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网 > 二拴的一九七八 > 第十四章 笸箩、瓮和盔

第十四章 笸箩、瓮和盔

推荐阅读:明克街13号弃宇宙渡劫之王第九特区三寸人间大符篆师仙宫大侠萧金衍英雄联盟:我的时代问道章

顶点小说网 www.23wx.info,最快更新二拴的一九七八最新章节!

    院子里传来孩子的口角声,奶奶带着弟弟妹妹回来了。

    李之重走出家门,两个小黑人看见他后边跑边喊:“二哥、二哥,”。

    像是多年没见的样子。

    李之重掏出两颗螺丝糖,给上前的弟弟妹妹一人一颗。

    “哪儿来的?”小拴问。

    “捡的,”李之重逗他。

    “哪儿捡的?我们再去。”小风高兴地问。

    “二哥逗你了,笨蛋。”小拴指着小风说。

    “你才是笨蛋。”小风还着嘴说。

    眼前两个眉眼清秀的小黑人,一个光头,一个短发,斗嘴是他们的日常。

    糖不能都给了,每天两粒。

    第三天剩下的一颗一人一半儿,幸福感可以持续好长时间。

    这两个小黑人在前世李之重最艰难的时候,不吝多次伸出援手,不求回报。

    “奶奶,你吃糖不?”李之重仔细打量着门口的奶奶问。

    毕竟三十九年未见,而且知道没了,感觉虽异样,心里却暖暖的。

    “不吃,你也吃,不要都给了那两小的。”奶奶答道。

    老太太八十三了,牙还齐整,慈眉善目的,带一只微翠玉耳环。

    另外一只据她说骑驴回娘家,驴惊人落,玉碎佑人。

    小脚老太摔了一大跤,皮都没蹭破,可惜了那只耳环。

    后世老坟地由于国家修建鱼塘。

    李之重堂哥迁坟时,这只完好的耳环得以重见天日,现收在他家。

    “晌午吃甚呀?”李之重又问。

    “大瓜山药(土豆)汤汤玉米面锅贴贴。”奶奶安排道。

    “今天我来做,行不行,奶奶。”李之重央求道。

    “你?”奶奶有些疑惑。

    “您老帮忙看着好不好?”李之重又说。

    “嗯,我们二拴长大了,试一试。”奶奶有些欣慰道。

    农村的孩子早当家,做饭算不了什么,再说前世李之重做的一手好菜。

    虽是初秋,阴历已到七月底了,家里面有些凉意,做饭从户外逐步倒在家里了。

    李之重开始准备了,大小不一五六个新土豆,皮薄不用削,洗干净切块儿即可。

    这是规矩,从李之重的二爷爷那里传下来的。

    老头后来不管多有钱,一辈子吃土豆不吐皮。

    李之重的父亲学了几十年,近几年好点,但是新土豆不削皮不能改。

    大瓜(南瓜)是圐圙里自己家种的。

    洗好切开掏瓤切块儿,带籽的瓤要晒到外面窗台上。

    晾干炒熟可以嗑,另可留籽种。

    抓一小把干粉条泡上,那是给奶奶准备的。

    主食大家都一样,农忙时就不太讲究了。

    米面粮油都放在粮房里,粮房在正房最东面。玉米面在一种纸做的篓篓里盛放着。

    篓篓、笸箩这种纸制品统称为纸筋笸箩。

    用小瓮瓮(缸)为模板的叫篓篓,高而修长,较大。

    用盔为模板的叫笸箩,矮而粗,较小。

    最小的还有就是放在炕上的针线笸箩和烟叶笸箩。

    做纸筋笸箩是李之重二姑李梅梅的一项绝技。

    每年腊月二十四糊新窗户纸时,把旧纸撕下留存。

    攒够一定数量时,将废麻纸浸泡、捣碎。

    拍在一个倒扣的瓷盔或小瓮瓮上成型,厚约半公分略强。

    等纸盆彻底干透,轻轻地揭下来即成。

    最后用平常积攒的香烟盒里外糊裱就能用了,香烟包装糊在笸箩上只是为了好看。

    麻纸的再利用也是农家节俭与创新的典型物件。

    甚至油篓都能用纸筋做,不过需要内置柳编为筋,熟油浸透。

    俗语云“油篓纸筋锁子铁”,比喻废物的,意思不好再利用了。

    李之重家的笸箩都出自他二姑的手。

    解放后一段时间内,人们用骆驼票子裱糊笸箩。

    骆驼票子是蒙疆银行发行的带有骆驼图案的钞票。

    蒙疆银行是RB侵华期间在蒙疆地区成立的伪政权银行。

    两千年收藏热时,有人一个糊有骆驼票子的笸箩卖了几千块钱。

    存放米面的还有泥瓮,也是就地取材,自力更生的产品。

    柳编成瓮形,内外用白干土和麦秆为泥抹匀,晾干后可以存放粮食。

    小农经济自给自足是必须的,产出还不够吃,去哪里找钱买东西。

    即使有点钱,也会存起来为盖房娶媳妇这两件大事做准备。

    李之重按照奶奶要求挖了两碗玉米面,盛在大盔里端了回来。

    又在玉米面里加了两小撮碱面和匀。

    用铁铲从粮房的油罐里铲了一铲荤油,荤油下面还有烧好的肉。

    那是去年冬天杀猪后腌制下的,已经不多了,回来连铲放在昨晚洗好的七烧锅里。

    家里的规矩是饭后马上洗锅洗碗收拾好。

    “油多了,”奶奶说。

    “这点儿还多?”李之重有些迷惑,下意识里面他还没敢多铲,奶奶却说多了。

    “就这样哇,下回少点。”奶奶善解人意地说。

    荤油确实挖多了,生产队一年一人分四五斤胡麻油。

    一个六口之家,也就不到三十斤,要吃一年的。

    对那些把猪卖了没有荤油补充的家庭,一天平均七八钱油,倒进锅里仅够润一下锅底。

    更有一些人家菜出锅后才会淋上几滴,象征意义大于实用价值,聊胜于无。

    对油的渴望总结为“吃一个油花子激灵三天”,意思是油可以给人带来活力。

    中国从解放到八十年代末,轻工业的发展速度缓慢。

    陕北、晋北和蒙中西部等地,普通人家使用的日常生活用具。

    轻工产品极少,当然价格也是主要原因。

    家家必备用来盛粮、盛水、盛油、和面、腌菜等用具。

    都是用当地高岭土烧制的。

    有如瓮、盔、盆、罐、坛等,厚重结实,价格便宜,也是李之重家的首选。

    还有很多日用品都是自制的,如笸箩、簸箕和笤帚等。

    瓮,也叫缸,按照古人分类收口为瓮,敞口为缸,后当地人统称为瓮。

    由大到小分为大瓮、三只瓮、五只瓮和圪丁瓮。

    按照大小形制用作水瓮、菜瓮、油瓮等,大瓮高约一米二三,依次递减。

    圪丁瓮是为生豆芽特制的。

    下部有孔,方便淘豆芽。

    因当时婚丧嫁娶,豆芽是凉菜的主菜,需要量大且不可或缺。

    同时也是过年必备菜品,有专门的生豆芽的器具就不足为奇了。

    关于瓮有很多俗语,老话说“节省,从瓮沿沿开始,等到了瓮底底就迟了。”

    劝人节约要趁早。

    还有一句正好相反,因瓮倒扣如烟囱状,俗语讲“掌柜的打烂瓮,正好安烟囱。”

    意为有钱就这么任性。

    盔,由大到小分为雷盔、大盔、二号盔和小盔盔。

    雷盔主要用于事宴(婚丧嫁娶宴席),体型硕大且壁厚。

    容量大保温效果好,盛放炸好的油糕。

    大盔直径约四十公分,以十公分递减到小盔盔,多用于日常洗菜、和面和盛放食物等。

    还有就是尿盔子和夜壶,也是此类粗瓷制品,用于晚上家里便溺。

    当地骂人“扑尿盔子了”,意思上门太早了,人家还没倒尿了。

    倒尿是女人的事儿,男人倒尿会被笑话的。

    夜壶是老年男性起夜首选,造型可自行搜索。

    有个歇后语叫“寡妇抱着夜壶哭——我不如你呀”,形象生动。

    关于尿盔子还有个笑话,话说民国二十七年,RB人打着共建满蒙的旗帜来到了土默川。

    一日将午,一队RB兵到了口肯板升,准备生火做饭。

    街上搭灶支锅,缺一个和面盆,就到李之重姥爷家去借。

    正好看见马老汉家尿盔子放在豁口口后侧。

    二鬼子一眼就看见了,拎起来就走。

    “那是个尿盔子!”马老汉用本地土语忙道。

    “什么,没做饭就要盔子?!”二鬼子瞪着眼说,马老汉没敢说话。

    午后,二鬼子来归还盔子,大赞李之重姥爷是个好人。

    可就是盔子有点骚气,还给了马玉仁一颗洋糖。

    马老汉望着光洁如新的尿盔子,深感军民鱼水情深。

本站推荐:女配师叔修仙路快穿女配逆袭:男神请上钩医冠禽兽,女人放松点!快穿之女配掰开也是黑的武道神尊快穿之拯救黑化boss男主穿梭在电脑世界宠妻万万岁:妖孽邪君逆天妃仙帝归来快穿系统:反派BOSS来袭!

二拴的一九七八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顶点小说网只为原作者岳麓之巅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岳麓之巅并收藏二拴的一九七八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