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零五章 皇帝们的笑话
推荐阅读:明克街13号、弃宇宙、渡劫之王、第九特区、三寸人间、大符篆师、仙宫、大侠萧金衍、英雄联盟:我的时代、问道章
顶点小说网 www.23wx.info,最快更新回到北宋当明君最新章节!
不问苍生问鬼神,是在何不食肉糜没有出现之前,嘲弄皇帝最好的一个笑话。
这句话的出处是来自文景之治的汉文帝。
汉文帝刘恒的父亲是汉朝的开国皇帝刘邦。
刘恒是汉高祖的第四个孩子,刘恒的母亲薄姬,并不受刘邦的待见。年仅七岁的汉文帝刘恒就被封为代王,分封到了边陲之地。
而就藩之后的刘恒,恰好躲过了吕后闹的那些乱子,安安稳稳的活过了吕后统治时期的黑暗时代。
突然就被周勃从藩国拉倒长安,做了皇帝。
他本身没有经过皇室培养,也没有做皇帝的野心,做事事事垂询臣子,广纳谏言。
吕后乱政,从上到下的乱象,因为汉文帝的无为而治,反而安稳了下来。
而当时吕后乱政导致一批贤臣被贬斥。其中就有贾谊。
而汉文帝刘恒在未央宫的宣室殿,询问大臣们被贬的贤臣,而朝臣们都说贾谊的才华和格调,无与伦比。
而刘恒把贬到长沙的贾谊,召回了京城,汉文帝召见时,双膝挪动靠近贾谊,连说:“吾久不见贾生,自以为过之,今不及也。”
这本是一出君臣遇合的美谈,奈何汉文帝刘恒召见贾谊,既不问苍生,也不问社稷,更不问国策,因为刚刚方受厘,举行了祭祀,接受了神的祝福。
两人谈到半夜,只是在谈论鬼神之事,成为了历代文臣们嘲讽皇帝时,最喜欢说的一句话。
最后还被李商隐写成了诗词。
【宣室求贤访逐臣,贾生才调更无伦。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
只不过,因为何不食肉糜的典故,太过深入人心,再次刷新了皇帝的下限,导致何不食肉糜代替了不问苍生问鬼神。
取代何不食肉糜的笑话,正是赵桓的臭弟弟赵构,一手作出来的搜山检海。
赵桓很顾忌自己的身后名,他考虑再三还是同意了建造祈天台,来对灾区百姓祈福。
大宋的百信信这个,他不祈福才算是咄咄怪事。
赵桓一路急行,回到汴京时候,甚至连城都没入,先去城外的忠魂山祭祀了一番。
这里埋葬的是陈留门的汴京军民,赵桓每次出门或者回到汴京,都会赶往忠魂山祭祀,盯着那数万个名字,扪心自问。
自己做的事,朝政,是否亏欠他们。
这是赵桓自省的习惯,他不认为自己有多么英明,也不会因为朝臣们拍了太多的马匹,飘到天上去,忘记自己的根基到底在哪里。
“朕这一年,又收复了辽东郡,大宋军卒们阵斩数万金卒,金人溃不成军,称臣议和,朕寻思着辽东郡立足未稳,就让文臣跟他们虚与委蛇,跟他们扯皮,明年接着揍他们!”
“朕把沈州城全毁了,现在准备筹建新城,朕很担心,朕这个决定,会让沈州成为第二个太原,不过应该不会……”
赵桓抚摸着忠魂铭的铭纹,喃喃的唠叨着,耳边仿佛有声在呢喃,但有仿若没有。
每到这个时候,赵英都躲得远远地,官家的自言自语,总是有些不合规矩,胡乱听进耳朵里,那是要掉脑袋的。
“李太宰,江南水患怎么样了?听说连两川、两荆都遭了灾?官家心念洪灾,从沈州用了不到十天的时间就赶回了汴京,李太宰,这事在官家心里很重要呀。”赵英对着等在外面的李纲说道。
他在有意识的透漏圣意,这样朝臣们在应对皇帝的时候,就更加容易,不产生误会和冲突。
赵英的内侍省可不是个摆设,是缓和官家和朝臣的最好媒介。
李纲忧心忡忡的说道:“官家一向不喜欢这些弯弯摇摇的规矩,苏州知府这次恶了官家,以后要有麻烦了。”
赵英也是一脸担忧的说道:“当初孙翊恶了官家,官家见其作战英武,从来没将往事放在心上,官家是个敞亮的人。”
“此次官家在北地作战数日,和岳将军聊过几次孙翊之事,可惜岳将军还是不肯放下当初之事,对孙翊依旧弃之不用,始终无法得到重用。”
李纲也是了然,官家对这个苏州知府没什么厌恶,但是此次之事,被人记在心里,苏州知府怕是要麻烦不断了。
阎王好见小鬼难搪,就是这个道理。
李纲正要说话,被赵英动作打断,赵英比划了个禁声的动作说道:“嘘,官家出来了。”
李纲率领朝臣们恭恭敬敬的跪到在了忠魂山的长阶上,山河海喝声传来。
“贺!官家亲征辽东,得胜还朝!”
赵桓接过了赵英的毛巾,将自己膝盖上的灰尘掸去,说道:“都起来,大宋不兴跪礼,怎么想起整这么一出了?”
赵桓笑呵呵的看着李纲,亲自将其扶起来说道:“李太宰辅国,鞠躬尽瘁,所作所为朕都看在眼里,记在心里。等江南水患之事稍安,朕年前说的事,自然要兑现的。”
他说的自然是擢升李纲为同中书门下平章政事以职务。
在元丰改制之前,中书、枢密、三司正官分掌政、军、财三权,只不过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一直未设,已经变成了虚衔。
“谢官家隆恩。”李纲作势又要跪,不过赵桓拉着李纲,这也就多半年没见,李纲不停的跪来跪去的,赵桓一点都不习惯。
朝臣们依旧跪地不起,赵桓眼神示意一下赵英。
赵英眼睛珠子一转,朗声喝道:“平身。”
“迂腐。”赵桓看着朝臣们听到平身才站起来,轻声说了两个字。
以前这些文官们恨不得蹬鼻子上脸,唾沫星子喷自己脸上喝骂的样子,和现在这个唯唯诺诺的模样,总是让人产生一种恍惚感。
现实,这些文臣真的很现实。
皇帝弱的时候,恨不得亲自架着皇帝往前走,先迈右脚都有错。
皇帝强的时候,没听到平身这俩字都不敢起来。
“先说水患之事,各地府兵是否调集起来救灾了?”赵桓问着李纲。
江南水患围堤皆溃,是赵桓心头大患,他安排了李纲调集府兵去救灾。
李纲面带犹豫的说道:“仅有两荆水师去筑堤了,其他府兵暂时未动。”
“养兵千日用兵一时!为何不动?”赵桓疑惑的看着李纲。
不问苍生问鬼神,是在何不食肉糜没有出现之前,嘲弄皇帝最好的一个笑话。
这句话的出处是来自文景之治的汉文帝。
汉文帝刘恒的父亲是汉朝的开国皇帝刘邦。
刘恒是汉高祖的第四个孩子,刘恒的母亲薄姬,并不受刘邦的待见。年仅七岁的汉文帝刘恒就被封为代王,分封到了边陲之地。
而就藩之后的刘恒,恰好躲过了吕后闹的那些乱子,安安稳稳的活过了吕后统治时期的黑暗时代。
突然就被周勃从藩国拉倒长安,做了皇帝。
他本身没有经过皇室培养,也没有做皇帝的野心,做事事事垂询臣子,广纳谏言。
吕后乱政,从上到下的乱象,因为汉文帝的无为而治,反而安稳了下来。
而当时吕后乱政导致一批贤臣被贬斥。其中就有贾谊。
而汉文帝刘恒在未央宫的宣室殿,询问大臣们被贬的贤臣,而朝臣们都说贾谊的才华和格调,无与伦比。
而刘恒把贬到长沙的贾谊,召回了京城,汉文帝召见时,双膝挪动靠近贾谊,连说:“吾久不见贾生,自以为过之,今不及也。”
这本是一出君臣遇合的美谈,奈何汉文帝刘恒召见贾谊,既不问苍生,也不问社稷,更不问国策,因为刚刚方受厘,举行了祭祀,接受了神的祝福。
两人谈到半夜,只是在谈论鬼神之事,成为了历代文臣们嘲讽皇帝时,最喜欢说的一句话。
最后还被李商隐写成了诗词。
【宣室求贤访逐臣,贾生才调更无伦。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
只不过,因为何不食肉糜的典故,太过深入人心,再次刷新了皇帝的下限,导致何不食肉糜代替了不问苍生问鬼神。
取代何不食肉糜的笑话,正是赵桓的臭弟弟赵构,一手作出来的搜山检海。
赵桓很顾忌自己的身后名,他考虑再三还是同意了建造祈天台,来对灾区百姓祈福。
大宋的百信信这个,他不祈福才算是咄咄怪事。
赵桓一路急行,回到汴京时候,甚至连城都没入,先去城外的忠魂山祭祀了一番。
这里埋葬的是陈留门的汴京军民,赵桓每次出门或者回到汴京,都会赶往忠魂山祭祀,盯着那数万个名字,扪心自问。
自己做的事,朝政,是否亏欠他们。
这是赵桓自省的习惯,他不认为自己有多么英明,也不会因为朝臣们拍了太多的马匹,飘到天上去,忘记自己的根基到底在哪里。
“朕这一年,又收复了辽东郡,大宋军卒们阵斩数万金卒,金人溃不成军,称臣议和,朕寻思着辽东郡立足未稳,就让文臣跟他们虚与委蛇,跟他们扯皮,明年接着揍他们!”
“朕把沈州城全毁了,现在准备筹建新城,朕很担心,朕这个决定,会让沈州成为第二个太原,不过应该不会……”
赵桓抚摸着忠魂铭的铭纹,喃喃的唠叨着,耳边仿佛有声在呢喃,但有仿若没有。
每到这个时候,赵英都躲得远远地,官家的自言自语,总是有些不合规矩,胡乱听进耳朵里,那是要掉脑袋的。
“李太宰,江南水患怎么样了?听说连两川、两荆都遭了灾?官家心念洪灾,从沈州用了不到十天的时间就赶回了汴京,李太宰,这事在官家心里很重要呀。”赵英对着等在外面的李纲说道。
他在有意识的透漏圣意,这样朝臣们在应对皇帝的时候,就更加容易,不产生误会和冲突。
赵英的内侍省可不是个摆设,是缓和官家和朝臣的最好媒介。
李纲忧心忡忡的说道:“官家一向不喜欢这些弯弯摇摇的规矩,苏州知府这次恶了官家,以后要有麻烦了。”
赵英也是一脸担忧的说道:“当初孙翊恶了官家,官家见其作战英武,从来没将往事放在心上,官家是个敞亮的人。”
“此次官家在北地作战数日,和岳将军聊过几次孙翊之事,可惜岳将军还是不肯放下当初之事,对孙翊依旧弃之不用,始终无法得到重用。”
李纲也是了然,官家对这个苏州知府没什么厌恶,但是此次之事,被人记在心里,苏州知府怕是要麻烦不断了。
阎王好见小鬼难搪,就是这个道理。
李纲正要说话,被赵英动作打断,赵英比划了个禁声的动作说道:“嘘,官家出来了。”
李纲率领朝臣们恭恭敬敬的跪到在了忠魂山的长阶上,山河海喝声传来。
“贺!官家亲征辽东,得胜还朝!”
赵桓接过了赵英的毛巾,将自己膝盖上的灰尘掸去,说道:“都起来,大宋不兴跪礼,怎么想起整这么一出了?”
赵桓笑呵呵的看着李纲,亲自将其扶起来说道:“李太宰辅国,鞠躬尽瘁,所作所为朕都看在眼里,记在心里。等江南水患之事稍安,朕年前说的事,自然要兑现的。”
他说的自然是擢升李纲为同中书门下平章政事以职务。
在元丰改制之前,中书、枢密、三司正官分掌政、军、财三权,只不过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一直未设,已经变成了虚衔。
“谢官家隆恩。”李纲作势又要跪,不过赵桓拉着李纲,这也就多半年没见,李纲不停的跪来跪去的,赵桓一点都不习惯。
朝臣们依旧跪地不起,赵桓眼神示意一下赵英。
赵英眼睛珠子一转,朗声喝道:“平身。”
“迂腐。”赵桓看着朝臣们听到平身才站起来,轻声说了两个字。
以前这些文官们恨不得蹬鼻子上脸,唾沫星子喷自己脸上喝骂的样子,和现在这个唯唯诺诺的模样,总是让人产生一种恍惚感。
现实,这些文臣真的很现实。
皇帝弱的时候,恨不得亲自架着皇帝往前走,先迈右脚都有错。
皇帝强的时候,没听到平身这俩字都不敢起来。
“先说水患之事,各地府兵是否调集起来救灾了?”赵桓问着李纲。
江南水患围堤皆溃,是赵桓心头大患,他安排了李纲调集府兵去救灾。
李纲面带犹豫的说道:“仅有两荆水师去筑堤了,其他府兵暂时未动。”
“养兵千日用兵一时!为何不动?”赵桓疑惑的看着李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