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章 所谓妇德
推荐阅读:明克街13号、弃宇宙、渡劫之王、第九特区、三寸人间、大符篆师、仙宫、大侠萧金衍、英雄联盟:我的时代、问道章
顶点小说网 www.23wx.info,最快更新伴你臻途无悔最新章节!
出了房门,徐谏先和慧娘道了失礼,叫过自己的小厮满儿,拉到一旁,如此这般的低声吩咐了几句。然后满儿便撒腿向中院那边跑去。徐谏只想着早早把慧娘送到老太爷那儿去。再有什么便不与他相干。
慧娘看在眼里,知道这是给老太爷送信去的,心中无可无不可。她牙关紧咬,双拳亦在袖中紧握,生怕意志稍一松懈便要崩溃。
如此两人一前一后地出了二门,走过长长的西夹道,进了中院,沿着回廊,穿过双垂花门,直到进了老宅的后院,一路的异样的沉默。
路上遇到的几个丫鬟婆子被他们的脸色和身周的气氛唬得连招呼也不敢打,都是站在路边行了礼,好不容易等到两个人都过去走远了,才长出了一口气,然后便窃窃私语起来,想弄清楚到底发生了什么。
一路上慧娘心中惴惴不安。她心中其实已经有七,八分信了周氏的话了。这么大的事儿哪儿是她编出来骗人的?差的只是眼见为实而已。可如果落实了是徐谨的意思,自己又能如何?她一会想着:“要是自己就不点头,他们又能如何?牛不吃草强按头吗?实在不行还有一死呢!”一会又想:“天下的事儿越不过一个‘理’字。实在不行我就真要像那戏文里那样,领着一双儿女进京寻夫甚至告状去…...可是,可是那包大人,虎头铡又在哪里呢?更可怕的是,告了之后呢?真的像大太太说的那样,我和孩子们的处境反而更糟了。”
她不停地告诉自己要冷静:“呆会儿要好好想想要如何和老太爷说话。老太爷不是最重德知礼的吗?他老人家是最德高望重的啊!他一定不会允许徐谨做出这种喜新厌旧,忘恩负义的负心无德之事的!”
只是此时慧娘又怎么能冷静得下来。她只觉得血涌上头,脑中嗡嗡作响,一片混乱。又好像有一个声音不停地在问:“孩子们怎么办?怎么和孩子说呢?”忽然一个稚嫩的童声也加入进来:“那他们的孩子怎么办呢?”
这是书儿的幼时的声音。是了,慧娘记起徐谨曽请几个同学来家里吃酒。其中一个秀才在酒酣之际,曽经高声大赞过临县的一户乡绅家的儿媳妇儿。说她不但主动拿她嫁妆的收入供养大一家子过日子,而且几个小叔子读书也都靠是她变卖嫁妆供出来的。
这媳妇的丈夫在常年在京城求学会友,她则在家中毫无怨言的十余年如一日的伺候公婆养育儿女。这还不算,当她的夫君最终京城金榜题名之时,她却自惭形秽,认为于夫君再无助益而主动避居于人迹罕至之处,到荒山尼庵之中了却余生。
而那位新科进士苦劝无果,只能就从谏如流娶了一位更加门当户对,能让他有希望少奋斗若干年,并有希望能在将来位列九卿的权臣之女。
众书生听罢纷纷称赞那位妇人妇德昭显,称起堪为妇德之楷模。话音中不乏浓浓的羡慕之意。
这几个人在院子里喝了不少,把慧娘好不容易攒下的两瓮花雕都喝了个底儿朝天。酒酣之际便都更为呱嘈起来,划拳行酒令,高谈阔论,吟诗长啸,尽显狂生之态。
那时年龄尚幼的书儿在屋里被吵得睡不着觉,瞪着一双毛茸茸的大眼睛,被迫听着他们讲“故事”。听着听着,书儿忽然悄悄地问慧娘:“那他们的孩子怎么办?他们不是没有娘了吗?”
慧娘始终记得,她的声音怯怯的,透着些许的不安,黑葡萄似的眼睛闪着晶莹的光,又似乎有些湿湿的。
想到女儿的样子,慧娘心中酸楚。那时徐谨是什么反应来着?又说了些什么?自己竟然一点儿都不记得了。现在想来是真的不记得了吗?怕是自己有意无意的忽略掉了吧……
“慧娘,慧娘。”慧娘的步子如同踩着棉花上一样,思绪也正忽远忽近的飘忽着。忽然听到有人在叫她的名字。她回魂似的站稳身形,木木地抬起头来,只见一个身材高挑,妆容素净的妇人迎着她走了过来,远远的就向她伸出了双手,待及她身前,一把握住了她的双手,又叫了一声:“慧娘。”
慧娘这才完全反过味来,口中刚称一声:“二婶子……”就泄了堵在胸中的这口气,嘴唇便不可抑制的颤抖起来,眼中的泪水夺眶而出。
来人正是徐家管家人,二房太太冯芗。只见她一身绫罗,几点珠翠皆非凡品。让人只觉得富贵得体,而无夸张炫耀;她尽管有些岁数了,仍然面目姣好,体态婀娜,气质却是沉稳异常,给人一种不可轻犯的威仪感。
俗语说,相由心生。这冯氏的确为人良善,处事公平,宽严相济。是以虽然鲜有使用雷霆手段,却亦能服众;她说话柔声细气,却无人敢不认真听。是个外圆内方,绵里藏针的人。她决定的事儿,老太爷也要给面子。
以前冯芗私下里也没少照扶慧娘一家,是以慧娘对她有一种好似自己母亲般的亲近感。此时慧娘拉着冯芗的手,再也坚持不住,一下子软弱了下来。
第一次看到慧娘如此伤心欲绝的模样,而且是因为如此屈辱难过之事,冯芗眼眶不觉也红了。她一把将慧娘揽入怀中,轻轻地拍着她的后背,口中道:“我的儿,真是委屈你了。”
安抚良久,又从袖中取出帕子,为慧娘擦拭眼泪,柔声劝道:“别在这儿风口里站着哭,看把脸都吹伤了。我们进屋去说。”然后半拉半抱地把慧娘引入了偏厅里。
徐谏一看徐家当家冯氏来了,心里顿时松了一口气。心道总算有个靠谱的人接过了这个烫手的山芋。也出声不问二婶安,只远远的施了一礼,就想悄悄地脚底抹油溜走。刚刚听母亲埋怨了他半天,他可不想再接着挨祖父的训教。更何况呆会儿慧娘若是闹起来,说是大房如何欺负她,他可就要当那城门失火时的池鱼,风箱里的老鼠了。毕竟今天老太爷对慧娘一定是以安抚为首要的。
“谏爷请留步。”一个老年男人的声音让徐谏的身子一僵,心知这声音是徐老太爷身边最得力的老管家徐好读。想溜走怕是不成了。
好读的这个“好”要读四声。当徐老太爷初开蒙是买了四个小厮,起了名字叫好读,好墨,好诗,好文。一个甲子下来,好读是仅剩的一个的了。说是徐家的管家,其实已经是一种超然的存在,对于老妻早逝的徐老太爷来说,心里恐怕还真不好分辨是自己的子孙亲,还是这个好读更亲。徐家人都知道家里有两老:老太爷和老管家。
所以徐谏看到是老管家亲自迎了出来,不敢怠慢,赶紧问安道乏。好读老管家也还了礼,嘴里低声说道:“先请谏爷进书房,老太爷有几句话要嘱咐谏爷。”徐谏不敢和这个须发皆白的老奴耍驴多话,乖乖地跟着去了。
偏厅空间狭小而私密,陈设简单却舒适。左侧靠墙的博古架子上,二三古玩,五六本书籍而已;右侧邻窗一张圆桌,几把官帽椅,椅子上都配着厚厚的椅垫。慧娘和冯氏相邻而坐,脚边的炭盆烧得发白,桌上的茶杯已经没了热气。
慧娘也不知道过去了多久,手里拿着徐谨的信,眼光木然,只是默默垂泪。
那纸上是慧娘非常熟悉、带着徐谨特色的台阁体。徐谨平日里并不把心思放在书法一道之上,只练此种务实的字体。几十年如一日,却也把字写得均匀规正却不拘谨呆板,圆润雅致仍不失舒朗恢宏,而且更添了些许俊秀华美之意。人们常常把风流倜傥的徐谨本人和其字并赞,道:“字如其人,如此之人才写得如此之字。”
然而此时此刻,慧娘只觉得这些字迹冰冷刺目,再无半点温润亲切之感。她心中忽然冒出了个念头:“徐谨这十几年如一日苦练的书体,应该也得到了那位阁老和千金的青睐吧。”
冯芗耐心地观察着慧娘的脸色细微的变化,方缓缓说道:“徐谨高中且在京中立住了脚,对徐家来说是百年来夙愿得偿。不但光耀祖宗门楣,亦可福泽后代子孙。却唯独委屈了你,唯独与你不公。不但是我这样想,老太爷更是觉得对你不起。接到徐谨的信后,他老人家急火攻心,痰疾发作病倒了。请郎中来,用了针,吃了药才好些了。他老人家一把子年纪了,对你又愧,对徐谨又气,病得茶饭难进,精力不济,所以才请大太太出面。没想到大太太她竟然……哎。”
慧娘还是沉默不语,眼泪默默地一道又一道滑落凝脂一般光洁的脸颊,在下颚出结出一个个露珠来,然后啪嗒啪嗒的落下,打湿了她的衣襟。
冯氏叹了口气,心中暗骂徐谨心狠,却只能继续尽责地劝慰道:“我们女人从小便学女诫、女书,修养妇德。所谓妇德,便是以夫家为重啊。为什么呢?皆因夫家兴盛,孩子们才会有好日子过,才能有前途啊。说句不怕臊的话,在家做姑娘时,总想着自己将来能有个好姻缘、好归宿。可是一朝做了母亲,满心想的便都是孩子们的平安和前程,就是夫君都要排在后面了。我知道你也一定是这样想的。不然的话,在大太太那儿你就闹起来了。”
慧娘听她说到孩子们,眼睛瞬间亮了一亮,随即又暗了下来,依旧是一动不动,一语不发。
出了房门,徐谏先和慧娘道了失礼,叫过自己的小厮满儿,拉到一旁,如此这般的低声吩咐了几句。然后满儿便撒腿向中院那边跑去。徐谏只想着早早把慧娘送到老太爷那儿去。再有什么便不与他相干。
慧娘看在眼里,知道这是给老太爷送信去的,心中无可无不可。她牙关紧咬,双拳亦在袖中紧握,生怕意志稍一松懈便要崩溃。
如此两人一前一后地出了二门,走过长长的西夹道,进了中院,沿着回廊,穿过双垂花门,直到进了老宅的后院,一路的异样的沉默。
路上遇到的几个丫鬟婆子被他们的脸色和身周的气氛唬得连招呼也不敢打,都是站在路边行了礼,好不容易等到两个人都过去走远了,才长出了一口气,然后便窃窃私语起来,想弄清楚到底发生了什么。
一路上慧娘心中惴惴不安。她心中其实已经有七,八分信了周氏的话了。这么大的事儿哪儿是她编出来骗人的?差的只是眼见为实而已。可如果落实了是徐谨的意思,自己又能如何?她一会想着:“要是自己就不点头,他们又能如何?牛不吃草强按头吗?实在不行还有一死呢!”一会又想:“天下的事儿越不过一个‘理’字。实在不行我就真要像那戏文里那样,领着一双儿女进京寻夫甚至告状去…...可是,可是那包大人,虎头铡又在哪里呢?更可怕的是,告了之后呢?真的像大太太说的那样,我和孩子们的处境反而更糟了。”
她不停地告诉自己要冷静:“呆会儿要好好想想要如何和老太爷说话。老太爷不是最重德知礼的吗?他老人家是最德高望重的啊!他一定不会允许徐谨做出这种喜新厌旧,忘恩负义的负心无德之事的!”
只是此时慧娘又怎么能冷静得下来。她只觉得血涌上头,脑中嗡嗡作响,一片混乱。又好像有一个声音不停地在问:“孩子们怎么办?怎么和孩子说呢?”忽然一个稚嫩的童声也加入进来:“那他们的孩子怎么办呢?”
这是书儿的幼时的声音。是了,慧娘记起徐谨曽请几个同学来家里吃酒。其中一个秀才在酒酣之际,曽经高声大赞过临县的一户乡绅家的儿媳妇儿。说她不但主动拿她嫁妆的收入供养大一家子过日子,而且几个小叔子读书也都靠是她变卖嫁妆供出来的。
这媳妇的丈夫在常年在京城求学会友,她则在家中毫无怨言的十余年如一日的伺候公婆养育儿女。这还不算,当她的夫君最终京城金榜题名之时,她却自惭形秽,认为于夫君再无助益而主动避居于人迹罕至之处,到荒山尼庵之中了却余生。
而那位新科进士苦劝无果,只能就从谏如流娶了一位更加门当户对,能让他有希望少奋斗若干年,并有希望能在将来位列九卿的权臣之女。
众书生听罢纷纷称赞那位妇人妇德昭显,称起堪为妇德之楷模。话音中不乏浓浓的羡慕之意。
这几个人在院子里喝了不少,把慧娘好不容易攒下的两瓮花雕都喝了个底儿朝天。酒酣之际便都更为呱嘈起来,划拳行酒令,高谈阔论,吟诗长啸,尽显狂生之态。
那时年龄尚幼的书儿在屋里被吵得睡不着觉,瞪着一双毛茸茸的大眼睛,被迫听着他们讲“故事”。听着听着,书儿忽然悄悄地问慧娘:“那他们的孩子怎么办?他们不是没有娘了吗?”
慧娘始终记得,她的声音怯怯的,透着些许的不安,黑葡萄似的眼睛闪着晶莹的光,又似乎有些湿湿的。
想到女儿的样子,慧娘心中酸楚。那时徐谨是什么反应来着?又说了些什么?自己竟然一点儿都不记得了。现在想来是真的不记得了吗?怕是自己有意无意的忽略掉了吧……
“慧娘,慧娘。”慧娘的步子如同踩着棉花上一样,思绪也正忽远忽近的飘忽着。忽然听到有人在叫她的名字。她回魂似的站稳身形,木木地抬起头来,只见一个身材高挑,妆容素净的妇人迎着她走了过来,远远的就向她伸出了双手,待及她身前,一把握住了她的双手,又叫了一声:“慧娘。”
慧娘这才完全反过味来,口中刚称一声:“二婶子……”就泄了堵在胸中的这口气,嘴唇便不可抑制的颤抖起来,眼中的泪水夺眶而出。
来人正是徐家管家人,二房太太冯芗。只见她一身绫罗,几点珠翠皆非凡品。让人只觉得富贵得体,而无夸张炫耀;她尽管有些岁数了,仍然面目姣好,体态婀娜,气质却是沉稳异常,给人一种不可轻犯的威仪感。
俗语说,相由心生。这冯氏的确为人良善,处事公平,宽严相济。是以虽然鲜有使用雷霆手段,却亦能服众;她说话柔声细气,却无人敢不认真听。是个外圆内方,绵里藏针的人。她决定的事儿,老太爷也要给面子。
以前冯芗私下里也没少照扶慧娘一家,是以慧娘对她有一种好似自己母亲般的亲近感。此时慧娘拉着冯芗的手,再也坚持不住,一下子软弱了下来。
第一次看到慧娘如此伤心欲绝的模样,而且是因为如此屈辱难过之事,冯芗眼眶不觉也红了。她一把将慧娘揽入怀中,轻轻地拍着她的后背,口中道:“我的儿,真是委屈你了。”
安抚良久,又从袖中取出帕子,为慧娘擦拭眼泪,柔声劝道:“别在这儿风口里站着哭,看把脸都吹伤了。我们进屋去说。”然后半拉半抱地把慧娘引入了偏厅里。
徐谏一看徐家当家冯氏来了,心里顿时松了一口气。心道总算有个靠谱的人接过了这个烫手的山芋。也出声不问二婶安,只远远的施了一礼,就想悄悄地脚底抹油溜走。刚刚听母亲埋怨了他半天,他可不想再接着挨祖父的训教。更何况呆会儿慧娘若是闹起来,说是大房如何欺负她,他可就要当那城门失火时的池鱼,风箱里的老鼠了。毕竟今天老太爷对慧娘一定是以安抚为首要的。
“谏爷请留步。”一个老年男人的声音让徐谏的身子一僵,心知这声音是徐老太爷身边最得力的老管家徐好读。想溜走怕是不成了。
好读的这个“好”要读四声。当徐老太爷初开蒙是买了四个小厮,起了名字叫好读,好墨,好诗,好文。一个甲子下来,好读是仅剩的一个的了。说是徐家的管家,其实已经是一种超然的存在,对于老妻早逝的徐老太爷来说,心里恐怕还真不好分辨是自己的子孙亲,还是这个好读更亲。徐家人都知道家里有两老:老太爷和老管家。
所以徐谏看到是老管家亲自迎了出来,不敢怠慢,赶紧问安道乏。好读老管家也还了礼,嘴里低声说道:“先请谏爷进书房,老太爷有几句话要嘱咐谏爷。”徐谏不敢和这个须发皆白的老奴耍驴多话,乖乖地跟着去了。
偏厅空间狭小而私密,陈设简单却舒适。左侧靠墙的博古架子上,二三古玩,五六本书籍而已;右侧邻窗一张圆桌,几把官帽椅,椅子上都配着厚厚的椅垫。慧娘和冯氏相邻而坐,脚边的炭盆烧得发白,桌上的茶杯已经没了热气。
慧娘也不知道过去了多久,手里拿着徐谨的信,眼光木然,只是默默垂泪。
那纸上是慧娘非常熟悉、带着徐谨特色的台阁体。徐谨平日里并不把心思放在书法一道之上,只练此种务实的字体。几十年如一日,却也把字写得均匀规正却不拘谨呆板,圆润雅致仍不失舒朗恢宏,而且更添了些许俊秀华美之意。人们常常把风流倜傥的徐谨本人和其字并赞,道:“字如其人,如此之人才写得如此之字。”
然而此时此刻,慧娘只觉得这些字迹冰冷刺目,再无半点温润亲切之感。她心中忽然冒出了个念头:“徐谨这十几年如一日苦练的书体,应该也得到了那位阁老和千金的青睐吧。”
冯芗耐心地观察着慧娘的脸色细微的变化,方缓缓说道:“徐谨高中且在京中立住了脚,对徐家来说是百年来夙愿得偿。不但光耀祖宗门楣,亦可福泽后代子孙。却唯独委屈了你,唯独与你不公。不但是我这样想,老太爷更是觉得对你不起。接到徐谨的信后,他老人家急火攻心,痰疾发作病倒了。请郎中来,用了针,吃了药才好些了。他老人家一把子年纪了,对你又愧,对徐谨又气,病得茶饭难进,精力不济,所以才请大太太出面。没想到大太太她竟然……哎。”
慧娘还是沉默不语,眼泪默默地一道又一道滑落凝脂一般光洁的脸颊,在下颚出结出一个个露珠来,然后啪嗒啪嗒的落下,打湿了她的衣襟。
冯氏叹了口气,心中暗骂徐谨心狠,却只能继续尽责地劝慰道:“我们女人从小便学女诫、女书,修养妇德。所谓妇德,便是以夫家为重啊。为什么呢?皆因夫家兴盛,孩子们才会有好日子过,才能有前途啊。说句不怕臊的话,在家做姑娘时,总想着自己将来能有个好姻缘、好归宿。可是一朝做了母亲,满心想的便都是孩子们的平安和前程,就是夫君都要排在后面了。我知道你也一定是这样想的。不然的话,在大太太那儿你就闹起来了。”
慧娘听她说到孩子们,眼睛瞬间亮了一亮,随即又暗了下来,依旧是一动不动,一语不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