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二十四章 打倒外戚张延龄
推荐阅读:神印王座II皓月当空、夜的命名术、天机之神局、梦醒细无声、神级幸运星、我的大明星家族、大国重工、孤岛求生之重生狂蟒、位面因果系统、都市狐仙养成记
顶点小说网 www.23wx.info,最快更新大明建昌侯最新章节!
邓炳是很识相的。
没能力跟张延龄抗衡,以后张延龄到江南当督抚,还要仰仗张延龄,跟张延龄交恶那就等于是跟朝中主要势力,甚至是跟皇帝交恶,他还没蠢到要跟张延龄对着干的地步。
再者他也多少有听闻,张延龄处事圆滑,未必会诚心为难他,只要吕宏这一家子还在张延龄手上,也还在掌控中,或许张延龄追查当年宫闱的旧案,比他还效率,最后说不定还帮了他个大忙呢。
事情往往就是这么神奇。
对于邓炳和张延龄来说,不过是利益的交换,互相都心知肚明对方不会翻脸。
可在一旁的吕芳听来,眼前发生的事也就太过于“神奇”。
堂堂南京锦衣卫的指挥使,杀神一样的人物,任何人落在这种人手里基本就没法囫囵,居然会被张延龄这样看起来嘻嘻哈哈没个正形的年轻人,三两句话给打发了?
“吕姑娘,我们走吧?”
张延龄起身走到吕芳面前,笑着说道。
吕芳不解道:“去何处?”
“呵呵。”张延龄皮笑肉不笑,“当然是去江南,本爵是要到江南上任的,不带你去南方,难道带你回京城?”
现在吕芳反而希望能到京城,因为那里是天子脚下,在她的想法中,只有到了京城之地,锦衣卫才不敢乱来。
更因那里有她曾求助过的张玉,无论张玉的忙最后是否帮上,但至少张玉表现出的态度还是很诚恳的,也的确是出人出力,有顺天府尹当靠山,关键时候或许还能救命。
可眼下……
张延龄的权势,明显比张玉大多了。
不然为何张玉要来求助张延龄呢?
吕芳正不知所措时,张延龄又看着邓炳问道:“邓指挥使要陪同本爵一同南下?还是……”
邓炳道:“卑职还有旁的差事要完成,所以不能全程陪同,但因有要犯随同建昌伯您,卑职愿意多调一个锦衣卫的百户营协助。”
本来只派了几十个人随同保护,现在知道吕宏一家子在张延龄手上,又要增加人手。
很体贴。
但张延龄觉得,自己根本不需要。
张延龄笑道:“那么麻烦作何?邓指挥使要办差,还是多带点人在身边,反正本爵乃是官家中人,就不信路上还有人敢打本爵的主意不成?若真有逆党诚心不轨的话,本爵还想跟他们斗一斗,走了!”
最后这一声有点严厉。
吕芳身体一震之后,意识到这不是在跟她商量,而是命令,由不得她去选择。
于是乎她只能跟在张延龄身后,与陆坤等锦衣卫一同下了茶楼。
……
……
邓炳本来还想跟陆坤交待两句,但碍于张延龄在场,他根本没法说什么。
在张延龄一行离开茶楼后,邓炳立在二楼窗口的位置只是看着。
身后一名百户走上前,要跟他说什么,被他伸手打断。
邓炳出于警觉,四下环顾之后,才瞪了百户一眼,意思是他现在才可以说。
“如今人被外戚所拿,若不将人逮回,只怕难应皇差。”百户说话也算是简洁。
也给邓炳提出了另外一种解决的方案,就是不用跟张延龄商量了,索性你张延龄身边的帮手少,我们暗地里把人劫出来就行,到时只要不跟你承认,你还能认为是我们做的不成?
邓炳面色阴沉道:“大可不必如此,建昌伯做事很稳妥,他又深得陛下信任,京师地动之后陛下只会对他愈发器重,本座为何要与他对着来?”
百户无言以对。
难得锦衣卫也有怕的时候,本来南京锦衣卫就处在山高皇帝远的南京,从来都是无所忌惮的。
邓炳道:“这就去查办旁的案子,暗中再派人盯着便可,若是建昌伯暗中把人放走,再将人秘密逮回,否则不允许冒犯建昌伯!”
……
……
馆陶县城外。
吕芳见到了她的父亲吕宏,以及她年近十四岁的师弟李安杰。
三人抱头痛哭一阵,随后吕宏带着女儿和弟子前来跟张延龄行感谢之礼。
张延龄没好气道:“你们搞错了,我可没有救你们的意思,你们牵扯进的案子,也不是我所能直接插手的,我只是带你们一同南下到南京。”
张延龄把人救了,但他并没有表现出多随和,反而显得很傲慢。
吕宏一脸老相,执意与吕芳、李安杰跪下来磕头,道:“伯爷深明大义,知道老朽是被人所诬陷,只望伯爷您能在陛下面前陈述老朽的冤情。”
“别总想好事,来人,找三辆马车,让他们分别在不同的地方,队伍前后不要连着,免得商议逃跑事宜,再找人盯着!”
这意思是,张延龄仍旧会把吕宏这一家子当犯人一般看管。
吕宏面带苦笑,但却也知道在张延龄手上,比落在东昌府知府徐顼,或是锦衣卫手里好太多。
在弟子李安杰的搀扶之下,他走路都颤颤巍巍,往马车方向而去。
“爷!”
张延龄还在打量着一家三口的背影,南来色跑到张延龄身后。
张延龄道:“这个老家伙可是机智得很,闻声就跑来避居,要不是他派女儿去给张玉报信,或许地方官府都拿不到他,若是他半路逃跑的话,一定会用他所精通的药理,在看守之人的饭菜上动手脚,你留心一点。”
南来色张大嘴道:“爷,那您还救他们?”
张延龄没好气瞪他一眼道:“这算是狗屁的救,我只是把他们攥在自己手里,让他们为我所用,你挺机灵个人怎么有时候犯傻?别总跟那些兵油子混在一起,早晚痴呆!”
南来色被张延龄数落,也不着恼,反而很得意在笑,好像一天不被自家主子骂,浑身就不舒服。
挠挠头马上又去嘱咐车队行进。
总之是要早些离开东昌府的地界,免得再被徐顼带人找上门来。
杭济和邓炳或许容易对付,遇上个为政治目的不择手段的徐顼,可就未必那么容易打发了。
……
……
京城。
皇宫内。
当天的早朝并没有在奉天殿举行,而是改在午门。
弘治朝的大臣已习惯了在早朝时有瓦遮头,突然来到午门这里还有点不适应,尤其是大冬天的很寒冷,每个人都缩着手。
也有的在抱怨皇帝迟迟不来,但他们都知道一件事,那就是在这非常时候,能到这里来开早朝就是好的,就算他们回到家,也未必敢在屋子里睡觉,都是自己搭个棚子睡……
没办法。
谁让顺天府周边刚发生了地震,而且这两天余震不断呢?
朝议都停了一天,在京的各衙门都在忙着救灾的事,今天也算是来给皇帝汇报一下救灾的结果。
“徐阁老,您看今天应该如何上奏呢?”
左都御史闵珪走过来问询徐溥的意见。
徐溥剧烈咳嗽两声,显然这几天因为地震和降温等事,他这把老骨头有点扛不住,得了风寒。
李东阳问道:“莫不是想拿镇山坏了龙脉之事,跟陛下上奏?”
正是问到点子上。
闵珪过来问询徐溥的意见,其实就是问问,要不要拿这件事出来说事。
谢迁则只是戏谑一笑道:“一切尽在不言中啊。”
闵珪点了点头,他大概听明白,文官最好不要主动去把窗户纸给捅破,反正这层窗户纸皇帝自己还是能看明白的,谁让皇帝本身比谁都在意这件事?当大臣的提出来,反而会让皇帝觉得大臣有指向性,还不如先保持一种“客观中立”,站在一边看热闹就行。
不管怎么说,当天所有大臣的心情还是很不错的。
不发生地震,张延龄滚蛋,朝廷清静太多了。
发生地震,李广又要倒霉。
现在是张延龄既滚蛋了,李广也要倒霉,这世上还有比这更好的事情吗?我们本来就是来等着看笑话的。
……
……
朱佑樘来得比较晚一些。
也是因为这两天朱佑樘自己也比较难熬。
地震时把他给吓着了,以为是自己触怒了上天,仓皇奔逃出来觉得捡了一条命,随即就想到了张延龄临走时的忠告。
他自然会想。
小舅子,你几时这么能掐会算?
天机这种事都能被你推算出来?
把钦天监的人叫来,钦天监的人信誓旦旦说不会再有地震,结果两天发生三次余震,虽然余震不大但都有感,朱佑樘干脆也不敢在宫殿里休息,拉着张皇后跑到交泰殿旁边支了个临时的棚子,好像各大臣家一样,在外面睡……
皇帝也难啊。
这要是因为万岁山上修了亭子,自己死于天谴的地震,那可真成了千古的笑话。
当他到午门时,座椅还安排在午门之外的一片小空地上。
这意思是,让你们大臣有个午门的门洞遮风,朕不需要这待遇了。
不过你们大臣也不用担心,这地方如此宽敞,若朝议时发生地震,你们跑也来得及,但朕坐着要起来再跑……怕是腿脚不利索。
……
……
朝议开始。
上来就是户部尚书周经在上报赈灾的事项,而当天顺天府尹张玉也在。
赈灾方面,二人一个算是正指挥一个是副指挥,二人通力协作,已将京城的主要灾民做了安置。
“陛下,此番房屋受损主要是在崇文门一代的旧屋,很多旧屋都年久失修,早的可以追溯到永乐年间,至于河道等处也有多处损毁,正在布置人手加紧抢修……”
周经上报时也很仔细,尽量挑重点又要把该说的都不漏。
但皇帝显然不喜欢听详细的救灾过程。
皇帝忍了几次,终于还是忍不住打了哈欠。
这说明他自己也没休息好。
等周经上报完毕之后,往后退了几步。
在午门召开朝议,有一点不好的,就是在空旷地进行,君臣之间必须要拉近距离,否则彼此说的都听不到,尤其是像现在这样进入到冬月,大早晨还刮着西北风的时候,更需要如此。
“工部!”
就在众人等了半晌,不见朱佑樘有表示,还以为皇帝已经睡着时,一旁的李荣突然大声喊了一声。
原来是朱佑樘刚才已经做了表示,只是皇帝在下风向,喊话声没人听到,等了半天不见工部回应,只能由李荣大声喊出来。
新任的工部尚书徐贯走出来,恭敬道:“臣在。”
工部换了新部堂。
没办法,刘璋做事能力是可以,但就是脾气太大,再加上刘璋跟张延龄有过节,以及之前工部账目的核算方面刘璋出了问题,所以刘璋跟通政使元守直一起……被打发回老家。
不过有一点好的是,二人都是主动乞老归田,保留了最后的颜面。
在弘治朝,君臣的关系保持还算不错。
徐贯现在已执掌工部。
“往前来几步。”
朱佑樘怕徐贯听不清楚,招呼让徐贯往前走走。
徐贯依言往前走。
到了距离朱佑樘不到两丈远的地方,才停下来。
“万岁山上的毓秀亭,是不是该停工了?”
本来谁都以为皇帝是要问赈灾的情况,谁知朱佑樘的着重点并不在此,皇帝居然主动过问起万岁山那座可能坏了大明龙脉的亭子?!
陛下,您眼界很高啊。
可这问题……
让徐贯怎么回答?
“陛下!”徐溥本来就站在最前面,闻言走出来道,“万岁山毓秀亭的修建,未必会跟眼下顺天府的地动有关系,若只是以一时的地动而论得失,只怕不妥。”
“嗯?”
朱佑樘好奇打量着徐溥。
这是你徐溥该说的话?
听你这意思,好像是不打算追究李广的责任啊?
那些大臣有很多也没摸清头脑,现在不应该是落井下石的时候?只要顺势踩一脚,李广就要陷入万劫不复!
莫非还要拉李广一把?
但有心人又“开窍”了——这是到了要做取舍的时候,我们现在是要取李广而舍张延龄啊。
李广的确是公认大明第一蠹虫,但此人的危害并不在文官所涉足的朝堂,就算李广安排了几个传奉官扰乱了文官秩序,可也不像张延龄对我们文官体系破坏那么大,所以……
我们要力挺李广,打倒外戚张延龄!
邓炳是很识相的。
没能力跟张延龄抗衡,以后张延龄到江南当督抚,还要仰仗张延龄,跟张延龄交恶那就等于是跟朝中主要势力,甚至是跟皇帝交恶,他还没蠢到要跟张延龄对着干的地步。
再者他也多少有听闻,张延龄处事圆滑,未必会诚心为难他,只要吕宏这一家子还在张延龄手上,也还在掌控中,或许张延龄追查当年宫闱的旧案,比他还效率,最后说不定还帮了他个大忙呢。
事情往往就是这么神奇。
对于邓炳和张延龄来说,不过是利益的交换,互相都心知肚明对方不会翻脸。
可在一旁的吕芳听来,眼前发生的事也就太过于“神奇”。
堂堂南京锦衣卫的指挥使,杀神一样的人物,任何人落在这种人手里基本就没法囫囵,居然会被张延龄这样看起来嘻嘻哈哈没个正形的年轻人,三两句话给打发了?
“吕姑娘,我们走吧?”
张延龄起身走到吕芳面前,笑着说道。
吕芳不解道:“去何处?”
“呵呵。”张延龄皮笑肉不笑,“当然是去江南,本爵是要到江南上任的,不带你去南方,难道带你回京城?”
现在吕芳反而希望能到京城,因为那里是天子脚下,在她的想法中,只有到了京城之地,锦衣卫才不敢乱来。
更因那里有她曾求助过的张玉,无论张玉的忙最后是否帮上,但至少张玉表现出的态度还是很诚恳的,也的确是出人出力,有顺天府尹当靠山,关键时候或许还能救命。
可眼下……
张延龄的权势,明显比张玉大多了。
不然为何张玉要来求助张延龄呢?
吕芳正不知所措时,张延龄又看着邓炳问道:“邓指挥使要陪同本爵一同南下?还是……”
邓炳道:“卑职还有旁的差事要完成,所以不能全程陪同,但因有要犯随同建昌伯您,卑职愿意多调一个锦衣卫的百户营协助。”
本来只派了几十个人随同保护,现在知道吕宏一家子在张延龄手上,又要增加人手。
很体贴。
但张延龄觉得,自己根本不需要。
张延龄笑道:“那么麻烦作何?邓指挥使要办差,还是多带点人在身边,反正本爵乃是官家中人,就不信路上还有人敢打本爵的主意不成?若真有逆党诚心不轨的话,本爵还想跟他们斗一斗,走了!”
最后这一声有点严厉。
吕芳身体一震之后,意识到这不是在跟她商量,而是命令,由不得她去选择。
于是乎她只能跟在张延龄身后,与陆坤等锦衣卫一同下了茶楼。
……
……
邓炳本来还想跟陆坤交待两句,但碍于张延龄在场,他根本没法说什么。
在张延龄一行离开茶楼后,邓炳立在二楼窗口的位置只是看着。
身后一名百户走上前,要跟他说什么,被他伸手打断。
邓炳出于警觉,四下环顾之后,才瞪了百户一眼,意思是他现在才可以说。
“如今人被外戚所拿,若不将人逮回,只怕难应皇差。”百户说话也算是简洁。
也给邓炳提出了另外一种解决的方案,就是不用跟张延龄商量了,索性你张延龄身边的帮手少,我们暗地里把人劫出来就行,到时只要不跟你承认,你还能认为是我们做的不成?
邓炳面色阴沉道:“大可不必如此,建昌伯做事很稳妥,他又深得陛下信任,京师地动之后陛下只会对他愈发器重,本座为何要与他对着来?”
百户无言以对。
难得锦衣卫也有怕的时候,本来南京锦衣卫就处在山高皇帝远的南京,从来都是无所忌惮的。
邓炳道:“这就去查办旁的案子,暗中再派人盯着便可,若是建昌伯暗中把人放走,再将人秘密逮回,否则不允许冒犯建昌伯!”
……
……
馆陶县城外。
吕芳见到了她的父亲吕宏,以及她年近十四岁的师弟李安杰。
三人抱头痛哭一阵,随后吕宏带着女儿和弟子前来跟张延龄行感谢之礼。
张延龄没好气道:“你们搞错了,我可没有救你们的意思,你们牵扯进的案子,也不是我所能直接插手的,我只是带你们一同南下到南京。”
张延龄把人救了,但他并没有表现出多随和,反而显得很傲慢。
吕宏一脸老相,执意与吕芳、李安杰跪下来磕头,道:“伯爷深明大义,知道老朽是被人所诬陷,只望伯爷您能在陛下面前陈述老朽的冤情。”
“别总想好事,来人,找三辆马车,让他们分别在不同的地方,队伍前后不要连着,免得商议逃跑事宜,再找人盯着!”
这意思是,张延龄仍旧会把吕宏这一家子当犯人一般看管。
吕宏面带苦笑,但却也知道在张延龄手上,比落在东昌府知府徐顼,或是锦衣卫手里好太多。
在弟子李安杰的搀扶之下,他走路都颤颤巍巍,往马车方向而去。
“爷!”
张延龄还在打量着一家三口的背影,南来色跑到张延龄身后。
张延龄道:“这个老家伙可是机智得很,闻声就跑来避居,要不是他派女儿去给张玉报信,或许地方官府都拿不到他,若是他半路逃跑的话,一定会用他所精通的药理,在看守之人的饭菜上动手脚,你留心一点。”
南来色张大嘴道:“爷,那您还救他们?”
张延龄没好气瞪他一眼道:“这算是狗屁的救,我只是把他们攥在自己手里,让他们为我所用,你挺机灵个人怎么有时候犯傻?别总跟那些兵油子混在一起,早晚痴呆!”
南来色被张延龄数落,也不着恼,反而很得意在笑,好像一天不被自家主子骂,浑身就不舒服。
挠挠头马上又去嘱咐车队行进。
总之是要早些离开东昌府的地界,免得再被徐顼带人找上门来。
杭济和邓炳或许容易对付,遇上个为政治目的不择手段的徐顼,可就未必那么容易打发了。
……
……
京城。
皇宫内。
当天的早朝并没有在奉天殿举行,而是改在午门。
弘治朝的大臣已习惯了在早朝时有瓦遮头,突然来到午门这里还有点不适应,尤其是大冬天的很寒冷,每个人都缩着手。
也有的在抱怨皇帝迟迟不来,但他们都知道一件事,那就是在这非常时候,能到这里来开早朝就是好的,就算他们回到家,也未必敢在屋子里睡觉,都是自己搭个棚子睡……
没办法。
谁让顺天府周边刚发生了地震,而且这两天余震不断呢?
朝议都停了一天,在京的各衙门都在忙着救灾的事,今天也算是来给皇帝汇报一下救灾的结果。
“徐阁老,您看今天应该如何上奏呢?”
左都御史闵珪走过来问询徐溥的意见。
徐溥剧烈咳嗽两声,显然这几天因为地震和降温等事,他这把老骨头有点扛不住,得了风寒。
李东阳问道:“莫不是想拿镇山坏了龙脉之事,跟陛下上奏?”
正是问到点子上。
闵珪过来问询徐溥的意见,其实就是问问,要不要拿这件事出来说事。
谢迁则只是戏谑一笑道:“一切尽在不言中啊。”
闵珪点了点头,他大概听明白,文官最好不要主动去把窗户纸给捅破,反正这层窗户纸皇帝自己还是能看明白的,谁让皇帝本身比谁都在意这件事?当大臣的提出来,反而会让皇帝觉得大臣有指向性,还不如先保持一种“客观中立”,站在一边看热闹就行。
不管怎么说,当天所有大臣的心情还是很不错的。
不发生地震,张延龄滚蛋,朝廷清静太多了。
发生地震,李广又要倒霉。
现在是张延龄既滚蛋了,李广也要倒霉,这世上还有比这更好的事情吗?我们本来就是来等着看笑话的。
……
……
朱佑樘来得比较晚一些。
也是因为这两天朱佑樘自己也比较难熬。
地震时把他给吓着了,以为是自己触怒了上天,仓皇奔逃出来觉得捡了一条命,随即就想到了张延龄临走时的忠告。
他自然会想。
小舅子,你几时这么能掐会算?
天机这种事都能被你推算出来?
把钦天监的人叫来,钦天监的人信誓旦旦说不会再有地震,结果两天发生三次余震,虽然余震不大但都有感,朱佑樘干脆也不敢在宫殿里休息,拉着张皇后跑到交泰殿旁边支了个临时的棚子,好像各大臣家一样,在外面睡……
皇帝也难啊。
这要是因为万岁山上修了亭子,自己死于天谴的地震,那可真成了千古的笑话。
当他到午门时,座椅还安排在午门之外的一片小空地上。
这意思是,让你们大臣有个午门的门洞遮风,朕不需要这待遇了。
不过你们大臣也不用担心,这地方如此宽敞,若朝议时发生地震,你们跑也来得及,但朕坐着要起来再跑……怕是腿脚不利索。
……
……
朝议开始。
上来就是户部尚书周经在上报赈灾的事项,而当天顺天府尹张玉也在。
赈灾方面,二人一个算是正指挥一个是副指挥,二人通力协作,已将京城的主要灾民做了安置。
“陛下,此番房屋受损主要是在崇文门一代的旧屋,很多旧屋都年久失修,早的可以追溯到永乐年间,至于河道等处也有多处损毁,正在布置人手加紧抢修……”
周经上报时也很仔细,尽量挑重点又要把该说的都不漏。
但皇帝显然不喜欢听详细的救灾过程。
皇帝忍了几次,终于还是忍不住打了哈欠。
这说明他自己也没休息好。
等周经上报完毕之后,往后退了几步。
在午门召开朝议,有一点不好的,就是在空旷地进行,君臣之间必须要拉近距离,否则彼此说的都听不到,尤其是像现在这样进入到冬月,大早晨还刮着西北风的时候,更需要如此。
“工部!”
就在众人等了半晌,不见朱佑樘有表示,还以为皇帝已经睡着时,一旁的李荣突然大声喊了一声。
原来是朱佑樘刚才已经做了表示,只是皇帝在下风向,喊话声没人听到,等了半天不见工部回应,只能由李荣大声喊出来。
新任的工部尚书徐贯走出来,恭敬道:“臣在。”
工部换了新部堂。
没办法,刘璋做事能力是可以,但就是脾气太大,再加上刘璋跟张延龄有过节,以及之前工部账目的核算方面刘璋出了问题,所以刘璋跟通政使元守直一起……被打发回老家。
不过有一点好的是,二人都是主动乞老归田,保留了最后的颜面。
在弘治朝,君臣的关系保持还算不错。
徐贯现在已执掌工部。
“往前来几步。”
朱佑樘怕徐贯听不清楚,招呼让徐贯往前走走。
徐贯依言往前走。
到了距离朱佑樘不到两丈远的地方,才停下来。
“万岁山上的毓秀亭,是不是该停工了?”
本来谁都以为皇帝是要问赈灾的情况,谁知朱佑樘的着重点并不在此,皇帝居然主动过问起万岁山那座可能坏了大明龙脉的亭子?!
陛下,您眼界很高啊。
可这问题……
让徐贯怎么回答?
“陛下!”徐溥本来就站在最前面,闻言走出来道,“万岁山毓秀亭的修建,未必会跟眼下顺天府的地动有关系,若只是以一时的地动而论得失,只怕不妥。”
“嗯?”
朱佑樘好奇打量着徐溥。
这是你徐溥该说的话?
听你这意思,好像是不打算追究李广的责任啊?
那些大臣有很多也没摸清头脑,现在不应该是落井下石的时候?只要顺势踩一脚,李广就要陷入万劫不复!
莫非还要拉李广一把?
但有心人又“开窍”了——这是到了要做取舍的时候,我们现在是要取李广而舍张延龄啊。
李广的确是公认大明第一蠹虫,但此人的危害并不在文官所涉足的朝堂,就算李广安排了几个传奉官扰乱了文官秩序,可也不像张延龄对我们文官体系破坏那么大,所以……
我们要力挺李广,打倒外戚张延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