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章 【李克用】
推荐阅读: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唐枭、乘龙佳婿、长宁帝军、医妃惊世、逆鳞、银狐、续南明、盛唐风华
顶点小说网 www.23wx.info,最快更新唐朝那些事儿最新章节!
有不少人把田令孜说的一塌糊涂,其实从以上两点以及他后来保护天子行在(中央政府)的行为来看,他的人品虽然不及张承业、杨复光等人,但也不至于太糟糕。也还算是兢兢业业,也还算是有小疵而无大恶。
现在常常看到一些影视剧和一些书籍,对宦官总是言必称“太监”或“公公”,实际这两种称呼在唐史中是没有的,明清时代有没有就不知道了。
张承范临危受命,当然想有所作为,不愿受到田令孜的约束。于是对他说:“田军容身为亚父,责任重大,潼关您就不用亲自去了吧?圣人(指皇帝)身边离不开您啊!您放心,有卑职在就有潼关在。”
田令孜听了,心想也是啊,我走了,圣人咋办?谁可以关照他?
张承范紧急召集一部分神策军奔赴潼关,所选兵种主要是弓弩手。神策军士都是长安的富家子弟,大多是贿赂宦官在军中挂个名,然后坐在家里拿工资。“养兵千日,用在一时。”现在到了需要他们为国效力的时候了。
出征之日,父母送儿子,女朋友送未婚夫,队伍中哭声一片。这一天清晨,皇帝李儇早早的来了,他登上章信门楼,亲自为出征将士送行。张承范对天子说出了自己的心里话:“听说黄巢拥数十万众,鼓行而西。泰宁节度使李克让(李克用弟弟)已率所部万人在潼关外扎营。臣也马上就带领着二千神策军出发。而军需粮饷到现在还没有着落,就这样让他们去抵御贼兵,臣实在寒心。望陛下急催诸镇兵精锐为我们的后援。不然,我们怕撑不住啊!”
李儇安慰他说:“卿辈第行,兵寻至矣。”意思是说:你们先走吧,援兵马上就到。其实这就像是一句男人骗小三的话,诸镇兵什么时候到,他心里也没有底。
十二月初,张承范、王师会、赵珂三人率二千神策军到了潼关。城东门外。李克让正率领着所部士卒,忍受饥寒挖了一条宽而又深的壕沟。要以此来阻止草军的进攻。张承范也被他的精神所鼓舞,积极备战,动员了百余村民搬运大石块到城楼上去。
这一天,黄巢大军的前锋以抵城下。《资治通鉴》曰:“白旗满野。不见其际。”由此可知,黄巢大军的军旗是白旗。我想:唐政府军见了,大概会以为他们是来投降的吧?
潼关东门外,李克让率领数千弓弩手在大营前一字排开,巢兵的几次冲锋都被密集的箭矢射退。趁敌退兵之机,李克让挥军掩杀过去。忽然,杀声骤起,震动川谷,原来是黄巢的主力到了。激战了几个时辰。泰宁兵支持不住,回归本阵。
众将士回到大营,早已是饥肠辘辘。可是。各个炊事班都揭不开锅了,打了一天的仗,饭都吃不上,众人愤愤不平:“朝廷不顾我们的死活,还替他打个鸟仗,不打了!”。“不打了!”。愤怒的大兵们一把火点燃了营帐,顷刻间。火光冲天,把城外的大营烧了个一干二净。一万余人由禁谷散去。李克让无奈,带着少数士卒退入城中。
张承范为了安抚军心,倾其府库中的所有资材分发给官兵们,说:“请诸君勉力报国,救兵马上就到。”(这种情况下,善意的谎言是非说不可的。)
将士们被感动了,含着热泪,表示誓与潼关共存亡!张承范见情况紧急、事态严重,向朝廷上了一道奏疏,上面写道:“臣离京到潼关已有六日,内无粮饷、外无救兵,以二千余人拒贼寇六十万众陈家洛的幸福生活。关防失守,臣就是下油锅也甘心!而朝廷谋臣的脸面不知将放在何处?闻陛下准备西巡巴蜀,銮舆一动,举国上下必定人心瓦解。在大唐生死存亡的关头,臣才敢以冒死之言,提醒陛下和诸位宰臣,紧急征兵,以救关防!如此,则高祖、太宗开创的千秋基业,犹可扶持。假如黄巢跟安禄山一样走向灭亡,那微臣也就比哥舒翰死得更有价值!”——好一番:忠言发自肺腑,盛世末日哀鸣!
巢军见关外守兵自毁大营,就知道唐政府军内部出了问题,攻城也就更加疯狂、猛烈!一排排云梯,一道道人流,刀枪相碰,箭矢乱飞。后来守兵的箭矢用光了,就搬起大石块往下砸……
城东门外,正对城门有一条长约数百米、宽约十余米的壕沟(这是几天前,李克让所部挖的。)巢兵驱使百姓千余人掘土填沟,不大功夫填平,他们冲到城门前,被关楼上飞落而下的石块砸退了。
是夜,月黑风高,巢兵偷偷摸摸地到城门边纵火,大火一下子就把关楼焚烧俱尽,待火熄灭后,守兵们急忙赶来封堵缺口……
潼关左侧山谷间有一条道可通关内,平时不准出入,称为禁谷。时间一长,这里就渐渐被守将遗忘了,没有派兵驻防。张承范初来咋到,对此毫不知情。然而,这么一条可以绕过关防的捷径,却被巢军的第二号人物尚让发现。他领着大军在夜色的掩护下,悄悄的进去。
敌人的行踪没能逃过张承范的眼睛,他心中一惊:不好,左侧山谷肯定有疏漏。急命王师会带八百名弓弩手去禁谷阻击敌人。待到王师会带兵去了之后,才发现为时已晚,无数巢军源源不断的涌入,汇聚在潼关西门外。
第二天微明,在敌东西两面夹攻下,本就弹尽粮绝的守军再也坚持不住了,全面溃败。神策军右军步将王师会拔出剑来欲自刎,张承范忙夺过他手中的剑,说:“吾二人死,孰当辩者?不如见天子以实闻,死未晚。”
于是二人各弄来一件百姓的衣服穿上。逃出城外。回到长安,向天子汇报了潼关失守的事情。僖宗李儇把满腹怨气全发泄到宰相卢携的身上,撤销了他的一切职务。这关卢携什么事呢?原来。是他力荐高骈为剿匪总司令的。而高骈有玩忽职守,放黄巢大军过了淮河。否则,潼关何失之有?至少李儇是这么认为的,这样卢携也算是躺着中枪了。
皇帝刚一坐上朝堂,就传来黄巢正在向长安进军的消息。一时间,百官惊恐万状,田令孜以神策军五百。护卫着皇帝李儇出北门,逃离长安。
且说李克让。带着几名亲信逃出潼关,一路飞奔,进了南山。看看天色已晚,就近到一座佛寺借宿。吃过斋饭之后。因过于疲惫,都倒头呼呼入睡。庙里有十余名僧人,有道是:出家人以慈悲为怀,四大皆空。可这里的和尚,怎么看也不像是来修行的。个个贼眉鼠眼。
他们聚在一间幽暗的密室里,窃窃私语。为首的和尚说:“如今,李唐气数已尽,黄王当立。不若趁他们熟睡之时,杀了他们。然后报知于黄王,我们也就立了大功一件,富贵有望了。你们看如何?”
众和尚点头附和:“好。此计甚妙。”
半夜时分,这些和尚手持利刃,鬼鬼祟祟地摸进了李克让他们睡觉的禅房。一阵刀光乱舞,血肉横飞。除了纪纲、浑进通二人惊醒逃脱外,李克让和其他四人均命丧刀下。可惜,英雄李克让没有倒在报国的沙场上。却死在了除却凡尘的佛祖身边,他终年二十五岁。
广明元年(880)十二月初五。长安城楼上,昔日绣着一个“唐”字的红旗全不见了,满目皆是白旗。这在隆冬季节,更使人寒意倍增。长安城东,黄巢乘坐金色的马车,后面是身穿锦袍、披发、额头绑着一块红布的卫队。数十万大军前后相拥,从春明门入城。到了太极殿,数千名宫女跪拜迎接,口称“黄王”。黄巢的目光停留在这群如花似玉的宫女身上,努力克制住内心的冲动,长叹道:“这真是天意,天意啊!”
就在黄巢盯着宫女们看的时候,李克用率领鸦儿军一路上风尘仆仆、马不停蹄来到一座关前,此关名曰:“石岭关”大唐楚霸王。李克用一看关楼上旗帜的标识,明白是河东节度使郑从谠派来的兵。命人叫关放行,城上回答说:“郑大帅有令,入关必须出示通行证。”
李克用哪来的通行证?若是以前,他就下令攻城了。可现在归顺了朝廷,对友军不能这么干。只好下令队伍绕道,目标太原,他要当面向郑从谠讨个说法。
郑从谠到城楼上往下一看,只见红黑二色的鸦儿军排列着九宫八卦阵,阵前雄赳赳一员大将,正是李克用。李克用朝上对郑从谠拱手施礼说:“末将奉天子诏勤王,路过贵地,不料在石岭关遭到郑使相部下的无故阻拦,是何道理?”
郑从谠不屑的哼了一声:“勤王?说得好听,是来添乱的吧?”
“不信请看,我有朝廷的制书。”李克用掏出一张纸来,在头顶上摇晃了几下,“请郑公照章给予粮饷,以资军用。”
李克用说得合情合理,郑从谠一时拿不出拒绝的理由,于是就说:“这个,这个,国家财产不是我一个人说了算的,这样吧,让我召集士兵们开会商议一下,过几天答复你如何?”
明知郑从谠在故意刁难,李克用也没办法,那就等吧。这一等就是五天,太原城里才放出话来:“不好意思啊,关于发放粮饷的问题,我们经过投票,同意发放的人不超过半数,所以被否决了。现在是民主时代,当官不易,你是不是到别处去想想办法?”
李克用简直要气晕过去,还真把我当乞丐了。不同意早说呀,让我们在雨里白白淋了五天,这是什么世道?想精忠报国都这么难。算了,咱回去,不勤王了!李克用火一样的报国热情,像是被当头浇了一盆凉水,凉到心里去了。他带着全部人马,无比沮丧的返回代州。
长安北郊,从巢军的东渭桥大营,走出一队近百人的武装。队伍前面打着一面白旗,为首一人骑在马上,肩上扛着一柄沉重的大刀,长得是五大三粗、一脸横肉。不错,此人就是朱温。今天,他要去完成大老板给他的一项光荣任务——诏谕夏州节度使诸葛爽。大约走了十余里地,前面就是夏州军的栎阳大营了。
到了营门口,朱温高声说道:“夏州士兵兄弟们,你们听着,我乃是大齐皇帝派来的名将朱温,有要事与诸葛先生商谈,快快禀报。”
一名士兵进去报告诸葛爽:“黄巢派来一个人,名字叫朱温,说有要事面见大帅,他们是打着白旗来的。”
诸葛爽一听,心情爽极了:哦,朱温,没听说过。管他呢,既然是打着白旗来,那就是来投靠我的。想不到啊!原来我诸葛爽是名声在外,也算得上一个响当当的人物啊!“快快有请!”
诸葛爽一见朱温,凭阅历就看出他是一个非等闲之辈。遂热情的请他落座,并给他泡上一杯龙井茶。朱温说话不喜欢拖泥带水,他开门见山就说:“当前的国内形势,你心里是有数的吧?帝都长安已在我们的脚下,你们所效忠的唐朝,彻底的完了!”他把“完了”两个字说得很重,“现在摆在先生你面前的只有两条路,二选一。第一条路,是识时务者为俊杰,归顺我大齐,你继续当你的夏州节度使。第二条路么?我就不说了,你是个聪明人,响鼓不用重锤嘛。嘿嘿!”
朱温没文化,耍嘴皮子还是可以的。几句话就让诸葛爽听傻了,如坠五里雾中:什么什么?他到底是来投降我的、还是来招降我的?过了一会儿,才有些清醒了,思想也回到现实中来:朱温的话也许是对的,看来大唐真的快完了。唉!还是降了吧,这形势也不是靠我能扭转的。想到这里,他朝朱温点了点头说:“好吧,我愿意走你说的第一条路。”
“这就对了。”
随后他按照朱温的要求,写了一份降书。朱温接过降书,兴冲冲的起身告辞,他急着要把这个好消息报告黄巢,这可是一件关系到自己前途的大事。
其实,这份降书与空头支票没什么两样。(未完待续)
有不少人把田令孜说的一塌糊涂,其实从以上两点以及他后来保护天子行在(中央政府)的行为来看,他的人品虽然不及张承业、杨复光等人,但也不至于太糟糕。也还算是兢兢业业,也还算是有小疵而无大恶。
现在常常看到一些影视剧和一些书籍,对宦官总是言必称“太监”或“公公”,实际这两种称呼在唐史中是没有的,明清时代有没有就不知道了。
张承范临危受命,当然想有所作为,不愿受到田令孜的约束。于是对他说:“田军容身为亚父,责任重大,潼关您就不用亲自去了吧?圣人(指皇帝)身边离不开您啊!您放心,有卑职在就有潼关在。”
田令孜听了,心想也是啊,我走了,圣人咋办?谁可以关照他?
张承范紧急召集一部分神策军奔赴潼关,所选兵种主要是弓弩手。神策军士都是长安的富家子弟,大多是贿赂宦官在军中挂个名,然后坐在家里拿工资。“养兵千日,用在一时。”现在到了需要他们为国效力的时候了。
出征之日,父母送儿子,女朋友送未婚夫,队伍中哭声一片。这一天清晨,皇帝李儇早早的来了,他登上章信门楼,亲自为出征将士送行。张承范对天子说出了自己的心里话:“听说黄巢拥数十万众,鼓行而西。泰宁节度使李克让(李克用弟弟)已率所部万人在潼关外扎营。臣也马上就带领着二千神策军出发。而军需粮饷到现在还没有着落,就这样让他们去抵御贼兵,臣实在寒心。望陛下急催诸镇兵精锐为我们的后援。不然,我们怕撑不住啊!”
李儇安慰他说:“卿辈第行,兵寻至矣。”意思是说:你们先走吧,援兵马上就到。其实这就像是一句男人骗小三的话,诸镇兵什么时候到,他心里也没有底。
十二月初,张承范、王师会、赵珂三人率二千神策军到了潼关。城东门外。李克让正率领着所部士卒,忍受饥寒挖了一条宽而又深的壕沟。要以此来阻止草军的进攻。张承范也被他的精神所鼓舞,积极备战,动员了百余村民搬运大石块到城楼上去。
这一天,黄巢大军的前锋以抵城下。《资治通鉴》曰:“白旗满野。不见其际。”由此可知,黄巢大军的军旗是白旗。我想:唐政府军见了,大概会以为他们是来投降的吧?
潼关东门外,李克让率领数千弓弩手在大营前一字排开,巢兵的几次冲锋都被密集的箭矢射退。趁敌退兵之机,李克让挥军掩杀过去。忽然,杀声骤起,震动川谷,原来是黄巢的主力到了。激战了几个时辰。泰宁兵支持不住,回归本阵。
众将士回到大营,早已是饥肠辘辘。可是。各个炊事班都揭不开锅了,打了一天的仗,饭都吃不上,众人愤愤不平:“朝廷不顾我们的死活,还替他打个鸟仗,不打了!”。“不打了!”。愤怒的大兵们一把火点燃了营帐,顷刻间。火光冲天,把城外的大营烧了个一干二净。一万余人由禁谷散去。李克让无奈,带着少数士卒退入城中。
张承范为了安抚军心,倾其府库中的所有资材分发给官兵们,说:“请诸君勉力报国,救兵马上就到。”(这种情况下,善意的谎言是非说不可的。)
将士们被感动了,含着热泪,表示誓与潼关共存亡!张承范见情况紧急、事态严重,向朝廷上了一道奏疏,上面写道:“臣离京到潼关已有六日,内无粮饷、外无救兵,以二千余人拒贼寇六十万众陈家洛的幸福生活。关防失守,臣就是下油锅也甘心!而朝廷谋臣的脸面不知将放在何处?闻陛下准备西巡巴蜀,銮舆一动,举国上下必定人心瓦解。在大唐生死存亡的关头,臣才敢以冒死之言,提醒陛下和诸位宰臣,紧急征兵,以救关防!如此,则高祖、太宗开创的千秋基业,犹可扶持。假如黄巢跟安禄山一样走向灭亡,那微臣也就比哥舒翰死得更有价值!”——好一番:忠言发自肺腑,盛世末日哀鸣!
巢军见关外守兵自毁大营,就知道唐政府军内部出了问题,攻城也就更加疯狂、猛烈!一排排云梯,一道道人流,刀枪相碰,箭矢乱飞。后来守兵的箭矢用光了,就搬起大石块往下砸……
城东门外,正对城门有一条长约数百米、宽约十余米的壕沟(这是几天前,李克让所部挖的。)巢兵驱使百姓千余人掘土填沟,不大功夫填平,他们冲到城门前,被关楼上飞落而下的石块砸退了。
是夜,月黑风高,巢兵偷偷摸摸地到城门边纵火,大火一下子就把关楼焚烧俱尽,待火熄灭后,守兵们急忙赶来封堵缺口……
潼关左侧山谷间有一条道可通关内,平时不准出入,称为禁谷。时间一长,这里就渐渐被守将遗忘了,没有派兵驻防。张承范初来咋到,对此毫不知情。然而,这么一条可以绕过关防的捷径,却被巢军的第二号人物尚让发现。他领着大军在夜色的掩护下,悄悄的进去。
敌人的行踪没能逃过张承范的眼睛,他心中一惊:不好,左侧山谷肯定有疏漏。急命王师会带八百名弓弩手去禁谷阻击敌人。待到王师会带兵去了之后,才发现为时已晚,无数巢军源源不断的涌入,汇聚在潼关西门外。
第二天微明,在敌东西两面夹攻下,本就弹尽粮绝的守军再也坚持不住了,全面溃败。神策军右军步将王师会拔出剑来欲自刎,张承范忙夺过他手中的剑,说:“吾二人死,孰当辩者?不如见天子以实闻,死未晚。”
于是二人各弄来一件百姓的衣服穿上。逃出城外。回到长安,向天子汇报了潼关失守的事情。僖宗李儇把满腹怨气全发泄到宰相卢携的身上,撤销了他的一切职务。这关卢携什么事呢?原来。是他力荐高骈为剿匪总司令的。而高骈有玩忽职守,放黄巢大军过了淮河。否则,潼关何失之有?至少李儇是这么认为的,这样卢携也算是躺着中枪了。
皇帝刚一坐上朝堂,就传来黄巢正在向长安进军的消息。一时间,百官惊恐万状,田令孜以神策军五百。护卫着皇帝李儇出北门,逃离长安。
且说李克让。带着几名亲信逃出潼关,一路飞奔,进了南山。看看天色已晚,就近到一座佛寺借宿。吃过斋饭之后。因过于疲惫,都倒头呼呼入睡。庙里有十余名僧人,有道是:出家人以慈悲为怀,四大皆空。可这里的和尚,怎么看也不像是来修行的。个个贼眉鼠眼。
他们聚在一间幽暗的密室里,窃窃私语。为首的和尚说:“如今,李唐气数已尽,黄王当立。不若趁他们熟睡之时,杀了他们。然后报知于黄王,我们也就立了大功一件,富贵有望了。你们看如何?”
众和尚点头附和:“好。此计甚妙。”
半夜时分,这些和尚手持利刃,鬼鬼祟祟地摸进了李克让他们睡觉的禅房。一阵刀光乱舞,血肉横飞。除了纪纲、浑进通二人惊醒逃脱外,李克让和其他四人均命丧刀下。可惜,英雄李克让没有倒在报国的沙场上。却死在了除却凡尘的佛祖身边,他终年二十五岁。
广明元年(880)十二月初五。长安城楼上,昔日绣着一个“唐”字的红旗全不见了,满目皆是白旗。这在隆冬季节,更使人寒意倍增。长安城东,黄巢乘坐金色的马车,后面是身穿锦袍、披发、额头绑着一块红布的卫队。数十万大军前后相拥,从春明门入城。到了太极殿,数千名宫女跪拜迎接,口称“黄王”。黄巢的目光停留在这群如花似玉的宫女身上,努力克制住内心的冲动,长叹道:“这真是天意,天意啊!”
就在黄巢盯着宫女们看的时候,李克用率领鸦儿军一路上风尘仆仆、马不停蹄来到一座关前,此关名曰:“石岭关”大唐楚霸王。李克用一看关楼上旗帜的标识,明白是河东节度使郑从谠派来的兵。命人叫关放行,城上回答说:“郑大帅有令,入关必须出示通行证。”
李克用哪来的通行证?若是以前,他就下令攻城了。可现在归顺了朝廷,对友军不能这么干。只好下令队伍绕道,目标太原,他要当面向郑从谠讨个说法。
郑从谠到城楼上往下一看,只见红黑二色的鸦儿军排列着九宫八卦阵,阵前雄赳赳一员大将,正是李克用。李克用朝上对郑从谠拱手施礼说:“末将奉天子诏勤王,路过贵地,不料在石岭关遭到郑使相部下的无故阻拦,是何道理?”
郑从谠不屑的哼了一声:“勤王?说得好听,是来添乱的吧?”
“不信请看,我有朝廷的制书。”李克用掏出一张纸来,在头顶上摇晃了几下,“请郑公照章给予粮饷,以资军用。”
李克用说得合情合理,郑从谠一时拿不出拒绝的理由,于是就说:“这个,这个,国家财产不是我一个人说了算的,这样吧,让我召集士兵们开会商议一下,过几天答复你如何?”
明知郑从谠在故意刁难,李克用也没办法,那就等吧。这一等就是五天,太原城里才放出话来:“不好意思啊,关于发放粮饷的问题,我们经过投票,同意发放的人不超过半数,所以被否决了。现在是民主时代,当官不易,你是不是到别处去想想办法?”
李克用简直要气晕过去,还真把我当乞丐了。不同意早说呀,让我们在雨里白白淋了五天,这是什么世道?想精忠报国都这么难。算了,咱回去,不勤王了!李克用火一样的报国热情,像是被当头浇了一盆凉水,凉到心里去了。他带着全部人马,无比沮丧的返回代州。
长安北郊,从巢军的东渭桥大营,走出一队近百人的武装。队伍前面打着一面白旗,为首一人骑在马上,肩上扛着一柄沉重的大刀,长得是五大三粗、一脸横肉。不错,此人就是朱温。今天,他要去完成大老板给他的一项光荣任务——诏谕夏州节度使诸葛爽。大约走了十余里地,前面就是夏州军的栎阳大营了。
到了营门口,朱温高声说道:“夏州士兵兄弟们,你们听着,我乃是大齐皇帝派来的名将朱温,有要事与诸葛先生商谈,快快禀报。”
一名士兵进去报告诸葛爽:“黄巢派来一个人,名字叫朱温,说有要事面见大帅,他们是打着白旗来的。”
诸葛爽一听,心情爽极了:哦,朱温,没听说过。管他呢,既然是打着白旗来,那就是来投靠我的。想不到啊!原来我诸葛爽是名声在外,也算得上一个响当当的人物啊!“快快有请!”
诸葛爽一见朱温,凭阅历就看出他是一个非等闲之辈。遂热情的请他落座,并给他泡上一杯龙井茶。朱温说话不喜欢拖泥带水,他开门见山就说:“当前的国内形势,你心里是有数的吧?帝都长安已在我们的脚下,你们所效忠的唐朝,彻底的完了!”他把“完了”两个字说得很重,“现在摆在先生你面前的只有两条路,二选一。第一条路,是识时务者为俊杰,归顺我大齐,你继续当你的夏州节度使。第二条路么?我就不说了,你是个聪明人,响鼓不用重锤嘛。嘿嘿!”
朱温没文化,耍嘴皮子还是可以的。几句话就让诸葛爽听傻了,如坠五里雾中:什么什么?他到底是来投降我的、还是来招降我的?过了一会儿,才有些清醒了,思想也回到现实中来:朱温的话也许是对的,看来大唐真的快完了。唉!还是降了吧,这形势也不是靠我能扭转的。想到这里,他朝朱温点了点头说:“好吧,我愿意走你说的第一条路。”
“这就对了。”
随后他按照朱温的要求,写了一份降书。朱温接过降书,兴冲冲的起身告辞,他急着要把这个好消息报告黄巢,这可是一件关系到自己前途的大事。
其实,这份降书与空头支票没什么两样。(未完待续)