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8、新年新希望
推荐阅读: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唐枭、乘龙佳婿、长宁帝军、医妃惊世、逆鳞、银狐、续南明、盛唐风华
顶点小说网 www.23wx.info,最快更新老关家的六零日常最新章节!
七六年是个寒冬。
刚过了十一没几天, 晚上的温度就降到零度左右了,地里还没收的粮食都开始上霜了。砖厂冬天是不能开工的, 温度低砖就烧不成了,砖坯子也凉不干。十一之后, 除了大窖,别的车间就都停工了。
砖厂的工人是一年一招,但是前一年干得好的,下一年基本上还是会被招回来。二姨家的高三哥已经停工回家了,听二姨话里那意思,明年不一定再去了,在半成品干了一年, 一个月十来块钱, 没白没黑的干,实在是没啥意思,三哥那人老实,只知道闷头干活儿, 干到老也就是个干活儿的, 还不如回家多种点儿地挣得多呢。
士安大哥没有回家,因为接煤表现得好,被领导留下了,管油坊,还有今年砖厂接了个大活儿,给几百里之外的一个林场收猪肉。他负责记账。大小也算是个小领导了,都跟领导一起吃小厨房的小灶了。得忙活一冬天呢, 年前能帮活完就不错了。
也许是因为大哥的工作有着落了,也或许是那个喝鸡蛋水的偏方有效果了,明子娘今年终于没有再住院。全家都松了一口气,她可是全家的主心骨,一住院,大家伙儿都跟着悬心。
明子放寒假了也不敢歇着,总觉得时间不够用了似了,就怕随时可能会恢复高考,她没准备好。所以,放假也在家学习,从来不出去玩。还特意让大哥帮忙在县里的新华书店买了人家堆在库房里十多年的旧书回来看。历史,地理啊,物理化学数学那些。
相对于明子的紧张和努力,老姐和小文哥算得上是没心没肺了。本来学校就没教什么了,人俩人也特别心大的得过且过,教什么我就学什么,不上课都跟着老师同学一起浪。混日子。老姐成绩中等,小文哥就不用提了,根本没有起色。倒是因为长得实在是结实,干活儿分外的给力,有劲儿,勤快,比大人都能干,也算是一个优点吧。
但是吧,明子还不能劝,因为他们的状态才是时下最正常的状态。再说了,老姐的成绩也不算差,劝啥呀?说快要恢得高考了?赶紧学习,将来考大学?别逗了,会暴露的。
更重要的,老姐才初三,小文哥才初一,也确实不着急啊。
今年家里杀猪的时候,格外的热闹,大哥厂里的领导就坐了一桌。拐上几个弯儿都能扯上点儿亲戚关系,加上大哥也算挤进了领导圈子里,请同事吃个猪肉也正常,别人也说不出什么,明子娘好客、人缘好的名声也不是一天两天了。
进了腊月,士安大哥就开始一趟一趟的往家里搬东西,三五天就回家一趟,家里的自行车已经归他用了,冬天雪地里不好走,一次带不动太多东西。他就二三十斤米,面的往家里送。包豆包的时候,他往家里送粘大米,送了两趟,明子爹去磨坊磨了糯米面回来,蒸了两锅粘大米豆包,出锅的时候,全家吃了一顿,尝尝鲜,剩下的,都冻起来了。明子知道,剩下那些,除了爷爷能吃上几顿,明子娘肯定都会留下来待客的,他们是别想再吃到了。
大家还送回来两袋子普通大米。过年的时候,家里就能吃上大米饭了。
年前,又送回几十斤豆油,留着给爷爷做菜用。还有两箱挂面,这可是金贵东西,爷爷一辈子才吃过两三回,明子爹娘活了快五十岁,只是见过,就不知道是什么味道的。
士安大哥这一趟趟的往家里搬东西,把明子娘的心都能搬得七上八下的,就偷偷问大哥,“安子,咱们可不能干违法乱纪的事儿啊。能保住工作比啥都强,可别为了这些东西,把工作丢了啊?”一边儿说,一边儿盯着大哥的脸看大哥的表情。
大哥失笑,“婶儿,你想啥呢?我还能拿厂里的东西啊?你放心吧,这都是我用自己的补助换的。还有在县时这半年,认识的人,倒腾东西,换回来的。你就放心吧。”
“没事儿就好,没事儿就好。”有了大哥的保证,明子娘才放心。对大哥的话,她是百分之百的信任的。
“大哥,那挂面你是怎么搞到的?我听我同学说,他家要买挂面都买不到。”小文哥好奇。他们班有个同学是公社某领导家的孩子,家庭条件好,能吃起挂面不奇怪。
“要买当然是不好买了。咱县里那挂面厂产量小,都不对外供应。这不是砖厂今年收的猪肉里有一部分是帮着挂面厂收的工人福利嘛。我给他们送猪肉的时候,认识了他们厂长石大妈,她人特别好,我这可是找她特批出来的。”大哥说着也有点儿小得意。
“大哥可真厉害,上班才半年,就认识这么多人了,还挣回来这么多东西。”老姐和小文哥不像二姐三姐那么含蓄,各种马屁的往上拍。
“你那钱,也别这么乱花,家里也不愁吃的。把那些钱都存起来,留着结婚用。”爷爷心疼他大孙子的钱了。
大哥上班以后,家里从来没让他交过工资,明子娘说了,穷家富路,出门在外,兜里不能没有钱。所以从来不问大哥挣了多少钱。现在,大哥有多少钱,家里长辈也就不知道。
“没事儿,爷。我知道,不乱花。”大哥呵呵笑着应。
因为大哥的忙碌,家里着实过了个好年。过年时吃的素馅饺子,今年都做得特别好吃。因为那冻豆腐沫每年只是放一点点油炒一下,跟本不香,今年多放了好几勺油,把那冻豆腐沫炒得金黄,包出来的饺子吃着就特别的香。
临回家过年的时候,大哥还带回来两扇排骨。初二晚上开荤的时候,明子家的饭桌上实在很丰盛的。肉多菜少的酸菜馅饺子,红烧的排骨和大鲤鱼,烀得烂烂的拆骨肉,五花肉,说是吃得满嘴流油也不算过份。
爷爷不吃荤油,吃得还是跟过年时一样的素馅饺子,但是胆子娘用屋里的小炉子专门给爷爷炒了白菜片儿,土豆丝,豆芽儿,用萝卜干做了炸丸子,还有半盘子炒蒜苗。那是入冬以后,明子娘特意在屋里种的,就为了过年的时候,爷爷能吃上一口新鲜菜。
爷爷一辈子爱喝酒,只是平常都舍不得喝,只要高兴的时候喝上一两半两的。今年过年明子爹特意给打了十斤白酒回来,爷爷每天晚上都会烫上一小壶,也就是一两酒,喝得有滋有味儿。
过完了年,刚过了初五,大哥就回厂里上班去了。只是厂里还不太忙,每天去上半天班就能忙活完,下午就能回家了。可是实际大哥回来的还是挺晚,他忙着四处拜年呢!
正月本来就是走亲戚的时间段。这时候结婚的也多,同样的,保媒的也多。士安大哥在厂里表现得好,相中他的人自然就多,哪个领导家里都能找出来一两个适龄的女儿或是侄女外甥女啥的亲戚来,所以,给大哥说亲的人就多起来。跟大哥本人透口风吧,大哥总民含糊其词,人家就到家里来,找明子爹娘,认识的都知道,关家当家做主的是明子娘,就都来跟明子娘提。
大哥为了这个事儿,还特意跟娘交侍了,不让应,只要是厂里领导的亲戚,谁家的都不应。没办法,他就一个人儿,只能娶一个吧,娶了谁家的闺女,剩下的不都给得罪了?以后工作还怎么干?还不如一个都不应,谁也不得罪呢!
明子娘一想也是,就认可了大哥的想法,真的一家都没应。
大哥这边儿的事儿刚烦过去,三姐那边儿就又出了问题。
于爱军第五年兵了,终于得了个春节过年回家探亲的机会,这说明他在部队混得还不错,能在春节请下来探亲假。再过半年,就该退伍了。所以,这次回来探亲,他跟三婚的婚事就是最重要的一个日程,结婚肯定来不及,但是要先商量好婚期,先准备着,等他退伍了就可以举行婚礼了。
这人也是够够的,欺负三姐士敏老实厚道,就跟三姐说,结婚可以,但是他家里没钱,彩礼什么的就不要想了。等他退伍分配工作以后,分到了哪,三姐直接跟过去,领个结婚证就算是结婚了。后来想想,又加了一句,知道关家现在日子好过,让明子爹娘多给三姐点儿嫁妆。
三姐一听这话,当时就不乐意了,凭啥呀?她是老实,但不是傻呀。又不是嫁不出去,干啥还得倒贴啊?再说了,邻里邻居的住了好几十年了,谁不知道谁啊,他们老于家日子过啥样,三姐心里没数啊?于爱军又是大儿子,也算是出息人了,能连给儿子娶媳妇都娶不起吗?糊弄谁呢?
三姐就不同意,于爱军就说,那不同意没办法了,婚也别结了,婚事儿黄了得了。
三姐心也是够大的,想着黄就黄呗,又不是没黄过。说啥也不能倒贴。
然后就黄了。
但是呢,虽然他俩说是黄了,于家长辈那头儿始终没松口,当初他们家找了那么多说和人才结下这门亲事,于家二姑父哪能张开嘴说黄了呀。一个劲儿的跟明子爹娘保证,于爱军就是瞎咧咧,该怎么办怎么办。
七六年是个寒冬。
刚过了十一没几天, 晚上的温度就降到零度左右了,地里还没收的粮食都开始上霜了。砖厂冬天是不能开工的, 温度低砖就烧不成了,砖坯子也凉不干。十一之后, 除了大窖,别的车间就都停工了。
砖厂的工人是一年一招,但是前一年干得好的,下一年基本上还是会被招回来。二姨家的高三哥已经停工回家了,听二姨话里那意思,明年不一定再去了,在半成品干了一年, 一个月十来块钱, 没白没黑的干,实在是没啥意思,三哥那人老实,只知道闷头干活儿, 干到老也就是个干活儿的, 还不如回家多种点儿地挣得多呢。
士安大哥没有回家,因为接煤表现得好,被领导留下了,管油坊,还有今年砖厂接了个大活儿,给几百里之外的一个林场收猪肉。他负责记账。大小也算是个小领导了,都跟领导一起吃小厨房的小灶了。得忙活一冬天呢, 年前能帮活完就不错了。
也许是因为大哥的工作有着落了,也或许是那个喝鸡蛋水的偏方有效果了,明子娘今年终于没有再住院。全家都松了一口气,她可是全家的主心骨,一住院,大家伙儿都跟着悬心。
明子放寒假了也不敢歇着,总觉得时间不够用了似了,就怕随时可能会恢复高考,她没准备好。所以,放假也在家学习,从来不出去玩。还特意让大哥帮忙在县里的新华书店买了人家堆在库房里十多年的旧书回来看。历史,地理啊,物理化学数学那些。
相对于明子的紧张和努力,老姐和小文哥算得上是没心没肺了。本来学校就没教什么了,人俩人也特别心大的得过且过,教什么我就学什么,不上课都跟着老师同学一起浪。混日子。老姐成绩中等,小文哥就不用提了,根本没有起色。倒是因为长得实在是结实,干活儿分外的给力,有劲儿,勤快,比大人都能干,也算是一个优点吧。
但是吧,明子还不能劝,因为他们的状态才是时下最正常的状态。再说了,老姐的成绩也不算差,劝啥呀?说快要恢得高考了?赶紧学习,将来考大学?别逗了,会暴露的。
更重要的,老姐才初三,小文哥才初一,也确实不着急啊。
今年家里杀猪的时候,格外的热闹,大哥厂里的领导就坐了一桌。拐上几个弯儿都能扯上点儿亲戚关系,加上大哥也算挤进了领导圈子里,请同事吃个猪肉也正常,别人也说不出什么,明子娘好客、人缘好的名声也不是一天两天了。
进了腊月,士安大哥就开始一趟一趟的往家里搬东西,三五天就回家一趟,家里的自行车已经归他用了,冬天雪地里不好走,一次带不动太多东西。他就二三十斤米,面的往家里送。包豆包的时候,他往家里送粘大米,送了两趟,明子爹去磨坊磨了糯米面回来,蒸了两锅粘大米豆包,出锅的时候,全家吃了一顿,尝尝鲜,剩下的,都冻起来了。明子知道,剩下那些,除了爷爷能吃上几顿,明子娘肯定都会留下来待客的,他们是别想再吃到了。
大家还送回来两袋子普通大米。过年的时候,家里就能吃上大米饭了。
年前,又送回几十斤豆油,留着给爷爷做菜用。还有两箱挂面,这可是金贵东西,爷爷一辈子才吃过两三回,明子爹娘活了快五十岁,只是见过,就不知道是什么味道的。
士安大哥这一趟趟的往家里搬东西,把明子娘的心都能搬得七上八下的,就偷偷问大哥,“安子,咱们可不能干违法乱纪的事儿啊。能保住工作比啥都强,可别为了这些东西,把工作丢了啊?”一边儿说,一边儿盯着大哥的脸看大哥的表情。
大哥失笑,“婶儿,你想啥呢?我还能拿厂里的东西啊?你放心吧,这都是我用自己的补助换的。还有在县时这半年,认识的人,倒腾东西,换回来的。你就放心吧。”
“没事儿就好,没事儿就好。”有了大哥的保证,明子娘才放心。对大哥的话,她是百分之百的信任的。
“大哥,那挂面你是怎么搞到的?我听我同学说,他家要买挂面都买不到。”小文哥好奇。他们班有个同学是公社某领导家的孩子,家庭条件好,能吃起挂面不奇怪。
“要买当然是不好买了。咱县里那挂面厂产量小,都不对外供应。这不是砖厂今年收的猪肉里有一部分是帮着挂面厂收的工人福利嘛。我给他们送猪肉的时候,认识了他们厂长石大妈,她人特别好,我这可是找她特批出来的。”大哥说着也有点儿小得意。
“大哥可真厉害,上班才半年,就认识这么多人了,还挣回来这么多东西。”老姐和小文哥不像二姐三姐那么含蓄,各种马屁的往上拍。
“你那钱,也别这么乱花,家里也不愁吃的。把那些钱都存起来,留着结婚用。”爷爷心疼他大孙子的钱了。
大哥上班以后,家里从来没让他交过工资,明子娘说了,穷家富路,出门在外,兜里不能没有钱。所以从来不问大哥挣了多少钱。现在,大哥有多少钱,家里长辈也就不知道。
“没事儿,爷。我知道,不乱花。”大哥呵呵笑着应。
因为大哥的忙碌,家里着实过了个好年。过年时吃的素馅饺子,今年都做得特别好吃。因为那冻豆腐沫每年只是放一点点油炒一下,跟本不香,今年多放了好几勺油,把那冻豆腐沫炒得金黄,包出来的饺子吃着就特别的香。
临回家过年的时候,大哥还带回来两扇排骨。初二晚上开荤的时候,明子家的饭桌上实在很丰盛的。肉多菜少的酸菜馅饺子,红烧的排骨和大鲤鱼,烀得烂烂的拆骨肉,五花肉,说是吃得满嘴流油也不算过份。
爷爷不吃荤油,吃得还是跟过年时一样的素馅饺子,但是胆子娘用屋里的小炉子专门给爷爷炒了白菜片儿,土豆丝,豆芽儿,用萝卜干做了炸丸子,还有半盘子炒蒜苗。那是入冬以后,明子娘特意在屋里种的,就为了过年的时候,爷爷能吃上一口新鲜菜。
爷爷一辈子爱喝酒,只是平常都舍不得喝,只要高兴的时候喝上一两半两的。今年过年明子爹特意给打了十斤白酒回来,爷爷每天晚上都会烫上一小壶,也就是一两酒,喝得有滋有味儿。
过完了年,刚过了初五,大哥就回厂里上班去了。只是厂里还不太忙,每天去上半天班就能忙活完,下午就能回家了。可是实际大哥回来的还是挺晚,他忙着四处拜年呢!
正月本来就是走亲戚的时间段。这时候结婚的也多,同样的,保媒的也多。士安大哥在厂里表现得好,相中他的人自然就多,哪个领导家里都能找出来一两个适龄的女儿或是侄女外甥女啥的亲戚来,所以,给大哥说亲的人就多起来。跟大哥本人透口风吧,大哥总民含糊其词,人家就到家里来,找明子爹娘,认识的都知道,关家当家做主的是明子娘,就都来跟明子娘提。
大哥为了这个事儿,还特意跟娘交侍了,不让应,只要是厂里领导的亲戚,谁家的都不应。没办法,他就一个人儿,只能娶一个吧,娶了谁家的闺女,剩下的不都给得罪了?以后工作还怎么干?还不如一个都不应,谁也不得罪呢!
明子娘一想也是,就认可了大哥的想法,真的一家都没应。
大哥这边儿的事儿刚烦过去,三姐那边儿就又出了问题。
于爱军第五年兵了,终于得了个春节过年回家探亲的机会,这说明他在部队混得还不错,能在春节请下来探亲假。再过半年,就该退伍了。所以,这次回来探亲,他跟三婚的婚事就是最重要的一个日程,结婚肯定来不及,但是要先商量好婚期,先准备着,等他退伍了就可以举行婚礼了。
这人也是够够的,欺负三姐士敏老实厚道,就跟三姐说,结婚可以,但是他家里没钱,彩礼什么的就不要想了。等他退伍分配工作以后,分到了哪,三姐直接跟过去,领个结婚证就算是结婚了。后来想想,又加了一句,知道关家现在日子好过,让明子爹娘多给三姐点儿嫁妆。
三姐一听这话,当时就不乐意了,凭啥呀?她是老实,但不是傻呀。又不是嫁不出去,干啥还得倒贴啊?再说了,邻里邻居的住了好几十年了,谁不知道谁啊,他们老于家日子过啥样,三姐心里没数啊?于爱军又是大儿子,也算是出息人了,能连给儿子娶媳妇都娶不起吗?糊弄谁呢?
三姐就不同意,于爱军就说,那不同意没办法了,婚也别结了,婚事儿黄了得了。
三姐心也是够大的,想着黄就黄呗,又不是没黄过。说啥也不能倒贴。
然后就黄了。
但是呢,虽然他俩说是黄了,于家长辈那头儿始终没松口,当初他们家找了那么多说和人才结下这门亲事,于家二姑父哪能张开嘴说黄了呀。一个劲儿的跟明子爹娘保证,于爱军就是瞎咧咧,该怎么办怎么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