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七十八章 大宋从不缺乏能人
推荐阅读:明克街13号、弃宇宙、渡劫之王、第九特区、三寸人间、大符篆师、仙宫、大侠萧金衍、英雄联盟:我的时代、问道章
顶点小说网 www.23wx.info,最快更新回到北宋当明君最新章节!
“何相公的札子,想必诸位已经看过了,塘口银钱的问题如何解决?”赵桓示意朝臣们安静,抛出了新的议题。
其实赵桓将塘口海粮司暂时交给了商部而已,到最后,这海粮司,还是要回到户部手中,粮食乃是国家之根本。
只是赵桓想要以此事加速户部厘清天下田亩的速度而已。
需要多久?十年。
朱元璋为了厘清天下田亩用了多久?十年。
朱元璋准备建立黄册,黄册的基本单元是图,一百户为一图,每十户人家编成一甲,从中选出一户甲首,一百户十个甲首。再设置一位里长,负责掌管这十个甲首,直接向县级衙门汇报。
这是里家制度,也是明朝时的根本税收制度,这是个好政策,但只有普适才算是好政策。
从洪武三年在湖州试行,慢慢的在东南三省开始试行,进而推广到整个天下,终于在洪武十四年完成了皇册这一壮举。
正好十年。
赵桓的要求不高,希望户部能够在十年内,把厘清天下田产和户籍制度的改制做完。
但是以现在户部的执行力度而言,这十年内造完整个天下黄册,痴人做梦!
所以他才会用鞭子抽动户部,抓紧时间完成,这这是新成立的海粮司,只是一个教训,若是户部还是我行我素,赵桓就会考虑让吏部再去督促下。
吏部的督促倘若还是没有效果,就利用大宋朝的图画院,技术官僚去做此事。
赵桓看到自己抛出的问题,无人应答的时候,试探的问道:“加税?扑买?”
“臣以为比如珊瑚、宝石之物,加点税,也无可厚非。邸店一等到三等商贾加税,三等以下的商贾可是适当性的少一点。不知官家以为如何?”李纲出列小声说道。
税务分级制度,是李纲最近一直在推动的商税改制的一个大项目,在进行了整改扑买制度的大宋税赋后,他准备开始税制上的劫富济贫。
“陈少卿,你怎么想?”赵桓扭头看着陈子美,他原本就是商贾,而且是邸店一等豪商,他很像听听陈子美的想法。
陈子美不假思索的说道:“善。”
李纲在常朝里提到这茬,自然早就在私下里和李纲通过气,两人研究了很久,陈子美非常赞同李纲的看法,并且同意这个制度的推进。
税务分级收税的制度,从最低级别的半成、一成、两成、三成、三成半的商贾营收税赋,改变了过去的一刀切的商税,实现广义上的“杀富济贫”。
“你们有人反对的吗?”赵桓试探的着问道。全场无人出列应声。
大宋朝终归还是个文人的天下,他们对商贾的另眼看待,哪怕陈子美是正经的进士及第,大宋的士大夫们依旧对他曾经从事过贱业,认为陈子美与他们格格不入。
所以这个政策,对于他们来说,压根就没有什么好反对的。
“那李太宰就去办这件事吧。”赵桓示意李纲放手去做,一如当初一样,自己给他兜底。
税务分级收税的制度还包括邸店不入流商贾的扶持政策,当然李纲做这套税务分级制度的目的,压根就不是响应官家“王为民为天”的思想,也并非有着共同富裕的宏图伟业。
他完全是为了打击邸店一等豪商的影响力而存在。
淮南陈家与官家的内帑在高丽争利,让李纲看到了一等豪商们的恐怖影响力!
眼下一等豪商们还能控制,毕竟天底下最大的商贾,就是官家的内帑产业。然后才是以国帑为核心的国帑产业。
但是这依然让李纲耿耿于怀。
他的目的,就是分化邸店一等豪商的影响力,若是在高额税务的压制下,能够将邸店一等豪商分而划之,与当年主父偃提出的“推恩令”削藩,有着异曲同工之妙。
作为皇权的卫道士,他坚决抵制一切可能影响皇权的存在,因为在他心里,官家一直反复提及的对皇帝的限制,在商量之初,就会被李纲坚决否定。
他是为了维护秩序,而赵桓也顺势同意了李纲关于进一步推动商改的措施。
当然对邸店不入流的商贾的扶持的税收政策,两人一拍即合。一个抱着共同富裕的伟大梦想,一个抱着分化邸店一等豪商影响力,对秩序的维护。
殊途同归。
而对于一等豪商并未不是仅仅一向分级收税制度,还包括了反垄断的法案,具体的条文,李纲还在摸索,但是蔡京已经在李纲之前,对反垄断之事,趟出了巨大的一步,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李纲站在蔡京的成果上,进一步的推动了反垄断的产业的规范。
方腊的起义,因为江南地龙翻身,大地震这个天灾导致的民无定所而起,其实根本的还是赵佶越过宰相和六部,直接对江南两地盐政做出了干预,这导致了方腊起义在江南、两浙有了群众基础。
而蔡京在之后的政策修改中,对赵佶的政策展开了拨乱反正。
赵佶的做法是发行盐钞,以盐为本位制度,发行的盐钞上,只标明了盐的价格和数量,没有期限。
这就造成了盐商们把盐钞买回去之后,邸店各地盐商坐到一起,手持盐钞,商定价格,囤货居奇,在一定程度上控制盐价。
这有点类似后世期货的金融工具,在大宋导致了食盐价格飙升,从过去的十五文可购买一家五口半旬用盐,直接飙升到了三百多文。在方腊起事之前,盐的价格还在飙升。
但是盐工和盐场们,还是按照朝廷定制的价格出盐,甚至因为出盐陡降,出现了盐场盐工大范围的失业。为方腊的百万起义军充实了青壮年成丁。
宣和四年之后,蔡京瞒着赵佶,对盐政修改,做出了盐引。
蔡京改革之后的盐引,分为长引和短引,长引销外路,短引销本路。最关键的是,蔡京推出来的盐引,这玩意儿是有期限的。长引一年,短引一季。过期废除,严格限定运销数量和价格。
将市场从邸店一等豪商的垄断经营,重新纠正成为了自由贸易的竞争,在江南人口在十抽一屠令的情况下,大宋的盐价反而开始稳步下降,眼下盐价已经恢复到了崇宁年间,十五文盐半旬左右。
所以赵桓对蔡京这个人的种种政策非常感兴趣,正如他临走的时候,说的那样,蔡京和官家越看越像。
官家在做的,想做的,蔡京都走在了前面,并且顶着赵佶的压力,做的相当的不错。
可惜,蔡京再有才,政策再多,自大学士陈东上书炮轰蔡京为大宋六贼,蔡京已经被钉死在了历史的耻辱柱上,位列奸臣无疑。
否则就只能把赵佶钉在耻辱柱上,极限一换一,根本不可能操作。尤其是蔡京、蔡攸客死潭州之后,朝中无人,自然再不能有人给他平反。
“何相公的札子,想必诸位已经看过了,塘口银钱的问题如何解决?”赵桓示意朝臣们安静,抛出了新的议题。
其实赵桓将塘口海粮司暂时交给了商部而已,到最后,这海粮司,还是要回到户部手中,粮食乃是国家之根本。
只是赵桓想要以此事加速户部厘清天下田亩的速度而已。
需要多久?十年。
朱元璋为了厘清天下田亩用了多久?十年。
朱元璋准备建立黄册,黄册的基本单元是图,一百户为一图,每十户人家编成一甲,从中选出一户甲首,一百户十个甲首。再设置一位里长,负责掌管这十个甲首,直接向县级衙门汇报。
这是里家制度,也是明朝时的根本税收制度,这是个好政策,但只有普适才算是好政策。
从洪武三年在湖州试行,慢慢的在东南三省开始试行,进而推广到整个天下,终于在洪武十四年完成了皇册这一壮举。
正好十年。
赵桓的要求不高,希望户部能够在十年内,把厘清天下田产和户籍制度的改制做完。
但是以现在户部的执行力度而言,这十年内造完整个天下黄册,痴人做梦!
所以他才会用鞭子抽动户部,抓紧时间完成,这这是新成立的海粮司,只是一个教训,若是户部还是我行我素,赵桓就会考虑让吏部再去督促下。
吏部的督促倘若还是没有效果,就利用大宋朝的图画院,技术官僚去做此事。
赵桓看到自己抛出的问题,无人应答的时候,试探的问道:“加税?扑买?”
“臣以为比如珊瑚、宝石之物,加点税,也无可厚非。邸店一等到三等商贾加税,三等以下的商贾可是适当性的少一点。不知官家以为如何?”李纲出列小声说道。
税务分级制度,是李纲最近一直在推动的商税改制的一个大项目,在进行了整改扑买制度的大宋税赋后,他准备开始税制上的劫富济贫。
“陈少卿,你怎么想?”赵桓扭头看着陈子美,他原本就是商贾,而且是邸店一等豪商,他很像听听陈子美的想法。
陈子美不假思索的说道:“善。”
李纲在常朝里提到这茬,自然早就在私下里和李纲通过气,两人研究了很久,陈子美非常赞同李纲的看法,并且同意这个制度的推进。
税务分级收税的制度,从最低级别的半成、一成、两成、三成、三成半的商贾营收税赋,改变了过去的一刀切的商税,实现广义上的“杀富济贫”。
“你们有人反对的吗?”赵桓试探的着问道。全场无人出列应声。
大宋朝终归还是个文人的天下,他们对商贾的另眼看待,哪怕陈子美是正经的进士及第,大宋的士大夫们依旧对他曾经从事过贱业,认为陈子美与他们格格不入。
所以这个政策,对于他们来说,压根就没有什么好反对的。
“那李太宰就去办这件事吧。”赵桓示意李纲放手去做,一如当初一样,自己给他兜底。
税务分级收税的制度还包括邸店不入流商贾的扶持政策,当然李纲做这套税务分级制度的目的,压根就不是响应官家“王为民为天”的思想,也并非有着共同富裕的宏图伟业。
他完全是为了打击邸店一等豪商的影响力而存在。
淮南陈家与官家的内帑在高丽争利,让李纲看到了一等豪商们的恐怖影响力!
眼下一等豪商们还能控制,毕竟天底下最大的商贾,就是官家的内帑产业。然后才是以国帑为核心的国帑产业。
但是这依然让李纲耿耿于怀。
他的目的,就是分化邸店一等豪商的影响力,若是在高额税务的压制下,能够将邸店一等豪商分而划之,与当年主父偃提出的“推恩令”削藩,有着异曲同工之妙。
作为皇权的卫道士,他坚决抵制一切可能影响皇权的存在,因为在他心里,官家一直反复提及的对皇帝的限制,在商量之初,就会被李纲坚决否定。
他是为了维护秩序,而赵桓也顺势同意了李纲关于进一步推动商改的措施。
当然对邸店不入流的商贾的扶持的税收政策,两人一拍即合。一个抱着共同富裕的伟大梦想,一个抱着分化邸店一等豪商影响力,对秩序的维护。
殊途同归。
而对于一等豪商并未不是仅仅一向分级收税制度,还包括了反垄断的法案,具体的条文,李纲还在摸索,但是蔡京已经在李纲之前,对反垄断之事,趟出了巨大的一步,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李纲站在蔡京的成果上,进一步的推动了反垄断的产业的规范。
方腊的起义,因为江南地龙翻身,大地震这个天灾导致的民无定所而起,其实根本的还是赵佶越过宰相和六部,直接对江南两地盐政做出了干预,这导致了方腊起义在江南、两浙有了群众基础。
而蔡京在之后的政策修改中,对赵佶的政策展开了拨乱反正。
赵佶的做法是发行盐钞,以盐为本位制度,发行的盐钞上,只标明了盐的价格和数量,没有期限。
这就造成了盐商们把盐钞买回去之后,邸店各地盐商坐到一起,手持盐钞,商定价格,囤货居奇,在一定程度上控制盐价。
这有点类似后世期货的金融工具,在大宋导致了食盐价格飙升,从过去的十五文可购买一家五口半旬用盐,直接飙升到了三百多文。在方腊起事之前,盐的价格还在飙升。
但是盐工和盐场们,还是按照朝廷定制的价格出盐,甚至因为出盐陡降,出现了盐场盐工大范围的失业。为方腊的百万起义军充实了青壮年成丁。
宣和四年之后,蔡京瞒着赵佶,对盐政修改,做出了盐引。
蔡京改革之后的盐引,分为长引和短引,长引销外路,短引销本路。最关键的是,蔡京推出来的盐引,这玩意儿是有期限的。长引一年,短引一季。过期废除,严格限定运销数量和价格。
将市场从邸店一等豪商的垄断经营,重新纠正成为了自由贸易的竞争,在江南人口在十抽一屠令的情况下,大宋的盐价反而开始稳步下降,眼下盐价已经恢复到了崇宁年间,十五文盐半旬左右。
所以赵桓对蔡京这个人的种种政策非常感兴趣,正如他临走的时候,说的那样,蔡京和官家越看越像。
官家在做的,想做的,蔡京都走在了前面,并且顶着赵佶的压力,做的相当的不错。
可惜,蔡京再有才,政策再多,自大学士陈东上书炮轰蔡京为大宋六贼,蔡京已经被钉死在了历史的耻辱柱上,位列奸臣无疑。
否则就只能把赵佶钉在耻辱柱上,极限一换一,根本不可能操作。尤其是蔡京、蔡攸客死潭州之后,朝中无人,自然再不能有人给他平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