死,罪该万死!”道光看了他们一眼说道:“下不为例。赶快把余步云处死,家产充公!”两个尚书不住地叩头称是。
诸位,书说到这儿,不能不絮叨几句。余步云贪生怕死,临阵脱逃,实属不忠;三总兵之死,两县失陷,与他不无关系。判他死罪,是理所应当的。道光这么做,不能说不对。然而,他对琦善和奕山又怎么样呢?琦善出卖主权,丢失国土,论罪情,要超过余步云数倍。道光仅把他革职拿问,家产充公,现在还活得满好;说到奕山,他私订《广州和约》,几乎把广州丢掉,罪就更重了,不仅没有受到惩处,还受到皇上的嘉奖。两厢比较,道光处理得就太不公平了。论其原因,奕山是他的皇侄,琦善是他的宠臣,他们两个又都是满人,所以道光才尽量庇护;反之,对林则徐、邓廷桢、关天培这些汉人,当然就要寡恩无情了。倘若余步云也是满人,或者沾点皇亲,也不至处死。满、汉有别,任人唯亲,赏不当功,罚不当罪,对这一点,跪在道光皇帝面前的文武大臣心里比说书的还明白,只是不敢像我这样明说罢了。
闲话少叙。道光皇帝又说道:“英夷如此猖狂,实为天朝巨患,朕决意对英宣战。你们看看,谁可以领兵?”他连问了几遍,一直无人回答。为什么?道理很清楚,这些人久在官场,摸透了道光的脾气,他反复无常啊!假如被保举的那个人打了胜仗,自然没活可说了;反过来,不但会落个荐人不当的罪名,说不定还把性命搭上。所以,他们都来了个明哲保身,一言不发。道光皇帝发火了,大声喝道:“你们都是聋了,还是哑巴?既食君禄,当报君恩。如今国难当头,你们都想袖手不管!嗯?”道光皇帝瞪着双眼,扫视着群臣。过了片刻,有人说话了:“臣保举一人,足可以收复失地,制服英夷。”道光闪目一看:说话的这个人六十多岁,面如白玉,浓眉阔目,三络花白胡须。原来是大学士、御前大臣潘世恩。
潘世恩是状元出身,学底扎实,文才出众,在满朝文武当中,是比较主持正义的人,因此威望很高,道光对他也很器重。
道光问道:“卿保举何人?从速讲来!”潘世恩道:“林则徐。”这个名字一出口,好像炸雷一般,文武大臣同时打了一个寒战,脸色都变了。许多人都替潘世恩捏着一把汗,心里说:潘世恩啊,潘世恩,你真是活腻味了!皇上最恨的就是林则徐,你怎么单提他呢?
奸佞虽少祸害深,
敢使社稷化烟云。
治国必先除隐患,
不在忠烈报国心。
葛云飞把公文展开,仔细瞧看。不看则可,看后好像冷水泼头,大失所望!
原来,葛云飞是向两江总督裕谦求援的。偏巧,裕谦到内地视察去了,总督衙门的一切公事,暂由浙江提督余步云署理。这样,那份告急文书就落到余步云手里了。
余步云是怎样一个人呢?此人字紫松,祖居四川广安,是个当兵的出身。因参与镇压白莲教起义和少数民族起义有功,逐步被提升为总兵、提督。他是个惜命厌战的怕死鬼,一听见打仗,脑袋都疼,对洋人更是怕得要命。他平日对葛云飞就有看法,两个人犹如水火,难以同炉。为此,余步云不仅对裕谦心怀不满,对葛云飞也十分忌妒。
他接到了告急文书后,按兵不动。为什么?他怕葛云飞立了功对他不利,心里说:你姓葛的也太自不量力了,朝廷对洋人都敷衍搪塞,何况你这个小小的总兵呢?干脆,我不给你派兵,看你如何打法?想到这儿,提笔就给葛云飞写了一封回文。措词既挖苦,又刻薄。大意是说:我这里兵员不足,粮饷缺欠,难以接济。朝廷一再声明,切勿轻起衅端,你却一意孤行。你既然有本领挑起战争,就应该有本领把敌兵杀退,何必求援?他还以提督大人的口吻下命令说:你一定要把定海给我守住;如因防守不利,丢失了国土,小心你的脑袋!
葛云飞看罢,又气又恨!他怕影响士气,强压怒火,没敢表露出来。他有心去找余步云,当面辩理,可是又脱不开身。看来,援兵是没有指望了。这时,很多官兵围过来,焦急地问:“大人,援兵何时能到?”“大人,弹药何时送来?”葛云飞强忍悲痛,不得不编些假话鼓励大家:“军门余大人说,援兵马上就到,勉励我们一定要坚持下去。”官兵们信以为真,个个欢呼雀跃。葛云飞当即命令说:“请大家抓紧工夫把长墙缺口堵好,擦好大炮、枪械,以利再战。”“遵命!”官兵们答应一声,进入阵地,准备迎敌。
书要简短。战斗进行到第六天,也就是一八四一年十月一日,突然阴云密布,下起了大雨,要塞的战壕里灌满了水;官兵们都在水里泡着,坚守阵地。有些炮药也被雨淋湿了,失去了作用。还有十几门大炮遭雨失灵,点不着火了,给守军造成很大威胁。葛云飞和官兵一样泡在水里,手握宝刀,严密监视敌情。
且说侵略军总司令璞鼎查,此刻他正站在会议室的窗前,看着阴沉的天空出神。高参马礼逊站在璞鼎查的背后打着主意。他们两个正在为拿不下定海而发愁。马礼逊抬头瞅瞅窗外的大雨,突然眼睛一亮,几步来到璞鼎查的跟前:“阁下,我建议今天晚间进攻,趁雨夜拿下定海。”璞鼎查没有表态,两眼仍然注视着窗外,只听马礼逊继续说道:“方法是避实就虚。据侦察得知,在定海要塞的左翼,有个叫竹山门的地方,也可以登陆;右翼有个叫晓峰岭的地方,也容易攻取。因这几天我们主攻正面要塞了,据报这两个地方防守比较薄弱。我们可以兵分两路,先把这两处拿下来,然后绕到葛云飞的背后,给他来个前后夹击,定海不就属于我们的了?”璞鼎查转过身来,走到桌旁,展开地图,寻找了片刻,把眼光落到竹山门和晓峰岭的地方。他看了一阵儿,把拳头往桌上一击:“就这么定了!高参阁下,请您率兵船二十只,偷偷靠近竹山门海岸,晚上十一点,准时发动进攻。我率兵船二十只,绕路赶奔晓峰岭,和你同时发动攻势。在正面,留下我的副司令米尔先生把葛云飞拖住。最后三路会师,拿下定海。”璞鼎查命人把米尔找来,向他说明了进攻计划。三个人对准了怀表,分头准备去了。
雨整整下了一天,到了晚间,越下越大,天水连成了一片,在大雨的掩护下,英军舰队兵分三路出发了。
先说璞鼎查,他带着舰队摸到晓峰岭的附近海岸,命令士兵偷偷登陆,埋伏在岭下,把兵舰上的大炮,对准了岭上的清军营寨。等到晚上十一时整,璞鼎查命令开炮。在大炮和暴雨的掩护下,开始向晓峰岭进攻。
前文书说过,总兵王锡朋,带着一千多人驻守在这里。前几天,定海要塞连日激战,兵力消耗很大。王锡朋抽出三百人前去支援,他这里只剩下不到八百人了。王锡朋深知晓峰岭的重要,几天来亲自带兵巡逻,毫不松懈。今天,天降大雨。他一看战壕里灌满了水,便命令军兵转移到高处,垒起一道道石墙,做临时保垒,并用雨布等物把大炮遮好。王锡朋直忙到晚上十点五十分才回到营房休息。他刚刚闭上眼睛,就听晓峰岭下炮声隆隆。他立即披衣而起,快步来到阵地询问情况。有人报告说:“洋鬼子打来了。”王锡朋马上命令开炮还击,五十门大炮同时开火。可是,打了几炮就不响了,把炮兵急得直蹦高。王锡朋忙问:“怎么回事?”有人报告说:“炮药和炮弹受潮失灵了。”王锡朋命令军兵把炮擦干,重新开炮。可是,大炮说什么也不响了。
这时,敌人的炮弹却一排接着一排落到阵地上,比以前打得更猛了。不好!一颗炮弹落在王锡朋的面前,“轰”的一声,爆炸开花,可叹这位爱国将领当即以身殉职。主将阵亡,人心涣散,加上大炮失灵,更无法抵抗了。结果,晓峰岭被英军占领,战士全部牺牲,璞鼎查占了晓峰岭,没有停留,马上率兵,向定海要塞扑来。
于此同时,马礼逊也登陆了,他迅速攻破竹山门的防御工事,老将郑国鸿为国捐躯,全部官兵牺牲在阵地上。这个马礼逊,攻占了竹山门要塞以后,马上麾兵,直插到葛云飞的背后,集中大炮,向要塞猛轰。
葛云飞正在冒雨巡视阵地,忽然听到从左右两方传来炮声,急忙命人分头侦察。二小时后,相继得到报告,竹山门和晓峰岭都失守了。葛云飞听了,身子一震,知道定海保不住了。亲兵把他围住,七嘴八舌说道:“大人、赶快撤走吧,去见制军大人,搬来援兵再战!”葛云飞一阵冷笑,大喝一声:“住口!我葛某早就发下誓言,阵地在,人在;阵地不在,人亡!我哪也不去,不管出现什么情况,都要坚守下去。”
这时,敌人的炮火越来越近,越来越猛了。有人报告:“英军从正面登陆了!”葛云飞发现自己腹背受敌,心情更加焦躁。他立即下令调转炮口。可是,大炮都深陷在泥水里,炮口调转不过来。同时,很多大炮都打不响了。葛云飞巡视一遍阵地,发现军兵只剩下五十多人了。他站在一块高地上,手挥宝刀,马上命令:“突围!”
这时,前后的敌军已经杀来,把葛云飞困在核心。葛云飞刚一转身,突然飞来一颗子弹,击中了他的软肋,他身子一晃,摔倒在地。此刻,他的身边几乎没有人了。葛云飞咬着牙,坐在泥水里,鲜血和泥水混在一起。
这时,敌人越来越近,枪声越来越响,大雨越下越大,但他心里却很平静,好像周围的一切都不存在。他知道,这是自己生活在祖国大地上的最后时刻了,但他没有一丝悔意。他抚摸着自己心爱的宝刀,眼睛注视着刀柄上镌刻着的“昭勇”二字,心里说:大丈夫顶天立地,为国尽忠,不成功,则成仁。他想到这儿,使尽了全身力气,站起身来,最后看了一眼祖国的山河,把刀横在项下,自刎而亡。时年四十二岁。后人有诗赞曰:
赤胆忠心葛云飞,
为国捐躯天地悲。
豪情壮气绕宇宙,
不朽英名万世垂!
又有人诗赞三总兵曰:
烈士英名留心中,
定海山河日峥嵘。
后人踏上舟山岛,
谁不凭吊三总兵?
一八四一年十月二日,定海失陷,再次落到英国侵略军的手里。定海人民又陷入灾难之中,璞鼎查率领侵略军把定海县城洗劫一空,还命令英军把捉来的老百姓赶进大海淹死,然后率舰队攻打镇海。
镇海与定海隔海相望,地处要冲,是江苏、浙江的重要门户之一,也是两江总督裕谦的驻地。定海失陷的警报传到镇海之后,裕谦听说三总兵阵亡,真是痛断肝肠。他知道洋人不会罢休,定要前来攻打镇海,便马上做好迎敌准备。
裕谦还传下命令,为守卫定海而战死的三位总兵和牺牲的全体官兵开追悼会。会场设在城内关帝庙前的校军场上。以裕谦为首的文武官员皆身穿素服,腰系白纱,来到会场。只见会场上高搭灵棚,灵棚正中供奉着三位总兵的灵牌,灵前蜡烛通明,香烟缭绕,灵幡飘摆,挽樟高悬。镇江城的老百姓也闻讯赶来了,有的还系上了白孝带,人人面带悲容,把会场围得水泄不通。
追悼会在上午十点开始,在哀乐声中,裕谦领头向三总兵的灵牌敬香,行了三鞠躬礼。接着,由裕谦念了悼词,深切哀悼葛云飞等三位总兵,并当众宣布要申奏朝廷,给死者追封记功。裕谦在会上,揭露了侵略者的残暴本质,列举了侵略军令人发指的罪行,动员全体军民效仿葛云飞,为国尽忠。裕谦声音高吭,话语悲壮,深深打动了军民的心。在场的九千多人,无不声泪俱下。裕谦眼滚热泪,最后感慨地说:“葛云飞将军虽是本督的部下,然其所做所为,实乃吾之师表。本督愿效三位总兵,纵死无怨!镇海在,裕谦在;镇海不在,裕谦亡。皇天后土,实鉴我心!”裕谦说罢,祭天告地,又用刀刺破中指,将血滴人酒中,率领众人敌血,对天盟誓,大会开得十分悲壮。
会散之后,裕谦下令把主要官员留下,到总督府紧急议事。他一看浙江提督余步云不在,便打听他为何没来?有人说,余提督生病了。裕谦知道,余步云心里有鬼,是躲在府里装病,马上派人把余步云也逼来了。
裕谦坐在议事厅正中,对众人严肃地说:“现在定海失陷,英夷定会来犯镇海。我辈沐浴着皇上圣恩,食着朝廷俸禄,不能眼睁睁地瞅着国土沦丧。我们要像三位总兵那样,抗敌到底,宁死不屈,守住镇海!”接着,他又说:“定海失陷,犹如拔掉镇海的门户,对我十分不利。然镇海左有招宝山,前有金鸡岭,皆可凭险拒守。只要把这两处守住,洋夷就难以得逞。”接着,裕谦开始部署防御。他派总兵周国梁守招宝山,派提督余步云守金鸡岭,他自己守卫镇海,布成犄角之势。
前已说过,余步云胆小如鼠,本不敢与洋人作战,可是又没法说出来,便在裕谦面前一再强调金鸡岭的重要,迫使裕谦多派兵将。最后,裕谦拨给他精兵三千五百人,大炮一百二十门,他才不言语了。
一八四一年十月三日,英国侵略者向镇海扑来,用大炮向招宝山和金鸡岭发起猛攻。璞鼎查亲自督军攻打金鸡岭。浙江提督余步云,龟缩在指挥塔里指挥战斗。“咚!咚!咚!咚!”炮声惊天动地,震耳欲聋。他心里想:啊呀!洋人的大炮可真够厉害的!他仗着胆子走到垛口跟前往下观看,就见炮弹落处,山石横飞,树木折断,许多工事已被摧毁!那些被炸伤的军兵,缺腿断臂,顺伤口淌着鲜血,倒在地上,“爹呀、妈呀”直叫。余步云看到伤兵,想到自己,不觉吸了一口冷气。就在这时,“轰”的一声巨响,一颗炮弹在指挥塔旁炸开了花。余步云被震倒在地,两名亲兵把他扶在椅子上坐下,经过抢救,他才清醒过来。这下子可把他吓破了胆,再也不敢在前沿阵地指挥作战了。他把指挥权交给两名副将,自己躲到寝帐里避难去了。
余步云倒在床上,想着方才在战场上所见的一切,越想越怕。想着,想着,情不自禁地哆嗦起来,再也不敢在这儿呆下去了。这时,敌人的炮火越来越猛,竟把他的寝帐打了个窟窿。余步云慌里慌张,带着八名亲兵,一口气儿逃下金鸡岭,跑回镇海总督衙门。他哀求裕谦说:“制……制……制军大人,洋鬼子来势凶猛,船多炮重,官横兵凶,实难对付。镇江恐怕守不住了,我恳求大人赶快下令撤走吧!这里……这里太危险了。”
裕谦见余步云花翎歪戴,官服不整,脸色苍白,语言迟钝,一副贪生怕死的嘴脸,不由得火撞顶梁,怒喝道:“住嘴!余步云,你怕死了吗?家贫出孝子,因乱显忠臣。只有在这个时候,才能看出一个人的忠奸!你身为提督,掌一省之军务,平日受皇恩,乱时当报君。定海危难,你为泄私愤,不发援兵,致使定海失陷,这笔账我都给你记着呢!现在,交战正在紧张时刻,你竟敢私离阵地,蓄意逃走,惑乱军心。你该当何罪!你赶快给我回去,一定把金鸡岭守住。否则,我将杀你个三罪归一!”余步云见裕谦真急了,不敢再讲话了,领着他那八个亲兵,又回金鸡岭去了。
这时,英军已经攻占了金鸡岭的西山头,正架起大炮向主峰猛轰,清兵伤亡很大。余步云根本不想办法抵抗,躲到寝营里光想如何保住他的狗命。他预感到,洋人很快就要打到他的跟前!逃吧?怕裕谦拿他问罪;不逃吧?又怕洋人饶不了他。唉呀呀,急得他不住地哭泣,大鼻涕流出老长。
到了下午,战斗更激烈了。英军曾经几次攻上了金鸡岭的主峰,但都被守军击退了。下午三时,敌人又发动了大规模的进攻。先用“火神”大炮猛轰清军阵地,一排排的炮弹几乎把金鸡岭炸平,炮火把茅草和树木都打着了,燃起熊熊大火,硝烟笼罩着山峦。璞鼎查又指挥一千英军抢占主峰,战况非常激烈。清军拼命抵抗,伤亡特别严重,只剩下不到一千人了。余步云一看,再不投降,连自己的性命也保不住了,急忙命令亲兵挂起了白旗。
璞鼎查手拿望远镜,看得特别真切,马上下令:“不许清军投降,继续进攻!”命令传下,英国的炮火打得更猛烈了。先遣队已经攻占了清军的前沿阵地,双方打起了交手仗。余步云从寝营里探出脑袋一看,一层薄烟笼罩下,刀光闪闪,分不清谁是清兵,谁是英夷!只见这伙厮杀一处,那伙滚成一团,拳打脚踢,石砸口咬,互不相让,漫山坡上,都是死尸,鲜血染红了野草和沙石。余步云看着看着,体如筛糠,再也看不下去了,带着他那八个亲兵,丢下正在和英军拼命的官兵,夹着尾巴逃命去了。
璞鼎查站在远处一看,清军打得特别勇猛,自己的军兵死伤不少。心想:再要拖延下去,与已不利。便又调来两千名援兵。由于英军人多势众,清兵把守不住,金鸡岭终于失陷了。
璞鼎查和马礼逊登上金鸡岭的主峰,往下眺望,镇江城尽收眼底,马上命令在山头上架起大炮五百门,集中火力,向镇海发起猛攻。
与此同时,英军还攻占了招宝山,总兵周国梁战死,官兵逃散。
金鸡岭和招宝山失陷的消息传到镇海,裕谦又恨又痛。恨的是余步云临降脱逃;痛的是丢了两处重要门户,官兵死伤惨重。这时,敌人的炮火已经烧到镇海,城中变成一片火海,多数的房屋已被敌炮轰倒,军民死伤无数。裕谦手中仅有三千官兵了,他便动员老百姓参加守城,准备与洋人决战到底。裕谦全身披挂,命人去找主要官员来总督府紧急议事。然后,他先给道光皇帝写了奏折,奏报定海失陷的经过以及镇海的战况,并奏报余步云不发兵援救定海,临阵脱逃,给战争带来的损失。之后,他又写了一封家信,安排了后事。然后押了印,用火漆封好,放在案上。这时,人已经到齐了,裕谦刚想说话,突然“轰”的一声,一颗炮弹落在总督府的门前,把议事厅震得晃了几晃。大家愣了片刻,布政使梁云抢先说道:“禀制军大人,卑职有句话,不知是否当讲?”裕谦点一点头说:“你先讲吧!”梁云慌慌张张说道:“洋人声势浩大,锐不可挡。依卑职看来,镇海是保不住了。切望制军善保虎体,退守宁波,以利再战。”知府康顺超也接着说:“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只要制军大人平安无恙,退到宁波后,奏请皇上增派救兵,那时收复镇海,又有何难?请大人速速撤离才是。”“制军大人,还是撤到宁波为对。”在场的人都异口同声劝裕谦退走。
裕谦苦笑了一下,摇摇头说:“两日前,我曾对天发誓,以葛云飞等三总兵为榜样,与镇海共存亡!话犹在耳,岂能舍地求生!我是不能离开这里了,也不能让你们陪着我死。为了保存实力,我命令你们马上撤走。把诸位请来,就是向你们做个交待,并有几件事情托付给几位大人,望能办到。”说到这里,裕谦拿起刚刚写好的奏折:“梁大人!”“在。”“这是我写给皇上的奏折,请梁大人代为转奏。”梁云眼中含泪,走到裕谦跟前,双手接过去,转身哭了。裕谦又把亲信幕僚张千叫来:“这是我的家书,请你交给我儿子,让他好好读书,为国效力,切莫学贪生怕死之辈。信里写得清清楚楚,我就不多说了。”“卑职遵命。”张千答应着,把信接了过去。裕谦又把大印、令箭、机密文书、奏折上谕、来往公函等取出来,委托给按察使黄诚宣,让他送到绍兴府,妥善封存保管。黄诚宣也哭着受命。裕谦最后说:“我辈食君禄,当报君恩。一旦身遭不测,我也死而无怨。望诸位撤走之后,多为国家出力才是!”
裕谦的话音刚落,“轰隆隆隆!”总督府的门前又响起一阵猛烈的炮弹爆炸之声。有人来报,总督府的前厅已被炸倒,辕门也起了火,裕谦站起身来,说道:“事关紧急,你们赶快撤走吧!”众人听了,不忍离去。裕谦怒道:“大丈夫处事,应当机立断,有令必行。快给我撤!”众人无奈,这才向裕谦施礼告别:“望制军大人保重!”然后退出总督府,打点行装,带着家眷仆人,从西门撤
裕谦看着他们走后,长吁了一口气,心里感到一阵轻松。稍坐片刻,便起身跨马到城中巡逻,这时,英军已经攻到东城门下,守军还在顽强抵抗,战斗非常激烈。裕谦赶到东城,登上城头,亲自督战。还协助军兵搬运炮弹,修补工事,把饥饿劳累和生死存亡都忘了。官兵士气为之大振,打退英军多次进攻。
再说璞鼎查。他指挥英军进攻了多次,还没把镇海拿下来,便恼羞成怒,集中五千兵力和三百门大炮,向东城猛攻。还悬赏捉拿裕谦:活捉者,赏银元十万块;得到裕谦死尸者,赏银五万元。洋人大喜,争先恐后地向城上猛扑。到了傍晚,东城城墙被炮炸开,洋人从缺口杀进城内。裕谦率军退到十字街头,与洋兵展开了巷战,杀伤了大批敌人,死尸堆起二三尺高。入夜,裕谦的身边只剩下六个亲兵了。突然飞来一颗子弹,击中了他的腹部,流血不止,退到荷花池旁。
这时,洋兵也追到了,裕谦借着灯光一看,追在最前边的那个洋兵,露着一副狰狞面目,向他扑来。看样子,他是想抓活的。裕谦手举宝剑,忍着伤痛,迎上前去,一剑就把那个洋兵砍倒了。然后,跳进荷花池内,自尽身亡。六名亲兵也全部战死,镇海就这样失陷了。
战败的消息,很快传到了北京。道光皇帝吃惊不小,心里很不痛快,他想:自从我大清国奠基以来,历经康熙、乾隆盛世,为什么事情都很顺利,为什么我即了位,就出现了一连串蹩脚的事情呢!难道满朝文武全不中用?简直太给我丢人了。想到此处,立刻降旨,选来六部九卿、翰、詹、科、道,召开御前会议。不大工夫,军机大臣、御前大臣、六部堂官全来了,在道光皇帝的御座前跪了一大片。
道光皇帝怒视着他们,有两三分钟没有说话。偌大的乾清宫里,肃静异常。文武大臣知道皇上正在生气,不知大祸将临到谁的头上,所以伏在地上,一个劲儿地哆嗦。
道光皇帝终于说话了:“穆彰阿!”“奴才在。”穆彰阿急忙叩头,往前跪爬了半步。道光阴沉着脸问道:“听说定海、镇海都丢了,你知道不知道?”“回皇上的话,奴才几天前就知道了,还没敢向陛下启奏。”道光苦笑一声:“嘿嘿!裕谦不愧是个忠臣,死得壮烈,死得有骨气!还有葛云飞三个总兵,也很有气节,他们没有白拿朝廷的俸禄,没有给咱大清国丢人。对这些人的后事,你是怎样安排的?”穆彰阿忙叩头说:“奴才们已经议过了。裕谦为国尽忠,理当流芳千古,奴才已差人去绍兴安慰他的家眷,还送去白银一万两,替他超度亡魂。并准备在裕谦的原籍为他修建忠烈祠,以示纪念。对葛云飞三人的家眷,也分别给了抚恤金五千两,并着史官查明战绩,载入史册。”道光一听,微微点了点头,又厉声问道:“有个叫余步云的,竟敢临阵脱逃,给大清丢尽了脸。对他,你们是怎样议的?”穆彰阿叩头道:“余步云罪重如山。奴才与吏部商议过,已经差人将他逮捕,交刑部严议!”皇上听了,“啪!”一拍桌子:“糊涂!”穆彰阿一哆嗦,忙低下头。道光大吼道:“有什么可议的?赶紧给我凌迟处死!现在,很多人视国法如儿戏,都与你们掌刑不善有关!你们都安的是什么心,什么心!”这几句话一说出口,把刑部尚书多明格、李天放等吓得脸色苍白,额角冒汗,赶紧叩头触地说:“奴才们辜负圣恩,罪该万死,罪该万死!”道光看了他们一眼说道:“下不为例。赶快把余步云处死,家产充公!”两个尚书不住地叩头称是。
诸位,书说到这儿,不能不絮叨几句。余步云贪生怕死,临阵脱逃,实属不忠;三总兵之死,两县失陷,与他不无关系。判他死罪,是理所应当的。道光这么做,不能说不对。然而,他对琦善和奕山又怎么样呢?琦善出卖主权,丢失国土,论罪情,要超过余步云数倍。道光仅把他革职拿问,家产充公,现在还活得满好;说到奕山,他私订《广州和约》,几乎把广州丢掉,罪就更重了,不仅没有受到惩处,还受到皇上的嘉奖。两厢比较,道光处理得就太不公平了。论其原因,奕山是他的皇侄,琦善是他的宠臣,他们两个又都是满人,所以道光才尽量庇护;反之,对林则徐、邓廷桢、关天培这些汉人,当然就要寡恩无情了。倘若余步云也是满人,或者沾点皇亲,也不至处死。满、汉有别,任人唯亲,赏不当功,罚不当罪,对这一点,跪在道光皇帝面前的文武大臣心里比说书的还明白,只是不敢像我这样明说罢了。
闲话少叙。道光皇帝又说道:“英夷如此猖狂,实为天朝巨患,朕决意对英宣战。你们看看,谁可以领兵?”他连问了几遍,一直无人回答。为什么?道理很清楚,这些人久在官场,摸透了道光的脾气,他反复无常啊!假如被保举的那个人打了胜仗,自然没活可说了;反过来,不但会落个荐人不当的罪名,说不定还把性命搭上。所以,他们都来了个明哲保身,一言不发。道光皇帝发火了,大声喝道:“你们都是聋了,还是哑巴?既食君禄,当报君恩。如今国难当头,你们都想袖手不管!嗯?”道光皇帝瞪着双眼,扫视着群臣。过了片刻,有人说话了:“臣保举一人,足可以收复失地,制服英夷。”道光闪目一看:说话的这个人六十多岁,面如白玉,浓眉阔目,三络花白胡须。原来是大学士、御前大臣潘世恩。
潘世恩是状元出身,学底扎实,文才出众,在满朝文武当中,是比较主持正义的人,因此威望很高,道光对他也很器重。
道光问道:“卿保举何人?从速讲来!”潘世恩道:“林则徐。”这个名字一出口,好像炸雷一般,文武大臣同时打了一个寒战,脸色都变了。许多人都替潘世恩捏着一把汗,心里说:潘世恩啊,潘世恩,你真是活腻味了!皇上最恨的就是林则徐,你怎么单提他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