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四章 安排
推荐阅读:深空彼岸、最强战神、龙王殿、天下第九、重生之都市仙尊、财运天降、花娇、好想住你隔壁、特种奶爸俏老婆、妖夏
顶点小说网 www.23wx.info,最快更新有机农场最新章节!
有机农场 作者农民在飞
第六十四章 安排
下午回到京城,田川以提前注册的农机服务公司的名义向美国的约翰迪尔公司提出了购买采棉机,打捆机等农机的购买意向。并要求对方为自己和赵教授赴美提供商务邀请。
傍晚,田川和赵教授一起给他在美国读博士的学生魏文强打了电话。
在电话中田川了解到,魏文强的专业是精密制造,学识十分渊博。他原本有在美国就业的愿望,但求职的过程并不顺利,至今仍没有头绪。
对于回国就业,魏文强有一定的顾虑。他是一个不太擅长同他人交往的人,希望获得一个纯粹的研究性质的工作,至少也要是设计研发类的工作。他对于国内的工作环境不太放心,也担心收入距离自己的期望值太远。
田川介绍了自己做采棉机研发的想法,邀请他加入自己的团队,担任首席设计师职位,并提出了丰厚的待遇。魏文强当即表示接受这个工作邀请,双方约定,在田川赴美考察时,签订劳动合同。
田川请他在自己十天后赴美前,帮自己检索关于采棉机的资料,并按照自己提供的目录购买图书,魏文强答应了下来。
星期六,田川以老板的身份参加了在国展中心举办的招聘会。田川的机械公司和网络公司都参加了招聘,只是两个公司的展台距离比较远,田川无法兼顾。田川亲自过来的目的是招聘采棉机项目的高级研发人员,所以就坐在了机械公司的展台后面。
机械公司招聘的职位很多,待遇优厚,吸引了不少人的目光。田川希望招聘的高级研发人员,研发项目经理,质量体系运营人员,机器人开发,图像智能分析等高级职位应聘的却不太多,他也不急,就坐在那里静静的等待。
终于有人来应聘项目经理,田川和对方谈了一下,却不太满意,整个上午,也没有能够见到自己最希望的团队管理人员来应聘。应聘普通技术岗位的简历倒是收了一大摞,回去可以好好挑选一下。
招聘会会持续到下午三点,田川对下午已经不抱期望了,一般人上午就投好了简历,只有一些高不成低不就的,才会在下午继续来碰运气。结果在田川他们准备收摊的时候,意外的惊喜降临了。
来人名叫龚丽华,三十岁,曾经是美国通用汽车发动机研究院的一个研发团队主管,因为家庭的原因刚刚回国。这位龚丽华女士身材高挑,一副都市白领丽人的打扮,在人群中走过时,回头率极高。经过二十分钟的交流,双方达成了初步意向,决定下周一到机械公司进行详细面谈,并订立劳动合同。
得到了此行最大的收获,田川十分满意,去网络公司赵娟的展位去看了看,却意外的发现,赵娟已经收拾好了东西,正和龚丽华聊得火热。
见到田川过来,赵娟拉着龚丽华给他介绍:“田总,这位美女是留美博士龚丽华,她对我们公司有意向,只要下周一去面试的公司不满意,周二就来我们这里面试。”
田川对龚丽华伸出手,说道:“龚女士,没想到你对我的公司如此认同,我感到万分荣幸。”
龚丽华惊讶的睁大眼睛:“这家网络公司也是田总你的?”
“对呀,看来你对我这个人当老板的风格比较认同,才会同时选择我的两个公司。不过我更倾向于请你去机械公司,我认为那里更适合你,也更需要你。”
………………
在缴纳了十万美元的订金两天后,约翰迪尔公司邀请田川携技术专家赵嘉伟副教授赴美考察农机型号的邀请函传真到了田川的案头。
与此同时,田川和赵教授的护照办理下来了。他们二人去大使馆办好了商务签证,定于三月七日赴美进行采棉机和其他几种先进农机的考察,预计将在美国停留十天左右。
距离去美国还有一个礼拜的时间,他在此之前要对各项工作都做一些准备。
学校方面,他通过宋院长请了假,而赵教授的假期更容易解决,可以按公务出差处理。请好假后,田川又分别和需要上课的几门课程的老师打了招呼,获得了老师们的谅解。
农机公司正是最忙碌的时候,他和赵教授一起分别给公司管理层和研发中心开了会,安排了这段时间的工作。事实上,田川根本不怎么管公司的具体管理工作,他离开半个月对公司的运行基本没有影响,他要做的就是叮嘱大家处理好即将开始的生产线试运行工作,注重高工作强度下的生产安全。
对于研发中心这个新成立的机构,赵教授这个老领导和自己这个老板都不在,下一步工作需要好好安排一下。三种开始投产的新农机设计工作已经告一段落,只要适当维持对生产的技术支持就可以了。计划在秋季到来前推广的玉米收割机和综合果树机,技术方案已经确定,他们为大家划定了这段时间的设计进度计划。
在他们二人离开的这段时间里,由龚丽华全面负责研发中心的管理工作,确立其中的组织机构划分方案,等自己回来后审核。他已经把魏文强担任技术总监的事情通知了龚丽华,请她在划分组织机构时考虑这一点。
网络公司方面,论坛已经正式上线,一星期以来,注册用户已经达到七千多,还在快速增长中,运营部已经成立,滕悦从现有人员中选择了一位名叫唐三喜的小伙子任部长。滕悦带领开发团队已经完成即时通讯软件的框架搭建工作,田川与滕悦一起讨论了这个框架,提出了一些改进意见,目前正在紧张的修改中,预计在田川赴美前会确定下来,开始代码的编写工作。田川早期投入的一百万已经见底了,他决定再划拨一百万到公司账户里。
老爸来电话说家里的事情都挺顺利的,随着五个大棚陆续都进入了采收季,采摘旅游更红火了。而且每周可以产出的蔬菜礼盒也有所增加,上周达到了十九个,除几个朋友预订的以外,田川全部交给刘美婷处理。只是加高鱼塘堤坝的施工队鸡群有一些影响,还不至于炸群。
郎教授和洪老师仍旧每周去田家村,与养鸡场和大棚的人员混得极熟。
老爸在电话里抱怨,说王大勇和田龙总去骚扰他,逼他写博物馆用的老农村的回忆文章。但自己还要忙活养鸡场和大棚的工作,哪里有那么多时间写东西呢?
去美国之前,田川还要回家一趟,和爸妈告别,也顺便看看村里推广采摘旅游有没有问题。
他回到家的第一件事,就是让爸妈在养鸡场和大棚各选一个人出来做主管,把爸妈从繁重的日常工作中解放出来。
养鸡场确定的主管就是当司机的李二宝,这小子能张罗,责任心也强,做这个主管应该没问题。大棚就比较麻烦,几个现有的工人都是老实巴交的农民,实在没有干管理的料,何况这个负责人还要接待采摘团。没办法只好让老爸先自己盯一段时间。
新大棚就要开工建设了,选的仍旧是上次那家建筑队,建筑队现在已经进场进行地基建设了。
田川回家时,鱼塘的堤坝已经填好了土,只等河水解冻后就蓄水,引进鱼苗。四个鱼塘他准备分别养殖鲤鱼,鲫鱼,鳙鱼也就是花鲢,这三种鱼会混养在两个塘里,其中还可以掺杂一部分草鱼。另外一个塘养甲鱼,一个塘养虾。
按照他的想法,到年底时,他的蔬菜,鸡蛋,公鸡,鱼虾,要形成一定的供应能力,力争留住一批固定顾客,并在京城建设成初步的配送体系,并争取让网上下单购买和付款开始付诸实践。
为了达到这个目标,或者说为了支撑初步的配送体系运转,他必须拥有足够多的顾客,以保障有足够的日下单量。否则食品的利润会被配送严重摊薄,甚至整个运作模式都有可能被彻底拖垮。
为了留住顾客,他必须提供足够大的产能,为此,他宁愿让产能过剩,将多余的产品免费送出去。现在的采摘旅游只是用来消耗前期的多余产量,高端的顾客群体数量有限,每家每年能参加的次数更有限,将来是难以长期增长的,扩大到一定的规模后就会开始回落,直到最后保持在某个比较固定的数字。也就是说采摘旅游的消费能力是难以跟上他的产能的增长速度的。
他扩大大棚的种植规模是一次冒险,但从他的长远目标来看,这又是必要的投资。
在大棚里新一轮种植开始前,他已经要求爸妈种一些葱姜蒜类调料,以丰富产品种类。
另外,他和爸妈一起评估了各种蔬菜的理想消耗比例,在新大棚开始种植时做参考。他觉得现在的五个大棚用来供应采摘旅游足够了,所以新大棚就不再按现在的五个这样为了采摘的趣味性搞混合种植了。
爸妈还提出了一个新的问题,就是离土种植和蚯蚓养殖需要的培养基制作比较困难,在冬天牛粪的消毒和干燥太困难,有些供不上用。现在新大棚的培养基还没有影子呢。
田川经过反复思量,考虑了几种方案,觉得最可行的办法是在新大棚的附近建一个烘干窑,采用土炕加热的办法处理培养基的材料,这样可以大幅度提高处理效率,减少处理占用土地的面积。只是这个烘干窑的位置要好好选择,那味道肯定是杠杠的。
由此田川想到一个重要的问题,就是将来农场有机肥料的处理。还有就是有机肥料施肥的工作量太大,造成生产成本进一步的上升。这也将影响将来无公害种植的推广。看来有必要做一个有机肥料的研究项目了。
王大勇和田龙听说田川回来了,一起找上门来了,和他讨论了一晚上采摘旅游和博物馆的工作,最后田川没办法,只好把话题转到防汛的问题上,这一招果然管用,两人没多久就要告辞。但田川实在不放心在夏天即将到来的大雨,还是拉着两人,落实了一些防汛措施,才放他们离开。这两人见田川自己已经在花大成本搞防汛,也有了一定的危机意识,做了不少切实的防汛工作。
还有最后一件事,就是棉花种植的事情。双河那边的乡政府传来消息,他们帮田川雇佣的十名当地村民已经到位了,并将他购买的猪粪和化肥撒进了地里。距离他去美国还有三天,他必须去一趟棉花地,把下一步要进行的工作安排下去。
田川请自己本家的叔叔,曾经种过几年棉花的田见宇去双河帮自己管理棉花地。田见宇当过生产队长,是种棉花的一把好手,又有安排别人工作的经验,田川相信他能管理好这150亩棉花地。
他带着田见宇去了双河,又叫龚丽华过去和大家认识了一下,并交代田见宇必须执行龚丽华的命令,作为实验田,龚丽华的命令即使不符合棉花的生长规律,也必须执行。
然后他安排田见宇找机器深耕土地,并根据地势平整土地,划分田垄。
棉花种子和必要的农药地膜等生产物资,他已经购买了,几天内就要送过来。开垄覆膜机也将在土地翻耕完成前送到,一旦完成翻耕,就立刻覆膜保温保墒。两台点播机也将随开垄覆膜机一起送过来,用于完成浸种后的棉花播种。
安排好棉花播种的事情,确定了棉花地的管理人员,田川又找到洪老师,请他在农学专业老师里帮自己介绍一位擅长棉花种植的老师,指导一下种棉花。洪老师给他介绍了一位名叫安海军的青年讲师。安老师读研究生时的课题就是棉花种植技术方面的,留校后一直在从事这方面的研究,经验丰富。
安老师接受了田川的邀请,帮他指导田见宇种棉花。
田川在去美国的前一天,终于把事情安排好了。(未完待续)
有机农场 作者农民在飞
第六十四章 安排
下午回到京城,田川以提前注册的农机服务公司的名义向美国的约翰迪尔公司提出了购买采棉机,打捆机等农机的购买意向。并要求对方为自己和赵教授赴美提供商务邀请。
傍晚,田川和赵教授一起给他在美国读博士的学生魏文强打了电话。
在电话中田川了解到,魏文强的专业是精密制造,学识十分渊博。他原本有在美国就业的愿望,但求职的过程并不顺利,至今仍没有头绪。
对于回国就业,魏文强有一定的顾虑。他是一个不太擅长同他人交往的人,希望获得一个纯粹的研究性质的工作,至少也要是设计研发类的工作。他对于国内的工作环境不太放心,也担心收入距离自己的期望值太远。
田川介绍了自己做采棉机研发的想法,邀请他加入自己的团队,担任首席设计师职位,并提出了丰厚的待遇。魏文强当即表示接受这个工作邀请,双方约定,在田川赴美考察时,签订劳动合同。
田川请他在自己十天后赴美前,帮自己检索关于采棉机的资料,并按照自己提供的目录购买图书,魏文强答应了下来。
星期六,田川以老板的身份参加了在国展中心举办的招聘会。田川的机械公司和网络公司都参加了招聘,只是两个公司的展台距离比较远,田川无法兼顾。田川亲自过来的目的是招聘采棉机项目的高级研发人员,所以就坐在了机械公司的展台后面。
机械公司招聘的职位很多,待遇优厚,吸引了不少人的目光。田川希望招聘的高级研发人员,研发项目经理,质量体系运营人员,机器人开发,图像智能分析等高级职位应聘的却不太多,他也不急,就坐在那里静静的等待。
终于有人来应聘项目经理,田川和对方谈了一下,却不太满意,整个上午,也没有能够见到自己最希望的团队管理人员来应聘。应聘普通技术岗位的简历倒是收了一大摞,回去可以好好挑选一下。
招聘会会持续到下午三点,田川对下午已经不抱期望了,一般人上午就投好了简历,只有一些高不成低不就的,才会在下午继续来碰运气。结果在田川他们准备收摊的时候,意外的惊喜降临了。
来人名叫龚丽华,三十岁,曾经是美国通用汽车发动机研究院的一个研发团队主管,因为家庭的原因刚刚回国。这位龚丽华女士身材高挑,一副都市白领丽人的打扮,在人群中走过时,回头率极高。经过二十分钟的交流,双方达成了初步意向,决定下周一到机械公司进行详细面谈,并订立劳动合同。
得到了此行最大的收获,田川十分满意,去网络公司赵娟的展位去看了看,却意外的发现,赵娟已经收拾好了东西,正和龚丽华聊得火热。
见到田川过来,赵娟拉着龚丽华给他介绍:“田总,这位美女是留美博士龚丽华,她对我们公司有意向,只要下周一去面试的公司不满意,周二就来我们这里面试。”
田川对龚丽华伸出手,说道:“龚女士,没想到你对我的公司如此认同,我感到万分荣幸。”
龚丽华惊讶的睁大眼睛:“这家网络公司也是田总你的?”
“对呀,看来你对我这个人当老板的风格比较认同,才会同时选择我的两个公司。不过我更倾向于请你去机械公司,我认为那里更适合你,也更需要你。”
………………
在缴纳了十万美元的订金两天后,约翰迪尔公司邀请田川携技术专家赵嘉伟副教授赴美考察农机型号的邀请函传真到了田川的案头。
与此同时,田川和赵教授的护照办理下来了。他们二人去大使馆办好了商务签证,定于三月七日赴美进行采棉机和其他几种先进农机的考察,预计将在美国停留十天左右。
距离去美国还有一个礼拜的时间,他在此之前要对各项工作都做一些准备。
学校方面,他通过宋院长请了假,而赵教授的假期更容易解决,可以按公务出差处理。请好假后,田川又分别和需要上课的几门课程的老师打了招呼,获得了老师们的谅解。
农机公司正是最忙碌的时候,他和赵教授一起分别给公司管理层和研发中心开了会,安排了这段时间的工作。事实上,田川根本不怎么管公司的具体管理工作,他离开半个月对公司的运行基本没有影响,他要做的就是叮嘱大家处理好即将开始的生产线试运行工作,注重高工作强度下的生产安全。
对于研发中心这个新成立的机构,赵教授这个老领导和自己这个老板都不在,下一步工作需要好好安排一下。三种开始投产的新农机设计工作已经告一段落,只要适当维持对生产的技术支持就可以了。计划在秋季到来前推广的玉米收割机和综合果树机,技术方案已经确定,他们为大家划定了这段时间的设计进度计划。
在他们二人离开的这段时间里,由龚丽华全面负责研发中心的管理工作,确立其中的组织机构划分方案,等自己回来后审核。他已经把魏文强担任技术总监的事情通知了龚丽华,请她在划分组织机构时考虑这一点。
网络公司方面,论坛已经正式上线,一星期以来,注册用户已经达到七千多,还在快速增长中,运营部已经成立,滕悦从现有人员中选择了一位名叫唐三喜的小伙子任部长。滕悦带领开发团队已经完成即时通讯软件的框架搭建工作,田川与滕悦一起讨论了这个框架,提出了一些改进意见,目前正在紧张的修改中,预计在田川赴美前会确定下来,开始代码的编写工作。田川早期投入的一百万已经见底了,他决定再划拨一百万到公司账户里。
老爸来电话说家里的事情都挺顺利的,随着五个大棚陆续都进入了采收季,采摘旅游更红火了。而且每周可以产出的蔬菜礼盒也有所增加,上周达到了十九个,除几个朋友预订的以外,田川全部交给刘美婷处理。只是加高鱼塘堤坝的施工队鸡群有一些影响,还不至于炸群。
郎教授和洪老师仍旧每周去田家村,与养鸡场和大棚的人员混得极熟。
老爸在电话里抱怨,说王大勇和田龙总去骚扰他,逼他写博物馆用的老农村的回忆文章。但自己还要忙活养鸡场和大棚的工作,哪里有那么多时间写东西呢?
去美国之前,田川还要回家一趟,和爸妈告别,也顺便看看村里推广采摘旅游有没有问题。
他回到家的第一件事,就是让爸妈在养鸡场和大棚各选一个人出来做主管,把爸妈从繁重的日常工作中解放出来。
养鸡场确定的主管就是当司机的李二宝,这小子能张罗,责任心也强,做这个主管应该没问题。大棚就比较麻烦,几个现有的工人都是老实巴交的农民,实在没有干管理的料,何况这个负责人还要接待采摘团。没办法只好让老爸先自己盯一段时间。
新大棚就要开工建设了,选的仍旧是上次那家建筑队,建筑队现在已经进场进行地基建设了。
田川回家时,鱼塘的堤坝已经填好了土,只等河水解冻后就蓄水,引进鱼苗。四个鱼塘他准备分别养殖鲤鱼,鲫鱼,鳙鱼也就是花鲢,这三种鱼会混养在两个塘里,其中还可以掺杂一部分草鱼。另外一个塘养甲鱼,一个塘养虾。
按照他的想法,到年底时,他的蔬菜,鸡蛋,公鸡,鱼虾,要形成一定的供应能力,力争留住一批固定顾客,并在京城建设成初步的配送体系,并争取让网上下单购买和付款开始付诸实践。
为了达到这个目标,或者说为了支撑初步的配送体系运转,他必须拥有足够多的顾客,以保障有足够的日下单量。否则食品的利润会被配送严重摊薄,甚至整个运作模式都有可能被彻底拖垮。
为了留住顾客,他必须提供足够大的产能,为此,他宁愿让产能过剩,将多余的产品免费送出去。现在的采摘旅游只是用来消耗前期的多余产量,高端的顾客群体数量有限,每家每年能参加的次数更有限,将来是难以长期增长的,扩大到一定的规模后就会开始回落,直到最后保持在某个比较固定的数字。也就是说采摘旅游的消费能力是难以跟上他的产能的增长速度的。
他扩大大棚的种植规模是一次冒险,但从他的长远目标来看,这又是必要的投资。
在大棚里新一轮种植开始前,他已经要求爸妈种一些葱姜蒜类调料,以丰富产品种类。
另外,他和爸妈一起评估了各种蔬菜的理想消耗比例,在新大棚开始种植时做参考。他觉得现在的五个大棚用来供应采摘旅游足够了,所以新大棚就不再按现在的五个这样为了采摘的趣味性搞混合种植了。
爸妈还提出了一个新的问题,就是离土种植和蚯蚓养殖需要的培养基制作比较困难,在冬天牛粪的消毒和干燥太困难,有些供不上用。现在新大棚的培养基还没有影子呢。
田川经过反复思量,考虑了几种方案,觉得最可行的办法是在新大棚的附近建一个烘干窑,采用土炕加热的办法处理培养基的材料,这样可以大幅度提高处理效率,减少处理占用土地的面积。只是这个烘干窑的位置要好好选择,那味道肯定是杠杠的。
由此田川想到一个重要的问题,就是将来农场有机肥料的处理。还有就是有机肥料施肥的工作量太大,造成生产成本进一步的上升。这也将影响将来无公害种植的推广。看来有必要做一个有机肥料的研究项目了。
王大勇和田龙听说田川回来了,一起找上门来了,和他讨论了一晚上采摘旅游和博物馆的工作,最后田川没办法,只好把话题转到防汛的问题上,这一招果然管用,两人没多久就要告辞。但田川实在不放心在夏天即将到来的大雨,还是拉着两人,落实了一些防汛措施,才放他们离开。这两人见田川自己已经在花大成本搞防汛,也有了一定的危机意识,做了不少切实的防汛工作。
还有最后一件事,就是棉花种植的事情。双河那边的乡政府传来消息,他们帮田川雇佣的十名当地村民已经到位了,并将他购买的猪粪和化肥撒进了地里。距离他去美国还有三天,他必须去一趟棉花地,把下一步要进行的工作安排下去。
田川请自己本家的叔叔,曾经种过几年棉花的田见宇去双河帮自己管理棉花地。田见宇当过生产队长,是种棉花的一把好手,又有安排别人工作的经验,田川相信他能管理好这150亩棉花地。
他带着田见宇去了双河,又叫龚丽华过去和大家认识了一下,并交代田见宇必须执行龚丽华的命令,作为实验田,龚丽华的命令即使不符合棉花的生长规律,也必须执行。
然后他安排田见宇找机器深耕土地,并根据地势平整土地,划分田垄。
棉花种子和必要的农药地膜等生产物资,他已经购买了,几天内就要送过来。开垄覆膜机也将在土地翻耕完成前送到,一旦完成翻耕,就立刻覆膜保温保墒。两台点播机也将随开垄覆膜机一起送过来,用于完成浸种后的棉花播种。
安排好棉花播种的事情,确定了棉花地的管理人员,田川又找到洪老师,请他在农学专业老师里帮自己介绍一位擅长棉花种植的老师,指导一下种棉花。洪老师给他介绍了一位名叫安海军的青年讲师。安老师读研究生时的课题就是棉花种植技术方面的,留校后一直在从事这方面的研究,经验丰富。
安老师接受了田川的邀请,帮他指导田见宇种棉花。
田川在去美国的前一天,终于把事情安排好了。(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