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网 > 乱世里的枭雄们之隋唐风云 > 第五章 忠诚
第五章 忠诚
推荐阅读:宇宙职业选手、斗罗大陆V重生唐三、万相之王、星门、剑道第一仙、雪中悍刀行、剑来、一剑独尊、全职艺术家、牧龙师
顶点小说网 www.23wx.info,最快更新乱世里的枭雄们之隋唐风云最新章节!
卫文升,河南洛阳人,李密在天下三计里把此人说得一文不值,大概是欺负人家年纪大,这一年,卫文升已经七十多了。但李密没有算到,有的人,年纪越大,骨头越硬。
听到杨玄感向洛阳进军后,卫文升率领长安的军队主动出击,在经过杨玄感的老家华阴时,他老人家干了一件事,冲进华阴,找到杨家祖坟,将杨素同志的坟给创了,把刚埋下去才数年的老杨给弄出来,丢到火里焚烧,是谓挫骨扬灰。
卫文升通过这一举动明白无误的告诉手下这帮士兵,现在我们都跟杨家结下了死仇,这一去就别想着敷衍了事,不能战胜对方就是被对方消灭。
然后,卫文升下达了一个命令:击起鼓来,全军奔赴东都。
不用衔枚潜行,杨玄感作乱犯上,可鸣鼓而攻之!
行出潼关,随从表示前面函谷关可能有伏兵,还是经陕县沿流东下,从后面偷袭杨玄感。
卫文升望着随从,摇摇头,然后说出了自己的看法:“你的谨慎不是没有道理,但以我来看,杨玄感这小子只怕想不到这样的计策。”
无须绕路,取直线,挥师东都。
果然,一路进军并没有碰上任何伏兵,卫文升成功抵达洛阳城外。
通过函谷关后,卫文升得意的望着部下,一切尽在他的掌握,他甚至感觉平定杨玄感只是时间问题。
战场的奇妙往往是信息不对称造成的,杨玄感没有料到卫文升的忠诚,而卫文升也没有算到杨玄感身上的一些东西。
现在,所有的不确定都将在战场上变成确定的胜负。
顺便提一句,卫文升的官职是刑部尚书,而杨玄感是礼部尚书(前),从官职上看,征战都不是其本职工作。但卫文升的刑部尚书似乎跟打打杀杀还有点关联。
卫文升很快向杨玄感发起了进攻,就效果来看,突击取得了不错的战果,一战而胜,卫文升也没有杨玄挺那样的耐心,他对部队下达了乘胜追击的命令。
接下来的事情在历史中很常见,追到一半,杨玄感的伏兵杀出,将卫文升的前军尽数消灭。
到了这时,卫文升才发现自己面对的不是一个毛头小子。
不能再大意了,必须用十二分的精神来应对。
卫文升终于认识到了杨玄感的智,但这还不是完整的杨玄感。
数天以后,卫文升又拉着部队向杨玄感发起了冲击,出击之前,卫文升先生是做了功课的,他在军中扫开一块地皮,祭礼隋朝高祖皇帝,表示要以死殉国。
这证明,卫文升是搞宣传工作的高手,经过这一动作,刚受到打击的士气又得到了恢复。
卫文升又将自己的部队打造成了必死之师。
战斗很快打响,这一回,杨玄感没有玩诈败这样的伎俩,而交战不久,卫文升就听到一个让自己激动不已的消息。
“官兵已经捉住了杨玄感!”
前军刚战洛城北,已报生擒杨玄感?!
卫文升心头涌起了一股惊喜,可当他发现部下也同样露出如释重负的表情时,不详的感觉替代了惊喜,他大声叫道:不可掉以轻心,小心有诈!
没错,杨玄感还在。
对面阵前,一人策马跃出,来人身高如山,身彼亮甲,手持长矛,一把虬髯随风飘扬。
端得一条好汉!
一声怒吼如平地响惊雷,震得文卫升耳膜发疼。
杨玄感的声带,李密大概早就如雷贯耳过,当年,他说杨玄感临阵应敌,只需喝斥,便可使敌人震慑,现在看来,这里面并没有恭维的成份。
这种功夫,当年猛张飞才有。
怒吼声中,雄狮驾临草原。杨玄感策马直冲过来。
所多人记住了前面的情景,这一幕经路边社广泛流传,当后人谈论起时,他们往往用另一个人的名字来形容杨玄感:力可抗鼎楚霸王。
隋军大败。
卫文升再也无法对杨玄感构成威胁,但杨玄感并不算大获全胜,一个人的死为胜利蒙上了一层阴影。
他的弟弟杨玄挺在一次冲锋当中,被流箭击中身亡,杨玄挺的死不但意味着杨玄感失去了一员猛将,更意味着杨玄感的目标离他越来越远。
起事时,杨玄感的两个兄弟在辽东前线,没有及时逃回来,被隋朝政府斩杀,现在又阵亡了一个。
为了替父报仇,我已经失去了三个兄弟,这是父亲希望看到的吗?这一切又是值得的吗?
每当想起这个,杨玄感就陷入了深深的痛苦与迷惑。在杨玄感跟卫文升交战的时候,东都洛阳城内已经变成了一个变化。
东都留守负责人是樊子盖。跟裴弘策、杨玄感、卫文升们比起来,他算是真正的武将。为了征高句丽,杨广抽调了全国的武将,总算给东都大本营留了一个甩大刀的。
但樊子盖的大刀甩不起来,因为东都的官员们看不起他。
樊子盖是最近才调到中央的,以前一直在岭南任职,属于下乡干部,从岭南回来,身上不免带点土气,平时东都官员都不搭理他,更不用说听他调度。
对于这个空降官员怎么适应新环境的难题,樊子盖很容易就解决了。
他找到了不久前从前线退下来的裴弘策,命令他再次领兵出战。
裴弘策直接拒绝,他已经被搞怕了,再说专业选手不出去,凭什么让他一个搞建筑的出去拼命。
裴弘策告诉樊子盖,就是打死我也不出去。
于是,樊子盖就把裴弘策打死了。
还有不服的吗?
洛阳人很快团结在樊子盖为中心的留守团队中,统一了认识:城在,人在,城亡,人亡。
一座军事重镇的灵魂取决于守将的意志。纵使以前洛阳有高墙深池,但在这一刻后,洛阳城才称得上固若金汤。
樊子盖不但加强了防守,还频频派出小分队,袭击杨玄感的大营,破坏杨玄感的行动计划。
对这个形势的转变,杨玄感并没有第一时间查觉,他正沉浸在连战连捷当中,不知道在胜利的光辉下,潜伏的是失败的阴影。
胜利已经开始离杨玄感远去。
打了几场胜仗后,杨玄感声势大振,每天都有上千人来入伙。可谓形势大好。
队伍一天天壮大,但林子大了,什么鸟都有,怎么在部队壮大的情况下,保持部队的纯洁性就成了很重要的问题,李密就发现混进来一个思想不那么纯洁的人。
在攻打洛阳的战斗中,杨玄感俘虏了一个叫韦福嗣的内史舍人,杨玄感亲自出马策反了他,让他加入到起义军中来。韦福嗣也不含糊,连老虎凳都不用上,就投了诚,进入到杨玄感的参谋班子。
李密很快就注意到这个人,当发生下面这件事后,李密终于可以确定,韦福嗣是身在梁山,凡在庙堂。
杨玄感让韦福嗣起草一份檄书给洛阳城内的樊子盖,韦福嗣直接拒绝。
这就怪了,读过水浒传的人都知道,上山入伙,为表同心,是要签生死状的,韦福嗣官居内史舍人,干得就是起草文书的工作,又没让你去取杨广的人头,写一篇檄文当投名状再合适不过。
李密马上找到杨玄感,指出韦福嗣绝对不是自己人,这样的人应该马上拉出去斩了。
杨玄感奇怪的盯着李密:
“不至于吧,有这个必要吗?”
此话一出,李密已经明白,杨玄感必败无疑,其败因不在于杀不杀一个韦福嗣,而在于杨玄感的内心。
在李密看来,大丈夫立于世间,欲成所为者,必于内心问自己两个问题。
1.我的内心追求什么?
2.为了达成所愿,我愿付出怎样的努力?
这是一个关于立志跟奋斗的问题。要想成功实现自己的理想,立志必须坚定,因为只有强烈的**才能给你指引方向,而只有全力的付出才能让你最终抵达终点。
为了取得胜利,必须果敢,必须勇猛,可这依然是不够的。你要采取一切可能接近目标的方法,甚至有时候,这种**□□有些不近人情。
什么不至于此,什么先这样吧,这样的觉悟怎么取得胜利?
从中军帐出来,李密叹了一口气,告诉他的亲信:
“楚公好反却对胜利提不起渴望,我们将要成为俘虏了。”
很快,李密就更加坚定了这个想法。
杨玄感又把李密叫来,笑呵呵问了他一个问题:
“你看我称帝怎么样?”
什么?!李密简直要疯了,他盯着杨玄感,仿佛看着一头史前怪兽。
事实上,比较奇怪的是,一般起义都会搞个名号,比如黄巢叫冲天大将军,李自成叫闯王,杨玄感竟然没打出旗号来,这虽然是个遗憾,但一步到位,刚起事一个月不到就称帝的,嗯,倒不是没有,但你绝对记不住他们是谁,因为那些都是死得最快的。
李密断言否决了杨玄感这个不切实际的想法,再次警告他,最好赶快进攻长安,安抚关中,拿下一片进可攻,退可守的基地。
杨玄感又露出招牌式的大笑,表示称帝这个事就算了。
完了,杨玄感已经没救了。
李密已经看到了失败的影子,但他并不像三国时的杨修一样,一发现不对,就叫手下打包行李。他也没有像范增那样因为自己的计谋不为所用,就骂两声:竖子不足与谋,然后拍屁股走人。
李密选择留在杨玄感这条将要倾覆的大船上。
因为他不仅是杨玄感的谋主,还是杨玄感的朋友。
如果杨玄感即将胜利,我可以离去,但如果他将要陷入困境,我无论无何都不能离去。患难与共,这才是友谊的价值。
“也许,杨玄感还有需要我的时候。”李密想到。
事实确实如此,没多久,杨玄感就请来了李密,说出了史书困惑的人常用台词:
“现在怎么办才好?(计将安出)”
杨玄感终于发现形势已经不妙。
杨广回来了。
辽东隋军御营,六月二十八日,二更
此时此刻,隋二世皇帝杨广做出了一个艰难的决定,他将隋朝高级将领召集而下,下令:
“丢下所有军资,全军后撤!”
辽东城破就在眼前,可杨广已经顾不得许多,再不回家清理门户,就算拿下辽东,甚至攻破平,杨广的下半生只能面对着一碟碟的泡菜打发日子了。
一路上,杨广已经愤怒到了极点。
此时,大隋朝并不是只有杨玄感一人造,在山东,还有数起农民起义,对于农民起义,杨广一来没放在眼里,二来也还理解,毕竟自己征走他们的粮食,拉走他们的壮丁,有些不满份子可以理解。
可杨玄感,你凭什么造我的反?你的一切,你父亲的一切,你家族的一切都是我给予的,你竟然来造我的反。
我可以给你一切,也可以夺走你的一切,包括生命!
数日后,杨广狼狈不堪的撤回到涿郡,洗完脸的第一件事,便是下达了征讨杨玄感的命运。
虽然杨广已经搞得□□人怨,但大隋朝的政府系统并没有瘫痪,奔驰的快马很快将杨广的命令传递了出去。
千里以外,数路兵马齐动,一同扑向了尚在洛阳城外,参与这场清理门户大行动的有武贲郎将陈棱,武卫将军屈突通,左翊大将军宇文述,右骁卫大将军来护兒。
以上诸位可不是什么刑部尚书,建筑工头,这些是大隋朝真正名噪一时的大将。
事情演变成当年李密警告的那样:洛阳苦攻不下,敌军四至。
“现在只有最后一个办法了!”
李密沉思了一会,说出了自己的最后一计:
“我们放出风声,说关中有人接应,已经派人前来迎接,借此鼓舞士气,领军入关!”
此计,正是三十六计中的瞒天过海。
面对将要崩盘的现实,杨玄感终于选择相信李密一次。
点起部队,杨玄感宣布了关内有人接应的喜讯,杨玄感还请出了数位人,告诉大家这是他老家华阴县来的老杨家的本家兄弟,这次专程赶来,就是传递这个消息。
士气终于恢复了,大军起营西行,一路上,杨玄感还创造性的发挥李密招他的瞒天过海之计,宣称东都已经被攻破,现在打完东都打西京(长安)。
这就是欺负隋唐政府没有给官员配手机了。
进军十分顺利,连樊子盖都没搞清楚杨玄感的动向,没有组织起有效的阻击,很快,大军行到弘农宫。
函谷关就在眼前,关后就是得之可得天下的关中。
在这里,杨玄感受到了热烈欢迎。
估计杨广的横征暴敛把弘农父老乡亲惹急了,大家纷纷拿着牛酒前来欢迎杨玄感,并强烈要求杨玄感抽个空,去他们那里打土豪,分财产。
他们提供情报:城池防备空虚,里面粮草又多,不去攻就太可惜了。
人民群众这么热情,杨玄感觉得却之不恭,于是决定去城下去看一看。
杨玄感终于犯下了他一系列错误中的最后一个致命错误。事后来看,那些请杨玄感攻弘农的人怕是他的对头派来玩他的。
对头是弘农郡守杨智积。此时,他正热切的盼望着杨玄感的到来。
杨智积,封蔡王,是杨广的堂兄弟,此时,是弘农郡守。
在听到杨玄感的大军向西开来时,他马上猜到杨玄感是去夺长安,做为一个半路上的郡守,本来不关他什么事,况且据记录,杨广皇帝素来对兄弟薄情寡义,数年以后,杨智积生病时,跟杨素一样,他放弃了治疗。病死前,杨智积长出一口气:“这下,我终于可以保住脑袋到地下去了。”
杨智积完全可以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放杨玄感过去,但他最终还是决定拖住杨玄感。
弘农城头,当杨智积看到杨玄感果然领着部队前来攻城时,他露出了狡黠的微笑,然后,气沉丹田,对远道而来的杨玄道发表了热情洋溢的欢迎词。
杨玄感的祖宗八辈估计都能感受到这份热情。因为杨智积在致词中提到了他们,具体内容有伤礼教,恕不提供。
杨玄感愤怒了,可李密却要疯了。
我的亲大爷,这可不是搞拉练,顺手可以打个兔子什么的,我们是偷偷去攻打长安。你跑到弘农宫城跟人较什么劲,他马上找到杨玄感,提醒他这可能是对方的激将计,现在要赶紧前进,抢占长安屏障潼关,没时间在这里耗着了。
这是李密给杨玄感的最后一个建议。
杨玄感几乎是吼着给出了回答:
“此人难奈,我不攻有何面目?”
攻城!拿下弘农!
猛烈的进攻开始了,但小小的弘农城不是那么容易攻下来的。
弘农虽然是个小城,但军事上素来有小城弥坚的说法,城门不多,城墙不长,只需要少量的兵力就可以守住,而占尽人数优势的攻城**却无法展力部队,攻起来相当困难。
经过数经进攻,杨玄感都败下阵来,望着顽石一般的弘农城,他终于找到了突破口。
放火!燃城门!
显然,弘农宫城的城门没有做防火处理,很容易就燃烧了起来,没多久,整个城门都被火焰吞噬。城门化为灰烬只是时间问题。
杨智积刚在城头逞了口头之快,没想到效果过猛,杨玄感已经拼命了。
杨智积在城上急得团团转,心里大概在想,平时应该搞一搞消防演习的。
火越来越大,杨智积望着火红的城门,似乎陷入了绝境,但突然间,他大声对士兵下令:
“快,往火上堆柴火!”
下属们怔了一下,但回过神来,他们明白了领导的意思。
木柴被堆到了城门,城门的火焰在杨智积共襄盛举的举措下,火势更势。
现在,我不能出去,你也别想进来。
大火烧了三天。
三天后,杨玄感终于承认失败,冲天的火光掩盖不了肠子的青色,到这时,他才想起来,自己是干什么来的。
冲动是魔鬼啊。
点起队伍,杨玄感从弘农宫城外撤走,杨智积并没有派兵出来骚扰一下。
三天的时间已经足够,杨玄感走不远了。
卫文升,河南洛阳人,李密在天下三计里把此人说得一文不值,大概是欺负人家年纪大,这一年,卫文升已经七十多了。但李密没有算到,有的人,年纪越大,骨头越硬。
听到杨玄感向洛阳进军后,卫文升率领长安的军队主动出击,在经过杨玄感的老家华阴时,他老人家干了一件事,冲进华阴,找到杨家祖坟,将杨素同志的坟给创了,把刚埋下去才数年的老杨给弄出来,丢到火里焚烧,是谓挫骨扬灰。
卫文升通过这一举动明白无误的告诉手下这帮士兵,现在我们都跟杨家结下了死仇,这一去就别想着敷衍了事,不能战胜对方就是被对方消灭。
然后,卫文升下达了一个命令:击起鼓来,全军奔赴东都。
不用衔枚潜行,杨玄感作乱犯上,可鸣鼓而攻之!
行出潼关,随从表示前面函谷关可能有伏兵,还是经陕县沿流东下,从后面偷袭杨玄感。
卫文升望着随从,摇摇头,然后说出了自己的看法:“你的谨慎不是没有道理,但以我来看,杨玄感这小子只怕想不到这样的计策。”
无须绕路,取直线,挥师东都。
果然,一路进军并没有碰上任何伏兵,卫文升成功抵达洛阳城外。
通过函谷关后,卫文升得意的望着部下,一切尽在他的掌握,他甚至感觉平定杨玄感只是时间问题。
战场的奇妙往往是信息不对称造成的,杨玄感没有料到卫文升的忠诚,而卫文升也没有算到杨玄感身上的一些东西。
现在,所有的不确定都将在战场上变成确定的胜负。
顺便提一句,卫文升的官职是刑部尚书,而杨玄感是礼部尚书(前),从官职上看,征战都不是其本职工作。但卫文升的刑部尚书似乎跟打打杀杀还有点关联。
卫文升很快向杨玄感发起了进攻,就效果来看,突击取得了不错的战果,一战而胜,卫文升也没有杨玄挺那样的耐心,他对部队下达了乘胜追击的命令。
接下来的事情在历史中很常见,追到一半,杨玄感的伏兵杀出,将卫文升的前军尽数消灭。
到了这时,卫文升才发现自己面对的不是一个毛头小子。
不能再大意了,必须用十二分的精神来应对。
卫文升终于认识到了杨玄感的智,但这还不是完整的杨玄感。
数天以后,卫文升又拉着部队向杨玄感发起了冲击,出击之前,卫文升先生是做了功课的,他在军中扫开一块地皮,祭礼隋朝高祖皇帝,表示要以死殉国。
这证明,卫文升是搞宣传工作的高手,经过这一动作,刚受到打击的士气又得到了恢复。
卫文升又将自己的部队打造成了必死之师。
战斗很快打响,这一回,杨玄感没有玩诈败这样的伎俩,而交战不久,卫文升就听到一个让自己激动不已的消息。
“官兵已经捉住了杨玄感!”
前军刚战洛城北,已报生擒杨玄感?!
卫文升心头涌起了一股惊喜,可当他发现部下也同样露出如释重负的表情时,不详的感觉替代了惊喜,他大声叫道:不可掉以轻心,小心有诈!
没错,杨玄感还在。
对面阵前,一人策马跃出,来人身高如山,身彼亮甲,手持长矛,一把虬髯随风飘扬。
端得一条好汉!
一声怒吼如平地响惊雷,震得文卫升耳膜发疼。
杨玄感的声带,李密大概早就如雷贯耳过,当年,他说杨玄感临阵应敌,只需喝斥,便可使敌人震慑,现在看来,这里面并没有恭维的成份。
这种功夫,当年猛张飞才有。
怒吼声中,雄狮驾临草原。杨玄感策马直冲过来。
所多人记住了前面的情景,这一幕经路边社广泛流传,当后人谈论起时,他们往往用另一个人的名字来形容杨玄感:力可抗鼎楚霸王。
隋军大败。
卫文升再也无法对杨玄感构成威胁,但杨玄感并不算大获全胜,一个人的死为胜利蒙上了一层阴影。
他的弟弟杨玄挺在一次冲锋当中,被流箭击中身亡,杨玄挺的死不但意味着杨玄感失去了一员猛将,更意味着杨玄感的目标离他越来越远。
起事时,杨玄感的两个兄弟在辽东前线,没有及时逃回来,被隋朝政府斩杀,现在又阵亡了一个。
为了替父报仇,我已经失去了三个兄弟,这是父亲希望看到的吗?这一切又是值得的吗?
每当想起这个,杨玄感就陷入了深深的痛苦与迷惑。在杨玄感跟卫文升交战的时候,东都洛阳城内已经变成了一个变化。
东都留守负责人是樊子盖。跟裴弘策、杨玄感、卫文升们比起来,他算是真正的武将。为了征高句丽,杨广抽调了全国的武将,总算给东都大本营留了一个甩大刀的。
但樊子盖的大刀甩不起来,因为东都的官员们看不起他。
樊子盖是最近才调到中央的,以前一直在岭南任职,属于下乡干部,从岭南回来,身上不免带点土气,平时东都官员都不搭理他,更不用说听他调度。
对于这个空降官员怎么适应新环境的难题,樊子盖很容易就解决了。
他找到了不久前从前线退下来的裴弘策,命令他再次领兵出战。
裴弘策直接拒绝,他已经被搞怕了,再说专业选手不出去,凭什么让他一个搞建筑的出去拼命。
裴弘策告诉樊子盖,就是打死我也不出去。
于是,樊子盖就把裴弘策打死了。
还有不服的吗?
洛阳人很快团结在樊子盖为中心的留守团队中,统一了认识:城在,人在,城亡,人亡。
一座军事重镇的灵魂取决于守将的意志。纵使以前洛阳有高墙深池,但在这一刻后,洛阳城才称得上固若金汤。
樊子盖不但加强了防守,还频频派出小分队,袭击杨玄感的大营,破坏杨玄感的行动计划。
对这个形势的转变,杨玄感并没有第一时间查觉,他正沉浸在连战连捷当中,不知道在胜利的光辉下,潜伏的是失败的阴影。
胜利已经开始离杨玄感远去。
打了几场胜仗后,杨玄感声势大振,每天都有上千人来入伙。可谓形势大好。
队伍一天天壮大,但林子大了,什么鸟都有,怎么在部队壮大的情况下,保持部队的纯洁性就成了很重要的问题,李密就发现混进来一个思想不那么纯洁的人。
在攻打洛阳的战斗中,杨玄感俘虏了一个叫韦福嗣的内史舍人,杨玄感亲自出马策反了他,让他加入到起义军中来。韦福嗣也不含糊,连老虎凳都不用上,就投了诚,进入到杨玄感的参谋班子。
李密很快就注意到这个人,当发生下面这件事后,李密终于可以确定,韦福嗣是身在梁山,凡在庙堂。
杨玄感让韦福嗣起草一份檄书给洛阳城内的樊子盖,韦福嗣直接拒绝。
这就怪了,读过水浒传的人都知道,上山入伙,为表同心,是要签生死状的,韦福嗣官居内史舍人,干得就是起草文书的工作,又没让你去取杨广的人头,写一篇檄文当投名状再合适不过。
李密马上找到杨玄感,指出韦福嗣绝对不是自己人,这样的人应该马上拉出去斩了。
杨玄感奇怪的盯着李密:
“不至于吧,有这个必要吗?”
此话一出,李密已经明白,杨玄感必败无疑,其败因不在于杀不杀一个韦福嗣,而在于杨玄感的内心。
在李密看来,大丈夫立于世间,欲成所为者,必于内心问自己两个问题。
1.我的内心追求什么?
2.为了达成所愿,我愿付出怎样的努力?
这是一个关于立志跟奋斗的问题。要想成功实现自己的理想,立志必须坚定,因为只有强烈的**才能给你指引方向,而只有全力的付出才能让你最终抵达终点。
为了取得胜利,必须果敢,必须勇猛,可这依然是不够的。你要采取一切可能接近目标的方法,甚至有时候,这种**□□有些不近人情。
什么不至于此,什么先这样吧,这样的觉悟怎么取得胜利?
从中军帐出来,李密叹了一口气,告诉他的亲信:
“楚公好反却对胜利提不起渴望,我们将要成为俘虏了。”
很快,李密就更加坚定了这个想法。
杨玄感又把李密叫来,笑呵呵问了他一个问题:
“你看我称帝怎么样?”
什么?!李密简直要疯了,他盯着杨玄感,仿佛看着一头史前怪兽。
事实上,比较奇怪的是,一般起义都会搞个名号,比如黄巢叫冲天大将军,李自成叫闯王,杨玄感竟然没打出旗号来,这虽然是个遗憾,但一步到位,刚起事一个月不到就称帝的,嗯,倒不是没有,但你绝对记不住他们是谁,因为那些都是死得最快的。
李密断言否决了杨玄感这个不切实际的想法,再次警告他,最好赶快进攻长安,安抚关中,拿下一片进可攻,退可守的基地。
杨玄感又露出招牌式的大笑,表示称帝这个事就算了。
完了,杨玄感已经没救了。
李密已经看到了失败的影子,但他并不像三国时的杨修一样,一发现不对,就叫手下打包行李。他也没有像范增那样因为自己的计谋不为所用,就骂两声:竖子不足与谋,然后拍屁股走人。
李密选择留在杨玄感这条将要倾覆的大船上。
因为他不仅是杨玄感的谋主,还是杨玄感的朋友。
如果杨玄感即将胜利,我可以离去,但如果他将要陷入困境,我无论无何都不能离去。患难与共,这才是友谊的价值。
“也许,杨玄感还有需要我的时候。”李密想到。
事实确实如此,没多久,杨玄感就请来了李密,说出了史书困惑的人常用台词:
“现在怎么办才好?(计将安出)”
杨玄感终于发现形势已经不妙。
杨广回来了。
辽东隋军御营,六月二十八日,二更
此时此刻,隋二世皇帝杨广做出了一个艰难的决定,他将隋朝高级将领召集而下,下令:
“丢下所有军资,全军后撤!”
辽东城破就在眼前,可杨广已经顾不得许多,再不回家清理门户,就算拿下辽东,甚至攻破平,杨广的下半生只能面对着一碟碟的泡菜打发日子了。
一路上,杨广已经愤怒到了极点。
此时,大隋朝并不是只有杨玄感一人造,在山东,还有数起农民起义,对于农民起义,杨广一来没放在眼里,二来也还理解,毕竟自己征走他们的粮食,拉走他们的壮丁,有些不满份子可以理解。
可杨玄感,你凭什么造我的反?你的一切,你父亲的一切,你家族的一切都是我给予的,你竟然来造我的反。
我可以给你一切,也可以夺走你的一切,包括生命!
数日后,杨广狼狈不堪的撤回到涿郡,洗完脸的第一件事,便是下达了征讨杨玄感的命运。
虽然杨广已经搞得□□人怨,但大隋朝的政府系统并没有瘫痪,奔驰的快马很快将杨广的命令传递了出去。
千里以外,数路兵马齐动,一同扑向了尚在洛阳城外,参与这场清理门户大行动的有武贲郎将陈棱,武卫将军屈突通,左翊大将军宇文述,右骁卫大将军来护兒。
以上诸位可不是什么刑部尚书,建筑工头,这些是大隋朝真正名噪一时的大将。
事情演变成当年李密警告的那样:洛阳苦攻不下,敌军四至。
“现在只有最后一个办法了!”
李密沉思了一会,说出了自己的最后一计:
“我们放出风声,说关中有人接应,已经派人前来迎接,借此鼓舞士气,领军入关!”
此计,正是三十六计中的瞒天过海。
面对将要崩盘的现实,杨玄感终于选择相信李密一次。
点起部队,杨玄感宣布了关内有人接应的喜讯,杨玄感还请出了数位人,告诉大家这是他老家华阴县来的老杨家的本家兄弟,这次专程赶来,就是传递这个消息。
士气终于恢复了,大军起营西行,一路上,杨玄感还创造性的发挥李密招他的瞒天过海之计,宣称东都已经被攻破,现在打完东都打西京(长安)。
这就是欺负隋唐政府没有给官员配手机了。
进军十分顺利,连樊子盖都没搞清楚杨玄感的动向,没有组织起有效的阻击,很快,大军行到弘农宫。
函谷关就在眼前,关后就是得之可得天下的关中。
在这里,杨玄感受到了热烈欢迎。
估计杨广的横征暴敛把弘农父老乡亲惹急了,大家纷纷拿着牛酒前来欢迎杨玄感,并强烈要求杨玄感抽个空,去他们那里打土豪,分财产。
他们提供情报:城池防备空虚,里面粮草又多,不去攻就太可惜了。
人民群众这么热情,杨玄感觉得却之不恭,于是决定去城下去看一看。
杨玄感终于犯下了他一系列错误中的最后一个致命错误。事后来看,那些请杨玄感攻弘农的人怕是他的对头派来玩他的。
对头是弘农郡守杨智积。此时,他正热切的盼望着杨玄感的到来。
杨智积,封蔡王,是杨广的堂兄弟,此时,是弘农郡守。
在听到杨玄感的大军向西开来时,他马上猜到杨玄感是去夺长安,做为一个半路上的郡守,本来不关他什么事,况且据记录,杨广皇帝素来对兄弟薄情寡义,数年以后,杨智积生病时,跟杨素一样,他放弃了治疗。病死前,杨智积长出一口气:“这下,我终于可以保住脑袋到地下去了。”
杨智积完全可以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放杨玄感过去,但他最终还是决定拖住杨玄感。
弘农城头,当杨智积看到杨玄感果然领着部队前来攻城时,他露出了狡黠的微笑,然后,气沉丹田,对远道而来的杨玄道发表了热情洋溢的欢迎词。
杨玄感的祖宗八辈估计都能感受到这份热情。因为杨智积在致词中提到了他们,具体内容有伤礼教,恕不提供。
杨玄感愤怒了,可李密却要疯了。
我的亲大爷,这可不是搞拉练,顺手可以打个兔子什么的,我们是偷偷去攻打长安。你跑到弘农宫城跟人较什么劲,他马上找到杨玄感,提醒他这可能是对方的激将计,现在要赶紧前进,抢占长安屏障潼关,没时间在这里耗着了。
这是李密给杨玄感的最后一个建议。
杨玄感几乎是吼着给出了回答:
“此人难奈,我不攻有何面目?”
攻城!拿下弘农!
猛烈的进攻开始了,但小小的弘农城不是那么容易攻下来的。
弘农虽然是个小城,但军事上素来有小城弥坚的说法,城门不多,城墙不长,只需要少量的兵力就可以守住,而占尽人数优势的攻城**却无法展力部队,攻起来相当困难。
经过数经进攻,杨玄感都败下阵来,望着顽石一般的弘农城,他终于找到了突破口。
放火!燃城门!
显然,弘农宫城的城门没有做防火处理,很容易就燃烧了起来,没多久,整个城门都被火焰吞噬。城门化为灰烬只是时间问题。
杨智积刚在城头逞了口头之快,没想到效果过猛,杨玄感已经拼命了。
杨智积在城上急得团团转,心里大概在想,平时应该搞一搞消防演习的。
火越来越大,杨智积望着火红的城门,似乎陷入了绝境,但突然间,他大声对士兵下令:
“快,往火上堆柴火!”
下属们怔了一下,但回过神来,他们明白了领导的意思。
木柴被堆到了城门,城门的火焰在杨智积共襄盛举的举措下,火势更势。
现在,我不能出去,你也别想进来。
大火烧了三天。
三天后,杨玄感终于承认失败,冲天的火光掩盖不了肠子的青色,到这时,他才想起来,自己是干什么来的。
冲动是魔鬼啊。
点起队伍,杨玄感从弘农宫城外撤走,杨智积并没有派兵出来骚扰一下。
三天的时间已经足够,杨玄感走不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